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邓稼先手抄报

作文一:《两弹元勋邓稼先》1200字

“两弹”元勋邓稼先

教学目标:

1、理解写人的文章中事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中国原子弹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称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朗读全文,了解.o..文章的结构。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的,讲述了有关他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二、划分层次

依据文章的内容以及题目的提示给文章划分层次

一(1-6)写邓稼先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主要写他克服困难,“一切从头干起”,终于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

二(7-17) 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事迹。

三、分析人物

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1)、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2)、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4)、搞科研有超凡的创造才能,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坚强的意志

和坚定的信念。

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叙述了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不怕牺牲,甘愿做无名英雄,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四、语言揣摩

“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这是邓稼先把调动工作的事告诉妻子时所说的话。质朴的语言,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平静中透露着无限的喜悦和自豪.

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突出了他坚守岗位,身先士卒,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和工作作风.

“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这一句话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时间吗?

这并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交代,更是强调了时间之短,可见他们工作的进度和

成效,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工作的投入。从而表现了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以及忘我的工作作风.

五、环境描写的作用

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作者写这些目的是什么? 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30几度的严寒、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的艰苦困难。目的是为了突出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不怕牺牲,甘愿做无名英雄,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服务。

六、小结:语言特点:朴素、形象、准确、真实。

选材特点:这本是重大的题材,作者提取典型的片断来表现人物,人

物形象鲜明突出。

七、作业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浩瀚   元勋   蓦地   轮廓   筹建    销声匿迹   含辛茹苦    弥漫   帐篷   欺凌   鬓发   蓦地    寥寥无几   风尘仆仆 妥善   震撼   权威   模型   宰割    风餐露宿   汗马功劳

2、解词:

元勋:立大功的人。

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销声匿迹: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 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

浩瀚:形容非常广大。

汗马功劳:指战功。后也泛指大的功劳。

风尘仆仆:形容旅途辛苦劳累。

八、板书

九、课后分析

十、作业批改情况

作文二:《两弹元勋──邓稼先》1300字

两弹元勋──邓稼先

河北 刘晓平

邓稼先(1924—1986)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

院士。邓稼先是安徽人,后来在北京大学当物理老师,1948年10月,

邓稼先去美国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

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从事原

子核理论研究工作。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

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做出了巨大

的贡献!1956年光.o..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级科学进步特等奖,

并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邓稼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都是安徽人,在同一个中学上学,从小两人在一起弹玻璃球、打墙球、比赛爬树,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趣闻】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邓稼先就是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

【链接】

核武器是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邓稼先等科学家研究的原子弹和氢弹就是非常厉害的核武器。

核武器爆炸的五大危害: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核武器在爆炸时,可产生几亿摄氏度甚至几十亿摄氏度的高温,能快速融化一切。光辐射只要涉及到人的皮肤,皮肤就会立即变成焦黄或黑色,并致使人体死亡。

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震动传播能量。核爆炸冲击波与普通炸药的震动波性质相同。一枚当量为100万吨TNT的核弹在爆炸时会即刻摧毁5.6公里范围内的全部建筑。冲击波直接作用于人体可造成各种直接冲击伤。

早期核辐射,又称贯穿辐射,是核爆炸最初十几秒内放出来的Y辐射和中子流。它是核武器特有的一种杀伤破坏因素。人体在早期受到核辐射影响时,易出现休克和中枢神经系统失调,造成器官损伤、内脏组织损伤和免疫系统功能退化等症状。

瞬间电磁波,核武器在爆炸时,可使空气发生电离,产生巨大的电磁场,电压为几百千伏。瞬间电磁波可破坏各种武器装备的电子设备,杀伤人员。

放射性沾染,这是核爆炸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地面、空气、人员和武器装备等各种物体的污染,主要释放粒子的Y辐射。这些放射性裂变的小微粒悬浮在空气中,造成地面、人员和物体表面沾染,可引发人体引起造血障碍、眼睛白内障、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生育能力下降或胎儿畸变等症状。

既然核武器有这么多的危害,为什么我们国家还要研制它呢?以下是我国政府在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发表的声明:中国发展核武器,并不是由于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是为了防御,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为了防止核战争,消灭核武器。此后,中国政府又多次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就如何防止核战争问题一再提出了建议。中国的这些主张已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赞同和支持。

作文三:《两弹元勋——邓稼先》1300字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课文《两弹元勋——邓稼先》 教学目标:

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人物伟大的精神。

2、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手法,特别是点面结合,环境烘托。

教材分析:本课为一篇写人记事的人物通讯,虽篇幅较长,但内容较简单易懂,阅读难度不是太大,特别是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是值得学生去学习探究。文中的人物形象虽是位伟大的科学家,但由于时代和当时历史背景的原因,这一人物形象对于今日新初一的学生相对是陌生的,故有必要利用网络让学生对邓稼先这一人物形象作一定的了解。同时本课作为一篇课外自读课,如果利用互联网,学生能够更好.o..地自学课文内容。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关键词的搜索,从不同的角度去熟悉这一人物形象。

2、文中出现的原子弹,虽学生似乎耳熟能响,但实际是似懂非懂,所以也可利用互联网让学生对原子弹作简要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形象,懂得珍爱和平,捍卫和平,当然捍卫和平是需要实力的,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意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原子弹爆炸视频、图片,感受它的巨大威力。 7%D3%B5%AF%B1%AC%D5%A8%B3%A1%BE%B0&fr=ala0(视频)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fb=0&ic=0&lm=-1&face=0(图片)

学生观看完,谈谈感受。(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罪恶,珍爱和平)

二、具体学习内容与过程

1、学生点击相关链接观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视频。 &db=0&s=0&fbl=1024

师畅谈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百度搜索引擎了解人物形象——邓稼先。

3、请学生谈对邓稼先的初步了解情况。(可以从人物的品质、个性、伟大等方面进行表达,这一教学环节不预设任何参考答案,完全由学生自由感知,当然尽量结合网上搜索到的材料来表达。)

4、回归课文,在课文找出能展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内容。(学生表达时要结合课文内容表达)

明确: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工作中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

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为人谦虚、朴实。有过人的胆识、坚强的意志和信念。

5、概括课文中关于人物的事迹。(师先示范一句,其余由学生合作解决,此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板书)

明确:别妻离子受重任、隐姓埋名搞试验

历尽艰辛始成功、再接再厉上层楼

身先士卒体不支、紧急抢救方苏醒

醒后只问成功否、鞠躬尽瘁邓稼先

6、赏析课文独到的写法(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学生能自行理解解读的,师尽可能不参与,而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再进行适当的指导)

明确:点面结合,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细腻,环境烘托表现人物。(板书)

7、学生通过百度搜索进一步了解原子弹。(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文本材料来了解) ://baike.baidu./view/3107.htm

8、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查找当时相关的时代背景,了解当时中国情况。(这一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中国一定要搞原子弹,从而增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认识。)  ://news.21./social/hua/2010/09/08/7812295.shtml

三、作业

学生写读后感。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大大地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传统的语文课堂可能只有课堂,准确地讲应是师生一言堂,学习方式会较为单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被压抑,而这堂课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利用时下最为流行的媒介来学习语文,这是学生在以往语文课堂难以见到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便被激活了,兴趣一来,其他都好办,可以说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第二利用互联网学习语文也改变了语文的传统学习方式,在传统语文学习中学生相对被动,而这种的学习方式,却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堂课大部分的知识点,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实现的,而非只是老师的讲授,这才是现代语文需要的学习方式。

第三课文所涉及的一些历史背景,仅靠老师的三言两语,是较难以让学生真正明白的,而互联网的搜索正好可以弥补这一欠缺。

作文四:《《两弹元勋——邓稼先》》900字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采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感知、了解本文运用具体典型的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向课文学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o..目标:体会邓稼先献身祖国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阅读这个不寻常的故事,了解故事背后那个可敬的人,读懂故事中表现的人物的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观看一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的视频录像。

导语:刚才给大家展示的是我国在1964年至1975年在国防科技事业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其中最令人瞩目,也最令人奋的是原子弹与氢弹的爆炸成功。原子弹与氢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与核遏制,意味着我国国防科技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更意味着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2、介绍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多媒体投影)

2.根据意思写成语(多媒体投影)

四、初步感知全文

1.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

2.找出最能概述邓稼先一生的句子

——这就是邓稼先!一个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人。

五、合作探究

1、课文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

3、放声朗读,加深体会

六、小结归纳: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

2、总结人物通讯的特点:

人物通讯与一般的记叙文相比,要求所举事例绝对真实,不仅叙述故事情节,还应着重刻画人,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七、拓展延伸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像邓稼先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例或成就。

八、总结,提出希望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以邓稼先为榜样,树立坚定的生活目标,培养无私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做一个对祖国、民族有用的人。

九、布置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科学家,为他(她)写一篇小传。

作文五:《两弹元勋邓稼先》900字

《“两弹”元勋邓稼先》说课稿

课标要求

1、理解写人的文章中事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中国原子弹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称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朗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的,讲述了有关他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划分层次

依据文章的内容以及题目的提示给文章划分层次

一(1-6)写邓稼先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主要写他克服困难,“一切从头干起”,终于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

二(7-17) 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事迹。

分析人物

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叙述了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不怕牺牲,甘愿做无名英雄,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语言揣摩

“我的生命就献给.o..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这是邓稼先把调动工作的事告诉妻子时所说的话。质朴的语言,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平静中透露着无限的喜悦和自豪.

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已经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了!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突出了他坚守岗位,身先士卒,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和工作作风.

“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这一句话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时间吗?

这并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交代,更是强调了时间之短,可见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成效,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工作的投入。从而表现了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伟大精神以及忘我的工作作风.

环境描写的作用

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作者写这些目的是什么? 文章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研究院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大戈壁的风刀霜剑、零下30几度的严寒、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的艰苦困难。目的是为了突出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不怕牺牲,甘愿做无名英雄,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服务。

作文六:《〈两弹元勋邓稼先〉》800字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

2、体会文章运用小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楚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一百多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过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血雨腥风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之中站稳脚跟,在国际的大舞台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二、整体感知

1、学生熟悉课文,朗读课文。

2、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指导。

3、掌握课文结构,简要概括每部分内容。

三、结构特点

本文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个部分组成。

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从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

第一部分:‚要放一个‘大炮仗’‛。写邓稼先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

第二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作文一二三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

第三部分:‚这里就是战场‛。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事迹。

四、人物通讯的特点:

人物通讯与一般的记叙文相比,要求所举事例绝对真实,不仅叙述故事情节,还应着重刻画人,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五、作业

课下收集我国国防工业发展的有关资料。

六、板书

两弹元勋邓稼先(人物通讯)

引子:(引出正文)

接受使命,参加研制:重点写激动心情。(爱国情怀,崇高使命)

扎实敬业,完成设计:重点写敬业精神。(扎实严谨,艰苦创业)

再接再厉,无私奉献:重点写献身精神。(身先士卒,献身祖国)

课题:两弹元勋邓稼先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再了解邓稼先事迹。

二、学习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悼邓稼先词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

四、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主席曾说:落后要挨打。而美国军方对中国军事实力的最新评估报告称:中国军队武器的整体科技水平要比美国落后20年。邓稼先的临终遗言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五、作业

作文七:《8,两弹元勋邓稼先》900字

8. “两弹”元勋邓稼先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中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的人物的精神。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 3.学习本文运用环境烘托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特色。 难点:体会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

【知识链接】——经典爱国名言

a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 周恩来

b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 徐特立

c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邓小平

d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 鲁迅  e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本文由三个小标题将三部分内容串联而成,层次分明,结构清晰。你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部分的内容吗?

二.交流合作,展示提升

1.文中哪些句子或段落可以体现邓稼先的工作条件艰苦?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表现了邓稼先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3.中国人成功地研制出“两弹”,这震撼世界的巨大成果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的。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一.自主预习

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三.当堂检测

1.调整下列语句顺序,使语句连贯。

①那时,所谓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还只是一片庄稼地。而科技人员呢,也寥寥无几。②报道后的第一件事,是换上工作服当小工,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③他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不得不从头做起。④邓稼先走进了筹建中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

正确的语序应为:    作文一二三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含辛如苦    任人宰割    远涉重洋      B.寥寥无几    展露头角    水落石出 C.任人欺凌    豁然开朗    百般阻挠      D.难以想像    诚惶诚恐    消声匿迹 3.你从邓稼先身上获得了哪些启发?写一段文字。

元勋(       )         浩hàn(      )      惶恐(       )            胆qiè(       )   mò地(      )         模型(       )       含辛茹苦(       )    汗马功劳(      )   liáo liáo无几(      )          )        )    轮kuò(      )       聂荣臻 (     )      崭露头角(     )     销声匿迹 (     )  王淦(    )昌

2.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                               崭露头角: 含辛茹苦:                                汗马功劳: 风尘仆仆:

3.“两弹”指的是和  ,“元勋”的意思是 。

4.邓稼先简介: 5.文章结构各写了什么内容?

引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失踪”的一段经历。

第一部分:要放个“大炮仗”写邓稼先接受使命时的激动和喜悦,突出他的      情怀和       精神。 第二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写邓稼先在极其     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为第一颗    的爆炸做出贡献的事迹。

第三部分:这里就是战场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    的研制付出巨大代价的事迹。

四、课堂反思

第 1 页 共 1 页

审核人签字:

作文八:《8.两弹元勋邓稼先》2500字

第八课“两弹”元勋邓稼先

小组        姓名        学生评价         老师评价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邓稼先及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扎实掌握“勋、蓦、桓、

怯”等生字的读音和“暂露头角、销声匿迹”等词语,掌握使用小标题写作

的好处。

2.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深入

把握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学习邓稼先为了国家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强

烈的民族责任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做学习的主人。

学习重点  了解邓稼先及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扎实掌握“勋、蓦、桓、怯”等

生字的读音和“暂露头角、销声匿迹”等词语,掌握使用小标题写作

的好处。

一、练习反馈、

1、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女学者。课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

(                )是如何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

(          )(            )的,表现了海伦•凯勒(        )

的奋斗精神。

2. 你认为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

预习案

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案通读全文,梳理并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2.认真完成自测题目。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15分钟。

Ⅰ 教材助读

一、 走近人物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家,抗日战争时期,

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1945年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8年赴美国留

学。1950年获博士学位回国,接受并完成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任务,

被誉为“两弹元勋”。

二、 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

1、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

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 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一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

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2、写作人物通讯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有现实针对性。

写作对象的选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体现时代精神,二是对人们有激励和

鼓舞作用。

(2)事迹要典型,可信度高。

(3)故事情节要生动感人,人情味要浓。

(4)叙述中要有点评,要“评”出深意,情理相生。

三、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后,你认为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

2.用简洁的语言谈谈初这篇课文的感情。

Ⅱ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  自测题体现一定的基础性,又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只有细心才对,

思考才会”。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元勋(    )    陨落(   )   陨灭(   )    鬓发(    )   蓦地(     )   .....

浩瀚(      ) .

马鬃(   )    豁口(   )   远涉(   )    模型(    )  寮寮无几(  )   .....

胆怯(      ) .

阻挠(   )    和你(     )    欺凌(   )     抑制(    )  含辛茹苦(  )  .....

崭露头角(   ) .

2.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字

呼     xiào      bēn    波      mí   漫    故      zhàng   绝

mì

chó   震hàn    轮kuò     xiā声匿迹  风尘púpú

点拨:在平时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还可以把一些难区分的音、字放在一起建立

卡片。基础知识不扎实会是失误的主要原因。

3.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填空,利用工具书将不明白含义的成语查出来,整理到题后

空白处。

( 1 )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              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共

场合便           了。

(2 )那时,所谓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还只是一片庄稼地。而科技人员呢,

也                。

(3 )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观者,他是

立下了             的。

我的疑问?请你将学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

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探究解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深入把握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2. 感受并学习邓稼先为了国家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增强

民族自信心。

练习反馈

听写下列词语

元勋    陨落   鬓发   蓦地   浩瀚马鬃    豁口  远涉   寮寮作文一二三无几   .........胆怯  含辛茹苦 ..探究案

Ⅰ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课文选取了哪些事例来体现邓稼先当之无愧为“两弹”元勋?

2.文章使用小标题有什么好处?

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

的探究学习。

Ⅱ质疑探究——质疑解惑、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文本理解

文章讲了邓稼先的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探究点二   综合探究

1.仔细研读文章,说说邓稼先身上的哪些地方深深打动了你?

2.从这篇通讯的内容来看,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体现人物精神?

3.文章使用小标题有什么好处?

Ⅲ  文本拓展

按语:有怎样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人在黑暗中不停止摸索,在失败中不放弃奋斗,

在挫折中不忘却追求。在它目前,天大的苦难微不足道,无边的艰险不足为奇。

这种力量,就叫信念。信念是生命的绿洲、前进的号角,无论在顺利之时还是困

境之中,都能激励人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正是它,创造了世界上一个有一个奇迹。

人生在扬起信念风帆的征途中有无数道河,朋友,你能在那些河上构建起座

座联系的桥吗?

为科学而献身的信念

人终究不免一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为科学奋斗终生的

科学家们,当他们离开人世的时候,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科学。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当罗马士兵拿着宝剑突然闯进

他的房间时,这位75岁高龄的科学巨匠正蹲在那里,研究着划地上的几何图形。

当士兵要杀死阿基米德时,他毫无惧色,坦然地对罗马士兵说:“等一下杀我的

头,再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这条几何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一条没有证完

的定理啊!”然而,残暴的罗马士兵不由分说,砍下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头,

俄罗斯科学家利赫曼教授是死在科学实验之中。他和罗曼诺夫一起探索雷电

的秘密。他们认为打雷闪电很可能是天空中的一种放电现象,于是就在屋顶竖起

一根长长的铁杆,下面绑了根铁尺,想把空中的电引下来仔细研究。在一个雷鸣

电闪、风雨交加的夜晚,利赫曼拿着铁尺,罗曼诺夫趴在屋顶等待着把电引下来。

这时空中猛一闪电,利赫曼顿时触电死去。罗曼诺夫在给利赫曼念完悼词之后又

继续冒着生命危险,重新开始探索雷电秘密的实验。在罗曼诺夫看来,攻克科学

堡垒就像大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挂彩,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夺取胜利。

另一位不怕死的著名科学家,要算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了。诺贝尔研究的是炸药,

他的研究工作仿佛是在“太岁头上动土”,稍不注意,“太岁”——炸药爆炸,便

会一命呜呼。有一次炸药在实验室里爆炸,炸死了5人,其中有诺贝尔的弟弟,

他的父亲老诺贝尔也受了重伤。可是诺贝尔却置生死于不顾,依旧探索炸药之迷。

经过几百次的反复实验,最后一次炸药大爆炸,把他炸得鲜血淋漓,他却高兴地

在浓烟中狂跳:“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诺贝尔出生入死,研究成功多种炸药,开办了多家炸药工厂,成为巨富。

他在临死的时候,有想些什么呢?他在遗嘱中要求瑞典政府把他的财产作为“诺

贝尔奖金”的基金,用来鼓励更多的人向科学进军。

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身完。这沉重的打击,

使居里夫人陷入深深的静默孤寂之中。然而,居里夫人并没有被痛苦压倒,而以

惊人的毅力一个人做着两个人的工作,继续向科学顶峰挺进,终于在1911年第

二次荣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埋头在实验室里工作,成天与镭、铀之类

放射元素打交道。由于长期受放射性射线照射,居里夫人最后死于恶性贫血。居

里夫人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了许多病人,她自己却

死于镭的魔掌!她的一生,确如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人们常说,要为科学而献身,以上几位科学家的闪光事迹,正是这种为科学

而献身的精神的生动写照。

Ⅳ当堂检测

1.下列选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孜孜不倦      韦编三绝      道高望众       含辛茹苦

B.不功自破       移风易俗     一窍不通        汗马功劳

C.心旷神怡       趋炎负势     因地制宜       无边无垠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弹(dàn   )  几乎(jī  )  元勋(xùn  )   管辖( xiá   ) ....

B.皱纹(zhòu   )  欺凌(líng  )  蓦地( mò  )   胆怯(qiâ    ) ....

C.和泥(huó   )  浩瀚(hàn  )  模型(mú    )   马鬃(zōng   ) ....

D.月晕(yūn   )  豁口(huō   )   远渉(shâ    )  鬓发(bīn   ) ....

【我的收获】

作文九:《8两弹元勋邓稼先》1700字

8.两弹元勋邓稼先

顾迈南

一、教学目标

1.教师应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充分了解传记文学的渊源和特点。

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树立为国增光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邓稼先及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扎实掌握“勋、蓦、桓、怯”等生字的读音和“暂露头角、销声匿迹”等词语,掌握使用小标题写作的好处。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为 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做了无名英雄,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 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烈乐章。他们是我们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就让我们展开课本,去谛听他们感人的事迹吧!

2、人物介绍

1.作者介绍: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但对祖国的感情这一共同点把他们紧紧联在一起。本文即是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2.邓稼先介绍: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物理学家、科学家,抗日战争时期,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大,1945年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8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获博士学位回国,接受并完成研制“原子弹”和“氢弹”的任务,被誉为“两弹元勋”。

3、字词积累

元勋(    ) 陨落(   ) 陨灭(   )  鬓发(    ) 蓦地(     )    .....

浩瀚(    )  马鬃(   )  豁口(   ) 远涉(   ) 模型(    )   .....

寮寮无几(  )  胆怯(    ) 阻挠(   )   和你(     )   欺凌(   )      ..... 抑制(    )  含辛茹苦(  )  崭露头角(   ) ...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字

呼     xiào    bēn    波    mí   漫    故      zhàng   绝        mì

chó   震hàn   轮kuò    xiā声匿迹

4、自学指导

1.依据学习案通读全文,梳理并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2.认真完成自测题目。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2.4.限时15分钟。

5、随堂练习

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填空,利用工具书将不明白含义的成语查出来,整理到题后空白处。

( 1 )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              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共场合便           了。

(2 )那时,所谓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还只是一片庄稼地。而科技人员呢,也                。

(3 )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观者,他是立下了             的。

五、布置作业

1.课下收作文一二三集有关资料,准备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深入把握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2. 感受并学习邓稼先为了国家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写邓稼先的,读后你感到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然后自己再组织语言,说说你所认识的邓稼先。

三、教学过程

1、选择几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可小声地跟读体会。反复体会,准确把握读法。分组分析,找出各段中的描写方法,细读体味。

文中用热情洋溢、带有感情的叙述,形象生动的描写和他含激情的评论,再现邓稼先感人的事迹。最后一部分看似摘记,记录了自己一些信件、电报上的语言,其实是 对邓稼先其人一生伟大精神的概括和赞扬,此节是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是把感情蕴含于议论之中,是更深沉的感情表达。是文章中心的集中体现。

2、 第三部分为什么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来写呢?

提 示: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中两国原子弹研究的领导人。他们的共同成就表明他们同样都是学术非凡的人。但是两个国家,两种社会背景,又造就了他们不同的 性格特征。但是站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基础上考虑,我们更钦佩邓稼先,更接受他为国忘我、为科研忘我的伟大精神。作者也正是要通过在国家大背景下的对比,来 进一步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格。

3、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      这一环节,以寒春事件,时时透出邓稼先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小心,高度保密,即便是挚友世交,也决不犯规,这正是他为人忠正的反映。此部分的题目中用到两个问号,是文章结尾处不知自己落泪是为民族感情,还是为邓稼先,以此正是告诉读者,自己为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

4、小组讨论找出文中用到的修辞方法,归纳语言特色。

引用:第五部分中的《吊古战场文》及五四歌曲。

歌词和诗文都是整齐规章的语句,读来朗朗上口。

5、对比: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本文语言多处用到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此外,运用长句和短句的配合,读来朗朗上口,整齐紧凑,有音乐的跳跃感,蕴含着深厚的感情。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传记,运用了如此富于变化的语言,不同于一般传记客观平淡的语言,作者是有目的的,作者借语言的变化,表达深厚的感情,告诉读者,这不是一般的传记,是功臣的赞歌。

三、总结扩展

总结略。

扩展:以中国青年一代的名义给联合国秘书长或美国总统写一封信,表明中国对战争的立场,表达对和平的呼吁。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

板书设计

引言                   突出人物    伟大贡献

献身一生                   两弹元勋当之无愧

两人对比                   邓稼先中国典范

两种感情                   自豪骄傲皆有

我不能走                   奉献精神

永恒骄傲                   赞稼先的人生意义

作文十:《8两弹元勋邓稼先》700字

8、《“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学案

学号:             姓名:            字迹:

【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中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的人物的精神。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3.学习本文运用环境烘托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特色。

难点:体会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

【自学过程】

一.夯实基础知识

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元勋(     )浩hàn(     )惶恐(     )  胆qiâ(     )mò地(     )模型(     )崭露头角(     )销声匿迹 (     )含辛茹苦(     )汗马功劳(     )  liáo liáo无几(    )珩(    )风尘仆仆(     )   风餐露宿(     )  轮kuò(     )臻 (    )

2.下面成语的书写都有错误之处,请指出并改正。

暂露头角(     )消声匿迹(     )含辛如苦(     )汉马功劳(     )

风尘朴朴(     )   风餐路宿(     )   风刀双剑(     )   廖廖无几(     )

3.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题。

冬去春来,年夏一年,邓嫁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   )式——亲临第一线。他东奔西走,风餐露宿,在试验场整整度过了十年的时光。失败的风险,成功的快乐,大戈(   )壁的风刀霜剑,染白了他的bìnf作文一二三à (        )、在他的脸上克下了深深的zhòuwãn(        )。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在其下面用横线标出来,并将正确的字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3)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画线的词语。

①东奔西走     ②风餐露宿:       .

(4)文段中有一句话与原文不完全一致,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并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

线上  (5)文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4.“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     ,请你另外列出四种你知道的兵器。

5.整体感知:

(1) 邓稼先,著名      家,是中国  、    主要的理论设计者,被中共中央、国                  务院、中央军委追授“     ”奖章。

(2) 本文是一篇  通讯。这种文体要求能     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以叙述为主, 也可结合      、      ;时间要求不像        那么及时。

二.阅读理解

6.课文依次写了哪些事情?表现了邓稼先什么精神?

7.将文中富有表现力的人物语言、动作语言和细节描写标示出来,想一想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好在哪里?

三.难点解析

8.读了这篇文章后.主人公邓稼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本文在写作上还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9.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又取得了哪些大的科研成果?你还知道哪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把你知道的有关事例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