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4.3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600字
4.3宝贵的自然资源及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自然资源是人类不能缺少的。
知道地球上自然资源的多样性。
通过读图,了解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
方法与过程
通过实例的列举,说明人类面临短缺的自然资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身边的正反事例,提高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
树立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录像:古人在自然界捕猎,说明人类很早就认识生存离不开自然资源。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两组图,认识人类离不开水资源、矿产资源,然后设问:举例人类还有哪些方面离不开自然资源?本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联系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进行说明,从而认识自然资源的多样性。)
讨论:我天天要吃饭,饭是不是自然资源?此问题可能会引起学生争论,在学生的争论中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概念,从而进一步认识人类离不开自然资源。 回忆学过的国家中,日本、美国、英国、沙特阿拉伯等国的资源状况,知道自然资源分布是不均的。读《世界地理图册》中的“世界主要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图,说出铁矿、铜矿、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读“世界石油、煤矿分布图”,说出石油、煤矿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读“世界主要森林资源分布图”,说出世
界森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讨论:通过读图,对比说明自然资源分布不4.3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均的状况。
讨论:
(1) 人类面临哪些资源的短缺?
(2) 产生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
(3) 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
(4) 在保护自然资源方面你做了哪些?
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上的图表,浏览光盘中的“环境”视频,收集一些实例,认识人类开发资源不当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恶化,了解保护利用自然环境的具体措施及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资源观。
作文二:《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500字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班级 姓名
水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下
图为世界主要城市用水价格比较,据图完成1~2题。
1.2001年我国北京等许多城市都提高了用水价格,
其主要目的是
A.促进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国家税收 D.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2.6个城市中,径流量比较稳定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我国东部多耕地,西部多草原,主要原因是
A.生产活动方式的不同 B.开发历史时间的不同
C.人口分布数量的影响 D.光、热、水、土等条件的不同
4.右图中横线部分是指
A.煤炭 B.水能 C.石油 D.沼气
5.下列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正确的是
①安徽省大力开发海洋能 ②黑龙江省大力发展沼气
③内蒙古发展风力发电 ④青藏地区开发太阳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B.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
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
D.煤、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
7.在本国能源消费构成中,该图中能源①居首
位的国家是
A.瑞士 B.法国 C.中国 D.英国
8.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认知水平提高了
B.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C.矿产资源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
D.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人类面临矿产资源匮乏与枯竭的威胁
下图是“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反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加快
⑤不合理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0.我国耕地占土地资源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 B.山区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
D.城市建筑、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11.我国增产粮食切实可行的主要途径有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切实保护耕地 ③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大力开垦草原、沼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
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之前耗尽。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
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
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在地球上
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据此完成12~14题。
12.这段材料说明了“地球资源”的特点是
A.极易破坏 B.利用潜力大
C.数量是有限的 D.再生能力差
13.“生态脚印”说明
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B.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C.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范围不能继续扩大和加深
D.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14.阿联酋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发展速度快 B.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太小
C.资源消耗量大 D.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15.读“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域差异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2) 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3) 多水带地区也时常受到水资源紧张困扰,最主要的原因是:
(4) 我国经济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________带,原因是:
16.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山西省结合全区________、________等资源优势,
围绕________开发,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其中输出化工
产品的产业链是_______ _____________。
(2) 简述山西省能成为全国能源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3) 图中输出的产品是下列哪个工业部门的产品( )
A.采掘工业 B.原料工业 C.加工工业 D.电子工业
(4)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山西省将要进行哪些方面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产业结构调整?
17. 下图展示了90年代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构成。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当时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构成的突出特点。
(2)根据图并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及环境特点可以推测,长江中下游平原农村
的生活能源以________为主,东南丘陵农村的生活能源以________为主。
(3)指出这种能源构成引发的环境问题,以及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途径。
A B D B C B D D B B D C D D
15.(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
(3)水污染严重
(4)过渡 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16.(1)铝土矿 铁矿 能源 煤炭开采→焦化→化工→输出化工产品
(2)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3)B
(4)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17.(1)以生物能(秸秆、薪柴)为主要生活能源,共占71.5%。
(2)秸秆 薪柴
(3)环境问题:第一,砍伐植被(森林),(破坏生态结构)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第二,秸秆不能还田,减少了耕地有机肥的供应,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主要途径:第一,(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类型的能源;第二,(大力)建设薪炭林;第三,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作文三:《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doc》3100字
第三章综合检
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匀,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化很大 ③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 ④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水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图为世界主要城市用水价格比较,据图完成2~3题。
2.2001年我国北京等许多城市都提高了用水价格,其主要目的是
A.促进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国家税收 D.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3.6个城市中,径流量比较稳定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反映某地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A.降水量 B.蒸发量 C.多年平均降水总量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5、海水淡化可以扩大淡水来源,目前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国家是( )
A.中国 B.美国 C.埃及 D.沙特阿拉伯
6、我国下列资源居世界首位的是
A.土地资源总量 B.水资源总量 C.人工林保存面积 D.铜矿资源
7、对非可再生的资源来说,“开源”的最好办法是( )
A.限制利用 B.寻找新资源 C.禁止开采 D.综合利用 8、下图中横线部分是指
A.煤炭 B.水能 C.石油 D.沼气
9、每年冬春季节,沙尘暴是肆虐我国北方的一大公害,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一大环境问
题.沙尘暴肆虐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①加速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②污染空气,使大气质量下降 ③增加大气中的凝结核数量,因多雨而形成水灾 ④诱发眼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⑤易发生交通事故、高空坠物等次生灾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下列有关我国淡水供需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
B.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由于河流水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等原因,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 C.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
D.内流河区虽然降水少,但因地广人稀、需水量不多,而不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下图是“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反映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其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不断膨胀 ④城市化进程加快 ⑤不合理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2.我国耕地占土地资源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众多,人口基数大 B.山区多,平地少
C.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 D.城市建筑、农村建房乱占耕地 13.我国增产粮食切实可行的主要途径有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切实保护耕地 ③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大力开垦草原、沼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之前耗尽。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的“生态脚印”大小,换言之,也就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在地球上留下最大“生态脚印”的国家。据此完成14~16题。 14.这段材料说明了“地球资源”的特点是
A.极易破坏 B.利用潜力大 C.数量是有限的 D.再生能力差 15.“生态脚印”说明
A.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B.人们对环境规律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C.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范围不能继续扩大和加深 D.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16.阿联酋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A.发展速度快
B.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太小 C.资源消耗量大
D.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17、下列关于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B.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不大,只有21%
C.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D.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也约占1/3。 18、下列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正确的是
①安徽省大力开发海洋能 ②黑龙江省大力发展沼气 ③内蒙古发展风力发电 ④青藏地区开发太阳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我国一些地区要“退耕还牧”或“退耕还林”的原因是( )
A.种粮食价格太低,效益不如种草和种树 B.生活提高了,人们需要更多的林产品和畜产品 C.生活提高了,要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休闲、旅游场所
D.这些地方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须用种草、种树的方法加以改善 下图是美国马奇蒂博士对世界一次能源替代趋势的研究结果。读图完成20~21题。
20.一次能源M1和M2分别是 ( )
A.石油和水能 B.煤炭和石油 C.石油和煤炭 D.煤炭和水能 21.天然气将成为21世纪初期世界主要能源,相对与M1、M2,主要因为天然气( ) A.分布广,储量大 B.开采、运输、使用的技术难度不大 C.是可再生能源 D.基本上不污染环境
目前,我国石油储备一期四个基地(浙江镇海、浙江舟山、青岛黄岛、辽宁大连)已基本建成。正积极推进石油储备二期基地建设,据此回答22—23题。 22.我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①确保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 ③加快石油加工产业链的发展 A.①② ①海运条件优越 ③接近消费市场
B.②③
( )
②平抑国内油价的异常波动 ④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 C.③④
②国防安全的需要 ④石油工业发达的城市
D.①④
( )
23.首批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如下表)。回答24—25题。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24.关于三种方案的选择,正确的是( )
A.选择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B.选择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选择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 D.选择C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25.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山西 B.江西 C.广西 D.广东
三、非选择题
2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日本能源安全情况(1973~2000年度)。
材料三: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和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使得日本开始重视从其他地区进口石油。日本如果能够争到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那么俄罗斯每天向日本出口100万桶石油,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就可以降低到65%。,
(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30年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将超过石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是针对日本的什么能源安全问题而作出的努力?
(3)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地理角度思考我国可以从日本能源安全情况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再生资源利用率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每年大约有价值900亿元的家电、塑料、纸张、建筑垃圾等废旧物资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利用,且严重污染了环境。
材料二 日本每年产生60万吨电子垃圾,其中的85%得到回收,较好的防止了电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商品—使用—回收—再生—商品”的良性循环。
(1)据统计,中国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只有20%左右,而约80%被填埋焚烧。简要说明这种利用方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结合我国国情和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谈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措施
2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域差异略图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2)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水带地区也时常受到水资源紧张困扰,最主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doc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经济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________带,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③是对地球上广义水资源的表述,④是对狭义水资源的表述,二者与提
干设问不符合。
2、A 解析:价格杠杆是促进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
3、B 解析:伦敦、巴黎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小,径流量比较稳定。
4、D 5、D 6、C 7、B 8、B 解析:按能量来源分类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按性质属于可再生的能源,按利用状况属于常规能源。
9、D 10、B 11、B 12、B 13、D 解析:第11题,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
断减少的首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盲目开垦荒地、草地,追求耕地面积的扩大导致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灌溉方式也是导致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城市化进程加快,使非农建设用地不断占用耕地。第12题,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平原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12%,所以山地多,平原少,决定了耕地比重小。第13题,我国可供开垦为耕地的荒地比重已很少;大力开垦草原、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14 、C 15、D 16、D 17、B
18、C 解析:安徽省属于内陆省份,开发海洋能不现实,故①错误;黑龙江省是我
国最靠北的省份,气温低的月份比较多,影响沼气的开发,故②错误。③④符合自然资源开发的因地制宜的原则。
19、D 20、B 21、C 22、A 23、D 24、D 25、 A 三、非选择题
26(1)天然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
(2)石油来源单一化(或石油来源过分依赖中东)。
(3)能源结构要多元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分析图表、理论联系实际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天然气比石油更清洁,是一种更有前途的能源。从材料二中可看出,日本石油进口严重依赖中东,由于中东局势不稳,对日本国内经济有很大影响,故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以改变石油来源过分依赖中东的状况。中国现已为石油进口大国,所以要吸取日本的某些经验,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等级。
271)以垃圾填埋方式处理的塑料,会在降解过程中释放出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及土壤;以
焚烧方式处理塑料,造成大气污染。
(2)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环境意识;加大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等。
28、(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 (3)水污染严重
(4)过渡 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和利用存在的地区差异。解答本题可从图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并结合我国的水资源国情进行。
作文四:《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3100字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学习目标】
1. 淡水资源短缺 2. 耕地的减少 3. 矿产资源频临耗竭 4.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5. 新能源的使用 6. 可再生能源的类型 7. 我国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对策 8.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重点难点】
1.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2. 新能源的使用
【学法指导】 【课时安排】 三课时
一、淡水资源短缺 1.淡水资源的类型
2.淡水资源的分布 世界
我国
3.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4.我国淡水资源分布特点
二、耕地日渐减少
1.世界耕地供需态势
2.我国耕地面临的问题
三、矿产资源面临耗竭
1.我国矿产资源特点
2. 矿产资源的分类
成因
类型 能源矿产 非金属矿产
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 贵金属 稀有金属 稀散金属 稀土金属
四、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化石燃料的类型
2.煤炭的分布(石炭纪、侏罗纪、第三纪热带地区) 世界
中国
3.石油天然气的分布(沉积盆地、凹陷地区) 世界
中国
我国的油田
4.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
5.煤炭再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开采 运输与存放
6.化石燃料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措施 7.新型能源的特点及其优劣 太阳能
风能 水能 潮汐能
生物能
利用过程
地热能
8.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对策
开源措施
节流 措施
9.我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10.我国耕地保护的对策
11.土地退化的定义及现象
12.土地退化防治的对策
1.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2.
(1)原因 (2)解决对策
3.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世界耕地面临的问题及成因: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不足问题。
(2)中国耕地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我国的耕地问题
造成我国耕地资源不足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归纳如下表。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②解决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高耕地质量
③土地退化
a.土地退化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b.表现:土壤侵蚀;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
④土壤侵蚀的防治。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为控制土壤侵蚀,进行水土保持,应在对土地资源高效节约利用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
1.森林资源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草地退化的原因与危害
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 (1)湿地的主要功能
(2)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4.物种灭绝与保护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M所在省区具有的资源优势主要为( ) A.煤、铁、石油
B.水能、有色金属 C.风能、太阳能 D.耕地、森林
2.2010年3—4月份,图中M省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出现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人口急剧增长,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B.水污染严重,水质降低
C.大气环流异常,降水持续异常偏少 D.岩溶地貌广布
3.为应对水资源问题,图示地区可以采取的可行措施为( ) A.大规模人工增雨 B.海水淡化 C.完善水利设施
D.发展节水农业扩大麦田面积
下图为世界某些城市的用水价格比较,据图完成4~5题。
4.从图中信息来看,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城市,其地理特征应为(A.夏日晴朗干热,冬季温和多雨 B.古老文化中心,文物古迹荟萃 C.重视建筑质量,提高抗灾能力 D.气候常年湿润,径流常年稳定
5.上述城市中,生活用水高峰期与我国大部分城市明显不同的是( A.东京
B.悉尼
) )
C.巴黎
D.罗马
6.下列能源中,属于来自太阳能,又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的是( )
A.汽油 C.沼气
7.在吉林省农村,开发利用第6题中所述能源的限制性条件主要是( ) A.气温 C.技术
读图,回答8~11题。
B.水源 D.原料 B.潮汐能 D.水能
8.图示地区具有的能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 A.煤、石油 B.天然气、水能 C.太阳能、风能 D.地热能、潮汐能
9.图中5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自古以来农业发达,与宁夏平原相比该地突出的优势表现在( )
A.黑土广布,深厚肥沃 B.地形平坦,人均耕地多 C.水热丰富,生长期长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10.有关图中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加强山区开垦,增加耕地面积 B.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减少酸雨 C.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耐旱作物棉花 D.限制重工业发展,减少矿产资源开发
11.在图中北部地区破坏植被,易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为( ) A.荒漠化 C.水土流失
B.次生盐渍化 D.河流含沙量增加
煤和石油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又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据此完成12~14题。
12.煤炭开采过程中应注意防范的问题主要为( ) A.酸雨、白色污染 B.井巷透水、瓦斯爆炸 C.水土流失、赤潮 D.侵占耕地、臭氧减少
13.日本是世界上大量进口煤炭的国家,其煤炭进口来源地除中国外,还包括( )
A.委内瑞拉 C.智利
B.澳大利亚 D.埃及
14.下列城市的形成与石油关系不大的是( ) A.塔北、塔中 C.芝加哥、悉尼
B.阿伯丁、秋明 D.大庆、玉门
读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表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回答15~16题。
A.耕地面积广大,土层深厚肥沃 B.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 C.红壤丘陵广布,生物品种多样 D.常年降水较少,太阳辐射量大
16.该地区若耕地比重过高,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为( ) A.沙尘暴增多 C.非农用地减少
B.土地盐渍化 D.水土流失
2010年3月22日是第18个世界水日,结合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完成17~19题。
17.我国工农业生产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位于( )
18.上述地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正确措施为( )
①跨流域调水 ②提高水价,强化节水意识 ③压缩工农业生产规模,减少耗水量 ④科学种田,节水灌溉 ⑤多打机井,加快地下水开采
A.①②④ C.①③⑤
B.②③⑤ D.③④⑤
19.天津、青岛、连云港等滨海城市利用本地优势条件开发水源持续可行的措施为( )
A.开采深层地下水 C.海水淡化
B.利用洼地蓄水 D.跨流域调水
20.下列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正确的是( )
①安徽省大力开发海洋能 ②黑龙江省大力发展沼气 ③内蒙古发展风力发电 ④青藏地区开发太阳能
A.①② C.③④
读图,完成21~22题。
B.②③ D.②④
21.图中显示在我国南北方覆盖面积均较大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分布在( )
A.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的地区 B.非季风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形的第二级阶梯上
22.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的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土壤含盐高
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南方降水多,对土壤盐分有稀释作用 D.耕作方式不同
中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消费大国,但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16.8%、美国的28.6%。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图,回答23~24题。
23.中国能源消费中,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是指( ) A.乙、b C.乙、d
B.丁、c D.丙、d
24.我国能源产出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②多高能耗、低产出的工业 ③管理不善,浪费现象严重 ④工业布局不合理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25.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①自然资源种类少,分布不均 ②人口总量大,人均资源量低 ③资源浪费严重,资源相对短缺 ④生态破坏严重
A.①② C.①④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我国农牧过渡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B.③④ D.②③
(1)近些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图示的原农牧过渡带会随之南移(如图所示),请解释这种变化的具体原因。
(2)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图示的原农牧过渡带实际上向北移动,由此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泉,是济南的灵魂。济南老城是泉文化精华的载体,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涌出,汇为河流湖泊,在泉涌密集处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人在石上走,清泉石上流”的旖旎风光。
材料二 济南市区地下水位和泉水流量的动态曲线与降水量、开采量的关系图。
(1)描述泉涌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说出泉涌量出现这种变化给泉城济南带来的影响。 (3)为实现泉水常年喷涌,可采取哪些可行性措施?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如图是我国化石燃料产生相等能量情况下排放的污染物统计图(以天然气排放量为1)和我国某年能源消费结构图。
(1)指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所导致大气污染的具体表现。 (2)为改善东部沿海地区大气质量,我国采取的工程措施是什么?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十二五”期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如图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重点分布区域图。
(1)判断在区域分工中主要承担新能源产业研发、高端制造功能的地区并简述理由。
(2)内蒙古近期发展目标之一是打造以“中国电都”为核心的国家特大型绿色能源基地。请你为内蒙古提出一种绿色能源开发的办法,并说明其可行性。
30.读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利用结构变动表及中国沿海地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图甲),中国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面积图(图乙),分析回答问题。(10分)
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利用结构变动表
注 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
(1)分析图甲,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2)分析图乙,描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的特点。
(3)结合所给材料,说明我国北方水土协调度
作文五:《4.3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3500字
4.3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一 设计理念
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设计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教师
因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2、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探究
的形式解决问题。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式巩固所
学知识。
二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对资源的利用,资源的持续培育和利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近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资源的利用规模和数量迅速扩大,人们一直在不受阻碍地以掠夺方式利用地球的资源,现在某些自然资源受到严重在破坏,甚至有些非可再生资源出现了耗竭的现象。因此安排了本节内容。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应该在地球系统.oweN..可持续发展的限度内利用资源,避免自然资源的耗竭,使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
本节着重要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如何分类的? 二、从生产、生活出发,探究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三世界重要的资源的分布;四、从而倡导学生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纵观教材,优点明显:一是数据可信说服力强;二是活动类型多样,注重学生能力发展。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部分活动的问题设置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 学情分析:
对于资源与人类的紧密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是中预学生对资源的认识还缺乏系统性、条理性,有些认识不够全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课标要求分解成若干分要求,然后设置问题情境,依托学生现有感性认识,通过分层递进的问
题设置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的建构,并且形成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与思维方法;其次,教师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关心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形成地理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
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的阅读及问题的引导,实现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提升;
2.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对比分析。学会简单的数字分析和对比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 教学重点:
1.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资源的重要关系。
2.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3.运用资料、数据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2.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评价。
四 教学方法:
针对重、难点我选择的教法是情景设置、读图分析、讨论归纳法,选择这组教法的目的在于使内容更为直观,凸显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体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原则: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
五 说学法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理念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交流与合作 自主——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应用
教学准备:制作相应课件、地图册、教材图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对
自然界的获取和利用。尤其是当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成为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这些自然资源与我们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在数量上有何特征?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对待世界的自然资源状况呢?今天因此,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对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宝藏——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
一 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
学生分组自学---讨论1、什么是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分类? 判断下列哪项是自然资源?阳光、铅笔、土壤、闪电、风、摩托车
【教师总结】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取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意:1、自然资源必须是存在于天然界的,而不是由人为因素形成的
2、必须能为人类所利用并能创造出一定的经济价值
3、资源的形式可能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也可能是以能量的形式 学练结合 掌握重点判断下列哪项是自然资源? 海洋、鱼、煤炭、纸张、风能、电能、冰川、钢铁、铁矿、闪电、棉花、天然气
【提问】你知道有哪些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气候资源。
自然资源还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提问】哪些是可再生资源?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属于可再生在原。例如:水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水资源、气候资源可以循环再现,土地资源可以重复使用,生物资源可以不断的生长繁殖。所以都是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可能再产生, 或使用后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资源。煤、石油、矿石等矿产资源形成周期很长,在人类历史时期使用完以后就无法再生,所以是非可再生资源。
学练结合 掌握重点判断下列哪项是可再生资源石油、风能、水银、太阳能、金矿、磷矿、耕地、水能
【承转】自然资源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二 自然资源与我们
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总结: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
三 分布不均的自然资源
小组合作读图说出世界森林,铁,铜,铝土,煤,石油的分布的国家和地区
承转】自然资源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那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教师总结:可再生资源虽然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但是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必须是在人类合理利用的前提之下,可再生资源才能永续利用,而离开这个基本前提,或者说不合理利用,也会使可再生资源变为不可再生资源,如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很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土地失去原有的价值。
【承转】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地球上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度,如何利用这些自然资源
四 自然资源的利用
【学生活动】我们身边的资源利用过程中有哪些问题
【教师小结】对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
对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使用
观看一组各种自然资源的图片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资源
【教师小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污染、断流——不可利用一或没有可利用的--取之尽,用之竭。
土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生产力下降,消失——取之尽,用之竭。 节约资源,重复利用资源,重视资源更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
非可再生资源:十分珍惜、 节约使用
具体措施:垃圾分类投放如:可回收垃圾;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有害垃圾:废电池、废荧光灯和过期药品;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花草、灰土。
补充材料: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学以致用 知识升华调查当地主要的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1. 选题:选择与调查相关的内容进行调查。
2. 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调查目的 调查对像 调查内容 调查方式(一般可选择:问卷式,
访谈法,观察法,资料法等) 调查时间 调查结果
调查体会(可以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也可以是找出结果的原因及应对办法等。)
【教师小结同时,一方面由于世界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再加上世界很多国家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问题的严峻性。所以我们要看到资源的危机,树立危机意识,更好地、合理的利用、节约、保护资源。
所以我们要反思我们以前的行为,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我们的贡献。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力求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尽可能体现《标准》的要求,注重图导,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和学生互动,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由于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的差异,小组成员间的差异很大,因而个别同学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还需教师在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学习效果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A.森林 水稻 煤 B.耕地淡水铁矿石
C.石油 闪电 工矿用地 D.野生动物草地噪声
2.对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正确的是()
A.节约利用,综合利用 B.寻找新的代替品
C.保护和促进更新 D.极大限度地加以利用
3.下列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水能 B.核能 C.磷虾 D.针叶林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之一,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水能、太阳能、煤炭资源分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水平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土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月,人均水资源为1川,人均森林面积为1乃。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2000年11月1日我国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是( )亿,是世界人口第 { } 大国。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的自然资源将更加短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行怎样的基本国策?
作文六:《高考英语作文保护自然资源》000字
高考英语作文保护自然资源
高考英语作文:保护自然资源
Preserving Natural Resources
Through the changes'in the ways Of making a livin.oweN..g in a family over several generations, man has been warned against wast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mphasizing the urgent need to preserve these resources. Ever since man appeared on the earth, man's survival has been heavily relied on nature. Almost everything we use in our everyday life es fromm'notate, ranging from the food we eat, the water we drink, to the wood which is tm'ned into furnitur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population growth, the amount and range of materials used has increased at an alarming rate.
However, natural resources are not inexhaustible. Some reserves are already on the brink of exhaustion and there is no hope of replacing them. The widespread water shortage is an example in point. If man continued to squander natural resources with no thought for the future, the later generations would be in danger. It is up to us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before the situation gets out of hand.
作文七:《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3600字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
知识点l:化石燃利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t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理解化石燃料开发利用中的环境: 问题,结合实例理解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e
措施。 ‘
1.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对人类的影响
(1)促进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改变。人类为了最
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会以更高效率地利用资源的
形式组织起来。如国际能源委员会的成立。
(2)促进技术和科学的进步。通过技术改进更有效
率地利用资源,或通过科技进步寻求新的替代品。
(3)造成生活方式的改变。为了应对非可再生资源
日渐短缺和逐渐耗竭,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 在自觉地改变生活方式。
2.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首先要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过程。因为资源开
采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了解开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
后,就能更好地体会到应该针对不同的开采环节采取不
同的环境保护措施。例如,化石燃料在开采、运输、存放、 加工、利用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
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状况,减 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损耗。
(2)在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
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要防 止各种有机、.oweN..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人大气、水 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
(3)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
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 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
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 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石油资源潜在的危机及应对措施
(1)潜在危机:石油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
是有限的。由于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石油资
源枯竭将使世界笼罩在石油危机的阴影之中。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世界石油供应将出现紧
缺态势,石油价格必定上扬。以目前我国石油消费和进 口高速增加的态势,与石油相关的庞大工业群将受到较 大冲击,甚至阻碍经济增长。
(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
a.适度开发、均衡生产。石油资源是一种非可再生资 源,对其开发要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 针,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
b.节约使用,提高利用效率。我国石油利用效率远 低于发达国家,节约潜力很大。要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 新工艺,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以达到节约使用石 油、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c.加强勘探,挖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 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因此,要充 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保证国内石油的正 常供应。
另外,为了预防石油供应中断,保障石油安全、经济 安全和国家安全,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体 系,我国的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分别为浙江的宁波镇海和 舟山岱山、青岛黄岛、大连新港。
鳓《l】下列化石燃料在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中,主 要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的是(双选) ( )
八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 B对开采能源破坏的地表由采矿者负责复垦,恢复 到原状态
C对矿物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n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矿物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
然气
名师点金:A项主要是减少生产过程中黠资源的耗 损;Bl瓒毫要是保护耕地;合理科用土地,防止生态破 坏;C、D项是为了减轻环境污染。.一..
答案CD
知识点2:发展多元记喀伺的能源系统
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就是重视化石燃料以外 的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几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列表比 较如下:
续表 下列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正确的是( )
①安徽省大力开发海洋能②黑龙江省大力发展沼
气③内蒙古发展风力发电④青藏地区开发太阳能
基础巩固全面训练
1.在世界两大煤矿带上的国家是 (
①巴西、中国 ②俄罗斯、德国 ③美国、乌克兰
④加拿大、澳大利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_③④
2.下列属于世界两个产油带上的产油国是 (
八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②④
名师点金:开发能源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优 势;安徽不是沿海省份,开发海洋能不现实;黑龙江省 全年气温都偏低,尤其是冬季温度更低,不利于植物发 酵;内蒙古风能资源、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都十分丰
富,可以开发风能和太阳能。
答案C
创新训练;
)’8.杭州湾的钱塘潮属于 ( )
: 八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珏常规能源
t C可再生资源 D.二次能源
” 下图为我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地区(按东北、华北、 ) 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划分)分布。读图,回答9~10题。 八印尼、尼日利亚 B加拿大、委内瑞拉
C.南非、巴西 D.俄罗斯、尼日利亚
3.下列关于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八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都集中在西部,东部很少
B.西部的石油集中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 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C我国四大天然气区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 盆地和陕甘宁地区
n西气东输主干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东至南京
4.下列关于能源消耗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八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的能源 消耗普遍较低
B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和人均耗能量都很低
C目前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增长,但全世界使用 的能源大部分来自可再生能源
D.从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看,发展中国家应负有 更大的责任
5.有关地热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八现在被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多为地下热岩储存的能量 B地热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成本低,可以大规模应用 C地热能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D.地热能开发利用不会危害环境
6.下列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能的是 ( )
A煤炭 B水能 C地热能 I]L沼气
7.关于风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八风能是二次能源
&风能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C.风能丰富的地区又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 n风力发电不存在储存和传输问题
谗
j。?
i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进入新千年以来,世界原油价格已经从38美元一 桶涨到了.2008年7月5日的145美元一桶,能源市场 正在提醒我们要尽早为能源供应的前途着想。试分 析我国石油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
据报道:中国地质科学院最新发表的报告指出,除了 煤之外,中国所有矿产资源都处于紧张状态,将在二三十 年内面,l盏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短缺。据此
(3)为保证我国能源安全,在石油进口中要避免进口 的单一化,注意多元化进口,为此我国采取了哪些 举措?
A.②
C③
回答1~2题。 ’
1.下列煤炭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 ) #
八采煤导致地下采空区地面塌陷 e
B.堆积如山的煤矸石自燃
C.煤炭运输中的粉尘污染 、
D.火电站造成的空气污染 。
2.下列采矿过程中的哪一环节会造成水污染 ( )。 ①采掘②运输③废矿石堆放④表土剥离 ,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③ :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及科技进步,其利用方。 式有多种多样。读下图,回答4~6题。 。
消费地
需求地
消费地
消费地
3.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用煤来发电(火电站)与水力发电(水电站)的主要不同 是 ( )
久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
B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C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
n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5.结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实际情况,上述利用 方式中,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 )
B.④
n①
读世界几种能源使用量年均增长比例图,其中甲能 源为可再生能源,乙能源为非可再生能源。据此完成6~ 7题。
一5 0 5 10 15 20 25
6.世界上利用甲能源发电的前三位国家为德国、美国和 丹麦。图中甲、乙两种能源分别代表 ( )
A.水能、沼气 B_地热、潮汐
C.风能、煤炭 I]L地热、煤炭
7.在我国,乙能源的丰富区主要分布在 ( ) 八江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横断山区 D.长江三峡
2006年7月11 ,世界最大的石油企业之一壳牌公 司宣布,该公司已经与中国宁煤集团签署协议,双方将共
同研究在我国宁夏建设预计年产近350万吨油品的煤制 油企业。据此回答8~9题。
8.在宁夏建设煤制油,生产石油的替代品可能产生的问 题是 ( )
A.煤制油需要大量用水,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 &当地大气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C造成当地用煤减少、能源供应紧张
n当地的酸雨危害加重
9.有关“煤制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八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油可以缓解对石油的 需求
37
9.与地区④相比,地区③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 )
八降水丰富 B.河流众多
C河流流量大 n河流落差大
10.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 ( )
A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附近
B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附近
C.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附近
D.内蒙古高原边缘
11.(创新题)读图,回答问题。
中国未来石油供需状况(单位:亿吨)
(1)上图反映出我国在能源利用中的什么问题?
评一
B“煤制油”能从长远解决世界能源危机
C.“煤制油”不会产生温室效应
n“煤制油”符合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 世
霍0
源O
消
费O
构
成O
比
例
能
材料二 日本能源安全情况(1973年和2000年)。
材料三 中东的动荡局势和美国对中东石油的 垄断使得日本开始重视从其他地区进口石油。日本 如果能够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那么俄罗斯每 天向日本出口100万桶石油,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度就可以降低到65%。
(1)从材料一可看出30年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将超过 石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2)材料三是日本针对它的什么能源安全问题而作出 的努力?
(3)读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地理角度思考我国可以从 日本能源安全情况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
11.(能力拔高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招标信息网2008年6月4日 近
日获悉,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重庆将建设首批8座 风力发电站。年底,武隆四眼坪首批风能发电机组将 安装发电。
材料二我国商周时代的甲骨文上就有“帆”字, 公元前2世纪已出现风筝、风车,10~12世纪(北宋、
南宋)为风车繁盛时期,至14世纪风车传入欧洲,荷兰 利用风车抽水遣陆。
材料三中国可利用风能时数分布图和新疆达 坂城简图。
中国可利用风能时数分布
(1)简述风能发电具有哪些优越性。
(2)我国风能资源的蕴藏,以“三北”地区的草原戈壁、 东部和东南沿海及其附近岛屿最为丰富。请分别说 明这两个地区的主要风向及风能密度大的原因。
(3)唐代诗人岑参曾以“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 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诗句来形容新疆多大风天 气。著名的达坂城位于乌鲁木齐至吐鲁番之间,北有 博格达峰,是自古屯垦通商必经之地,名谚说:“达坂 城,老风口,大风小风天天有”。试说明该地多大风天 气的原因。
(4)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但每年有大量风能白白“吹 光”。近期对风能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地区有:华 东及华南沿海地区、华北地区、东北老工业地区。请 回答为什么要在这些地区优先开发利用风能。
作文八:《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打印》4600字
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知道主要化石燃料的分布概况。 2.结合实例,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3.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4.了解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以及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 5.结合实例,说明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6.结合实例,说明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结合实例,说明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课前预习知识梳理】
一、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化石燃料的定义: 2、能源分类:
㈠化石燃料的分布
1、煤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
2、煤带:世界---------欧亚大陆煤带: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英国 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的煤炭分布在_______和________
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三省区的储量最多, 南方除_______外,均严重缺煤。
3、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1、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 ;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
2、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仅次于美国(原因:人口多,利用率低),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 ㈢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以煤炭为例
㈣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 ,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 。.oweN..p>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 问题。
3.在矿区生产中应 。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 ,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4.对化石燃料进行 ,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 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实行 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 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1、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能源结构已经由石油时代逐渐过渡到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水电等多种能源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时代。 2、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必要性
①从全球发展趋势看,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人类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 ②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引发的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显著。
所以,今后世界能源的总趋势是 。
3、能源消费结构:是指消费的各类能源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占70%左右,而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占60%左右,煤炭只占30%左右。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课前知识梳理]
知识点l:世界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世界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为保护人体健康,改善环境质量,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合理措施逐步解决缺水问题。如表所示:
知识点2: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2.土地退化及其防治
3.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类型不同
1 、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2.在世界两大煤带上的国家是( )
A.巴西、中国 B.俄罗斯、南非C.美国、乌克兰 D.加拿大、澳大利亚 3、下列关于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都集中在西部,东部很少
B.西部的石油集中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C.我国四大天然气区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陕甘宁地区 D.西气东输主干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到珠江三角洲
4.中国最大的“煤变油”项目——神华集团煤液化项目落户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的乌兰木伦镇,该地区发展该项目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
A.煤炭资源丰富 B.科学技术发达C.劳动力资源丰富 D.市场前景广阔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放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图2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5—6题。
5.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
6.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图7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第7题。 7、土壤铜含量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 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 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D、在居民点大于200mg/kg
8.有关地热能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在被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多为地下热岩储存的能量 B.地热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成本低,可以大规模使用 C.地热能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D.对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不会危害环境
9.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②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环境 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课堂练习】
(2012大纲全国卷1-2) 图1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
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
(2012海南卷地理)下图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电站。据此完成3-5题。 3.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A.海岸线曲折,多峡湾 B.多山地,河流落差大 C.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D.河湖众多,少泥沙 4.挪威为建高水头电站而修建的水库
A.很少引发库区移民 B.水位季节波动较小
C.占用大量耕地 D.可以保护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 5.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
A.照明 B.制冷 C.取暖 D.烹饪
6、读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回答下面(1)~(2)题。 (1)图中因素对耕地造成实质性减少的是( )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③②
(2)下列地形区中,因素①表现最明显的是( ) A.江南丘陵B.四川盆地C.青藏高原D.黄土高原
7、我国首批选定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有4个:镇海(浙江省宁波市)、岱山(浙江省舟山市)、黄岛(山东省青岛市)、大连(辽宁省大连市)。读下图回答(1)~(3)题。 (1)我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目的是( )
A.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 B.减少外部环境对我国石油市场的影响 C.加快东部地区石油加工业的发展D.石油危机时可在国际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我国首批石油储备基地选址的影响因素是( )
①海运条件优越②接近消费市场③国际安全需要④石化工业发达城市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3)有关维护中国石油安全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有( )
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与经营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的替代产品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8、内蒙古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内蒙古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出煤炭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内蒙古在开采煤炭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简述电力输出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
(3)在开发利用煤炭的过程中应采取怎样的环保措施?
9、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面积的27.9%。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上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b.流水作用为主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
10.读“中国新能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新能源分布图中,图例A代表 发电站。我国目前正加快新能源A的建设,试分析其最大的优点。
(2)多年来,我国煤炭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请从生产和运输两个方面说明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3)试说出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4)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十五”期间提出的,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并制止某些地区的过热做法。试分析利用玉米作为原料发展生物燃料乙醇的好处和国家要求稳妥发展的理由。
【拓展提升】
1.读图15,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12分)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8分)
(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8分)
依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学科网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4)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8分)
2.读下图,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图,描述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2)指出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3.图15为福建省某县不同时期土壤侵蚀度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1975年与2006年该县土壤侵蚀强度的差异。(6分)
(2)简述30年来该县土壤侵蚀程度变化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9分)
4.福建省是中国南方的稀土大省,近年来随着稀土市场行情的升温,部分无证矿主受经济利益驱动,非法对稀土矿进行土法开采。土法开采的方法是:在山顶、山坡上打数十个深井,每天注入加有化学溶液的水数十吨,把山体中的稀土离子置换出来,随地下水从山麓处流出,经洗矿池过滤,池底沉淀物为稀土泥(即产品),而未经处理的洗矿水在山谷间漫流。
指出土法开采稀土带来的环境问题。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知识梳理
一、2、能源分类:
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与太阳有关的能源:太阳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 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地热能、温泉,与地球一月球一太阳相互联系有关的能源:潮汐
,新能源 ,非可再生能源 ㈠化石燃料的分布 2、略 3
1、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 ㈢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例
㈣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1.提高资源的回收率,资源的严重耗损。2.环境污染问题。3.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复垦。 4.深加工和精加工,洁净煤技术5.能源结构改革,天然气。 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2、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和高效、清洁的能源技术。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课前知识梳理]
知识点l:答案:修筑水库 开渠引水 海水淡化 改进灌溉技术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知识点2:答案: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高耕地质量
2.土地退化及其防治答案:草场退化 土地荒漠化 土壤盐渍化 退耕还林、还草 修建水库 3.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类型不同答案:土地荒漠化 盐渍化
【自主检测】
【课堂练习】8、【答案】 (1)剥离表层土壤及植被,易导致水土流失;地下采空区,易导致地面塌陷;堆放矿石,会占用大量土地;易污染环境等。 (2)造成当地大气污染。
(3)实行矿区土地复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9.答案(1)见下图。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等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土地退化。
10.(1)核能 清洁、高效、污染少、温室气体接近零排放 (2)生产:煤炭大量开采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造成水资源污染。运输:由于煤炭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北煤南运”格局加剧了铁路运力紧张的矛盾。
(3)东南沿海地区是夏季,西北地区是冬季。东南沿海临太平洋且无地形屏障,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较大;西北地区植被稀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势力强。 (4)好处:生物燃料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持续利用;对环境污染小,有利于环境保护。 理由:我国人日众多,耕地有限,人均产粮水平还不高,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会消耗大量粮食。
【拓展提升】【答案】
1.(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12分)
(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8分)
(3)问题:河水污染(水质下降);径流量减少(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增加。
应对措施:例如,合理规划,加强监测,立法管理,控制旅游人数,保护植被,植树种草等。(8分) (4)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减少污染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8分)
2.答案:(1)变化趋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减少的速度呈下降趋势。 原因:自然原因包括气候干旱、流水侵蚀等;人为原因包括生态退耕、工业化推动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2)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质量。 3.答案:(1)差异:2006年与1975年相比安全区面积增加,高度侵蚀区面积减少(3分),土壤侵蚀总体上呈改善趋势(3分)。
(2)土层增厚,土壤肥力增大(3分);生物多样性增加(3分);河流含沙量减少(3分)
4.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破坏地表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引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每点2分,回答五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预学案
11
作文九:《国土规划面临的问题和自然资源保护》4600字
国土规划面临的问题和自然资源保护
摘要:本文从我国资源环境的现状、面临的问题,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等方面, 阐述了国土规划中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对国土规划中如何加强资源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带来一点启示。 关键词:自然资源;国土规划;可持续利用
一、引言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强大技术手段的运用正在剧烈地改变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人类在短短几十年里创造出的财富,超过了以往一切时代的总和。然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环境和生态状况恶化日趋严重,“三废”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森林破坏与水土流失、资源耗竭、沙漠化、海洋污染等愈来愈严重,资源环境危机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国土规划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国土规划是因地制宜实施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是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有效途径;而资源环境保护是国土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国土规划追求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国土规划中关注资源环境因素,是为了有效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对发展的影响,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安全是国土规划的重要依据,是经济发展重要要素之一。土地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土地不仅是任何物质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生存和必需的物质条件。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然会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环境资源现状
我国是资源总量大国,但却是人均资源小国,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oweN..之间不匹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人口持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供水能力紧张,能源紧缺愈加深重,矿产资源不足,后备资源基础薄弱,资源总需求迅速扩大,各类资源供应长期紧缺,是我国人口与资源、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矛盾的基本格局,资源短缺将长期成为遏制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目前,对人类生存和国家发展意义重大的资源,如耕地及草场、淡水、能源等,在我国2800 多个县市区中,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所规定的人均0.8 亩耕地警戒线的有666 个。同时,我国能源资源结构有致命的弱点,煤占一次能源总消耗的70%左右,高效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少,我国目前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6 倍。据预测,45 种主要矿产(含能源矿产)中,国内现有探明储量能满足今后十年需求的可能只有一半,特别是像石油、天然气、铜、金、富铁矿等大宗矿产资源严重不足,届时我国许多大油气田和大型矿山会因资源耗竭而将关闭。这不仅将极大地制约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影响国家的安全,而且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就业等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 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 立方米,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 位,是全球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每年新增1万平方公里,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每年以2 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环境恶化日趋严重。城市化和工业化速度的不断增长导致了污
水和废气排放量的持续上升。水体、大气、土壤和生态环境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能力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持续下降给人民身心健康、国家环境安 全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
三、国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长期以来对土地缺乏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造成了土地严重浪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供求呈现日趋紧张的态势。据测算, 城市用地的外延扩张导致平均每年占用的耕地约占城市用地增加部分的58%, 然而城市内部大量土地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集约化程度很低。全国城市的建筑容积率平均不到0.3, 城市闲置土地占5%,40%的城市土地处于低效利用状态。同时, 我国城市中工业、居住、商业、道路等类型用地比例失调, 工业用地比重过高, 大多在30%左右。国营工矿建设和生产造成的废弃地约有200万公顷, 已复垦的不到2%。从耕地利用状况看, 中低产田占了2/3, 产量较高地区也还有相当的增产潜力。不少地方农作物布局不合理, 没有实行区域化种植,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林地利用率也低, 单位面积蓄积量和生产量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75%;已利用牧草地中, 优质草地仅占27%, 单位面积蓄产品量只及美国的1/3;建设用地的利用率也不充分,村庄建设由于大部分是平房,人均占地要比城市高出一倍。【2】
2.重利用,轻保护,土地资源环境恶化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短缺, 人们不惜破坏环境滥开发耕地, 掠夺式、粗放式的利用耕地资源, 重用轻养, 忽视土地保护, 造成土地负荷过重, 地力衰退,土地质量不断降低, 土地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我国有的耕地受“ 三废” 和农药污染, 工业废渣和垃圾的堆放占用了大量土地。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耕地严重退化。全国耕地中有国耕地中有59%缺磷, 23缺钾, 14%磷、钾都缺,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70%。我国已经退化的草地占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草地总面积的57%, 森林的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我国每年沃土流失多100亿吨, 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已达40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27%。据国土资源部发布信息, 长江每天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就有500个足球场大。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 土地资源表现出严重的荒漠化、次生盐渍 化。我国实际荒漠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27.3%, 相当于个14广东省, 盐渍土地有9.913万公顷, 潜在盐渍化土壤1.733万公顷。【3】
3.国土规划调控手段的缺乏
国土规划调控手段的缺乏影响了资源环境保护有人把国土规划比喻为“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由于国土规划包含的内容太广,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来大,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致使有些方面可操作性差,难以直接实施。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国土规划还缺乏与有关政策的配套协调,有关的
法规也不健全,管理机构还不完善,有的政府部门对规划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缺乏认识。从而使国土规划往往不能得以有效的实施未能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
4.侧重经济效益,忽略环境保护
由于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即可实现,且对人民群众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生态社会效益具有潜在性和滞后性,人民群众也只有在满足了自身的物质需求时才会进一步需要精神上的享受。
因此,某些现行的国土规划常常将显而易见的经济效益作为主导目标,无视资源环境对经济的制约和促进作用。
5.规划的刚性影响了资源环境保护
现行的国土规划还主要停留在对规划结果的描述上,缺乏对规划实施过程的调控和反馈。而资源环境是处在动态发展过程中的,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得规划很难随着资源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和修改,规划也就难以真正的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造成资源破坏,从而不利于资源环境的保护。
6.规划时间上的有限性影响了资源环境保护
国土规划是一项时间跨度很长的规划,其期限一般都在20 年以上,有的可以展望到30年甚至更长时间。由于规划期限长,必然要求规划方案有明显的超前性,规划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又要有近期建设重点项目布局规划。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近期目标更为明确具体,所以更为侧重于近期的资源开发、生产力布局而对中长期计划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无法坚持贯彻下去并实现预期目标,往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对规划方案做出较大幅度的改动甚至偏离原来的方向。
7.规划的地域性限制了资源环境保护
目前我国的国土规划大多按行政区进行,强调区内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地域之间的自然、经济、社会联系不会因为行政区界而中断,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而行政区的界限却要求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用行政区的框框去束缚某些跨行政区的合理联系,那么规划本身的科学性就值得怀疑,用其指导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不能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而且会严重破坏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4】
四 国土规划中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1.建立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预警系统, 控制土地资源浪费
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的存量持续下降, 建立土地资源预警 系统, 对存量土地进行动态监测, 土地存量临界警戒可以反映出土地资源保障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状况, 同时对地价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实现政府对土地的强制性干预和管理。只有政府的管制加上足够高的需求, 从而控制对土地资源的浪费。通过预警系统正确评价土地资源生态系统 的运行状态, 准确预报、预测土地资源环境可能发生变化的趋势, 有效地减少 灾害损失, 保证土地的质量。
2.重视国土规划的公众参与性
近年来,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环境和质 量, 而国土规划的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因 此,公众参与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让公众参与规划, 一方面有利于规划的广 泛接受和实施。因为公众对于自己生活区域的自然社会与经济状况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他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所拥有的优势有着更深的体会,公众参与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另一方面公众参与还可以集思广益。
3.注重国土规划中的生态效益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资源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大大加强,国家有关部门也在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尤其近几年更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资源环境恶化的 趋势并未得到完全遏制, 环境问题仍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国土规划的
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针对不断恶化的资源环境, 国土规划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重视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提高环境质量,维持资源平衡。将社会经济发展控制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之内, 不能以破坏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代价。国土规划的目标体系必须由追求经济增长的单一目标模式转向追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多目标模式,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共存的和谐社会。
4. 加强国土规划中的资源环境保护规划
国土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协调好生态、经济、社 会三者的关系,是指导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依据。因此,资源环境保护规划 必须服从国土规划,从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各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不得与 国土规划的意图相悖。目前我国的资源环境保护规划只在一些特殊地区, 而资源环境是普遍联系的,不同地区的环境也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必要在较大范围内普遍开展资源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完善立法与实施管理体系,提高其法律地位和可操作性。
5.加强土地整理和复垦工作,补充耕地后备资源
通过开发宜农荒地和沿海滩涂资源, 可以补充一部分耕地, 但数量有限,以此来弥补耕地减少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要达到耕地占补平衡, 最具潜力的应该是通过土地整理, 这是增加耕地, 补充建设用地, 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建立耕地资源安全体系, 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土地整理是通过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的重新规划和调整,可有效地消除土地利用的制约因素, 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 改善农田生产环境,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使得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达到统一, 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整理类型分为农田整理、村庄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及灾毁地复垦整理、城镇土地整理和小流域综合整治。对城市土地的整理, 主要是改造旧城区、改造和增加基础设施、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建设生态公园等, 充分合理利用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应从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利用闲置土地着手,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和集约度,减少城市发展占用耕地。
6.加强国土规划的实施性
再科学的规划, 只有付诸实施才具有实际意义。以往的国土规划在计划经 济体制下,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靠政府的行政命令强制执行。如今,在市场经济 体制下,不确定因素增多,必须综合运用以下各种手段保证规划的实施:将国土规划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明确各部门的责任,确保规划目标与任务的实现;加强国土规划立法,使国土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得到法律上的保障;运用价格、税收、财政、金融等手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国土资源, 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高新技术;加强国土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 鼓励公众参与国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5】
参考文献:
[1]李加林.国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1999,12(3):69.
[2]吴次芳,潘文灿.国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李新玉,等.新时期国土规划的重要性及其特点[J].地理与地理信息学,2003,19(2):47.
[4]师武军,郝寿义.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国土规划[J].北京规划建设,2005,(5),36-39
[5]曹清华,杜海娥.我国国土规划的回顾与前瞻[J].国土资源,2005,(11),20-21
作文十:《简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2900字
简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摘要 通过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现状的阐述和反思,提出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对不合理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进行修复。分析了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提出了如何实现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和谐发展。指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国家以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标志。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可持续 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地位不言而喻。但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无度开采,使得资源消耗过大,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针对我国而言,森林面积逐步减少、土地侵蚀严重、物种丰富度不断降低、能源短缺、大气与水资源等污染严重。而造成这些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总是把自然资源认为是上天赐予的礼物而无偿挥霍,只看到经济的发展而不注意环境的保护。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发展,那么人类离灭亡的距离也就不远了。所以无论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还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说,研究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都具有.oweN..极其重要的意义。
1.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现状
我国的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即处于并将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发展中阶段,环境问题依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经济发展仍然是我国的第一要务。我国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由于缺乏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覆盖率从建国起就一直迅速下降,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水域和大气污染逐年严重。根据报告显示,我国“十五”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完全实现,基本上只完成目标的一半左右,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严重超出环境的有效承载量,各大城市空气污染超标,酸雨频发,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我国正在经受百年来最严重、最困难的环境污染局面,污染事故多发,对其应该采取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尤其是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治理环境污染以及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而且建立了各类环境保护组织。在重视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更需要加强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人人环保的高度,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潜在要求,更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2.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2.1变动性
自然资源的定义一直在延伸,其广度和深度都在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变化。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两类,随着不可再生资源被逐渐消耗和地质勘探出新资源的发现,自然资源总是在不断变化,只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不断寻找新的资源才能丰富自然资源。
2.2有限性
自然资源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其有限性,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不可再生资源在数量少都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比如矿产资源,它是地质活动几百万年形成的,不是认为可以重复的,其未来趋势就是越来越少。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这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如果取某个区域来说,其能量也是有限的。水资源虽说是可以循环使用,但是每段时间内其使用也是受到限制的,如果利用超出了其承受能力,那么良性循环就会转变成恶性循环。所以说,从时代发展人类认识水平来看,自然资源必然是有限的。
2.3稀缺性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正是其有限性的直观反映,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可供使用的自然资源是一定的,但是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两者之间的矛盾正好构成了其稀缺性的自然属性。稀缺性和有限性尤其区别,稀缺性着重的是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自然资源与人们需求的矛盾,稀缺性在不同的地域其表现程度也不同
2.4区域性
每个区域都有其特点的自然资源特点,这就直接影了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的区域性决定了社会属性的区域划分。区域性指的是自然资分布的不均匀性,并且尤其特殊规律。自然资源的区域性受太阳、大气、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形成与其相对应的区域,所以自然资源的分布即其区域性具有一定的规律。
2.5整体性
自然资源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对于其中任何一项资源的开发都可能引起对其他资源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资源系统的变化。
2.6可用性及多用性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一种资源往往具有多种用途。从人类发展和进步的角度看,自然资源即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也为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用以维持人类生存。人们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期多用性,避免浪费。
2.7不可替代性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可以替代自然资源的人造产品被制造出来,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同时也减轻了自然资源的压力。但毋庸置疑,这些人工合成的产品的原材料依然是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只是达到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要求,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3.我国自然资源开发模式与环境保护现状的反思
3.1对经济利益的追逐
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不仅造成了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对区域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恶劣影响。据统计,90年代,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竟然只有百分之二十,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令人不禁感叹:“自然总有一天会对做出愚蠢行为的人类实施报复”。
3.2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90年代以来,我国片面的追求工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尽管我国这几年逐渐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但由于我国粗放型工业经济的整体环境,治理保护跟不上资源浪费,整体的效果不是太好。总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2.1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在认识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自然资源的价值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其表现的商品价值;二是其表现的生态价值。第一类价值是可以用货币体现的,而第二类价值属于精神价值,不能用货币去体现。而很多人只看到了第一类价值,而忽略了其第二类价值。伴随着这一错误的认识,导致了人们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生态的肆意破坏。在利用上就不加节制,超过了这类资源可承受的限度,从而造成生态系统功能上的整体退化,同时,也削弱了自然资源的更新能力,达不到持续发展的要求。
虽然从80年代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法律法规,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法律法规大多带有行业的倾向,在内容上存在空白、冲突的地方,对于某些自然资源的保护上,仍然缺少专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尤其是对于自然资源合理开发的度,从学术界到管理层,因其出发点、角度和部门利益的差别,都存在不同的看法,使得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缺乏科学依据。
3.2.2 经济盲目扩张与人口膨胀对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生态环境恶化绝大部分是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浪费造成的。目前来说,我国的大部分污染事故都是经济盲目扩张导致的后果,更严重的是经济扩张没有意识到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可以使我国逐步向发达国家靠近,但是盲目的经济发展和不合理的运行模式却大大加剧了自然资源的消耗,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损坏。
另外,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也是环境问题面临严峻考验的重要原因。我国的人口数量已达13亿,占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这无疑对自然资源形成生了巨大的压力。显然,人口增长导致资源和环境付出的代价是十分巨大的。而无论经
济发展与否,人口的快速增长都会使我们难以妥善处理资源和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增加的人口需要对应的资源,而在一定区域内,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其次,人口增长增加了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而多出的基础设备需要更多的资源来填补。最后,人口增长加大了就业压力,如果人口增加的局面不得到有效改变,将对自然资源的能力提出严峻考验。
总之,我国的环境保护压力很大,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固然是大局,但如果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建立在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恶化的代价之上,后者将会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 林成策,王振华.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03).
[2] 彭分文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辩证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1997 (03).
[3] 初丽霞、张林泉、尹建中.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