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作文

作文一:《安徽高考作文》1000字

安徽高考作文

带着感动出发

冬天,我生了女儿。一开始的欣喜若狂之后,我发现自己和婆婆在抚养孩子的问题上隔了整整一个世纪的距离。

我希望孩子从小习惯穿得单薄些,婆婆却总担心孩子会冻着;我认为按时喂奶会有利于孩子的发育,婆婆认为应该按需喂奶;我觉得孩子的红屁股要涂婴儿油,婆婆用手指沾着菜油就往上擦;我总说书上说该怎样怎样,婆婆会头也不抬地顶一句:“我带了三四个孩子,能不懂?”„„

我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动怒,但这些小事的能量日积月累,我知道,总有一天,冲突会爆发。这让我整天坐立不安,情郁于中。我对老公说,我真怕有一天,会忍不住发脾气。他无奈地笑笑。

天气渐渐转暖,女儿越来越胖。抱着她,沉甸甸的,像抱着个小火炉。婆婆喜欢抱着小孙子和她的朋友们打牌,聊天,互相赞美对方的孩子。我也乐得清闲自在,虽然每天做大量的家务,也还能抽出空闲时间上网。有一次,吃完午饭洗完碗,我突然想去看女儿。在邻居家的牌桌上,我看到婆婆一边打麻将,一边抖动双腿嘴里哼哼地哄着哭闹不止的女儿。孩子的小脸通红,张着嘴哇哇大哭,婆婆的牌友不耐烦地皱着眉头。我怒气攻心,径直走过去,一言不发地接过女儿抱回了家。婆婆在身后喊,喂了奶抱过来。从她的声音里,我听出了难堪。我没回应她,自顾自往前走。

下午,我抱着孩子闲逛,坐在郊外的田边看农民往地里插秧,绿油油的秧苗像小婴儿一般生机勃勃。一个老人从我身边挑着秧苗走过,筐子太满,有几株掉落在地。我抱着孩子艰难地俯下身捡起来追上去交给老人。老人感激地说谢谢。我说没事,应该的。他笑,怎么是应该的呢?本来应该我自己捡的。

我怔在原地。

回到家,婆婆已经把晚饭烧好了。热情地接过孩子说,奶奶抱,妈妈抱了一下午,好热吧。

从那时起,只要看到婆婆在打牌,我都会很快接过孩子自己带。老公看我脸上的怨气渐渐散尽,心情越来越晴朗,和婆婆在抚养孩子的问题上渐渐学会妥协,忍不住问我怎么了。

1、   我说,我想明白了。就像挑秧的那个老人说的,秧苗掉了,捡起来是他自

己的事。我是孩子的母亲,带孩子也是我自己的://://.o..//安徽高考作文.htm事。现在妈帮我,我应该感激。为什么总把眼睛盯在她没有为我做的和没有做好的事情上呢?为什么不去看她帮我做的事呢?老公感动地抓住我的手。没有言语。只是静静地看着我,眼里写满深情。我抚摸着女儿细嫩的小脸,我说等我女儿长大了,我要让她懂得,学会感动,便拥有了快乐。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

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作文二:《09安徽高考作文题》1500字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今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与前三年的以话题或命题作文不同,今年采用的是材料作文。作文题是由赛车“弯道超越”这一用语为材料,引出对这一常见用语新内涵的阐释,让考生读后写出自己的联想或感悟。今年所选作文材料,在引导考生写作时注重表达的同时融入更多的理性思考,让考生密切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加以深入思考、分析、判断。就此而言,其现实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发散性。“弯道超越”这则材料没有作必要的具体描述,也没有设置一些特殊的感性场景,而是直截了当地提出理性问题,即使涉及了相关现象,也都是概括的。可以看出,命题者的着眼点或考查的重点不是在延续以往流行的感情、感觉的审美价值上,而是提供一种没有定论的现象,让考生结合自己的智性和理性的思索,产生某些联想和思考,并形成有个性的表达。根据“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等材料中的这些提示语句,材料揭示了关键词“弯道”的多义性。这种多义性不但能为考生提供广泛的想象空间,而且蕴涵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弹性极大。“弯道”,一则意味着难度;二则意味着不可回避,要知难而进;三则意味着多种变化或面临的风险、挑战乃至机遇;再则也是最重要的,即这个“弯道”既可以是实体,也具有象征性,在生活和人生中能找到许多对应点。考生只要从这些方面选取一点来写,都是符合题意的。

多义性。此题既有一定的限制性,又有较好的开放性,立意上没有明确的限定,可写的自由度较大。考生既可以写自己人生道路上相关的经历和感悟,也可以写他人在“弯道”时期的表现。打开视野,还可以写某个企业和单位,也可以写国家、社会,既可以写历史上的,也可以写当下的。比如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这一变化时期一些企业或企业家如何走出困境、实现发展的问题等等。

多样性。尽管材料倾向于引导在弯道上要勇于超越,但并未封闭具备求异思维的考生在“弯道”前的辩证思考。“弯道”充满变化和风险,冷静地给自己进行客观定位,审慎、稳定、静观其变、积蓄能量等同样也是超越“弯道”和对手的思维建构的范围;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一片“超越”声中,这种冷静的带有思辨色彩的思维品质甚至更难能可贵。由此可见,无论是“弯道”,还是“超越”,://://.o..//安徽高考作文.htm或是“超越”所需要的品质的多种要求,考生在“弯道超越”中的任何节点上,都可以找到联想或感悟的触发点,有话可说并具备多重选择。例如,大一些的包含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特殊的学习阶段,文理分科的选择,青春期心理的

变化,班集体、家庭的某些重要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等;小一些的可能是对学科难点的学习,集体活动中的自我展示,自理能力的培养,自我心理的调节等等。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的考生还可以联系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或者中部经济建设的现实来选材,这当然也正是我们教育者所乐于见到的。

技巧性。材料同样为考生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理性的思考与思辨自不必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写一段人生的体验的述说,或写一次竞争过程的描写,也可以写一种超越对手与自我后情感的抒发„„如写记叙文类的文章,要特别讲究构思和语言;如写议论文,要特别注意观点的鲜明,结构的严谨,例子的恰当,语言的整齐。

总之,命题者提供这则材料,尤其对新课程理念和高考的选拔性内在要求的深入思考,用心可谓良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表达和交流”部分明确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这也在这次作文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鲍亚民)

作文三:《2012安徽高考作文》900字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某公司车间有一立着的梯子,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但就有人给提议:“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岂不知做人和做事亦是如此的道理。我们不能因为做人整天竖着一个无形的梯子而让别人战战兢兢,相反,我们应该有一种“低调做人,谦恭行事”的心态。

在低调中修炼自己,低调做人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不都行事低调才成就其一番伟业。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与越国交战中大败越王勾践。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夫差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越国君臣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最终励精图治,成功复国。正是这种处事低调,做人调调的风格成就了他的大业,并且为后世之美谈。,

因为低调,楚汉相争时,刘邦在项羽面前委曲求全,最终成就一方霸业;因为低调,钱钟书先生深居简出,以《围城》、《谈艺录》、《管锥篇》等著述说话,却与新闻媒体保持足够的距离,但是名满天下;因为低调,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拒绝上任何名人录,当中央领导同志去看望他,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并号召全国所有科技工作者向他学习时,他却连连摆手说:“向我学习,不敢当!”。

回望历史,成就大业者无不低调行事,处事谦恭,然而现在的我们呢?是否也具备低调的风格?具备为人的气概?当然,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伟://://.o..//安徽高考作文.htm人,处事低调,爱出风头的人必定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

有一则寓言,讲两只大雁与一只青蛙结成了朋友。秋天来了,大雁要飞回南方,它们对青蛙说:“要是你也能飞上天多好呀。”青蛙灵机一动:它让两只大雁衔住一根树枝,然后它自己用嘴衔在树枝中间,三个朋友一起飞上天。地上的青蛙们都羡慕地拍手叫绝,问:是谁这么聪明?那只青蛙生怕错过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大声说:“这是我„„”话还没说完,它便从空中掉下来。此故事虽然好笑,但我们却应该从中看到真实的哲理:爱出风头必定不会有好的结局。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万物的地位„„

所以做人低调点,为人谦恭点,我们将会有不一般的收获„„

作文四:《2012安徽高考作文题》1100字

2012安徽高考作文题《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解析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12年06月07日14:24

纠错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提交E-mail推荐:

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是一篇较为典型的材料作文。下面我就从审题立意、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三个方面来说说我的一家之言。

从审题立意的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一篇供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必须多加小心,否则,立意不佳的考场作文一般来说得分情况不会理想。就这篇材料作文来说,可以有多个角度供考生选择,比如从使用者角度,从留言者角度等等,都是可以的,但这其中有个最佳立意角度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材料作文比较好的立意应该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和他人的关系问题,所以社会公德方面的立意应该是作文出题者的命题意图。也就是说,诸如“梯子”一类的社会公共设施,在自己使用好以后,要妥善处置,处置时要充分要考虑到他人的安全利益等等,只有这样“我为人人”着想了,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文明。毕竟,在我们当前这个时代,“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个人利益至上的社会不良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的,这个作文命题的社会基础应该就在这个方面。

从文体结构这个角度来说,把这个作文题的文章体裁选定为议论文,应该是比较妥当的较好选择。众所周知,议论文的写作一向是许多高考考生的薄弱之处。所以考生们在临场写作时一定要突出文体特征,对于一篇议论文来说。论点要突出:开题就要亮出中心观点,中间论述要紧紧围绕中心观点,结尾时要回扣中心观点。论证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多样化些,如举例论证,正反论证等等。论据则要新颖贴切,不要堆砌材料,而要熟例粗举,生例细举。如果能紧扣社会现实有感而发就更好了。议论文的文章结构主要依靠段落的划分来体现,而一篇应试作文的段落既不宜过多当然也不宜过少,一般来说,五至七段为佳。在议论文的写作三要素当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打造属于自己的作文亮点,或论点深刻,或材料丰富,或语言有文采,或表达有创新,等等都是可以的,关键是我们的考生一定要有考场作文的“亮点”意识。

从考场作文的语言表达的角度来说。这篇应://://.o..//安徽高考作文.htm试作文的语言应该平和而不能过激,应该以

理服人而不是感情冲动,应该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而不能思维混乱不知所云。因为对于一篇议论文来说,语言表达的条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考生思维的直接外化,也是写作部分的思维考点。此外,对于今年的考生来说,尤其是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慎用网络语,不讲江湖话,也不能过于成人化和幼稚化,所用语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特征和年龄特征。最后,在写完后要检查一遍,避免语言的“硬伤”,如字数不够,错别字,病句等等,但要注意卷面的整洁度,除了必须要改的“硬伤”错误,否则,不宜涂改过多,不然是会影响阅卷老师的印象得分的。

纵观这次的安徽省2012年高考作文题,我个人觉得,审题立意是关键,文体结构要清晰,语言运用要规范,如果考生真正做到了这三点,他的语文作文得分就应该就会比较理想。(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吴耀新语文教育硕士马鞍山市语文学科带头人高考优秀阅卷教师)

作文五:《2015安徽省高考作文》2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o..//安徽高考作文.htm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作文六:《安徽2014高考作文》1000字

安徽2014年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修改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高考第一天过去了,大家关注的高考作文也揭晓了。网络评选,2014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最奇葩。我倒是不敢苟同。总的来讲,今年的命题继承了去年材料作文的命题风格,强调作文的思辨性,突出对考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材料的情境性也能很好地对接考生的认知,并不存在理解上的隔阂。窃以为,这基本代表了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是一个上等的好题。

好的命题是提供写作的起点,而并不规定终点以及到达终点。考生只要能从起点出发,遵守交通规则,就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向,能演绎出自己的精彩,就算是写好了作文。材料围绕剧本,提供了两则意思相反的论述:改与不改。材料形式上是单则材料,由于提供了两种需要作出判断的选项,具备了多则材料的特质。可以借鉴多则材料审题立意的方法来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

从审题立意的角度来讲,可以进行如下的操作:

第一步——压缩语段:表演艺术家认为,演员可以改剧本;剧作家认为不可随意改动剧本。

第二步——弄清关系:形式上截然相反,但每则材料内在的因果关系清晰。

不同点——第一则:因为表演的需要,可以改动台词。

第二则:因为要尊重遵创作者的艺术追求,不可随意改动台词。

相同点——演员和编剧的观点都是为了艺术追求(艺术创作的需要)

——改与不改的标准取决于是否更好地提升艺术作品(剧本和表演)的艺术品质。

第三步:虚实转化,提取关键词

创新 规矩 根本 追求 品质

第四步:依据个人的学识和积累,可以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方面自主确定立意。

立意示例:

人与自然:要尊重自然,肆意违背规://://.o..//安徽高考作文.htm律会遭受自然的惩罚;在遵循自然规律这个根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我:人生如戏,生活是剧本,我们是演员。我们应当遵循内心的选择,不断突破剧本的限制,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人与社会:剧本犹如社会规则,每个人(演员)只有遵循规则,才能达成社会的和-谐;规则也是人制定,只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不断突破规则,大胆创新;个人的梦想和社会的梦想只要在根本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尽情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此外,可以从材料触及的表演艺术家、剧作家以及两者辩证统一角度的共三个角度确定立意。如以文化话题,可以确定如下立意:

表演艺术家的角度——“六经注我”,方能实现文化创新

剧作家的角度——“我注六经”,尊重传统文化

辩证统一的角度——在“我注六经”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处理好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作文七:《安徽高考作文2014》7100字

小时候,“为什么能与不能”的问题,常在我们脑子里交替出现,在想象中,我们不断长大;长大了,我们还在想“为什么能与不能”的问题,它一直困惑着我们,致使我们在十字路口伏吟彷徨;现如今,我们仍在想“为什么能与不能”的问题,它让我们利用现有资源作深度开发。我们一直纠结于“能”与“不能”,也都一直在“能”与“不能”中走出青涩,走向成熟。

昨晚我就打算写点感受什么的,因接了书稿急需完成,且白天还得监考,便拖延到了现在。看看近几年安徽高考作文,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应的哲学问题:“深处种菱浅种稻”,究其本源,实为“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梯子不用横着放”其实就是审视一个问题的两种角度;“为什么能与不能这样”,可以说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我们试着捋一捋,这里面其实有一条红线:这就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方法,或我们该如何看待问题。

首场考试,我所监考的那个考场居然出现5位考生条形码异样:或有刻划痕,或模糊不清。有人或许要问:“为什么会这样?”是啊!为什么会这样?!事关高考,事关考生的前途命运,事关寒窗十余载的一次性大检阅,怎么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事后,我们上报给“上面”,“上面”责成我们将“疑为印刷问题”写在试卷袋上,并要求填写那5位考生的准考号。天啦!“疑为”如此,倘“再上面”的人较真,以为并非如此呢?这岂不是要了这5位考生的卿卿性命?我们再试着用“为什么会这样”分析一下,恐怕这里面要牵涉到相关部门工作马虎、敷衍塞责的问题了。倘酿成后果,可升级为相关部门的渎职。瞧!一个现实中的小插曲,很好地解答了萧伯纳的困惑。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个考场的考生何其幸哉!

“为什么不能这样”,关系到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对待问题的态度,审视问题的方法。说白了,这属于是否“较真”和怎么“较真”的问题。高考这两天,我们这边雨特大,加之路途颇远,我便搭乘同事的小车前往。这要是放在早年,谁能想到当下会坐着小车去监考?“能与不能”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诠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更新。一味地固守传统,势必导致思维出现“死机”的窘境。也就是说,我们要与时俱进,要善于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回过头来再看看考题本身:如果说“为什么会这样”是保守派对新生事物的质问,那么“为什么不能这样”则是革新派对新生事物的推崇;如果说“为什么会这样”是老一辈对“世风日下”的现状的叹惋,那么“为什么不能这样”则是对导致这一现状的深层次反思;如果说“为什么会这样”是当下投机商对房价限制的绝望的嘶吼,那么“为什么不能这样”就是政府对高房价调控的强硬态势,以及普通老百姓对相关政令的喝彩与呐喊。对“为什么会这样”与“为什么不能这样”,我们须全方位考察,多角度审视。真与假、黑与白、美与丑、善与恶等问题,以及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问题、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与人们内心世界的期望值不吻合的问题,诸如此类,均可为今次安徽高考作文作注脚。

平时,我教作文的时候,常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多角度、多层面审题,然后选择一个别人不曾涉及的材料或角度,深入发掘。如此,作文才能眩人眼球,才能激发共鸣,才能引起关注。如果大家伙全挤进一个胡同里,如果所有考生在选材、立意上都随大流,最直接的一点,除了让阅卷老师视觉疲劳外,剩下的只能是乏味。

我们不妨再把触角伸到古代哲人的思想领域——周易中的阴阳学说,不是早在几千年前就将“为什么能或不能”说得很透彻吗?在阴阳学说中,阴为里,阳为表;阴为虚,阳为实;阴是不可见的领域,阳为可感触的世界……再看萧伯纳的困惑,他所说的无非就是阴阳二字。对出现的事物的不满或困惑,便反问“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对可见事物的质疑与反思,属“阳”;对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却去梦想,转而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这属于不可见的领域,属“阴”。在周易中,阴和阳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我们常说的“否极泰来”就是一个典型的卦象。因为阴阳转换了,因为时空不同了,新的现象出现了,新的事物诞生了。

我想,科学家们对前一个问题的看法必是刨根究底,揭示事物的奥秘,还原事物的真-相;对后一个问题,他们一定凭借想象,发明创造。在文学家的眼中,“为什么会这样”会滋生出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细节刻画与描摹;“为什么不能这样”则引发他们无尽的遐思,并且创造出诸如童话、科幻之类的不朽著述。从这一层面上来看,“为什么能与不能这样”的问题便见仁见智了,关键看你怎么看待这一命题。

“顺应自然”与“人定胜天”看起来格格不入,往深里一想,“高峡出平湖”“天堑变通途”不都成为现实了吗?不都造福于大众了吗?为什么能与不能,说到底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事物的正反两种属性,就像阴与阳、吉与凶、虚与实,达到一定极限的时候,它们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昨日归家,妻问我今年高考作文是什么题目,我笑答,是我俩常说的。妻嗔。待知悉文题,笑曰:“这个呀!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答:“为什么不能这样呢?”我与妻相视抚掌而笑。

-----------------.chddh.--华丽丽的分割线------------------

安徽2013高考作文命题评析及考后余思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有过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一、题目亮点及写作立意方向导引

这是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命题的核心部分,一则短小的材料作文题,用的是与英国现代戏剧作家萧伯纳相关的夹有两个小问句的句段。一句是“有的人”的思考,一句是“我”的思考。“有的人”的思考是关于已知现实的质疑,“我”的思考则是对这个问题的反问。显然,二者思考的角度、方式和时间维度完全不一样,前者从“已知“出发,直面现实,对已经发生的或大或小或好或坏或成或败或轰轰烈烈或冷冷冰冰的事情进行拷问,企图找出事情发生的因果关系。后者则是对“未知”领域的“梦想”,并进入质疑。这个“梦想”和质疑,或许还没有来得及验证,但更振聋发聩。因为经过“梦想”和质疑的思维碰撞,“我”很快有了与别人不同的认识结果和判断,而这是引领人类不断前进不断创新的动力。

人们常说,我们中国人与西方人逻辑思维方式不一样,国人擅长以“归纳”方式进行思考总结,而西方人擅长以“演绎”方式思考推衍,是联想、想像甚至是假想、梦想、幻想和逻辑性思考。两种逻辑思维难分优劣,萧伯纳的质疑,正是这个思维方式的呈现。

那么,学生拿到题目之后,论什么,怎么论呢?

根据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的要求,学生当然可以分别从前句、后句,二者比较综合提升中任选一个角度去论述,但我以为,名人萧伯纳本身和转折连词“却”字都是一个小小的暗示。另外,高考作文的立意角度,当以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为佳。

从第一个角度分析,自然可以引出“凡事要追根究底”,“要乐于发问”等等立意,但同时更要承担可能的风险,因为这显然可能不是命题人的主要意图。

从第二个即反问质疑角度分析,有两种选择,一是从质疑层面切入,联想到“大胆合理质疑”,“换个角度思考”等等很好的观点,但这也不一定是最佳立意。因此,目光犀利的学生应该看出另一个更佳思路,即从题目中已然出现的关键题眼“梦想”层面去论述,而写作的材料还是比较好找的,现在很多媒体不是都在讨论“梦想”这个热词吗?这也和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梦”有某种契合点。广大考生只要平时稍加留意便不会陌生,问题是要让自己的材料与众不同,有亮点,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如果考生能够做到“熟例略说”“生例详述”“以小见大”“贴近自身”,即大家都熟悉的材料要少说略说最好不说;大家相对陌生的材料则可以叙述得比较详尽些;运用材料时最好能小中见大,小切口深分析;所用材料要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生活实际等,如此,就会让自己的作文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延伸下去就是不要只盯着眼前的现实,要敢于做梦、追梦、圆梦。做梦追梦圆梦需要常规的行动、手段,需要正常的努力,当然更需要勇于创新,敢于梦想,成就精彩人生。这恐怕就是核心立意。

二、题目解读中可能被忽略的两个重要问题

安徽卷作文题,我也发现有两个可能并非题目本身的问题需要特别提出来,以引起命题人、考生和语文老师三方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作文训练、考试及评价中注意和重视。

第一,首句的“为什么会这样”,应该有两读

在解读这份安徽2013年高考作文材料主体内容时,许多老师和网民的解读重心都放在了第二个问句上,认为它体现了萧伯纳的怀疑精神。没错,沿着这个思路进行思考,的确有可能写出有质量有价值的文章来,但是,我认为对第一句进行阅读理解时,不少考生甚至老师都产生了片面的理解,只把它当作次句反问的参照物和质疑对象,而忽略了其作为疑问句本身可写的价值。

实际上,首句只是一个不带反问的疑问句,而第二句因了与首句的联系,自然应该看作反问句,反问句其实是无疑而问,读法、态度和答案都很明确,考生可以根据各自对材料整体的阅读理解进行写作,但是作为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我认为这里需要重点探讨第一句的阅读理解问题,因为这涉及到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同一句子形态下,口语与书面语的解读,其义有时是不完全相同的,进一步说,对此问题的认识和掌握,还对提升语文教学中语法及语义分析能力有自己的价值。先请看下面二例:

譬如,电脑出问题了,你问电脑工程师:为什么会这样?在很多语境下,是可以有问“为什么”和问“这样”两种对象的,只要分别重读即可。前者,属于正常疑问,是问为什么出问题了;后者,同样是疑问,但却是问为什么出这样的问题而不是那样的问题。口头表达中,因为重读与否,便容易实现区分,但在书面表达中,就不那么容易了,尤其在高考时间紧张,且为书面语的情况下。

我再举个例子。有人说,“让敌人看着我们发抖吧”是一个病句。乍看,确实像是,但我要指出,假若你把它还原到口语环境中去,反复读,让别人读,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就怎么也看不出“脖来,因为,口语因语境的依赖性较强而获得了阅读理解上的优势,在这里,因为是口语,人们是无论如何也读不出“我们发抖”这一层意思的。

因此,对于第一个疑问句,虽则同样可以有上述两读两解,但结合萧伯纳这个说话的前后语境,我个人也更倾向于认为是问“这样”而非“为什么”。因为本问句问前的“有的人看到了已经发生的事情”,在日常表达中,通常是对不愿看到或产生的具体事情、事物或情形,才提出“为什么会这样”(“这样”重读)的疑问,而对希望看到的,我们一般不这么发问。这里,若想做判断,需要提供更具体的语境,可惜材料没有。这涉及语言的实际运用问题,也就是语用,往往需要好好斟酌并同时联系实际经验方能体味出来,学生一时半会尤其是高考紧张环境下,很难周密体察。

当然,在这个材料语境并不十分具体清晰的背景下,根据语感习惯,尤其是书面语阅读习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发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重读),同样是完全可能的。这就不能排除前一个思考写作方向,即正常地探寻原因。应该说,其表达空间很难说比关注后一句反问的空间校因为,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就是经历,就是过程。从中我们可能收获成功,也可能遇到挫折与失败,这都不要紧。只要我们问一问,“为什么会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校正我们前行的方向。

当然,反复斟酌考虑,就本材料而言,后一句质疑反问,毫无疑义是写作关注的重心,但对它的解读,仍然受制于前句,关键是对首句两读的认知认同,然后才是对写作思路内容和技法的理解、把握和处理。这里提供一下写作的简单思路。

先看重读“为什么”下的情况。这种理解下的写作,无疑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进行回溯发问或引导式追问,探因溯源。进入这一语境下的解读和分析,要特别注重的,就是经历,就是过程,勿论其结果胜败喜悲;它需要归因,需要承认无知或少知,需要勇于认错,需要不怕暴露内心的怀疑甚至恐惧,这些很有意义和价值的写作思考,自然进入视线,成为写作关注的重心,从中传达出我们可能收获成功,或许遇到挫折与失败,都不改变的信念。这也是写作的大方向。

再看重读“这样”下的情况。这种理解下,一般都有个或隐或显的对比,要问清楚的是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那样” ,这是一种对出现意外结果的发问,对于问者自身来说,是一种从震惊到清醒的过程,也意味着可能的行动改变或坚持。这既是“亡羊补牢”的需要,更是反思的需要,提升的需要,进步的需要,探究创新的需要。沿着这些思考去写,才是高明的。

总之,发问已经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不同的两种读法,其问句意义有所不同,自然,其启示和引导学生思考写作的方向也会不同,从而可能会影响应试写作的诸方面。不过,无论怎样解读,只要考生能认识到,质疑、反问都需要我们的胆量和勇气,需要我们的行动,需要我们的坚持、改变或创新,就都可以产生巨大的写作动力,从而拓展升华写作的价值,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考生只要思维和思考跟上去了,两读的表达空间都是足够大的。

第二,末句有个语义转递,审题时需要解读出来

这个问题,也被不少人忽略了,但我认为同样是需要特别提出来议一议的,那就是,第二句话中间有“却”和“然后”两个字眼。这就表明,它是有个语义转折和递进的,即先有一个“梦想”和显然存在的思考过程,然后才有“为什么不能这样”的质疑。转折,显然增加了后句的力度,“然后”之前必有思考。假如还不太明白,则不妨设想对比一下,这后面部分的整个句子本来可以更简练地表达为 “我却(或“则”)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的,但题目现在呈现出来的面貌却是增加了一些重要陈述和字眼。这与我指出的有什么不同吗?有。我认为在于通过这样一个“梦想”的加入和思考的停顿,就把材料的立意一下子提升了,明确了。为什么可以写而且必须重点关注“梦想”?恐怕这就是其根由。

当然,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了,我没有关注这个问题,只重点关注到引号里的字眼,不也没出问题吗?的确,可能有这种情况,但那仅能说明这个问题可能在你的解读过程中无意识地解决了,不能代表语文阅读应解决的问题就解决了,因为材料阅读,说到底还是语文阅读的一部分,材料阅读,应主动关注,若走马观花,一定是偏颇的浅薄的,阅读材料应该提倡关注所有“关键词”,有自觉有意识地突破和解决重要问题。这也是平时阅读和审题的良好习惯。当然并不是说,材料中有什么文字,我就可以像抓根稻草一样随意去写什么,而应该从字词义、语法语气、语境等方面做过细的研读,这才是语文。这一点,对今后的命题者启示是怎样避免材料的肤浅浮泛;对考生的启示是怎样准确审题://://.o..//安徽高考作文.htm和快速把握重点主题。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今年这个文字不多的材料作文题好,有语文味,部分体现和考察语文素养,今后要坚持。

另外还必须指出,这题目毕竟还是有很大风险的:“中国梦”的材料,考前考生准备较多,会不会套作,会不会照搬?会不会“看到文章中有一‘梦想’,就照着关于‘中国梦’的主题,就此铺写开去;因为材料中多用问句,于是就探讨发问的意义,质疑的价值。”(郭惠宇《高考作文,需要怎样的素养?》,《语文学习》2013.7——8合刊)。我的确很担心,套作和宿构风险大,是本题可能会有的很大后遗症,甚至失败。

题目还有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对作文作了“明确文体”的要求,这是很不同于以往的“文体不限”(除诗歌外)的。它强调和暗示的是不能写成“四不像”文体,而这也是近些年来常遭病诟的。考生需要注意,老师今后备考更要明确这个问题,写更纯正的议论文或其他文体了。

总之,作文问题,关键是思维;考场作文,还有个细节的阅读理解问题。这在这两个问题上的忽略或无知,对考生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师的阅读教学和高考作文审题指导,以及高考作文卷的立意分析、成绩判定,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必须提出来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思考和讨论。

三、高考作文命题及考后余话

这次安徽高考作文卷,据有关专家透露,其平均成绩不到40分,比往年一般平均成绩低3分左右,这也是导致安徽2013年高考语文成绩明显降低的重要原因。我认为2013安徽作文卷用事理性尤其是名人名言类材料,本无问题,但一个不幸的事实是,习惯于名人崇拜的国人包括学生往往会作茧自缚深受暗示,于是,写作立意上,众口一词,千人一面,或简单粗暴,庸俗浅薄,就很自然了。而就前面的分析进一步看,我所指出的两点,亦非题目本身问题,即题目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学生甚至部分语文教师对题目的解读以及解读需要的能力层级,还没有达到语文课标规定的深度和广度要求。通俗地说,就本题而言,对材料本身存在的口语和书面语两读,应该是高考语文考生应有的语感,现在却很少有人达到。客观地说,如果不幸存在,则主要还是语文教学某些本质问题的暴露,如语文素养和语用问题的欠缺,语文考试与语文本质的背离等。

因此,这次语文作文考试比较尴尬,尴尬在:书面语和口语能力都强的学生可能想得较多较深,反而可能思维纠结,写出来的文章,可能角度立意等方面并不尽符合评分标准;而思维思考简单则可能讨巧。这也恐怕不符合考试目的和初衷,所以,考试信度可能会有所减低,需要特别提出来,以期命题者和应考师生两方面都予以关注。为此,结合相关专家点评,强调三点:

第一、评分标准可能高估了学生

毋庸讳言,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三毕业生所应达到的语文能力水平,要求是比较高的,但事实上,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已经很难做到。2013年安徽作文题第一时间披露后,人们都在热议,有些名师、专家还通过媒体发表关于解题的言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梦想”应该是所给材料的一个关键词,这可能也是命题者选此材料的动因。但是评分标准却是:一类卷立意①全面把握材料,既有“反思过去”,更有对梦想、未来的“追问”;②扣第二句话,写“梦想”+“追问”;③紧扣材料落到探索、创造上,突出其意义和作用。

把立意定位在“反思”“追问”“探索”上无可非议,但细看材料应含有四个意思,即“回首过去”(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反思过去”(问:“为什么会这样?”)、“梦想未来”(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有梦想的自信”(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在这四个方面思考并立意或者进行综合权衡,应该说都是命题要求所说的“选好角度”,学生显然会选择自认为尽可能方便的角度和立意去写作,但对比“标准”,这些立意,多数是很难全面合乎要求的。本来与这次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没有矛盾,却莫名其妙地被误判了,显然,判分标准把大量本属一类卷的文章分数压低了。

另外,评分标准的表述中,一类卷有“②扣第二句话,写‘梦想’+‘追问’(实现的条件)”,二类卷有“①根据材料第二句,重点落到前一句(梦想、未来),点到‘追问’”等,更让人很不明白:把“追问”看做是“梦想”实现的条件(非“前提”),这个结论正确合理吗?材料前一句有“梦想”“未来”吗?据此判分,信度和效度实在令人担心。

这是谁的错?

第二、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训练需适度调整和加强

安徽高考作文批改的首要标准是立意为先,就是看学生的文章是否在材料的含义范围之内,是否切合材料的意思。远离材料的含义的,与材料含义若即若离的,一律在三类文章以下,不合材料要求的,直接判为四类文。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有很多文采斐然但距离材料遥远的作文被枪毙掉。而审题准确,但语言表达能力一般的作文,却能够得到二类文章的分数,这点值得深思。因此,平时的作文,教师应该明确一点,文采训练远没有审题立意训练重要。这是调整的第一个目标。

调整的第二个目标是,尽可能综合解读材料内容,避免过去那种只抓取材料某些文字而不太考虑其他用意的做法,即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时多求材料的“交集”(整体观),因为这是今年评分标准的明显导向。

第三、少用古代名人的事例来论证说理

安徽的高考作文有一个明显导向,那就是纠正近几年学生作文写作的“伪文化”倾向,这在今年的评分标准里被直接用文字明确下来,这个初衷是没错的。但是,有问题的是在制订的评分标准上,一个规定说,如果学生的作文全举古人例子的(写文化作文),文章直接判为三类卷以下(不及格)。个人认为,生硬搬用、套用古代名人的材料拼凑出一篇没有自己的见解的文章,的确是一种比较恶劣或无能的行为,但是,对此依然不能一概而论一棍子打死。材料本身没有对错,问题只在学生运用是否得当。如果学生观点见解鲜明,事例运用纯熟,很好地阐发了自己观点和看法,那么即使是古人材料有何不可?古人事例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增强文章的古典文化气息,只要合理,就应该允许,运用古典材料和伪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是,当你没有话语权的时候,你只能改变自己。选材的时候尽量古今兼顾,中外兼顾,你我兼顾,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作文八:《2015年安徽高考作文》1300字

安徽卷:蝴蝶翅膀颜色(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名师解析安徽2015高考作文

今年的安徽卷作文难度与往年持平,但灵活性进一步加强,语文基础扎实、语文应用意识强的考生会比较占优,针对旧思路和旧题型的“答题公式”并不占据优势。专家第一时间为大家解析今年各地命题特征,带来最新高考语文作文解读。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美丽,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公开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通过这台可以高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的发现,原来色彩斑斓的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示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彩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我们看到两个不同的工具,一个是我们用肉眼看到蝴蝶的翅膀是什么样子,另外一个通过显微镜看到的蝴蝶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这是相对保守的写作,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可能是不一样的。这是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急中生智没有办法,换句话说,在不断的观察媒介中,蝴蝶的翅膀呈现不同的东西,显微镜下的翅膀是这样的,在我们肉眼看来,蝴蝶的翅膀在光的照耀下呈现缤纷的色彩。透过显微镜来看,蝴蝶的翅膀可能是没有颜色的,可是在人看来,蝴蝶的翅膀却呈现为色彩缤纷,又没有人对于人的歌颂,这不好办。

最靠谱的写作角度就是:当我们的观察媒介发生变化,我们看到的世界就不同了,这是唯一从中得到比较靠谱的结论,当我们观察世界的维度,观察世界的方式发生变化,就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在显微镜下蝴蝶没有颜色,在肉眼下蝴蝶的翅膀有颜色。我们看到非常科普的文章写成非常漂亮的文气化的文章,一个人用不://://.o..//安徽高考作文.htm一样的媒介——充满爱的媒介关注世界,再黑暗、再痛苦都看到美。看箫红,1930年,中国东北大地像畜牲一样,那时候日本侵略东北,而箫红的小说里面写了那个小女孩长了人的双眼一样,她仰头看天,看天空流云变换,看火烧云的色彩。小时候学过一篇文章,叫火烧云,讲天空中的云彩变化写的那么细致,后来才知道是箫红的长篇小说的一节。当你看待世界中的变化,充满诗意去看待世界,你看到的世界不一样了,就好像电子显微镜、肉眼看蝴蝶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同样残疾人出场,在地坛公园到处都是谈情说爱,但是他却在公园中进行冥想。我们看到的风景不一样。张海迪在她的长篇小说看到了比那个还要高远的人类精神世界的高峰。

所以表面上题目很难,但是仔细思索一下,我们就看到事实上媒介决定一切,换来不同的视角,你看到了完全不同的自己。

以上就是关于2015高考安徽卷作文试题的解析,我们也会在后续继续为广大考试第一时间带来其他科目的名师权威解读,希望大家持续关注。最后,应届毕业生网祝愿广大2015高考考生取得优异成绩,金榜题名。并祝2016高考考生备考顺利。

作文九:《09年安徽高考作文》9900字

陈家桥写09年安徽高考作文(2009-06-08 10:51:38)标签:文化

弯路与常识

陈家桥

人们都喜欢走直路,至少当直路就在眼前的时候,没有人会绕开它,去走那弯路.但问题是,在人生的路上,有时直路并不就在眼前,倒是弯路随时都有,差不多的情况是,世上总有弯路,只要没有直路可走,那么可以选择的就是弯路.弯路广泛存在,几乎成了一种常识,所以讨厌弯路不仅不现实,而且没有任何意义.生活让我们做的,无非就是走上它,到那具体的路上去.可以说这就是常识中的生活了.弯路上果真可以超越吗?

我有一位姨父,他是山里人,他以前每次从山里往原上来,必走那崎岖曲折的山路.那路不仅是弯曲的,甚至可以说是形容不出来的,不仅要从山脊边穿行,还要从夹缝里开道,有一道坡,甚至每每不确定有路,而是要爬,或是滚着过的.姨父出山往原上来,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显然他不仅擅长走山路,而是他也只有弯路可走的.他每次走这山路,当然没能超越别人,因为没有人可以超越,大多数时都是孤身一人,唯一可以超越的便是他自己.

后来,他快到原上的路,有几华里是修了公路的,也就是所谓的直路,但他却并不走这直路,他仍然走老路,从山冲边走那绕着田野的弯路,他之所以不走直路,他自己的说法是直路上铺了沙石,看起来好走,人是舒服,却伤鞋,不如弯路轻便,而且弯路是从头到尾的,不必又走弯又走直,好象很不一致.

大姨父这弯路走了很多年,九十年代初他去世了,他是个老实人,我总在回忆二十年前我见他时的样子,我知道他是走了一辈子弯路的,并非不喜欢直路,而是只有弯路可走.

我们每个人都相同,比如相对于用手写信而言,今天的电子邮件是更加的直路,但我想写信还是有写信的好处,手写汉字或许并不比打字更加的复杂,更复杂的可能在于我们都被现代化了,都被速度推着往前了,越来越快,快要认不识自己了.有人说,在弯路上,可能有机遇去超越别人,然而事实上,人最难超越的恰恰是自己,不仅仅是当前的自己,还有曾经的自己.对于弯路,我很留恋.对于这个世界,只要弯路还存在,我都觉得喜欢的人还是去走上它,如果一定要找一点复杂的话,那还是问问自己,我该怎么走好它呢?

郑渊洁: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09-06-07 13:13:45)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郑渊洁

我去过两次黄山,一次是1984年,一次是2009年。但是我都没上黄山。这次,接待我的人对于我两次到黄山而不上山表示诧异。我说我不上黄山是由于黄山太矮。对方问我上过多高的山。我说珠穆朗玛峰,而且登顶过200余次。对方不信,我说我有隐形翅膀,能助我飞跃珠峰。

世界上有两种山,一种是自然界的山,一种是人生的山。我偏爱爬人生的山。我的书已经销售出1.5亿本,按每本1.5厘米的厚度计算,将它们叠置,相当于200余座珠穆朗玛峰。这两天,《人民日报》一位记者采访我,她对于我一个人写《童话大王》半月刊写了24年感到不可思议,我说这源于我有隐形的翅膀。

其实,所有人出生时,都拥有隐形翅膀——想象力,但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加,绝大多数人的隐形翅膀会和主人分道扬镳。没有想象力这双隐形翅膀,人就不能飞跃事业的巅峰,一生只能重复前人发明的知识,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

我的隐形翅膀是我的小学老师赵俐给我保留住的。记得二年级一次上课时,赵老师推荐我们看一本童话书,它的作者是张天翼。当时我正处于急于摆脱胡思乱想也就是想象力的年龄段,那时我回家对弟弟妹妹说得最多的话是“幼稚”。如果你对别人经常说“幼稚”两个字,这就是你的想象力即将离开你的危险信号。换句话说,你已经到了人生最危急的关头:当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人还是当终生重复前人知识的人。我看了张天翼的这本童话,我觉得他比我还胡思乱想,而且他还把自己的胡思乱想出书了!从此,我的想象力再也没有离开过我,使得我终生拥有了隐形的翅膀。好的童话就像一把锁,能锁住孩子想象力的隐形翅膀。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我庆幸自己拥有想象力的隐形翅膀,她帮助我一个人写一本名叫《童话大王》的半月刊长达24年,她帮助我创造了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最有魅力的往往是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比如想象力。想象力给你插上隐形的翅膀,使你成为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人,飞跃人生事业的巅峰,一览众山小。

我写全国高考作文:路径(2009-06-07 15:44:03)标签:刘继兴 高考 作文 路径 文化   分类:文化  2009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请以“路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行立意。2、除诗歌外,文休不限。3、不少于800字。(全国卷(一)的省份——河北、河南、山西、广西)。应新浪读书编辑之约,写了如下一篇:

路径

“路径”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就是指行走的路线,侧重于指向目的地的路线。它与“路线”一词的区别,就在于其目标感更强些。

记得小时候读才女作家萧红的《家族以外的人》时,其中有这么一句:“路上的落叶也厚了起来,树叶子完全盖着我们在走着的路径。”读到树叶子覆盖下的“路径”时,内心为之一动,感觉其仿佛浪漫之上裹着一层薄薄的忧伤,一如自己少年时代的迷惘。

岁月蹉跎,而今已不再是惨绿少年了,迷惘的感觉早已远逝,而代之以时常莫名其妙的惆怅。走过少年的路径,现在走在了奔往中年的路径上。

光阴如水,去日可多。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弹指一挥间,世界皆互联。欣逢高度信息化的“地球村”时代,自然每日都得上网了。在网上操作时,“路径”又成为一个最多见的词之一,其意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即指向文件或某些内容的文本标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在当年是多么难以实现的目标啊,现在,全世界电脑联合起来,英特纳雄耐尔(Internet)一下子就实现了。

岁月静好,世界真奇妙啊。

世间万事,无不与路径有关。路径之选择,对人生来说至关重要。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径,决定着事情乃至人生的成败。

路径在哪里呢?可能在高山的云雾里,也可能在大海的波涛中。

无论云雾多么变幻莫测,无论波涛多么汹涌险恶,不管在哪里,一定要找到它。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找到了它,就成功一半了。再坚定地沿着它走到底,就会拥有成功的全部了。

没有翻不过的火焰山,细思量没有过不去的关。

俗话说的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说的就是人生最怕走错路径。可悲的是,许多人鬓已白霜时,才发现自己一直走在的路径是错的。但生活没有删除键,也无法重装系统。即便能重装系统,但回头已是百年身了。

一时走错路径不可怕,及时调整尚有再踏征途的余地。但一直走在错误的路径上,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上面是正确的路径呢?人生没有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就是正确的。

世间路有万千条,愿朋友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挥洒生命的路径。(刘继兴)

为江西考生写篇满分作文!(2009-06-07 13:51:18)标签:教育

今天上午接两家媒体电话采访,都是有关高考作文的。全国一、湖北、湖南、福建四省作文题大同小异,比较宽泛,考生的经验储备、知识储备都能够有很好的比较和发挥。

全国卷2是有关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色盲那个小故事为素材的。比较有意义,也印证了“你最好的题材是你最熟悉的题材。”这句话。

北京的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不好写。 ——那个歌很好听。北大校长在联欢会唱这首歌也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作文题目,比较弱智,不好发挥。

江苏的作文是《品味时尚》,让我想起范思哲说过的“时尚就是比流行早一两年或者晚一两年”那句话。对时尚有特殊理解和把握的考生应该能写好。但是江苏直接注明不让写诗歌很霸道,很无耻。说明他们对阅诗歌卷缺乏自信。如南京成立一个由韩东、朱文、田爱民、刘立杆、大卫、黄梵、马铃薯兄弟、子川、代薇、老铁等诗人组成的阅卷组,专门阅读诗歌作文,开中国之先河,效果会非常棒。

安徽《生活给我智慧》太一般了。没有什么创意,同时也没有什么难度。

湖南《踮起脚尖——》好写。踮起脚尖就能站得高,看得远。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心胸,心胸决定命运。

浙江《绿叶对根的情意》可以从感激和感恩这个角度写。

江西省作文比较贴近现实,是写前一段时间的兽首拍卖那个热点事件的。这样的作文可以考察学生们对现实热点的关注和把握程度,锻炼他们的是非分辨能力和逻辑论述能力。恰好我前一段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支持蔡铭超》,自我感觉还不错,网友也有很多收藏和转帖了我这篇文章。重贴出来,让江西省语文阅卷老师们看看能不能给个满分!

我们为什么要支持蔡铭超?

赵丽华

其实英法联军不是一起闯入圆明园的。虽然法国作家雨果说:“从前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1860年10月7日英法远征军司令霍普·格兰特进入圆明园的时候,他发现两周前和他一并在八里桥以8千人大败3万僧格林沁满蒙骑兵的法国军队已提前进入了圆明园并对这里进行了洗劫。两周前的那场战役清军死亡一半,而英法联军只死了12人。这样的悬殊比例致使他们本国都不把这看做是一场战争。

在圆明园的库房里,格兰特也没有看到那12个正待检修的、150年后如此著名的水龙头,他只看到各个西方国家赠送给清朝皇帝的新式枪炮。他很奇怪这么好的枪炮清军为什么不用来武装自己的部队——在被他迅速拿下的大沽炮台用的竟然是数百年前的古炮。格兰特把这些闲置的、威力无穷的新式大炮直接安置在安定门城楼,炮口正对着紫禁城。

„„我们把镜头往前推100年,其实要不是乾隆皇帝的干预,那12个水龙头就会是12个西洋女子胴体雕塑了。因为以督建圆明园的大清宫廷画师郎世宁以及他的两个法国画家副手王致城、蒋有仁(我估计他们两个的中文名字是郎世宁给起的)的审美习惯,他们必定要这么做。但是乾隆不愿意他的皇家园林里有12个不穿衣服的少女一直站在那里——乾隆不是怕她们太冷而是认为不雅,于是改做石身铜首12生肖动物。由于青铜制造技术几近失传,这12个兽首的材质用的是精炼红铜。而这12个兽首的设计师正是那是位来自法国的画家——蒋有仁。

我在想这12个兽首或许命里注定要和法国发生关系吧,100年后当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成立战利品委员会,就地把劫掠的东西现场造册拍卖——那里面的名单里,没有这12个兽首。只是在150年后,这些兽首陆续在欧洲出现。而引起巨大波澜的鼠首、兔首就经过几易其手,落在非常著名的时装设计大师、画家、收藏家,依然是法国人的伊夫·圣洛朗手中。去年他去世后这些收藏转到的他的同性恋爱人法国人皮埃尔·贝尔热手中。

虽然我们中国的社会学家李银河锲而不舍地为同性恋者的合法地位呼吁,但是同性恋至今仍然是中国的一个灰色地带。然而通过圣洛朗把700多件价值连城的珍宝文物遗赠给贝尔热这个一个事实,我们惊讶于同性恋人之间的爱情也如此刻骨,如果一些外在标准不好衡量,舍得给你全部的金钱财宝,这样一个简单而又直观的检验方法足于检验爱情的真挚程度。

我总是一不小心拐到爱情话题上,现在我拐回来,说说佳士得这次拍卖。一直处于尴尬境地的追讨海外遗失文物律师团的刘洋们很可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给他们授权,圆明园管理委员会不给他们授权,他们忽悠了一个爱新觉罗家族勉强拿了一个授权,你去跨国追讨,你总要代表谁吧。这真是个尴尬的事情,所以刘洋打比喻:“我们娶不起那些大家闺秀,难道还不准我们找个小老婆吗?”

这样的追讨的结果可想而知。佳士得的拍卖照常进行。十几亿华人的神经被牵制在这两个兽首上。当拍卖落锤,我看到手机新闻的时候不由的想:谁是那个电话竞拍的冤大头啊?这样的天价,要宰死人吗?很快我们知道了这个冤大头叫蔡铭超。但是深谙拍卖之道的蔡铭超玩了一招躲猫猫妙棋——拍而不买。

舆论哗然了。包括中西方各大媒体,包括所有的街谈巷议,赞美与贬斥齐飞,板砖共鲜花一色。网络投票,中国支持蔡铭超的人占7成;法国人投票,认为蔡铭超是民族英雄的占8成。但是有一些思维相对谨慎、保守的中国人则对他的行为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至少,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不值得歌颂的,因为有违诚信,有损大国形象。甚至认为这不是爱国之举,反而是无赖行径。

我当时懒得写长文回应,就写了几句打油诗支持蔡铭超:

当年有英法联军先抢后烧

如今有蔡铭超先拍后跑

与无诚信人讲什么诚信

对付无赖可以随意出招

今天倒愿意认真说说为什么要支持蔡铭超。

因为这事本来最应该出面交涉也最有力度的应该是中国政府和文物管理机构。然而他们没有出面,只是声明了一下佳士得这次拍卖的不合法。当年印尼屠杀华侨和美国炸我们驻南联盟大使馆的时候,我们也是这样声明抗议了一下。一直以来,在外交问题上,我们太温和了。或许我们太在意这样和平状态下的发展环境,或许我们受传统文化中“小不忍则乱大谋”的熏染太甚。

美国拍卖圣雄甘地的遗物。虽然这遗物是通过正常渠道流落到美国的(而非像圆明园兽首这样是无可争辩的劫掠来的赃物),印度政府出面交涉,印度企业家出面购买,连印度小学生都上街游行抗议,于是有了甘地遗物的顺利回流。而我们政府在这个事上过于矜持,刘洋说:“我们是红脸,为白脸创造条件。”而我们连这个白脸也没有做。

如果官方不做,民间各个机构也不做,这个事情总要有人来做。否则西方人会认为我们真的是无可救药了。所以刘洋做了。所以蔡铭超做了。刘洋的诉讼是一种姿态,一种策略,一种特殊的抗议手段,哪怕是败诉,我不认为可耻。蔡铭超的参与竞拍和拍而不买也是一种姿态,一种策略,一种特殊的抗议手段,哪怕被说成是耍无赖,以及有违诚信,乃至于什么有损国家声誉与人格道德,我也认为很高尚!其实看看蔡铭超以往的拍卖记录就能知道他不是一个不讲诚信的人。他与苏富比和佳士得打交道不是第一次了。所以他可以不交预约金就可以通过电话来参与拍卖,这也是他的个人竞拍诚信值累积的结果。

还有人说这两个兽首没有什么价值,越这样炒作,它们的价位越高,我们国家越不好收回。其实我也知道,真正代表圆明园文物珍品价值的是藏在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以及法国枫丹白露文源阁的《四库全书》残本。我们更应该追讨的是这样的宝贝。其实,哪怕是圆明园的一片砖瓦,在欧洲的大地上几易其手,摆在佳士得的展柜上,即便我们不要,我们也要承认它能代表1840年10月18日圆明园那场持续多日的大火所烧毁的民族尊严与荣誉。

还有人说我们文革破四旧糟蹋了多少文物,甚至说看看我们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已经商业化到了什么程度。说这些文物与其放在我们手里倒不如放在西方手里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研究。况且人家拍卖之后还是把款项用于慈善事业。我觉得说这话的人如果站在我面前我真的想打他一个嘴巴。本来是我的钱,被你抢走,你说钱在你手里可能花的正是地方。而钱在我手里,我只会乱花,乱买衣服。这真是强盗的逻辑!你做慈善,你凭什么抢我的钱?!

我突然希望我们国家能出现鹰派人物。在外交政策上能表现的强硬一些而非一味的隐忍。那么我们至少在民间可以出现一些蔡铭超这样的人物。而如果我们这个民族的血性还在的话,在蔡铭超这样的人物出现的时候,他做红脸,我们政府帮助做做白脸,我们的人民帮助敲敲锣,我们的媒体帮助鼓鼓劲,也仍然是好的。

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直到后来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贵在独创

我从小喜欢集邮。我看见邮票,就从信封上剪下来,贴到我的集邮本上。据说,像我这样的中国的集

邮迷,已经多达三亿。

在众多的集邮爱好者之中,北京的刘超是特殊的一位。他不是泛泛的收藏邮票,而是把目光投向邮票上的帽子。比如,“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中李时珍戴的帽子;“八一”纪念邮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军帽子;关汉卿纪念邮票上关汉卿的帽子;“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归国”纪念邮票上志愿军战士的帽子;杜甫纪念邮票上杜甫的帽子;儿童特种邮票那12个孩子戴着12种不同式样的帽子„„他专门收藏这些跟帽子有关的邮票,接着他去查阅资料,去请教历史学家、戏剧家、文学家,深入研究帽子,透过邮票这小小的窗口,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帽子的演变史!他举办了《新中国邮票上的帽子》专题邮展,引起参观者莫大的兴趣。

我所感兴趣的不在于这邮展本身,而在于刘超独创的视角:他展出的邮票,都是普普通通的邮票,然而独具慧眼的他吹响了“帽子”邮票的“集结号”,产生了平中出奇、凡中显异的效果,成为三亿集邮爱好者中惟一的“帽子邮票专家”。他异彩耀人,一举荣获“中华全国邮票展览”银质奖!刘超出奇制胜,给了收藏迷们以深刻的启示,不要忙忙碌碌于收与藏,还要善于思索,善于创新,善于想出不同于众的新点子。

从刘超的 “帽子”邮票,我联想起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中国,会拉小提琴的人不计其数,会哼越剧的人也数不胜数,然而青年作曲家何占豪把越剧跟小提琴结合起来,创一代之新,一炮打响,一举成功。

当时,何占豪还只是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的一名学生,还未学过作曲。他从小在浙江一个越剧团中长大,熟悉越剧。他的思想上没有什么框框,大胆把越剧与小提琴结合起来,与同学陈钢一起写出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当时,这在一般的作曲家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然而,《梁祝》之所以会蜚声中外乐坛,就在于它一新耳目,别具风格。何占豪说:“我的创作,大的风格必须是中国的,小的风格必须是我何占豪个人的。”这句话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独创精神。

其实,就京剧来说,“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他们各自成为一大流派,成功的缘由同样是“独创”两个字。在众多的画家中,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齐白石的虾,李可染的牛,也是由于富有独创精神,自成一家,各树一帜。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莫过于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这种因循守旧的人,就像老是围着碾子打转转一样,永远不能走别人所没有走过的路,创造别人所没有创造的东西。正因为这样,作为作家,我一直把这样的格言奉为创作原则: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我要努力写出“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作品。只有敢于创一代之新,才能跨入成功之门。

哦,独创可贵,贵在创新!

谈歌:湖南高考作文题《踮起脚尖》好写吗?(2009-06-07 15:35:43)

踮:动词。即提起脚跟,用脚尖着地。

踮起脚尖,即是一个引体向上提升的动作。大凡踮起脚尖,都是有目的性的动作,比如扒墙头看热闹,比如树下摘果子,比如学习跳舞„„种种。这些都是一个引体向上努力的动作,是为了提升自身的高度,而做出的费工费力的动作。是啊,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愿意天天“踮起脚尖”来呢?我们也不是天生就是要学习芭蕾舞的呀!

问题是,在实际生活中,需要我们“踮起脚尖”的迫不得已的动作很多,便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紧紧巴巴的了。比如说,聪明的经济学家,在实际操作中,总是把经济目标制定到让我们“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的位置。我们不踮起脚尖我们的经济收益就要缩水。不“踮”行吗?再比如,美好的景色,常常需要我们“踮起脚尖”才能看到。为了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我们不“踮”行吗?由此说,“踮起脚尖”是人人生活中常常发生的动作。为了一个目标或者视点,无论多么艰难困苦,我们也必须踮起脚尖来。

如此一“踮”,就有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此一“踮”,就有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如此一“踮”,即是风生水起,别开生面。如此一“踮”,便如柳暗花明,峰回路转。

以理想主义说,踮起脚尖,就是一个努力向上的人生动作。人生的幸福与体验往往就在我们“踮”起的那一刹那。谁说过?没有比脚下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如果我们不能“踮”起脚尖,脚下的路程便要塌陷,人生的峰峦必是挪移。为了让我们日益麻木不仁的生活重新鲜活柔软起来,为了让我们干涸呆滞的眼睛重新湿润生动起来,为了让我们有新的触动与启发,我们必须踮起脚尖。

且撇下理想主义路标,从现实主义://://.o..//安徽高考作文.htm的立场出发,我们需要防止的是,人生之路,步步小心,不可乱“踮”。一般情况下,在踮起脚尖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考虑,“脚尖”对我们身体的实际承受能力。如果我们“踮”得不管不顾,脑袋一热,“踮”得莽撞冲动,那么生活中“崴”脚脖子的事情,就会常常发生。这且不算,所谓一朝蛇咬的效应就会相伴而生,从而会让我们变得小心翼翼,即使“踮”算在握,我们也会“踮”不起了。

如此乱“踮”,就会有了“杯弓蛇影”,如此乱“踮”,就会有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此“踮”法,即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如此“踮”法,便如“一子执错,满盘皆输”。

总编谢玺璋写高考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星岛环球网 .stnn.cc 2009-06-09   在年轻学子奋笔疾书之时,许多文化界名人也摩拳擦掌,纷纷选取自己中意的题目练笔。同心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解玺璋就选中了北京2009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以下为解玺璋的作文原文:

年轻的时候做过很多梦。那时一直梦想着,我们将生活在一个自由、平等的国度里,人与人之间都是坦诚相待,每个人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社会充满了公平和公正。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啊!我相信我们是向着这样的理想迈进的,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努力的。我的青春因为有了理想而飞翔,理想就是我飞翔着的青春的隐形翅膀。   这时,我的耳边忽然响起了年轻时曾经唱过的一首歌:“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小鸟随我飞向前。金色的朝霞在我身边飞舞,脚下是一片锦绣河山。”啊,我知道这是自己的一种幻觉。近来我时常遇到这样的幻觉,没来由的就陷入对青春时光的怀想之中。我想,这只能说明我已经衰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就是想飞,怕是也飞不起来了。

然而想想,倒也不尽然。年龄的增长固然不能改变,而理想的失落,信仰的危机,又岂能虚构呢?现实是尖锐的,而理想的翅膀却像是纸糊的。当纸糊的翅膀遇到尖锐现实的时候,它只能被撕得粉碎。我看到了那双破碎的翅膀,它在我曾经翱翔的天空中轻轻飘落,很快便归于虚无。这时,我在现实中已经沉沦得太久,太久了,现实告诉我,先前我的梦一般的飞翔,我在飞翔中感到的自豪、浪漫,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蓝天不再是晴空万里,阳光灿烂,而是布满了阴霾,现实的沙尘暴从我们的心中横扫而过,我们的心也被严重地污染了。而白云、小鸟、金色的朝霞,也像魔鬼幻化出来的形象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但是,人不能没有理想,人也不甘心被万有引力牢牢地拴在现实的地面上。所以,人才能发明飞机,发明卫星,发明宇宙飞船。人总是想要飞起来的。在克服了现实的强大阻力之后,有一天,理想也许还会回到我的心中。我们经历过理想、信仰以及精神价值的失落和反叛,却也不乏追求、探寻真理的激情和热诚。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而我心未死,大约也还有救。那双翅膀,或许正隐形于我的心中,时刻准备着“怒而飞”吧!但我希望,这双翅膀,应该更柔韧一些,更坚固一些。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大翼垂天,若彩云耶!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这种期许,看上去还像是一场春梦。(三十年后再作高考作文,心情大不一样,形同游戏一般,陈腐之气,弥漫其中,聊供朋友一笑耳。)

张一一写河南高考作文:兔子要不要学游泳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

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于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兔子要不要学游泳

读完上面这则寓言,大伙儿都不免会心一笑。寓言中的“动物管理局”,好比是现实生活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可怜天下父母;“培训班教练野鸭”一般代指“很负责任”的辛勤园丁,亦可指现今各种名目繁多“特长班”的教员;只是苦了那些无辜的“小兔子”和“小松鼠”,它们被迫在家长以“美好”的名义和愿景下,违心地做着他们根本不喜欢做、也无力做好的那些事情。

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其实不应该怪它“不会游泳”,怪就该怪它这个“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只不过是“矮子比高”,跑得还不够快,如果它能很好地利用“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的先天生理优势,当它能跑得足够快时,即使在动物世界里以“狡猾、凶狠”著称的狼兄,又能“其奈我何”?兔子那一次在河边之所以是有惊无险的“差点被抓住”,这说明它最后还是凭借自己的特长“狼口脱险”了的,否则就不是“差点”,而是血淋淋地付出生命的代价了!而彼时兔子显然还是没有学过游泳的,由此亦可见,关键时候,还是最拿手的那一技之长最靠得住。

就因为兔子“险被抓”的这一特殊情况,“动物管理局”杞人忧天因噎废食,动员所有小动物“全面发展”,举措之一就是将小兔子、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一起送进“游泳培训班”,当然,也会有一些小动物学得很好,譬如小狗、小龟,但要让小兔子和小松鼠也学好游泳,无异于叫张飞绣花,这不是扯蛋么?这不由让我联想到10年前的高考,张一一先生当年的语文、数学都呱呱叫,政治觉悟和历史知识也还不赖,就是英语分明少了一根什么筋,我的语文、数学几乎从不用功都是130、140分上下笑傲江湖,政治、历史什么的也只是稍事复习一下,我用90%以上的时间专攻英语,甚至语文课、数学课都用来记英语单词,20多年的全国高考题、上海高考题、北京模拟题、黄冈模拟题做了几百套,平时也能纸上谈兵头头是道,但一到考试就晕菜,再怎么努力也就是在60分左右徘徊,不折不扣是“抹不上墙的烂牛屎”,我当时也想把英语学好啊,可就是学不好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我想小兔子和小松鼠是知晓我的。(张一一先生按:俺当年“偏科”那是相当的严重,最后亏得当时的高考监考还比较“人性化”,张一一先生君子待时而动,该出手时就出手,扯过左手边早已打探清楚英语成绩呱呱叫一考生答题卡狂抄3分钟,最后侥幸“登堂入室”,“考入”某大学,斯诚恢复高考30年来最大之幸事也。)

“培训班教练野鸭”的说教也很有些鬼扯,“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都不能游……”野鸭教练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现实生活中那些墨守陈规的“老学究”,也许他们确乎是用心教的,某些愿望也是好的,但他们显是缺乏改变现状的力量和因材施教的智慧,只能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愈陷愈深渐行渐远,也难怪有人会把中国的应试教育也叫做“填鸭式教育”,原来这野鸭教练竟是居功至伟。野鸭教练其实应该听大树先生上一课:“我一条腿都能屹立风中几十年,你两条腿都不能站我这么久……”

曾看过央视四套一节目,大抵讲的是“中外教育之比较观”,该节目中一专家指出,“中国孩子是哪科弱补哪科(之于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张一一先生之流,到头来哪科都不怎么地,一步步沦为平庸),外国孩子则是哪科强补哪科”,这一现状与“评论家青蛙”的观点一致,可谓一针见血道出了中外教育的不同特征,久而久之,中国孩子大多被动成为“面面俱到”而又派不上什么大用场的“万金油”,外国孩子则能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偏才”和“专才”,无论从业务能力还是社会实践上来说,后者无疑更具竞争优势。张一一先生不妨在此姑妄言之大方预测:“3+X”绝非是高考选拔人才的最科学有效制度与方式,有朝一日,“3+X”必将为“1+X”所取代!从“3”到“1”的过程,无疑是高考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但这一最公平、最英明高考制度的最终实现,当然还需要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关注和一起努力。

“思想家仙鹤”的话也颇具现实的借鉴意义,“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是啊,“狡兔三窟”,生存需要的本领绝不是人人都必须要“学会游泳”,而关键在于如何能真正结合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有效地扬长避短,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毕竟,人生短暂,不过是历史卑微的一瞬,人的一生,能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已然不错,谁又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逐一问津面面俱到呢?所谓“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电视里那些个“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的将军,往往多是“博而不专,杂

而不精”一击即溃的花架子,我们又有谁会责怪姚明和刘翔唱歌一老跑调、巩俐和章子怡不会做家务呢?人家“武圣人”关夫子,不也使不好丈八蛇矛和方天画戟、只会耍耍自个儿家的那把青龙偃月刀么?

作文十:《2012安徽高考作文》500字

我为人人—明天会更好

从“注意安全”到“不用时请将梯子放好”作文一二三,瞬间,我感受到的是无限的爱意与关怀,是爱的感动。时常,将路边倒落的提示栏扶起,捡起盲人道上的果皮,给年迈的老人让座。。。。。。朋友们,这是一种美德,我们需要这样做,我们需要“我为人人”的精神。

“我为人人”是一种爱的力量。党的好儿女申纪兰,为了西沟的发展,与家乡人同甘共苦; “铁姑娘”郭凤莲,把昔日贫穷落后的大寨村发展成为今日朝气蓬勃的小康村。。。。。。一位位甘愿奉献自己,牺牲小我,换来大家幸福的天使们,“我为人人”是他们的信仰。

“我为人人”是一种精神的升华。舍己救人英雄,长江大学的三位学生,因救落水儿童而却丢弃了自己的生命。古代忠臣为了国家社稷,为了百姓,不惜冒着杀头的危险进谏,屈原向皇帝一直进谏,但君王的昏晕,使屈原断然选择以死来唤醒皇帝,唤醒臣民,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救江山社稷于危难之中。“我为人人”是一种民族精神。

“我为人人”是自我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国家这个大家好,小家才会好,而小家好也需要国家这个大家庭。我们往往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以自己的利益不受损为前提,有时候有的人甚至是以损害别人来换取自己的幸福。“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不应该是我们的生活法则。“我为人人”,社会才能和谐美好。

从这一刻起,以大局为重吧!放弃“各扫门前雪”的思想,以“我为人人” 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坚决不要做“自己痛快,别人痛苦”的事。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