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俗世奇人---冯骥才》600字
冯骥才先生作品《俗世奇人》
读后感
“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书中正骨医苏七块看病前必先收取七块银洋;粉刷匠刷子李干完活全身不粘一个白点;泥人张从鞋底上取下一块泥巴便单手捏出活人嘴脸;造假画的黄三爷以假乱真耍得行家丢了饭碗,等等,皆是些听起来神乎其神,实际上存在过的人物。
冯骥才先生的书,写了天津卫的十九个奇人,说是奇人,就是身怀一技,且艺高到了入神的地步的意思。我爱听故事,也看热闹。这书又薄,前前后后不超过一百五十页,而且一人一故事,干脆,爽快,就象到土埝上摘了一把儿青红酸枣,闲了,在那里消磨时间时慢慢的吃了。它不象那些大部头的书,象方砖一样。大部头书看上去瓷实读上去吃力,没时间没闲心没耐性的人还是不看的好。
这书写的好,看上去爽。虽然短,有的一篇三页,有的一篇五六页,作文一二三长的不过十页,但耐读,好比吃酸枣,很有味道。这些短文,都是写手艺人的,有的说手高,有的说眼高,有的是说文高,冯先生用笔如神,用字精到,寥寥几笔,就把笔下人的神气给抻出来了。读罢余兴不尽,思想中还闪动着文中的艺人。让人看了觉得活生生就在眼下,说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当无过誉。
短文都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说来的,所以听上去惬意,故事不冗长不繁杂,听罢也能让人有所
思考。只是细细想来,这本书里面十九个人,十九种行当,十九种技艺,作家拿捏的恰到好处,对这些技艺如数家珍,博学多识,让人钦慕不已。若不是扎根在乡井人堆里,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来。
周日下午才买来的书,大概十六元,一不小心,周一晚上就通读了一遍。读罢不尽兴,想看看作家还写这类书无,待到看完跋语,心里怅然半天。冯先生说,此类文章,就此打住,以后封笔不写了。但要写,算自家没本事没水平。
我想,这一语,真个让我想起,书里该加一个奇人加牛人,那就是作家冯先生了。
没法子啊,他不写了,我还想看,只能找他的本家,冯梦龙了。
2010年9月6日晚速写
作文二:《《俗世奇人》冯骥才》2600字
语文练习题
一、用“ \”划去句子中不正确的字、词。(4分)
1、他跨上一匹(骏 俊 峻)马,越过了险(骏 俊 峻)的山崖。
2、中国女排的拼(博 搏)精神(博 搏)得了大家的好评。
3、瓦特(发明 发现)水开了能顶起壶盖,受到了启发,从而(发明 发现)了蒸气机。
4、爸爸来信的(意义 意思)是说,捐款支援希望工程,是具有深远(意义 意思) 的好事。
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5分)
既然……就…… 哪怕……也…… 虽然……但是…… 凡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要……不要…… 某些
1、( )风雪再大( )阻挡不了爷爷晨练的决心。
2、弟弟的年纪( )小,( )很懂礼貌。
3、( )你订了学习计划,( )应当按着去做。
4、( )做会自己管理自己的人,( )做依赖别人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
5、( )人只看见自己优点,看不见自己的不足,结果总是进步不快。
三、联系课文解释下列词义。(2分)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中“去”为“ ”之意;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中“尔”为“ ”之意。
四、用“发”字组成四个不同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5分)
黄工程师( )不怕困难的精神,充分( )自己的聪明才智,经过 几年的努力,终于( )了变色龙变色的原因,并利用这种原理( ) 一种新的变色涂料,并撰写了一篇相关论文在杂志上( )。
五、在正确的音节下面画横线。(4分)
波澜(lán luán) 船桨(jiānɡ jiǎnɡ) 模样(mú mó)
附近(fù fǔ) 商量(liànɡ lianɡ) 装载(zǎi zài)
六、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里打“√”。(10分)
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 小女孩希望和奶奶一起飞到一个美好的地方去。 ( )
(2)这是小女孩的幻想,因为奶奶已经死了,不可能把她带走。 ( )
(3)这句话写出了小女孩的愿望,说明当时的现实对穷人来说,光明、快乐、
翻黑暗的社会制度。( )
2.《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中心思想是:
(1)这篇童话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反映了这个小女孩家里很穷,她渴望得到幸福,得到亲人的怜爱。 ( )
(2)这篇童话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对贫富悬殊社会的强烈不满。 ( )
3.《匆匆》的作者是(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时光—去不复返,我们要 ( )。
七、选词填空。、
壮烈 激烈 猛烈 勇猛
战斗打响了,我们向敌人发起了( )进攻。战士们怀着满腔怒火,( )地冲上高地,经过一场( )的战斗,我们胜利了。在这次战斗中,邱少云( )牺牲,我们将永远怀念
他。
八、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3%
间(jiān jiàn)断 转(zhuǎn zhuàn)身 耸( ) 厨( )
剥削(xuē xiāo) 追悼(diào dào) 耷( ) 橱( )
“负”,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画。“负”在字典中有这几种解释:(1)背;(2)仗恃,依靠;(3)遭受;(4)具有;
(5)欠钱;(6)败,跟“胜”相反;(7)违背,背弃“廉颇负荆请罪”中的“负”应选第 ______种解释;“小牛队负于黄蜂队”中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如今,他已经负债累累”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九、选词填空。4%
审阅 浏览 恳求 乞求
1、晚饭后,爸爸坐在沙发里边喝茶边( )当天的报纸,而妈妈在台灯下( )公司的设计图纸。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不是„„就是„„
2、孔子( )知识十分渊博,( )对于两小儿的问题,他无法回答。
3、孔子( )不想回答两个孩子的问题,( )对于这问题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十、根据意思写词语,选择两个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句子中。7%
1、比喻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
2、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
、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
4、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
5, 春节将至( ),这热闹景象与平时是( )的。
十一、按要求改写句子。6%
1、没有我们的帮助,你怎么能完成这一项任务呢?
作文一二三>2、缩句:乡下的老屋旁种着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的桃花心木。
十二、自主题:
1、用四个成语分别替代下面四个“很多”(4分)
超市里商品的式样很多( )花的品种很多( )公园里游人很多( ) 游乐场游乐项目很多( )
2、用“严”字组词填入句中的括号里,不重复使用。(3分)
他瞪着眼睛,( )地对我说:“干好工作,要有( )的要求,( )的组织,( )的态度,( )的纪律,看你能不能经受这( )的考验。”
十三、读拼音,写汉字,组成词(3分)
Bì yù jǜn
( )玉 ( )寒 ( )工
墙( ) 荣( ) 严( )
十四、按查字典的方法填空(2分)
“鼎”字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读音( )。组成成语( )( )( )。
十五、选出和下列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选项。在上面括号里打“√”并给其他的读音在括号里注音(3分)
(1)坚强 A.强( )烈 B.倔强( ) C.勉强( )
(2)记载 A.装载( ) B.载( )货 C.三年五载( )
十六、想一想,填一填(20分)
4.“萁在釜山下,豆在釜中泣”出自《 》,是三国时期的诗人( )写的。意思是( )。
十七、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下列说话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
2.“在我的印象里,只有对一门课,老师们的态度特别宽容,那就是翻译官上的
日语。即使逃课,老师们也是不管的。”这句话看出老师对学生不够负责。( )
4.“却看妻子愁何在”这句诗中“妻子”是指诗人的夫人。( )
十八、按要求写句子。(4分)
1.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人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句)
2.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献身的英雄。(改为反问句)
3.露珠在落叶上闪光。(改为比喻句)
十九下面一段话中,有2个错别字。两个病句,请在原句上把它们改正过来。
爱思考的珍珍,经常一个人服在桌上写写画画。一天珍珍爸爸发现自己的一个笔记本上
奇形怪状的图案画满了,窝了满肚子火的爸爸询问珍珍,经珍珍一解释,他才晃然大悟,原来孩子在构造小发明。
二十、请依要求改写句子。(6分)
1、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
改为陈述句:
2、解放军叔叔击落了五架敌机和三艘军舰。
修改病句:
3、凡卡静静地给爷爷写信,眼泪不停地流着。
改为比喻句:
二十一、请给下面的句子加上一个标点,表示不同的意思。(2分)
昨天的篮球赛,东风小学打败了阳明小学得了冠军。
1、 2、
二十二 按要求填空:
1、写出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2、写出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3、写出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4、写出一句思乡的诗句:
5、写出一句爱国的诗句:
6、写出一句友情的诗句:
7、写出描写四季的诗句:春) 秋) 冬)
8、写出一句亲情的诗句:
9、写出一句含月的诗句:
10、写出含鼎的成语三个:
11、写出我国著名书法家:
三、请找出错别字划上“ ”,改正后写进括号里。(4分)
锋拥而至( ) 肃然启敬( ) 扑实敦厚( ) 美不盛收( )
拾金不味( ) 洪堂大笑( ) 夸夸其淡( ) 语重深长(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两组是( )。
A、语重深长 专心致志 养尊处优 座无虚席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1分) 2、回顾全文,短文中的( )这个词语与课文开头进行前后照应。(1分)
3、“打破砂锅问到底”表达了( )的科学精神。(请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4、第二自然段:从( )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 ),不断( ),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5、文中举了( )( )( )三个例子。
6 、见微知著的含义是:( )。
7______________ 8、语句中“?”指 “ !” 指
10、“这样的事”,除了文中已列举的事例外,请你再举两例。
11、为什么说“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2分)
。
12、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值得牢记?请用“
B、数以千计 崇山峻岭 行善积德 哄堂大笑
C、蜂拥而至 肃然起敬 和睦相处 整齐画一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 没精打采 前俯后仰 应接不瑕 匠心独运
B、 赞叹不已 鸦雀无声 烟波浩渺 受益非浅
C、 神秘莫测 风调雨顺 口若悬河 千锤百炼
D、轻于鸿毛 五湖四海 精兵简政 千钧一发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纵观千百年采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9、“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在这句话中,“这样的事”是指怎样的事?
很注重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溯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
。
13、议论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能结合本文具体谈谈吗?(2分)
作文三:《翻译俗世奇人刷子李(冯骥才)》600字
翻译:俗世奇人: 刷子李(冯骥才)
Translation: Mundane World Phenom: Paint-Brush Li (Feng Jicai)
(translated by: alexcwlin; edited by: adam.L)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
A house has one ceiling and four walls. Normally we paint the ceiling first and then the walls. The ceiling is especially difficult to paint.
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
How can anyone lift up the scrubber brush saturated with thin watery whitewash and not a drop is dripped? The drip will for sure fall on the body. But when Paint-Brush Li lifted his whitewash-soaked brush, it would beat operating a brush without whitewash.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When his brush swept across the ceiling, immediately an even, solid, shiny and crisp white stripe would appear.
有人说这蘸浆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Some people said the rhythms of his whitewash-stained arm moving unhurriedly back and forth rivaled harmonizing drum beats and piano sounds. At every stroke of the brush, the whitewash-soaked long brittles made a distinct smacking sound on the wall surface quite pleasing to the ears.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At those slapping sounds, rows after rows of seamless whitewash were brushed across the wall surface as if a neat and tidy snow-white screen was opened up.
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But what Cao Xiaosan was most concerned about was whether Paint-Brush Li had white spots on his body after all?
-------------------------------------------------------------------------------------------------------------------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In carrying out his job, Paint-Brush Li had a routine. After painting a wall, he had to sit on a stool for a long while to smoke a pipe and drink a cup of tea before moving on to paint the next face of wall.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Cao Xiaosan made use of the opportunity in pouring tea and lighting cigarette for his master Li to check out his entire body thoroughly.
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After each wall had been painted, Cao would search again but couldn’t find even a white speck the s作文一二三ize of a sesame seed on Li’s body. He really felt Li’s black outfit had an eerily unfathomable power. -------------------------------------------------------------------------------------------------------------------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But when Li finished the last face of wall and sat down, Cao lit a cigarette for him and noticed a white speck the size of a soybean on Li’s pants.
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It was a white spot on black background, which stood out more than black on white. Cao thought: “It’s all over. Master has revealed his untold secret. He’s human after all. His legendary image of invincibility appeared to have collapsed utterly.”
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妨不住还要扫一眼。
But Cao was afraid his master would feel really embarrassed and he didn’t dare to say anything or look Li’s direction. In the end, however, he couldn’t hold back any longer and took another peek.
-------------------------------------------------------------------------------------------------------------------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
At that moment, Li suddenly said to him: “Xiaosan, you must have seen the white speck on my pants. 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You think your master’s ability is flawed and reputation is phony, isn’t that right? Silly boy, look again.” -------------------------------------------------------------------------------------------------------------------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 At saying that, Li lightly squeezed the pants and lifted it up. The white dot disappeared immediately. When he let go the pants, the white speck appeared again. That was strange.
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
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He moved his face closer and tried harder to look, and then realized the white dot was in fact a small hole. The hole was inadvertently burned by a lit cigarette just a moment ago, and the white underpants showed through. At a glance it looked the same as a dot caused by dripping whitewash.
-------------------------------------------------------------------------------------------------------------------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
Li was amused by Cao’s stunned-silly expression and said with a smile: “You really think my repute is a fake? You’re fooling yourself. Try harder to learn, would you?”
------------------------------------------------------------------------------------------------------------------- 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What Cao saw and learned on his first day of apprenticeship were things which others would not be able to understand all their lives.
-------------------------------------------------------------------------------------------------------------------
作文四:《浅论冯骥才《俗世奇人》的“天津性格”》1800字
摘要:天津,因着特殊的地理位置,融合了各色人等的性情习俗,日积月累形成了天津城市独特的本色性格。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我用四个字来概括《俗世奇人》里的天津性格的特点,那就是:俗、奇、闲、哏。 关键词:天津性格;冯骥才;俗世奇人 一、“天津性格”概述 《俗世奇人》是借鉴了唐传奇写法的笔记体小说,用传奇手法来写津门轶事,使读者感受到天津人的性格,感受到浓郁的天津地方风格。天津,有着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有着城市自己独特的性格。我们称之为“天津性格”,它丰富而独特的个性吸引着民俗研究者,更吸引着文人为之倾心,为之书写,为之感慨。研究一个城市的性格就是研究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捍卫城市的精神,就是捍卫一个城市的生命,没有生命的城市只是物质的呈列。 二、《俗世奇人》里的“天津性格” (一)天津性格之“俗”与“奇” 在天津这个城市生活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他们有的现身于上流社会,有的混迹在市井民间,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们又不是普通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冯骥才的《俗世奇人》里就对这种“奇”描述地淋漓尽致。 “刷子李”,刷完墙全身不沾一个白点。粉刷匠也不算什么特有技术含量的活,学个几个月也就可以上岗当师傅了。但人家“刷子李”可不是一般的粉刷匠,“他刷屋子时,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真是够横的一个规矩。能有这样的规矩,并非人家天生又什么奇本领,这本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而是经历岁月的打磨,自己刻苦的钻研蔡拥有的。所以,即使是粉刷这种“粗活”,也有他独特的艺术美。而美的东西,总会有人欣赏,所以,“刷子李”可是一个吃香的粉刷匠。 “刷子李”都是俗世里的奇人,干的只是“俗事”,做法却“奇特”。这其实和天津特殊的地域息息相关。天津地处鱼龙混杂的码头,有自己的独特本领,才能在这一方土地上站稳脚跟,这是地地道道的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这些奇人奇事背后其实只是普通人都能明白的“俗”道理,只是,天津人把这种俗进行了独特地“奇化”,结合地域文化,所以也就形成了这独特的“天津性格”――俗且奇! (二)天津性格之“闲”与“哏” “闲”是天津作文一二三性格中的一个典型研究。对天津地域文化颇有研究的著名作家林希曾经这样描述天津的草根文化:“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没有经过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充满着乡土气息,含蕴着丰富的生活共识。”《俗世奇人》通过许多“闲人们”的“闲事”,展现民间生活。 那“蔡二少爷”,更是一等一的“闲人”,家里是天津出了名的富豪,所以他最大的能耐就是卖家产,坐吃山空。不过,他又并非“等闲之辈”,在卖家产几十年过程中倒是琢磨出生意的头脑,结果是把敬古斋的黄老板耍的团团转。所以说啊,干什么都能成“精”。 《俗世奇人》里对“哏”的描写可谓精彩之至。比如艺高胆大的“泥人张”,在酒馆里遭到“海张五”的恶意嘲讽,他不动粗,不涨脖,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这还没完,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 贱卖海张五 !惹得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这是一种“哏”,化解矛盾的一种方式。 不过,这种复杂的文化性格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往往起到了双重作用。比如,天津人办事情讲究“麻利”,办事言语周到、长于周旋。这种商场上的能言善辩、口舌便给本是一种精明,然而当脱离了原先的商业传统时,就变成了与“京油子”齐名的“卫嘴子”。敢说大话,善说大话,天花乱坠,甚至是无理搅三分,而且这本领没有用在谈生意上,用在了一些落后职工甩闲话耍贫嘴的手段,继而这似乎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现象,这种“哏”,其结果反而会损害了天津人的形象。所以“哏”其实很值得我们去探究,究竟怎样的“哏”才是恰到好处,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三、“天津性格”中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张扬着深沉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正气,深刻的表现了作者对作品中那些主人公的民族自豪感和凛然正气的推崇,也揭示了民族文化的弱点。因为中国文化并非一概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并非一切文化都包含着文明进步的价值。对于良,莠并存的传统文化,冯骥才采取的态度是既要弘扬中华民族的自豪,正气与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又要摒弃那种抱残守缺,腐朽,没落,残酷的封建文化的无聊与虚伪。这种“文化反思”,用现代意识对传统文化进行关照,把文化传统加以分析,真正弄清楚它的精华与糟糕之所在,既不全盘否定,又不盲目崇拜,有批判地继承文化传统。直正应和了鲁迅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参考文献: [1] 冯骥才《俗世奇人》作家出版社 2008年12月 [2] 冯骥才,周立民 《冯骥才、周立民谈话录》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 [3] 林希《天津闲人》北京出版社 1998年02月 [4] 朱栋霖 丁帆 朱晓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 [5] 朱栋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07月
作文五:《《俗世奇人和市井人物》冯骥才》1400字
俗世奇人
冯骥才 著
刷子李死 鸟蓝 眼
背头杨蔡二少爷 青云楼主
泥人张 大 回 刘道元活出殡
绝 盗 好嘴杨巴 冯五爷
小杨月楼 义结李金鏊 酒 婆 张大力
认 牙 小达子 苏七块
注:以上前九题为作者《俗世奇人》内容,后九题属于《市井人物》内容,且《市井人物》发表在前。一不小心收录在一起了,不过文章每一人物自成篇章,不影响阅读。
刷子李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摇篮上去;茶叶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别不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一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一年的一作文一二三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随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随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妨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
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死 鸟
作文六:《冯骥才《俗世奇人》在线阅读》200字
您的位置:课外读物 >>中国近现代文学 >>长篇文学 >>
冯骥才《俗世奇人》在线阅读
作者:冯骥才 加入日期:08-03-05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作文一二三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目录
刷子李死鸟
蓝眼背头杨
蔡二少爷青云楼主
泥人张大回
刘道元活出殡绝盗
好嘴杨巴冯五爷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酒婆
张大力认牙
小达子苏七块
作文七:《要面子有嘎劲:冯骥才的“俗世奇人”》1400字
冯骥才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插图
“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老辈人都知道这句顺口溜。北京的“老炮儿”,在天津叫“玩闹”,叫“大耍儿”,而这些人在冯骥才笔下,称之为“奇人”。
冯骥才在天津生活了一辈子,深谙天津人骨子里那股子劲,那种“逞强好胜,热心肠子,要面子,还有嘎劲”。
比如神医苏金散,凡来看病者不论贫富必须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被称为苏七块;比如刷子李,粉刷屋子必穿黑衣,倘若落一白点,白刷不要钱;比如家产卖不尽卖成精了的蔡二少爷;比如专偷富豪大户,每偷走一物,必画一只燕子做标记的神偷燕子李三……一个个好玩的人物自己蹦出来。冯骥才说,写东西不是绞尽脑汁的事,跟人物较上劲,人物自己往外蹦,写出来才有意思。
在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里,冯骥才把他心中的这些天津奇人写得活灵活现,以清末民初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讲述一个人物的传奇事迹,惟妙惟肖,人物音容跃然纸上。此后又增写、修订,2016年伊始足本《俗世奇人》首发。旧版中《泥人张》《好嘴杨巴》《刷子李》等作品已经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新版中又增加了最新创作的《神医王十二》《燕子李三》《黄金指》《冷脸》等18篇,共36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气强悍。冯骥才说,文化学派里有个年鉴学派,认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某个历史阶段表现得最充分。比如北京是政治化的精英城市,上海是商业城市,天津是市井城市,也就是俗世;北京出梅兰芳这样的人物,上海出周璇这样的文人艺术家,而天津则出骆玉笙、马三立。“天津出不了老舍,北京出不了马三立,城市不同,城市里人的性格就不同。”因此这才有了这些奇人。
写俗世,落笔却不俗,故事精短生动,语言干净简练却入木三分。冯骥才认为,这样作文一二三的写法跟中国小说传统有关,用文人笔墨写世俗。中国诗歌成熟在前,小说成熟在后,受诗歌影响,小说讲究练字,如从唐传奇到《聊斋》,多一字不行,少一字也不行,特别精炼,写人物一般需要三个情节,从不同的侧面将人物撑起来、立起来,关键是结尾还要有包袱,要余味无穷。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冯骥才到苏州,作家陆文夫在得月楼请他吃饭。陆文夫讲,苏州园林里有个地方叫听松看月堂,里边有幅字,写着“读画”。陆文夫问他为什么叫读画不叫看画或者观画?冯骥才答:中国的画和西方的画不一样,中国文学成熟在前,绘画成熟在后,所以绘画讲究文学性,画里的诗意不是看出来的,是读出来的,这是中国人看画一种特殊的视角。陆文夫表示赞赏:冯骥才,你才算懂画!吃饭的时候最后上了一道汤,很好喝,把整桌菜的味道都提起来了。陆文夫又问:你说这汤像什么?冯骥才答:像小说的尾巴,小说不管前边写得多好,最后结尾不好,这个小说就全完了,如果结尾好的话,就把这一篇都提起来了。陆文夫笑道:冯骥才,你才算懂小说!
所以多年后的今天,冯骥才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们说我的小说好看,告诉你秘诀,就是先想好结尾,倒过来写,有点像写电影一样,就是结尾要有意思。
懂小说,懂画,所以冯骥才不仅写俗世奇人,还把他们画了下来,《俗世奇人》里就有他亲笔绘制的39幅漫画插图。冯骥才平常喜欢画家庭漫画,来调剂生活,画得随意,钢笔、铅笔、圆珠笔、软笔,从书案上随手抓起来就用。由于常画,练得几笔勾勒间神气活现,作品的插图也就一挥而就了。他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图文并茂,连文带画一起寄给报社出版社。以前也有别人为《俗世奇人》画插图,可是冯骥才觉得,“别人画的是他们心里的俗世奇人,我画的是我的。这些人是从我脑袋里生出来的,我知道他们的脾气秉性,挤眉弄眼是什么样子”,他画插图,更是要画出天津人的性格,画出他们骨子里的那股劲。
“社会的真正生命在小人物身上,生活的本色在普通人身上。”冯骥才说,大人物的传记很多人写,普通人却少有记录,实际上普通人是最千差万别的,也是最可爱的,普通人的命运才是这个时代的命运。他采访写下《一百个人的十年》,又把市井里这些奇人奇事搜集起来,加以虚构,生出这《俗世奇人》。大概世上本没有俗人,只是缺少发现俗中之奇之美的笔墨和眼光。这也注定足本《俗世奇人》,将会成为冯骥才的又一部广受业界与读者好评的经典作品。(何瑞涓)
作文八:《从《俗世奇人》管探冯骥才津味小说的语言风格》2900字
从《俗世奇人》管探冯骥才津味小说的语言风格
河南省叶县昆阳中学 刘国林 (邮编:467200 )
内容摘要:《俗世奇人》是冯骥才文化小说的最后一个系列,能够体现冯骥
才先生成熟的艺术风格。本文以《俗世奇人》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了冯骥
才津味小说的语言风格:1、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2、凝练传神,有
着极强的表现力度;3、 着笔画意,善于勾勒人物独特的肖像;4、活泼幽默,
富于相声艺术之特色。
关键词:冯骥才 语言风格 本色朴素 凝练传神 着笔画意 活泼幽默
冯骥才,当代文坛较为高产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
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
烟斗》、《意大利小提琴》、《俗世奇人》,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
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
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
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其作品注重选取新颖的
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冯骥才先生的作品以小说为主。冯骥才的小说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
历史故事见长,被称为“津味小说家”。《俗世奇人》是其文化小说的最后一个系列,能够体现冯骥才先生成熟的艺术风格。要研究冯骥才先生作品的艺术风格,《俗世奇人》就不能错过。冯骥才“津味小说”的语言特色鲜明,耐人品味。笔者
才疏学浅,不敢妄谈“研究”,只是对冯骥才先生津味小说的语言颇感兴趣,希望
能够倾吐出来,以期与大家一起分享。下面笔者就以《俗世奇人》为例,浅探一
下冯骥才的语言风格,只不过是“管中窥豹”罢了。
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冯骥才先生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就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有着
浓厚的兴趣。对天津的地方方言驾轻就熟,其作品善于用口语来讲故事,使用天
津方言的用词和表达方式。比如:“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好嘴杨巴》);“它抽冷子蹦出几句”(《死鸟》);“话虽有点玄,能耐不掺假”(《蓝眼》)。天津人常
把“好象”一词说成“赛”,把“什么”一词说成“嘛”,小说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句子,
如:“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刷子李》);“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酒婆》);“他对鸟儿们的事全懂,无论嘛鸟,经他那双小胖手一摆弄,毛儿鲜亮,活蹦乱跳,嗓子个个赛得过在天福茶园里那个唱落子的一毛旦”(《死鸟》)。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诸如把“傲气”说成“牛”、把“办法”说成“辙”、把“放下”说成“撂”、把“失败”或“出丑”说成“栽”„„这些词语吸取了口语和方言中的精华,彰显了地方文化的特点和魅力。我们读冯骥才的小说,感受那独特的津味方言,就像到天津卫去采风,顺便品尝正宗的“狗不理”包子,实在是别有风味。
二、凝练传神,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度
冯骥才先生认为,“中国人十分讲究文字的功力,尤重单个的方块字的运用,决不是一写一大片。故而我修改的遍数很多。”(《俗世奇人·题外话》)由此可见,冯骥才作品的语言是经过反复提炼的,有着超强的表现力度。《俗世奇人》里有两篇文章被收编进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篇是《泥人张》,一篇是《好嘴杨巴》,感受语言强烈的表现力是教材要求的学习目标之一。以《泥人张》为例,如“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语言运用夸张作文一二三手法,极具造型能力,突出了“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高出同行中人,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如果换成“技艺高超,众人莫能望其项背” ,文字就过于平板,其表达效果就差多了。又如,“海张五那边还再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两个“找”字写得实在妙绝,海张五拿泥人张取笑“找乐”,泥人张便“找到”海张五“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了泥人中。尤其是第二个“找”字,表现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也表现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如果换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看不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再如,泥人张捏好海张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叭’地一戳”,一个“戳”字,展现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和不屑,简洁传神,实在是无可更易的字眼。语言生动凝练,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度,这在《俗世奇人》的其它篇章表现得也很充分。例如,《苏七块》中描写苏七块苏医生给人接骨的句子:“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
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瞧病的动作是简单的“一触”,治病的动作是麻利的“翻飞”,两个动作相映相衬,配合句中的比喻、夸张,凸现了苏大夫医术的精湛,令人啧啧称奇。作品中类似的生动而精准的表述多了去了,在此就不作一一的赘述。
三、着笔画意,善于勾勒人物独特的肖像
冯骥才先生不仅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位画家,其文学作品中亦往往渗透着画意。这在《俗世奇人》中亦有所表现,除了不时地向我们展示一幅幅充满民族风情的风俗画之外,更着重于用写意的笔法描绘人物的外貌。主要人物出场大多有一番外貌描写,为这些“俗世奇人”们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像。如,在《苏七块》中对苏大夫苏金散的描绘:“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这里的肖像描画,线条清晰,色彩鲜明,勾勒出一张精明干练的奇人奇貌,为下文写人物精湛的医术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再如,《青云楼主》中对“青云楼主”的刻画:“此君脸窄身簿,皮黄肉干,胳膊大腿又细又长,远瞧赛几根竹竿子上凉着的一张豆皮。”这里没有作具体细致的工笔描绘,却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巧妙地运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的典型特征,宛如一幅简笔漫画,使人过目不忘。诸如此类的肖像描写,在《俗世奇人》中俯拾即是,不一而足,如对李金鏊、冯五爷、酒婆、小达子等人物的刻画,一个个都是栩栩如生,入木三分,体现了冯骥才先生作家兼画家所特有的艺术造诣。
四、活泼幽默,富有单口相声之特色
天津人的个性和地域特点孕育了津味相声文化,马三立就是津味相声的一面旗帜。酷爱民间艺术的冯骥才先生从小就生活在天津,对相声艺术推崇有嘉。受津味相声文化的影响,其作品活泼幽默,情趣盎然,大有单口相声之风味。相声艺术讲究“现挂”,《俗世奇人》里也不乏这种信手拈来的幽默。比如“这酒馆只卖一种酒,使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酒婆》)这里写“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就是为了表现 “酒味大”而“现挂”的情节。 《背头杨》中有“这天傍晚,背头杨打老龙头的西学堂听完时事演讲回家。下边憋了一泡尿,
她急着往家赶,愈急愈憋不住。简直赛江河翻浪,要决口子。她见道边有间茅厕,便一头钻进去。”这段话生动传神、风趣幽默,而“简直赛江河翻浪,要决口子”也可以看作是作者的“现挂”。这随口而来的幽默,简直令人喷饭。此外,作品中也不乏“贯口”和“包袱儿”。比如,“到了需要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时候,就更指着杨巴那张好嘴了”(《好嘴杨巴》)这里的成语连用,不是很类似相声里的“贯口”吗?《酒婆》里有这样的句子:“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借用了相声语言短小精粹、节奏感强的特点,尤其是“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 ,中间连顿号也不加,一气呵成,可以看作是相声艺术中的“急贯口”。《刷子李》中有“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令人忍俊不禁,其实,这就是相声艺术中的“抖包袱儿”。
以上是笔者对冯骥才先生“津味小说”的一些粗浅认识,挂一漏万。但即使“管中窥豹”,亦能“可见一斑”。从对《俗世奇人》的赏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冯骥才先生“津味小说”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示了津门文化地域群体性格中迷人的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本色朴素,幽默传神,寓庄于谐,雅俗共赏。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俗世奇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6
[2]张瀛.冯骥才小说的语言特色[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3]刘增利等.教材知识详解[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235-236、239
作文九:《10分钟语文学习材料3——走进冯骥才:俗世奇人》1300字
10分钟语文学习材料3
——走进冯骥才:俗世奇人
最大特色:小人物大情怀
苏七块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也怪了。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似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作文一二三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
“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理解题目】:
原以为苏七块: 后来发现苏七块:
【个人解读】:这篇文章选自于冯骥才《俗世奇人》,一个小人物,一个绰号,却包含着大情怀、大道理。许多大孩子学习过《刷子李》这篇课文,其实也出自于本书!
若此时你是一个伤心的人,一定能读出温暖;
若此时你是一个孤傲的人,一定能读出谦逊;
若此时你是一个冷漠的人,一定能读出热情;
若此时你是一个冲动的人,一定能读出冷静。
我们时常要写人,怎么写?也许这篇文章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我们该给别人取过多少绰号,这些个绰号背后,也许也藏着许多有趣、有味的故事!
上面这道题目,只是阅读后的一个小思考题,填出来的答案可以多样:
1、原以为苏七块吝啬抠门,后来发现苏七块很大方;
2、原以为苏七块只认钱不认人,后来发现苏七块也是善良仁义;
3、原以为苏七块只会专心打牌,后来发现苏七块救人也是雷厉风行;
4、原以为苏七块心安理得收七块,后来发现苏七块执意还钱;
„„
作文十:《从《俗世奇人》管探冯骥才津味小说的语言风格》2900字
从《俗世奇人》管探冯骥才津味小说的语言风格
河南省叶县昆阳中学 刘国林 (邮编:467200 )
内容摘要:《俗世奇人》是冯骥才文化小说的最后一个系列,能够体现冯骥
才先生成熟的艺术风格。本文以《俗世奇人》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了冯骥
才津味小说的语言风格:1、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2、凝练传神,有
着极强的表现力度;3、 着笔画意,善于勾勒人物独特的肖像;4、活泼幽默,
富于相声艺术之特色。
关键词:冯骥才 语言风格 本色朴素 凝练传神 着笔画意 活泼幽默
冯骥才,当代文坛较为高产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
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
烟斗》、《意大利小提琴》、《俗世奇人》,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
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
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
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其作品注重选取新颖的
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冯骥才先生的作品以小说为主。冯骥才的小说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
历史故事见长,被称为“津味小说家”。《俗世奇人》是其文化小说的最后一个系列,能够体现冯骥才先生成熟的艺术风格。要研究冯骥才先生作品的艺术风格,《俗世奇人》就不能错过。冯骥才“津味小说”的语言特色鲜明,耐人品味。笔者
才疏学浅,不敢妄谈“研究”,只是对冯骥才先生津味小说的语言颇感兴趣,希望
能够倾吐出来,以期与大家一起分享。下面笔者就以《俗世奇人》为例,浅探一
下冯骥才的语言风格,只不过是“管中窥豹”罢了。
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冯骥才先生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就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有着
浓厚的兴趣。对天津的地方方言驾轻就熟,其作品善于用口语来讲故事,使用天
津方言的用词和表达方式。比如:“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好嘴杨巴》);“它抽冷子蹦出几句”(《死鸟》);“话虽有点玄,能耐不掺假”(《蓝眼》)。天津人常
把“好象”一词说成“赛”,把“什么”一词说成“嘛”,小说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句子,
如:“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刷子李》);“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酒婆》);“他对鸟儿们的事全懂,无论嘛鸟,经他那双小胖手一摆弄,毛儿鲜亮,活蹦乱跳,嗓子个个赛得过在天福茶园里那个唱落子的一毛旦”(《死鸟》)。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诸如把“傲气”说成“牛”、把“办法”说成“辙”、把“放下”说成“撂”、把“失败”或“出丑”说成“栽”„„这些词语吸取了口语和方言中的精华,彰显了地方文化的特点和魅力。我们读冯骥才的小说,感受那独特的津味方言,就像到天津卫去采风,顺便品尝正宗的“狗不理”包子,实在是别有风味。
二、凝练传神,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度
冯骥才先生认为,“中国人十分讲究文字的功力,尤重单个的方块字的运用,决不是一写一大片。故而我修改的遍数很多。”(《俗世奇人·题外话》)由此可见,冯骥才作品的语言是经过反复提炼的,有着超强的表现力度。《俗世奇人》里有两篇文章被收编进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篇是《泥人张》,一篇是《好嘴杨巴》,感受语言强烈的表现力是教材要求的学习目标之一。以《泥人张》为例,如“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语言运用夸张作文一二三手法,极具造型能力,突出了“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高出同行中人,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如果换成“技艺高超,众人莫能望其项背” ,文字就过于平板,其表达效果就差多了。又如,“海张五那边还再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两个“找”字写得实在妙绝,海张五拿泥人张取笑“找乐”,泥人张便“找到”海张五“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了泥人中。尤其是第二个“找”字,表现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也表现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如果换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看不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再如,泥人张捏好海张五头像后,“他把这泥团‘叭’地一戳”,一个“戳”字,展现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和不屑,简洁传神,实在是无可更易的字眼。语言生动凝练,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度,这在《俗世奇人》的其它篇章表现得也很充分。例如,《苏七块》中描写苏七块苏医生给人接骨的句子:“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
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瞧病的动作是简单的“一触”,治病的动作是麻利的“翻飞”,两个动作相映相衬,配合句中的比喻、夸张,凸现了苏大夫医术的精湛,令人啧啧称奇。作品中类似的生动而精准的表述多了去了,在此就不作一一的赘述。
三、着笔画意,善于勾勒人物独特的肖像
冯骥才先生不仅是一位作家,而且是一位画家,其文学作品中亦往往渗透着画意。这在《俗世奇人》中亦有所表现,除了不时地向我们展示一幅幅充满民族风情的风俗画之外,更着重于用写意的笔法描绘人物的外貌。主要人物出场大多有一番外貌描写,为这些“俗世奇人”们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像。如,在《苏七块》中对苏大夫苏金散的描绘:“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这里的肖像描画,线条清晰,色彩鲜明,勾勒出一张精明干练的奇人奇貌,为下文写人物精湛的医术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再如,《青云楼主》中对“青云楼主”的刻画:“此君脸窄身簿,皮黄肉干,胳膊大腿又细又长,远瞧赛几根竹竿子上凉着的一张豆皮。”这里没有作具体细致的工笔描绘,却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巧妙地运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的典型特征,宛如一幅简笔漫画,使人过目不忘。诸如此类的肖像描写,在《俗世奇人》中俯拾即是,不一而足,如对李金鏊、冯五爷、酒婆、小达子等人物的刻画,一个个都是栩栩如生,入木三分,体现了冯骥才先生作家兼画家所特有的艺术造诣。
四、活泼幽默,富有单口相声之特色
天津人的个性和地域特点孕育了津味相声文化,马三立就是津味相声的一面旗帜。酷爱民间艺术的冯骥才先生从小就生活在天津,对相声艺术推崇有嘉。受津味相声文化的影响,其作品活泼幽默,情趣盎然,大有单口相声之风味。相声艺术讲究“现挂”,《俗世奇人》里也不乏这种信手拈来的幽默。比如“这酒馆只卖一种酒,使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酒婆》)这里写“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就是为了表现 “酒味大”而“现挂”的情节。 《背头杨》中有“这天傍晚,背头杨打老龙头的西学堂听完时事演讲回家。下边憋了一泡尿,
她急着往家赶,愈急愈憋不住。简直赛江河翻浪,要决口子。她见道边有间茅厕,便一头钻进去。”这段话生动传神、风趣幽默,而“简直赛江河翻浪,要决口子”也可以看作是作者的“现挂”。这随口而来的幽默,简直令人喷饭。此外,作品中也不乏“贯口”和“包袱儿”。比如,“到了需要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的时候,就更指着杨巴那张好嘴了”(《好嘴杨巴》)这里的成语连用,不是很类似相声里的“贯口”吗?《酒婆》里有这样的句子:“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借用了相声语言短小精粹、节奏感强的特点,尤其是“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 ,中间连顿号也不加,一气呵成,可以看作是相声艺术中的“急贯口”。《刷子李》中有“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令人忍俊不禁,其实,这就是相声艺术中的“抖包袱儿”。
以上是笔者对冯骥才先生“津味小说”的一些粗浅认识,挂一漏万。但即使“管中窥豹”,亦能“可见一斑”。从对《俗世奇人》的赏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冯骥才先生“津味小说”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示了津门文化地域群体性格中迷人的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本色朴素,幽默传神,寓庄于谐,雅俗共赏。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俗世奇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6
[2]张瀛.冯骥才小说的语言特色[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3]刘增利等.教材知识详解[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235-23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