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2表达自己的看法大作文》3000字
表达自己的看法——写作指导(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用眼睛、鼻子嘴巴仔细观察某种事物,训练学生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教学重点:按照一定顺序,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必须紧扣中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人类是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人际交往中,运用口头语言表情达,传递信息时,必须做到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使交际不离话题,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请大家打开书本,第四单元写作部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 写作须知(学案呈现)
(一)、记叙、描写、抒情是我们都了解的表达方式,有时还需要一点儿恰当地议论,也就是发表自己的看法。这里所说的议论,不是指纯粹的议论性文章,而是指在继续、描写的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议论性文字,用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杨振宁《邓稼先》一文,在叙述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不同性格之后指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样直接发表观点,使作者的态度更加鲜明,文章的思想主题也得到升华。
(二)、例:读以下段落以及由此总结出的一些观点
段落一: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旋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
——(台湾)杏林子《生命 生命》
明确:
1.原来生命是这样的脆弱,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是这样的不堪一击。
2.我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鲜活,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顽强。在大自然的面前,我们每一个人不是都在如此挣扎吗?
3.生命就是这样,在我们身边无声无息地存在着,你要是不去感受,你就发现不了。
4.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段落二: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明确:
1.我永远忘不了这身影,因为这身影告诉我生活要坚强,无论生活多窘迫,人都要勇敢地活着。
2.父亲的背影让我回忆起那段光景惨淡、前途渺茫的岁月。但是,他依然用博大的父爱滋润着我年轻的心灵。
3.看到父亲老境颓唐,我的心中充满了落寞与凄凉。我开始为自己以前的年少轻狂惭愧不已。
段落三:
童年时,我和草垛捆在一起,它是我淘气的房子,是我游戏的天堂。童年的迷藏、母亲的批评,都被我藏在这松软的草垛里了。我曾用草垛来藏鸡蛋,换取校门口诱人的麦芽糖;我曾在草垛上设陷阱,捕捉那胆大好吃的鸟儿。最令人痴迷的是,在夏日的乡场上,在昏黄的马灯下,我和少年的朋友们在月光下嬉戏,清香的稻草和着少年朋友的醇香,一起涌上我的肺腑和胸膛,让我的情感莫名地汹涌起伏。
——杜怀超《草垛》
明确:1.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块“圣地”,那里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和幻想。
2.童年的快乐是父母无私的恩赐,我们的无忧无虑的背后是父母的夜以继日的辛劳。
3.这来自大地的恩赐,是父亲终日勤劳的回报,演奏着一支农家的小夜曲,恬静而令人陶醉。
(三)、作文注意要点:说话时必须有明确的中心,并围绕着这一中心说下去;确切畅达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按照一定顺序,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
三、 作文导航
一花一世界,作文一二三一木一浮生,一叶一菩提,世界万物互相为因果,各色各样的人,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 都被赋予了生命的内涵,我们能否用朴素的笔触,描写在生活中经历的鲜活感人的人、事、物、景呢,让我们尝试着拿起笔,去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抒发情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今天,我们就以一片小小的树叶为契机,来体验生命的奇妙,感受人生的美好。(教师板书《一片树叶的自述》)
(一)方法指导:(学案呈现)
我们如何在描写和叙事类文章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呢?
一是要建立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与之融为一体,自然贴切。例如,在《安塞腰鼓》一文里,作者先淋漓尽致的描写了打腰鼓的壮观场面,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又如朱自清在《春》一文里,先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春天的情境,随后用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思想内涵:“‘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如果没有前面的描写,这句话虽然正确,却很难说对读者能有多少感染力了。
二是要简明、凝结。在叙述、描述中发表看法,不同于单纯的议论性文字,是对叙述、描述内容的补充、提炼、升华。应当尽量将自己的观点通过简洁的语言集中、概括地表达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例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面对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体会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从花想到人,其中包含的感悟十分深刻,但作者并没有详细讨论,而是将思考的空间留给读者。假如作者在这里用很长的篇幅,展开深入议论,虽然可能看起来是把问题将“深”讲“透”了,但文章的情韵和余味也就丧失了。我们在叙述、描写中发表看法时,也要注意避免冗长、游离,要让议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自我实践:
1、同学课间到校园里采摘一片树叶,课前准备好以备上课用。
2、、仔细观察树叶,边观察边思考:
(教师提供几个观察的角度):
1) 仔细观察树叶的外形:你采摘的树叶形状是什么样的?树叶的颜色下面与背面一样吗?
叶脉是如何延伸的,线条形状有变化吗?质感?气味?请边观察边在纸上做些记录。
2) 合作探究:寒来暑往这片树叶经历了怎样的遭遇?在这片树叶的上面或下面是否发生过
一些动人或新奇的故事?请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写出故事梗概即可,可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推举一个小组代表发言)。
3) 这片树叶的遭遇或它所见的故事是否给了你某种感动?你从中是否得到了一些启发或
悟出了某个道理?请你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让大家评一评你观察是否细致,故事是否吸引人,道理讲得是否透彻。
四、 美文欣赏
追
求
王相理
一只飞蛾跃进我的视野,在我前面的窗子上翩蹁起舞。
这是乡下常见的一种飞蛾,它在我面前上上下下的飞舞着。它的身体微小而孱弱,不免有些瘦长,可它惹人爱怜的样子,也可以用秀气来形容呀!它的羽翼实在太薄太小,倘若有人捏住它轻轻一拈,它的羽翼就化为齑粉了,可它飞翔的姿势不也很优美吗?在我看来,一点也不比舞厅里那些婀娜的舞姿逊色。它的头上有两个小小的触角,还会左右摆动呢!它好象在努力探寻着前行的方向,可是它却飞不出去,因为一大块玻璃挡住了崐它前行的方向。它为什么不换个角度飞呢?也许它患有高度近视。它不明白自己的努力为什么一次次变作徒劳,依然执着地上下盘旋。喂,朋友,你以为你是一只鹰吗?它不理会我,就这么傻傻地飞着,它跟前还傻坐着一个我。
窗外,太阳从浓雾的后面走出来了,玻璃窗上映出红彤彤的霞光。小飞蛾飞得更起劲了,似乎要马上冲到外面的广阔天地中去。看着亮丽的阳光,
我忽然明白了,它是在向着光明飞。尽管现在已是深秋,早晨还颇有凉意,可它还要义无反顾地飞出去,好象那光明的所在,才是它的家乡。
夜晚,在日光灯下,油灯下,火堆旁,也常有飞蛾们的躯体。哪怕身体被烧焦了,它们是宁肯蹈火也不顾的!一种悲壮的美。这些光明的崇拜者,赤火的发烧友,追求理想的勇士!好象世界上只有它们才对光明和温暖追求得如此热烈而执著!
我不由得对它仔细打量起来。它披着一身灰黄色的得体的“斗篷",斗篷上还崐印有左右对称的圆形图案,象一个小小的侠士。哦,是少年英雄方世玉,还是西方怪侠佐罗?它头顶上两根细长的触角象一对雉鸡翎,显出一种豪放和高贵。它好象,好象是童话王国里的小王子。它在玻璃窗上停了下来。嘘!不要惊动它。
它小憩了一会儿,又不甘心的飞起来。看来它不仅近视,而且弱智了。它的举动冒
着傻气。但我想这不是它的错。追求光明难道能算是错误吗?它不应该受谴责的!
我不由为它打开了窗子。瞧!它扇动着可爱的小翅膀,快乐的飞走了,飞向,光明的天地。
第二课时
学生作文
作文注意要点:
1、在观察的基础上描写,尽量做到观察仔细,描写细致;
2、故事可充分发挥想象,但一定要尽量显得真实可信;
3、发表看法、观点时必须有明确的中心,并围绕着这一中心说下去;确切畅达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按照一定顺序,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
作文二:《表达自己的看法》2100字
砖井镇中学“136”模式导学稿
2、文本感知(二)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儿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3、选取其中一个段落,说说你的看法:
(1)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旋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
(2)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4、表达自己的看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5、作文训练:
写一篇文章,记叙一件在你身边发生的,令你受到深刻触动或引起你思考的事情,并写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少于500字。 【提示】
(1)不要随意选一件事情来写,要写让自己确实有所感悟的经历。 (2)结合记叙、描写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
(3)议论性的文字要简洁,重点在于讲清楚自己的体会,引起读者进一步的思考。 6、范文欣赏
年级: 七 (下) 科目: 语文 执笔人: 刘志英 执教人:
上课时间: 备课组长签字:刘志英 包科领导签字: 总第 课时
一、课 题: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学习目标:
1、学会:训练学生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2、会学:说话时必须有明确的中心,并围绕着这一中心说下去。
3、乐学:确切畅达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三、学习重难点:必须紧扣明确的中心进行交谈和发言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材分析: 六、教学过程: 【解读目标】 【预习反馈】
预 习 案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
探 究 案
1、文本感知(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看法?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教师寄语: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懂得了珍惜
夜晚的医院走廊里,只有输液袋里的点滴在滴答作响,窗外呼呼作响的北风和走廊里时不时传来的咳嗽声,以及不甚明朗的灯光,都让人心情低落。
“头还疼吗?我去给你打点儿开水,发烧就得多喝水。”爸爸熟悉的声音在耳边传来,让已经被39度的高烧折磨得昏昏沉沉作文一二三的我有了一丝清醒。
“嗯。打了点滴感觉好点儿了,我想吃点儿东西。”像往常一样,打点滴的时候陪在我身边的人总是爸爸,妈妈则负责留守在家。所以,诸如打水、买东西这类的事情我总是习以为常地交给爸爸,就像小时候走累了就趴向爸爸的肩头一样自然。而爸爸也同样只是应了声“好”就转身离去,这一切似乎都科学到了极点,平常到了不值一提的程度。
“咳咳咳„„”走廊里响起一阵剧烈的咳嗽声,随后是一个有些佝偻的身影,一个看上去三四十岁的中年女子一手举着点滴,一手拿着水壶吃力地走在走廊里。水壶里开水的热气隐约可见,只见她走到座位前,小心翼翼地把水壶放在扶手上,努力伸长胳膊想把点滴挂到架子上,无奈挂钩太高,挂了好几次都没有挂上,其间还几次差点儿碰翻了扶手的水壶,一时间甚是狼狈。最后,还是旁边座位上的一位家属站起来,帮她挂好了点滴。
坐下没多久,女子的手机响了,我看到她接起手机的刹那眼里分明闪过一丝喜悦,但是听了没一会儿,那喜悦的光似乎又黯淡了下去。“这样啊,那你就别过来了,我自己打完点滴打车回家吧。嗯,还有两袋儿„„”
“婷婷,我给你买了豆浆和鸡蛋灌饼,豆浆太烫,等会儿再喝,先吃灌饼吧,能吃多少吃多少,凉了就不好吃了。还是先喝点儿水?”爸爸带头一身凉气回来了。我抬头看着爸爸和他手里的豆浆、灌饼,心里似乎涌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与温暖。在我的凝视中,爸爸似乎有些不知所措,焦急地问道:“怎么了?又头疼了?还是不舒服?”“没,没事儿。”我笑着摇了摇头,只是轻轻地叫了一声:“爸。”这一刻,我只能悄悄地低下头去,掩藏我眼里的泪光。这一刻,我的心里充满庆幸,也同样充满愧疚。因为就在这一刻我才发现,那些我曾经认为理所应当的东西,那些长久以来被我忽略的东西,原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
地拥有。而幸运的我,却差点儿忘了去珍惜这世间最珍贵的幸福。而直到此刻,我才终于懂得了珍惜的意义。
无数人曾经追问,幸福是什么?其实呢?幸福不过就是当你病痛缠身时,有人为你嘘寒问暖;幸福不过就是当你彷徨无助时,有人为你指点迷津;幸福不过就是当你伸出双手时,有人握紧;幸福不过就是当你开口呼唤时,有人回应。但又有几个人记得,在我们生命的最初,给予我们这份幸福的人?
所以,珍惜那个在你幼时为你嘘寒问暖、指点迷津的人吧,珍惜那个永远会握紧你的双手,回应你的呼唤的人吧。因为,在生命的道路上,你终将与他们渐行渐远。而如果你懂得珍惜,请不必大声道谢,也不必精心包装,只要记得永远用最真挚最虔诚的声音呼唤他们:爸爸!妈妈! 【点评】
这篇文章有三个突出的优点。
一是在叙事过程中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突出中心。小作者在描写父亲悉心照顾“我”的主情节中,插入“中年女子”无人照顾的情景描写,两相对照,凸显了“我”所拥有的幸福。
二是在叙述、描写过程,适时适度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叙事内容进行补充和生发。比如第3段说到“诸如打水、买东西这类的事情我总是习以为常地交给爸爸„„而爸爸也同样只是应了声‘好’就转身离去”时,作者特意强调:“这一切似乎都平常到了极点,平常到了不值一提的程度。”这一句表明“我”心安理得享受父爱,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幸福,为后文的顿悟做了铺垫。又如,对比“中年女子”和自己的不同待遇,小作者感慨“因为就在这一刻我才发现,那些我曾经认为理所应当的东西,那些长久以来被我忽略的东西,原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拥有”,则明确道出对亲情的感悟。
三是叙事之后,从“幸福是什么”“怎样对待给予我们幸福的人”两个角度进行了思考,并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亲情和幸福的理解和认识。最后两段所表达的见解,是对前面叙事的有力补充,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
教师寄语: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文三:《表达自己的看法》500字
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设计
柳河七中 彭越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大家穿的很整齐,我知道这是学校规定我们穿的校服,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穿吗?请说说喜欢或不喜欢穿的原因吗?(学生各抒己见)
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是我们学校统一的规定,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众口难调”接下来老师说的只是个人观点,我认为作为学生的我们穿校服挺方便的,运动系,也挺青春阳光的。这只是我们讨论的话题,无形中大家似乎都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看法写到文章中去,好吗?看看有什么奇妙的变化。(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二、 初步感知
1. 请问大家,你们还记得写文章时的五种表达方式吗? (借此表明重在记叙中穿插议论)
2作文一二三. 回顾我们学过的文章,看看语段中作者表达了自己什么样
的看法?
《春》朱自清
《贝壳》席慕蓉
3. 总结感悟,记叙文中的议论有什么好处?
点名中心 深化主题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 探究写作方法
1. 观看《老鹰的重生》视频,说说自己观看后有什么看法?
2. 读语段,说出你总结出的观点?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
飞来旋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
3. 总结 怎样在记叙文中表达自己的看法?
(1)记叙与议论要有机结合
(2)议论要贴切、自然
(3)议论要少而精
(4)议论常与抒情相伴
4.小妙招:议论三忌
四、写作实践
看新闻,写出你对事件的看法。《10名中学生救起被撞八旬老人》
五、作业:布置写作任务
作文四:《表达自己的看法》800字
表达自己的看法(3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要真实,要有自己的想法。
2、写出的文章有条理,内容清楚,有主题。
教学重点:文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层次清楚,内容具体. 教学难点:真实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这段时间你有什么话憋在心里很想说出来,可又没有合适的机会说出来吗?现在说出来听一听。让学生相互说说。
二、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让学生读一读,再说一说习作要求什么,给我们提示了哪些写作的内容。
三、让学生在说一说自己想些什么?怎么写?
四、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学生口述作文的优点与不足。再次提醒学生文章的真实性。
五、出示范文,进行分析。
亲爱的奶奶,有些话压在我心里已经一年多了,我曾几此想当面对您说,可是又怕您生气,话刚到嘴边,又都咽了下去。奶奶,今天我借写作文的机会,把憋在心里的话告诉您。 奶奶,我是一个活泼、有自尊心的男孩儿,虽然作文一二三有时也很顽皮,常常惹您生气,但不希望您对我的同学不客气。您知道吗,同学们在背后老讲您的坏话,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记得一个星期天下午,一个同学来找我。当时我正在房里做作业。是您开的门,您见到我的同学,不问青红皂白就说:“去去去,伟翔不在家。”转身把门关上了。星期
一,我一到学校,那位同学就对我说:“你奶奶好凶呀,我想问你一道数学题,话还没说,你奶奶就把我赶走了。以后,我可再也不敢去你家了。”奶奶,您知道,听了同学的话,我的心里有多难受吗? 奶奶,我知道您上了年纪,喜欢安静,您也怕同学来我家里吵闹影响我的学习,是为我好,可您对他们也不必那么凶呀。我们同学聚在一起探讨学习上的难题,交流学习方法,有时难免会吵一点儿,但这不是坏事呀!我们有时也偷着玩,打打闹闹,我们毕竟是孩子,还请您谅解。我也经常到同学家,可别人的奶奶总是轻声细语、和蔼可亲,您为什么就那么凶呢?奶奶,我真心希望您以后对我的同学和蔼点儿,成为一位和蔼可亲的好奶奶。
亲爱的奶奶,您能答应吗? 分析:给别人说话,要有礼貌,有分寸,为了让内容更具体,要有具体的事例,要入情入理的讲清楚道理,同时对别人也应该给与理解,对别人提要求要合理。
六、学生习作。老师个别指导。
七、以学生的文章作案例,进行讲评。
八、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交换修改习作。
九、誊写习作。
资料提供者:
作文五:《作文训练:表达自己的看法》1600字
突出中心,感悟升华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学会找文眼,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进而提炼中心思想。
2、读经典文章,学习并体会如何找出中心词、突出中心。
3、通过放学路上所见所闻所感,围绕中心立意,写出文章结构。突出审题、立意、构思的方法指导。
重点:如何突出中心
难点:如何选取合适的材料
板书设计: 突出“中心” 感悟升华
实景、实事、人物描写—— 虚景烘托、矛盾冲突及解决——感悟道理、情感升华 (引入,可详可略) (重点、详写) (略写)
人:人物描写——特点鲜明——感悟升华(我的老师、王几何)
物: 起初态度——态度变化——感情升华|顿悟(蝉、贝壳)
景:景物描写——层次分明——由景及情(紫藤萝瀑布、春)
事:事件描写——由小见大——由事及理(散步、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导语引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优美的短文(停顿,听同学回答)《紫藤萝瀑布》《走一步, 再走一步》《蝉》很好,这些有个共同的特点,你们能总结一下么?(看同学反应)对,就是中心非常明确,通过讲一件事或描写一个物体或者一簇风景,表达了作者某种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就是文章中心的体现。板书——“中心”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文章的中心就像人的灵魂,在状物叙事时,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要以中心意义为线索贯穿全文。本次课的主题就是“突出中心, 感悟升华”(板书)
二、整体把握:默读课文P107-108 《突出中心》 知识短文,思考:
1、什么叫中心?
中心: 说话或写作文时最核心的内容或话题。
举例分析(引导学生填写文中的表格):
方法:先画出关键词中心句,再结合作者的情感表达综合找出文章的中
心。
2、中心有什么作用呢?
中心的作用: 明确作者的写作或说话的意图。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
说?
3、怎样才能做到突出中心?
(1)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引导学生填写文中的表格)
举例:
2
散步 尊老爱幼 母亲身体不好(选)
我喜欢踢足球,对世界杯情有独钟(不选) 妻是个韩剧迷,一看韩剧就忘了吃饭 (不选) 作文一二三 我的儿子逆反心理很强,不听话,我经常揍他(不选) 散步的田野里有许多垃圾,很脏(不选) 秃的梧桐 顽强奋斗,播下希望 蚂蚁侵蚀梧桐树干(选)
秋天来临, 憔悴的树木 人们对秃的梧桐充满厌恶(不选)
人们对秃的梧桐满是惋惜(选)
土里的桐子(选)
三、揭题明标,板书题目:放学路上
同学们周六下午从学校往家走,是不是很开心呢?放学路上是不是有很多好玩的事,很多有趣的话题呢?你是否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快乐或者感悟呢?是否愿意把你的经历写下来呢?好,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分析这个题目,以“放学路上”为题目,写一篇开放性作文。 首先, 我们要明白,这篇作文的线索是——放学路上。
线索不能段,不能说着放学路上,变成了寒假的一件事了,这就跑题了。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是“放学路上发生的”或者是一件事,或者是看到的一幕场景或一个细节或一个物品或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等等。时间确定是在放学路上,不能是寒暑假期间,也不能是小时候没上学时,也不能是在家过双休时发生的事情。总之,要认真申请题意,注意题目时间的限制。
当然,我们要明确,一篇文章思想要健康正确,主题要明确集中,立意要深刻、鲜明、新颖。在叙事时,我们要善于从事件的表面揭示其蕴含的科学性、哲理性或事件的社会意义。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从平凡、不显眼的事件中揭示其不寻常的思想意义。
2、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既然是放学路上看到或经历或感悟到的事情,一定要围绕这件事去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住一个重点细节,刻意强调,从小事升华到作者的感悟和体会,深化读者印象,突出中心思想,感悟升华。那么如何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呢?
如何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写提纲,明确找出文章的层次和结构,帮助作者理清思路,不至于离题万里,不知所云。
四、思路点拨写提纲,确定中心和选材的合理搭配
如何写提纲?
首先,确定中心思想,明确自己到底想告诉大家一个什么故事或什么道理?
其次,围绕中心选材,选出最能突出中心的事件的材料。
第三,点明中心
3
确定写作线索,把材料整理后确定文章的结构及内容。注意叙事性散文的特点,基本是先写事写景写人状物,然后是抒发情感、体悟其中的哲理。注意,落脚点,一定是在情感的抒发上。
板书: 突出“中心” 感悟升华
实景、实事、人物描写—— 虚景烘托、矛盾冲突及解决——感悟道理、情感升华 (引入,可详可略) (重点、详写) (略写)
写人:人物描写——特点鲜明——感悟升华(我的老师、王几何)
写物: 起初态度——态度变化——感情升华|顿悟(蝉)
写景:景物描写——层次分明——由景及情(紫藤萝瀑布、春)
写事:事件描写——由小见大——由事及理(散步、走一步,再走一步)
五、题目再现:放学路上
下面请同学们课上写出你作文的提纲,注意要突出中心,明确你究竟想告诉大家什么? 对学生写作提纲指导
4
作文六:《作文教案:表达自己的看法》600字
课题: 表达自己的看法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时:1课时
教者:
刘微
单位:
柳河县第十中学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事物展开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看法。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在记叙描写中自然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在记叙描写中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大家穿的很整齐,我知道这是学校规定我们穿的校服,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穿吗?请说说喜欢或不喜欢穿的原因吗?
学生各抒己见
营造轻松愉快氛围,从学生身边的事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指导过程:
(一)理解定义
1.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2. 展示课件朱自清的《春》判断划线句子属于哪种表达方式?
3.出示定义,指出本课学习的重点。作文一二三>学生回答五种表达方式,自我总结议论的概念。
了解本课要学习什么,从文本感知勾起学生回忆,有利于理解。
(二)感悟好处
1.出示席慕蓉的《贝壳》
2.读语段找出哪句话是作者表达自己的看法?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议论性的句子在语段中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思考、理解
让学生感悟记叙文中议论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体会写法
1.出示《生命 生命》课件
2.读语段,感知讲了什么内容?
3.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4.怎样在记叙描写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呢?
学生阅读课件,总结对语段的看法。学生讨论怎样在记叙描写中表达自己的看法.
带领学生体会写法。
(四)实战演练
1.看视频《奔驰哥与中学生》
2.你想为谁鼓掌,为什么?
学生看视频,列举自己鼓掌的理由,进而落实到写作当中。
通过观看视频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有感而发,实际操作概括内容并添加适当议论.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文章,记叙一件在你身边发生的,令你受到深刻触动或引起你思考的事情,并写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通过进一步练习,巩固加深所学内容。
四、板书设计
表达自己的看法
1.找准切入点
2.要贴切自然
3.要少而精
作文七:《表达自己的看法教案》17600字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丰富有关珠穆郎玛峰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2.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呈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和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并播放歌曲《珠穆朗玛》。 欣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座山峰所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激趣引读:
教师: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3.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并初步感知课文。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投影;注音: 峰巅 砭骨 崔巍 滞留 窒息 匍匐
释义: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4.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可课文,准确把握文章主要信息
①请几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
指名学生回答,有不完整的地方鼓励其余学生补充。
②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旨在让学生感受登山队员的英雄气概。
5.合作探究,揣摩运用
围绕以下问题,请学生精读课文。
①登顶过程中,很多困难对生命构成了威胁,作者着意描写了哪些困难?你如何看待这些困难?三个队员
最终从北路登上了世界最高峰。你如何看待这种胜利?
②文中刘连满的形象最为感人、难忘。在登山活动中他的哪些行动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从中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③中12段引用扬赫斯班在《埃非勒士峰探险记》中的那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有些离题?
④文中的优美的写景句无疑是文笔的精华,请找出这些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点拨,点名小组代表阐发讨论意见,并归纳,明确。
请学生调动生活体验,充分发挥想像,仿照文中写景的语句,试着写几个表现夜色美的句子。
6.角色复述,理解人物
①学生选择角色,从不同方面有详有略地复述故事内容,表现人物性格。
②从中国年轻的登山队员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呢?
7.联想体验,互动释疑
体验反思
①假如你当时遇到了象刘连满的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②课文中感人的情节很多,请找一找并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激发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结存储: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也唯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上是否也应该这样呢。
8.课堂小结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香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远。
9.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说的呢?写一篇登山后的心得体会。
10.活动与探究:
我们人类有史以来总是不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探险活动并经常之付出惨重的代价,如2002年北京大学的山鹰社在登山活动中就有几位同学罹难。你认为作为大学生,未来的人才,他们这样做有价值吗?试就人是否应该具有探险精神写一篇文章,并与同学交流。
《真正的英雄》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有关作者及演说词的一些特点;了解有关的背景资料;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一些航天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加强朗读,主动探究,把握演讲词的思想感情,感悟主题。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加强朗读。
教师:请物理老师或对航空航天感兴趣的同学介绍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概况;查阅有关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网络信息,补充资料。
教学内容
《真正的英雄》是一篇演讲词。演讲者是美国总统里根,他就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事件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对罹难的英雄表示哀悼,并决心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这篇演讲词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鼓舞人,教师要引导学生悉心感受。
教学设计
板块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查阅了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查阅的资料。
(学生交流,相互补充,教师参与引出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板块二:整体感知
1、 检查预习字词情况。(投影显示)
2、教师范读课文。(配录音)
3、 学生听读,仿读,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4、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答案: 里根的这篇演讲哀悼罹难的英雄,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演讲词的内容虽然写的是美国人和美国的事,其意义却超越了民族、国家和不同的科学领域,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体现了人类最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 板块三:研读与赏析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思考。(投影显示)
从文中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感动了你。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几个精彩的句子,师生共同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学生再次朗读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1.据此,你能理解第12段中为什么说在麦考莉芙身上“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象力”?
如何理解“她不仅是她的学生们的教师,而且是全国人民的教师”?
答案:麦考莉芙是一名教师代表,她原计划在太空向美国和加拿大250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学生们对她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和关爱,而这些学生正是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所以说在麦考莉芙身上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象力。
麦考莉芙在这次太空飞行中体现出来的甘于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无形当中鼓舞和激励所有的人。她是全国人民的楷模,所以说她不仅是学生的教师,也是全国人民的教师。
板块四:体验与反思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为什么演讲者还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答案: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冒险的历史。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完全可能一去不复返,但他们并不害怕,而是大义凛然,义无反顾,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个升空的宇航员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的人,都值得人们学习。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里根总统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答案: 开拓精神、想像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 不要用狭隘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美国精神,而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它看成是全人类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的代表。推而广之,只要是人类的精华,就不必分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而都应当借鉴、学习、吸收。
板块五:探究学习
1.摘抄好句子并学会运用。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搜集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资料,感受人类的伟大和科技的进步。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教学目标 】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了解并掌握神话故事的知识,理解短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懂得事物具有多面性,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要实事求是。
3.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能通过想象,扩展文章省略的细节和场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感受共工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诵读及背诵。
2.让学生明白故事中蕴含的意义及课外的拓展延伸。
【教学设想】
1.教学这两篇短文,要注重诵读。
2.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神话是最早的口头叙事文学之一,是古代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造的部落故事。神话是远古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无法作科学的解释,主要通过超自然的现象和幻想的形式,表达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及人与自然的理解,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一些神话学者将神话分为独立神话和体系神话两种。所谓独立神话,又叫“原始的、单个的神话”,所谓体系神话,又叫“文明的、综合的神话”。
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等,或宏伟壮丽,或典雅庄重,或优美动人,或谐趣天成,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尤其影响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2.《山海经》18篇,作者不详。分为《山经》(五篇)和《海经》(《海外经》四篇,《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两个部分。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3.《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今存的有二十一篇。“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
二、课文感知
《夸父逐日》
1.词语积累
逐走(跑) 饮于河(到)(黄河)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未至(到达) 道渴而死(表修饰) 弃其杖(他的) 化为邓林(桃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本文属古代神话,全文仅375字,但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结果全都展示出来,且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3.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①积极意义: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
②消极方面:比喻自不量力。但这种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4. 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5. 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 ★★成语“夸父逐日”(夸父追日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6. 这则神话的主题: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挑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7.课堂小结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共工怒触不周山》
1.“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
★★共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为西北的洪水之神。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满头的赤发,坐骑是两条龙。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是炎帝的后代。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不要相信共工氏。共工氏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谈的是他。
2.不周山: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王(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首领。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触:碰,撞。不周山:传说中的一座大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拴挂),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焉:代词兼语气词,与“于是”或“于此”相当);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潦:积水。水潦,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归:归向,这里指流向)。
3.感知课文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经过:败后怒触不周
★ 结果:日月星辰移位
4.“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5.了解文章内容,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6.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7.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叙述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大败发怒撞击不周山,使日、月、星辰移位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和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文章行文简洁,全文虽然不足一百字,但是情节完整,层次分明,想象丰富,气魄宏大。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勤于修改——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了解作文中语言的重要性,掌握常用的修改作文语言的方法,提高作文的质量。
教学重点:通过老师的指导与启发,掌握常用的修改作文语言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修改作文语言的方法修改作文,使文章诗意飞扬。
一、 导入:
1、一位作家曾经对自己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请问这位作家是谁?这部作品又叫什么?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留下了一个文坛佳话,你能说出有关的两个人物吗? 答案: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曹雪芹------《》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韩愈
得出启示:文章不厌百回改,字斟句酌出佳作。
二、 正课:
师: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行文如绘”,说的就是语言的魅力,通过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如融其境,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可以增加文章的厚实感,增添文采。而我们的语言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大山的威武,有高原的粗犷,有江南的温柔,有水乡的秀雅。语言是一眼永不枯竭的甘泉,可以浇灌祖祖辈辈不息的生机; 语言是一片永不休止的音符,可以谱出的动人乐章!
如何使我们的作文不再苍白无力,而是鲜活灵动,诗意飞扬,富有感染力呢?首先应该进行语言的锤炼。
赏句评句: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组句子:
(一)(1)母亲的话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2)母亲的话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的心,他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二)(3)街上柳树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
(4)街上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三)(5)总有一天,我要再次背起行囊,和你一起出发,去看山和水,一起挥霍青春,留下永恒的纪念。
(6)总有一天,我要再次背起行囊,和你一起出发,看没有看过的山,走没有走过的水,挥霍没有挥霍完的青春,完成永远无法完成的纪念。
(四)(7)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阅历丰富,胸中自有丘壑。
(8)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见课件)
感悟一: 比喻、拟人,使句子生动形象
排比,使句子气势贯通
对偶,使句子工整凝练
„„ 善用修辞,让文章诗意飞扬
(五)(9)杭州的春天是美丽的,瑞士的夏天也是美妙的,济南的秋天是凉爽的。
(10)上帝把美丽的春天留给杭州,将艺术的夏天赐给瑞士,而把凉爽的秋天送给济南。
(六)(11)夏夜人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小溪旁,在轻柔的夜风中纳凉,在炎热中小 溪给人们消暑,在干旱时小溪赐予人们甘霖,家乡人民感谢你,小溪。
(12)古老而年 轻的小溪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 微笑,只是默默地敞开温柔的胸脯,在炎热中给人们消暑,在干旱时赐予人们以甘霖, 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家乡人民。
感悟二:
善变句式,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资,诗意飞扬
三、习作修改练习
细节决定成败。传神的细节,能突出人物形象,反之,则破坏形象;必要的细节能凸显主旨,反之,缺少必要的细节则可能使主旨变得隐晦。然而中学生写文章是却常常忽略细节,我们先看下面这篇文章。
【病文】
年夜(代碧薇)
北风呼呼地刮着,像是要下雪了,天渐渐暗了下来,路上已没了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处添加一句)
“叮呤呤——”电话铃响了。__________________(添加一句突出人物心情)
“是大军啊,”一阵喜悦的声音打破了小屋的寂静,“今天你妈做了你最喜欢吃的白切鸡,什么?你——”
老人的神色变得黯淡起来,很久才放下话筒。
“怎么啦?”身旁的老妇人问。
“他说工地上离不开他,不回来了。”________________(此处添加一句)
“都三十年了,还有什么可忙的?”老妇人抱怨道。
“要不,看看红儿回不回来。”老人望着老伴,像是征求意见。
“好吧。”
老人拨通了电话。
“小红啊!”老人停了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处添加一个细节)“好好,你们小心点!”老人放下话筒,________(添加副词)冲身边的老妇人喊道,“快!再做点肉丸子,外孙说喜欢吃你做的肉丸子!”
老妇人显然还没回过神来,一动也不动。
“你快点儿呀!”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回来?”
“是啊!就快出门了。全用瘦肉,一点儿肥肉也不要。”
屋子里响起了剁肉的声音,灶堂里又燃起了火苗。
“叮呤呤——”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响起。
老人蹒跚着___________(修改)走过去,拿起话筒:“红儿,你们快到了吧?”
“哦。”老人挂了电话,_______________(修改)冲厨房喊______(修改)道:“别做了——”
老妇人停下手中的活计,蹒跚着走出来,眼睛红红的。“别气了,他们到底还惦记着我们。”
老人起身,点燃了红蜡烛,对着祖先牌位拜了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走到电话机旁,按了按键。
“大军啊!工地上冷,多穿件衣服,别着凉了。”老人放下话筒,__________(神态描写)又按了按键,“红儿,告诉外孙,等下次来的时候________,我们再给他做肉丸子。”
打完电话,老人坐到了老妇人身边,紧紧抓住她的手。
火堂里的柴哔哔剥剥地响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位老人谁也不说话,时间在寂静中悄悄滑过。
“吱——”像是汽车的刹车声,接着是“咚咚咚”的敲门声。
老人缓缓起身,走到门边。
随着屋门拉开,老人惊叫起来:“老婆子,他们都回来了!”
老妇人___________起身,奔向厨房。
风停了,雪却纷纷扬扬地下起来,好美好美。
【诊断】
本文讲述的是大年夜两位老人等候子女回家过年的故事。所写的事很平常,但能打动人,因为它触动
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维系亲情的神经。故事结局是完美的,也是读者所希望的。但是文章的主旨不够突出,是揭示老年人的孤独,还是表现亲情的维系?再者,文章的感染力也不够。造成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在细节描写上还欠发掘,一是两位老人的举止神态刻画得不细,不足以表现老人当时的心情;二是两位老人的儿子和女儿为什么突然回来,缺少请你细节上的过渡;三是缺少对老人家里的环境描写。
【处方】 强化细节描写。
细节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心理活动、服饰等细小环节或细微事件的描写。“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是文学作品的血肉,没有细节,作品就失去了生命。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突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广义的细节是指叙事性作品中各种生活图景和人物形象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细胞,是描绘人物、事物或环境的最小单作文一二三位。不论是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还是社会环境、自然景物,都是由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组成的。
狭义的细节则是指那些刻画人物、叙述事件和描写环境的文字中,作者刻意安排的极为精彩、极富表现力的描写。
如何强化细节描写呢?
一是发掘能凸现文章主旨的细节,使读者能通过这些细节了解文章的主旨。
二是可以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心理,从而凸显文章的主旨。 【治疗】
1、文章开头描写自然环境之后要交代一下两位老人家里的环境,以及老人在干什么,以便与下文的情节保持一致,同时凸显文章的主旨。
2、文章一共写了四次老人接听或是拨打电话,有的没有细节描写,要根据电话内容配以必要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有的虽然有了,但不能凸现老人接听、拨打电话时的心情,需作必要的修改,一凸显文章的主旨。
3、老人在盼着女儿回来的时候,却得知女儿也不回来了,心情应当是气愤的,要描写一下老人的动作、说话的语气。
4、在拜完祖先牌位后,加入电视剧里传出“常回家看看”的旋律这个细节,这样才能解释老人拨打电话的行为,后文写儿子和女儿回来的情节才可信,文章的主旨才能凸显出来。
【修改稿点评】
大年夜(代碧薇)
北风呼呼地刮着,像是要下雪了。天渐渐暗下来,路上已没了行人。
两位老人静静地坐在真皮沙发上,无神地望着硕大的电视机屏幕。(“真皮沙发”“硕大的电视机”说明两位老人的物质生活是富有的,“静静”“无神地”说明老人所希望的不只是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加入这一段后,文章的主旨就变得明确了。)
“叮呤呤——”电话铃响了,老人奔过去拿起话筒。(加上这一句,突出了老人的喜悦、急切心情,也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是大军啊,”一阵喜悦的声音打破了小屋的寂静,“今天你妈做了你最喜欢吃的白切鸡,什么?你——”
老人的神色变得黯淡起来,很久才放下话筒。 “怎么啦?”身旁的老妇人问。
“他说工地上忙,离不开,不回来了。”声音有些嘶哑。 “都三十年了,还有什么可忙的?”老妇人抱怨道。
“要不,看看红儿回不回来。”老人望着老伴,像是征求意见。 “好吧。” 老人拨通了电话。
“小红啊!”老人停了一下,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好好,你们小心点!”老人放下话筒,激动地冲身边的老妇人喊道,“快!再做点肉丸子,外孙说喜欢吃你做的肉丸子!”(加上两个细节后,不仅突出了老人的喜悦与激动,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老妇人显然还没回过神来,一动也不动。 “你快点儿呀!”老人催促道。 “他们回来?”
“是啊!就快出门了。全用瘦肉,一点儿肥肉也不要。” 屋子里响剁起肉的声音,灶堂里又燃起了火苗。 “叮呤呤——”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响起。
老人快速(将“蹒跚”改为“快速”主要是为了突出老人的急切)地奔走过去,拿起话筒:“红儿,你们快到了吧?”
“哦。”老人将话筒一扔,冲厨房吼(一“扔”一“吼”突出老人的气愤)道:“别做了——”老妇人停下手中的活计,蹒跚着走出来,眼睛红红的。“别气了,他们到底还惦记着我们。”
老人起身,点燃了红蜡烛,对着祖先牌位拜了拜。
“常回家看看„„”电视里传来了优美而温馨的旋律。(加上这一段,不仅使老人、儿子、女儿后面的行为变得更加可信,也使文章的主旨更加明确。)
老人走到电话机旁,按了按键。
“大军啊!工地上冷,多穿件衣服,别着凉了。”老人的眼睛湿润了。放下话筒,又按了按键,“红儿,告诉外孙,下次来,我们再给他做肉丸子。”
打完电话,老人坐到了老妇人身边,紧紧抓住她的手。
火堂里的柴哔哔剥剥地响着,“常回家看看”的旋律在屋子里回荡着。(加上此句渲染了气氛,凸显了主旨,也暗示了儿女回家的原因。)
两位老人谁也不说话,时间在寂静中悄悄滑过。
“吱——”像是汽车的刹车声,接着是“咚咚咚”的敲门声。老人缓缓起身,走到门边。
随着屋门拉开,老人惊叫起来:“老婆子,他们都回来了!”老妇人猛地(加上这两个字,老妇人的喜悦之情毕现)起身,奔向厨房。
风停了,雪却纷纷扬扬地下起来,好美好美。 【简评】
修改后的文章主旨明确了,通过两位老人等候儿女回来过年时的心情变化,告诉我们老人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得到儿女的抚慰。 四、修改作文
1.修改文中的错别字(在原文中修改)。 2.修改文中的病句(在原文中修改)。 3.你认为本文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4.你认为本文什么地方写得不好,为什么?并修改。
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感情基调,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
2、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在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
相称(chân) 郁(yù)闷 一缕(lǚ) 娱(yú)乐 污涩(sâ) 蜷(quán )伏 怂恿(sǒngyǒng) 婢女(bì) 惩戒(chãng) 怅然(chàng) 红绫(líng) 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三、研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 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 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 17-29段)。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4、“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 饥饿所杀。 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 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5、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7、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
打它,
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8、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
―――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四、小结
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 不加注意,仍不活泼, 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第二课时
一、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
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 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 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二、感悟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
“对于 ---------------------------------------,我想 说: ------------------------------- 。”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 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 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 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完成《课易通》相关作业
斑 羚 飞 渡(教 学 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本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获取更大的信息量,理解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4、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体味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本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
1、如何关注自然、关注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学到生存的经验。 2、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获取更大的信息量,理解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3、 通过片段赏析,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4、 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 准备阶段:(课前两分钟)
(大屏幕投出下面一段话,创设氛围)
有这样一种感情,她至清至纯,无私无畏;她只讲付出,不求回报;她经得起磨练,耐得住寂寞;她可以撼天动地,亦可以悄无声息,这种感情就叫做“爱”。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你们曾听过一个发生在西藏地区的故事,一天清晨,一位老猎人从帐篷里出来,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看见不远处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转身回到帐篷拿来杈子枪,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并没有逃走,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一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两行长泪也从它的眼里流出来。老猎人虽然吃了一惊,但他并没有被藏羚羊的行为所打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应声倒地,倒地后它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老猎人的手颤抖了,当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藏羚羊的腹腔时,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型。显然藏羚羊之所以弯下笨重的身子向猎人下跪,是在乞求猎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条性命啊!同学们,动物亦是生命,动物亦有情感,这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斑羚飞渡》将又一次震撼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灵魂低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去感受那悲壮而感人的场面吧。 二、出示课题及目标 (大屏幕投影展示)
1.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更大的信息量,理解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3.片段赏析,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4.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 (学生默读) 三、整体感悟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更用你的心来聆听老师的朗读。 教师配乐朗读。朗读完毕停顿30秒,然后讲述:
同学们,这个故事太沉重了,沉重的让我们难以承受,沉重的令我们窒息。一群老斑羚,在生命的悬崖上,在生死的抉择中,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就这样以生命做桥墩,心甘情愿的选择了死亡,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讲述过程中屏幕按顺序投出下列内容) 身陷绝境——峰回路转——斑羚飞渡——走向彩虹 教师继续讲述
这一幅幅画面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心灵的震颤,更有深刻的反思,那么在这一幅幅画面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幕呢?
(估计同学们会比较集中的选择“斑羚飞渡”这一画面)
好吧,那么就让我们将目光定格在这幅画面上,再一次感受这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惨烈一幕吧! 四、研读赏析
学生各自大声朗读课文第9——14自然段,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大屏幕投出思考题目)
1、老斑羚是怎样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生存道路的? 2、斑羚飞渡中最令作者震撼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3、找出你认为写的最好,给你印象最深或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四人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学生自由发言5分钟) 教师小结:
那是一幅多么壮美的图画啊!“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则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老斑羚用悲壮慷慨的死亡升华了生命,诠释了崇高。他们的壮举,是伤心崖上的彩虹,是生命之虹,是精神之虹,是灵魂之虹,美丽、绚烂、久远„„他们的爱是世间最伟大最纯洁的爱,那么面对着这么博大的爱„„ 五、体验反思 提出问题:
假如你是飞渡过去的小斑羚,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呢?又会对老斑羚说些什么呢? (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谈,或许有些学生会谈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自己应如何报答。) 引导点拨
同学们谈得很好,在动物世界中有真情、有奉献,我们人类汗颜之余,不免反思,当父母为我们付出爱的时候,我们为父母做了些什么,在这里我想再为同学们讲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2002年2月23日,位于奥地利西南部阿尔卑斯山的费拉茨谷地发生了一起雪崩,一对正在滑雪的母女被大雪埋葬。当她们历尽艰辛爬出厚厚的雪堆时,却又面临着新的危机:由于她们都身穿银灰色的衣服,救援飞机很难发现她们的踪影,随着时间的推移,饥饿、寒冷和恐惧纷至沓来。母女俩开始了艰难的自救,然而无济于事,他们的努力换来的是更严重的困难,她们昏迷了。当女儿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她起先还以为是梦,但医生告诉她这是现实,她昏迷在雪地里,被雪崩救援人员发现紧急送到了红十字医
院。医生还不无沉痛地告诉她,真正救她的其实是她的母亲!救援人员在她母亲的遗体旁发现了一块染满鲜血的锋利的岩石切片,救援人员正是因为看见了雪地上那道鲜红的长长的血迹才意识到下面有人。 医生的话还没有说完,女儿就痛哭起来。她一直以为做清洁工的母亲是极其卑微的,甚至曾以母亲的卑微为羞耻,但是在这一瞬间,她发现母亲原来是如此伟大!在这次雪崩灾难中,在迟迟得不到救援的生死关头,母亲以一种感天泣地的行为,用自己动脉里流淌的鲜血为女儿指引了生命的方向!女儿终于心痛地明白,自己原来一直都拥有着一份人世间最珍贵的财富,那就是比血更浓的母爱!
同学们,故事中的这位母亲,不正像那群老斑羚一样吗?她为了女儿的生存,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从容的走向了死亡。生活中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相信同学们收集的资料中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好吗?
(2、3位学生讲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总结:
是啊,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深刻的故事,故事里时时刻刻都在演绎着生活的哲理,让我们从故事中学会感悟,从生活中学会经验吧。今天的作业是: 六、作业
1、摘抄课文的生动词语、优美句子,整理到笔记本上。 2、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3、完成课后练习二。
4、就本课中听到的故事写点体会,下节课课前两分钟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味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本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从文章结构脉络上分析,再次体会作者塑造斑羚形象的意义。 准备阶段:(课前两分钟) (学生交流体会)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一群斑羚飞渡了伤心崖,体会了动物间那种令人震撼的悲壮与浓情,这节课我们仍将追随着斑羚们的足迹,进一步去感受、去体会,使我们心中的动物形象更加凄美、更加灿烂。 二、 出示课时目标
1、体味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本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从文章结构脉络上分析,再次体会作者塑造斑羚形象的意义。 三、研读赏析
前面我们主要分析了文中的一段场面描写,其实文章给我们的震撼绝不止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围绕着这些问题再来品味内容吧。 (大屏幕投出下面内容)
1、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2、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它的哪些表现?谈谈你对镰刀头羊的印象? 3、文中出现了几次彩虹?每次出现有什么意义?
(四人小组讨论5分钟,然后自由发言5分钟) 教师小结: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伤心崖的情况,这一段内容的介绍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如果太宽,即使老斑羚作出牺牲,年轻的斑羚也不能获救;如果太窄,那么每只斑羚都可以飞渡,也就没有下文悲壮感人的情节发生了。
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结合上下文语境细心推敲体会,不难发现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三、 体验反思
本文歌颂了斑羚在危急关头勇于献身的精神。为了使种群得以生存延续,在面临绝境时,老斑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无怨无悔,感人至深。文章也赞扬了头羊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沉着、冷静,指挥若定,在顺利完成自救的过程之后,又从容赴死。那么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到底是怎样一种角色呢?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在班级交流讨论情况) 四、教师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我们不必回避这个问题。因为这篇文章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位置的机会。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可见,我们应该敬畏一切生命,因为世界就是由生命构成的。
附: 板书设计
身陷绝境(极度危险)
峰回路转(一线生机) 方式:踏板 跳跃
斑羚飞渡(从容一跃) 场面:凄美 悲壮
走向彩虹(英勇献身) 结果:无悔 新生
狼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准确形象地复述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3、 对课文的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屠户勇敢果决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课前可播放歌曲《十面埋伏》,用其中的“随身莫忘打狗棒,锦囊带着绝情丹”歌词来为本课小结作铺
垫。
2、 本课以“根据提示,猜成语”的游戏为开端。准备成语如下:
狼狈为奸 鬼哭狼嚎 豺狼当道 引狼入室 声名狼藉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以上都是一些贬义词,对狼的性质定义为邪恶与狡诈,可见狼在人们心里的印象并不好。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有关于狼与人斗智斗勇的记载,最后谁技高一筹呢?下面让我们进入蒲松龄的《狼》来一探究竟。
二、 检查预习:
1、 在研读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下作者:
(1).名: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
(2).时:清代(1640-1715)
(3).地: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
(4).评:著名文学家
(5).作:《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
郭沫若曾在起书房——“聊斋”,题对联一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 疏通文意:
我们说学习文言文首先要疏通文意,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解释老师在PPT上所出示的字词:
屠 尽 止 缀 驱 窘 顾 苫蔽 驰 眈眈 径去 犬 瞑 暴 洞 隧 股 寐 盖 黠 变诈
3、 梳理结构:
(1) 接下来我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我在PPT上所给的提示,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课文(要
求说出课文主要情节):
a. 复述情节时,首先应该选好角度,文中矛盾双方:屠户和狼,你选择哪个角度?
b. 其次应注意开始尽可能将时间地点交代一下。
c. 最后注意情节的完整性。可以借用一些语句来强调,例如“故事的开端是„„”和“最后„„” 示例:故事的开端是一天晚上两只饥肠辘辘的狼在觅食途中遇到了只身挑担回家的屠户„„最后另一只狼被屠户杀死,它们的计谋也被识破了。
(2) 在梳理情节时,最后一段不会被考虑进去,可由此提问: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呢?(生:不能)为
什么?(生:是作者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生:点明主旨)因此课文可以分几个部分?(生:两个部分)
师:请根据PPT所示和刚才XX同学复述的故事梗概,将各段大意概括出来:
a.(遇)狼(开端)(发展) (杀) (议)
三、 问题讨论,文本感知:
同学们在看这条结构主线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屠户“惧狼”与“杀狼”是否矛盾)
设想1:(学生找出问题)就问题展开讨论:两者是否矛盾?说出你的依据。
甲生:矛盾,理由„„
乙生:不矛盾,理由„„
设想2:(学生找不出问题)师:没关系,让我们先齐读感受一遍这故事,再来 思考。(齐读毕,就齐读点评)在读完后你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感觉,第二段中“惧狼”的屠户在第四段中好像变了一个人:原先“惧狼”的懦夫,一晃成了“刀劈狼首”的勇士。这两者是否矛盾?
甲生:矛盾,理由„„
乙生:不矛盾,理由„„
师:(讨论时,不宜去否定,作评价和引导才是关键)
引导:在屠户“惧狼”和“杀狼”的过程中有几个细节值得我们关注:
a. 第二段中,直接点明“屠惧”是为了说明他是个胆小的人吗?
b. 作者在写屠户“惧”时,写了他哪些具体的行为(动作),请找出?
(你能设想一下他当时在做这些动作时的心理活动吗?)
c. 第四段中“屠暴起”和“又数刀毙之”如何理解?
d. 如果当时屠户没有“暴起”,结果又将怎样?
分析:
a. “惧”字无疑就是害怕的意思,屠夫为什么害怕?或者说人为什么害怕?是因为对敌人还不够了解,
不清楚,也就是对于未知的一种恐惧,这是人的共性,不能说明屠户的胆小。
b. 抓住“投„„复投„„”这个动词,(心理设想:扔块石头试试,也许„„)这种试探,不确定性,
反映屠户当时那种心存侥幸的心理。
c. “暴起”表现屠户动作迅速,反映其果断;“又数刀毙之”反映其态度的决绝。
d. 两只狼此时“一径去,洞期中;一假寐,诱敌”,采取暗渡陈仓的策略。意图偷袭屠户,如果没有果
断出击,后果不堪设想。
总结:
四个细节说明了屠户本身并不胆小,开始只是不了解敌人,因而心存侥幸,采取迁就退让的策略。而当屠户认清现实后,他的果断和决绝帮助他战胜了敌人。
四、 课堂小结:
最后一段是从狼的角度来启发我们: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而我们刚才分析的时候一直是站在屠户的角度,你是否能从他的角度来概括你学到的经验呢?
生:„„
师:(点评)在课前我们听了一首《十面埋伏》,我准备用其中的两句歌词来小结本课,当我们面对喜爱玩弄阴谋,贪得无厌的敌人时,不能心存幻想迁就退让,应“随身莫忘打狗棒,锦囊带着绝情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给对手任何可趁之机。
五、 作业:
结合课文运用适当想象,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600字以上)
《马的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认识马与人类的亲密关系,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了解“马的世界”的精彩博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交谈、说讲、论辩)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尊重别人的习惯,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
1、哪种动物可以参加人类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马)
2、中国旅游局将哪一件艺术作品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甘肃出土的东汉时代的雕塑作品“马踏飞燕”。)
3、国际标准的铁路轨距是1、435米,你知道这个数字从何而来?是古罗马两匹拉战车的马屁股的宽度,也就是说马屁股的宽度是国际标准铁路轨距的“祖先”。
这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却在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情:有一种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这种动物就是——马。我们一起来读——“马”。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马的世界。
二、文字中寻找马的源头
(一)导语:马的世界丰富多彩,先让我们在文字中寻找马的源头,认识“马”这个字。全班同学从中间分开,分为两组。A组和B组。
A组任务:1、列出十个以上以“马”为偏旁的字并了解其意思。2、想一想,这些字与“马”有什么关系?
B组任务:“按图索骥”——说一说关于“马”的成语
小结部分关于“马”的成语特点
快马加鞭 一马平川 汗马功劳 龙马精神 一马当先 马不停蹄 天马行空 单枪匹马 同学们再看这些成语,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这些成语都在赞扬人的风格、精神。人们把所崇尚的品格、精神赋予了马,足可以看出人们对马的喜爱,对马的感情。这种感情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也有充分的体现。例如唐代的文学家韩愈有一篇文章,叫《马说》,把人才比作千里马。像这样的文学作品同学们将来一定会接触到很多,到那时可以再细细的品味。
(二)一分钟速记成语,看谁记得多!
(三)列举生活当中还有许多与马有关的习惯用语
二、历史中寻找马的足迹
讲一讲能体现马的精神的故事
1、你知道哪些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
乌骓马:在项羽乌江自刎之后,它纵身乌江,殉主了。
赤兔马:在关羽被害之后,拒食草料,郁郁而终。
白龙马:徒步十万八千里,历经重重磨难才修成正果。
昭陵六骏:唐太宗李世民的六匹宝马,与李世民一起出生入死,最终都战死沙场。
这些故事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忠诚、坚忍、豪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
怎样能把故事讲的吸引人,感人?(板书:讲故事:抓要素+细节+想像+投入感情)
2、作文也应该注重细节描写,才能做到以情感人。下面请同学们再准备一下,根据以上方法把其他的名马的故事讲个大家听。
3、请学生讲故事。与马相关的历史传说故事,例如:
伯乐相马 车水马龙 白马驼经、白马青丝、白马清流 万马齐喑、碧鸡金马、石庆数马 非驴非马、马革裹尸、马立葬滕公 马援标铜柱、马融绛帐、公孙跃马 方皋相马、立仗马、老马识途 杀马毁车、盲人瞎马、指鹿为马 避骢马、骥伏盐车 九方皋相马 千金买马骨 田忌赛马 按图索骥 秦琼卖马。你喜欢哪一个,就重点准备哪一个。
三、艺术中寻找马的俊美
1、有关马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最喜欢哪一件作品?
2、欣赏一下徐悲鸿的《六骏图》。(见附文)
你看到的是一群怎样的马?你联想或想象到了什么?
3、来欣赏一下不朽的艺术作品,回顾一下马不平凡的历史。(看图片)(见附文)
四、讨论
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马不得不黯然退出历史舞台。你认为,它的未来的命运会是怎样的?
自由发言。
五、作业:
以“马,人类无言的朋友”或“马,我为你哭泣”为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感想,恰当引用一些自己收集的资料,文章应不少于500字。
六、结束语: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骂这种人类的朋友一定多了更多的了解,在此,请允许我以台湾女作家三毛一本散文集>为名,我也要送你们一匹马,可马在哪儿呢?它不在唐吉诃德的长矛下,也不在徐悲鸿的画卷上,大家说,我要送你们的马在哪儿?„„ 它在我们的头脑里,在我们的梦想里,在我们每天疾步于校园的脚步声里;在我们勤奋学习,攻克每一道难题的思绪里.这是一匹可会其神,却不可传其形的千里马.愿大家永远拥有这匹马,生活中永远与马共舞,成为生活中一匹又一匹的黑马!
七、板书设计
听:认真 抓要点
讲:抓要素 细节 想像 投入感情
写:抓细节 要素全 真感情
附文:(1)马的成语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招兵买马】徵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作文八:《写作表达自己的看法》1000字
写作 表达自己的看法
【写作文题】
写一篇文章,记叙一件在你身边发生的,令你受到深刻触动或引起你思考的事情,并写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少于500字。
提示:
1.不要随意选一件事来写,要写让自己确实有所感悟的经历。
2.结合记叙、描写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
3.议论性的文字要简洁,重点在于讲清楚自己的体会,引起读者的进一步思考。
【写作导航】
写文章时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记叙文中要进行议论的最好方式是夹叙夹议,即在叙述人物、事件时,针对所叙述的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边叙述、边议论的表达方式可以适时地表达出作者的心声。要使用好这种技法应注意:
://.o..Cn>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
其次,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记叙中的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记叙文中的议论是起辅助作用的,要点到为止,不可长篇大论,否则会喧宾夺主,影响中心的表达。
【佳作欣赏】
这种合作可取吗?
“这次领导来我校检查,大家要好好配合老师,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就在班主任讲得唾沫横飞之时,校长尾随几位领导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好!”其中一位跟我们打招呼。
“领导好!”我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顿时,班主任喜笑颜开。
“同学们热爱什么?”
“我们爱学习!”
其实,小A还想说她喜欢绘画,小B想说他爱踢足球。只是班主任朝我们瞪了眼,谁都没吱声。校长冲着领导笑得满脸是皱纹。
“同学们课间喜欢干什么呢?”
“我们课后抓紧复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母校。”
“我们课后读文学作品,使自己的灵魂得到过滤和升华。”
“总之,大家是热爱学习的。”班主任来了个小结。这时,领导、校长、班主任都笑了。我也笑了,只是有点苦苦的味道。
“大家是怎样对待合作这一问题的呢?”
同桌碰了碰我的胳膊,“老师没问过这个问题,我们没排练过,怎么答呀?”
我笑而不答。
很久,教室里没人吱声。班主任像蔫了的茄子,无精打采的。校长的脸上更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我相信大家不是克隆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领导打破沉默。
我心一横,反正豁出去了。
“我们不需要如此千篇一律地作答,不需要如此天衣无缝的合作。合作本是人与人之间
交流的桥梁,需要真诚,需要用心沟通。隔着心门的交流,越是完美,越是虚伪。我们无需‘完美’,只要真诚!”这时,我已经不在乎班主任的瞪眼。看着他们青灰色的脸,我又笑了。等回过神来,领导正带头为我鼓掌。
我们不是克隆人!我们需要用灵魂来交流,用真诚来合作!
【名师点评】
作者选取老师让学生配合应付上级检查一事,来表现“合作”的主题,叙事简洁,构思绝妙,结尾运用议论抒情表达自己的看法,发出渴望真诚的呼声。
作文九:《表达自己的看法教案》1700字
映山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总计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训练学生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课时
七年级
语文学科教研组 主备人:何锦绣
课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写作指导
过程与方法:
说话时必须有明确的中心,并围绕着这一中心说下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确切畅达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教学重点:
按照一定顺序,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
必须紧扣明确的中心进行交谈和发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类是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人际交往中,运用口头语言表情达 意,传递信息时,必须做到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观点,使交际不离话题,这 一点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 问题.(板书课题. 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二、读段落,说出你总结出的观点 段落一: 夜晚, 我在灯下写稿, 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旋去, 骚扰着我。 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 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 ——(台湾)杏林子《生命 生命》 明确: 1.原来生命是这样的脆://.o..Cn弱,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是这样的不堪一击。 2.我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鲜活,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顽强。在大自 然的面前,我们每一个人不是都在如此挣扎吗? 3.生命就是这样,在我们身边无声无息地存在着,你要是不去感受,你就
1
个性化修改
发现不了。 4.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 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段落二: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 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 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 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明确: 1.我永远忘不了这身影, 因为这身影告诉我生活要坚强, 无论生活多窘迫, 人都要勇敢地活着。 2.父亲的背影让我回忆起那段光景惨淡、前途渺茫的岁月。但是,他依然 用博大的父爱滋润着我年轻的心灵。 3.看到父亲老境颓唐,我的心中充满了落寞与凄凉。我开始为自己以前的 年少轻狂惭愧不已。 段落三: 童年时,我和草垛捆在一起,它是我淘气的房子,是我游戏的天堂。童年 的迷藏、母亲的批评,都被我藏在这松软的草垛里了。我曾用草垛来藏鸡蛋, 换取校门口诱人的麦芽糖;我曾在草垛上
设陷阱,捕捉那胆大好吃的鸟儿。最 令人痴迷的是,在夏日的乡场上,在昏黄的马灯下,我和少年的朋友们在月光 下嬉戏,清香的稻草和着少年朋友的醇香,一起涌上我的肺腑和胸膛,让我的 情感莫名地汹涌起伏。 ——杜怀超《草垛》 明确: 1.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块 “圣地” , 那里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和幻想。 2.童年的快乐是父母无私的恩赐,我们的无忧无虑的背后是父母的夜以继 日的辛劳。 3.这来自大地的恩赐, 是父亲终日勤劳的回报, 演奏着一支农家的小夜曲, 恬静而令人陶醉。 三、合作探究: 我们如何在描写和叙事类文章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呢? 明确: 基础层面,是在描写和叙事之后表达自己的观感,就是同学们在小学时学 过的一种基本表达结构“见闻感” 。说说感受,叙叙幽情。 提高层面, 是要对描写的画面和叙述的事件进行总结性思考, 反思, 梳理, 辩证地看待,让精神和灵魂在理性中沉淀下来。 如果要再次提升,我们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充满诗意和深情,将理性思 考和象征寓意融于于形象的语言之中,余味无穷。 四、名家点津 叙议结合,叠加反复 叙议结合,叠加反复的构思方法,是写作中一种小巧、生动、严整的章法 模式,总体表现为“总分总”的结构形态。 “叠加”指的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表 达, “反复”指的是每次表达中都有记叙议论抒情。适合记叙文构思,可以写 人抒情,记事抒情,咏物抒情,立意明确,情味深长。这是一种短话写长的构
2
思方法,也是一种将文面写美的构思方法,是一种将情意写深的构思方法,一 种将主旨写亮的构思方法。 ——余映潮 五、小结,归纳你的写作注意点。 一是要建立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与之融为一体,自然贴切。 二是要简明、 凝练。 在叙述、 描写中发表看法, 不同于单纯的议论性文字, 是对叙述、描写内容的补充、提炼、升华。应当尽量将自己的观点通过简洁的 语言集中概括地表达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习作
板书设计
表达自己的看法 要注意: 一是要建立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与之融为一体,自然贴切。 二是要简明、凝练。 作业设计(练习设计) 写一篇文章,记叙一件在你身边发生的,令你受到深刻触动或引起你思考 的事情,并写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少于 600 字。 【提示】 1、不要随意选一件事情来写,要写让自己确实有所感悟的经历。 2、结合记叙、描写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 3、议论性的文字要简洁,重点在于讲清楚自己的体会,引起读者进一步 的思考。
课后反思:
3
作文十:《表达自己的看法教案》2200字
写作·表达自己的看法
“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 【挪】易卜生
一、作文里涉及的五种表达方式 :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二、何谓“夹叙夹议”?
把议论穿插于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之中,就是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正是由于这种方法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而且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因而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记叙文
要使记叙文有动人的感染力,必须:不能只是单纯记述事情,要与议论、抒情等结合。 如何处理记叙文中的“夹叙夹议”?
1、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二者不能相互脱钩。
2、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
议论简洁明了,不宜过长。要做到议论是叙事的灵魂。
例文:
虽然小时候很贫穷,但我的爷爷还是热衷于学习。在很久以前,我的爷爷由于一次发高烧,他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爷爷因此不能及时治疗,也从此以后爷爷走路变成一瘸一拐的样子。但这影响不了他对书本的热爱,他还是照样上学,不怕别人取笑,只是在乎学习上的状况。爷爷他特别喜欢数学心算,他的心算也很厉害。乡里人对于他的书法更是赞不绝口,每当村里有人要他写大字,他都挥洒自如,且他写的对联整齐高雅。村里的人都 十分仰慕爷爷的才华。某些人因为知道爷爷的一点才华,想请爷爷为
他们解释一下关于彩票、马经或十二生肖的有关信息,幻想由此可以不劳而获 。我爷爷乐于助人,能帮的一定帮,但对于一些不良风气,他是绝不会帮的。
修改之后-------
虽然小时候很贫穷,但我的爷爷还是热衷于学习。在很久以前,我的爷爷由于一次发高烧,他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爷爷因此不能及时治疗,也://.o..Cn从此以后爷爷走路变成一瘸一拐的样子。但这影响不了他对书本的热爱,他还是照样上学,不怕别人取笑,只是乎学习上的状况。爷爷他特别喜欢数学心算,他的心算也很厉害。乡里人对于他的书法更是赞不绝口,每当村里有人要他写大字,他都挥洒自如,且他写的对联整齐高雅。村里的人都 十分仰慕爷爷的才华。某些人因为知道爷爷的一点才华,想请爷爷为他们解释一下关于彩票、马经或十二生肖的有关信息,幻想由此可以不劳而获 。我爷爷乐于助人,能帮的一定帮,但对于一些不良风气,他是绝不会帮的。
困难吓不倒我的爷爷,他以一颗热爱学习的心在人生的天空驰骋,他成功了。
一 读段落,说出你总结出的观点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旋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
——(台湾)杏林子《生命 生命》
读段落,说出你总结出的观点
• 1.原来生命是这样的脆弱,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是这样的不堪一击。
• 2.我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鲜活,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顽强。在大自然的面前,
我们每一个人不是都在如此挣扎吗?
• 3.生命就是这样,在我们身边无声无息地存在着,你要是不去感受,你就发现不了。 • 4.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
望令我震惊!
读段落,说出你总结出的观点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
——杏林子《生命 生命》
读段落,说出你总结出的观点
1.为了获得生命,种子发出如此惊人的力量,突破难以想象的阻碍!为了生命,有多少人像种子一样守候漫长的岁月,一旦机会成熟,便破壳而出。
2.生命是无法选择的,无法选择你的父母、出生地,无法选择你的命运。一旦你从混沌中醒来,你就要为了活着而不懈努力,勇敢地生活。
读段落,说出你总结出的观点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读段落,说出你总结出的观点
1.我永远忘不了这身影,因为这身影告诉我生活要坚强,无论生活多窘迫,人都要勇敢地活着。
2.父亲的背影让我回忆起那段光景惨淡、前途渺茫的岁月。但是,他依然用博大的父爱滋润着我年轻的心灵。
3.看到父亲老境颓唐,我的心中充满了落寞与凄凉。我开始为自己以前的年少轻狂惭愧不已。
读段落,说出你总结出的观点
童年时,我和草垛捆在一起,它是我淘气的房子,是我游戏的天堂。童年的迷藏、母亲的批评,都被我藏在这松软的草垛里了。我曾用草垛来藏鸡蛋,换取校门口诱人的麦芽糖;我曾在草垛上设陷阱,捕捉那胆大好吃的鸟儿。最令人痴迷的是,在夏日的乡场上,在昏黄的马灯下,我和少年的朋友们在月光下嬉戏,清香的稻草和着少年朋友的醇香,一起涌上我的肺腑和胸膛,让我的情感莫名地汹涌起伏。
——杜怀超《草垛》
读段落,说出你总结出的观点
1.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块“圣地”那里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和幻想。
2.童年的快乐是父母无私的恩赐,我们的无忧无虑的背后是父母的夜以继日的辛劳。
3.这来自大地的恩赐,是父亲终日勤劳的回报,演奏着一支农家的小夜曲,恬静而令人陶醉。
课堂练笔
为下面叙述人物,补写议论与抒情成分。
上他的课,大家总是很振奋。一篇篇中外佳作,今古妙文,在他的讲授下,带着声、色、形、味,悄悄地渗入了我们的骨肉。他特别擅长讲唐诗,高兴起来,常常要吟一段诗:“八月--秋高,风—怒吼,卷我—屋上,三—重茅—”其神态极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寿老先生,把头拗
过来,拗过去。等他吟结束,我们便乱叫起来:“再唱一个!再唱一个!“他抹抹脸,慈爱地笑着,说:“这是唱吗?这叫吟哦!”(以下为议论成分)
我们如何在描写和叙事类文章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呢?
基础层面,是在描写和叙事之后表达自己的观感,就是同学们在小学时学过的一种基本表达结构“见闻感”。说说感受,抒发情感。
提高层面,是要对描写的画面和叙述的事件进行总结性思考,反思,梳理,辩证地看待,让精神和灵魂在理性中沉淀下来。
如果要再次提升,我们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充满诗意和深情,将理性思考和象征寓意融于于形象的语言之中,余味无穷。
作文训练:布置写作任务
写几段话,记叙一件在你身边发生的,令你受到深刻触动或引起你思考的事情,并写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提示】
不要随意选一件事情来写,要写让自己确实有所感悟的经历。
结合记叙、描写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
议论性的文字要简洁,重点在于讲清楚自己的体会,引起读者进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