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

作文一:《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8500字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謚靖節 詩集 《停雲詩》

靄靄停雲 濛濛時雨 良朋悠邈 搔首延佇 有酒有酒 閒飲東窗 競用新好 以怡余情 翩翩飛鳥 息我庭柯 願言不獲 抱恨如何

《時運詩》

穆穆良朝 襲我春服 翼彼新苗 洋洋平津 人亦易足 揮茲一觴 閒詠以歸 我愛其靜 言息其廬 花藥分列 慨獨在余

《榮木詩》

采采榮木 結根于茲 八表同昏 停雲靄靄 願言懷人 人亦有言 歛翮閒止 薄言東郊 乃漱乃濯 陶然自樂 寤寐交揮 林竹翳如 晨耀其華 平路伊阻時雨濛濛舟車靡從日月于征好聲缸和山滌餘靄邈邈遐景延目中流但恨殊世清琴橫床夕已喪之靜寄東軒八表同昏東園之樹安得促席豈無他人宇曖微霄載欣載矚悠想清沂邈不可追濁酒半壺人生若寄春醪獨撫  平陸成江  枝條再榮  說彼平生  念子實多  有風佔南  稱心而言  童冠齊業  斯晨斯夕  黃唐莫逮  憔悴有時

靜言孔念 中心悵而 采采榮木 于茲託根 繁華朝起 慨暮不存  貞脆由人 禍福無門 匪道曷依 匪善奚敦 嗟予小子 稟茲固陋  徂年既流 業不增舊 志彼不舍 安此日富 我之懷矣 怛焉內疚  先師遺訓 余豈云墜 四十無聞 斯不足畏 脂我名車 策我名驥  千里雖遙 孰敢不至

《勸農詩》

悠悠上古 厥初生民 誰其贍之 實賴哲人 舜既躬耕 禹亦稼穡 卉木繁榮 和風清穆 氣節易過 和澤難久 矧伊眾庶 曳裾拱手 擔石不儲 饑寒交至 董樂琴書 田園弗履

《命子詩》

悠悠我祖 爰自陶唐 穆穆司徒 厥族以昌 逸糾遶雲 奔鯨駭流 傲然自足 哲人伊何 遠若周典 紛紛士女 冀缺攜儷 民生在勤 顧余儔列 若能超然 邈為虞賓 紛紛戰國 天集有漢 抱朴含真 時惟后稷 八政始食 趨時競逐 沮溺結耦 勤則不匱 能不懷愧 投跡高軌 歷世重光 漠漠衰周 眷余愍侯 智巧既萌 贍之伊何 熙熙令音 桑婦宵興 相彼賢達 宴安佔逸 孔耽道德 敢不歛衽 御龍勤夏 鳳隱于林 於赫愍侯 資待靡因 實曰播植  猗猗原陸  農夫野宿  猶勤壟畝  歲暮奚冀  樊須是鄙 敬讚德美  豕韋翼商 幽人在丘  運當攀龍

撫劍風邁 顯茲武功 書誓山河 啟土開封 亹亹丞相 允迪前蹤  渾渾長源 鬱鬱洪柯 群川載導 眾條載羅 時有語默 運因隆窊  在我中晉 業融長沙 桓桓長沙 伊勳伊德 天子疇我 專征南國  功遂辭歸 臨寵不忒 孰謂斯心 而近可得 肅矣我祖 慎終如始  直方二臺 惠和千里 嗟余寡陋 瞻望弗及 我誠念哉 呱聞爾泣 溫恭朝夕 念茲在茲 凡百有心 奚特於我 日居月諸 漸免於孩 爾之不才 亦已焉哉

《贈長沙公族祖詩》

同源分流 人易世疏 感彼行路 眷然躊躕 爰采春花 載警秋霜 笑言未久 逝焉西東 何以寫心 貽此話言 款襟或遼 音問其先

於穆仁考 顧慚華鬢 卜云嘉日 尚想孔伋 既見其生 福不虛至 慨然寤歎 於穆令族 我曰欽哉 遙遙三湘 進簣雖微 淡焉虛止 負影隻立 占亦良時 庶其企而 實欲其可 禍亦易來 念茲厥初 允構斯堂 實宗之光 滔滔九江 終焉為山 寄跡風雲 三千之罪 名汝曰儼 厲夜生子 人亦有言 夙興夜寐 禮服遂悠 諧氣.o..冬暄 伊余云遘 山川阻遠 敬哉離人 冥茲慍喜  無後為急  字汝求思  遽而求火  斯情無假  願爾斯才  歲月眇徂  映懷圭璋  在長忘同  行李時通  臨路悽然

《酬丁柴桑詩》

有客有客 爰來宦止 秉直司聰 惠于百里 飧勝如歸 聆善若始  匪惟也諧 屢有良游 載言載眺 以寫我憂 放歡一遇 既醉還休  實欣心期 方從我遊

《笞龐參軍詩》

衡門之下 有琴有書 朝為灌園 夕偃蓬廬 我求良友 實覯懷人 我有旨酒 與汝樂之 嘉遊未斁 誓將離分 之子之遠 良話曷聞 大藩有命 作使上京 翩彼方舟 容裔江中

《歸鳥詩》

翼翼歸鳥 晨去于林 顧儔相鳴 景庇清陰 遇雲頡頑 相鳴而歸 豈思天路 欣反舊棲 載彈載詠 人之所寶 歡心孔洽 乃陳好言 送爾于路 昔我云別 豈忘宴安 勗哉征人 遠之八表 翼翼歸鳥 遐路誠悠 雖無昔侶 爰得我娛 尚或未珍 棟宇惟鄰 乃著新詩 銜觴無欣 倉庚載鳴 王事靡寧 在始思終 近憩雲岑 載翔載飛 性愛無遺 眾聲每諧 豈無他好 不有同愛 伊余懷人 一日不見 依依舊楚 今也遇之 慘慘寒日 敬茲良辰 和風不洽 雖不懷遊 翼翼歸鳥 日夕氣清 樂是幽居  云胡以親  欣德孜孜  如何不思  邈邈西雲  霰雪飄零  肅肅其風  以保爾躬  翻翮求心  見林情依 馴林徘徊 悠然其懷

翼翼歸鳥 戢羽寒條 遊不曠林 宿不森標 晨風清興 好音時交  矰繳奚施 己卷安勞

《遊斜川詩》

開歲焂五十 吾生行歸休 念之動中懷 班坐依遠流 羽湍馳文魴 閒谷矯鳴鷗 雖微九重秀 顧瞻無匹儔 提壺接賓侶 當復如此不 中觴縱遙情 忘彼千載憂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時三人 共在城北講禮校書時》

負痾頹簷下 終日無一欣 藥石有時閒 道路邈何因 周生述孔業 祖謝響然臻 馬隊非講肆 校書亦已勤 老夫有所愛 從我潁水濱

《答龐參軍詩》

相知何必舊 傾蓋定前言 有客賞我趣 所說聖人篇 或有數柸酒 閑飲自歡然 物新人惟舊 弱亳夕所宣 情通萬里外 來會在何年

及辰為茲遊 迥澤散游目 引滿更獻酬 且極今朝樂 念我意中人 道喪向千載 思與爾為鄰 每每顧林園 我實幽居士 形跡滯江山 氣和天惟澄  緬然睇曾丘  未知從今去  明日非所求 相去不尋常  今朝復斯聞  願言謝諸子  談諧無俗調  無復東西緣  君其愛體素

翼翼歸鳥 戢羽寒條 遊不曠林 宿不森標 晨風清興 好音時交  矰繳奚施 己卷安勞

《遊斜川詩》

開歲焂五十 吾生行歸休 念之動中懷 班坐依遠流 羽湍馳文魴 閒谷矯鳴鷗 雖微九重秀 顧瞻無匹儔 提壺接賓侶 當復如此不 中觴縱遙情 忘彼千載憂

《示周續之祖企謝景夷三郎時三人 共在城北講禮校書時》

負痾頹簷下 終日無一欣 藥石有時閒 道路邈何因 周生述孔業 祖謝響然臻 馬隊非講肆 校書亦已勤 老夫有所愛 從我潁水濱

《答龐參軍詩》

相知何必舊 傾蓋定前言 有客賞我趣 所說聖人篇 或有數柸酒 閑飲自歡然 物新人惟舊 弱亳夕所宣 情通萬里外 來會在何年

及辰為茲遊 迥澤散游目 引滿更獻酬 且極今朝樂 念我意中人 道喪向千載 思與爾為鄰 每每顧林園 我實幽居士 形跡滯江山 氣和天惟澄  緬然睇曾丘  未知從今去  明日非所求 相去不尋常  今朝復斯聞  願言謝諸子  談諧無俗調  無復東西緣  君其愛體素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

天道幽且遠 鬼神茫昧然 結髮念善事 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  始室喪其偏 炎火屢焚如 螟蜮恣中田 風雨縱橫至 收歛不盈廛  夏日抱長饑 寒夜無被眠 離憂悽目前 吁嗟身後名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詩》

虛舟縱逸棹 回復遂無窮 北林榮且豐 神萍寫時雨 居常待其盡 曲肱豈傷沖 何必升華嵩

《和劉柴桑詩》

山澤久見招 胡事乃躊躕 挈杖還西廬 荒塗無歸人 谷風轉淒薄 春醪解饑劬 歲月共相疏 耕織稱其用

《酬劉柴桑》

窮居寡人用 時忘四運周 造夕思雞鳴 於我若浮煙 發歲始俛仰 晨色奏景風 遷化或夷險 直為親舊故 時時見廢墟 弱女雖非男 過此奚所須 櫚庭多落葉 及晨願烏遷 慷慨獨悲歌 星紀奄將中 既來孰不去 肆志無窊隆 未忍言索居 茅茨已就治 慰情良勝無 去去百年外 慨然知已秋 在已何怨天  鍾期信為賢  南窗罕悴物  人理固有終  即事如已高  良辰入奇懷  新疇復應畬 栖栖世中事  身名同翳如  新葵鬱北墉

嘉穟養南疇 今我不為樂 知有來歲不 命室攜童弱 良日登遠遊

《和郭主簿詩二首》

藹藹堂前林 中夏貯清陰 凱風因時來 回飆開我襟 息交遊閒樂  臥起弄書琴 園蔬有餘滋 舂秫作美酒 酒熟吾自斟 聊用忘華簪 遙遙望白雲 露凝無游氛 天高風景澈 青松冠巖列 懷此真秀姿 檢素不獲展 厭厭竟良月

《贈羊長史詩》

愚生三季後 慨然念黃虞 事事在中都 豈忘游心目 聞君當先邁 負痾不獲俱 精爽今何如 紫芝誰復採 清謠結心曲 人乖運見疏

《歲暮和張常侍詩》

市朝悽舊人 驟驥感悲泉 白髮一已繁 闊哉秦穆談 舊穀猶儲今 弱子戲我側 懷古一何深 陵岑聳逸峰 卓為霜下傑 得知千載外 關河不可踰 路若經商山 深谷久應蕪 擁懷累代下 明旦非今日 旅力豈未愆 營己良有極 學語未成音 和澤同三春 遙瞻皆奇絕 銜觴念幽人 正賴古人書 九域甫已一 為我少躊躕 駟馬無貰患 言盡意不舒 歲暮余何言 向夕長風起 過足非所欽  此事真復樂  清涼華秋節  芳菊開林耀  千載撫爾訣  賢聖留餘跡  逝將理舟輿  多謝綺與角  貧賤有交娛   素顏歛光潤  寒雲沒西山

厲厲氣遂嚴 紛紛飛鳥還 民生鮮常在 矧伊愁苦纏 屢闕清酤至  無以樂當年 窮通靡攸慮 憔悴由化遷 撫己有深懷 履運增慨然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詩》

蕤賓五月中 清朝起南颸 不駛亦不遲 閒雨紛微微 流目視西園 曄曄榮紫葵 感物願及時 每恨靡所揮 悠悠待秋稼 猖狂獨長悲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詩》

寢跡衡門下 邈與世相絕 顧盻莫誰知 翳翳經日雪 傾耳無希聲 在目皓已潔 蕭索空宇中 了無一可悅 歷覽千載書 謬得固窮節 平津苟不由 棲遲詎為拙

《與殷晉安別詩》

遊好非少長 一遇盡殷勤 信宿酬清話 薄作少時鄰 負杖肆游從 淹留忘宵晨 未謂事已及 興言在茲春 飄飄西來風 言笑難為因 良才不隱世 江湖多賤貧

飄飄吹我衣 於今甚可愛 寥落將賒遲 荊扉晝常明 勁氣侵襟袖 時時見遺烈 寄意一言外 益復知為親 語默自殊勢 悠悠東去雲 脫有經過便 重雲蔽白日  奈何當復衰  逸想不可淹  淒淒歲暮風  簞瓢謝屢設  高操非所攀  茲契誰能別  去歲家南里  亦知當乖分  山川千里外  念來存故人

《於王撫軍座送客》

冬日淒且厲 百卉具已腓 爰以履霜節 登高餞將歸 寒氣冒山澤  游雲焂無依 洲渚思綿邈 風水互乖違 瞻夕欣良讌 離言聿云悲  晨鳥暮來還 懸車歛餘暉 逝止判殊路 旋駕悵遲遲 目送回舟遠  情隨萬化遺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詩》

弱齡寄事外 委懷在琴書 被褐欣自得 屢空常晏如 踠轡憩通衢 投策命晨裝 暫與園田疏 眇眇孤舟逝 我行豈不遙 登降千里餘 目倦川塗異 心念山澤居 臨水愧遊魚 真想初在襟 誰謂形蹟拘 聊且憑化遷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

行行循歸路 計日望舊居 一欣侍溫顏 再喜見友于 指景限西隅 江山豈不險 歸子念前塗 凱風負我心 高葬眇無界 夏木獨森疏 誰言客舟遠 近瞻百餘里 空歎將焉如 自古歎行役 我今始知之 山川一何曠 崩浪聒天響 長風無息時 久遊戀所生 如何淹在茲 人間良可辭 當年詎有幾 縱心復何疑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中詩》

時來苟冥會  綿綿歸思紆  望雲慚高鳥  終返班生廬  鼓棹路崎曲  戢枻守窮湖  延目識南嶺  巽坎難與期  靜念園林好

閒居三十載 遂與塵事冥 詩書敦宿好 林園無俗情 如何捨此去  遙遙至南荊 叩枻新秋月 臨流別友生 涼風起將夕 夜景湛虛明  昭昭天宇闊 皛皛川上平 懷役不遑寐 中宵尚孤征 商歌非吾事 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舊墟 不為好爵縈 養真衡茅下 庶以善自名

《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詩》

我不踐斯境 歲月好已積 晨夕看山川 事事悉如昔 清飆矯雲翮 眷彼品物存 義風都未隔 伊余何為者 一形似有制 素襟不可易 園田日夢想 安得久離析 諒哉宜霜柏

《詠二疏詩》

大象轉四時 功成者自去 借問衰周來 幾人得其趣 二疏復此舉 高嘯返舊居 長揖儲君傅 餞送傾皇朝 離別情所悲 餘榮何足顧 事勝感行人 賢哉豈常譽 所營非近務 促席延故老 揮觴道平素 問金終寄心 放意樂餘年 遑恤身後慮 誰云其人亡 久而道彌著

《詠三良詩》

彈冠乘通津 但懼時我遺 服勤盡歲月 常恐功愈微 遂為君所私 出則陪文輿 入必侍丹帷 箴規嚮已從 微雨洗高林  勉勵從茲役  終懷在壑舟  游目漢廷中  華軒盈道路  厭厭閭里歡  清言曉未悟   忠情謬獲露  計議初無虧

一朝長逝後 願言同此歸 厚恩固難忘 君命安可違 臨穴罔惟疑 投義志攸希 荊棘籠高墳 黃鳥聲正悲 良人不可贖 泫然沾我衣

《詠荊軻詩》

燕丹善養士 志在報強嬴 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 飲餞易水上 四座列群英 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 登車何時顧 飛蓋入秦庭 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

《桃花源詩》

嬴氏亂天紀 賢者避其世 來逕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 春蠶收長絲 秋熟靡王稅 衣裳無新製 童孺縱行歌 雖無紀曆誌 四時自成歲 一朝敞神界 諄薄既異源 願言躡輕風 高舉尋吾契

《歸去來兮辭》

招集百夫良 慷慨送我行 漸離擊悲鳴 羽奏壯士驚 凌厲越萬里 奇功遂不成 黃綺之商山 日入從所憩 荒路曖交通 斑白歡遊詣 怡然有餘樂 旋復還幽蔽 歲暮得荊卿 雄髮指危冠 宋意唱高聲 心知去不歸 逶迤過千城 其人雖已沒 伊人亦云逝 桑竹垂餘蔭 雞犬互鳴吠 草榮識節和 于何勞智慧 借問遊方士 君子死知己  猛氣衝長纓  蕭蕭哀風逝  且有後世名  圖窮事自至  千載有餘情  往跡浸復湮  菽稷隨時藝  俎豆猶古法  木衰知風厲 奇蹤隱五百  焉測塵囂外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既自以心為形役 奚惆悵而獨悲 悟已往之不諫 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 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 風飄飄而吹衣 問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 載欣載奔 僮僕歡迎 稚子候門 三逕就荒 松菊猶存 攜幼入室 有酒盈樽 引壺觴以佔酌 眄庭柯以怡顏  倚南窗以寄傲 審容膝之易安 園日涉以成趣 門雖設而常關 策扶老以流憩 時矯首而遐觀 雲無心以出岫 鳥倦飛而知還 景翳翳以將入 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 請息交以絕游 世與我而缸遺 復駕言兮焉求 悅親戚之情話  樂琴書以消憂 農人告余以春及  將有事於西疇 或命巾車 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尋壑 亦崎嶇而經丘 木欣欣以向榮 泉涓涓而始流 善萬物之得時 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 寓形宇內復幾時 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為乎遑遑兮欲何之 富貴非吾願 帝鄉不可期 懷良辰以孤往

或植杖而耘耔 登東皋以舒嘯 臨清流而賦詩 聊乘化以盡歸 樂夫天命復奚疑

《形贈影詩》

天地長不沒 山川無改時 草木得常理 霜露榮悴之 謂人最靈智  獨復不如茲 適見在世中 奄去靡歸期 奚覺無一人 親識豈相思  但餘平生物 舉目情悽洏 我無騰化術 必爾不復疑 願君取君言  得酒莫苟辭

《影答形詩》

存生不可言 衛生每苦拙 誠願游崑華 邈然茲道絕 與子相遇來  未嘗異悲悅 憩蔭若暫乖 止日終不別 此同既難常 黯爾俱時滅  身沒名亦盡 念之五情熱 立善有遺愛 胡可不自竭 酒云能消憂  方此詎不劣

《神釋詩》

大鈞無私力 萬物自森著 生而相依附 結託既喜同 彭祖愛永年 欲留不得住 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 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

《九日閑居詩》

世短意恆多 斯人樂久生 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 如何蓬廬士 空視時運傾 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

《歸園田居五首》

少無適俗韻 性本愛丘山 人為三才中 安得不相語 老少同一死 誰當為汝譽 應盡便須盡 日月依辰至 來雁有餘聲 塵爵恥虛罍 淹留豈無成 誤落塵網中 豈不以我故 三皇大聖人 賢遇無復數 甚念傷吾生 無復獨多慮 舉俗愛其名 酒能祛百慮 寒華徒自榮 一去三十年 與君雖異物  今復在何處  日醉或能忘  正宜委運去 露淒暄風息  菊為制頹齡  歛襟獨閒謠 羈鳥戀舊林

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 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 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 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 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  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 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 復得返自然  野外罕人事 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 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里人  披草共來往 想見無雜言 但道桑麻長 常恐霜霰至 零落同草莽 種豆南山下 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 夕露沾我衣 久去山澤游 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姪輩 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 桑竹殘朽株 薪者向我言 死沒無復餘 一世異朝市 終當歸空無 悵恨獨策還 崎嶇歷榛曲 漉我新熟酒 隻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闇 已復至天旭

《乞食詩》

饑來驅我去 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 遺贈豈虛來 談諧終日夕 觴至輒傾杯 感子漂母惠 愧我非韓才 銜戢知何謝

《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詩》

桑麻日已長 草盛豆苗稀 衣沾不足惜 披榛步荒墟 借問採薪者 此語真不虛 山澗清且淺 荊薪代明燭 叩門拙言辭 情欣新知歡 冥報以相貽 我土日已廣  晨興理荒穢 但使願無違  徘徊丘壟間  此人皆焉如  人生似幻化  遇以濯吾足  歡來苦夕短  主人解余意  言詠遂賦詩

今日天氣佳 清吹與鳴彈 感彼柏下人 安得不為歡 清歌散新聲  綠酒開芳顏 未知明日事 余襟良已殫

《連雨獨飲詩》

運生會歸盡 終古為之然 世界有松喬 乃言飲得仙 試酌百情遠 重觴忽忘天 雲鶴有奇翼 八表須臾還 自我抱茲獨 心在復何言

《移居詩二首》

昔欲居南村 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 今日從茲役 弊廬何必廣 取足蔽床席 奇文共欣賞 疑義相與析 春秋多佳日 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 閒暇輒相思 此理將不勝 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詩二首》

在昔聞南畝 當年竟未踐 屢空既有人 啟塗情已緬 鳥弄歡新節 泠風送餘善 是以植杖翁 悠然不復返 即理愧通識 憂道不憂貧 瞻望邈難逮 轉欲患長勤 於今定何間 天豈去此哉 僶俛四十年 樂與數晨夕 鄰曲時時來 登高賦新詩 相思則披衣 力耕不吾欺 春興豈自免 寒草被荒蹊 所保詎乃淺 秉耒歡時務 故老贈余酒  任真無所先  形骸久已化 懷此頗有年  抗言談在昔  過門更相呼  言笑無厭時 夙晨裝吾駕  地為罕人遠  先師有遺訓  解顏勸農人

平疇交遠風 良苗亦懷新 雖未量歲功 即事多所欣 耕種有時息  行者無問津 日入相與歸 壺漿勞近鄰 長吟掩柴門 聊為隴畝民

《還舊居詩》

疇昔家上京 六載去還歸 邑屋或時非 履歷周故居 流幻百年中 寒暑日相推 一觴聊可揮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詩》

草廬寄窮巷 甘以辭華軒 舫舟蔭門前 迢迢新秋夕 中宵佇遙念 一盼周九天 靈府長獨閒 貞剛自有質 鼓腹無所思 朝起暮歸眠

《己酉歲九月九日詩》

靡靡秋已夕 淒淒風露交 杳然天界高 哀蟬無留響 從古皆有沒 念之中心焦 聊以永今朝

今日始復來 鄰老罕復遺 常恐大化盡 正夏長風急 亭亭月將圓 總髮抱孤介 玉石乃非堅 既已不遇茲 蔓草不復榮 叢雁鳴雲霄 何以稱我情 惻愴多所悲 步步尋往跡 氣力不及衰 林室頓燒燔 果菜始復生 奄出四十年 仰想東戶時 且遂灌西園 園木空自凋 萬化相尋繹 濁酒且自陶 阡陌不移舊  有處特依依  撥置且莫念  一宅無遺宇  驚鳥尚未還  形跡憑化往  餘糧宿中田 清氣澄餘滓  人生豈不勞  千載非所知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穫早稻詩》

人生歸有道 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營 而以求自安 開春理常業  歲功聊可觀 晨出肆微勤 日入負禾還 山中饒霜露 風氣亦先寒  田家豈不苦 弗獲辭此難 四體誠乃疲 斗酒散襟顏 遙遙沮溺心 千載乃相關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穫詩》

貧居依稼穡 戮力東林隈 不言春作苦 寄聲與我諧 饑者歡初飽 束帶候鳴雞 鬱鬱荒山裡 猿聲閒且哀 悲風愛靜夜 三四星火頹 姿年逝已老 其事未云乖

《飲酒詩二十首》

衰榮無定在 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 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 逝將不復疑 積善云有報 夷叔在西山 善惡苟不應 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 百世當誰傳 有酒不肯飲 但顧世間名 所以貴我身 倏如流電驚 鼎鼎百年內 持此欲何成 徘徊無定止 夜夜聲轉悲 厲響思清晨 庶無異患干 但願長如此 常恐負所懷 揚楫越平湖 林鳥喜晨開 遙謝荷蓧翁 寧似東陵時 忽與一觴酒 何事空立言 道喪向千載 豈不在一生 栖栖失群鳥 遠去何所依 盥濯息簷下 躬耕非所歎 司田眷有秋  汎隨清壑迴  日余作此來 聊得從君栖 寒暑有代謝  日夕歡相持  九十行帶索  人人惜其情  一生復能幾 日暮猶獨飛  因值孤生松

歛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 此蔭獨不衰 託身已得所 千載不相違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還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行止千萬端 誰知非與是 是非苟相形 雷同共譽毀 三季多此事  達士似不爾 汎此忘憂物 歸鳥趨林鳴 凝霜殄異類 遠望時復為 問子為誰歟 未足為高栖 紆轡誠可學 直至東海隅 傾身營一飽 榮公言有道 死去何所知 人當解意表 仲理歸大澤 世俗久相欺 咄咄俗中愚 遠我遺世情 嘯傲東軒下 卓然見高枝 吾生夢幻間 田父有好懷 一世皆尚同 違己詎非迷 道路迥且長 少許便有餘 屢空不獲年 稱心固為好 長公曾一仕 高風始在茲 擺落悠悠談 且當從黃綺 一觴雖獨進 聊復得此生 連林人不覺 何事紲塵羈 壺漿遠見候 願君汨其泥 且共歡此飲 風波阻中塗 恐此非名計 長饑至於老 客養千金少 壯節忽失時 一往便當已 請從余所之 秋菊有佳色 杯盡壺自傾 青松在東園 獨樹眾乃奇 清晨聞叩門 疑我與時乖 深感父老言 吾駕不可回 此行誰使然 息駕歸閒居 雖留身後名 臨化消其寶 杜門不復出 何為復狐疑 有客常同止 裛露掇其英 日入群動息  眾草沒其姿  提壺撫寒柯 倒裳往自開  襤縷茅簷下  稟氣寡所諧 在昔曾遠遊  似為饑所驅 顏生稱為仁  一生亦枯槁  裸葬何必惡  終身與世辭 去去當奚道  趣舍邈異境

一士長獨醉 一夫終年醒 醒醉還相笑 發言各不領 規規一何愚  兀傲差若穎 寄言酣中客 日沒燭當炳 故人賞我趣 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 數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 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  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 酒中有深味 貧居乏人工 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鳥 鬢邊早已白 行行向不惑 荒草沒前庭 幽蘭生前庭 任道或能通 時賴好事人 豈不在伐國 將養不得節 終死歸田里 雖無揮金事 彌縫使其淳 詩書復何罪 六籍無一親 但恨多謬誤 寂寂無行跡 若不委窮達 淹留遂無成 披褐守長夜 含薰待清風 覺悟當念還 載醪袪所惑 仁者用其心 凍餒固纏己 冉冉星氣流 濁酒聊可恃 鳳鳥雖不至 一朝成灰塵 終日馳車走 君當恕醉人

宇宙一何悠 人生少至百 歲月相催逼  素抱深可惜 少年罕人事 遊好在六經 竟抱固窮節 饑寒飽所更 弊廬交悲風 晨雞不肯鳴 孟公不在茲 終以翳吾情 清風脫然至 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 鳥盡廢良弓 子雲性嗜酒 家貧無由得 弓觴來為之盡 是諮無不塞 有時不肯言 何嘗失顯默 疇昔苦長饑 投耒去學仕 是時向立年 志意多所恥 遂盡介然分 亭亭復一紀 世路廓悠悠 楊朱所以止 羲農去我久 舉世少復真 汲汲魯中叟 禮樂暫得新 洙泗輟微響 漂流逮狂秦 區區諸老翁 為事誠殷勤 如何絕世下 不見所問津 若復不快飲 空負頭上巾

《止酒》

居止次城邑 逍遙自閒止 坐止高蔭下 步止蓽門裡 好味止園葵  大歡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 止酒情無喜 暮止不安寢 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 營衛止不理 今朝真止矣 從此一止去

《述酒詩》

重離照南陸 鳴鳥聲相聞 南嶽無餘雲 豫章抗高門 神州獻嘉粟 西靈為我馴 成名猶不勤 卜生善斯牧 雙陽甫云育 三趾顯奇文 閒居離世紛 峨峨西嶺內

《責子詩》

白髮被兩鬢 肌膚不復實 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 通子垂九齡 但覓梨與栗

《有會而作詩》

徒知止不樂 將止扶桑涘 秋草雖未黃 重華固靈墳 諸梁董師旅 安樂不為君 王子愛清吹 偃息常所親 雖有五男兒 而不好文術 天運苟如此 未知止利己 清顏止宿容 融風久已分 流淚抱中獗 芊勝喪其身 平王去舊京 日中翔河汾 天容自永固 總不好紙筆 雍端年十三 且進杯中物 始覺止為善 奚止千萬祀 素礫皛修渚  傾耳聽司晨 山陽歸下國  峽中納遺薰  朱公練九齒  彭殤非等倫 阿舒已二八  不識六與七

弱年逢家貧 老至更長饑 菽麥實所羡 孰敢慕甘肥 惄如亞九飯  當暑厭寒衣 歲月將欲暮 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 深恨蒙袂非  嗟來何足吝 徒沒空自遺 斯濫豈攸志 固窮夙所歸 餒也已矣夫  在昔余多師

《蜡日》

風雲送餘運 無妨時已和 酒中適何多 未能明多少

《擬古詩九首》

榮榮窗下蘭 密密堂前柳 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先醉 多謝諸少年 相知不中厚 當往志無終 問君今何行 斯人久已死 鄉里習其風 直在百年中 仲春遘時雨 翩翩新來燕 雙雙入我廬 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兇 暮作歸雲宅 朝為飛鳥堂 慷慨爭此場 一旦百歲後 梅柳夾門湮 章山有奇歌 初與君別時 不在接杯酒 意氣傾人命 非商復非戎 生有高世名 始雷發東隅 先巢故尚在 君情定何如 山河滿目中 相與還北邙 一條有佳花 不謂行當久 蘭枯柳亦衰 離隔復何有 聞有田子泰 既沒傳無窮 眾蟄各潛駭 相將還舊居 迢迢百尺樓 平原獨茫茫 松柏為人伐 我唱爾言得  出門萬里客  遂令此言負  辭家夙嚴駕  節義為士雄  不學狂馳子  草木從橫舒  自從分別來  分明望四荒  古時功名士  高墳互低昂

頹基無遺主 遊魂在何方 榮華誠足貴 亦復可憐傷 東方有一士  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 十年著一冠 辛苦無此比 常有好容顏  我欲觀其人 晨去越河關 青松夾路生 白雲宿簷端 知我故來意  取琴為我彈 上絃驚別鶴 下絃操孤鸞 願留就君住 從今至歲寒  蒼蒼谷中樹 結友到臨淄 行行停出門 永為世笑之 佳人美清夜 灼灼葉中華 誰言行遊近 惟見古時丘 種桑長江邊 根株浮滄海 冬夏常如茲 稷下多談士 還坐更自思 伊懷難具道 達曙酣且歌 豈無一時好 張掖至幽州 路邊兩高墳 三年望當採 春蠶既無食 年年見霜雪 指彼決吾疑 不怨道里長 為君作此詩 歌竟長歎息 不久當如何 饑食首陽薇 伯牙與莊周 枝條始欲茂 寒衣欲誰待 誰謂不知時 裝束既有日 但畏人我欺 日暮天無雲 特此感人多 少時壯且厲 渴飲易水流 此士難再得 忽值山河改 本不植高原 厭聞世上語  已與家人辭  萬一不合意  春風扇微和  皎皎雲間月  撫劍獨行遊  不見相知人  吾行欲何求  柯葉自摧折  今日復何悔

作文二:《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有关陶渊明的》800字

一、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有关陶渊明的文章,想想看,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桃花源记》二、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shāngShìzhélìnhèdānjíchóupiáo lǚlóuyú陶渊明不知道 5 主要方面相关文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o..情去留;忘怀得失。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籍贯姓字思想性格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籍贯姓字:—— 1、名句: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精炼雅致的四字句。课内的有: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迁移联想: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老舍自传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比较课文与下文,说说传记一般应写哪些内容? 1、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2、《五柳先生传》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字、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等情况。

3、除此之外,还应有家庭状况、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4、写传记最重要的是内容要真实。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ééààìì““ 3. ———————————— 1 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何许: 2、不详: 3、不求甚解: 4、造饮辄尽: 5、期在必醉: 6、短褐穿结: 7、箪瓢屡空: 8、晏如也: 9、不戚戚于贫贱: 10、不汲汲于富贵:处所知道过分往、到就期望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饭篮饮水用具经常是空的安然自若的样子。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解释蓝色字体的字词)

作文三:《陶渊明的》800字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但使愿无违。

以悠闲笔调写出诗人劳动后轻快心情,人与月构成和谐整体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

____.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

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 《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4. 《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

二鸟。

5. .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6. 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句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12、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诗中,诗人以“蓬”“雁”自比,写出飘零抑郁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王维

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沙漠景象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王维的《使至塞上》:写出《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7、《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1.《使至塞上》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

3.《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两句诗写出了宇宙时间之永恒、空间之无限,也写出了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1.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 , 。”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4.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作文四:《陶渊明》6400字

陶渊明

西方人本主义的哲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哲学在西方曾经很流行。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每个人的追求在层次上有所不同。有的人眼光比较高远,也有的人眼光十分短浅。

王国维曾举过一个例子,他说苍蝇有千百双眼睛,咫尺之内视力要比人敏锐得多,可是更远的距离就看不清楚了。因为它的视力就只在这一点点的地方。其实这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小知与大知的区别。

西方哲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自我实现”之说,也曾把人生的需求和对人生的理解,分别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当然是生存的需求。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要做什么事情首先必须穿衣吃饭,维持你自己的生存。这是一个人生而有之的最基本的需求。当你有饭吃了,有衣穿了,你还需要什么?你还需要安全,需要保证不受外来的危害。当这两项需求都满足了之后呢?你还会产生一种归属的需求。就是说,在这个社会之中,你是归属于哪一个群体的,你要找到你自己的一个位置。近年来国外产生了所谓“寻根热”,那就是来源于人类这种归属的需求。此外呢?你还会产生自尊的需求、爱的需求„„一直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任何人都不是生下来就有“自我实现”之需求的,从维持生存到自我实现,这里边有一个渐进和提升的过程,过程快慢因人而异。并且,对“自我实现”需求的强烈程度也因人而异,有的人这一需求十分强烈,强烈到盖过了其他一切需求;有的人则并不十分强烈,因为他已经被那些低层次的需求拖累住了。

马斯洛在谈到“自我实现”时还特别提到一种现象,叫做“约拿情结”。约拿是《圣经》上的一个人名。《圣经》的《旧约》中有一篇就叫做《约拿记》。

“约拿情结”的意思是,你已经看到了那个最高的境界,可是你没有勇气,不敢去追求。你作茧自缚,被那些低层次的需求限制住了,所以你就无法达到那个“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成长的恐惧。它来源于心理动力学理论上的一个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逃避成长,拒绝承担伟大的使命。)

其实,关于“自我实现”这种境界,中国古代的儒家也有类似的说法。他们说,“仁者不忧”;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陶渊明的诗从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很朴实,实际上却很复杂很难讲。一个人从低层次的需求发.o..展到高层次的需求,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陶渊明的诗,就正好反映了他达到“自我实现”之境界所经历过的那一个复杂的、艰难的、曲折的过程。

北宋诗人苏东坡曾经说陶渊明的诗“质而实绮,癯qú而实腴”。质,是质朴;绮,是华美。癯,本来是瘦,引申为单薄、简单;腴,本来是肥胖,引申为丰富。这句话的意思是:陶诗外表上很质朴,实际上很华美;外表上很简单,实际上很丰富。

元代诗人元遗山称赞陶渊明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太康诗人潘岳《闲居赋》,给人清高澹泊的印象。可他本人却热衷于追逐功名利禄,这个人虽然在诗坛享有一定的名气,但他的诗始终达不到更高境界。因为《易经》上说“修辞立其诚”,潘岳所写的既不是自己的真心话,怎么能写出好作品来呢?

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作者是南北朝的庾信。庾信羁留异国,不得不替异族做事,而且他对自己国家的灭亡是应该负一部分责任的。因为他曾得到朝廷信任,为国家带兵打仗,可是当侯景大军来到面前时,他就望而生畏,弃军而逃。这个人,在品行上是有缺欠的,然而他的诗却写得很好。为什么呢?因为他终生都在为自己的过错而痛苦。他能够面对自己的过错,不逃避,不掩饰,更不像潘岳那样自鸣清高。

陶渊明的诗就从来没有过一点儿虚假的感情。苏东坡称赞他“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这种作风,就叫做“任真”。就是说,不管做什么事情,全都任凭自己的真心去表现。

陶渊明为什么去做彭泽县的县令?他自己曾坦率地对人说:“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

“弦歌”在这里指的是做县官。他说自己想找一个小小的县做个县官,为的是存点儿钱置些房地产来度日谋生。这就是他的“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然而他这彭泽县令只做了八十几天,还没等到公田收获就辞官不做了。这又是为了什么?要知道,做官并不容易,如果你不肯贪赃枉法,不会苟且逢迎,那么你在官场里混实在就是受罪了。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序中说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他说,勉强改变自己的本性去适应官场生活实在比挨冻受饿还要痛苦,两相比较起来,我宁可去挨冻受饿。你看,他在辞官退隐的时候也没有标榜自己如何清高,只说这是为了适应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他的“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

《饮酒诗》中的一首: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来去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栖栖”出于《论语•宪问》的“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意思是,孔丘这个人为什么如此惶惶不定呢?“栖栖”,形容一种来往追寻、不能安定下来的样子。

我们如果想要了解“栖栖失群鸟”这个形象,首先必须了解陶渊明为什么要写这一组《饮酒诗》。在写这一组诗的时候,陶渊明已经归田躬耕,可是忽然有一天人家送酒来给他喝,并且劝他再次出去做官。正是由于这件事情引起了他的许多反思。

在这组诗的最后一首诗中他还曾直接提到孔子:“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鲁中叟”,指的就是孔子。“汲汲”,是匆忙营求的样子,事实上也正是前边那个“栖栖”。孔子总是那样来往奔波,总是那样惶惶不定,他在营求什么?原来,社会有那么多缺点和弊病,就好像裂了许多口子一样,他是想把它们弥补缝合起来。这就是孔子之所以“汲汲”、“栖栖”的缘故。他要挽救人间的堕落和败坏,恢复整个社会的淳朴自然。

这只鸟如此奔波不安,如此往来不定,它所追求的是什么?我们刚才引过的西方哲学家马斯洛说人都有一个归属的需求,在社会上要有自己所属的一个群体。

可是如果有一天,这个世界变得举世皆浊,众人皆醉,而只有你是清醒的,那时候会怎样?那时候你就“失群”了。陶渊明从什么时候失群的:他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乐趣: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这也是田园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古人在秋天粮食收获之后自己酿酒,到春夏之时酒就酿好了。据说有一次陶渊明自己把酒中的渣滓过滤掉,一时找不到过滤的用具,就把头巾摘下来用,用过之后依然戴在头上。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实在是一件愉快的事。《圣经》中说:“该走的路我已经走过了,该守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饮酒》,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什么叫“真意”?那是诗人在这一片美丽的黄昏景色之中体会到的一份宇宙和人生的真谛。所谓“辨”是分辨。他说,我虽然很想把我自己的这一份体会弄清楚、说明白,但那实在并不是语言所能够传达的。他仅仅在写归田之乐吗?显然并非如此简单。

现在,让我们还回到《饮酒诗》序文中的“闲居寡欢”。既然陶渊明写了田园生活中的那么多乐趣,为什么他在“闲居”时反而“寡欢”?那就是因为,诗人在精神上是孤独的,他所达到的那种人生境界别人都没有达到。

陶渊明在邻居中找不到求仲、羊仲那样的知心朋友,家中也没有理解丈夫的妻子。他的妻儿埋怨他,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肯出去做官,以致让家里人和他一起过这种劳苦饥寒的日子。在这种情况下,他怎能不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在陶渊明归田以后生活很穷苦,甚至写过一首题为《乞食》的诗。

陶渊明所喜欢使用的形象,一个是鸟,一个是松,一个是菊。

在使用松和菊两个形象时,他的取义往往比较单纯,松总是象征着坚贞,菊总是象征着贞秀;但在写鸟的时候,他的取义就往往比较复杂。比如,在我们讲的这首《饮酒》诗中,他写的是一只失群的鸟;在《归园田居》里他还写过“羁鸟”,就是被人抓去养在笼子里的鸟,他说那鸟永远怀念它旧日所居的山林。这些鸟的形象所表现的是什么意思呢?这就要联系到陶渊明的身世经历了。

陶渊明的曾祖是东晋大司马陶侃,曾平定过军阀叛乱。他是出身于一个仕宦的家庭。但古人一般是由嫡长子继承爵位,而陶渊明虽然是陶侃的后人,却是旁支的子孙,他的这个支系到了他这一代就没落下来。他的父亲很早就死去,所以他少年的时候生活十分贫苦。

中国古人有一个观念,认为百工各有自己的专职,而“士”的专职是以天下为己任。读书人做官是为了完成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并不是为了赚钱。但孟子却提出了新的说法,他说:“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做官本来应该是实现理想的手段而不是挣钱的职业,但有的时候却也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挣钱的职业。什么时候允许你这样做呢?那就是在你“亲老家贫”的时候,可以允许你为了得到一些俸禄孝养年老的父母而出来做官。

陶渊明的第一次出仕就是为此缘故。史书上说他“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可是过了不久,他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陶渊明忍受不了官场的虚伪,所以就辞官不干了。史书上记载,说他此后又出来做过镇军参军和建威参军。“参军”,是将军手下参谋军务的官职。

陶渊明的第一次“出为州祭酒”固然是为了“亲老家贫”,但他后来的几次出仕就不仅仅是为贫了,他很可能有过他的政治理想。

他写过一首《咏荆轲》,赞美荆轲说:“其人久已没,千载有余情。”他说,荆轲虽然死了,但他在强大的敌人面前的那种反抗精神是永存的。如果命运真的给他一个机会,他又何尝不想有所作为?

可是有谁能够理解他?有谁能够帮助他实现那些理想和志意?

他几次出来做官,未必不是试图寻求实现他的理想,可是他每次出来都是过了不久就回去了。他一踏入官场马上就觉得不对,不但看不到实现理想的道路,而且看到的都是贪赃枉法和以权谋私。所以他才要退出这肮脏的官场,才写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写了“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现在我们就回过头来接着看《饮酒》诗的“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日暮”,本来应该是鸟儿归林的时候了,然而这只失群之鸟却还没有找到一个栖身之处。这使我们联想到:没有一个人是生下来就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这其中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之中可能会有很多的徘徊、彷徨、悲哀和失望。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他说这只失群鸟还不只是徘徊了一夜而已,它是夜夜都在徘徊,而且叫声一夜比一夜更悲哀。到底应该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依附于桓玄?还是刘裕?还是刘牢之?他们都不是与我志同道合的人!

“厉响思清远,来去何依依”的“厉响”,那是一种带着多么激烈感情的高亢的叫声。从鸟的声音可以听出来,它是在向往一个理想的地方,一个真正清白的所在。而且,它是怀着一种很强烈的归向依恋的感情去寻求这个所在的。

接下来诗人说:“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松树”,代表能够忍耐严寒风雪打击的一种力量;而“孤生松”,则更代表着非同一般的胆气。这只鸟,它经过如此疲劳艰难的飞翔之后终于选定了这松树作为托身之所。它从高高的空中敛起翅膀径直向这棵松树落下来,愿意把自己的整个生命交托给这棵松树,今后无论需要付出多么高的代价也不会再离开它。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陶渊明所选择的是什么?这棵松树所代表的是什么?当然我们可以说它代表田园躬耕归隐的生活。但这是一个太现实的说法,并不能准确地概括陶渊明的选择。事实上,这是他在精神上所找到的一个能够安身立命的所在,有了这个所在之后,他就再也不徘徊,再也不彷徨了。

陶渊明的几次出仕:第一次是起为州祭酒,那是因为母老家贫而出仕的。但后来他又曾做过镇军参军和建威参军,还有一度经为桓玄出使建康。我以为,这几次出仕他都是怀有某种理想的。刘裕和桓玄虽然最终都做了叛逆的事,但从当时的情况看,桓玄要平定孙恩的叛乱,刘裕要讨平桓玄的叛乱,毕竟还是一种忠义的表现。所以陶渊明当时为他们做事,也许是希望借此机会为国家的安定太平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可是,桓玄和刘裕的所作所为很快就让他失望了。他一接触到那个黑暗腐败的官场环境,马上就意识到他个人对此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他有一度就躬耕归田了。

可是他最后又有一次出仕,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他做了彭泽县的县令。这一次,他又是为贫而仕。关于这一次出仕的原因,我们可以看他的《归去来兮辞》的序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瓴无储粟。”

他说:“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因为当时有很多战事,他不愿意到太远的地方去做官。彭泽县离他的家很近,县里边有公田,公田的收获还可以酿点儿酒喝,所以他就要求做了彭泽县令。你看,陶渊明说得多么坦白!他对官场早已失望,知道那不是可以实现理想的地方,所以这一次出仕,只是想做上一年的官,存一点儿钱,秋天粮食收获的时候再酿一点儿酒,就辞官不做了。可是事实上他并没有做满一年,只做了八十多天就辞官而去。为了什么原因呢?他自己的解释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因为他的妹妹在武昌死去了,他要去为她料理丧事,所以才辞官的。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宋书•陶潜传》上说,是因为“郡遣督邮至县”——上边派了一个督邮到县里来视察。在中国官场中,上边派人下来视察,并不检查你真正的政绩,只要你请他吃饭喝酒,送给他红包,他就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好话;如果你没有把他打点好,他到上边就不知会给你打出什么小报告,让你倒楣。这种小人本来是君子所不齿的,可是按规矩,县令应该“束带见之”,就是说,必须穿上官服,很恭敬地去拜见他。于是陶渊明就说了他那句很有名的话:“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就“解印绶去职”。所谓“五斗米”,并不是说当时县官的俸禄只有五斗米,他的意思是:我不能为了吃一碗饭而向贪赃枉法的小人卑躬屈膝!试想,如果你明明知道这个人品质卑下,劣迹昭彰,但在官场中他是你的上级,你必须事事服从他的指挥,这是一种什么滋味?陶渊明认为这种事情是无法忍受的,所以马上就辞官不做了。

像陶渊明这样的作法是否过分消极了?我以为,有些事情不能够一概而论。

我曾提到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理论,这位西方哲学家还曾经把“自我实现”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超越型”的自我实现,另一种是“健康型”的自我实现。

“超越型”的自我实现是脱离社会的,而“健康型”的自我实现是不脱离社会的。其实我国古人有的对这两种“自我实现”境界也早已有所认识,只不过他们没有发明“自我实现”这个名词而已。

在中国古代有所谓“圣者”,可以说,“圣者”就是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的人。孟子

曾经说,商周之际的伯夷是“圣之清者”,夏商之际的伊尹是“圣之任者”。因为,伊尹不管君主是商汤还是夏桀,只要对老百姓有好处,谁用他,就为谁做事,他是把完成自己与完成社会结合在一起的。而伯夷宁可饿死首阳,也不肯为周武王做事,他的自我完成是脱离了社会的。如果说伊尹属于“健康型”的自我实现,那么伯夷就属于“超越型”的自我实现了。

佛教讲究“证果”,那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实现。佛教的证果也有两种,有的人证“阿罗汉果”,有的人证“菩提果”。“阿罗汉果”属于“超越型”的自我实现,因为证果之后就完成了自己,不再转入“轮回”了。“诸佛菩提果”则属于“健康型”的自我实现,因为证诸佛菩提果的人,他的志愿是“觉有情”,就是使有情之人都能得到觉悟。为什么是“有情之人”?因为,只有有情之人才更深刻地认识人生的痛苦,才迫切地需要得到觉悟和解脱;也只有有情之人才有敏锐的心灵和感受,才有觉悟的灵性。由此可见,证“诸佛菩提果”的人,他自己的完成总是和社会、众生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地藏王菩萨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又说“我不度众生誓不成佛”。

刚才我是通过儒家和佛教的例子来说明“自我实现”的不同类型,也许说得还不是很明白。现在我再举一个更通俗一些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杜甫说,“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你看那地上的蚂蚁,一天到晚只知道往自己的洞穴里拖食物。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喜欢蹲在地上看蚂蚁打架,它们分成两队,像在真的战场上一样,打得死伤狼藉,打架的原因可能是为了争夺一些食物。一般人的生活也与此相似,他们只知道物利的争逐,就像那些在地下爬行的蚂蚁一样。

当然了,在前面我也说过,穿衣吃饭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陶渊明也说过“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人生总归有常道,而衣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怎么能衣食都不经营而还要想安乐呢?)《(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如果你没有饭吃,没有衣穿,饿都饿死了,还讲什么“道”?这本来是不错的。可是,人家陶渊明不是还说过“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饮酒》)吗?你一天能吃几碗饭?何必贪心无厌,甚至出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去换取那些你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好,现在就有那么一些有觉悟的人明白了这一层道理,因此他们不再像大多数人那样在地下爬行,而是展翅飞起来了。

其实,庄子在《逍遥游)里所写的鲲鹏就是这样一个比喻。他说北海有一条大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鲲化为鹏之后,就离开它原来所在的北海,飞向更远的南海。

那么,这少数有觉悟的人飞起来之后呢?我以为,飞起来之后他们还可以再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自命清高——你们看我多么不凡,你们都在我的脚下,都是肮脏龌龊的;第二种是所谓“和而不流”——我仍然跟大家一样生活,只不过我有我自己的操守,绝不会随波逐流或同流合污;第三种人是最高尚的——我自己虽然飞起来了,可是怎么能看着大多数人依然过那种爬行的生活?我要回到地面上尽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也飞起来。这最后一种也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果”,或者是西方所说的“健康型”的、不脱离社会的自我实现。 话虽然如此说,但做起来很难,因为人是没有办法脱离自己所处的时代的。尽管你不自命清高,也不只顾洁身自好,尽管你也想落下地来教会大家一起飞,可是时代允许你吗?很可能你刚刚落下来,还没有教别人飞呢,自己就先被踩死了。所以说,发愿由人,而这愿望能否完成就不尽由人。在不如意的情况下你怎么办?由此就有了勇于进和勇于退的两类人,而陶渊明在本性上就属于勇于退者。由于时代的限制,他断然选择了退隐的道路。然而当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之后,那没有完成的志意毕竟是一种遗憾,所以他才说“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杂诗》)(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才说“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因此我以为,我们了解陶渊明,必须从这样几个层次来全面地了解,而不是片面地只看他消极的一面。

作文五:《陶渊明》2200字

陶渊明咏菊诗

(一)

秋菊有佳色,不同桃李枝。成蹊在其下,秾艳能几时?

惟爱此霜杰,单含贞秀姿,故人都壶至,赏趣聊赋诗。

(二)

今生几丛菊,花色又新变。披甲老铸金,西风任酣战。

群芳争媚春,晚节孰为殿。结契浑忘言,应为人所羡。

(三)

采菊东篱下,晨光犹熹微。繁霜拂我帽,零露沾我衣,

寒英自秃发,败叶徒翻飞。荣枯有常理,吾意且忘机。

(四)

芳菊开林耀,因风传冷香。荷鉏不知倦,时为栽花忙。

岂止供欣赏,还宜充糗粮。食之可延寿,有酒须尽觞。

(五)

菊解制颓龄,斯为却老药。花叶附枝干、未尝见凋落。

吾生虽有涯,此命久.o..已托。无酒空服华,闲淫亦云乐。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字,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对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和郭主簿

晋·陶渊明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菊,盛开于疾风横扫、寒霜施威的深秋季节;当百花纷纷凋谢之际,它却顶风傲霜,展夺目

之异彩,吐醉人之芳香,因而诗人便纷纷赋予它特定的象喻意义:与世抗争,不同流合污,清高

贞洁,刚烈不阿„„然而,真正赋予菊以抗争、贞烈品性的,或者说真正以菊自况、对菊爱得最

执着、影响也最为深广的当独推陶潜。元方回《流奎律髓汇评》跨唐五代宋却独选(宋)赵昌父一

首《菊》恐怕最能说明问题;而且,方回评注道:“菊花不减梅花,而赋者绝少,此渊明之所以无第

二人也。历选菊花诗,仅得此首„„,,@在此,他至少承认两个事实:一、菊花之品不减梅花;二、

咏菊诗为陶渊明所独一无二。但是,他将此简单归结于“赋者绝少”则未道出本质所在。人各有

爱,虽与不同时代有关(如唐人爱牡丹,宋人爱梅花),但最终取决于“人各有志”。陶潜之爱菊,

实是由其刚烈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所决定的。

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及作为一个力量微弱的书生文人,决定了渊明的理想不可能得到实现; 但有着菊一样耿介不阿性格的诗人却不愿贪图享受、同流合污。他于是隐逸,归居田园,赋诗著

文—这便是文人特有的抗争、奋斗的方式。因此,对于陶渊明的隐逸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他的隐逸并非出于对人生意义的虚无主义理解。与其相反,他的创作和生活都

反映出他对现实和人生的执着,只是往往通过较为隐晦曲折的方式表现而已。”诚然,在战乱频

繁,国家危难之际,任何形式的“隐逸”都不乏消极、逃避之嫌,但无论怎么说,在特定的历史条

件和时代背景下,陶渊明是以其文人特有的方式在不懈地奋斗着:他宁肯饿死也不“为五斗米

折腰向乡里小儿!”宁肯掷官弃禄、生活贫困也不愿向权贵低头屈服;以他的隐逸和创作、以他

的“劳动美”的思想超责豪门大族,抗争黑暗现实,“此所以高出晋宋人物’,@。

因此,我们可以说,与世抗争,不同流合污,清高贞洁,既是菊的高贵品质之所在,亦是陶渊

明的全部可贵之处—陶渊明与菊两者的品质何其相似!无怪乎,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菊,:花之隐逸者也o’’“晋陶渊明独爱菊.”

无怪乎,陶渊明在理想之鸟的翅膀被折断之后,便以“菊(松)”为意象,在诗中借物自况,寄

托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精神!

菊(松)的品质正是陶渊明人格的凸现;渊明的咏菊(松)诗正是他抗争、奋斗的写照。 我们还是来看他的诗歌吧—秋菊有佳色,港露掇其英。(《饮酒》)其七)

诗人从色彩上立意取象,将“松菊”这两个具有相同象喻意义的意象并置在一起便构成一 幅鲜美的

图画,从而创造出一种清新的意境:独立寒秋,战风霜寒露,百花凋谢之际独放异彩

—这恰是菊的不同流合污,坚贞不屈的品质。诗人看似轻描淡写,却于平淡中见浓烈,“无意”中见深情:我陶潜退出浑浊官场,不正是学这凛然秋菊吗?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烈。怀此贞秀枝,率为霜下杰。衔麟念幽人,千载抚尔诀。检素 不获展,厌厌竟良月。(《和郭主簿》其二)

这首诗意象密集,但诗人巧妙组合,便构成一个“芳菊和青松—霜和月—幽人和‘我’(隐藏着)”三度空间式的共存并发的画面,创造出一个神话般的世界;而诗人又正是借这个“神 22

界”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情怀,表达自己要学那青松、芳菊以及有着松菊一样高贵品质的“幽 人”,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中之杰”的强烈愿望。

采菊,+.篱

下,悠然见南山。(《钦酒》)其五)

诗句从视觉上取象,将意立在“悠然”之上,写诗人归居田园后采菊赏菊的闲情逸致;但细 细咀嚼却不难体味出另一种滋味:理想的幻灭,生活的贫困,诗人无疑有一种难言的苦闷和痛

楚;但他寻求到一种解脱的方法—于是隐逸,于是“欣然”“采菊”、“悠然见南山”;然而,我们从形如羁网的“东篱”,从“欲辨已忘言”的矛盾心境中又可感悟出:这是暂时忘却痛苦的“怡然

自在”,是一种超脱的虚怀;这是哲学上的“真”,宗教上的“善”,美学上的“空灵”,意象建构上的

“朦胧美”。

至此,我们可以说,菊的品格是属于陶渊明的;陶诗中的“菊”所赋予的特定的象喻意义是 其他咏菊诗所无法比拟的。唐太宗“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秋日二首》)乃盛世豪情的流露;

老杜“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九曰》其四)“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秋夜》)乃对菊

自惭、自悲;宋陈简斋“篱底菊花惟解笑,镜中头发不禁秋”(《重阳》)所涂色彩仍是“悲伤”;及至

东坡“官事无穷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亦不过借菊自我解脱、自我安慰罢了;要说曹雪芹“数

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对菊》)堪与渊明媲美,但看“一丛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

今”“咏菊》)又知其为“敬陶、慕陶”之“产物”。由此可知,敦颐之说确凿不谬。

“菊之于陶渊明犹兰之于屈原,梅之于陆游。”陶潜之爱菊是流芳百世、闻名中外的。我们叹

日本磋峨天皇一首诗中即可窥见一斑,知渊明之咏(爱)菊诗其影响是何其深远—九月玩菊花篇(日)磋峨天皇

秋来秋去人复故,人物联跄皆变衰,如何仙菊笑东篱,看花纵赏机事外。⑦

此外称陶渊明为“仙菊”实在是恰如其分;渊明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生确如顶风傲霜、 清高贞洁的秋菊一样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文六:《陶渊明》2800字

陶 渊 明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形成了“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两种精神追求。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于是他辞职回家,州里.o..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义熙元年(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督邮,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义熙四年,住地上京失火,迁至栗里,生活较为困难。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与世长辞。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二、作品赏析:

1、《归去来兮辞 并序》 :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

为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饮酒(其五)》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3、《杂诗八首(其一)》 :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4、《归园田居(其一)》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5、《归园田居(其三)》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6、《读〈山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没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7、《五柳先生传》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陶渊明名言名句: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移      居》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其四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饮酒》其一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饮酒》其二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饮酒》其三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饮酒》其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饮酒》其十一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饮酒》其十四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饮酒》其十五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三首》其三

三、高考满分作文。

做真正的自我

即使世俗的围墙挡住你万丈豪情,但挡不住你铿锵的步伐。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

的五斗诗魂;即使厚重的夜幕挡住你满天星斗,但挡不住你心中的灯火。做真正的自我,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绝唱;即使岁月的樊篱挡住你坚强的身躯,但挡不住你忠贞的信念。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

五斗诗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云伴着坎坷,来到美丽的桃花源;风雨带着憧憬,来到清幽的山涧;万丈红光透过云雾,照射在晋代的山乡小巷„„做真正的自我,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放弃了污浊尘世和荣华富贵,只为做真正的自我,远离勾心斗角的官场。江岸边,菊花旁,你陶然其间,这是飘逸洒脱,这是自由不羁。

快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

零丁绝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故国河山沦陷的无限愤慨与悲怆,昔日繁华的宫殿早已化为断壁残垣,你像那天边孤独的云无处着落。河山万里依然故我,你低头回望,满眼是百姓流离,尸骨遍野,无限感伤涌上心头。但你做真正的自我,宁死不降,一行热泪洒江天,成为零丁洋中的千古绝唱。

壮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绝唱。

水中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记忆顺着汨罗江,流过春秋,越过战国,当秦攻破郢都的那一刻,你悲愤至极,在叹息中,在号哭中,在悲痛中,你虽背负太多的无奈与辛酸,但却做真正的自我,用生命表达你对祖国的忠贞与高洁的品行。

悲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

一缕清香一份洒脱,做真正的自我,展示高洁与傲岸,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  一江春水一曲悲歌,做真正的自我,满载大江与汪洋,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绝唱!  一页历史一面镜子,做真正的自我,昭示理性与忠贞,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

【专家简评】这篇考场作文的精彩之处主要有三:一是构思精巧。该考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借助陶渊明等三位历史名人的行为(分别颂扬他们“自由不羁”“宁死不降”以及“忠贞与高洁”),来诠释文章主旨——“做真正的自我”,显得生动形象。二是语言精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的引用,开篇及结尾部分精彩的排比,使全文神采飞扬。三是结构清晰。先总说,主体部分以小标题的形式分述,收篇处呼应开头,思路清晰而严谨。

作文七:《陶渊明》1300字

致仕生涯

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即是回忆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阶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详情已不可考。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州祭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经钱溪使都,有《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隐居生活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

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作文一二三。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有应征。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为江州刺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渊明,二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有轶事颜公付酒钱。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

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陶渊明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

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杜甫诗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苏东坡更作《和陶止酒》、 《和陶连雨独饮二首》,《和陶劝农六首》、《和陶九日闲居》、《和陶拟古九首》、《和陶杂诗十

一 首》、《和陶赠羊长吏》、《和陶停云四首》、《和陶形赠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刘柴桑》、《和陶酬刘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诗,

作文八:《陶渊明》4000字

陶渊明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思想概况;

2、掌握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意义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的内容类型,在诗歌中显现其隐士风采,诗风平淡醇雅,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陶渊明所确立的人格形象,也被后人尊为魏晋风流的典型。

三、教学重点

1、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题材及其重要代表作《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系列;

2、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平淡而富有韵味。

一、陶渊明的生平、思想

陶渊明(365—427),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生于没落官僚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儒家的《六经》,老、庄之学以及其他“异书”无所不读。早年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加上受到陶侃(曾祖父),孟嘉(外祖父)的影响,陶渊明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志向,充满了建功立业的幻想;又因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喜园林而不喜政治,加上黑暗的现实使他的理想难以实现,于是济世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贯穿陶渊明的一生,既表现为出仕与归隐的反复,又表现为归隐以后内心的苦闷和悲愤。

他的生平可分为四期:1、二十九岁前一直居家,读书,游览,从事轻微农活。“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六)、“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拟古》其八)、“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2、二十九岁至四十一岁,三仕三隐,时出时归。先后做过江州祭酒、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彭泽县令。3、四十一至四十四岁,离开官场彻底归田的第一阶段,经济情况尚好,心情较为轻松愉快。4、四十四至六十二岁,家中失火,生活贫困,思想斗争激烈,苦闷与悲愤交织,实际生活与劳动人民的距离缩小了。他的出仕,是想做一番事业,也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他的退隐,原因有三:一是当时仕途险恶,为了避祸全身;二是厌恶官场韵黑暗,自己既无力改变它,又不肯与它同流合污;三是远出做官,繁忙辛苦,与自己爱好自由的习性不合。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晋宋交替之际,从公元399年以孙恩、卢循为首的农民起义失败后,统治集团的权位之争愈演愈烈,直到刘裕平定桓玄之乱而又代晋自立,中国社会陷于长期分裂与混乱的状态之中。这个时期,玄学、佛教、道教都很盛行,统治阶级亦重儒术。豫章、浔阳一带,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学术活动都很活跃。陶渊明是中古时期具有田园色彩的士大夫的典型,他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出仕,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田。他具有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精华,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是独树一帜的,对后世文人的影响甚深。

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只有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要是说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

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二、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突出,现存诗一百二十多首。散文、辞赋也写得很有特色,现存十一篇。

(一)陶诗按题材、内容可分两大类。一是田园诗,一是咏怀、咏史诗。其成就最高的田园诗,又可分为四类:

1、描写恬美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闲适自得心情的。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叙述了归田原因,描写了农村的美好风光和田园生活的乐趣,从而表现出对官场的厌恶与村居生活的热爱;《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写诗人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和心境。此外,还有不少写登高、饮酒、读书、赋诗与朋友谈心等,也都表现了农村的幽美宁静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2、歌咏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了深厚情谊的。如:《归园田居》其二·(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

3、反映农村经济的凋蔽和农民生活贫困的。如:《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天道幽且远);《有会而作》。

4、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反对剥削压迫的。有《桃花源诗并记》。陶的咏怀、咏史诗,继承和发展了阮籍、左思的优良传统,内容主要写他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曲折地暴露并批判了时政的混浊、黑暗。如:《杂诗》、《读山海经》(其十)和《咏贫士》、《咏荆轲》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陶渊明生活在社会政治黑暗,阶级斗争尖锐,民族矛盾激化的东晋和刘宋易代之际,这样一个动乱时代对他的生活、思想与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出现,打破了玄言诗对诗坛的统治,又独创了田园诗。他的诗文,思想内容较新颖,艺术风格独特,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领域。但是,他在当时并不受人重视。颜延之、沈约只把他当隐士的清高来赞扬,钟荣把他的诗列入中品,位在潘岳、陆机之下。直到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才予以肯定说:

“尝谓有能善观渊明之文者,驰兢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旁游太华,远求柱作文一二三史。此亦有助于风教也。”陶在我国文学史上应有较高的地位,他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陶的乐天知命、随顺自然的生活态度,对后人也产生过消极影响,但其主流还是积极健康的。清人沈德潜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维)有其清腴,孟山人(浩然)有其闲远,储太祝(光曦)有其朴实,韦左司(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宗元)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说诗晬语》)。从鲍照、江淹起,到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无不受到他的启迪。明清之际学陶、评陶,更成了风气。其影响之深广,仅次于李、杜。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1、注释

(1)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官场。

(3)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4)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5)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6)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可解释为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7)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8)荫:荫蔽。

(9)罗:罗列。

(10)暧暧:暗淡的样子。

(11)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12)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3)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14)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15)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官场。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移居二首

【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⑴。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⑵。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⑶。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⑷。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⑸。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⑹。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⑺。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⑻。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⑼。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⑽。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⑾。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⑿。[1]

⑴南村:各家对“南村”的解释不同,丁福保认为在浔阳城(今江西九江)下(见《陶渊明诗笺注》)。卜宅:占卜问宅之吉凶。这两句是说从前想迁居南村,并不是因为那里的宅地好。

⑵素心人:心地朴素的人。李公焕注云:“指颜延年、殷景仁、庞通之辈。”通,名遵,即《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之庞主簿。数:屡。晨夕:朝夕相见。这两句是说听说南村有很多朴素的人,自己乐意和他们朝夕共处。

⑶怀此:抱着移居南村这个愿望。颇有年:已经有很多年了。兹役:这种活动,指移居。从兹役:顺从心愿。这两句是说多年来怀有移居南村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

⑷蔽庐:破旧的房屋。何必广:何须求宽大。蔽床席:遮蔽床和席子。取足床席:能够放一张床一条席子就可取了。

⑸邻曲:邻居,指颜延之、殷景仁、庞通等,即所谓“索心人”。据他的《与殷晋安别》诗云:“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可见殷景仁当时曾是他的邻居。抗:同亢,高的意思。抗言:抗直之言,高谈阔论或高尚其志的言论。谈在昔:谈论古事。这两句是说邻居经常来访,来后便高谈阔论往事。

⑹析:剖析文义。魏晋人喜欢辩难析理,如《晋春秋》记载:“谢安优游山水,以敷文析理自娱。”陶渊明也不免有这种爱好。所谓析义,主要是一种哲学理趣,与一般分析句子的含义不同。这两句是说共同欣赏奇文,一起剖析疑难文义的理趣。

⑺“春秋”两句:大意是说春秋多晴朗天气,恰好登高赋诗。

⑻斟:盛酒于勺。酌:盛酒于觞。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这两句是说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⑼农务:农活儿。相思:互相怀念。这两句是说有农活儿时各自回去耕作,有余暇时便彼此想念。

⑽披衣:披上衣服,指去找人谈心。厌:满足。

⑾此理:指与邻里过从畅谈欢饮之乐。理:义蕴。将:岂。将不胜:岂不美。兹:这些,指上句“此理”。这两句是说,这种邻里之间过从之乐岂不比什么都美?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

⑿纪:经营。这两句语意一转,认为与友人谈心固然好,但应当自食其力,努力耕作必有收获。[1-2]

作品译文

【其一】

从前想移居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

听说这里住着许多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晚。

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

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

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

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其二】

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

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就同饮共欢。

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

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

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1]

创作背景

这组诗写于公元410年(晋安帝义熙六年),当时作者46岁。根据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与郭维森《陶渊明年谱》,公元405年(义熙元年)弃彭泽令返回柴桑,住上京里老家及园田居。公元408年(义熙四年)六月,陶渊明隐居上京的旧宅失火,暂时以船为家。两年后移居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移居二首》当是移居后不久所作。

[1][3-4]

作文九:《《陶渊明集》》14200字

《陶渊明集》(简体)

简体版,根据  孟二冬注译:《陶渊明集译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整理。

目  录

陶渊明集卷之一 诗四言

停 云 并 序

时 运 并 序

荣 木 并 序

赠 长 沙 公 并 序

酬 丁 柴 桑

答 庞 参 军 并 序

劝  农

命  子

归 鸟

陶渊明集卷之二 诗五言

形 影 神 并 序

形 赠 影

影 答 形

神 释

九 日 闲 居 并 序

归 园 田 居 五 首

游 斜 川 并 序

示 周 续 之 祖 企 谢 景 夷 三 郎

乞 食

诸 人 同 游 周 家 墓 柏 下

怨 诗 楚 调 示 庞 主 薄 邓 治 中

答 庞 参 军 并 序

五月旦作和戴主薄

连 雨 独 饮

移 居 两 首

和 刘 柴 桑

酬 刘 柴 桑

和 郭 主 薄 二 首

于 王 抚 军 座 送 客

与 殷 晋 安 别 并 序

赠 羊 长 史 并 序

岁 暮 和 张 常 侍

和 胡 西 曹 示 顾 贼 曹

悲 从 弟 仲 德

陶渊明集卷之三 诗五言

始 作 镇 军 参 军 经 曲 阿

庚 子 岁 五 月 中 从 都 还 阻 风 于 规 林 二 首

辛 丑 岁 七 月 赴 假 还 江 陵 夜 行 涂 口

癸 卯 岁 始 春 怀 古 田 舍 二 首

癸 卯 岁 十 二 月 中 作 与 从 弟 敬 远

乙 巳 岁 三 月 为 建 威 参 军 使 都 经 钱 溪

还 旧 居

戊 申 岁 六 月 中 遇 火

己酉岁九月九日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丙 辰 岁 八 月 中 于 下 巽 田 舍 获

饮 酒 二 十 首 并 序

止 酒

述 酒

责 子

有 会 而 作 并 序

蜡 日

陶渊明集卷之四 诗五言

拟 古 九 首

杂 诗 十 二 首

咏 贫 士 七 首

咏 二 疏

咏三良

咏 荆 轲

读 山 海 经 十 三 首

拟 挽 歌 词 三 首

联 句

陶渊明集卷之五  赋辞

感士不遇赋 并序

闲情赋 并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集卷之六  记传赞述

桃 花 源 记 并 诗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存目)

五 柳 先 生 传

扇上画赞 附尚长禽庆赞(存目)

读史述九章(存目)

陶渊明集卷之七  疏记文

与子俨等疏(存目)

祭程氏妹文(存目)

祭从弟敬远文(存目)

自祭文

陶渊明集卷之一 诗四言

停 云 并 序

《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东园之树,枝条载

荣。

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时 运 并 序

《时运》,游暮春也。春服既成,景物斯和,偶影独游,欣慨交心。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洋洋平泽,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人亦有言,称心易足。

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延目中流,悠想清沂。

童冠齐业,闲咏以归。

我爱其静,寤寐交挥。

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斯晨斯夕,言息其庐。

花药分列,林竹翳如。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荣 木 并 序

《荣木》,念将老也。日月推迁,已复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采采荣木,于兹托根。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

非道曷依?非善奚敦?

嗟予小子,禀兹固陋。

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

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先师遗训,余岂之坠?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赠 长 沙 公 并 序

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

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

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於穆令族,允构斯堂。

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

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

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

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酬 丁 柴 桑

有客有客,爰来宦止。

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飡胜如归,聆善若始。

匪惟谐也,屡有良游。

载言载眺,以写我忧。

放欢一遇,既醉还休。

实欣心期,方从我游。

答 庞 参 军 并 序

庞为卫军参军,从江陵使上都,过浔阳见赠。

衡门之下,有琴有书。

载弹载咏,爰得我娱。

岂无他好,乐是幽居。

朝为灌园,夕偃蓬庐。

人之所宝,尚或未珍。

不有同好,云胡以亲?

我求良友,实觏怀人。

欢心孔洽,栋宇惟邻。

伊余怀人,欣德孜孜。

我有旨酒,与汝乐之。

乃陈好言,乃着新诗。

一旦不见,如何不思!

嘉游未斁,誓将离分。

送尔于路,衔觞无欣。

依依

旧楚,邈邈西云。

之子之远,良活曷闻!

昔我云别,仓庚载鸣;

今也遇之,霰雪飘零。

大藩有命,作使上京。

岂忘宴安,王事靡宁。

惨惨寒日,肃肃其风。

翩彼方舟,容裔江中。

勖哉征人,在始思终。

敬慈良辰,以保尔躬。

劝  农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

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智巧既萌,资待靡因。

谁其赡之?实赖哲人。

哲人伊何?时维后稷。

赡之伊何?实曰播植。

舜既躬耕,禹亦稼穑。

远若周典,八政始食。

熙熙令音,猗猗原陆。

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冀缺携俪,沮溺结耦。

相彼贤达,犹勤陇亩。

矧兹众庶,曳裾拱手!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宴安自逸,岁暮奚冀?

担石不储,饥寒交至。

顾尔俦列,能不怀愧?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

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命  子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邈焉虞宾,历世重光。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

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逸虬绕云,奔鲸骇流。

天集有汉,眷予愍侯。

放赫愍侯,运当攀龙。

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书誓河山,启土开封。

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浑浑长源,蔚蔚洪柯。

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时有语默,运因隆窊。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於皇仁考,淡焉虚止。

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

顾惭华鬓,负影只立。

三千之罪,无后为急。

我诚念哉,呱闻尔泣。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厉夜生子,遽而求火。

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

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日居月诸,渐免于孩。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归 鸟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

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和风不洽,翻翮求心。

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翼翼归鸟,驯林徘徊。

岂思天路,欣反旧栖。

虽无昔侣,众声每谐。

日夕气清,悠然其怀。

翼翼归鸟,戢羽寒条。

游不旷林,宿则森标。

晨风清兴,好音时交。

矰缴奚施?已卷安劳

陶渊明集卷之二 诗五言

形 影 神 并 序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 赠 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馀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木,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影 答 形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

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神 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善恶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九 日 闲 居 并 序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归 园 田 居 五 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游 斜 川 并 序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

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示 周 续 之 祖 企 谢 景 夷 三 郎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

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

愿言诲诸子,从我颖水滨。

乞 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意,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诸 人 同 游 周 家 墓 柏 下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以殚。

怨 诗 楚 调 示 庞 主 薄 邓 治 中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答 庞 参 军 并 序

三复来贶,欲罢不能。自尔邻曲,冬春再交,款然良对,忽成旧游。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乖,便当语离,杨公所叹,岂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复老病继之。辄依《周礼》往复之义,且为别后相思之资。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

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

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

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来?

五月旦作和

戴主薄

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

发岁始俯仰,星纪奄将中。

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

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

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

连 雨 独 饮

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

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

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

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

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

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

移 居 两 首

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和 刘 柴 桑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畲。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酬 刘 柴 桑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空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和 郭 主 薄 二 首

其 一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其 二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于 王 抚 军 座 送 客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

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瞻夕欣良宴,离言聿云悲。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余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与 殷 晋 安 别 并 序

殷先作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后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

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赠 羊 长 史 并 序

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作此与之。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

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

贤圣留馀迹,事事在中都。

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

闻君当先迈,负疴不获俱。

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

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

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

驷马无贳患,贫贱有交娱。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

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

岁 暮 和 张 常 侍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已繁。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

厉厉气遂严,纷纷飞鸟还。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

屡阙清酤至,无以乐当年。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

和 胡 西 曹 示 顾 贼 曹

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飔。

不驶亦不迟,飘飘吹我衣。

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

流目视西园,烨烨荣紫葵。

于今甚可爱,奈何当复衰。

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

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

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

悲 从 弟 仲 德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在数竟未免,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余情。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陶渊明集卷之三 诗五言

始 作 镇 军 参 军 经 曲 阿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庚 子 岁 五 月 中 从 都 还 阻 风 于 规林 二 首

其 一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

凯风负我心,戢枻守穷湖。

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余。

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其 二

自古

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

辛 丑 岁 七 月 赴 假 还 江 陵 夜 行 涂 口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癸 卯 岁 始 春 怀 古 田 舍 二 首

其 一

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

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

鸟哢欢新节,泠风送余善。

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

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其 二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新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癸 卯 岁 十 二 月 中 作 与 从 弟 敬 远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乙 巳 岁 三 月 为 建 威 参 军 使 都 经 钱 溪

我不践斯境,岁月好已积。

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

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

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

伊余何为者,勉励从兹役?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终怀在壑舟,谅哉宜霜柏。

还 旧 居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

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

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戊 申 岁 六 月 中 遇 火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

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

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

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己酉岁九月九日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丙 辰 岁 八 月 中 于 下 巽 田 舍 获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扬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书中显示上艹下条,但论坛无法显示该字。)

饮 酒 二 十 首 作文一二三并 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其 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 日夕欢相持。

其 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 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其 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 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 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

愚,且当从黄绮。

其 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 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 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 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其 十 一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其 十 二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其 十 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其 十 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其 十 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其 十 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其 十 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其 十 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其 十 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

,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其 二 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止 酒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欢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述 酒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岳无余云。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陵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

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责 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固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有 会 而 作 并 序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旬日以来,始念饥乏。岁云夕矣,慨然永怀。 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嗟来可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

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蜡 日

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陶渊明集卷之四 诗五言

拟 古 九 首

其一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其二

辞家夙严驾,当往志无终。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

雄。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其三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其四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其五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

其六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其七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其八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其九

种桑长江边,叁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杂 诗 十 二 首

其 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其 二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其 三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

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日月有环周,我去不再阳。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其 四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

世时,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其 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其 六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

去去转欲远,此生岂再值!

倾家时作乐,竟此岁月驶。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后置!

其 七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

素标插人头,前涂渐就窄。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其 八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其 九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昴,势翳西山巅。

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其 十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沉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庭宇翳余木,倏忽日月亏。

其 十 一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

离鹍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其 十 二

嫋嫋松标崖,婉娈柔童子。

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

咏 贫 士 七 首

其一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余晖?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其二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

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其三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

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

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

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

赐也徒能辩,乃不见吾心。

其四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

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其五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

刍藁有常温,采莒足朝飡。

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其六

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

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

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

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

介然安其业,所乐非穷通。

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

其七

昔在黄子廉,弹冠佐名州。

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

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

惠孙一晤叹,腆赠竟莫酬。

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

咏 二 疏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

高啸还旧居,长揖储君傅。

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

离别情所悲,余荣何足顾;

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

厌厌闾里欢,所营非近务;

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

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放意乐余年,遑恤身后虑!

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

咏三良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

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忠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

出则陪文舆,入必侍丹帷。

箴规响已从,计议初无亏。

一朝长逝后,愿言同此归。

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

临穴罔惟疑,投义志攸希。

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

良人不可赎,泫然沾我衣。

咏 荆 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读 山 海 经 十 三 首

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其二

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

其三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流。

恨不及周穆

,托乘一来游。

其四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其五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

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

其六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覆旸谷。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其七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亭亭凌风桂,八干共成林。

灵凤抚云舞,神鸾调玉音。

虽非世上宝,爰得王母心。

其八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

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

其九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志。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其十一

臣微肆威暴,钦駓违帝旨。

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

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

其十二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其十三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废共鲧,重华为之来。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

拟 挽 歌 词 三 首

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其二

昔在无酒食,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

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联 句

鸿雁乘风飞,去去当何极。

念彼穷居士,如何不叹息。(渊明 )

虽欲腾九万,扶摇竟何力?

远招王子乔,云驾庶可饬。(愔之 )

顾侣正徘徊,离离翔天侧。

霜露岂不切?务从忘爱翼。(循之 )

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思绝庆未看

,徒使生迷惑。(渊明

陶渊明集卷之五  赋辞

感士不遇赋 并序

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又为之。余尝于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夫履信思顺,生人之善行;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己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故夷皓有“安归”之叹,三闾发“已矣”之哀。悲夫!寓形百年,而瞬息已尽,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此古人所以染翰慷慨,屡伸而不能已者也。夫导达意气,其惟文乎?抚卷踌躇,遂感而赋之。

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禀神志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望轩唐而永叹,甘贫贱以辞荣。淳源汨以长分,美恶作以异途。原百行之攸贵,莫为善之可娱。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遗书。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闾。推诚心而获显,不矫然而祈誉。嗟乎!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独祗修以自勤,岂三省之或废;庶进德以及时,时既至而不惠。无爰生之晤言,念张季之终蔽;愍冯叟于郎署,赖魏守以纳计。虽仅然于必知,亦苦心而旷岁。审夫市之无虎,眩三夫之献说。悼贾傅之秀朗,纡远辔于促界。悲董相之渊致,屡乘危而幸济。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承前王之清诲,曰天道之无亲;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夷投老以长饥,回早夭而又贫;伤请车以备椁,悲茹薇而殒身;虽好学与行义,何死生之苦辛!疑报德之若兹,惧斯言之虚陈。何旷世之无才,罕无路之不涩。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广结发以从政,不愧赏于万邑;屈雄志于戚竖,竟尺土之莫及。留诚信于身后,动众人之悲泣。商尽规以拯弊,言始顺而患入。奚良辰之易倾,胡害胜其乃急!苍旻遐缅,人事无已;有感有昧,畴测其理!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既轩冕之非荣,岂缊袍之为耻?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

闲情赋 并序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

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并因触类,广其辞义。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夫何瓌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以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悁想以空寻。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矜颜。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飖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伺晨,繁霜粲于素阶。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带河。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邵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

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集卷之六  记传赞述

桃 花 源 记 并 诗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之。乃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荣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存目)

五 柳 先 生 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扇上画赞 附尚长禽庆赞(存目)

读史述九章(存目)

陶渊明集卷之七  疏记文

与子俨等疏(存目)

祭程氏妹文(存目)

祭从弟敬远文(存目)

自祭文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 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耔,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寒暑逾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

。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 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作文十:《『陶渊明』》600字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2.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作文一二三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3.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4.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