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地质博物馆》1200字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参观日记
今天下午一点,我独自一人顶着炎炎烈日去了伟大的地质博物馆,我的内心非常澎湃!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旧馆内设有八个展厅,内容包括宇宙演化、生物进化、恐龙世界、人类起源、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矿产形成和矿物岩石分类及宝玉石等;
新馆座落在长沙市天心区杉木冲路,占地71.9亩,建筑面积56亩,内设设"序厅"、"走进地球"、"打开宝藏"、"辛勤耕耘"、"沧海桑田"、"保护地球"、"石之瑰宝"八个主要展厅。博物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是人们学习地球科学知识,了解大自然的极好课堂。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常年担负全省地质科普、科研、对外交流等任务。属地质专业馆,各类珍贵标本、馆藏展品一万余件,其中无齿芙蓉龙、辉锑矿、白钨矿独具湖南特色。常年对外开放,接待英国、德国瑞典等十多个国家专家来访与交流,是湖南省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折叠
古
生物厅
生命的起源是个未解之迷,通过巨幅自然与生命演化螺旋示意图,清晰地揭示从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这里有幻影成像和澄江生物群,有庞然大物的剑齿象骨架化石,有不同时代的各类大型恐龙模型、恐龙蛋和恐龙脚印化石,尤其是享誉中外的无齿芙蓉龙,是全世界仅有的三具之一。 折叠地质环境厅 该厅介绍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地质环境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巨大的破坏力。这里有惊险的4D泥石流实景和矿井电梯,有逼真的人造溶洞奇景,有巨幅洞庭湖生态图片和大型电子书,还有展示湖南美景的三个触摸屏。 折叠矿物厅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成分。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地球上矿物的基本性质、矿物的分类、用途,学会识别常见矿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可以零距离地接触这些大自然的瑰宝。 折叠资源厅
该厅展示了湖南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类型、特征、分布、数量、优势和不足。展示湖南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状,我省在国内名列前茅的矿种及其分布,省内几大矿山和省内四大地质勘探单位概况,通过大量测绘实物描绘测绘技术的发展脉络和湖南省土地资源分布利用现状。
折叠矿物晶体厅 这里展示的矿物晶体近千件,它们形态各异、璀璨夺目、精美绝伦,这些出自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手的奇珍异宝主要来自湖南几大矿山和国内几个主要产矿省份以及国外几个主要产矿国家。其中的300多件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矿物晶体精品和绝品,如产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菱锰矿、产自巴基斯坦的海蓝宝等。我们采取的是博物馆提供场地,实行强强联合,通过引展方式与社会力量联合办展,最大程度地荟萃了全球顶尖的矿物晶体,定时集中展出,让游客一饱眼福。
因为顺路,我也参观了湖南科学技术馆,
感觉还不错。
湖南省科技馆的前身是湖南省展览馆,始建于1958年。1984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省展览馆建制移交省科协,筹建湖南省科技馆。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的省重点工程,由省市共建,标志着湖南省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掀开了崭新一页。
该馆占地12.4273公顷,建设规模28000多平方米,总投资2.69亿元。其中,常设科普教育展览11000多平方米,临时展览1200平方米,科普报告、科技培训教育900平方米,科学实验活动700平方米,穹幕立体科教电影和4D动感电影1700平方米。
该馆发挥展览馆的功能,积极承办国内外各类经济、科技和文化技术展览;开展科技普及、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等活动,实行多渠道、多功能服务。在普及全省科学技术、交流国内外科技、文化、疏通城乡经济渠道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观人:刘龙均 学地质博物馆号:20143835
时间:2016年6月20日
作文二:《地质博物馆》1600字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 实习方法
1、 踏勘法。
2、 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 地图法。
三、 实习的相关课程
实习课程包括本科实习期间的普通地质学、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河流与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母岩间的关系等。
六、南京地质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是采集、收藏地质标本,
研究、宣传地质知识的专业馆。该馆创建于1935年8月,由北平地质调查所南迁现址,定名为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当年12月1日开放。1937年11月,迫于日本侵华战争,内迁重庆北碚。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迁回南京原址。解放后为南京地质陈列馆,1992年被易名为南京地质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一楼办公,二、三楼1500平方米分设12个展室。馆藏标本2万余件,展出标本、模型、图表6000多件,分为普通地质室、矿物室、江苏地质室、江苏矿产室、古生物室、恐龙室、新生代室、古人类及活动室。本馆展示了地球的奥秘、各类地质作用、地壳物质成份、矿产资源宝石、生物的演化、从猿到人的生物进化历程,以及个体庞大的中生代恐龙,是人们探索地球知识的窗口。
新馆位于老馆的东侧,展厅面积6000平方米,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其中3个展厅分别是《恐龙世界》、《行星地球》、《生命演化》三大部分。走进二楼大厅,仿佛置身于恐龙世界,一具巨大的恐龙骨架出现在面前,足有3层楼高,非常壮观。解说员告诉我们,这具恐龙装架模型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亚洲最大的恐龙———炳灵大夏巨龙,身高8米,体长28米,更为珍贵的是,模型的下方展出了这种恐龙的真骨化石,有十枚颈椎、十枚背椎、2枚近端尾椎等,在展馆最顶部,一只翼龙忽闪着翅膀,振翅欲飞。馆内还首次装架展出了国内首次发现的四具真骨恐龙化石。在展厅的一角,还有一个恐龙影院,让参观者一睹恐龙王国的兴衰。在三楼的《行星地球》展厅,仿佛来到了太空,幽暗的灯光下,触目所及是各种星球,当然,介绍最多的
是地球。该馆通过实物标本、场景、模型、多媒体、图板等手段揭示了宇宙的起源、恒星的演化、太阳系的形成、地球的诞生、斗转星移的行星运动、层层叠叠的蓝色星球、运动不息的地球系统。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岩溶地貌景观、风蚀地貌景观和青藏高原的风光。如果你要想了解地震和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在这里也能一一实现。
第二部分 土壤地理
我们的土壤地理实习是在小茅山南麓拥翠亭南500米处以及幕府山东麓进行了土壤地理学的实习,并重点对南京地区的黄棕壤进行了研究。黄黄棕壤是我国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其分布范围大致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一带。其中,南京地区黄棕壤位于此范围的南端。
荆延德老师告诉我们,幕府山这边的黄棕壤属于粘盘黄棕壤,而拥翠亭那里的黄棕壤属于普通黄棕壤,两种黄棕壤的理化性质是有一定不同的。于是,我们在现场进行了实际操作,挖取了土壤剖面,通过土壤剖面判断了两种土壤的土层状况,并取了适量的样本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具体的检验。挖剖面时和取样本时我们遵守了老师所讲的“挖、画、描、量、取、填”这几个关键步骤,而且所挖剖面分层比较完整且明显,十分便于我们进行详细分析。经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体会,我们了解到,小茅山的普通黄棕壤土层分为:O层——枯枝落叶层;An——腐殖质层,呈暗棕色;Bts——b土层,呈黄棕色;C
层——母质层,呈紫红色。通过具体分析,我们得出对比如下:
四、 实习感想
此次南京之行,主要目的是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同时也收获了对南京这座现代化大城市的亲身体验,以及这座城市散发出的历史气息。南京有着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资源,是进行综合自然地理考察的理想场所,同时,在南京,可以感受到六朝古都的历史底蕴,以及近代中国的经历的血雨腥风以及变迁,加深相关的人文地理的切身感受。我觉得,作为一名地理专业的学生,只有亲身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才能对祖国的大地质博物馆好河山与文化底蕴产生最直接的感触,并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
作文三:《南京地质博物馆》2000字
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 700 号, 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 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京地质博
物馆现已成为涵盖地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展馆, 它以历史悠久、 馆藏丰富而享誉海内外。 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和新馆组成。老馆为一幢具有德式风格的红色 3 层建筑物, 占地面积约 2500 平米。展出标本 1 万余件,设有《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 个展厅。《地学摇篮》展厅包括中国古代的地质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历程、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及其他地质机构、地学院士风采等部分。《中国石文化》展厅包括宝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观赏石文化等部分。《矿产资源》展厅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部分。《地质环境》展厅包括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江苏主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防治、地质遗迹等部分。新馆为玻璃质,共有“恐龙世界”、“地球星体”、“生物演变”、“临时展厅”四个展厅,内容丰富多彩,展品高科技化,值得一看。
作为一个具有 70 多年历史的老馆,南京地质博物馆正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为落实国家《科学普及法》 、建设江苏文化大省这一宏伟目标,同时向社会和公众宣传地学科普知识,建设一个相对完整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综合性地质博物馆,江苏省政府先后拨款1.68 亿元,实施南京地质博物馆的改造和扩建工程。 南京地质博物馆的改造和扩建工程包括老馆 (中央地质调查所旧址,属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改造(一期工程)与新馆建设(二期工程)。在江苏省政府的关怀下,在省国土资源厅领导下,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先后进行了新老馆展厅内容设计编写、形式设计及招标,老馆建筑物加固工程招标及施工,2006 年 10 月 28 日,南京地质博物馆一期工程(老馆改造)全部完成,重新免费对社会开放。 目前, 南京地质博物馆二期工程 (扩建工程) 正在紧张的建设中。二期工程包括建设博物馆新馆和地调院科研综合楼, 总建筑面积 2.7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约 7200 平方米,共设置“恐龙世界球” 、 “行星地球” 、 “生命的演化”3 个主要展厅,2010年4月22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形成由老馆和新馆组成的一个内容相对完整、国内一流的地质博物馆展示体系, 涵盖中国近现代地质发展历史、地球和生命的起源、 岩石与矿物赏析、 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宣传,以及恐龙世界复原等内容,构成生动有趣、富于科普教育意义和地学知识宣教的综合性地学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将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 以地球科学知识为基础, 以地学科普为宗旨, 以宣传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为目的,兼顾地球科学研究,是集地学科普与科研为一体的博物馆,将以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的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国内第一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 20 多万人次。 本馆现为全国和江苏省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南京市中小学课外科技教育基地、江苏省国际旅游定点单位,2002 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二层的中国石文化展厅,观众可以领略源远流长的中国石文化历史,感悟到“石人合一”的无我境界,其中宝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园林和观赏石文化,陈设形式新颖独特、展品内涵丰富。
三层的矿产资源展厅布设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几个展区。采用互动形式展示了世界、中国、江苏的矿产资源分布。用先进的真人幻像技术和实景模型生动再现了古代铜矿开采场景,使观众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聪明才智。
地质环境展厅主要展示和演示地质灾害与防治、矿山环境与治理、保护地质遗迹等内容。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地震爆发时的振荡、海啸、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人类的无助,还可了解到灾害发生的根源、预防及治理等专业知识。
新馆设置了《恐龙世界》、《行星地球》、《生命演化》和临时展览4个展厅。一层的临时展厅,举办不同主题的临时展览;二层的恐龙世界展厅,贯通2-4层、模拟中生代场景的巨大展示空间,陈列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亚洲最大的恐龙——炳灵大夏巨龙,它身高8米、体长28米的装架模型与其真骨化石(10枚颈椎、10枚背椎,2枚近端尾椎、部分颈肋和背肋、1枚脉弓、右肩胛骨、右乌喙骨和右股骨)同时展出;首次装架展出了杨钟健先生在国内首次发现的3具恐龙真骨化石;还配有恐龙影院、模型互动、恐龙常识介绍与知识查询展区。 三层的行星地球展厅,通过实物标本、仿真场景、模型、视频、图板等手段,揭示了宇宙和恒星的起源与演化、太阳系的形成、地球的诞生与运动、矿物和岩石等自然奇观。
四层的生命演化展厅,采用丰富的实物标本陈列,逼真的模拟场景展示、演化长廊表现等形式,展现生物进化与演变、生命发展历程、人类之旅等。观众可以身临其境的体验生命的诞生、演化的曲折经历,了解生命进化由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南京地质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以地球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地学科普为宗旨,以宣传科学精神为目的,兼顾地球科学研究。它的展示内容涵盖中国近现代地质发展历史、地球和生命的起源、岩石与矿物赏析、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宣传,以及恐龙世界复原等内容,富于科普教育意义和地学知识宣教意义,是熔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地学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国土资源部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江苏省国际旅游定点单位、南京重要近现南京地质博物馆代建筑、南京市科技教育基地、南京市中小学课外科技教育基地、南京市社区科普教育基地。
作文四:《中国地质博物馆》600字
中国地质博物馆
10
国家3A级景区,位于西城区西四十字路口西南侧,紧邻市中心西单商业街,是集科学普及、社会教育、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及休闲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创建于1916年,是中国人自己创建最早的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原址是明末清初大将吴三桂为其宠妾陈圆圆修建的宅邸。
?
?
?
全馆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展览面积4500平方米,馆藏标本20万件,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地学博物馆。馆内按照地球圈层结构布置了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石厅、史前生物厅以及国土资源厅等5个基本陈列展厅。其中“岩石矿物宝石陈列”荣获第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另有两个临时展厅,追踪地学热点问题,随时更新展览内容。展品包括蜚声海内外的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著名古人类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以及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一大批国宝级珍品。还有陈圆圆小花园遗留的太湖石、砾岩、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赠送的天然重晶石玫瑰花、毛泽东题词、朱德标本收藏等重要文物。展厅内不仅展示了数以万计的矿物、岩石、宝石、化石精品,陈列内容更加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质量,采用数字化、仿生、虚拟现实等技术,为观众营造了浓郁的科学氛围。发行中国唯一的地学科普杂志––《地球》,组织一年一度的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科普讲座、科普巡展、科普咨询等。展厅内还设有免费鉴定、化石修复演示、纪念品超市等服务项目。
?
?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中国地质博物馆胡同15号;
作文五:《地质博物馆展示3》2800字
庐山地质博物馆
在芦林湖畔,有一栋中西合璧的别墅式建筑。那是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别墅。别墅系1961年兴建,单层平顶,中有内院,总面积2700平方米。1984年改成博物馆馆址。在庐山博物馆内专门布设了第四纪冰川陈列室,收集陈列了大量的有关实物标本和图片、文献资料。1988年和1996年先后两次改版,充实新内容。
庐山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开园后,在原“第四纪冰川陈列室”基础上建立庐山地质博物馆,进一步充实展览内容,增加了“庐山地区地质历史展”、“庐山复合地貌景观陈列室”和“庐山国家(世界)地质公园多媒体光盘演示”等。
庐山地质博物馆现陈列有4个展室,其中《庐山地质演化史》展室52.7平方米,展线18.6米,《变质核杂岩与断块山的形成》和《复合地貌景观》两间展室,面积都是30.36平方米,展线前者是15.7米,后者为12.8米,《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展室50.49平方米,展线24.56米。“庐山地质博物馆”展标、“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展标及中英文前言都在《庐山地质演化史》展室外走廊墙壁上。
石林地质博物馆
石林地质博物馆集自然、科学、艺术为一体的石林喀斯特地质展示厅,再现了石林数亿年的演变过程。丰富的展示内容以及多样化的展示手段,使展示厅静如山、动如水,将石林的历史浓缩成为精华,画龙点睛般的镶嵌于石林这块红土、石柱的胜景上。构思上采用了石木结合、静动结合、山水结合、虚实结合,以明朗的色彩,极具生态的艺术空间,营造出轻松、自然的展示氛围,将神气诡秘、婀娜多姿的石林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博物馆定位:
特色突出、以“石林喀斯特”为主题的博物馆,是石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馆功能:
与国际接轨,使游客能更深层次的了解石林自然景观后面的科学、美学价值。
展馆展示内容:
1、石林公园的整体空间概念(公园范围、整体地形地势、石林地貌及相关要素的分布等);
2、主要景区的位置和景观特色(大小石林、乃古石林、长湖、大叠水);
3、地球历史图表;
4、碳酸盐岩和喀斯特基本概念;碳酸盐岩在世界、中国及中国南方的分布;
5、中国南方喀斯特:三种典型地貌;
6、石林的形成机理(土下溶蚀与地表溶蚀);
7、石林的演化过程(从中二叠世至今的自然演化史 — 从海洋到陆地、从低地到高原、 两次被覆盖、两次再出露的自然传奇故事);
8、石林形态 (展示典型的剑状、拄状、宝塔状、蘑菇状石林以及著名的像形石柱等);
9、世界其他类似石林的地貌的分布与特征;
10、岩石中(二叠纪)的海洋生命;
11、石林公园人文史;
12、石林自然美(四季) ;
13、石林绘画(农民画);
14、世界遗产知识。
嵩山地质博物馆 嵩山地质博物馆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北三公里的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座北朝南,北濒伊洛,南环颖河,滨河溪水淙淙缠绕,环境幽雅,四季长青,绿树成荫,是一座充满着璀璨宝矿的宫殿,是欧亚大陆桥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走进这座宫殿,你将融入无穷的地质知识的海洋。无论是地质勘探的乐趣,还是通识矿物宝石的兴奋,或是了解地球内部奥秘的冲动,这里都可以让你得到满足。你可能想象不到地下居然还有如此灿烂的东西,更可能激发你去探索地质科学的全部密秘。
她浓缩了嵩山地区在不足20平方公里范围内,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5亿年、18.7亿年、
5.43亿年的构造形态遗迹;在嵩山不到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完整出露着全球绝无仅有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时期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序列精华,被地质学家誉为“五代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嵩山地质博物馆创建于2003年,占地面积33333、33平方米,(约50亩),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投资2800万元。分为前庭院、展厅和后庭院。前庭院由花园、广场、灯光喷泉和停车场组成。中间是博物馆主体建筑,内设有三个展厅,日前对外开放两个展厅:地球科普厅和嵩山地质公园厅,第三展厅正在规划设计当中。地球科普厅采用先进的多媒体为大家诠释嵩山的奥妙,展厅内陈列的是登封地区所有的矿种、三大岩类以及古生物化石。嵩山地质公园厅陈列的是五个地质时期的岩石,和登封具有特色的1:7500沙盘及经典景观。
后庭院主要是以标志碑为主体,其造型为一本打开的地学百科全书,五种不同时期岩层中所取的岩石组成五层环形基座,三组台阶分别代表三次前寒武纪区域性地壳构造运动(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标志碑基座直径为21米(代表二十一世纪),建筑总高度为15.12米(是嵩山最高峰连天峰海拔的1%)。 而且她以历史悠久、典藏量大、珍品率高、陈列精美、科研成果丰硕称雄于亚洲地学博物馆。 不仅具备典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三大传统功能,富有时代特色,融科普、教学、学术交流、观赏、休闲于一体,社会影响日益广泛。社会教育广泛深入,常年开放独具特色的陈列展览,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游客至上”建馆理念,耗巨资、精设计、善管理,硬件设施整体升级,陈列展览全面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已基本建成名符其实的国土资源事业的窗口和青少年素质教育地学平台。
泰宁地质博物馆
泰宁地质博物苑占地面积120亩,以地质名人大道、地学科普展馆、泰宁奇石、古典园林和GIS演示系统为特色。博物苑包括室内地质展馆和室外园林景观两部分。室内地质展馆面积800平方米,有多媒体演示厅、沙盘展厅、动植物生态环境展厅、地质公园学术研究成果展厅、规划与未来展厅七个展厅,主要是通过音像、文字、标本、模型等形式向公众介绍地质知识,讲述泰宁地质公园的概况,形成背景及典型的丹霞景观。室外则有园林景观、地质名人大道、广场、景观防洪堤、游览步道、水上丹霞微缩景观、雕塑等。博物苑的主体雕塑是一把巨大的扇子,上镌“千古丹霞,灵秀泰宁”8个大字,扇子基座上的圆盘图案为八卦图。博物苑的建筑布局融入了中国的太极理念,整个博物苑就是一个大太极图。水为阴。建筑为阳。阴阳交融。天人合一、相互依存,预示着地球是我们永远的家园,人类只有善待地球才能换取大地母亲的慷概馈赠。
兴文地质博物馆
兴文地质博物馆是兴文石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造型体现了兴文石海的三大地质景观和两大民族文化。该馆按国际标准建设,整体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毛石墙面,环形景窗,透光尖顶,浮雕门墙,形象稳定、挺健、朴实。
博物馆从外观看可以明显看到分了三层,据了解,这三层在建筑伊始就独具匠心,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代表意义。顶部尖尖的地方就代表千奇百怪的地表石海,而中间椭圆形
的地方则举世罕见的天坑,也是俗称的漏斗,下方诸多的窗孔,则代表兴文石海纵横交错的地下溶洞。它的外观整体造形看起来非常像本地古老民族苗族王的帽子,外观的中间部份有很多黄色图案,展示的是兴文另一个民族文化——僰人文化,因为僰人消亡时没有留下文字,这些都是从僰人悬棺和悬棺旁的岩画所发现的记号和图案。
该地质博物馆里面它主要是地质公园各园区的介绍及影像资料和化石标本的展示。在博物馆的中心大厅,是石海喀斯特地貌的一个模型,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神奇俊秀的喀斯特奇观,在这里进行选择式的精品景观展现:峰丛、峰林、洼地、漏斗、溶洞、地下河等。在中间有一层壁画是苗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展示,第二层壁画是飞天图,代表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庭上顶高科技的光、电,摸拟出逼真星空,展示兴文的苗族同胞在这一片美丽的喀斯特土地上,辛勤劳作并向往着更好美丽的生活。
博物馆一层内部楼有三个展厅,其中两个主要是对地质知识的介绍和各类矿石的展示厅,而另一个是影像放映厅,在此游客可以欣赏《神奇石海》大型旅游文化风光纪录片。第二层是兴文其它旅游资源的介绍。兴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花开,良好的气候使这里的植被茂盛,动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36.5%,其中有银杏、桫椤、桢楠、中华大鲵等国家级保护动植物,还有长期生活在洞穴中的特殊两栖动物——利川齿蟾,因为它通体透明,又被当地人称为玻璃鱼,在陈列展柜里陈列的是兴文本地的构地质博物馆展示3造矿物标本和有一些化石的标本。在最顶层是全景沙盘,200平方米精确浓缩了14平方公里的石海全景,先到此游客展示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广博、神秘。
作文六:《参观地质博物馆》600字
今年暑假的时候,我们全家一起来北京旅游,爸爸、妈妈说带我们去地质博物馆参观,我高兴地答应了。
坐火车来到北京时已是下午。刚把行李放到姑姑家,我们简单吃了些东西,爸爸妈妈就带着妹妹和我一起坐公交车去地质博物馆参观。路很远,博物馆的下班时间又早,我们到那儿以后离闭馆时间就只有四十分钟了,工作人员提醒我们要快点参观。
博物馆共有四层,第四层最好看,于是我们先乘电梯上到四楼,这一层展出的都是一些矿石、玉石、宝石及古生物化石之类 。在地质博物馆,化石被作为藏品典藏,称作地质标本,它们记录了客观地球并承载了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是博物馆在传播与传承地质学知识的主要载体,这里的石头大多我都没见过,更不认识,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十分精美,多得令我目不暇接。我真不敢相信这些石头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如:萤石、黄铜矿、鱼眼石、猫眼、孔雀石、红宝石等,也许这和它们的样子、特点有关。
这些石头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块木化石,化石的上面有一条鱼的形状,妈妈说那是生长在河溪岸边,水沟边的树木倒了后掉进河里,把鱼压在了下面,经过了很许多年,木头变成了木化石,上面就有了鱼的图案了。
通过阅读资料,我还了解了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发现了年龄为40多亿年的锆石,几乎与间接证据推测出的地球的年龄相当,我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
这个展厅里还讲了宝石的鉴别,不同颜色的宝石鉴别方法不同,我们还看到了一些人工加工打磨的很光滑的宝石,十分漂亮。
短暂的四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博物馆要下班了,工作人员要清场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出了博物馆的大门。
通过参观地质博物馆,不仅让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精美的石头,更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还让我对地质方面的知识有了些了解。
参观地质博物馆(指导老师:田书平)
作文七:《安徽地质博物馆》1600字
展现地球奥秘 认识人类家园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简介 2012年10月10日,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美丽的天鹅湖畔。其总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 陈列面积16500平方米;新馆设有: 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恐龙厅、矿物岩石厅、资源与环境厅六个常设展厅,附设中庭休闲区、4D科普影院、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临时展厅及室外景观区。
序厅位于南楼东一层入口处,面积480平方米,层高6.6米,此区域是各类参观人员集中分散的场所,空间高大开阔。序厅进门中间位置摆放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天然水晶球,其直径达1.61米,重达5.7吨。右手边是汉白玉浮雕墙,描绘的是地球生命进化简图;左手边是服务台,提供咨询引导服务。
地球厅位于北楼东一层,面积约1000平方米,大厅前半部分层高10米,后半部分层高2.6米(包括二层休息区)。地球厅以“地球——生命的摇篮”为主题,突出表现地球形成、构造、演化的过程,进而揭示地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生命起源和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厅进门以一个曲面LED地球(直径达4米,目前国内最大)动态的介绍地球的演化历史,并且四周以展板的形式辅以图片文字说明。后半部分主要是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以场景的形式模拟火山喷发、风化运动、冰山运动等地球的内外动力作用,并以多媒体结合图片及文字说明的形式重点介绍了安徽大别山的造山运动和中国实时地震带分布图。
生命演化厅位于北楼西一层,面积约1800平方米,以生命演化为主题,地质时代为主线,采用实体化石标本、模型标本、图文展板、复原场景景观和互动多媒体等展示形式,按生命演化的各个阶段分别介绍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发展和演化的进程。精选的651件化石珍品是本厅的展示亮点(其中蓝田生物群、巢湖鱼龙及带毛恐龙等化石尤其珍贵),不仅选择了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化石,而且在陈展中注意保持主要古生物化石群的完整性。
恐龙厅位于北楼西二层、西三层回廊、西四层回廊,布展面积4326平方米,大厅中央二——四为中空部分,层高近18米。以“恐龙的世界”为主题,利用现代的空间美学元素将恐龙知识介绍、标本展示、生态景观复原和互动多媒体等有机结合分专题展示恐龙起源、进化、发展、灭绝的历史。二层是恐龙基础知识、大型恐龙骨架和生态复原展区,大厅中央展示了有代表性的9具恐龙骨架;三层是恐龙专题知识展区,设置安徽寻龙、恐龙食性、恐龙生殖、恐龙飞向蓝天、恐龙近亲、恐龙灭绝事件等专题;四层是恐龙互动展区,设置恐龙大合影、恐龙复活大猜想、魔幻小屋、与恐龙赛跑、恐龙小乐队、画出我心中的恐龙等13种互动展项。
矿物岩石厅位于南楼西一层,面积935平方米,层高6米。展厅分为矿物学基本知识展区、常见矿物展区、宝玉石展区、观赏石展区等几个部分。展厅是以“精美的石头”为主题,以矿物岩石学基础知识的介绍为起点,从美学角度出发,让观众欣赏自然界中各种精美的矿物和岩石。
资源与环境厅位于南楼西二层,面积约1695平方米,该厅为跃层式分三个展示层面。资源环境厅以“富饶美丽的安徽”为主题,重点围绕安徽省的国土资源和地质环境进行展示,突出展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及测绘成果等安徽国土资源情况,以及安徽地质环境包括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地质灾害的情况。使用先进的现代化手段建立安徽省矿产、土地等资源的电子演示大沙盘(长约12.5米,宽约9.5米),集中展示安徽省地质、地貌以及矿产等。
附设中庭休闲区位于南北楼之间的公共区域,以断裂的岩层中裸露出的化石为设计理念,简洁的墙面石材装饰和精美的化石标本形成完美结合。分为地面一层和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休息等候和餐饮休闲。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位于南楼西侧一层,面积529平方米,设置约273个座位,具有学术报告、会议、影院、小型演出等多项功能。临时展厅位置位于南楼负一层,面积约1780平方米,展厅可根据实际展出需要进行分隔、组合,既可以和国内外同行做展览交流,接纳各类巡展,也可以配合各级政府和组织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做一些专题展览,
目前馆内馆藏标本4万余件,汇集了省内主要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及奇石和宝玉石精品等,有皖南恐龙蛋、恐龙骨骼、恐龙足印化石,巢湖鱼龙化石以及有史料记载、降落在我省的两块天外来客——石陨石、铁陨石等。为了提高科普展示效果,我馆以实物、图片、文字、场景,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系统展示地球结构、海陆变迁、化石奥秘、生物演变、岩石矿物、宝藏能源。
该馆先后被授予“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安徽省青少安徽地质博物馆年科普活动基地”。 徐浩宇
作文八:《参观地质博物馆》300字
参观地质博物馆
星期天,我和妈妈参加了阳光版组织的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的活动。
到了博物馆,我们很多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排好队,跟着讲解员从一楼开始参观。第一层是介绍史前时代及动
物,有白垩纪,三叠纪,侏罗纪等,
我最感兴趣是恐龙。原来恐龙是在1.5
亿年前就灭绝了,现在科学家通过挖
掘到的恐龙化石让我们了解到这些
多种类的恐龙,我知道了翼龙能飞的很高,驼龙能跑的很快;头大身体小的恐龙很聪明,头小身体大的恐龙很笨;牙齿尖的恐龙是食肉的,牙齿圆的恐龙是食草的。
我们来到第二层,是介绍宇宙的。我看见了地球的结构模型,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的,我还知道了宇宙中有恒星和行星,太阳是恒星,地球和月球是行星。
第三层了介绍人类是怎样进化的,由类人猿一步步的变成了我们现代人,还展出了很多原始动物模型,有驯鹿,铲齿象,猛犸象,三叶虫等等。I
这次参观我玩的很开心,也学到了很多很多的知识。
凤凰花园城小学 二(3)班 张辰星
参观地质博物馆>
作文九:《地质博物馆游记》1200字
地质博物馆游记
没有皱纹的外婆是恐怖的,没有过去的国家是苍白的。——题记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名片,里面的展品有着属于他们的灵性,他们在废墟之中守着文明向人们走来,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辉煌,变革,过去与现在。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着一段故事,有了它们,我们的历史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它们就像时间坐标轴一个个的点,解析着光阴的痕迹,耐人寻味。想翻阅历史,细品一页页发黄史诗;想经历过去,细数岁月年轮的波折;想重温大地的轨迹,细看光阴一步步的脚印。于是我便开始了我的河南地址博物馆之旅。
在地质博物馆的门口树立这两头巨大的恐龙塑像。巨大的身躯,健壮的四肢无不在骄傲的诉说着它们过去的辉煌。整个博物馆外形设计简洁,流畅,沉稳大气。极具中原的气质,包容,躬谦,威仪,大气。在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馆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物厅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中原的质地特色。
进入博物馆首先参观的是恐龙厅。这个展馆模仿中生代地球大陆的生态模样。高大的蕨类植物,在地上有着中生代陆地霸主霸王龙,海中的海洋霸主鱼龙,在空中还盘旋着空中霸主翼龙。这里还展示了出自河南的世界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亚洲体腔最大、最重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十余件珍
贵的长羽毛恐龙,恐龙足迹等珍贵标本。每一样化石,模型都显得那么粗犷,厚重。那些庞然大物虽然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它们当年的辉煌仍被大地所深深地铭记。它们就像沉睡于地下的王者一样,那股王者之尊仍会不时令今人震撼。细想来很多东西就跟这些长眠于地下的化石一样,虽然它们不言不语但是它们却深深的影响着今人。比如先贤们留下的著作《论语》,《诗经》。悠悠的墨香透过一本本竖排线装书荡漾于今世乾坤,在午夜时分依稀能听到坎坎的伐檀之声,在清晨的薄雾中,隐约看到采薇的村姑,苍苍的蒹葭。
此外生命进化展厅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个展厅总呈螺旋状,就像生物生命之源——DNA一样。生命的种类和复杂程度逐层增加,不禁让人想起生命之树,一层层的上升,直至枝繁叶茂,丰盛华美。从最初的三叶虫,到后来中生代的恐龙,再到茹毛饮血的原始人,那一轮轮的进化就如DNA那美得让人窒息的螺旋一样,从它那里我看到生命的生生不息,美轮美奂。站在鹦鹉螺化石前,琥珀色,橙黄色,赭石色交织在一起,一同盘旋着。橘黄色的灯光打到化石上,流转着如极光般的色彩,在人们眼底回旋着阵阵缱绻的温情,这沉香色的温情千年如斯。在岁月的流转中,一点点的剥落了身上的瑕疵,带着江河日下的精致,倾心诉说着那个时代的风云聚会.他们沉静的躺在展柜内,看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或惊喜或不屑的眼神,或清亮或浑浊的眼眸。
或许死亡只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生前以眼眸看人看事,或血气方刚,或嬉笑怒骂。死后心眼看人看物,一切都沉静不语。岁月的沉淀让人变得沉默,让人学会看透世界。以前让人汹涌澎湃的种种,最后都化为嘴角的一抹浅笑。对于陌生或者熟稔的一切,都看作天上的浮云,任其卷舒。
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最终都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外界在变,自己可以选择一成不变,童心未泯,也可以变得世故圆滑。但是只要保持的赤子之心,就能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去做一颗永远生长的苹果树,一步步的接近自己的梦想,梦想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随着时间而褪色,只会愈显珍贵。走出博物馆时已地质博物馆游记是傍晚,天边夕阳如血,就如千年以前一样,美丽,温暖。
作文十:《北京地质博物馆》700字
期末考试后,我们小组参观了位于北京西四羊肉胡同的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以历史悠久、典藏量大、珍品率高、陈列精美、科研成果丰硕称雄于亚洲地学博物馆。不仅具备典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三大传统功能,而且富有时代特色,融科普、教学、学术交流、观赏、休闲于一体,社会影响日益广泛。该馆典藏各类地质标本20万件,其中世界上最高大、保存最完好的恐龙化石——“巨型山东龙”,以藏量大、珍品多闻名于世的“中华龙鸟”等热河生物群系列化石,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古人类化石——云南元谋人牙齿化石;山顶洞人遗址中发掘的石器、石珠、骨针、骨饰,以及“水晶王”、巨型萤石等,都是国宝级的珍品。
地球厅以动力为主线,介绍了在内外动力的作用下,地球上发生的重要地质作用。东展线介绍内动力地质作用,以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为重点,西展线以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主要介绍了水和风的地质作用。相对来说,内动力地质作用更加宏观壮丽,它们主要是使地壳上升、增厚,形成许多巨大雄传的高山峻岭,而外动力地质作用则比较和缓,好像一把刻刀,雕刻出各种壮美的山川地貌。
矿物岩石厅展示了自然界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矿物岩石,这些精美奇特的矿 物标本生动地向我们诉说着它们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在自然界中所形成的原 因和它们自身的特点。
宝石厅展示宝石、玉石、有机宝石、贵金属等展品。这些展品旁的文字说明 简洁,再加上讲解员的认真介绍,使我们很快了解了它们的形成过程。来展厅参观后,我们还可以基本掌握宝石的鉴别方法,区分天然品与相似品、合成品与模 仿品的本质。还可以在显微镜下放大并观察一些矿物体的显微结构,直观地认识宝石。
史前生物厅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线索,向我们介绍生物的发 展路程和各地质时期常见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发生、进化和灭亡的过程。
通过一个下午的参观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既拍照了许多值得留 念的照,同时又学到了地质科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娱乐的同时又丰富了自 己的课外知识,可谓是娱北京地质博物馆乐、学习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