孝义文化作文

作文一:《孝义民俗文化》4200字

孝义民俗文化 《碗碗腔》

东许初中

孝义碗碗腔

碗碗腔剧照

碗碗腔剧照

山西省是闻名全国的戏曲大省,戏曲剧种数量居全国之首,孝义又是山西省戏曲品种最多的一个市(县)。

孝义人爱看戏,也爱唱戏,从事戏曲工作的人很多,因此素有“无孝不成戏”、“无孝不成班”之说。

在孝义戏曲中,最有名、流行最广的是孝义碗碗腔。碗碗腔是孝义民间戏曲艺术,也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戏剧之一。

孝义碗碗腔是山西的一个地方稀有小剧种,是建国后在孝义民间皮影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主要流布于吕梁、晋中、太原等地。因以“碗碗”(碗状铜铃)为主要击节乐器而得名。又因皮影夜间演出,以纱窗借光亮影,故又称“月调”、“影调”、“纱窗腔”。

■源流沿革

孝义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全国被誉为“文化之乡”、“戏曲之乡”,民间有 “无孝不成班”、“无孝不成戏”之说。在这片并不广袤的土地上,不仅有皮腔影戏、杖头木偶、汾孝秧歌等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而且还流行着剪纸、说书、跑驴、毛骨碌、民歌、民谣等形式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孝义碗碗腔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过节听不上碗碗腔,再好的酒肉也不香”;“开年看几眼纱窗戏,一年和老婆不生气”;“听声咦咦咦(碗碗腔拖腔中真假声混用的尖音子衬字),美如过生日”,诸如此类朴素、真挚的赞美之声,在孝义一带群众中广泛流传。

据传,清末光绪初年,陕西.o..Cn朝邑(今大荔)一带,连年大旱,寸草不生。当地碗碗腔艺人因逃荒而流落山西,后分为南北两支,其赴北的一支,在孝义、汾阳一带,受中路梆子和孝义皮腔、汾阳秧歌等影响,逐步形成孝义碗碗腔。据老艺人回忆,约光绪中期,兑镇后庄的碗碗腔皮影艺人刘够清,曾两次赴陕学习纱窗皮影的雕刻艺术,当地不少青年人加入影戏班,职业和半职业性质的戏班逐年递增,并吸收了木偶戏和晋剧、蒲剧的一些剧目。至光绪末期,孝义碗碗腔的影戏班子已达六七十个,演出遍布全晋,还远达宁夏、辽宁等地,并涌现出一批著名艺人:王宝栋扦工精熟,操技藏神;张立广钢音铁嗓,月迷星惊;井润元专说闺门戏,人称“小姐班”;李付德擅唱喜闹剧,誉为“哈哈班”。此外,还有张万年、于吉荣、宋广德、耿付有等一大批青年艺人,操说各有千秋,誉满汾(阳)、平(遥)、介(休)、孝(义)、祁(县)、太(谷)等地。

辛亥革命以后,孝义碗碗腔逐渐衰落,至建国前夕,全县仅存15个农闲搭伙的皮影班子,而且大部分家当破败,技艺低拙,演出质量低下。

建国后,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1950年由皮影艺人那鹏飞、高仲玉、冯庭荣等将 《白毛女》、《赤叶河》、《血泪仇》等现代戏搬上皮影舞台。1959年由孝义影戏班在太原组建为太原市碗碗腔剧团,并改由真人演出,从此皮影戏碗碗腔正式发展为舞台剧。同时孝义也成立由真人表演的碗碗腔剧团,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到了新的发展,并培养出赵篆英、王冬兰、赵姣兰等一批青年演员。

■艺术特色

唱腔特殊。碗碗腔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唱句一般为七字句、十字句,偶尔也有五字句、八字句和十二字句的出现。唱起来腔随字走,四声严明。碗碗腔素有“以声传情,以唱制胜”的传统。其原因除了婉转动听和别具一格的唱腔旋律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真假声混合通用,二是“4”和“7”的特殊唱法。碗碗腔的假声唱法,分“尖音子”和“二音子”两种。“二音子”是一种翻高八度的假声拖腔,有时按韵行腔,有时变韵行腔,全部旋律用衬字“咦”来唱出。“尖音子”是比“二音子”更尖更细的假声。是把唱句尾音或“二音子”的尾音翻高八度后,按韵唱出的一种短

尾腔。“4”和“7”两音,是在表现悲痛伤感情绪时经常出现的两个音,演唱时,“4”音略高但不及“#4”,“7”音略低而不及“b7”,这种音和主奏乐器(月琴、胡胡)的揉、滑效果极其和谐。

碗碗腔的唱腔没有行当之分,只有男女之别。表现人物感情,塑造人物个性,主要靠演唱者不同的唱法。这种腔既宜演现代戏,又宜演传统戏,只是在表现慷慨激昂的火爆戏上,有一定局限性。

主要乐器。伴奏乐器分为打击乐和弦乐。打击乐器除全部吸收晋剧外,还有碗碗和节子两样是体现自己特色的特殊乐器。

碗碗也叫“盅盅”,用响铜做成,用细铁棒敲击,音色和碰铃相似,一般是一拍击一下。 节子是连接在一起的两块檀木木板(长15厘米,宽4厘米,厚2厘米),打法灵活,没有严格的规范。主要是配合碗碗掌握唱腔速度,渲染唱腔气氛的。

碗碗腔弦乐的主奏乐器是胡胡、月琴、二弦。

胡胡是主奏乐器中的中音乐器,琴杆比晋剧的稍短,琴箱稍大,演奏时,戴指帽,多用揉、滑、压三种按弦方法。

月琴是主奏乐器中的低音乐器。这种月琴,琴箱呈六角形,木板特厚,音脖长而无品,音准很难掌握,是碗碗腔特有的一种别具风格的特色乐器。

二弦是主奏乐器中的高音乐器。它比晋剧的“二股子”琴杆长,琴筒粗,发音和小狗叫声相似,对胡胡、月琴进行润色性的衬托。

自孝义碗碗腔搬上舞台后,又增加了扬琴、笛子、大提琴等乐器,除碗碗和节子仍由一人打击外,其余乐器都是人手一件,各司其职 (皮影演出时,乐队四人,兼操打击乐、弦乐十件)。演出时,由胡胡领奏,鼓板掌握整个伴奏过程中的节奏、速度以及气氛变化。

伴奏形式。碗碗腔在皮影时代,素有“七紧、八慢、九消停”之称,一个班只需七八个人。文武场仅有四个人。打鼓板的兼打小锣,唱腔起板后转弹月琴。拉胡胡的兼吹唢呐,拉二弦的兼拍铰子。其余武场乐器全由一人进行操作。此人右手击碗碗,左手打节子,若需配马锣、铙钹时,就停下碗碗和节子,一手去拍铙钹,一手用节子去击马锣。

■剧目概况

孝义碗碗腔的剧目可分皮影剧目和戏曲剧目两个部分。皮影剧目较为丰富,除流散失传的以外,现在可收集整理的也在百余本。这些剧目,前自春秋,后至元明,既有宫廷正史,也有民间传说;既有儒窗趣味,也有农舍佳话;既有官场角逐,也有烟花泪歌。其中不少剧目,不仅有较高的艺术性,而且也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性和思想意义。如歌颂人民群众抗击强暴统治的《响马记》、《反徐州》;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的《六月雪》、《哭长城》;歌颂中华儿女爱国行为的《白洋河》、《李凌碑》等。据老艺人记忆,碗碗腔传来孝义的剧目并不多,目下留存可数的,只有《避尘珠》、《九联珠》、《花柳林》、《抱纱亭》、《虎贲山》等十余本。其余剧目大都是艺人们从晋、蒲两个剧种的剧目里移植、改编而成的。碗碗腔还有几个来源于民间的小戏,如《懒佬看糜子》、《秃厮下四川》等。但由于当地群众习惯于看成本连套的大戏,这些小戏历来很少演出。自1959年发展为舞台剧后,从皮影戏传统剧目整理改编的有《白洋河》、《董家桥》、《五花马》、《桃花计》、《大西汉》、《包公初断糊涂案》等十多个。移植其他剧种的剧目有《女巡案》、《雏凤凌空》、

《拷红》、《包公赔情》、《状元与乞丐》等十多个。此外还创作、移植了《柳树坪》、《山乡红菊》、《孝河新曲》等二十余个现代戏。

在表演上,继承皮影艺术一手叉腰一手做戏的传统,人物在激动时常有上身前躬、猛挺等动作,并保留了皮影侧面造型的处理手法。布景也常采取皮影雕刻剪纸图案来表现典型环境。

■生存现状

孝义碗碗腔的传统剧目题材很广,剧目丰富。前自春秋,后至元明,还有民间传说,内容广泛涉及中国历代社会的各个侧面。碗碗腔剧目现在能提名的只有120本,目前孝义市博物馆共收集整理了100本。这些传统剧目的代表作品有《闹朝歌》《逼尘珠》《九联珠》《抱纱亭》《三首案》《大西汉》《困淮南》《桃仙洞》等。这些剧目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故事很长,最能吸引那些爱听故事的观众。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孝义皮影木偶艺术团大胆革新,将《白毛女》《赤叶河》《血泪仇》等现代戏搬上皮影舞台,用碗碗腔演唱,深受群众喜爱。   1959年,孝义成立了由真人表演的碗碗腔剧团,开辟了碗碗腔艺术的新局面,为山西省戏曲增加了一个具有地方风格的新型剧种。这个新剧种一出现,就在戏剧界引起强烈反响,孝义碗碗腔剧团也步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时任孝义剧团编导的张思聪先生,为使碗碗腔这一剧种成为戏曲中的一朵奇葩,创作了一个用碗碗腔演唱的大型现代戏《柳树坪》。《柳树坪》一剧在太原大中市剧院连演20多场,场场爆满、掌声不断受到山西省领导、专家和群众的高度赞誉,可谓盛况空前 后又在长虹、和平等剧院连续演出60余场,太原人把孝义剧团叫做《柳树坪》剧团。由此奠定了孝义碗碗腔以演现代戏见长的基础。   1972年,孝义碗碗腔剧团又上演了由张思聪编导的大型现代戏《孝河新曲》,并参加了山西省新创作文艺节目调演,得到好评,名列前茅,轰动省城太原,蜚声三晋剧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以来,孝义的碗碗腔迎来了又一个新的飞跃。

1987年,孝义碗碗腔剧团上演了由梁正川、霍锁昌、粱正平、田喻亮等编创的大型现代戏“风流三部曲”之一的《风流父子》,应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等单位邀请进京演出,并在中南海小礼堂为国家领导人专场汇报演出,受到领导、专家和首都观众的一致好评。1991年,孝义碗碗腔副团又上演了大型现代戏“风流三部曲”之二的《风流婆媳》。

1997年,孝义碗碗腔剧团又推出了大型现代戏“风流三部曲”之三的《风流姐妹》。1999年,孝义市碗碗腔剧团应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的邀请,再度进京演出,献演大型碗碗腔现代戏“风流三部曲”《风流父子》《风流婆媳》《风流姐妹》,展示一个地方剧种的独特风采。“三部曲”以其主题突出、剧情跌宕起伏、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鲜明和全体演员惟妙惟肖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国家文化部领导、戏剧专家和首都观众的高度赞扬和好评,轰动京城,名噪一时。

2004年春,孝义市碗碗腔剧团推出由任学谦、马明高编创的大型现代戏《酸枣坡》,该剧由中央电视台录制,在戏剧频道全剧播放。

碗碗腔从《柳树坪》《孝河新曲》到“风流三部曲”《风流父子》《风流婆媳》《风流姐妹》再到《酸枣坡》,精品迭出,成果丰硕,谱写了孝义戏曲的新篇章,树立了孝义一座又一座的文化丰碑。

■碗碗腔因他们享誉四方

张建琴于1952年生于孝义县梧桐村,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理事,吕梁地区第一个梅花奖得主。

张建琴12岁步入艺苑,主攻小旦,兼攻青衣。16岁时便成为孝义县碗碗腔剧团的骨干演员。后来她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收为艺徒,使她从表演、唱腔等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张建琴戏路很宽,不仅在《樊梨花》《小刀会》《拷红》《逼婚记》等二三十个古装戏中饰演主要角色,而且在《把关》《洪湖赤卫队》《海岛女民兵》《朝阳沟》《爱情的审判》和“风流三部曲”《风流父子》《风流婆媳》《风流姐妹》等十几个现代戏中担任主演。她不仅碗碗腔唱得好,演唱皮腔、晋剧也是行家里手。

张建琴年纪轻轻就蜚声三晋剧坛,表演和唱腔都有独到之处,气质非凡,身材均匀,长相好,扮相俊,嗓音脆。她能在舞台上塑造一系列不同身份、各个阶层的妇女形象。张建琴演戏,粗犷而细腻,规范而传神,能把握角色的内心世界,把人物性格展现在观众面前。

她在大型现代戏《风流父子》剧中扮演柳梅,把柳梅自负、刁钻、泼辣的性格塑造得惟妙惟肖。1989年,《风流父子》成为脍炙人口的好戏。她善演文戏,演武戏也见长。在《小刀会》剧中扮演周秀英,在《樊梨花》剧中扮演樊梨花等,塑造了众多的巾帼英雄形象。她演樊梨花,唱、做、念、打、舞都很见功夫,跑起圆场像行云流水,只见头顶绒球巍巍颤,背旗悠悠飘。

张思聪( 1931-1994)是戏剧创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张思聪是将碗碗腔搬上戏剧舞台,以真人表演的开拓者。他于1958年改编导演了碗碗腔传统戏《白洋河》,演出上百场,获得观众一致好评。他自编自导的《柳树坪》,在参加晋中地区戏曲会演时获得编剧奖、导演奖,并于1 963年在山西省文代会演出时再次受到好评。

张思聪一生所写戏剧作品达十几部,作品大多以反映农村现实生活为题材,具有通俗生动、准确形象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改编排导的木偶戏《张羽煮海》和《八戒下凡》获得第一届中国艺术奖。

任学谦是孝义兑镇镇沟南村人,吕梁市名作家、吕梁市剧协理事、戏剧研究室创作员。任学谦于1 999年开始投入创作,先后写出了20集木偶电视连续剧《八仙的传说》、碗碗腔历史剧《娘和娘》、改编碗碗腔历史剧《清风亭》,碗碗腔大型现代戏、4集碗碗腔戏曲电视连续剧、碗碗腔电视电影《酸枣坡》等。2006午,碗碗腔电视电影《酸枣坡》由国家广电总局新视点电视节目制件中心拍摄,成为吕梁市首部自行创作的电视电影作品。

作文二:《孝义民俗文化》3500字

孝 义 碗 碗 腔

孝义碗碗腔是流传于我省孝义市的一个地方剧种,是在孝义民间皮影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因以“碗碗”(碗状铜铃)为主要击节乐器而得名,又因皮影戏是夜间演出,以纱窗借光显影,故又称“月调”、“影调”、“纱窗腔”。

据传,清末光绪初年,陕西朝邑(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连年大旱、寸草不生。当地碗碗腔艺人因逃荒而流落山西,后分为南北两支,其赴北的一支,在孝义、汾阳一带,受中路梆子和孝义皮腔、汾阳秧歌等影响,逐步形成孝义碗碗腔。据老艺人回忆:约光绪中期,孝义兑镇后庄的碗碗腔皮影艺人刘够清,曾两次赴陕学习纱窗皮影的雕刻艺术,促进了碗碗腔艺术发展。同时,当地不少青年人加入影戏班,职业和半职业的戏班逐年递增,碗碗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另一方面,它吸收了木偶戏和晋剧、蒲剧的一些剧目,使其更加丰富。至光绪末期,孝义碗碗腔的影戏班子已达六七十个,演出场所遍布山西各地,还远达宁夏、辽宁等地,期间涌现出一批著名艺人:王宝栋技艺传神;张立广钢音铁嗓;井润元专说闺门戏,人称“小姐班”;李付德擅唱喜闹剧,被誉为“哈哈班”。此外,还有张万年、于吉荣、宋广德、耿付有等一大批青年艺人,他们的技艺各有千秋。辛亥革命以后,孝义碗碗腔逐渐衰落,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县仅存15个农闲搭伙的影戏班子,而且大部分家当破.o..Cn败、技艺低拙、演出质量低下。新中国成立后,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50年,皮影艺人那鹏飞、高仲玉、冯庭荣等将《白毛女》、《赤叶河》、《血泪仇》等现代戏搬上皮影舞台。1959年,孝义影戏班在太原组建为太原市碗碗腔剧团,并改由真人演出,从此,皮影戏碗碗腔正式发展为舞台剧。同时,孝义也成立由真人表演的碗碗腔剧团,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得到了新的发展。

碗碗腔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唱句一般为七字句、十字句,偶尔也有五字句、八字句和十二字句的出现。唱起来腔随字走,四声严明。碗碗腔素有“以声传情,以唱制胜”的传统。碗碗腔的唱腔没有行当之分,只有男女之别,表现人物感情、塑造人物个性主要靠演唱者不同的唱法。这种腔既宜演现代戏,又宜演传统戏。碗碗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有打击乐器和弦乐器。碗碗和节子是两种能体现其特色的打击乐器。碗碗也叫“盅盅”,用响铜做成,用细铁棒敲击,音色和碰铃相似,一般是一拍击一下。节子是连接在一起的两块檀木木板,打法灵活,没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是配合碗碗掌握唱腔速度、渲染唱腔气氛的。碗碗腔在皮影时代有“七

紧、八慢、九消停”之称,一个班只需七八个人,文武场仅有四个人,打鼓板的兼打小锣,唱腔起板后转弹月琴,拉胡胡的兼吹唢呐,拉二弦的兼拍铰子。其余武场乐器全由一人操作,此人右手击碗碗,左手打节子,若需配马锣、铙钹时,就停下碗碗和节子,一手去拍铙钹,一手用节子去击马锣。

孝义碗碗腔的剧目可分为皮影剧目和戏曲剧目两个部分。皮影剧目较为丰富,现在收集整理好的有百余本。这些剧目既有宫廷正史,也有民间传说;既有儒窗趣闻,也有农舍佳话;既有官场角逐,也有烟花泪歌。在表演上,它继承皮影艺术一手叉腰一手做戏的传统,人物在激动时常有上身前躬、猛挺等动作,并保留了皮影侧面造型的处理手法,布景也常采用皮影雕刻剪纸图案来表现典型环境。

孝义碗碗腔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过节听不上碗碗腔,再好的酒肉也不香”、“开年看几眼纱窗戏,一年和老婆不生气”、“听声咦咦咦,美如过生日”等民间俗语在孝义一带广为流传。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孝义碗碗腔的第一个辉煌时期,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孝义碗碗腔曾两度晋京献演,其代表性传承人张建琴摘取了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目前,孝义碗碗腔出现了诸如演出市场萎缩、观众减少、演员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等困扰其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山西孝义面塑

“麒麟送子核桃虫,鹿鹤二仙老寿星。孙猴老虎双狮斗,鸡狗面羊蛇盘兔。一对双石榴,莲花夹圪扭。寿桃红嘴嘴,枣糕层层垒。”这是介绍孝义面塑的顺口溜。

孝义面塑历史悠久,是一种土生土长的传统手工技艺,在其影响下,民间面塑的巧妇能手辈出,技艺精湛,制成独特的艺术价值极高的艺术作品。

“面塑在民间叫面花,是一种由风俗习惯久而积淀成的极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现在民间虽然也捏制面塑,但不像过去普及,甚至出现艺人断层,我们也举行了很多保护措施,让这门艺术永远传承下去。”3月2日,孝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梁治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汉代开始源于祭祀活动

面塑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据考证,它与古代的陪葬制度,祭祀和送礼活动有关。在殷周奴隶社会时,奴隶主死后要用奴隶活人来陪葬。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改用木俑和陶俑陪葬,后来民间改用纸俑和面俑陪葬。

同样在节庆祭祀和送礼活动中,民间也制作面塑祭品礼品。可以说,从有了面粉的时候,面塑制品就在民间出现了。

梁治珠介绍,孝义市位于晋中盆地西南隅,盛产小麦、米黍和杂粮。民间以小麦面、黍糕面捏面花的工艺既有传统又很普及。孝义捏制面塑从汉代开始至今约有3000年的历史,它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但又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斗争密不可分。

从宋代起,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孝义面塑大量吸收了本地和外来的其它民间艺术营养,使其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完善。到了明代,这种技艺由简单花样发展

到复杂花样。清代以后,由单件到拼件,再到创新发展,成为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面塑受文人艺术的影响,面塑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出新,越来越显示其艺术魅力。制作原料除小麦面粉外,加进糯米面、食品色等。

“特别是孝义民间面塑艺术委员会成立之后,这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从朴素不自觉的阶段向自觉的艺术阶段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面塑艺术风格。”梁治珠说。

能婆巧妇争奇斗艳

传统面塑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民众祈福禳灾、祈盼丰收、吉祥的心愿,是弘扬人文道德的精美载体。

孝义面塑,在当地流行极广。凡农家主妇都有一两手,且村村社社都有能婆巧妇,面塑艺术丰富多彩。从面塑题材上看,从动物到人物,从树木到花果,从房舍到器具,从神话寓言到历史故事,可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从面塑艺术的风俗上看,既有简单粗犷,素朴雅拙,随手一捏而成的工艺品;也有精巧细腻,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的精品;从面塑的适用性看,有专为祭祀的,有庆祝节日的,有祝福生日的,有走亲访友作为礼品的,也有专为儿娶女嫁迎祥接瑞而制的。   梁治珠举例,春节前,农家户户都要蒸许多油盐花椒面的“翻花卷”和圆馍馍,以供家人和来客在正月食用,不少农家还要捏制“贡花馍”、“枣花馍”。贡花馍是在如小碗大的圆馍上,盖一支大面花,花瓣分明,顶端嵌一枚红枣。还有“枣花馍馍”,据传说,吃了这种枣花馍能合家安康,财旺粮丰。

一到元宵佳节,农家主妇用蒸熟搓揉好的糕面捏制面花,老人灯、娃娃灯、元宝灯、包袱灯、口袋灯、粮囤灯、金鸡报晓灯、犬吠守夜灯、猪灯、羊灯、车马灯、仓灯、锅灯、人口灯,无儿的家户还捏个观音送子灯。

梁治珠介绍,孝义民间历来有以面花馍、面花饼作为礼品探亲访友的习俗。蒸食面花馍有“如意勾”“佛手”“寿桃”“莲花”等,饼食面塑有“红糖月饼”“黄烧饼”(俗名团炉)“油旋子”“三尖子”“枣饼子”“石头干饼”等。   搓、念、擀、切、捏、揪百般手艺

孝义面塑的制作颇为讲究,有一套严格的工序,大致可以分为九步。制作面塑的原料用面粉、水、碱面、枣、核桃、五谷杂粮、油、食品色等。制作工具有刀、剪子、镊子、锥子、筷子、梳子、小碗等。

第一步是选好上等面粉,第二步要发好酵。梁治珠说,发酵凭经验,也是一门学问,有这样一句顺口溜:“蒸馍容易,发酵难。”发早了蒸出的馍发酸,发迟了影响后面醒馍的速度。

接下来就是把发好的酵面中参入适量的面粉,倒入温水和匀揉面,揉面是面塑制作的重头戏,好馍三分揉,面是越揉越白,越揉越劲,越揉越光,揉到软硬适宜度。

梁治珠讲到,到了捏面塑,面塑没有教材,也没有什么图样,全凭一代代艺人口传心授,模样全装在脑子里,经过一番搓、念、擀、切、捏、揪、压、挑、卷等手法,花鸟草虫,飞禽走兽,便从捏制者们的手底下活脱脱地变出来。

之后醒馍,让馍发发虚,然后是上笼蒸,这里面也有学问,诸如水开上笼,笼圈盖严,急火上气,大小分蒸,落气出笼等等,然后是出了笼要趁热上食品色,这样颜色艳丽,待上好色凉干,需要组装的还要用竹签把辅助的部分与衬托的花瓣等进行组合。这样,面塑制品便花红叶绿、龙腾虎跃,真正五颜六色,造型各异,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传统技艺濒临消失

孝义传统民间面塑工艺有不可代替特征,师徒口传手授,代代相传。孝义面塑是一种土生土长的传统手工技艺,在其影响下,民间面塑的巧妇能手辈出,技艺精湛,制成独特的艺术价值极高的艺术作品。

梁治珠说,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外来文化的传入和新的娱乐形式蓬勃兴起,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因此,孝义的传统面塑艺术已远远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逐渐散失往日风采,惨遭冷落,陷入濒临消失的境地。

不仅如此,孝义面塑艺术人才的更新换代,是孝义面塑艺术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问题。目前,孝义农村的面塑老艺人,有的早已过世,有的年岁已高且没有传承人,中年妇女没有继承面塑这门艺术,年轻人对面塑艺术又不热爱,也不去学。   加之,不少原从事面塑艺术的能手有的改行,有的弃之不干,从而形成了面塑艺术人才的断层断代,人才资源出现了严重枯竭的问题。

面对着传统技艺出现的断代的问题,2005年,孝义成立了孝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队,对面塑进行保护。2005年,孝义成立了孝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组,孝义面塑也是保护项目之一。之后,成立了孝义民间面塑艺术委员会。该委员会还聘请面塑艺人王明宇创办面塑艺术实体,还制定孝义市面塑艺术保护的 《五年计划》。从2008年起,孝义市政府给面塑艺术老艺人定期发放生活补贴。

孝义万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热爱科技,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他们投资兴办面塑艺术实体,并负责研究、培训等事项。组织召开了一次孝义面塑艺术研讨会,今后要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对传统面塑民间文化进行保护。

作文三:《魅力孝义作文》700字

魅力孝义作文

魅力孝义作文

作者/郭慧敏

听说,有一种传统叫孝;

听说,有一种品质叫义;

听说,有一个地方叫孝义。

——题 记.o..Cn/p>

捧起一把黄土,去嗅它的淡淡泥土香;仰视一座高原,去探索它的千古奥秘;亲近一片大地,去体会它的独特魅力,接触一群人们,去感受他们的淳朴自然。

孝义是>我的家乡。自古以来,孝和义是这座城市的文化与文明的精髓。之所以取孝义作为市名,是由当地的郑兴“割股奉母”的纯朴孝行,和“义虎救樵夫”的美丽>故事感动天下,演变而来。所以,孝,是我的魂;义,是我们命。

靓丽的风景

盛夏季节,胜溪湖畔充满了欢声笑语。清凌凌的湖水漾着微波,人们在水里透凉,一个个水花,激起层层涟漪。傍晚的夕阳斜映,红光闪闪。烈日下的草地绿得逼人的眼;而阴凉处,一颗颗小草则暗暗幽伏在地上,享受午后的清静和清风的温柔。

一棵棵参天大树成了人们遮阳的大伞,槐树、榆树,都愈发激烈地生长,饱食阳光的滋养,显出顽强的生命力。一簇簇的薰衣草在灌木丛中半遮半掩,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却是淡淡的,沁人心脾。含苞待放的荷花孤傲地立于水中,娇艳欲滴;偶尔有一两只蜻蜓点水,轻盈地飞过;荷叶上滚动着一颗颗透亮的珍珠,银光闪闪。

悠久的传统

生动灵活的木偶戏,韵律迷人的腕腕腔,热闹喜庆的地方秧歌,栩栩如生的剪纸,雕刻精致的皮影„„无不传承着先人的技艺与文化,无不体现出孝义浓郁的文化色彩。更有传统婚俗礼仪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孝义每年一度的文化节中,各类精彩绝伦的艺术品花样百出,各具特色,令人大饱眼福。

舌尖上的孝义

又大又红的枣子,又香又脆的梨子,细腻可口的牛肉,百年陈酿的陈醋,陈放百年的老酒,美味饱满的核桃,还有那特色小吃,羊杂割,肉夹馍,火烧,馄饨,碗秃„„

孝义人家的面食更为经典。细长的拉面,薄薄的揪片,肉肉的猫耳朵,调上特制的卤,可谓色香味俱全。中秋佳节的手工月饼,逢年过节的金灿灿的油糕,粗粮面食既有营养,又美味可口,令人赞不绝口。

孝义的人们千百年来用孝和义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他脚踏实地,朴实善良,向一代又一代人昭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山西省孝义七中197班 《魅力孝义作文》

作文四:《魅力孝义作文》700字

魅力孝义作文    作者/郭慧敏    听说,有一种传统叫孝;    听说,有一种品质叫义;    听说,有一个地方叫孝义。    ——题 记    捧起一把黄土,去嗅它的淡淡泥土香;仰视一座高原,去探索它的千古奥秘;亲近一片大地.o..Cn,去体会它的独特魅力,接触一群人们,去感受他们的淳朴自然。    孝义是我的家乡。自古以来,孝和义是这座城市的文化与文明的精髓。之所以取孝义作为市名,是由当地的郑兴“割股奉母”的纯朴孝行,和“义虎救樵夫”的美丽故事感动天下,演变而来。所以,孝,是我的魂;义,是我们命。    靓丽的风景    盛夏季节,胜溪湖畔充满了欢声笑语。清凌凌的湖水漾着微波,人们在水里透凉,一个个水花,激起层层涟漪。傍晚的夕阳斜映,红光闪闪。烈日下的草地绿得逼人的眼;而阴凉处,一颗颗小草则暗暗幽伏在地上,享受午后的清静和清风的温柔。    一棵棵参天大树成了人们遮阳的大伞,槐树、榆树,都愈发激烈地生长,饱食阳光的滋养,显出顽强的生命力。一簇簇的薰衣草在灌木丛中半遮半掩,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却是淡淡的,沁人心脾。含苞待放的荷花孤傲地立于水中,娇艳欲滴;偶尔有一两只蜻蜓点水,轻盈地飞过;荷叶上滚动着一颗颗透亮的珍珠,银光闪闪。    悠久的传统    生动灵活的木偶戏,韵律迷人的腕腕腔,热闹喜庆的地方秧歌,栩栩如生的剪纸,雕刻精致的皮影„„无不传承着先人的技艺与文化,无不体现出孝义浓郁的文化色彩。更有传统婚俗礼仪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孝义每年一度的文化节中,各类精彩绝伦的艺术品花样百出,各具特色,令人大饱眼福。    舌尖上的孝义    又大又红的枣子,又香又脆的梨子,细腻可口的牛肉,百年陈酿的陈醋,陈放百年的老酒,美味饱满的核桃,还有那特色小吃,羊杂割,肉夹馍,火烧,馄饨,碗秃„„    孝义人家的面食更为经典。细长的拉面,薄薄的揪片,肉肉的猫耳朵,调上特制的卤,可谓色香味俱全。中秋佳节的手工月饼,逢年过节的金灿灿的油糕,粗粮面食既有营养,又美味可口,令人赞不绝口。    孝义的人们千百年来用孝和义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他脚踏实地,朴实善良,向一代又一代人昭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作文五:《[优秀作文]知孝义》600字

知孝义

父母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长大,他们为家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理应受到我们爱的回报。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古.o..Cn时候,许多伟人正是因为孝义而受到很高的评价。

虞舜也是个普通人,他是平民家的孩子。他的父亲取了一个后母,后母自私刁钻,后母的儿子蛮横霸道,他们俩总是费尽心思要至舜于死地。舜心里很清楚后母的为人,可是他并没有怨恨,去报复后母,而是以德报怨,一如既往,以孝悌感化后母。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么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庭。虽然有的时候父母会表现出对我们很凶的样子,甚至动手打了我们,又甚至表现出不可理喻的样子,这样的他们,有时会让我们感到不满,但是,打是情,骂是爱,这是事实,他们是我们的亲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我们不能讨厌、憎恨他们,而是要努力实现他们的心愿——读好书,有一番作为。这不仅仅是为了回报父母而做的,更是为了自己。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孝义。

父母,是我们至亲至爱的人,如果我们无法孝顺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父母,又何谈去尊敬老师,关爱他人。趁父母都还健在,我们要好好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日子,好好孝敬他们,这些日子将会是我们今后最美好的回忆。

我们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都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都会与父母产生矛盾。但是,这是可以控制的。我们要抑制住自己的情绪,体谅父母,学会换位思考,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与父母好好相处,让他们好好享受剩下来的半辈子,让他们知道苦尽甘来,孩子已经成熟懂事,他们半辈子的辛苦没有白费,不仅他们幸福,我们也快乐。

孝义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是我们的义务。当你人老珠黄,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不讲孝义而而无比懊悔、自责。

作文六:《弘扬孝义文化建设幸福孝义》3500字

弘扬“孝”“义”文化  建设幸福孝义

“孝”和“义”都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维护并延续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传统的思想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如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人们在疯狂追求经济利益的时候却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那根细线。多少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屡屡突破道德底线,道德滑坡论充斥眼球,撞击耳膜。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市提出了建设“民生幸福”孝义,这无疑是政府为民办的大实事,同时也促进我市的思想文化建设,鼓励我市的道德爬坡,道德升温。

一、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

传统孝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最高的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孝扎根在人们心灵深处。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孝文化。“孝”字最早出现在33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由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组成。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在上面为孩子遮风挡雨,孩子长大了,父母老了,孩子在下面背着父母走完剩下的人生道路。这既是“孝”字的基本寓意,

也是“孝”的深刻内涵。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人类就是.o..Cn这样一步步从远古走到了今天。只要家庭存在,只要人类生存繁衍的规律不变,孝的意义就不会过时。

孝文化强调对父母的爱心,感恩之心,是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开端,是道德教育的根基所在。人世间诸多美德,都是以孝为基础衍生出来的,由孝敬父母、爱护子女,推广到全社会的尊老爱幼,感恩师长,感谢众人,感激国家。因此,孝文化犹若血液一般浸透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哺育着每一位中华儿女,使其凝为一体。

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传统孝文化,移孝为忠,认为国是家的放大形式。《孝经》中讲“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把以身作则,忠诚报国看作是孝的自然扩大。正因为如此,每当历史上出现外族入侵、民族危机之时,中华民族都能够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抵御外辱。 而如今,当国家发生“洪水”“地震”大的自然灾害时,多少位中国的企业家慷慨解囊,多少位中华儿女英勇相助,多少位华侨华人捐款捐物。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多少位侨居世界各地的华裔回国投资建设,寻根祭祖,以寄托他们的孝思之情。这种由敬祖孝亲的情感而衍生的邦国之恋、爱国情感,形成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和向心力,将全世界的中华儿女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国家的富强而共同奋斗,正所谓“一

寸赤心惟报国”“位卑未敢忘忧国”。

促进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和谐

论语中讲“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孔子的弟子有若说:“假如一个人奉行孝悌之道,还会存心冒犯尊长,这样的人一定很少啊;不冒犯尊长,而又喜欢作乱的人,是从来没有过的”。可见孝是社会稳定的根本,是和谐社会的动力。如果人人都能孝敬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长辈,家庭就会和谐、幸福,家庭成员的身心就会得到调整,就能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社会活动中。所谓“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首”,孝是道德教育的起点,是一个道德行为的开端,是一个人自幼就有的一种朴素感情。孝由小到大,由爱家推而广之去爱社会,爱天下,爱世界万物,那么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和谐。

二、传统义文化的当代价值

子曰:“君子之交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见〈论语〃里仁〉)。孔子认为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只问是否符合道义。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说:“君子以义为根本,以礼仪来施行,以谦逊的语言来表达,以诚信的态度来成就”。孔子强调以义为根本,以义来行事,义是君子的行为准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把重义抑或重利看作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而孟子则强调“舍生取义”、“舍鱼而取

熊掌者也”,阐述的是义与利,道义与生命,认为以义制利,舍利取义,舍生取义,把义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义作为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和评价标准。

现代社会普遍认为“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社会成员共同认同或规定的,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而如今我国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人片面强调功利原则,只讲竞争、自主、先富、效率和经济利益,忽视协作、监督、公平、扶贫等社会责任,甚至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求利谋取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义的指导和制约,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政策和道德规范内进行,义包含的意思有助人为乐的善行义举,有见义勇为的道义责任,有诚实守信的道义要求,有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关注民生幸福,为人民谋利益。

道德好比社会这艘船上的掌舵者,也像一条缠绕在民族躯体上的脐带,把握方向,提供滋养。而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主流精神和道德的引领者、建设者。如果党员领导干部心中崇义,就不会为了一己之利去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贪污腐败。所谓“铁肩担道义”,为官当政者心中崇义,就会对社会、对国家有担当。“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都是古人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强烈责任感,是一种

人文关怀,是一种对他人负责的高尚境界,是为民谋幸福的社会责任。更多地为老百姓利益着想,更多地关注民生幸福,为民办实事、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领导干部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义”文化的当代价值。

增强社会责任,为社会谋发展。

道义要求遵守诺言、履行盟约,要求人们在处理相互关系,采取有效行动之前,把对他人以至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放在首位,宁愿自己吃亏吃苦,也不损害他人殃及无辜。经商者、企业家如果讲“义”,就不会用不道德和不文明的手段,不会违背国家政策法规,昧着良心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坑害国家,残害百姓,不会非法营利,背信弃义获取不义之财。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商人企业家要想谋利,必须符合义的手段,要取之有道、取之有理,要诚实守信,谋利如果缺乏道义的约束的引导,不仅会危害市场经济本身,而且还会危及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如果商人企业家以义为准绳,形成尚义、贵义的良好风气,就会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就会对社会有担当,有责任感,让人们少一些对“诚信危机”、“信用危机”的恐慌,少一些“仇富”“恨富”的心理。

多做善行义举,为自身更幸福。

道德,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和谐,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为融洽。人性本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善念,大善深藏民间。把埋藏在人们心中的至善至美的东西激发出来,鼓励人们多做善

行义举,必将汇聚成为道德的力量,必将成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普通老百姓心中崇义,就不会出现大街上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的麻木,不会出现制假贩劣者的见利忘义,就不会出现婚姻游戏中“拜金女”的物质崇拜,就不会出现虚拟世界里庸媚恶俗的炒作。至此,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线一目了然。老百姓心中崇义,就会更多地关爱他人,关心他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行侠仗义,大义凛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所谓“给人玫瑰,手有余香”,“勿以善小而不为”都是教导我们多做善行义举,多为别人着想。其实善行义举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既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又有平凡的小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海洋,点点小义可以积成大义”,如果我们每个人多做善行义举,那我们的社会必将具有春风化雨,无坚不摧的力量。

三、大力弘扬“孝”“义”文化,建设幸福孝义

我市在“孝”“义”两大传统文化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有“郑兴割股奉母”的孝文化,有“义虎救樵夫”和“尉迟恭大义降唐”的义文化。如能在我市在力宣传、弘扬、继承“孝”“义”文化,那对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是可显而知的,对我市建设民生幸福型区域性中心城市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市可在各行业、各单位、各村每年进行公众投票,评比选出一些“孝星”“义星”,然后根据他们的事迹再评比选出十

大“孝星”“义星”,进行全市的广泛宣传。这样不仅在我们周围的小环境中有“孝”与“义”的模范,在大的环境中全市人民的思想中也会形成“孝”“义”文化。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如果我市有一百个甚至一千个“孝”“义”模范,那就是一百一千面旗帜,在这些旗帜的引领下,我市就不难出现像郭明义这样的当代雷锋,也不难出现像孟佩杰这样“孝行善举感天动地”的最美女孩。我市有“孝”与“义”的道德基因,孝义这颗向上生长的道德大树植根于深厚的道德土壤,在文明、富裕、和谐的环境中一定会结出“孝星”“义星”的累累硕果。

我市还可深度挖掘“孝”“义”文化历史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郑兴割股奉母”故地,在义虎救樵夫的义虎亭进行“孝星”“义星”的颁奖。这个旅游基地还可以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让来孝义旅游的青少年形成“孝”与“义”的良好人生观,在家孝父母,在外见利不忘义。

目前,我市把建设“民生幸福孝义”作为今后五年的根本任务,要更好地实施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工程,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实施社会事业提升工程,实施城乡居民安居工程,实施中低收入家庭帮扶工程,实施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工程,实施平安和谐工程,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八大工程。所以政府为我们的幸福提供了优良的外部环境,是我们基本生产的保障者,是公平正义制度的提供者,是和谐安定环境的塑造者。但是政府只能给我们从外部环境去改善,而幸福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安宁

与满足,是心情的放松与愉悦。

所谓“君子坦荡荡,小小常戚戚”就是一个人由于思想道德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个人的心理状态,建设“民生幸福孝义”需要46万孝河儿女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孝”“义”精神,自觉主动地弘扬她,努力奋进去光大她。只有我们爱国爱家,国与家才会兴旺发展;只有我们孝亲敬老,家人才会幸福安康,只有我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才会倍感温馨、倍感幸福。

“孝〃义”精神是一种财富,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孝〃义”精神是一种火焰,需要我们添禾加柴;“孝〃义”精神是一种力量,需要我们共同传递。

作文七:《走近行唐新孝义文化》2500字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千年古县行唐。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倡导弘扬正确的孝义行为方式,“以孝治县”,实现了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   披红戴花,走上全县大会的主席台,享受最热烈的掌声,最美丽的鲜花;敲锣打鼓,由县乡村领导亲自到家里挂匾――   这就是各级道德模范在行唐县所受到的礼遇。   千年古县行唐,为圣贤故里,孝子辈出,孝义之风绵延不绝。近年来,该县在全国率先提出“以孝治县”。他们通过海选道德模范,推选树立孝道典型,倡导孝道文化,以此来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引领社会道德新风尚。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全国道德模范4人,省级道德模范3人、市级道德模范4人,县级道德模范92人,乡级道德模范150人。   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华人孝文化国际研讨会上,行唐荣获全国“孝亲敬老示范单位”称号,成为唯一一个获得“弘扬中华孝道文化贡献奖”的县级单位。      评选道.o..Cn德模范,打造孝义之县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孝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基。行唐坚持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在传统孝道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要求,倡导弘扬正确的孝义行为方式,以培育干部群众的“孝心”和“孝行”为突破口,广泛开展孝义建设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提升,推动社会风气的全面转变。   “我们以孝道模范的评选表彰为切入口,以满足群众的愿望和需求为着力点,以群众身边的孝道典型,教育引导群众,从而引起人们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达到引导、塑造人的目的。”行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李占领介绍,2008年,该县开展了首届孝子评选表彰活动,在全县范围内海选“感动行唐十大孝子”。首先是选拔推荐孝子人选,利用广播、宣传栏、会议等形式,向干部群众宣传评选“孝子”的目的和意义,每个村(社区)推荐一名候选人。其次是初评,由县文明委对推荐人选进行调查核实,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进行初评,确定候选人。最后将候选人的事迹简介编印成册,在全县发放,并在县电视台播放,让老百姓直接选,直接评,群众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最终评选出的10名“孝子”和6名孝道模范,全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其中大义割肝救公爹的张建霞,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张建霞的成功推举,使该县对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继续弘扬孝道文化,推动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充满了信心。在此基础上,2009年行唐又开展了“十大慈母”“十大恩父”“双十佳美德少年”评选活动,2010年,开展了第二届“十大孝子”评选活动。各乡镇也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道德模范”评选和表彰活动,一些乡镇开展了“十大孝敬儿媳”和“十佳和谐家庭”活动,选树本乡镇的道德典型。一些村也自发评选本村的道德典型,赠挂牌匾,掀起县、乡、村三级道德模范评选热潮。      典型花开,新孝义文化馨香满园      李占领说,“评选公众认可的道德模范,最终目的在于鼓舞更多的人向‘模范’学习,用道德的力量感化人、教育人、影响人,使全县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为此,行唐县在推进以孝治县,创推新的孝义文化方面重点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对道德模范进行大力表彰,实行典型引路。   对评选出的道德模范,除在重阳节进行隆重表彰外,还采用传统的表彰方式,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敲锣打鼓进村入户,给道德模范戴光荣花,在道德模范家门口挂“孝义之家”牌匾,扩大道德模范在群众中的影响,提高模范的知名度。同时,提高道德模范社会地位,逢年过节,组织县乡干部、民政部门到道德模范家里慰问,尽可能地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县医院每年免费为道德模范做全身健康体检;成立行唐县“孝义基金会”,每年对生活困难老人实行救助,对评选出的孝义典型予以褒奖。      二是发挥榜样的引领带动作用。   积极发挥孝亲敬老模范典型的激励、引领和促进作用,大力推进孝德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丰富孝道文化内涵。举办孝义讲座,组织孝道模范巡回报告会,在全县巡回报告宣讲,现身说法,现场教育,播种孝义思想:在县电视台录制“孝子、慈母、恩父”人物专题节目,定期循环播放,让群众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发挥道德模范的“形象大使”作用,让道德模范担任社会敬老“形象大使”,倡导更多的人去关爱孤寡老人,关爱自己的父母和亲人。      三是以文化艺术感染社会意识形态。   每一个孝德模范都有其感人的故事,孝德模范的事迹被编排成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搬上银幕,搬上舞台,在县内外乡村传唱,用文化艺术感染社会意识形态。以全国道德模范张建霞为原型的电影《大孝儿媳》在全国上映,并在石家庄市4483个村每村播放一场,好评如潮。上碑镇精神文明宣传队策划编排的河北梆子现代剧《大孝儿媳》在全县120多个乡村演出。离退休老干部王绪显编排的梆子剧《慈母泪》共演出27场,使4万多群众受到教育。专业词曲作者崔进保作词作曲的《人间大爱――赞建霞》孝义歌曲被全县人民广为传唱。   这些活动的开展,为行唐人民学习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也在全县形成了一种讲孝德、讲人品的浓厚氛围,以孝德促进了良好家风、乡风、党风、政风的转变。      孝老敬亲,最靓丽的行唐名片      行唐是省级贫困县,社会的发展一度不理想。“平山不平”“行唐不行”这句顺口溜曾经在一定范围流行。   该县原人大常委会主任,70多岁的刘来福老人,这些年一直致力于全县的孝义文化建设工作。谈到行唐发展遇到的曲折,他十分感慨。行唐自古民风淳朴,端详和睦,但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年轻人“一切向钱看”,甚至损害了行唐的形象。县里先后出现过几个支柱企业,但后来都因为不讲诚信而败落。   县里的人文环境不好,更加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个别不法奶站使行唐蒙羞。不但重创县里的支柱产业――牛奶业,也给行唐形象抹黑。“几片坏了的肉,可以搞得满锅腥”,一位行唐籍人如是说。   惨痛的教训使行唐人思索,道德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基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   2010年5月,行唐县出台红头文件,对全县乡局干部以及村两委实行德行评议考核。对考核差的干部,当年暂不予评先评优,同时列为重点整顿对象。   孝道一票否决,其导向的力度之大,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巨大反响。   行唐还设立了孝道日。每月第一个星期六,要求干部、职工在这一天都回家看望父母,或到敬老院、五保户家里帮助老人清扫卫生、洗衣服等。   李占领部长介绍,县委书记李震国经常深入村庄、农户进行孝义工作的调研,并带头捐款,为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家庭解决后顾之忧。“班长”的倡导和身体力行,为县委班子带了好头。县里党政领导关心道德模范蔚然成风。老百姓对抓道德模范评选这件事,特别认可,特别热心,特别踊跃。有的村,还出现自选模范,亲戚乡邻主动为孝子家送匾的感人场面。   如今,行唐的孝义文化精神广泛传播,行唐孝子张建霞等更是名满天下。道德建设的大力度提升,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目前,行唐已成为石家庄所属二十余个县市中最有发展势头的县市之一。该县县委书记李震国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敬老孝亲”的淳朴民风,是行唐一张最靓丽的名片,不仅扩大了全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振奋了全县上下的“精气神”。人心思善,社会风气好,生意好做,企业好发展。这两年,我们县已经投产的10亿元以上大项目就有4个。

作文八:《明代孝义文化的表现》800字

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政权后,坚持过去汉民族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大力旌表孝义、倡导孝行。据《明史·孝义传》记载,孝行事虽百端,情形各异,但按性质以类相从,可概括为以下表现。

一、事亲至孝

《明史·孝义传》载:“人子事亲,居则致其敬,.o..Cn养则致其乐,有疾则医药吁祷,迫切之情,人子所得为也。”明朝的孝子、孝女们在养老、尊老方面做的非常到位,据《明史·孝义传》载“沂卫镇抚房翱之女房氏,正德元年,氏年十六,选入京,习礼三月,闻父丧,诏命还家,独居终身,至七十有七而终”。虽然其行为不能为我们所效仿的,但是他们对父母的“孝心”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二、累代同居

在明朝家族“累代同居”作为养老、尊老的高级形式,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明史·孝义传》记载 “郑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几三百年。从中我们可以推算,在南宋时期郑氏就已经在浦江开始形成大的家族,而其能够维系至明朝,可以说其中的许多经验对明朝的统治者提供了借鉴作用。

三、亲丧之礼

“亲丧之礼”是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必须遵守的伦理之礼。据《明史·志第三十六》中记载:“古有掩骼埋胔之令,近世狃元俗,死者或以火焚,而投其骨于水。伤恩败俗,莫此为甚。其禁止之。若贫无地者,所在官司择宽闲地为义冢,俾之葬埋。或有宦游远方不能归葬者,官给力费以归之。”可见如果子女对父母的身后之事处理的不妥当,在明代将被作为一种不孝来对待。

四、万里寻亲、为父母殉难者

为父母殉难虽然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一种“愚孝”行为,但是在明代却也被认为是一种“孝行”。如“陆尚质者,山阴人。父渡江遇风,飘舟将入海。尚质自崖见之,即跃入涛中,欲挽舟近岸。父舟获济,而尚质竟溺死。里人呼其处为陆郎渡。”为救父母之命而丧失自己的性命,在古人认为此是达到行“孝义”之最高境界,在朝廷大力表彰之后,社会上也形成一股效仿之风。

五、输财助官赈济者

“输财助官赈济”的行为被认为是一种“义举”,明朝时官府因为能力有限不能独立完成赈济工作,就对富人“劝分”要求有钱人帮助官府赈济,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奖励,是很难让他们帮助官府进行赈济工作的。因此,明朝就对部分有“输财助官振济者”加以旌表。

《明史·孝义传》中旌表的类型主要有以上5种,另外还对部分“愚孝”行为进行了劝戒。其记述较前朝是非常全面的,基本概括了“孝”的所有表现形式,对于我们后人的行为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指导教师:刘 丹)

作文九:《幸福孝义文化给力1》3800字

幸福孝义    文化给力

孝义市委党校  徐建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上,袁纯清书记提出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并指出“三晋文化是中华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建设文化强省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孝义文化是三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义又是山西省唯一的百强县市,因此在今年的市委工作会议上,张旭光书记提出要“倾力推进文化强市”。孝义的文化强市必将为山西文化强省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必将给力民生幸福孝义的建设。

文化建设给力“富裕孝义”

专家认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增长从单纯追求以物为本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向以人为本的GNH(国民幸福总值)转变,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且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幸福离不开科学的力量,离不开物质财富的增长,孝义在历经十四年的转型崛起之后,如何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成为孝义人民心中的疑问。而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无疑会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市的文化产业还是只是处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这样一个发展态势,文化产业的发展还任重而道远,虽然.o..Cn

政府加大了一些产业的扶持力度,也鼓励一些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但我市的文化产业也只是刚刚破题。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不一样的,文化事业更注重社会性和公益性,是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好事,而文化产业却具有盈利性,是一种产业,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政府需要做的是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而不是让所有的文化产业都赖在政府怀里。介休的绵山,就是由好多老板去投资,才让绵山名气大作。所以我们孝义也应让更多的老板投资文化产业,投资旅游业。

近年来,山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以25%的速度递增,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占到GDP的3.12%,高于全国2.75%的比率。为了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山西省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各地出台一策,做强一业,磨精一品,办好一节,演好一剧。为了把文化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山西省提出,要像挖煤一样挖文化,把文化产业列入全省十大支柱产业,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主要就是实施“五大战略”,一是大景点支撑、二是大作品展现、三是大集团运作、四是大会展集聚、五是大服务引领。目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正当时,应当借我省发展文化产业“五大战略”的东风,充分发挥孝义作为全省煤炭大市的优势,积极利用煤炭资源整合的历史机遇,积极引导煤焦领域的资本投资文化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我市还应组建文化产业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改善文化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从而让我市

的文化产业成为转型跨越发展的一轮一翼,成为转型发展的先头部队,让我市的文化之轮加速前行,文化之翼飞扬高振。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环保产业,也是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我市要持续成为山西发展的“范式”,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当其冲。我市贾家庄文化产业被中央财经频道报道,一剪一刀一产业。贾家庄光剪纸项就收入50多万,村民还参与皮影雕刻和婚俗表演,贾家庄村一年收入可达到200多万。目前我市应着重打造一批充分体现孝义文化、东方气韵的产品向全国全世界展现我孝义独具的魅力。不能跟在别人后面简单模仿,嚼别人嚼过的馍,这样失去的不仅仅是市场,更失去了孝义的希望。文化产业的优势和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唯有创新,才能得到市场的青睐,文化产业才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当前,我市上下干部群众应把注意力集中到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为上来。纵观国际社会,经济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欧美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放眼中华大地,各省的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区域文化的竞争,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整个发展中赢得主动。我市要持续成为山西发展的“范式”,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当其冲。

未来五到十年,文化产业应成为我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富裕孝义”离不开文化建设的给力。

文化建设给力“民生孝义”

文化惠民是党和政府亲民政策、爱民政策的体现,也是执政为民

理念的在文化上的具体反映,充分彰显了政府足够的魄力,反映了政府重视民生、服务民众,亲民爱民的惠民政策。我市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做到文化惠民不腐蚀民,文化得民而不背离民,文化提高修养而不是愚昧人,文化服务人民而不是形象工程欺骗于民。 富之教之,富而崇文。踏上中国百强之路的孝义,顺势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不为“装点门面”,而是自觉自愿,视文化建设为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把“文化惠民”当做构建“幸福孝义”的重要元素。我市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到群众文化消费有能力,文化活动有场所,文化内涵有载体,文化表现有机会,把文化发展繁荣的重心放在基层,优先安排基层文化建设项目,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加切实地推进文化惠民。我市新一轮文化建设,彰显着“基础完备,特色鲜明”的文化理念。一批具有地标性的文化设施启动建设,如胜溪湖湿地公园,马烽文学艺术馆,博物馆,会展中心、大剧院等,这样一些标志性的文化建筑工程,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如我市获批的科技文化产业园区,包括了皮影木偶产业、科技木偶现具生产和多媒体传播技术7个功能园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登场亮相;一批乡村文化活动网络的形成,让文化资源的共享率达到80%以上。尤其是我市举办的“孝义”年俗文化节,荣膺“中国十大品牌节庆”,文化节规模之大,群众参与人数之多,成为了城乡群众最为满意的一次文化大餐。

届时,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将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文化生活将更为丰富多彩。“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成为“幸福孝义”题中应有之义,“文化惠民”也必将成为建设民生幸福孝义这一崇高事业的重要一环。从“经济惠民”转向“文化惠民”,945.8平方公里的胜溪大地迈开步伐,加速构建政府、民间、社会、市场、产业多方互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需求,力争“文化孝义”与“经济孝义”齐飞。

文化建设给力“人文孝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因此现代城市是以文化来论输赢的。未来城市智慧的因素,知识的力量、人力资源会越来越突出,文化所创造的人文环境和整个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

我市在撤县设市2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小县城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国百强,为什么山西有119个县市,而实现全国百强的只有孝义?为什么孝义每个重大的经济社会转型之时,总能率先一步,快人一拍?当然,答案很多,而有一种答案是我们谁也不能否认的,那就是我们孝义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行孝仗义,包容大气”的城市精神。这种文化底蕴决定了孝义人的气质,孝义人从来不排外,才使咱孝义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聚集了不少优秀人才,才使招商引资,招商引智,大上项目成为可能。

“先行先试、勇闯一流”是我市孝河儿女在新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是我市的时代精神。从1998年我市就提出经济结构调整到今年2012年,转型之路已经走过14年。在这14年间,孝义从吕梁第一到三晋一流到中国百强,并在百强中逐年进赶超,在这十几年间,孝义人民不断的先行先试,以勇闯一流勇于争先的精神,赢得了孝义范式。今年我市要举行撤县设市20周年庆祝活动,还要开展“十大道德模范”,“十大文明标兵”的评选表彰活动,这些都是为了发扬“行孝仗义,包容大气”的优良传统和“先行先试、勇闯一流”的时代精神,鼓舞孝河儿女的转型跨越斗志,为我市转型跨越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持。

因此,大力弘扬我市“行孝仗义,包容大气”的优良传统和“先行先试、勇闯一流”的时代精神,必将举足轻重,必将举国关注,必将举世瞩目。

幸福文化给力“幸福孝义”

幸福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如何把一种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幸福理念植入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决策与行动遵循幸福的准则或幸福的特性,使人们得以科学、有效地获取和享受幸福生活。

幸福要有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依托,但倘若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文化,社会政治生活的改善,幸福就会与人的实际感觉相脱节。正如哈佛大学博士泰勒·本一沙哈尔撰写的《幸福的方法》一书所说的,美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与美国人幸福感觉是不一致的,这

充分表明,并不是有了物质财富人们就幸福了,GDP的增长和社会进步之间并不能画等号。这也意味着,幸福还要有文化的内涵:一方面,幸福要能带来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另一方面,必须形成科学的幸福文化,在这种文化指引下追求幸福生活。

幸福文化要给力幸福孝义,一是要将真、善、美的文化基本要素成为人们固守文化的秩序和原则。而我市源远流长的孝与义文化就是真、善、美的文化,“孝·义”文化不仅是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更是使现代人幸福的根源。“孝·义”文化的当代价值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孝亲敬老,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因此要建设幸福孝义,必先大力弘扬“孝·义”文化。二是要让人们在“孝·义”文化熏陶中学会幸福。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说的就是一个人由于思想文化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个人的心理状态。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精神向度,文化是种族的心灵。幸福人生不只是物质财富的丰盈,更是灵魂的充实与满足,是“物质上知足常乐,精神上自强不息”的统一体。

愉悦之效,教化之功,文化具有双重特性。因此,政府要下大力气宣传、倡导、引领、教化孝义人民如何在“孝·义”文化中学会幸福。要营造良好幸福文化氛围,让人民群众在娱乐中受到科学幸福观的教育和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科学的幸福文化”的认知、认同。要创建评选幸福型机关、幸福型社区、幸福型企业、幸福型农村、幸福型家庭;要让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优秀思想文化代表,道德模范成为引领社会幸福的旗帜;要树立千百面旗帜,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模

范就在自己身边,幸福就在自己的身边。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助人为乐的幸福观,对市民进行心理关怀、精神关怀,发扬相互关爱、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到“每日一善”,在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积极伸出援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帮助人和奉献中感受幸福、感受快乐。

孝义文化是一种财富,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孝义文化是一种火焰,需要我们添禾加柴;孝义文化是一种力量,需要我们共同传递。孝义文化将淬炼时代精神,孝义文化将凝聚奋斗力量。

作文十:《孝义地方文化集锦》6300字

玉泉山雷音寺介绍

孝义市玉泉山雷音寺,位于东许办事处真兴村和宜兴村,属曹西河流域,紧邻梧窳公路,交通便利。

该寺始建于明代,清朝同治年间进行了扩建和修茸,历史上香火旺盛,僧人众多。现存高达13米的平面八角古塔一座,有十四间窑洞,为僧宿经堂和客堂等古典建筑。其传统庙会和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在民间影响颇深。2003年,经两村共同筹资进行了修复,重新设立庙会,恢复了佛教活动,成为我市人文景观和文物旅游又一新亮点。

孝义皮影以麻纸糊窗作屏幕,凭借悬吊在纸窗后的麻油灯亮影,因此亦称“灯影儿”

孝义皮影戏

、“纸窗子”。一般纸窗面积为1.75m×1.21m。纸窗糊制有严格的裁纸、毛边、对口、粘贴、平整等5道工序,其窗平整无皱雪白无瑕。

孝义皮影在明代之前以羊皮为雕刻材料,体高58~60cm,俗称“二尺影”。到清代,皮影体高缩至42~48cm,俗称“五尺影”,三岁牛皮为雕刻上等材料。孝义皮影造型粗犷,简练夸张,线条遒劲有力,极富韵味“真人借假人的影子迷人,假人借真人的唱腔抒情”“借虚事指点实事,托皮人渡化真人”„„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而产生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 皮腔是皮影戏的曲调,因皮腔音乐以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故又称“孝义吹腔”。孝义吹腔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吹腔之一。

孝义木偶戏流传在山西省吕梁孝义市及周边市县,是扎根于民间,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地方特色剧种之一。 孝义木偶戏于宋代传入,属杖头木偶戏。其造型简洁粗犷,神态灵活生动,机关奇巧适用,极具北方特色。最初,木偶戏的曲调用孝义秧歌干板腔、皮腔,中路梆子(晋剧)演唱,后来又加入碗碗腔演唱。

孝义木偶戏最初独立成班,后来和皮影合成一个班社,即“灯影班”。灯影班独具特色,少则7人,多则9人,就能开台演戏,俗称“七紧八慢九消停”。灯影班白天上演木偶戏,晚上上演皮影戏,早年群众说“白昼间木偶作怪,夜晚时牛皮成精”。孝义木偶班社演出形式丰富,素有“两种形式,三种唱腔”之称,即木偶、皮影两种演出形式,皮腔、碗碗腔、晋剧三种唱腔。

明清是孝义木偶戏的鼎盛时期,境内的木偶班社多达60多家。清末民初,孝义木偶戏还保持着兴盛的局面,随后逐渐衰落。解放前夕,孝义能够正常.o..Cn演出的木偶班社只剩两三家临时搭伙的,且质量低下演技拙劣。1956年,孝义皮影木偶艺术团成立,使孝义木偶戏获得了新生。1975年,移植现代戏《草原红花》参加全国调演,并排练出一大批优秀剧目。1989年,孝义木偶戏赴英国进行对外交流演出,1997年,参加《英雄出少年》、《坷拉传奇》等木偶电视连续剧拍摄。

孝义木偶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传承了孝义的民情风俗、伦理道德、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文化元素,起到了增强民族团结、激励民族斗志的社会作用。抢救和保护孝义木偶戏,必将对传承和发展孝义优秀传统艺术、建设三个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争创全国百强市县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孝义市位于山西省境内吕梁山脉中段东麓,晋中盆地西南隅。孝义碗碗腔流传在孝义市及周围市县。

孝义碗碗腔有两种声腔:皮腔和碗碗腔。两种声腔均来自孝义皮影戏,即纸窗皮影唱皮腔及纱窗皮影唱碗碗腔。皮腔的渊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形成于北宋时期,一说形成于战国时期。皮腔因主要以唢呐为伴奏乐器,故亦称“吹腔”。有专家认为孝义吹腔是中国戏曲古老的声腔之一。

皮腔唱腔有两种形态:一种为四句体,“起承转合”结构,艺人多称为“平板(慢板)”,加锣鼓点称为“流水”;另一种是可以多次反复的上下句唱腔,艺人称为“垛板”。伴奏分武场和文场。碗碗腔因有一碗状铜铃参与伴奏得名,属特殊的板腔体结构,不能以常规的板眼来规范节拍。碗碗腔唱腔的特点是真假声混用,多用“虚词假声腔”。假声唱法分两种:一种是“二音子”;另一种是“尖音子”,“尖音子”是在“二音子”基础之上再翻高形成。

碗碗腔的优秀剧目,如《柳树坪》、《三上桃峰》、《风流父子》、《风流姐妹》、《风流婆媳》、《酸枣坡》等,为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激励民族斗志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孝义碗碗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贾家庄婚俗》简介

孝义市贾家庄婚俗已于200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文化部颁发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不仅是民间举办的一次迎喜娱乐活动,更为重要的是,他代表着黄河水土一方人在传承三皇始祖的道义礼节、农耕文化。

贾家庄婚俗共计6大项,分为三个阶段共包括36项主要礼仪进行。

第一阶段为提亲、定婚、备婚活动程序。其中包括媒人提亲、换贴议婚、入闺相亲、下聘定婚、择日完婚、群忙备婚、净身等婚等七项。在这整个活动程序中,有固定的贴式,有深邃寓意的礼品,有吉祥如意、欢乐喜庆的热气腾腾、满院飘香的活动。

第二阶段为结婚、迎送、庆典活动程序。其中一是娶亲仪式,包括:新郎娶亲前的祭祖礼、新郎上轿前的祭路礼、娶亲携带礼品俗、上轿起身后新郎的回门礼俗共4项;二是新郎到新娘家的迎婿仪式,包括:下轿迎接礼、新朋拦门闹喜礼、岳父岳母披彩礼、伴郎偷盅盗筷俗、女婿动身前的行拜礼共5项;三是启轿仪式,包括新娘闺房中向父母行辞别礼、舅父或姨父抱甥女上轿俗、送客望客上轿礼俗、迎新队伍绕道俗共4项;四是娶回仪式,包括:新娘下轿泼洒俗、揭盖头俗、新娘翻饼捅火俗、新娘坐厚成俗、望客看新房俗共5项;五是拜堂入洞房仪式,包括:拜花堂礼、叩起家头礼、洞房中新郎持弓射箭俗、闹洞房俗、扫炕戳喜盆俗共5项;六是婚后次日的认亲仪式。整个婚日24项活动中,体现了热烈隆重、循规导制、讲究礼仪,韵味十足,大有“小登科“之威。

第三阶段为婚俗延伸到终结的活动程序。其中包括:娘家请三日、娘家请五日、娘家请十日、娘家请满月、男女双方家主谢媒人等5项。  贾家庄婚俗沿袭了中国古代婚嫁六礼,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婚俗礼仪文化现象。它产生于宋元时期,发展定型于明清时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贾家庄婚俗与当地的民间音乐、舞蹈、文学、手工技艺以及社会信仰、伦理道德观念融为一体,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当地百姓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贾家庄婚俗》广泛流传并代代相传,对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人文、风俗等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孝义年俗文化节上有一项当地特有的民俗表演---地秧歌,一起去看看。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闹红火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助兴节目之一了,在吕梁的孝义,传统的社火表演除了有旱船和踩高跷以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孝义地秧歌了。今天我们跟随孝义地秧歌的这些演员们走街串巷来为当地的百姓进行表演,接下来就跟随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这个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彩魅力。

地秧歌作为流传在孝义的民间艺术,是一种广场民间歌舞形式,在当地每逢有社火、集会、庆祝等活动时,都少不了地秧歌的影子。除了在街头广场和舞台演出外,走村串户演出也是地秧歌的一个主要特点,当地人称之为“排街”。

这位人称“二木匠”的演员在当地可是有名的秧歌表演者,唱秧歌、顺口溜是他的拿手好戏,加上表情鲜活到位,现场只要有他在,永远都是喝彩声不断。“二木匠”说,孝义地秧歌表演套路非常丰富,有“一条龙单引”、“两条龙双引”等70多种套路,同时配有专门的唱手,在各种套路表演的间隙即兴演唱,敲打与念唱交替进行,朗朗上口,颇受当地百姓的欢迎。

八音会是孝义民间吹打乐班的泛称,主要活动于春节、元宵节等民间节日和婚丧嫁娶、庆典等场合。孝义的八音会历史悠久,据传始于明代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八音会日臻鼎盛班社如雨后春笋,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演奏名家。

孝义八音会的乐器分管乐、打击乐、弦乐三类。管乐的主要乐器有唢呐、笙、笛子,以唢呐为主。打击乐器主要有鼓、檀板、铙钹、马锣、小锣、梆子。,弦乐器主要有呼胡、二胡、大小提琴。近年来,孝义八音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

断进行改革,大胆引进曲目、改进乐器,增加了架子鼓、电子琴等现代乐器,不仅丰富了演出的。曲目,而且有了更大的观众群。

孝义八音会,吹打并重、热烈奔放,声情并茂、演奏兼备,曲目丰富、、场面壮观。最受观众欢迎的曲调有走马灯影夹笙吹和三吹三打三嗨嗨等。八音会在不同情况下吹奏不同曲目。婚嫁喜庆要吹奏欢乐明快的乐曲,丧葬多吹奏悲壮浑厚的乐曲,闹社火则吹奏热烈高昂的吹打乐。但不论哪种情况,碗碗腔、皮腔和晋剧声腔的吹奏是必不可少的,充分显示了孝义浓郁的地方特色。

剪纸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孝义已有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孝义剪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造型独特,既有北疆的粗犷豪放,又有南国的纤秀细腻。

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独特的审美意识,是孝义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之一;构思巧妙,粗犷大方是孝义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之二;式样多变,立体惑强是孝义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之三;丰富的想象力,夸张和浪漫的艺术手法是孝义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之四。

孝义民间艺人剪纸,都以美化生活为动机,他们的剪纸作品,犹如一曲曲优美动人的民歌,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真挚情感,使人们深深地感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

每到喜庆年节,家家户户门上、窗上贴满各种代表吉祥的喜庆剪纸,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民间艺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装饰环境,借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由于剪纸工具简单,易于传授,在传授和使用过程中,又经历了艺术与内容的自然发展,使孝义的剪纸艺术始终充满活力,经久不衰。

剪纸也是孝义人生活中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深受妇女喜爱。过去,农村女子自小随母习之。剪纸的题材多种多样,主要有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台阁、器皿、吉祥图案、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皮影模仿等,其中尤以谐音寓意美满幸福、吉祥喜庆的作品最普遍。在技法上,有的纤巧细密如工笔白描,有的大刀阔斧若国画写意,当今的许多作品仍保留着传统的线条结构手法,氤氲着汉代石刻的古老遗风,夸张中求真实,变形中求神似,简洁中潜丰厚,象征中透意趣。

面塑,顾名思义,是用面经过造型艺术加工后美化的民间蒸面食品。

孝义的面塑俗称面花,它不仅是香甜美味的面食,而且还是一年当中所有重大节庆必不可少的参与者,是孝义人联系感情的纽带。

当过节或有婚嫁生日等活动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会聚到主家,奶奶、婶婶、阿姨、姑娘们将一团团的面放在灵巧的手中,又捏又揉一番,再点缀上红的绿的,赋予了面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孝义的面塑,是将发好的面揉匀,精心捏塑,放在一边晾半个小时左右再上笼蒸,蒸熟的面塑要白而不变形。

面塑作为礼仪、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祭祀、喜庆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而演变成的地方文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面塑的内容丰富,形式各种各样。走兽类有狮、虎、猪、兔、羊、鸡、鱼、龙灯,飞禽类有凤凰、喜鹊、鸳鸯等,人物类有八仙、孙悟空、猪八戒等,植物类有石榴、苹果等,象形类有寿桃、枣花、月饼等,还有花馍、花糕等。

什么时候捏什么样的面塑是有传统和讲究的,如喜庆节日的枣花、面羊、花馍等,婚丧嫁娶的供献、寿桃、吉兔等,春节的枣山、清明节的燕子、蛇盘兔等。   面塑有大有小,大的高达一尺多,甚至两尺多,小的只有一寸至两寸。制作面塑得有一定的技艺水平,水平越高,制作出的面塑越有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比如做花糕,要先做一个一尺五寸至两尺大的铺有红枣的圆面饼,将红枣嵌在塑成如意、盘龙等样的面条中,然后把它们放在面饼上拼成山状,再点缀一些盘云、鱼龙、盘兔和花果、元宝之类,用五谷杂粮点眼镶口,这些工序完成后才能上笼蒸。

再比如捏面燕,先用白面团捏出头部和鸟身,再用刀分开翅膀,切出嘴巴,眼睛的位置嵌一颗小黑豆,马上变得栩栩如生。

孝义面塑灵活生动,富有想象力,而且大胆夸张,是孝义民俗风情的又一种表现方式。

刺绣,又称丝绣,古代称“黹”、“针黹”。后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亦称“女红”,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工艺。刺绣是用彩色丝、绒、棉线,借助针的运行穿刺绣制而构成各种优美的图案、花纹或文字的工艺,刺绣是完全的手工艺。在汉代,刺绣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宫廷服饰、日用品。到了宋代,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进了中国刺绣工艺在宫廷与民间的全面发展。

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术创造的目的。

挑椅子是流行于山西省孝义市的一种民间社火表演,表演风趣幽默,曾获国际民间艺术奖。

挑椅子又名“悬空椅”。是流传在孝义县关西庄的一种民间舞蹈。据说,早先关西庄有一武姓人家,为求门当户对,令其长子娶其表妹为妻,过门后生一蠢厮(孝义方言,意为傻小子)。当蠢厮儿还未成年时,父母便给他娶一童养媳。二人均系孩童,根本不懂男女情爱,只知每日里一起玩耍。有时,小媳妇坐在椅子上,蠢厮儿常抱椅嬉戏。久而久之,便有了这种蠢厮儿戏耍的“挑椅子”形式。

中阳楼位于孝义市中阳楼街道办事处古城大街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之遗存。

中阳楼楼体平面方形,四层四檐,全木结构,十字歇山顶式。楼高23.14米,座落于3米见方,1.5米高的四个石砌墩台之上。底层高5米,通穿四向。礅台设楼梯列碑刻,井藻绘文王后八卦图。二层高3.64米,中建神台,列四方佛坐像(文革时砸毁)。三层高4米,中设莲花台,塑以5尺高观音大士泥像。四层高3米,中空无物为游人眺览全城之所在。顶高4米,仞高2米,一色琉璃脊兽铺砌,全楼上下于南北双向悬挂大小牌匾14块,皆为历代境中书法名人手迹,牌匾文字南向一檐下书“中和位育”,侧匾书“带汾水,襟霍山”。南向二檐下中匾书“行孝仗义”,侧匾书“向南斗”、“衔衡岳”。北向一檐下中匾书“光被四表”,侧匾书“控云朔”、“位中枢”。北向二檐下中匾书“纵览四宇”,侧匾书“倚太恒”、“拱北极”。南北四檐下各悬一匾,文为“中阳楼”三字,此外,在一楼南向檐柱上挂一幅木刻对联上联“孝为人之本”,下联“义乃君之宗”。中阳楼层檐迭峭,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牌匾四悬。楼顶脊兽奇特,流金溢彩,楼底碑刻6通,志记修葺事项。

据碑记载,中阳楼始建于汉魏,元大德七年地震坍毁,何年复建不详,清同治七年(1868)又遭雷火,清宣统元年(1909)重建,解放后县政府拨款,分别于1957年,1983年进行了两次较大的全面修葺。该楼集建筑书法、雕塑、石刻、绘画等艺术形式于一体,为我省少见的文化 内涵丰富的古建筑之一。

孝义市三皇庙,亦称圣祖庙,位于孝义市城西贾家庄村中。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最早为元代遗构。元、明、清和民国年间曾不同程度进行扩建和修葺。

该庙南北宽59米,东西长84米,两进院布局。遒劲有力的“三皇庙”镶嵌在山门的门额上。中轴线建有乐楼、三皇殿。头院空阔,北角设砖券山门,二进院北角设掖门为一、二进院出入通道。两进院落自然地平落差较大,故掖门前设踏步缓解。三皇殿坐西向东,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梁架为三椽,前压搭牵用三柱,单檐硬山顶前廊式。三皇殿内仍保存元代结构。三皇殿门上方挂有匾额,书写“三皇庙”为明万历十年十月四川按察使梁明翰赠。殿内正面供奉太吴伏羲、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两侧配祀古代十大名医,山墙绘有“行医图”壁画,壁画色彩明艳,线条清晰。大殿对面乐楼坐东向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单檐卷棚顶。前后台隔架和顶棚全为彩画木式组成,台口四周有木、砖、石雕刻清代遗构。台口上方高悬民国八年所刻匾额一块,上书“海市蜃楼”,由晚清书法名家秦龙光所书。乐楼藻井彩绘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神彩各异,栩栩如生。前后台间,镶嵌大块玻璃为整座戏台增光添彩,时有“玻璃戏台”的美誉,曾形成邑内外“为看戏台而看戏”的时尚。

孝义慈胜寺,原名“德性禅院”,为金泰和六年(1206)金钦宗所赐,有刻石为证,该寺在孝义新城西北5华里的苏家庄村西北隅,初建于金天会九年(1131),明中叶迁地北移。清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年间都曾经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扩建和修葺。

现有正殿三间,为拱形无梁殿,外形为硬山顶式,琉璃脊兽,内塑圣像11尊,为明代彩塑佛像,工艺精致,各具形态,栩栩如生,历时900年,色彩依然,佛身如初,非今一般能工巧匠所能,省内仅有,于2004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天王殿内塑四大天王,弥勒菩萨,韦陀菩萨两尊,殿顶东西各建钟鼓楼,东西偏殿各四间,拱型窑洞,分别塑有自在观音。地藏王菩萨像。另还有财神殿,观音殿,伽蓝殿,祖师殿。

在寺内殿,檐下现存金泰和七年、清康熙十年、康熙四十二年、乾隆十九年、嘉庆八年、同治八年等六通碑记,反映了寺院的变迁概况。

临黄塔创建于隋开皇四年(584年),原为阿育王塔,后历代皆有修葺。清雍正十四年(1732年)重建,始成今日之造型。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18米。塔体一、二层为实心,以上五层檐下均仿木构砖雕斗栱飞椽,塔顶为攒尖顶,用黄色琉璃脊瓦覆盖。

临黄塔舍利寺仕于孝义市大孝堡乡大孝堡村东,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千余年来曾为我国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及佛门胜地。2004年,临黄搭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黄塔又称释迹牟尼文佛舍利塔,前身称阿育王塔,阿育王名叫阿输边,是印度一个王子,晚年特别崇信佛教,建造了许多寺院和佛塔,对佛教的传播推广,起了很大作用,所以被人们称作佛教大护法,此塔系全国十九座山西省六座阿育王塔之一。其塔初创于隋文帝仁寿三年(603年),后又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大元元统元年(1333年),明崇侦九年(1636年),清雍正十年(1732年),进行过四次大的修缮活动,民国25年(1936)《临黄塔舍利寺院知华戒坛冈戒录》·记,清雍正十年(173立年)住持了禅惑司十二年因缘经义,童新慧训塔式,遂募款重建,即成今存造型。

石践村福天寺

福天寺座落在孝义市兑镇石践村牛头山,始建于元朝,至今有800多年历史。寺院历经沧桑,只存原址。2008年8月,在石践村村委及全体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在民营企业家冯亮明及广大信众的热心捐助下,于2009年4月完成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总面积7000平方米的修复工程,建有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寺内供奉释迦牟尼、观音、地藏等58尊像。今日的福天寺红墙碧瓦,雕梁画栋,晨钟暮鼓,香云袅袅,成为善男信女仰佛修道的好去处。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