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的散文

作文一:《一是散文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2900字

一是散文的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题材却很广泛

广为流传的散文,篇幅都很短小,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和范仲淹的“岳楼记”等都只有几百字。由于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现代散文比起古代散文来相对的说要长一些,但也不宜过长,更不能以长为贵。象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草》几乎都是短文;还有茅盾的《白杨赞》、《风景谈》,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绿》等也都很短。杨朔的《茶花赋》那就更短了,只有九百字,而《荔枝蜜》也只有1700字,就把自己感的变化表达的淋漓尽致。因此,受写作大家们的影响,我写的散文一般也较短,像我发表在烟雨红尘网的《抱犊寨游记》、《皇城相府游记》、《石家庄公园游记》、《游青龙峡大峡谷续篇》等,篇幅都很短,有的只有几百字,就把周围的景和观赏到的事物,非常集中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篇幅短小,但不能简单浮浅,“尺幅千里,必当言微意深”。像过去所说的,“宇宙之大,苍蝇之微”都可以当做散文的题材。散文当然可以写金戈铁马似的重大题材,但更可以选择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来做文章。

越是那些被忽视的、司空见惯的东西,越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技巧;越是别看得见而说不出,而“我”看见后能道出来的生活琐事,越能体现作者的敏锐嗅觉;越能体现作者的独到见解。它可以写一,如《藤先生》;也可以叙一事,如《老山界》;还可以写一景,如《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还可以状一物,如《石榴》等等。它既可以海阔天空,说东道西,也可以贪小求全,取其片段,以小见大;这也是写散文的秘密所在。

二是散文表达灵活,一般长于抒

散文的“散”,并非散漫,它散而不。较之小说、戏剧等在结构、表达方面,更为自由灵活;比起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新闻体裁来,它以真真事为基础,可以加工虚构。述新闻体裁主要写别,而散文既可以写别,也可以写自己;通常文中有“我”,便于直接抒。

散文的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仍有一定的线索。

如郑振铎的《猫》大体以时间为线索,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有明显的空间线索,这种线索有明显的连贯;而杨朔的《荔枝蜜》则直接以感变化为线索的,表现为跳跃型。

散文的表达方式自由灵活。

在一篇作品中,叙述、描写、抒、议论都可以用,如郭沫若的《杜鹃》。散文的各种表达手段、修辞手法比一般记叙文用的更为频繁,变化更自如,抒息更为浓烈。不少散文都采用直抒臆的写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三是散文语言优美,生动传神

散文特别注意语言优美,美在何?

各家说法不一,有的说朴素简练,有的说文采飞扬;有的说富于韵,有的说潇洒自如;有的推崇亲切流畅的“谈话风”,有的则注重错综美与节奏感。这些语言的特点,不可能在一篇散文中同时出现,但却是一般散文中常见的。这里有选择的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文采。“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散文是重文采的。但文采并非大量使用形容词和修饰语,可以用平常的语言,经过选择、加工、提炼、组合,使之隽永而又自然。这里还要提到郭沫若的《杜鹃》的开: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所站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我们一提起杜鹃,心眼底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忧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们的心目中为了的象征。这的象征似乎已经为了民族的感”。尽管郭沫若先生的文采,一般是无法比拟的,但从中使我们也领略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散文必重文采。有文采,你的文章才能值得一读。

韵。这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味意趣,它经得住推敲,受得住时间的检验。如《珍珠赋》中写老船工“双手捧出一堆珍珠”,这个“捧”字就富有韵,也是别的动词代替不了的。还有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写孔乙己穷困潦倒:“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这个“摸”字就极具神韵。

潇洒。是活泼自然,从容不迫,绝不是轻佻和摆阔。如朱自清的《瑞士》,写这欧洲的花园,“阿尔卑斯山有的是重峦叠嶂,怎么也不会穷。”“从面往下看,山像一片一片儿着,湖也像只有一薄片儿。有时窗外一座大岩石来了,便什么都看不见;有时一片树木来了,只有从枝叶的缝儿里张一下。山和山下一样,静透了,常常听到牛铃儿……”风景如画,历历在目。潇洒、优美,是散文的特点之一。

错综美。

散文不受韵律约束,有错综的语言美,长长短短,错落有致。如丰子恺《吃瓜子》的开:“从前听说:中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纸博士、吃瓜子博士。”三个“博士”的衔,故意不对称。还有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茶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肥胖的黄蜂伏在茶花,轻捷的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

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蛰,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段文字用“不必说”、“也不必说”的排比句形式,但字数、句式不尽相同,有变化,有起伏,这种错综的语言美也给散文带来新的趣和韵味。

节奏美。散文不讲究韵律,但注意节奏,包括字音抑扬顿挫,音节长短,句式变化等,做到节奏明快,声调悦耳。曹靖华在《花.小跋》中说:“不但诗讲究节奏,散文也该讲这些,讲音调的和谐,也该下字如珠落于盘,流转自如,令听来悦耳,读来顺。”

请欣赏下面的一段文字:“对父,要善待,有事商量;及父之所急,胜似拜佛他乡!父疾患,想法解除痛苦;嘘寒问暖,也能暖其心房。自己生活拮据,不让父寒酸;自己改善伙食,先让父品尝。外出、回归告父,不让父挂断肠。偶尔几次不算孝,终生孝敬好儿郎;父榻多坐坐,何求他去褒奖?!”还有一段:“做,就应不后悔,不自卑;不欺骗,不谄媚;不嫉妒,不流泪。不唯利是图,不是心非。不怪,不十足女味!不怯不惧,不越雷池一步;不精不傻,不把金钱攥出!堂堂正正做,光明磊落做事。挤眉弄眼终不好,冷喜笑暗刀。与为善本自善,与心自心;你与他打妄语,亲戚朋友谁信任?若悬河才智高,信开河是愚蠢。宁天下负我,不我负天下!”(选自我的拙作《因为你是,就应该这样做》片段)。节奏美,让读://://.o..//短小的散文.htm来能朗朗,受到美的感染。

另外,散文还有构思方面的问题也应注意:

1.以小见大

散文多写零碎片段的材料,从小题中悟出大道理,显示深刻的思想内涵,抒发强烈的感。郭沫若的《杜鹃》写一寻常的鸟,但并非就鸟论鸟,而是从鸟到,指出有面杜鹃,莺受愚,不应受愚。不尽看出了鸟的习,而且引申到社会事,深入一层,立意就高了。

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必须观察敏锐,察现实,善于分析,抓住根本,时时关心社会动态,对生活有真实感。浑浑噩噩过子,对事物视若无睹,听而不闻,是写不出好的散文的。

2.善于联想

散文创作往往是作者在生活中受到一种事物的触动,怀,浮想联翩,然后构思篇。受触动的事物可以是一、一事、一景、一物,往往不完整。因此,作者要善于抓住一点,联想生发,开拓思路,这是散文构思的重要方法。

联想的基本特点是,从眼前的“此物”想到“彼物”,通过描绘,或借助类比,或取其寓意,或虚实相生,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含义。茅盾的《白杨赞》就是从自然景物联想到社会生活,从黄土高原伟岸、正直的白杨树联想到我北方不屈不挠地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

联想并非想。“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要在生活中不断观察、体会,有所积累,只要有了一定的基础,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散文。否则,中无物,是较难触发联想的。

3.创造意境

优美的散文善于将深刻的思想、深邃的哲理和强烈的感寓于生动形象的生活图景之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意境”。“意”即“内”,包括思想、哲理与感;“境”即“外物”,就是生动形象的生活图景。“内”与“外物”的和谐统一,高度融合,就形耐寻味、感至深的艺术境界。

好的散文,像诗一样,能创造出优美的意境。《牡丹园记》就有意境,《合欢树》也是如此。就《合欢树》来说,树的受难,的坎坷,是一幅生动形象的生活图景;悲苦与同,庆幸与动,既是感的流露,亦是深思的结果。两者织在一起,同悲合欢,能不令产生共鸣吗?!赵丽宏在《散文创作漫谈》中说:“……一颗普普通通的树,在我孤独寂寞的子里给了我抚慰和愉悦,它的命运和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和时代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忘不了它。”生活、思想、感、哲理四者融为一体,使作者创造出深刻的意境。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事物的变化,更可感到作者感的起伏,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

总之,要写好散文,要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就要经常深入生活,向别学习语言,不耻下问,甘当别的小学生;多读一些名家著作,多看一些精辟的文章,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笔耕不辍,坚持锻炼,不断完善,循序渐进;相信大家一定能掌握散文写作技巧的。

作文二:《一个车子的故事 (短小散文)》200字

一个乘客兴奋地上车了。 车子虽非名家所造,可也算光亮时髦。乘客因之而满足和骄傲。可车子有些委屈,偶而颠簸一下,以释郁闷。可这个乘客忍耐了,以至车子时感内疚。 后来,正可谓路途迢迢,日久生情,车子渐渐喜爱上了这个乘客。 就这样,车子载着这个乘客,一路风景,一路坎坷, 顶风冒雨, 翻山越岭,不遗余力地将这个乘客带到了一个让许多人羡慕的地方。二十春秋,一晃而过。车子磨损老旧了,这个乘客也厌倦了。一路上的颠簸也平添了不少负面的回忆, 积怨尤如间歇泉一样开始一股股地冒出来。从此,彼此心绪烦乱,欢乐不在://://.o..//短小的散文.htm。 既使在那如画的地方, 也难唤起他们的幸福感。

终于有一天,乘客感叹到:“ 该换辆车了”。车子也很无奈:“下去吧,我也拉不动你了”。

他们就这样结束了一路情缘。尽管很遗憾,可结局也许不算太坏。

作文三:《短小散文选萃》400字

基本资料

短小散文选萃

作者: 《散文》月刊编辑室编

出版社:

出版年: 1984年04月第1版

页数:

定价: 0.65

装帧:

ISAN:

书  目:

举报失效目录

超星

目录

画像记&陈一凡

茧花赋&李云章

卖花婆婆&向佐得 王文璞

叶&穗子

小兰花儿&方范

刻花&李春方

竹笠&谢瑞元

姐妹绡&李镇 费林

家鸡&郑振杰

蒲公英&彭国远

镜湖晨雾&张平

弋江雨&张秋实

山村小姑娘&赵文心

生命的奏鸣曲&司马云杰

月下·牧笛&李健君

老耿豆腐&王玉杭

星晨&逄乃莹

篱墙那边&顾培军

报矿花&沙石

三灯笼&佟再琦

菰&林德元

山村灯影&关笑波 丁纳

红花天上开&李沙铃

月夜&王新民

故乡的大海&亦斌

泥土情&郭淑敏

秋实湖水笑&陈肃

江声&赵橹

五彩石&张易亨

草草&李炳银

故乡小景&王素英

山路蜿蜒&苗长水

弟弟&汤君纯

孩趣&苗振亚

盐滩风雨&崔椿蕃

雪地春色&田毅

云影下的小春梅&鞠鹏高

伊犁://://.o..//短小的散文.htm河街一人家&列子

生日&张彬彬

攀花杆&湘女

又到离家时刻&林微润

雪中捉狍&阎宝忠

离情别意&左森

童年梦&张凤洪

太行妈妈&陈慧瑛

大巴山区忆&张丛笑

打墙记&程东安

春在柳梢头&李莫

天丝&郭明英

鱼,游到了纸上&项冰如

山丁子树&张常信

红叶梨树&峭石

童稚的心&斯妤

心愿&张慧萍

滦水情深&张家埠

塞外,隆冬的绿&易希高

春蚕赋&王跃生

茶山雾雨&石云霄

作文四:《物欲使他的爱情迷失了方向(短小说)[散文欣赏]》2000字

春草和玉生是一对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两家对门而居,两个自幼就在一起玩耍。

春草长玉生一岁,所以玉生总叫她姐。可是春草却不叫他弟弟,而是直呼其名。这么叫,玉生一点不计较,春草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似乎都认为就应该这么叫。

原因很简单:两个一起玩的时候,春草总是让着玉生;玉生和别的孩子发生冲突,春草也总是护着他,帮着他。

两个都是七周岁入学,所以虽在同一所学校,却差着一个年级。上学后的春草又常以学姐的身份教育和指导玉生学习。玉生依然很听话,他认定春草是他姐,真心对他好。

上高中的时候,春草出落成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大大的眼睛,白皙的面皮,1米65的个头,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甭提有多好看。玉生简直长疯了,高二时已经1米80。方方正正的脸膛,浓眉大眼,虽然皮肤稍黑,但黑得精神,恬静,讨人喜爱。

春草满面绯红,说:“为什么?”玉生着急地说:“我喜欢你,将来,我要娶你!”春草听了几乎流出眼泪。心想,这句话我等了好多年,今天,你终于说出来了。她连忙点点头,莞尔一笑,算是答应了他。玉生得到允诺,激动得在春草腮上吻了一下,飞快跑回去。

第二年,玉生考取省工学院。上学这天,春草满心欢喜地前来送行。她把玉生拉到一旁说:“去年你对我说的话,我一直牢记在心,不知你忘记了没有?”玉生握着春草的手说:“自己说过的话,怎么会忘记?等着我,毕业后,咱们就结婚。”春草听了心里甜丝丝的。她一直把玉生送到汽车站,看着他上车方回。

又过了一年,春草毕业了,教育局安排她到乡下一所初中教书,月工资800多元。想着玉生家境困难,她每月寄给他400元作生活费。玉生很感动,写信总有说不完的感谢话,放假回家放下背包就来看望春草。

有春草资助,玉生顺利读完四年大学,毕业后,在省城一家公司找了份工作,月工资三千多元。不久春草来看他,临走说:“你现在也有工作了,咱们结婚吧。”玉生说:“不急。等我有了积蓄,在省城买了房子,咱们再风风光光地结婚。”春草想想也对,便说:“也好。我也尽力存钱,到时也帮你一把。”

年轻人总把事情想得太过天真浪漫,哪知工薪阶层在省城买房绝非件易事。玉生口省肚攒,一年存不到两万;春草更少,还不到一万。玉生迷茫了,他想,照这样,十年也不能结婚。

就在这时,另一个女孩走进了他的生活——杨晓莉,他大学往届的同学,如今公司的业务副主管,一位出身干部家庭的省城姑娘。她大胆地向他表白了爱情,并答应在经济上帮助他。这让玉生有些动心:杨晓莉虽不及春草漂亮,但其他条件都比春草优越,和她结婚,起码不要自己攒钱买房子。可是他忘不了对春草的承诺,一时还无法接受杨晓莉;但反复权衡利弊后,最终还是觉得和杨晓莉结合更合适。

一番斗争,玉生终于下了决心。他去看春草,把一万元放在她面前说:“姐,这是我上大学时你寄给我的钱,现在我工作了,还给你。”春草震惊,说:“你不是买房子需要钱吗?我存了一万多元正要拿给你,你怎么反而给我钱?再说,那些钱是我自愿帮助你上学的,谁要你还了?”玉生只是哭泣,却不回答。春草感觉问题严重,沉默许久说:“别哭了,说吧。我是你姐,什么事都会让着你。”玉生这才说出他和杨晓莉的事。春草流下眼泪说:“这样很好。姐原配不上你。这一万元你拿回去,就算我给你结婚的贺礼吧。”说完丢下玉生独自走了。

玉生自知理亏,不敢回家,径直返回省城;不久便和杨晓莉领了结婚证,商量筹备结婚事宜。

可是就在这时杨晓莉被免职了,理由是在一次和外商谈判中,她滥用职权,损害了公司利益。杨晓莉很失落。接替她的竟是玉生,而且不久他被派和总经理、董事长的女儿张金凤一起前往香港办事。两个人一时都无心操办婚礼,只好暂时停下。

原来这张金凤也看上了玉生,正要慢慢笼络其心,却听说玉生和杨晓莉领了结婚证,正在筹备婚礼;情急之下,她免了杨晓莉的职,提拔玉生接替她,随后又带他离开杨晓莉,去香港办事,借机接近玉生。

一月后玉生回到公司,又提拔担任业务主管。他白天忙于工作,晚上陪伴张小姐应酬,把结婚的事尽抛脑后。杨晓莉几次催促,他只推工作忙,到了最后干脆说,两人性格不合,要求离婚。

杨晓莉惊呆了:玉生陪张金凤去了一趟香港,回来变化这么大,简直不认识他了!背://://.o..//短小的散文.htm后一打听,原来这段时间玉生和张金凤打得火热,几乎天天黏在一起。她明白了:玉生攀上高枝了!他又要故伎重演,像抛弃春草一样抛弃她。她愤怒了,觉得无法容忍;但是和张金凤斗,自己明显不是对手。一番思考,决定设计报复他们。

当玉生再次提出离婚时,她先是不允,最后说:“离婚也可以,但是,你要赔偿我青春和精神损失费。”玉生见她松动便说:“你要多少?”杨晓莉说:“50万。”玉生说:“我工作不久,哪来那么多钱。”杨晓莉说:“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和张金凤结婚后,她答应把总经理位子交给你,到时要多少钱你没有?现在没有钱就写欠条,我还怕你跑了不成?”玉生急于离婚,便向杨晓莉写下50万元欠条,算是协议离婚。

不久,张金凤和玉生举行了盛大的结婚典礼。婚后,她把总经理一职交给玉生,自己做起全职太太。

杨晓莉并未因此罢休,她又写了一封匿名信寄给张董事长。信上说,玉生是个见异思迁、见利忘义、贪图名誉地位和荣华富贵的卑鄙小人。为了达到目的,他先后不惜抛弃青梅竹马的初恋情人春草和全身心爱他、栽培他的妻子杨晓莉;更有甚者,他刚做总经理,就一次侵吞公款50万元……

张董看了不觉大惊,立即追问女儿。张金凤说,只有和杨晓莉离婚的事她知道,其余一概不知。张董便找会计查问,果然有一笔50万元的账只写着“暂支”,至于什么用处,会计说总经理未说,他不得而知。张董只好追问玉生。玉生回答不出,只说暂时支用,不日就会归还。张董很生气,责成他旬日之内必须归还,否则后果自负。

玉生害怕了:旬日之内他怎么还得上50万?就是一年也未必还得上。无奈,他只好巧列名目把50万元报了帐。

假的就是假的,何况张董这样老辣的企业家,帐实一对,立即真相大白。张董怒不可遏,立即报了案。

法院以侵占公款罪判处玉生有期徒刑三年。

张金凤得知实情决定和玉生离婚。

作文五:《诗化的散文散文的诗化》1600字

【摘要】鲁迅是我国的现代语言艺术大师,是我国现代文艺语体最早的杰出的创造者和奠基人。鲁迅杂文的语言特色更是突出,可谓是“诗化的散文,散文的诗化”。本文旨在分析鲁迅杂文具体的语言特色,论证其诗化特点。

【关键词】鲁迅;杂文;语言;诗化

童庆炳在《东方丛刊》1992年第4辑发表的《中国古代文体论述要》中提出:“文体的第一层次――体裁的规范”“文体的第二层次――语体的创造”,“文体的第三层次――风格的追求”。现在学界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研究多放在第一与第三层次。但是事实上语言是文体与风格的中介物,要真正读懂鲁迅的作品,对语言的研究不可或缺。童庆炳认为,历代理论家、作家都很强调语体创造的重要性并在语言锤炼方面下功夫。我认为鲁迅正是如此。他的杂文语言以现代口语为基础,又和一般口语化的文学语言不同,对口语做了加工提高。其实鲁迅杂文语言是以活的民语为基准,广采博取古代和西方语言中的有益成分,词汇特别丰富、语法变化多端、雅俗共赏、富于艺术表现力和东方民族风味的现代性文学语言。其语言有诗化的特点。

其一是精炼性。彭定安在《鲁迅杂文学概论》一书中把鲁迅杂文语言称为“核语言”,说“鲁迅的杂文中的语言,好比子核似的,它是高度浓缩的,体积小而含量大,比重也大,能够进行‘核裂变’,产生连锁反应,具有‘爆炸力’、‘穿透力’,能发生多方面的效应。”鲁迅先生自己也曾说过,它的这些文章虽然很短,是绞尽了很多脑汁,把它锻炼成极精锐的一击,又看过很多的书,这些购置参考书的物力,和自己的精力加起来,并不是随便的。就算三五百字的短评,也不是摊开纸就动笔,可见其言有尽而意无穷。比如《偶成》中写道“奴隶们受惯了酷刑的’教育’,他只知道对人应该用酷刑;奴隶们受惯了猪狗的待遇,他只知道人们无异于猪狗。”他用诗一样的语句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理想人格的反思并提出新的人格祈向,简练之中更见深刻。

其二是含蓄性。鲁迅从来不为现成的格套拘泥,只是从内容出发,信手拈来,无不符合于战斗的要求,成为他努力倡导下的精悍绝伦的杂文,但是在三十年代,敌人对文学作品查、禁、抽、删的压迫下,与以往鲁迅的冷峭直接锋利式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鲁迅的杂文变的委婉含蓄、隐晦曲折,即鲁迅自己所说的“曲笔”,用此形式创造出大量的文学经典,使得作品在艺术特质上充满了含蓄美。如《现代史》和《为自由书》,其中用了百分之九十九的篇幅写“已经瘦的皮包骨的狗熊玩一些把戏,末后是向大家要钱……将一个小孩子装进小口的坛子里面去,只见一条小辫子,要他再出来,又要钱。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全文没有一句话涉及当时的政治,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正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现代史影射的正是袁世凯至蒋介石等各派军阀为贪赃自肥而粉墨登场,大耍种种骗人的伎俩。

其三是讽刺性。鲁迅是杰出的幽默和讽刺艺术大师。他的杂文充满讽刺性语言,是运用多种多样的讽刺技巧来写的。例如《偶成》是针对国民党以“施行教育”为名,整顿茶馆,筹办刊物,向读者灌输所谓“正当舆论”而写。国民党的所谓“正当舆论”不得人心,失去群众。鲁迅由这件事联想到前清光绪初年,他的家乡绍兴有一个戏班,名叫“群玉班”,然而名不符实,戏做得非常坏,乡民把这种情况编了一首歌来讽刺:台上群玉班,台下://://.o..//短小的散文.htm都走散,连忙关庙两边墙壁都爬塌,连忙扯得牢,只剩下一担馄饨担。群玉班的戏竞能让众把两边的墙壁爬塌,最后只剩下一担锟饨担,显然是夸张,这就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了人们对群玉班的憎恶,堂堂的群玉班竞一个观众也留不住,以此来讽刺国民党粉饰自己,伪造舆论,却不过是枉费心机。鲁迅杂文中的讽刺性语言除运用了上述种种方法技巧之外,还使用了反语、类比、滑稽模仿、夸张、文言词语、方言俚语、谚语、形象符号等等。

何其芳在《关于写诗和读诗》中写道:“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精炼与和渚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鲜明上,它的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鲁迅杂文语言的精炼性就与何其芳关于诗的观点一致。“诗贵含蓄”,是宋人《白石诗说》、《休斋诗话》、《冷斋夜话》和明、清诗人的共同诗学主张。鲁迅杂文语言的讽刺性特色,对“诗化有益而无损。清人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就赞同葛稚川这个看法:“古诗刺过失,故有益而贵……”综上所述,可见鲁迅杂文语言的三个个主要特色都是鲁迅杂文“诗化”的构成因素。鲁迅杂文是散文的诗化,也是诗化的散文。

【参考文献】

[1]陈方竞.鲁迅文体考辨[J].中山大学学报.

[2]刘泰隆.鲁迅杂文的问题特点[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3]林云.浅论鲁迅杂文的抒情方式[J].南平师专学报.

作文六:《最美的散文》1500字

编者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写自己喜欢写的文,不求物质的奢华,但求精神的富有。用你的笔,为爱情为友情为亲情为祖国的河山唱赞歌!

喜欢散文,喜欢写散文,对散文的喜欢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近乎于对恋人的喜欢,甚至超过了恋人,有时觉得,散文就是恋人。

想不起是什么时候开始写的第一篇散文,如果还可以在看一看当初的处女作,一定会为那时青涩的文字与幼稚的想法感到尴尬。因为我写散文常常会把“意”隐藏的很深很深,形又被我写的散的不能再散,所以常常被朋友,甚至恋人误解我所表达的想法,对此我很难过,不被人理解确实是一件伤心的事,真的很伤人心的。有很多次都发誓不在写了,因为承受不住别人的误解,所以想放弃,但最后也坚持下来了。不知是什么力量使我一直坚持着,我心里明白那是一种抽象的力量,是很难用语言绘声绘色的描绘出来,这种力量鼓舞着我,使我没有放弃写最美的散文,我挚爱的散文。我庆幸我没有放弃,我感谢这力量。

我写过很多散文,有些能被人记住,有些已经被人遗忘,但更多的是隐藏在黑暗的角落里不见天日。不是不愿与人分享,不是不想让人看见,还是怕会被人误解,扭曲了我的意思,所以只当是写给自己的。没有一个人不想自己的文章被更多的人认可,被更多的人理解,我也不例外,我也需要肯定,仅仅是一种肯定而已。很多年前,我曾写过两篇散文,是我为某个人而写的,起初他的反应与旁人无异,只是看了看,评论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就了结了。许多天后,他一字一句把我写的两篇散文背给我听,只字不差,那一刻,我感动极了。他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可以说是有些笨,我能想象到他是用了什么样的刻苦与努力才背了下来。对于一个曾经连作文都不价格的人来说,这是一次无与伦比的肯定,是一次无上的光荣与骄傲。

以往的写过的散文中,较以写情感的居多,或是自己的爱情,或是朋友的爱情,但更多的是我想表达的一种情愫,一种对爱情的期望。也有写生活的感悟,亲情与友情的感悟,却不太多,只是寥寥几篇。但近些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对爱情,亲情,友情以及生活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各种感情在心中的比重也重新分划了,所以想表达的“情”不仅限于爱情。爱情滋味固然甜美,但亲情的温馨,友情的难能可贵都该值得我去歌颂,我想用最美的散文表达出我身边最美好的各种情。

其实最想写的还是游记,祖国的山河大川,秀丽风景都让我魂牵梦绕,想用最美的散文记录下我所看到的大千世界,辽阔山河。我想,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便是我们的祖国,最该用文字歌颂的也是我们祖国的美景。作为一个文字爱好者来说,不能用自己的笔描绘出一幅山河壮丽,地大物博的祖国,那将是一种悲哀,一种遗憾。在如今的社会里,我只顾着忙于生计,每天都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终日奔波劳碌,无暇去欣赏秀丽的山河,实属身不由己,有着太多的无可奈何。但愿有一天,我可以背上行囊,尽情的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古韵小镇,江南的秀美,北国的风光,我是想悉数看遍的,并且写出最美的散文。

我不愿作一只井底之蛙://://.o..//短小的散文.htm,我想亲眼目睹这个世界,写出真实的感受,写出最美的散文。

任何事光有一腔热血是不够的,都需要刻苦努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我是知道的。我除了常常写一些散文,也上网或去书店买些书来看,向大师们学习来充实自己。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散文家犹如夜空中的繁星,不胜枚举。这些大师们中以鲁迅先生,朱自清先生与亦舒女士的散文更能博得我心,看他们的文章使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这些大师们的散文当真是写的好,读来不仅朗朗上口,也能看到美好,感悟到幸福,更能让人的思想有所启发,当真是一剂良药。

我写散文,从未想从中获取什么,名与利都是我不甚看重的,也明白自己没那个才学可以通过写作来扬名立万,光宗耀祖。只是想写出自己的感受与见地,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通过我的文章让人了解我,愿意与我做朋友,我便觉得足够了。

人生苦短,值得用一生付出的事多如牛毛,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一辈子执着追求的一件,或者多件事,名利,金钱,美色。我不能否定他人所追求的就是错的,立场不同罢了。不与之附合,我认为是自己做的对的事,我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我想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财富,一种无可比拟的财富,一种在任何场合都会发出灿烂光芒的财富。我原用我短暂的年华,写出最美的散文,挚爱的散文,别无他求。

作文七:《牵挂的散文1》500字

牵挂是一种思念,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牵挂是情怀,有如瓜豆的藤蔓缠绕竹节和篱笆。牵挂是对亲人的思念,牵挂是对友人的情怀……

牵挂是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翠”。是对爱的坚贞不渝,是对爱的无怨无悔。

牵挂是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对丈夫的深深思念,是对丈夫的无尽等待。

牵挂是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与“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轴”两种心情的鲜明对比。是对物事人非的伤,是对旧情难续的悲。

牵挂是陆游的“南题北定中原日,家癸无忘告乃翁”。是对祖国山河统一的无限渴望,是一位爱国诗人临死的遗愿。

牵挂是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对家乡的思念,是对亲人的思念。

牵挂是杨炯的“宁为百天长,胜做一书生”。是忠君报国的思想,是建功立业的愿望。

牵挂是陈陶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是对战争的无比厌恶,是对死者的无限同情。

牵挂是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对陶醉于纸醉金迷生活的上层人物的讽刺,是对唐王朝统治的担忧。

牵挂是温庭筠的“茂陵不见封武印,://://.o..//短小的散文.htm空向秋波哭逝川”。是对苏武的崇敬与怀念,是对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牵挂是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对友人命运的担忧,是对友人默默的关怀。

牵挂是岳飞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对立功不易的无限感慨,是苦无知音的沉郁情怀。

牵挂是苏轼的“长恨此身非我有,保时忘却营营?”。是抱负不得伸展的愤闷,是不能摆脱人世间名缰利索的无奈。

牵挂是……

一种愁思,几处牵挂。

愁,愁,愁!

作文八:《散文的分类》20000字

散文是一个“种”文体,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可以把散文分成不同

类型。根据目前散文的创作情况,我们以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将散文分成记人叙事、写

景状物、抒情写意、议论随笔等四大类。

一、记人叙事类

记人叙事类散文是指以继续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

述对象,借记人叙事以抒情写意的散文。这是散文中的一种基础文体,初学者多从此类文体

起步。在散文创作中,采用这类文体创作的作者最多,作品也最多,所反映的范围。也最为

宽阔,可选用的题材最广泛,所包含的内容也最丰富。

(一)记人散文

记人散文以记叙作者熟悉的人物为主,通过记叙与人物有关的事迹来

表现人物,表达作者对所记人物的情感、看法、意向等。可以记一个人,记一个人的一生;

也可以记一段生命历程,一个侧面,一个细节,一个生活场景;或记一组人物,一群人物。

写这类散文,可以借鉴小说的表现技巧,对人物肖像、心理、语言和行为进行细致的描述、

刻画,但不需要像小说那样以事件为中心构成情节、刻画人物、追求人物的典型性。记人散

文只需用二三事件,几个片段,写出人物的某个侧面,常用描写、抒情配合叙述,明确传达

作者对人物的某种感受、某种情意。

记人散文像通讯、报告文学一样,记的是真人真事,不像小说那样虚

构。但散文表现的真实性没有通信、报告文学那样严格和准确。可以对写入文中的人物改名

换姓,可以做细节的加工;所写之人不必是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不一定是代表主流社会价值

的典型人物。散文写人偏重于主观抒写;这一点与通讯、报告文学写人偏重于客观描写,偏

重于表现人物的客观性特征与价值是不同的。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

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

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

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

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

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

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

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

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

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

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

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

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

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

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

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

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精讲精练】

《阳光男孩》

①星期日早晨,我拎着菜篮数着水泥路裸露的石子,悠悠地往家走。

忽然背后一阵三轮车?嗒、嗒、嗒?的颠簸声如机关枪般扫来。也不知它原来藏在哪儿,一点

由远及近的预告也没有。我还来不及多想,那机关枪声已一阵风似的从我身旁刮过,一股芬

芳扑鼻,只看见一车色彩斑lán的鲜花上耸立着一个年

轻的身影。

②走到我们小区的十字路口,那车鲜花静静地停在路边,一个陌生的

男孩坐在人行道修鞋师傅的旁边,黑黝黝的脸蛋,略带稚气。男孩与修鞋师傅说着什么,不

时见他把头扬起,咧嘴大笑,那笑在他的脸上a肆无忌惮地绽放,好像每一块肌肉每一根神

经甚至每一个细胞都笑了,满面阳光,熠熠生辉。b仿佛梵高的向日葵,充满了火热的朝气

蓬勃的生命力,让人见一眼就难以忘怀。有几个人来买花,男孩大步走过来,口未开笑容已

如花般灿烂,愉快而调皮地吆喝道:?买花!买花!?

③笑容与鲜花,那么和谐自然,互相辉映着,宛若一幅图画,让人不

禁驻足流连。我挑了一束粉色康乃馨。男孩说,这边的每束3元,那边的5元。我看了看,

两边没有什么不同。男孩说,3元的是昨天卖剩的,5元是今天刚到的。我说看不出有什么区

别,完全可以放在一起卖5元的。男孩又张开了阳光灿烂的笑脸,说,钱难赚,可也不想骗

人,老实说了谁愿意买哪样就买哪样。

④以后的一连几天,下班都看见男孩在这里卖花。买花的人不多,但

每天看到他都是笑容灿烂快快乐乐的。花朵因为有了男孩的笑脸陪伴更加动人美丽,我的心

情也因为这幅和谐美妙的画面而亮丽快乐。

⑤钱难赚,卖花的男孩却很快乐。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男孩不斤斤

计较、不瞻前顾后而自寻烦恼一蹶不振,而是笑对人生。有人拥有整个世界就是没有快乐。

有一位教育教家说,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就是快乐。其实,这份礼物岂止对孩子是最好的,

对每日周旋于生活工作而日渐麻木的我们,又何尝不是最好的礼物?

⑥有一位盲人,靠给人按摩来生活。他每天一早就到社区活动中心给

老人讲他按摩时听到的逸闻趣事,然后9点准时回去挣钱,天天如此,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

别人不解:?你一个盲人怎么这么快乐??盲人说:?我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和聋子比,我能

听到声音,和哑巴比。我能说话,和瘫痪截肢的人比,我能走路。?

⑦我们的生活也可以过得这样快乐,因为我们也没有什么理由不快乐。

16.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汉字注音。(2分)

色彩斑lán                 熠(      )熠生辉

17.通读全文,仿照示例,请你说说“阳光男孩”是怎样的一个人?

(4分)

示例:从     男孩骑车飞快   看出,阳光男孩是一个   充满活力、

动作敏捷   的人。

①从                            看出,阳光男孩是一个                 的人。  ② 从                           看出,阳光男孩是一个                 的人。

18. 请按照要求,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词语或句子作批注。(6分)

(a)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对句中框定的词语作注。

(b)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

19.有同学认为,文章题目是“阳光男孩”,但是在文章⑥段却写了一

位盲人的故事,是节外生枝,与中心无关,应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20.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体验,请你用一组排比句表达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4分)

(二)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是以展示事件过程和情景为中心,以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线索组织行文的散文。其特点为:

1.有相对完整的事件和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只展示真实事件的真实过程,可取舍、删减、组合,可有意安排叙述信息的详略、疏密,可在叙事的同时直抒作者的感情,进行评说褒贬;但不像小说那样虚拟情节、细节。叙事散文的目的是作者通过所记事件来表现自己的意图,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不像小说通过故事的叙述刻画人物,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目前散文界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有些散文讲究叙事的故事性、情节性,读起来像小说,但这只是为了追求一种叙事的艺术效果,并没有泯灭它与小说的基本界限。

2.叙事散文所取之事可大可小,可新可旧,可记一件事,可记多件事。像茅盾的《脱险杂记》、杨绛的《干校六记》那样,写得随意、灵巧。

3.侧重叙事,以事件发展为依据,不集中写某一个人、某一群人,所涉及的人物往往比较零散,是以事表现人,表现文章题旨,表达作者的感情。

实际上,记人叙事往往是相依相存,人靠事来体现,事是人所为,在文章中这两者是难以截然分开,只是谁主、谁副罢了,且都为了情与意。

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   迟子建

①我对虫子是不陌生的。小时候在菜园和森林中,见过形形色色的虫子。我曾用树枝挑着绿色的毛毛虫去吓唬比我年幼的孩子,曾经在菜园中捉了?花大姐?将它放到透明的玻璃瓶中,看它金红色夹杂着黑色线条的光亮的?外衣?,曾经抠过树缝中的虫子,将它投到火里,品尝它的滋味,想着啄木鸟喜欢吃的东西,一定甘美异常。至于在路上和田间匍匐着的蚂蚁,我对它们更是无所顾忌,想踩死一只就踩死一只,仿佛虫子是大自然中最低贱的生灵,践踏它们是天经地义的。

②成年之后,我不拿虫子恶作剧了,这并不是因为对它们有特别的怜惜之情,而是由于逐渐地把它们给淡忘了。

③然而去年的春节,我却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这一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它,它就像一盏灯,在我心情最灰暗的时刻,送来一缕明媚的光。

④去年在故乡,正月初一,我给供奉在厅堂的菩萨上了三炷香,然后席地而坐,闻着檀香的幽香,茫然地看着光亮的乳黄色的地板。地板干干净净的,看不到杂物和灰尘。突然,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开始我以为那是我穿的黑毛衣散落的绒球碎屑,可是,这小黑点渐渐地朝佛龛这侧移动着,我意识到它可能是只虫子。

⑤后来是一个电话让我把目光又转向室内。接完电话,我给供奉在厅堂的菩萨上了三炷香,然后席地而坐,闻着檀香的幽香,茫然地看着光亮的乳黄色的地板。地板干干净净的,看不到杂物和灰尘。突然,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开始我以为那是我穿的黑毛衣散落的绒球碎屑。可是,这小黑点渐渐地朝佛龛这侧移动着,我意识到它可能是只虫子。

⑥它果然就是一只虫子!我不知它从哪里来,它比蚂蚁还要小,通体的黑色,形似乌龟,有很多细密的触角,背上有个锅盖形状的黑壳,漆黑漆黑的。它爬起来姿态万千,一会儿横着走,一会儿竖着走,好像这地板是它的舞台,它在上面跳着多姿多彩的舞。当它快行进到佛龛的时候,它停住了脚步,似乎是闻到了奇异的香气,显得格外的好奇。它这一停,仿佛是一个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在酝酿着什么重大决策。果然,它再次前行时就不那么恣意妄为了,它一往无前地朝着佛龛进军,转眼之间,已经是兵临城下,巍然站在了佛龛与地板的交界上。我以为它就此收兵了,谁料它只是在交界处略微停了停,就朝高高的佛龛爬去。在平面上爬行,它是那么的得心应手,而朝着呈直角的佛龛爬,它的整个身子悬在空中,而且佛龛油着光亮的暗红的油漆,不利于它攀登,它刚一上去,就栽了个跟斗。它最初的那一跌,让我暗笑了一声,想着它尝到苦头后一定会掉转身子离开。然而它摆正身子后,又一次向着佛龛攀登。这回它比上次爬得高些,所以跌下时就比第一次要重,它在地板上四脚朝天地挣扎了一番,才使自己翻过身来。我以为它会接受教训,掉头而去了,谁料它重整旗鼓后选择的又是攀登!佛龛上的香燃烧了近一半,在它的香气下,一只无名的黑壳虫子一次一次地继续它认定的旅程。它不屈不挠地爬,又循环往复地摔下来,可是它不惧疼痛,依然为它的目标而奋斗着。有一回,它已经爬了两尺来高了,可最终还是摔了下来,它在地板上打滚,

好久也翻不过身来,它的触角乱抖着,像被狂风吹拂的野草。我便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帮它翻过身来,并且把它推到离佛龛远些的地方。它看上去很愤怒,因为它被推到新地方后,是一路疾行又朝佛龛处走来,这次我的耳朵出现了幻觉,我分明听见了万马奔腾的声音,听见了嘹亮的号角,我看见了一个伟大的战士,一个身子小小却背负着伟大梦想的英雄。它又朝佛龛爬上去了,也许是体力耗尽的缘故,它爬得还没有先前高了,很快又被摔了下来。我不敢再看这只虫子,比之它的顽强,我觉得惭愧,当它踉踉跄跄地又朝佛龛爬去的时候,我离开了厅堂,我想上天对我不薄,让我在一瞬间看到了最壮丽的史诗。

⑦几天之后,我在佛龛下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只死去的虫子。它是黑亮的,看上去很瘦小,我不知它是不是我看到的那只虫子。它的触角残破不堪,但它的背上的黑壳,却依然那么明亮。在单调而贫乏的白色天光下,这闪烁的黑色就是光明!

(选自迟子建散文集《假如鱼也生有翅膀》稍有改动)

1、通常我们不会用“惊天动地”来形容一只虫子,而您用了,并且还把它作为文章题目。你是怎样考虑的?(4分)

2、在描绘这一只虫子前,花了很多笔墨,似嫌拖沓,对这一点你怎么看?(4分)

3. 请按照要求,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词语或句子作批注。(6分)

(a)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对句中框定的词语作注。

它不屈不挠地爬,又循环往复地摔下来,可是它不惧疼痛,依然为它的目标而奋斗着。

(b)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

我不敢再看这只虫子,比之它的顽强,我觉得惭愧,当它踉踉跄跄地又朝佛龛爬去的时候,我离开了厅堂,我想上天对我不薄,让我在一瞬间看到了最壮丽的史诗。

4、 对文中“虫子”的行为各有评说,你的想法呢,请你也写一写,并作适当的阐述。(6分)

红心番薯   林清玄

幼年时,一次我和内地的小孩子吵架,他们骂:“番薯呀!番薯!”我们就回骂:“老芋呀!老芋!”对这两个名词我是疑惑的,回家询问了父亲。他打开一张老旧的地图,指着台湾说:“台湾的样子真是像极了红心的番薯,你们是这番薯的子弟呀!”我指着内地说:“那,这大陆的形状就是一个大芋头了,所以内地人是芋仔的子弟?”父亲大笑起来,抚着我的头说:“憨囝仔,我们也是内地来的,只是来得比较早而已。”

然后他用笔从我们遥远的北方故乡有力地画下来,牵连到所居的台湾南部。我第一次认识到,芋头与番薯原来是极其相似的植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判然有别的;也第一次知道,原来在东北会落雪的故乡,也遍生着红心的番薯!

在我居住的地方,巷口本来有一位卖糖番薯的老人,那些番薯长得很细小,却总像记录着什么心底的珍藏。有时我向老人买一个番薯,散步回来时一边吃着,那蜜一样的滋味进了腹中,却有一点酸苦,因为老人的脸总使我想起在烽烟奔走过的风霜。

老人是离乱中幸存的老兵,家乡在山东偏远的小县份。有一回我们为

了地瓜问题争辩起来,老人坚持台湾的红心番薯如何也比不上他家乡的红瓤地瓜,他的理由是:“台湾多雨水,地瓜哪有俺家乡的甜?俺家乡的地瓜真是甜得像蜜的!”老人说话的神情好像当时他已回到家乡,站在地瓜田里。看着他的神情,我乃真正知道,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连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

父亲种的番薯收成后送了一大袋给我,放了许久,我突然想起巷口卖糖番薯的老人,便提去巷口送他,没想到老人因少有人吃地瓜而改行卖牛肉面了。我无奈地提番薯回家,把袋子丢在地上,一个番薯从袋口跳出来,破了,露出其中的鲜红血肉。这些无知的番薯,为何经过三十年,心还是红的!不肯改一点颜色?

老人和父亲生长在不同背景的同一个年代,他们在颠沛流离的大时代里,只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可能只有那破了皮的红心番薯才能记录他们心里的颜色;那颜色如清晨的番薯花,曾经以卑微的累累球根互相拥抱、互相温暖,他们之所以能卑微地活过人世的烽火,是因为在心底的深处有着故乡的骄傲。

我十岁时,父亲首次带我到都市来,行经一片工地,父亲在堆臵的砖块缝中,一眼就辨认出几片番薯叶子。我们循着叶子的茎络,终于找到一株几乎被完全掩埋的根,父亲说:“你看看这番薯,根上只要有土,它就可以长出来。”如今我细想起来,那一株被埋在建筑工地的番薯,是有着逃难的身世,由于它的脚在泥土上,苦难也无法掩埋它。比起我种在高楼阳台的花盆中的番薯,它有着另外的命运和不同的幸福,就像我们远离了百年的战乱,住在看起来隐密而安全的大楼里,却有了失去泥土的悲哀。

星空夜静,我站在阳台上仔细端凝盆中的红心番薯,发现它吸收了夜的露水,在细瘦的叶片上,片片冒出了水珠,每一片叶都沉默地小心地呼吸着。那时,我几乎听到了一个有泥土的大时代,上一代人的狂歌与低吟都埋在那小小的花盆,只有静夜的敏感才能听见。

1973年12月(选自《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有删改)

19.通读全文,说说“红心番薯”在文中指代什么?(3分)

答案:台湾(1分);离开大陆、身居台湾的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2分)(共3分)。

20.第④段划线句子中,老人为什么坚持把“番薯”称为“地瓜”?(4分)

答案:不改乡音,符合人物的语言习惯;表明他思念家乡、以故乡为傲的感情。(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21.第⑥段中为什么说只

有那“破了皮”的红心番薯才能记录他们心里的颜色?(2分)

答案:因为只有经历过颠沛流离的磨难,心中故乡的印记才更深,对故乡的依恋才更浓。(共2分)

22.结合历史知识,推断第⑦段中“百年的战乱”指哪一段时期?(2分)

答案:.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近代及现代历史时期均可,共2分)。

2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④段中“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连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案:.老人虽然与番薯一样卑微,但却深恋着故乡,在深深的思念中永远怀着重返故乡的不灭的渴望。(意

思对即可,共3分)

24.文中“父亲”他们这一代人与番薯有着怎样的相似点?(4分)

答案:历经风雨,不改红心;卑微,渺小,谨小慎微地生活着;互相拥抱、互相温暖;心怀故乡,以故乡为骄傲;生存能力强,只要有土壤就能生存。(意思对即可,每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目  送    龙应台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⑵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臵。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眼光和我凝望的视线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⑶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很明显地,他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⑷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⑸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⑹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⑺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⑻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⑼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⑽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⑾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⑿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⒀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爱和牵肠挂肚浓缩在殷切的目光中请找出文中写了母亲对儿子的几次目送?各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

答案:儿子上小学第一天,目送儿子走进学校;儿子16岁时去美国做交换生,在机场目送儿子离开;儿子21岁念大学时在窗口目送儿子走进公车。

2文中写了孩子的三个时期对母亲的情感变化,请说说孩子对母亲的态度如何变化?  答案:.从不断地回头到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到不愿搭母亲的车戴上耳机眼睛望向灰色的海可看出孩子从深深地依恋到逐渐地疏远母亲最后由于缺乏沟通已与母亲产生了深深的隔膜。

3请说说“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感觉到儿子对她的关爱的拒绝,是作者由于和儿子之间渐行渐远,产生生深深的隔膜而发出的无可奈何的感慨。

4对文中儿子的态度,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说说你的想法。

答案:儿子的冷漠深深伤害了母亲,即便母亲表达爱的方式有再多的不妥,儿子不能接受,也应主动积极地去沟通交流,而不是选择背过身去,逃避母爱。(言之成理即可,但为儿子行为辩护的不可得满分。)

二、写景状物类

写景状物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与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虚拟景物、为人造境、为事造境不同,它写的是真景真物;在文中,景物主角是一个独立的艺术整体,也是一个能独立承担作者情感的艺术载体。它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还有独立的思想、情感等内涵价值。

(一)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征,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并吸引人、感染人的阅读目的。这类散文最具美景美意、诗情画意,最能体现散文美质。这类散文由于表现手段不同,可以分为多种,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写实景物。这样的散文对自然的人工的景观以精确描写见长,实景实写,不采用隐喻和象征,一切意义都从描写对象本身的形态中显示出来,几乎看不见作者

留下的主观痕迹。在文中,花鸟虫鱼、山川风物、村野民俗等等,都是自然地、原形原貌地再现。如同小说写景一样,让作者的主观意图从景物、场面的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作者就如同是一位摄像师,一路摄来,风景次第呈现,不加修饰,不加评说,但写得细腻,写得真切。作者的革新气质,从用语遣词的习性与风格中显露出来,使景物生动而富有灵气。读起来就像是在随着作者行踪往前走,看着、感受着,像是欣赏一幅有深意的风景画,要反复品味,掩卷而思,才能有所得。

朱自清的《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

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2.写感觉化的景物

从主观感受层面对环境进行描写,不再是对景物进行纯客观描写,而是用作者的特定心境、特别感觉去扫描景物,使景物出现一种主观化、感觉化了的变异。

清明的心弦  王蒙

①我喜欢北方的初冬,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游玩。

②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然而,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春天它急着发芽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而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果实是大地的骄傲、大树的安慰,却又何尝没有把大树压得直不起腰来呢?

③潮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雾气倒显得暖烘烘呢。然后,太阳出来了。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更妩媚、更贴心呢?雾气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怡远,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的与二把刀的垂钓下钩者的贪婪,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

④地阔而又天高,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修整,迎接寒潮的删节。当然,还有瑟瑟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水与铁锨戏弄着太阳。场上的粮食油料早已拉运完毕,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什么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昨天,也属于明天。今天呢?只见个个笑脸,户户紫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裤的小孩子却宁愿呆在家门外边。

⑤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她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显示她们的千姿百态。当她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真正的知音。连冷食库里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急购,结束了她们大红大紫的俗气,庄重安然。 ⑥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窠里奔跑。和它们一起告别盛夏和金秋;告别那喧闹的温暖,去迎接漫天晶莹的白雪,迎接那盏盏冰灯,迎接房间里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略。(告别城市的喧嚣,迎接初冬的白雪,表明作者对世俗厌倦,更突显出热爱初冬的感情;)

⑦初冬,拨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1.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结尾句在文中的作用是呼应全文,点出了作者对初冬的喜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第②段中作者说大树已经拜托了自己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沉重的负担、快乐的独担

各指的什么?

答案:文章命名为清明的心弦,这里的清明有清新明净的含义在其中,实际上是一种宁静、美好的心境的写照。

3.文章命名为清明的心弦,对清明一词的作何理解

答案:作者应用最多的抒情方式就是借景抒情,比如第2.3句中写到景的都是作者的借景抒情,还有就是直接抒情,第1.7句就是直接抒发出作者的感情;

4.“到郊外、到公元、到田野里去吧”这一段话,对你又什么启发?

答案:首尾呼应,突出中心,表现出初冬从容、宁静、安详,可以休整精神,为新的奋斗积蓄力量。

3.写情意化景物

在比较深厚的情感曾面上对环境景物进行描写。这是比较传统的写景抒情的方法。作者用情的眼光去观照景物,景物浸染上作者的主观感情,然后,含情之景物又感染读者。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景物不产生变异,景还是真景,物也是真物,只是景物变得含情含意,或有情有意。在写法上,或用触景生情法,先写景,再写情,写得情景交融;或移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或边摹写景,边抒情,让抒描相伴相随;或全篇写景,适时点化。无论用那种方法,这类散文的共同特点是让诗情画意强烈地、直接地作用于读者,使读者进入美景丰情,怡神悦目的境界。

(二)状物散文

状物散文是以某种物件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传神写貌,从而达到托物寄意的写作目的。这类散文所写物件很宽泛,植物、动物,人类世界的各种器物、用物;可写一物,可数物合写。一般以描形摹态为主,也可叙述物件的“故事”,借此言志述怀。

1.给物件写形态为主。

侧重表现物件的本原状态,用工笔描画,以细腻逼真取胜。写出物件的特性特貌,让人长见识,开眼界;还可写得另有寄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时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似的。那里装的什么仙露琼(qióng)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zhù)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lí

ng)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qiú)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种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2.寄情寄意地描摹物件,让物件也有情有意,可喜可爱。冯骥才的《珍珠鸟》《书桌》就属于这一种。同时也可以描述有关物件的故事,或睹物思人,或托物喻人,通过写物来写人,通过物的命运折射人的命运,写出人的悲欢哀乐,写出人群世态,从而反映某些社会现状、社会特征。像巴金的《小狗包弟》、严阵的《水仙》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审美功能。

3.写人格化的景物。

这类散文在写景时,是把景物作为人格象征体来描写的。作者笔下的景物,既不是原生形态的景物,也不是感觉化、情感化的心理景象,而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象征形象出现的。

张抗抗的《窗前的树》

我家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发出米粒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身

子为之一震,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荡曳,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树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沫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一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样的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杈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飞到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老而复荣、败而

复兴,重新回来的还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的特征。

答案:初春的洋槐米粒般大的嫩芽,星星点点的既隐绿。夏的洋槐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倒西歪,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秋的洋槐秋风起时,金色的叶子如雨飘落;冬的洋槐,赤裸全身而一无遮拦,展示它挺拔与骄傲。

2.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答案:洋槐可贵的品质是沉稳、朴实和坚强。

3.作者写夏天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

答案:暴风雨中的洋槐更能显示出洋槐坚强不屈的特性,表达了作者对洋槐的赞美之情。

4.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答案:此句运用了回环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5.体验感悟。

(1)从洋槐的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

答案:⑴此题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是自己的真实体验即可。如: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2)树的家族较大,你最敬佩的树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⑵此题没有惟一答案。如:松树傲雪挺立,永葆绿色。杨柳柔软飘逸,用自己生命的绿色装扮春天等。

致大雁

古藤

三、抒情写意类

抒情写意类散文在内容上强调作者情感的抒发,表现手段上则以抒情为主,并辅之以描写、记叙和议论。这类散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让读者走进作者营造的情境中产生不由自主的感动。其实,散文所写本就是为情,在作者笔下,应是“情化”了的世界。即使是议论类散文,也因情理兼备而显示出文学特征。抒情散文与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文本构成的主体,更加突出了情感的激越与强烈;其抒情方式与诗歌接近,以诗人的个性化

的直接感性状态和诗性的激情对现实进行折射,当然它比诗歌更灵便自由。

中国古代纯文学的散文概念虽不明晰,但作者用散体文章抒情的意识却是自觉的,故而,古代的抒情文也很发达。《中国散文学通论》一书,按文章体式把古代的抒情散文分为四类:

a.辞赋体抒情文。这类散文的特点是用华丽的辞藻,托物写志,如王粲的《登楼赋》、庾信的《哀江南赋》便是。

b.哀祭体抒情文。这类散文或者直抒胸臆,唱歌当哭;或者触类伤怀,寄托慨叹,韩愈的被称为“祭文中的千古绝唱”的《祭十二郎文》是其代表。

c.书牍体抒情散文。这是一种不受任何体例、格局拘束的自由抒情文,司马迁的被成为“天下奇闻”的《报任安书》、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是典型代表。

d.序跋体抒情散文。或议论抒情,或叙事写景抒情,柳宗元的《愚溪诗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代表作。

在现、当代散文研究界,有人按抒情内容分类,有人按抒情方法分类,我们以下的分类以作者在文本中所抒之情是否占主体位置为标准。

(一)直接性抒情散文

这类散文不依附、或少依附于写景叙事,即使依附,也是比较虚而不实的,或者是简略的,而主要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让情感不加掩饰地倾泄、流淌,以充分展示抒情主体的个性美。比如赵东的《一世情缘》,全文用洋溢着充沛情感的诗性语言,倾诉美好的情愫。文章抒写“我”与“你”的刻骨铭心的情爱,因无法实现这种情缘,使“我”一生都在等待着“你”,祝福着“你”,守望着“你”;情感的倾诉全凭情绪驱谴,所抒情景画

面虚幻而充满诗意。或者是短章短篇,信手写来,将自己特定时刻、特定情境下的特定感受和情绪写下来,瞬间感觉、一缕情丝,细细倾吐,有情趣,有意趣。比如汪国真的散文多为此类,他的《有一份孤独》《感受青春》等就如他的诗一样,洋溢着诗的激情。另有一种是用诗的体式与语言,夹杂着散章散句,以诗为文,以诗情诗笔写散文。如周彦文的《唱给大漠的歌》就是一支“我爱大漠的情歌”,是“文与诗的浑声唱”,全文用一组句式重复推进,“我爱大漠,因为她是我的故乡”;“我爱大漠,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爱大漠,因为她埋着我童年的梦幻”。反复咏叹,递相翻进,逐步将情感推向深沉,将情绪推向峰颠。

(二)依附性抒情散文

指依附于其他表现手段和表现对象来书写情感的一类散文。如果说直抒胸臆的散文是以情感叙写的率真直白、酣畅淋漓来感动人、吸引人,那么,依附性抒情散文则是以情韵悠长、蕴涵无穷来感染人、陶冶人。根据依附对象的不同,依附性抒情散文有以下几种:

1.依附于叙://://.o..//短小的散文.htm事、记人来抒情。

这类散文与记叙类散文的区别在于:

(1)记叙类散文记人、叙事细腻,可以借鉴小说等问题技巧作深入刻画,既求传情达意,也求写神写态。叙事抒情散文的记叙相对要粗略些,更在意情致。即使描摹形态,也是为了强化主观情感、主体心态,以达到感染人的目的。

分析朱自清的《背影》

(2)记叙类散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手段,一般都会铺叙出一个事件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即使是写几件事,写几个片段,或写一个人、一群人,它也是有一条贯穿始终的叙述线索,或以人为线,或以物为线,或以时空为线,能给人一种完整感。而叙述抒情散文则不太在意记叙的完整性、连贯性,全由情绪驱动,围绕主体情感的抒写需要,可以把不相干、无关联的人与事组合起来,全以情绪、意绪的发展为依归。

(3)记叙类散文也是为了抒情写意,但其情意的表现、表达要含蓄、隐蔽些,显得疏淡些。而叙事抒情散文的轻易显现则鲜明、强烈、浓厚得多。它往往让强烈的情感伴随着继续的全过程,或者是边记叙边抒情,还带上适当的议论;或者是用一种饱含情绪的叙述,写出来的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情感色彩的“情化”、“意化”了的人和事。

2.依附于写景状物来抒情。

这类散文构思新颖别致,抒情强烈而又富有感染力。它与写景状物的描述性散文比较,有如下的区别:

(1)从运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的情况来看,它更少些客观性的、细致的、能真切地摹形写态的描写,而是比较多的运用情绪化的抽象描写,不刻意求真,更在意景物是否切合主体情感的神韵、意象。

(2)更多的是运用渲染、烘托等写意性表现手段。而且其描写对象也不是单纯的客观外物,而常常伴随着对主体心态、情感状态等的着力描写。

(3)大胆地运用主观性的直接抒情,让抒情贯穿始终,而且渐进渐浓,看得出明显的抒情线索,也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氛围。还将抒情与议论融合,升华情感,使文章的情趣与意趣交相辉映。

3、综合地运用记叙、描写和议论来抒情写意。

在这类散文中,抒情是占主导地位的,但它却可以同时获得激情洋溢、形象鲜明、意蕴深厚的多重艺术效果。其叙事时粗线条勾勒,像做雕塑。描写时或者是浓墨重彩,像画油画;或者是轻描淡写,像做国画。无论记叙、描写,都伴随着抒情进行。而意蕴或是在描述的意象中象征、蕴涵,或是与抒情相伴的点化、宣示。

(四)议论随笔类

这是一种用来表现作者思维成果、显示理趣与哲思的散文。

“散文的艺术焦点在于作家开放的意识和心态,在于作家生命意志的亢奋和冲动,在于一种出于自我经验世界的真诚的情感契机,一种对生活与人生的深层感悟——或者是生活的‘瞬间性’和由此在头脑中的令人沉思的‘瞬间印象’,或者是对于各种世态人事的洞察和由此引起的心灵颤动。”(曹明海:《文学解读导论》)如果说抒情类、描述类散文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亢奋”、“冲动”勃发的“情感契机”,这样一种“瞬间印象”的话,那么,议论随笔类散文表现的就是作者对生活与人生的“深层感悟”,是机遇作者对事态人生的洞察并由此而获得的一种灵感和才思。

对于这类散文的范畴认定,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在谈论这类散文时,要注意其与已经独立成体的杂文、议论文的区别

1、 论题类议论散文

论题类议论散文是指在一个相对集中的话题,或者是论题下,比较系统地表

述自己的想法、见解的散文。这类散文常常是引经据典,海阔天空,将上下数千年之故事,纵横数万里之见闻,交汇与一篇文章中,聚集于一个论题下,随手写来,既让人长见识,又让人明事理。它没有学术论文的严谨与系统,它强调是根据感知的事实直接说理,除了事实与逻辑外,它必须追求一种艺术性、形象性的说理效果。它常常运用文学的语言、文学的手段,文学的形象来说理,将议论、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手段结合使用,使抽象思维与艺术思维完美结合。当一个时代崇尚高品位文化,喜欢在休闲与轻松中

享受文学艺术、追求情致与理趣时,这样的散文就会应运而生,新时期以来的所谓“智性散文”的蓬勃兴起,也证明了这一点。何满子的《皇帝与文人》、金马的《荒谬——一个古老的命题》、张中行的《酒》《机遇》都是非常精彩的论题式议论散文。

这类散文与理论类文体的区别:

(1)思维方式有别。前者于抽象和形象的结合中让读者感悟、认识世界,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后者是以抽象思维方式,讲究逻辑力量,让读者从理性上去掌握世界。

(2)表达方式有别。前者的议论手法不成系统,是零碎的,并带有强烈的主观认知的情感倾向,而不求证明。后者的议论是系统的,有一个严谨的逻辑论证过程,是科学的,不带个人主观色彩。

2、 随想类议论散文

这是用随想随议的方式发表自己在见闻中获得的一种感悟。它用叙、描,但叙事、描写是次要的,主要的是谈自己的看法、想法。巴金的《随想录》系列就是对人生荣辱、民族兴衰的深刻反思;叶君键的《在“海的女儿”铜像面前》提出了一个关于生理的“人”与灵魂的“人”的重大命题。作者站在丹麦哥本哈根

市“海的女儿”铜像前,想到了安徒生的那则著名的童话,追问丹麦人为什么要在首都的港口入口处立这么一尊铜像,把一个小人鱼当作一个高贵女子,甚至当成他们国家的象征,作者思考的结果:

海底这位小公主,由于她不是?人?,由于自己是一个低级动物,她感到很痛苦,很忧郁。因此她就决心要改变她的处境,向一个高级动物的境界追求:她必须变成?人?,而且只是在生理上变成?人? 还不够,她还要获得一个?人?的灵魂。

她为此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也经受了痛苦的磨难,但却没有成功,最后在爱与恨、报复与宽容、生与死的抉择中,她选择了“死”——变成咸水泡沫,因为她选择的是爱和宽容,因为:

她不愿摧毁别人的幸福,最后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种胸怀,这种精神境界,已经改变了她的性质,她不再是一个低级的动物,而成了一个具有灵魂的人。

安徒生通过她的形象,提示我们应该如何珍视我们这种?人?的地位,应该如何排除低级趣味,而

真正具有值得?人?的称号的一个高尚的?灵魂?。„„丹麦人把安徒生的这种理想也当成他们民族的理想,我想也正因为如此,丹麦人把?海的女儿?当作他们国家的象征。

该文揭示了人性之美,颇俱思辨的色彩。

注意这类散文与杂文的区别:

(1)创作目的有别。杂文有鲜明的针对性,强调对现实社会的直接干预;随想类散文不一定从针对性目的出发,也不一定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2)性质有别。杂文具有战斗性,批判意识是其标志,随想散文只强调根据作者感知的事实说理。

(3)表现手法有别。这两类文章都讲究议论的形象性,但杂文是从明确的论题出发,寻求切合论题内涵和写作主体的旗帜风格的形象化的论证方法,如“取类型”、“照丑像”,含沙射影,嬉笑怒骂,用幽默讽刺笔调,形成杂文特有的“杂文味”。随想散文或其他散文的议论是与形象化的描述与情感化的叙述结合起来说理写意。

3、哲思类散文

这类散文。它没有议论,却有哲理;它不由杂事、杂物而起,却有感有思;或有描述对象,但那已不是客观的外物,只是承载哲理与思想的象征物。

这类散文有情,但抒写却不停留在情的层面;这样的文章,将哲理寄予美的文辞、美的意象之中,以实现对自我心志(内宇宙)的关注。例:

时光很美,白的吐蕊,绿的抽芽,赤的播香,连紫的也在山坡原野里吐出数不清的嫩蕾。惟有根,

在看不见的地下,紧张耕耘,为了那缤纷竟彩的花朵。

在白的不吐蕊,绿的不抽芽的时节,他也在耕耘。那时没有明媚的景色,没有绵绵的雨丝,只有

雪的狂歌,风的咆哮,然而他仍在坚忍地奋斗着、抗争着。

因为他,春才保持她的美貌。因为他,白的才有吐不尽的蕊,绿的才有抽不尽的芽,赤的才有放

不尽的芬芳,紫的才有漫山遍野的娇艳。

花,是春的环佩;根,是春的脊梁。

这里作者所描述的是一种主观化、哲理化的外物,是用来传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一种哲理性体认。只不过,作者不是用抽象的、概括的语言直白地说出来,也没有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来严谨地论证为什么是这样,或为什么这么说,而是直观地呈现给你

看,让你明白这样一个理:繁华和荣耀的背后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而且这种奉献才是真正支撑社会的脊梁。

第三节  散文的特征

一、选取材料的真实性

(一)真实是散文与其他文学式样区别的标志。

小说、戏剧也讲真实,但其所写的事实,只是“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过的缘由”,作者“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者生发开去”,虚构出一系列情节故事,而不全用生活中的事实。所写的人物也有所本,但模特儿不只一个,“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鲁迅:《我怎么作起小说来》)。这是通过虚构达成的艺术的真实。散文不能虚构,它的真实是“真实的存在”, 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里,解释为什么取名“朝花夕拾”时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们不能够。”就是说,这本集子里的十篇散文没有“带露折花”那么新鲜,全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虽然所写的人和事已事过境迁,但就记忆所及,尽可能与原先事实相符。散文取事真实如此。散文取人只限生活中提供的一个模特儿,非杂取种种人“拼凑起来的角色”。朱自清的《背影》、藏克家的《老哥哥》,都取的是真人。真人、真事、真景、真物、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作者不但可以直接出现在作品中,与读者交流感情,而且还能以自己真实人的身份和与作品中的人、事、景、物的具体联系,向读者证实着他所写的一切。从审美价值看,散文是以其主观视点所涉之“真”,来体现 “美”,唯其“真”,它才美;失去“真”,也就失去了美。

(二)取材真实中的“虚构”

散文是文学作品,它同样追求艺术的真实。所以,散文取材的真实与报告文学、通讯等文体取材的真实不同,不是绝对的客观真实,而是在相对的、总体上的事实真实的前提下,表现的主观真实。是服从审美情感需要的真实,在具体的叙写中,可“集中概括”。巴金在谈《海上日出》时说:“我所写的确实不是一天的日出景色,而是集中概括了我几次在船上看海上日出所的总印象,具体的观感。”就是说,作者通过“集中概括”的方法把多次观察海上日出的情景,虚拟捏合成一篇散文。

在不同的散文中,“纪实性”的要求程度不同。一般来说,记人散文中,有关人的品质、优缺点,不能虚构,有什么就写什么。如果记事,则事情的基本倾向、情节的主要内容,不能任意改变。可以说叙事类散文“纪实性”要求高,“虚构”的成分少;侧重论理的议论散文和侧重抒发内在情思,描绘美境的诗化散文“纪实性”要求略低,“虚构”成分略多。其次,任何散文的虚构都必须以存在为前提,是为“纪实性”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服务。

二、表现自我的主观性

(一)表达主观,最为直接

散文表达主观,最为直接。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因此,就文学的主体精神来说,不论那种体式的文学作品,都在表现作者的自我特征,流露作者的个性。但由于反映现实的形式不同,在形式的规定下,主、客之间交融程度不同。像小说、戏剧这类文体不直接反映客观事物,要求作者主观情感较隐蔽,流露的淡一点。散文是直接从显示中采集材料——人物、故事、场景等,是碎玉就写碎玉,是丑石就写丑石,是莽汉就写莽汉,兴之所起,笔之所至,心之所想,墨之所趋,自然潇洒,无所隐蔽,作者的情感表达的最为直接,个性流露的最为鲜明。譬如台湾作家三毛《稻草人手记》中写她赴西班牙留学一段:开始遵从父母临行教诲,在外待人处事,“凡事忍让,吃亏就是便宜”。宿舍里什么事她都包了:扫地,抹桌子,给别人挂衣服,清理丢在地上的废纸??后来,同宿舍的同学似乎以为她好讲话,可以随意欺负,竟把她当成佣人,叫她下雨时收衣服,晚上管开门,甚至烫裤子、传呼电话、给女同学洗头

发都高喊:“三毛!三毛!”她的勤勉忍让没有换来人们的尊重,事情恰恰相反。一天晚上,女孩们挤在她的床上喝酒,闹得不成体统,终于招来了院长。院长不问青红皂白,大骂三毛:“你替我滚出去,我早就听说你在卖避孕药。你这个败类!”三毛气昏了,多少委屈和愤怒像火山似的爆发出来,她拿起扫把朝一群同学打去,一个人从背后抱住她,她回身给那人一个大耳光,又向正面冲过来的同学胸部一脚踢去。扫把被人抢走,她见桌上有个宽口大花瓶,举起来对着院长连花带水泼过去。院长的脸色气得扭曲了,大吼着:“三毛,你明天当众道歉,再去向神甫忏悔!”三毛更火了,冲过人群,拿起架子上的厚书又丢过去??这样的材料来自于客观,是三毛留学亲历,她直叙其事,直写其行,悲喜怨怒,表现得鲜明动人,一个活生生的三毛仿佛就立在你的面前。

(二)表现自我,坦露个性。

散文作品中表现自我,一是指作家思想性格与情感流露。由于作家的思想品格、风貌嗜好,感情上的喜怒哀乐等个性特点在文中表现得非常强烈,所以对那些熟悉的散文作家,读了他的作品,即可以和他的“个性”对上号;对于那些不熟悉的作家,通过阅读作品,能了解他的兴趣、爱好等心理的或思想的特点。在法国文学史上有过这么一个笑话:朝廷的一个侍臣,曾对法国著名散文家蒙田说:皇帝陛下读过你的书,很想再认识认识你这个人。蒙田回答说;假使皇帝已经读过我的书,那么,他就已经认识我这个人了。“读过我的书,就已经认识我这个人”,这就是“个人文体”的特点,所谓“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刘锡庆《艺术散文:当代散文走向的审美规范》)。

散文的自我表现还包括作家对家庭生活、历史、环境、地位等等各方面的表现。郁达夫说散文的“自叙传”的色彩较浓:“我们只消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一自叙传的色彩是什么呢,就是文学里所谓最可宝贵的个性的表现。”(《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或许正是以上原因,散文家在写作的时候,常常采用第一人称的方法叙事。散文中第一人称叙事法,与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事法不一样。小说中的“我”,一般是

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如《孔乙己》中的“我”是作品中的小店员。而散文中的我,一般是作者自己。用第一人称叙事可以敞开心扉,好似面对读者促膝谈心,漫话家常,亲切、自然,易于加深与读者的心理交流。

三、运笔取意的自在性

这里的“自在性”包含有“自由”“自然”、“随意”、“ 不呆板”等意思。“自在性”是对某种限制、禁锢的突破。 散文是充分表现自我个性的一种文体,它具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抒写的特质。散文家林费说:“散文本来就是一种自由挥洒的文体”,“因为散文的重心是在于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所以就必然会随着情感的率性翱翔,自由自在地挥洒起来”(林非《漫说散文》)。当然,散文的这种自在性并不意味着它是“一盘散沙”,可以散漫无归,而是说,散文的内容存在于自由而宽松的表达中。用苏轼的话来解释,更形象和精彩: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

《答谢民师书》)

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无逾此者。(苏轼:《春

洙纪闻》)

这就是说,写文章以达意为主,“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像行云流水一般,潇洒流动,舒卷自如。既然是“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不可不止”,那就不能天马行空,信笔所止,就不是一点约束都没有,一点规矩都不要的“散漫”。

散文的以其“自在性”,不仅展现了作者袒露自己心灵、人格的直率,也表现作者对待读者的诚恳;这需要作者有摆脱一种精神束缚、透视自己的勇气,也需要作者有摆脱“语言的痛苦”而得心应手、意到笔随的写作修养。

(一)散文的“自在性”,在取材上的表现是广泛自由。

散文的写作客体是取之不尽的,真可谓“万物皆备于我”。也就是说散文的表现对象是可以不受任何局限的,它有取之不尽的物质源泉。散文可以充分利用有形的物质材料,展示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生,或美意情致。它不拘泥于材料的大小,时空的限制,有作者写散文取用重大的题材,显示了历史的功用和社会的功用;有的作者写散文取用平凡的题材,一片树叶,一场春雨,同样也显示出生活的意义。

散文的“自在性”,在结构上的表现是开合自如,曲折尽意。朱自清在《背影》的序里,曾把散文的结构与小说、戏剧、诗歌的结构加以比较,认为:“前者是自由些,后者是严谨些:诗的字句、音节,小说的描写、结构,戏剧的剪裁与对话,都有种种的规律(广义的,不限于古典的),必须精心结撰,方能有成。散文就不同了,取材和表现,可以比较随便些。”散文结构没有固定的模式,它“随意赋形”,“随物赋形”、“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纵横捭阖,伸缩自如。客观“外物”变化不休,散文“取意”会无穷无尽,其体式也异彩纷呈,不拘一格。

散文的“自在性”在表达形式与表达手段上,体现了博大的“胸怀”,它可以接组小说的意识流手法,可以借鉴诗歌的意象转换方式,可以利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技术、绘画的构图艺术。作者是意有所向,笔势所趋,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不再受文体技巧的樊篱的制约。正因为有各种文体形式的渗透,散文才具有了更鲜活、更高层次的审美效果。它的表达手法灵活自由,可以写人和叙事,可以抒情和议论;可华丽,可朴实;可精练,可松散;可以浓墨重彩,可以淡墨熏染。运笔灵活,较少限制。

散文的以其“自在性”,不仅展现了作者袒露自己心灵、人格的直率,也表现作者对待读者的诚恳;这需要作者有摆脱一种精神束缚、透视自己的勇气,也需要作者有摆脱“语言的痛苦”而得心应手、意到笔随的写作修养。

四、语言的精美性

散文讲究“文情并茂”,而文情并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精美性。

散文语言的精美首先是指表达思想感情的适意美。散文的语言适应能力很强,有着“因宜适变”的艺术表现力,它可以适应各种创造主体的情绪特征、性格特征,各种描述客体的情调特征、物象特征;它既可以用清新直朴的叙述语,也可以用浓艳的华彩语,可以用典雅的诗化语,也可以用自由随意的“谈话风”,如同与知己促膝相谈;既力求语言的精炼,又注意保持语言的流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显示了最大的灵活性。

其次是语言结构的错综美,即讲究句式的整散交错,长短结合,错落有致。

再此是语音声调显示的节奏美。节奏,是作者依据作品表情达意的需要,通过语音声调的轻重快慢和长短变化,形成不同的节奏,或明快,或舒徐缓悠,抑扬顿挫、和谐自然。

作文九:《散文的韵律》2000字

散文的韵律

昔日每读朱自清的散文,每觉其文字珠圆玉润,声调优美,韵律和谐;是以总欲探其究竟。大抵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以及思索,总算知其美妙的根由。

我们读古典的诗词曲赋以及骈文韵文散文,总感知一种音乐的存在,纵情朗读往往也是声情并茂,无论朗读者或是听者都得到了无比的享受,仿佛听到了阳春白雪的曲子,仿佛看见了古代服饰亦盛亦素亦雅的美丽的女子在眼前翩然舞蹈。究其原因,不外乎于古代的文章十分考究其韵律,把音乐巧妙地融化了进去。有些许古代文学常识的人都知晓古代的诗词讲究格律,也就是讲究平仄与押韵的规律。其实格律的发轫并不那么容易,古人经过漫长的探索,直到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的出现才开始有了雏形。相比陆机的“少有奇才,文章冠世”的文学才华,我更偏爱他的书法才能,其形质神飞的《平复帖》,更是欣赏有余,但这里要提的是他的文学才华与成就;其《文赋》就代表了他在中华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煌煌成就与赫赫地位。关于《文赋》这里要提的是与格律密切相关的问题。陆机在《文赋》里提出了声音变化像五色相宣的主张,不可不为开格律理论建构之先河,功绩不小;也表明古人在文章创作上的音乐潜意识被激发出来;后来,南北朝的范晔识别宫商清浊,有意识地把音律运用到了写作之上。南北朝宋末以来,大抵文人开始了分别平上去入四声。关于四声,以前还有一首歌诀:平声平调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到沈约构制八病说,把四声和双声叠韵运用到文学创作上,格律诗才算像模像样。直到唐代解决了平仄的调配问题,格律诗才算真正定型。

提到八病说,不能不提到刘勰及其《文心雕龙》;刘勰,《梁书刘勰传》有介绍,恕不述之。《梁书刘勰传》不过几百来字,却简单扼要地介绍了刘勰的生平事迹,虽然其生卒年不可考明,但其中所说的刘勰为沈约推重一事,却引我释怀。八病说为沈约所制,大体为:平头,上尾,蜂腰,鹤漆,大韵,小韵,傍纽,正纽。虽然不尽科学,讲究形式主义,但其中也有可取之处,如傍纽正纽反对隔字双声和隔字叠韵,因为怕念起来拗口;如平头中的上下句开头的音节平仄不应相同,注意平仄协调。总的看来,沈约是推崇诗文要讲求声律的,在其所撰《宋书谢灵运传论》里作出过诸多理论上的初步归纳;但是刘勰是并不赞成八病说的,而当时沈约乃文坛领袖,声名贵盛,却推重与自己意见并不符合的文人,其雅量可谓高致,其胸怀可谓浩大,而今天的聒噪的文坛那些文人相轻谩骂的现象,那些独霸文化资源的现象,不可不谓时弊之大病也,不可不内省内敛,不可不好自为之。

刘勰虽然不赞成八病说,但也讲究声律。其《文心雕龙》“声律第三十三”里明确讲到:“凡声有飞沉,响有双迭。双声隔字而每舛,迭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迂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其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声有飞沉,实际上就是指声有平仄;双声,实际上就是指两个字的声部相同,发声相同,如踌躇二字;迭韵就是叠韵,指两个字的收声相同,如徘徊;而隔字双声就是指把符合双声的两个字之间插入别的字,隔字叠韵同理;与此同时他在《文心雕龙》“声律第三十三”里又提到:“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到隋唐时期一种新的古文体裁词便诞生了,唐代中叶格律也完全具备了。诗词以及后来的曲的滥觞都是离不开中国古代音乐的。古人谈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又加变宫变徵,共七个音,前面五个相当于西乐简谱的56,变宫相当于简谱的7,变徵相当于简谱的4,古代的文人以这些音为基础经过漫长的摸索才总结出诗词曲的格律。

以上所述,实则是为讲散文韵律作铺垫罢。

我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启功先生不但在书画方面造诣精深,在古文学方面的造诣也是屈指可数的。

其伟构《诗文声律论稿》“散文中的声调问题”里强调了散文的平仄规律,并旁征博引地举出古代散文进行了论述。但是他只强调了古代散文的声调问题,并未强调古代散文的韵律://://.o..//短小的散文.htm问题以及现代白话散文的韵律问题。

我以为无论古代文言散文或是现代白话散文都应讲求韵律(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这里所指的讲求韵律不等同于遵守严格的押韵规则),要把散文当诗歌来写,散文方才音调协和,珠圆玉润。当然已经有散文诗这中两栖体裁存在,可是散文诗终究属于诗歌范畴。

当然现代白话散文的韵律并不要求与古代诗词格律那般严格,形式主义过了头也不能流通起来;当然现代白话散文的韵律与现代散文诗的韵律有所不同。

我以为现代白话散文的韵律如下:

其一,有意识地运用双声,叠韵,或双声叠韵,忌讳隔字双声,隔字叠韵。

其二,偶尔押韵,韵脚不但限于句尾,句首句中皆可,引入西方诗歌的韵脚安排方式。    其三,平仄格律要有意识选用,如写伤感厚重沉郁激昂风格的散文要多用仄声字词,仄声字词在音调上是“抑”的;如写清新柔和风格的散文要多用平声字词,平声字词在音调上是“扬”的,朱自清的散文《春》大多是平声字词。

说一些题外话,散文除韵律有所要求外,散文在色彩上也有所规律:风格华丽的散文多半是采用了一些艳丽的辞藻,然后结合了一些平声字词,所以读起来才华丽柔软;风格沉郁顿挫的散文在色彩上一般是单调的,近于白描写意,单调的色彩结合仄声字词,所以读起来才厚重,很有硬度与骨力。散文除韵律色彩之外,在气势等方面都有诸多规律可探究,恕不赘述。

以前的散文家都是懂得散文的韵律的,因为他们都精于音律,他们都知晓文字的敏感是建立于文字的音乐想象之上的;而今天的许多散文家以及网络写手却是不懂得的,鉴于此撰此陋文以贻笑方家耳。

作文十:《巴金的散文》300字

巴金的散文 巴金的散文作品多收于《海行杂作文一二三记》、《生之忏悔》、《旅途随笔》、 《龙·虎·狗》、《怀念》、《随感录》等 10 多本散文集中。 巴金散文最精彩的篇章是那些怀念故人和歌颂普通人高尚精神的作品。 如早期的《忆范兄》、 《纪念憾翁》,建国后的《忆鲁迅先生》、《哭靳以》、 《廖静秋同志》以及那篇感人肺腑的《怀念萧珊》。 巴金散文最大特点是真挚亲切,以情动人。这主要得益于他喜欢用第一 人称写文章。巴金倾述感情不借助热情只捉炽烈的语言和华丽铺陈的辞采, 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与你促膝谈心,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自然地感染读者。 他的语言水静沙明,一清到底,自然流畅,毫不造作,于平淡中见文采,通 脱之处出意境,自然之中求严谨。《怀念萧珊》是最能体现巴金散文风格的 代表作之一,这是他为纪念亡妻而作的悼文。该文在平凡的叙述中,充溢着 震撼人心的悲痛,透过这种悲痛所传达出的对妻子的挚爱,对“文革”的控 诉,对刽子手的痛恨,都自然地奔涌出来,再次显示出巴金散文自然真实的 艺术魅力。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