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七议论文以故事开头的好处》2100字
七、如何回答“议论文以故事(现象)开头,有何用意(作用、好处
一篇议论文,以一个发人深省、妙趣横生、让人耳目一新的小故事、小现象开头,是很多作者经常采用的开头方法,因此,命题者也经常根据议论文的这种写作特点,选择典型文章,设计此题型,考核学生:作者以一则小故事开头,有何用意(目的、好处、作用)?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都很挠头,其实如果你掌握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思维角度,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和题目联系起来看,思考这则小故事(现象)是否有——点题的作用
有些议论文标题,如:《由老虎被缚田边所想到的.....》、《观电影有感》等,受标题的限制,如果开头不具体讲述标题提到的内容,读者无法理解标题的内容指的是什么具体内容,这样的文章,开头必然要具体讲述,给读者以交代,让读者明白,自然,开头的这则小故事,就有了点题的作用。
二.同论题联系起来看,思考这则小故事(现象)是否具有——点名论题的作用
文章开头的小故事,一般都是本文的论题。有的是论题的具体化。例如题目是《论友谊》,文章开头就讲述马克思和恩科斯的友谊故事,这样的故事不过是标题中的论题的具体化,其作用就是点明论题,并将论题具体化。有的文章标题是中心论点,开头的故事就是整篇文章的论题。例如《负责才能自责》的开头:
负责才能自责
在报上读到一则简讯,报道日本一位女科学家,在为牛作检验时,没有检查出牛所感染的疯牛病。这在经济上造成很大损失,也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她自责,并自杀了。她才29岁。在我看来,自杀是完全不必要的。但是,她那种自责精神,应当说是难得的、可贵的。
三.分析它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思考这则小故事(现象)是否具有——引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一般以小故事开头的文章,都是先讲述故事,然后针对故事做简单剖析,然后归纳总结,自然引出中心论点。例如上面提到的《负责才能自责》,文章开头的小故事,在正文中就起到引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四.和论据联系起来看,思考这则小故事(现象)是否——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以一则小故事作为论题,引出中心论点,故事的内核必然是中心论点,必然有证明中心论点的作用。例如:上文提到的《负责才能自责》的开头,故事中的人物恰恰是因为负责,才自责自杀,因而这个故事的作用就是充当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负责才能自责。
五.和文章的结尾联系起来看,思考这则小故事(现象)是否——与结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严谨
议论文,以故事开头的文章,结尾常常要概括重提这个故事,或者重复强调故事的本质内涵——及本文的论点,或者在故事蕴含的道理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得出结论。大多数文章的结尾都要与开头呼应,开头自然要与结尾呼应了。
六.还要回答故事(现象)在各种文体中的相同作用
无论是记叙作文一二三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引入小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那就是——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七.解题示范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作者以一种生活现象开头,有何用意?
小议“慎独”
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扬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⑦“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十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 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答案】作者引入一个有趣的生活现象作为开头,其用意是:(1)为点题;(2)点明本文的论题;(3)自然引出中心论点——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4)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5)与文章结尾呼应,是文章结构完整严谨;(6)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作文二:《议论文的开头》3700字
议论文的开头
一、写作指要
应试作文,必须争分夺秒,“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前提下,下笔要快,时间容不得在动笔之前反反复复思量怎样开头,所以,学会一些好的开头方法,以备应试时迅速择优而用,是十分必要的。
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开头呢?
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正如明代谢榛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好的文章开头,也应如此。 那么,好的开头究竟有哪些标准呢?
第一,要明。
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
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要简。
简洁是明朗的保证。有的考生在写给材料作文时,喜欢把原材料复述一下,这就太罗嗦了。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原材料。
下面,介绍一些好的开头方法。古人云“先规矩而后巧”,有的开头方法不妨在套用中逐渐掌握,在今后写作实践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为了便于记忆,把它凝缩为8个字,再押上韵。这8个字是:
顺,逆;引,喻;释,比;问,记。
下边分别略作说明。
(一)顺——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
例一: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点评:观点鲜明,见解独到。本文开门见山便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的引导”,观点鲜明而又有针对性。这就比多数考生只泛泛而谈“纪念”或写一些回忆往事的与话题若即若离的故事,要高明得多。该考生能对“纪念”进行深入思考,能从国家民族的高度进行议论,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这种别出心裁的见解,显示了作者思维认识的深刻与独到。
例二:
心灵是一个人的根,人们的观念在心灵深处徘徊而升华;心灵是一个人的灵魂,人们的举动因为心灵这个灵魂辗转而改变。
面对人生的一次次选择,我们应始终保持一种纯洁高尚的心灵、一种炽热温暖的心灵、一种坚毅不屈的心灵,我们要像那位登山者一样,伸出援助之手,用身心去温暖他人,做出正确的选择。
——《心灵的选择
例三:
以情障目,不见泰山!情近,则信任、亲近;情疏,则怀疑,冷淡。这恐怕是人之皆有的常情。然而这或亲或疏的情,却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认知和决策,使之偏于浅薄或偏颇。翻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史一看,竟有如斯感叹!
——《以情障目,不见泰山 》
(二)逆——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
例一: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如此。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果没有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那我们的行动将是盲目,就不能称之为实践。
例二:
吝啬,曾被艺术大师巴尔扎克用来形容葛朗台一类人物,世人不愿与之“结缘”。
然而,生活中也有另一种被人不理解而戏称为“吝啬鬼”的人,与之“结缘”的,恰恰是有所作为的人。
例如我国文学泰斗茅盾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吝啬于己”,即“慷慨于人”的人。
例三:
小姑娘一句“每朵花下面都有刺”的话,使我陷入了沉思。
是的,“每朵花下都有刺。”人生,那是无与伦比的生命之花。但人生又无时无地不存在着烦恼,正如那花下的根尖刺。但有刺又何尝不是好事呢?对花来说,刺是它的保护神,使花得以防御外界的侵害。对人来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苦去才会甘来。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既可巧出新意,又可避免偏颇。
(三)引
引名言打头。
例一:
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翻开中国的近代史,的确如此。
例二:
“我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这是美国诗人艾略特早期诗作中的名言。用它描摹某些习惯的恶毒,这是很恰当的。有些习惯实际就是积久的惰性,它不啻于民众的鸦片。
例三: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讲的是他的读书体验。拿来一本书,作者的观点、思想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清如许”,作者平时不停地读书、思考、探究,这就是所谓“活水来”。作文一二三没有“活水来”就没有“清如许”,所以,一定要“搞活”。
世事皆如此。
……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四)喻
用比喻开头。
例一:
小鸟要飞翔在蓝天,需要有一对翅膀;实践要发挥它的巨大作用,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就是实践的翅膀。
育民小学举办了游泳训练班,经过一年的训练,在A县小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团体冠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实践要飞翔,离不开理论这一对翅膀。
例二:
茫茫大海上,一船正劈风斩浪而行。目的地:彼岸。靠什么才能不迷失方向?指南针。
人生征途,遥不可知。人生目标的追求,如何才能不迷路?理论,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 例三:
一块砖,一片瓦,微不足道,但是,千块砖,万片瓦,就能建起社会主义的宏伟大厦。一棵树,微乎其微,但是,千木成林,就能起到吸烟滞尘、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改变气候条件的作用。由此,我想到了改变社会风气这个问题。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五)释
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
例一:
“习惯”一词可谓尽人皆知。小至个人、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习惯。习,常习也;常习则惯,惯则成自然。自然之理当然无可厚非,对自然之理倘要怀疑甚至于否定,那么,被斥为“异端邪说”,也是顺乎天理人情的了。囿于既定之规,于是就沉默,生活于“雷池”禁区之内不敢越出半步,于是几百年几千年,不再创新,不再奋进。这种消极的落后的习惯已成为阻碍华夏进步、中华振兴的阻力。
例二:
习惯,就是多年形成的行为特点或倾向。
中国人的习惯可不少,既包括行为上的习惯,又包括思想上的习惯。比如说,我们曾习惯于凭本供应副食品,习惯于东西不涨价,习惯于在长工资、升级时论资排辈,习惯于按领导下达的指令去生产商品„„
例三:
《毁树容易种树难》给人以哲理性的启示,种树是难啊,要择树种,要辛勤培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然而对毁树者来说,却是一件极容易的事,或者随意折断嫩枝,使其不能正常生长,或者在树干上予以致命的一刀,即使不死,也得几经春雨,才能恢复生机。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
(六)比
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
例一:
一个女歌星扭动腰肢在台上忸怩作态唱上一曲,所得酬金如天女散花一样从天而至。而一名科技界的女教授,辛苦大半生,累计工资还不及女歌星一曲所得。女教授不会扭动腰肢,她手里拿的是厚厚的讲义。为了表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们给她胸前别上鲜花一小朵。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不要体现在劳动报酬上,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例二:
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
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
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一个早已被人唾弃。
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
例三:
一株刚出土的小苗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最后成为参天大树,这在自然界是很平常的事。但假如你把这株小苗放在暗室中,用电风扇猛吹,给它浇墨水,喷农药,三天之内它要不死,那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为什么二者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很明显,是环境不同造成的。
人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环境不同,人便不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
(七)问
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引入议论。
例一:
听到育民小学在A县举行的游泳比赛中获得了团体冠军之后,我不禁沉思起来。他们为什么会夺得冠军?仅仅是因为那里湖泊多、条件好吗?恐怕未必。那是为什么呢?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严格的理论指导和扎实的训练。于是我悟出了一个道理: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例二:
细品某君睡吊床、嚼苹果的漫画,颇生感慨。这幅漫画启发人们思考,怎样才是爱孩子?而晚辈该怎样自强自立?
如果在家长的荫庇下,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丧失了自强的斗志,那么这种“爱”,只能造就庸才。
例三:
怎样看待得与失呢?关键要看为什么得,为什么失,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样的“失”是值得的。相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得”的代价,是遭人鄙视和唾骂!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八)记
摆出问题或者论据先行。
例一:
不知何时,在充满生气与活力的校园中,一度兴起了“孤独”热。于是,再不见三五成群欢笑而过的人群,到处是低头沉思孤独徘徊的身影。就连白色的文化衫上,也印上了“别理我,烦着呢”„„
诸位“孤独的朋友”,你恐怕不懂得真正的孤独,否则,你就不会脱离火热的生活而去作茧自缚了。
例二:
教室里,一群高中毕业生热烈地辩论着成才的问题。有的说:“逆境更能成才,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有的认为:顺境容易成才。有的同学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陈景润如果没有遇上慧眼识珠的华罗庚,他就成不了大科学家。还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努力读书,把书读好,就能成才。这时,另有一个同学却举出汪精卫的例子,说没有爱国心,书读得再好,也不能成才。
我认为,他们的说法、认识都具有片面性,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内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充分利用外界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谓“顺境”、“逆境”、“机遇”,都是外因,成才的关键在于内因。
例三:
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的时候,给听讲的莘莘学子出了一道题:2+2=? 一时间,全场寂静,满座哑然。
其实,这本是一道连小学生也能回答的问题,但听众们万料不到答案会如此简单,所以竟无一人作答。人们迷信权威,往往丧失自我主张,肩膀上要长着自己的脑袋,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想。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生动活泼,吸引读者。
作文三:《议论文的开头20120827》3600字
议论文的开头
应试写作,也是时间的竞赛。据在人大附中对某些考生的调查,考生用于作文的平均时间仅仅40分钟左右。在此时间内要完成一大一小近千字的作文,实非易事!对某些考生来说,如果按平时作文那样迟迟不动笔,那么时间上无法保证完成作文,纵然腹内有上好文章,又有何用?
应试作文,必须争分夺秒,"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前提下,下笔要快,时间容不得在动笔之前反反复复思量怎样开头,所以,学会一些好的开头方法,以备应试时迅速择优而用,是十分必要的。
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开头呢?
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正如明代谢榛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好的文章开头,也应如此。 那么,好的开头究竟有哪些标准呢?
第一,要明
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
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要简
简洁是明朗的保证。有的考生在写给材料作文时,好把原材料复述一下,这就太罗嗦了。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原材料。
下面,介绍一些好的开头方法。古人云"先规矩而后巧",有的开头方法不妨在套用中逐渐掌握,在今后写作实践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为了便于记忆,把它凝缩为8个字,再押上韵。这8个字是:顺,逆;引,喻;释,比;问,记。
下边分别略作说明。
(一)顺——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
例一:育民小学举办游泳训练班,用科学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游泳训练,取得显著成绩。这,又一次极好地证明了理论对实践有指导意义这个真理。
例二:60年前的今天,鼓舞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反击
日寇入侵的,不是别的,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60年后的今天,鼓舞我们在"四化"道路上高歌猛进,凭实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还是中华民族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由此,我大声疾呼: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例三:中学六年的学习生活,给了我许多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其中之一是:失败后要不怕失败,正视失败,不懈努力,才可反败为胜。
这种开头的好处是既简洁平实,便于掌握,又开宗明义,一语破的。
(二)逆——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
例一: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如此。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果没有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那我们的行动将是盲目,就不能称之为实践。
例二:吝啬,曾被艺术大师巴尔扎克用来形容葛朗台一类人物,世人不愿与之"结缘"。然而,生活中也有另一种被人不理解而戏称为"吝啬鬼"的人,与之"结缘"的,恰恰是有所作为的人。例如我国文学泰斗茅盾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吝啬于己",即"慷慨于人"的人。
例三:小姑娘一句"每朵花下面都有刺"的话,使我陷入了沉思。是的,"每朵花下都有刺。"人生,那是无与伦比的生命之花。但人生又无时无地不存在着烦恼,正如那花下的根尖刺。但有刺又何尝不是好事呢?对花来说,刺是它的保护神,使花得以防御外界的侵害。对人来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苦去才会甘来。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既可巧出新意,又可避免偏颇。
(三)引——引名言打头
例一: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翻开中国的近代史,的确如此。
例二:"我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这是美国诗人艾略特早期诗作中的名言。用它描摹某些习惯的恶毒,这是很恰当的。有些习惯实际就是积久的惰性,它不啻于民众的鸦片。
例三: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讲的是他的读书体验。拿来一本书,作者的观点、思想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清如许",作者平时不停地读书、思考、探究,这就是所谓"活水来"作文一二三。没有"活水来"就没有"清如许",所以,一定要"搞活"。世事皆如此。……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四)喻——用比喻开头
例一:小鸟要飞翔在蓝天,需要有一对翅膀;实践要发挥它的巨大作用,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就是实践的翅膀。育民小学举办了游泳训练班,经过一年的训练,在A县小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团体冠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实践要飞翔,离不开理论这一对翅膀。
例二:茫茫大海上,一船正劈风斩浪而行。目的地:彼岸。靠什么才能不迷失方向?指南针。人生征途,遥不可知。人生目标的追求,如何才能不迷路?理论,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
例三:一块砖,一片瓦,微不足道,但是,千块砖,万片瓦,就能建起社会主义的宏伟大厦。一棵树,微乎其微,但是,千木
成林,就能起到吸烟滞尘、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改变气候条件的作用。由此,我想到了改变社会风气这个问题。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五)释——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
例一:"习惯"一词可谓尽人皆知。小至个人、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习惯。习,常习也;常习则惯,惯则成自然。自然之理当然无可厚非,对自然之理倘要怀疑甚至于否定,那么,被斥为"异端邪说",也是顺乎天理人情的了。囿于既定之规,于是就沉默,生活于"雷池"禁区之内不敢越出半步,于是几百年几千年,不再创新,不再奋进。这种消极的落后的习惯已成为阻碍华夏进步、中华振兴的阻力。
例二:习惯,就是多年形成的行为特点或倾向。中国人的习惯可不少,既包括行为上的习惯,又包括思想上的习惯。比如说,我们曾习惯于凭本供应副食品,习惯于东西不涨价,习惯于在长工资、升级时论资排辈,习惯于按领导下达的指令去生产商品……
例三:《毁树容易种树难》给人以哲理性的启示,种树是难啊,要择树种,要辛勤培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然而对毁树者来说,却是一件极容易的事,或者随意折断嫩枝,使其不能正常生长,或者在树干上予以致命的一刀,即使不死,也得几经春雨,才能恢复生机。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
(六)比——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
例一:一个女歌星扭动腰肢在台上忸怩作态唱上一曲,所得酬金如天女散花一样从天而至。而一名科技界的女教授,辛苦大半生,累计工资还不及女歌星一曲所得。女教授不会扭动腰肢,她手里拿的是厚厚的讲义。为了表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们给她胸前别上鲜花一小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不要体现在劳动报酬上,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例二: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一个早已被人唾弃。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
例三:一株刚出土的小苗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最后成为参天大树,这在自然界是很平常的事。但假如你把这株小苗放在暗室中,用电风扇猛吹,给它浇墨水,喷农药,三天之内它要不死,那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为什么二者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很明显,是环境不同造成的。人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环境不同,人便不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
(七)问——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引入议论
例一:听到育民小学在A县举行的游泳比赛中获得了团体冠军之后,我不禁沉思起来。他们为什么会夺得冠军?仅仅是因为那里湖泊多、条件好吗?恐怕未必。那是为什么呢?他们之所
以成功,是因为有严格的理论指导和扎实的训练。于是我悟出了一个道理: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例二:细品某君睡吊床、嚼苹果的漫画,颇生感慨。这幅漫画启发人们思考,怎样才是爱孩子?而晚辈该怎样自强自立?如果在家长的荫庇下,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丧失了自强的斗志,那么这"爱",只能造就庸才。
例三:怎样看待得与失呢?关键要看为什么得,为什么失,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样的"失"是值得的。相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得"的代价,是遭人鄙视和唾骂!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八)记——摆出问题或者论据先行
例一:不知何时,在充满生气与活力的校园中,一度兴起了"孤独"热。于是,再不见三五成群欢笑而过的人群,到处是低头沉思孤独徘徊的身影。就连白色的文化衫上,也印上了"别理我,烦着呢"……诸位"孤独的朋友",你恐怕不懂得真正的孤独,否则,你就不会脱离火热的生活而去作茧自缚了。
例二:教室里,一群高中毕业生热烈地辩论着成才的问题。有的说:"逆境更能成才,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有的认为:顺境容易成才。有的同学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陈景润如果没有遇上慧眼识珠的华罗庚,他就成不了大科学家。还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努力读书,把书读好,就能成才。这时,另有一个同学却举出汪精卫的例子,说没有爱国心,书读得再好,也不能成才。我认为,他们的说法、认识都具有片面性,只看到事物发
展的外部条件,对内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充分利用外界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谓"顺境"、"逆境"、"机遇",都是外因,成才的关键在于内因。
例三: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的时候,给听讲的莘莘学子出了一道题:2+2=? 一时间,全场寂静,满座哑然。其实,这本是一道连小学生也能回答的问题,但听众们万料不到答案会如此简单,所以竟无一人作答。人们迷信权威,往往丧失自我主张,肩膀上要长着自己的脑袋,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想。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生动活泼,吸引读者。
作文四:《议论文的开头》2700字
高中议论文的开头结尾例谈
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开头呢?
文章的开头要具备的两个特点——简明、漂亮。简明,便于让读者尽快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古人云"先规矩而后巧",有的开头方法不妨在套用中逐渐掌握,在今后写作实践中,达
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下边介绍一些好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式———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
1.中学六年的学习生活,给了我许多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其中之一是:
失败后要不怕失败,正视失败,不懈努力,才可反败为胜。 ------《正视失败》
2、现代社会充满了各种诱惑,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中善于舍弃。
------《善于舍弃》
以上这些开头的好处是既简洁平实,便于掌握,又开宗明义,一语破的。
(二)名言警句式—— 引名言、古语、诗文、歌曲开头
1.古语有云:君子这交淡如水。小时候对这句话大为不解,总觉得是朋友就应该亲密无
间,为什么要:“淡如水”呢?后来才明白,这句话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细细玩味,
就会愈发赞叹古人的智慧与超然。 ------《“切莫走
近”》
2.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加入 WTO ,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入世,
不仅能给国民经济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更意味着中国文化与 WTO 成员文化的一种接
触、碰撞、融合与对接。” ------《 WTO 与中
国文化》
3. 南非总统曼德拉说过:“张弛有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我欣赏这样有弹性的人
生态度。 ------《张弛有度》
4.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拼打,爱拼才会赢。拼搏是一种人生态度。 ------《爱拼才会赢》
这种形式的开头既增加了文章观点的可信度,也显现了文章语言的感染力
(三)自问自答式——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引入议论
1. 朋友,当你面对人生挫折时,你是选择一蹶不振,还是选择带着伤痛奋勇直追呢?今
1
天,我只想说:“爱拼才会赢”!
2. 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要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高起的高楼与以往的风格迥异?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要发展就要与时俱进,跳出旧的枷锁,创造新的风格,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选择 。
----- 《跳出枷锁创造风格》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四)铺陈排比式 1. 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人们在忙中穿行,慨叹着忙的苦与乐。在我看来,忙的苦与乐渗透在生活的每一角落,忙的苦与乐考验着人们的品格灵性,忙的苦与乐昭示着时代的巨大变迁。《忙的苦与乐》
2. 昙花虽美,却只绽放一夜;牡丹虽美,却华而不实;维纳斯虽美,却没有双臂。由此看来,世间美好的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似乎
都存在缺陷,但我偏偏欣赏这种缺陷,因为那是一种真实的美。
------《缺陷之美》
这种开头体现了流畅的文势,又能起到清晰地提挈下文的作用。
(五)比兴抒情式
1. 蜜蜂因忙碌于花丛之中而被人赞美,燕雀因忙碌于衔泥营巢而为人称道,人生同样因忙碌于理想追求而精彩纷呈。
------《人生因忙而精彩》
2. 天空有无尽的湛蓝,但仍为白云留出了些许空间,于是,蓝天满足了白云,白云点缀了蓝天;海洋有怒吼的波涛,但仍为游鱼留下了些许空间,于是,海水养育了游鱼,游鱼丰富了海洋。谁说,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充斥的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我想,彰显自己并且承托别人才是立足社会的双赢大智慧。------《尽显双赢智慧》
3.风雪中,梅花凌寒奋力开放于是才有了浮动的暗香;悬崖上,流水弃命奋力一跃于
是才有了飞鸣的瀑布。生活里,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唯有拼搏人生方能绽放异彩。 ------《爱拼才会作文一二三赢》
这种形式的开头往往充满诗意,能引起阅读者的兴趣。
(六)叙事引旨式——记叙故事、寓言或者生活中的事实,运用最简洁的语言叙述集中蕴涵主旨的故事内容,然后自然引出题旨。
1.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的时候,给听讲的莘莘学子出了一道题:2+2=? 一时间,全场寂静,满座哑然。其实,这本是一道连小学生也能回答的问题,但听众们万料不 2
到答案会如此简单,所以竟无一人作答。人们迷信权威,往往丧失自我主张,肩膀上要长着自己的脑袋,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想。 ------《岂能盲从权威》
2. 歌德年轻时候立下的志向是成为一个画家。为此他付出了艰辛,努力提高自己的画技,却始终收效甚微。直到40岁的时候,他游历了意大利,亲眼见到那些大师们的杰出作品之后,终于清醒了:即使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也难以在画界有所建树。在痛苦和彷徨中,他毅然决定放弃绘画,改攻文学,最终成为伟大的诗人。的确,发现自己并不容易。 ------《发现自己》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生动活泼,吸引读者。
(七)对比判断式——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
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立谏言者事业有成而名垂千古,拒忠言者祸国殃民而遗臭万年。 ------ 《善听有益》
2、怎样看待得与失呢?关键要看为什么得,为什么失,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样的"失"是值得的。相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得"的代价,是遭人鄙视和唾骂! ------《得与失》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
想一想,这些开头方法平时见过、用过吗?有什么体会认识?
结尾和开头一样,在文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快速作文来说,收笔不仅要好而且快,因此,好的结尾既然要有力度,又要优雅动人、耐人寻味。
而议论文的结尾要能起到归纳全文、照应全篇、深化主旨的作用,并可以综合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段,使文章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想一想,结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完成主题。结尾要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认识。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赞美“卒章显志”的写法,就是说篇末要体现主旨。
2、 简洁有力。结尾是给读者以最后的,决定性的印象部分,不能拖泥带水,要言简意赅,明确有力。
3、令人回味。这与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一样,结尾要令其念念不忘,有“余音袅袅,三日不绝”的效果。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议论文的结尾形式:
1. 总结升华式
3
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作者这样结尾:综上所述,忙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但是我们的忙应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保证生活的质量,人人都能忙出效率,忙出成果,从而带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名言归纳式
例如《近墨者未必黑》的作者在结尾写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近墨者以其独有的方式,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因为近墨者未必黑。
3.首尾呼应式
(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尾)我们不能因为屡受伤害就失去与丑恶斗争的信心,因为我们需要守卫我们的精神火种——友善! ------ (《守卫精神的火种》)
4.宣扬号召式
要知道“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朋友们,生命是有限的,让我们珍惜时间吧!当
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要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要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珍惜啊》
想一想,这些结尾方式平时见过、用过吗?有什么体会认识?
绝招中的绝招:偷梁换柱 移花接木。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第一步,注重积累,为我所用,兼采众家之长。
实弹演习:阅读下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教授做过一项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后来,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新生们说道:“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一生中,你们一定要勇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请根据你对上述故事的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提示:
本题可以转换成的话题——“坐在生活的前排”。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
(对“前排”的理解不要狭隘)、“成功”,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 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 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 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 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4
作文五:《议论文的开头》2900字
议论文也可以装点“凤头”
议论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特别是议论文精彩的开头,往往可以产生“凤头”的效果;这是考场作文熠熠生辉,获得高分的捷径之一。 例文欣赏:
谈意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排比开篇,点明话题关键词)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议论过度,紧扣关键词)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分论点1)“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引用诗句举例,分析紧扣关键词进行分析)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分论点2)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结尾紧扣关键词议论总结分析)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分论点3)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分析紧扣关键词进行分析)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反面举例分析)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结尾呼应文题)
优秀的应试作文,要开篇点题,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先声夺人。因此,议论散文的开头,语言要富有文采,明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最好放在开头文段
的末句。
一、精彩开头的技巧
1.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好处: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2.拟人入题,激发想像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学会历史的旁观》)
3.设问入题,启人深思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勿以好恶论断之》)
好处:引人注意,发人省思。
4.排比入题,先声夺人
“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诚信是寒冬腊月傲放的一枝腊梅;诚信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不灭之灯;诚信是在浮作文一二三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导航的一座灯塔..... ”《诚信是什么?》
5.名言警句入题,彰显底蕴
“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明朝洪应明《菜根谭》)。古人尚能如此豁达超然,那么,身处现代聒噪环境中的我们,还能否守住那片心灵的净土,留有一份过人的度量?《包容》
好处: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彰显文化底蕴
6.对比入题,表明立场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融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 好处: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的支持论点。
7.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放下感情的叶片》)
8.假设情景入题,埋下伏笔
“如果你正赶时间,可是走到路口却被人告诉前面过不去。如果这个人是你认识的人,你会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陌生人,你又会怎么办?”
9.品评时事入题,追踪本质
时下„曾经,传统服装被视为不及洋装轻便舒适,人们甚至觉得穿着这样的衣服很羞愧,我不禁要问:一件衣服,有那么多过错吗?我看是感情在作祟吧!--《我爱唐装》
从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些精巧的开头并非只是简单套用某种入题的技巧才显示出新意来,而是结合了几种或多种技巧,并且,从优秀考场作文的开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这些考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才是他们获高分的根本原因。
优秀的文章开头荟萃
1.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的时候,给听讲的莘莘学子出了一道题:2+2=?一时间,全场寂静,满座哑然。
其实,这本是一道连小学生也能回答的问题,但听众们万料不到答案会如此简单,所以竟无一人作答。人们迷信权威,往往丧失自我主张,肩膀上要长着自己的脑袋,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想。
2.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讲的是他的读书体验。拿来一本书,作者的观点、思想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清如许”,作者平时不停地读书、思考、探究,这就是所谓“活水来”。没有“活水来”就没有“清如许”,所以,一定要“搞活”。
世事皆如此。
3.小鸟要飞翔在蓝天,需要有一对翅膀;实践要发挥它的巨大作用,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就是实践的翅膀。
实践要飞翔,离不开理论这一对翅膀。
4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
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一个早已被人唾弃。
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
5怎样看待得与失呢?关键要看为什么得,为什么失,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样的“失”是值得的。相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得”的代价,是遭人鄙视和唾骂!
6.爱心: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7.积累: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8. 错误:伽利略、牛顿、爱迪生是人不是神,其缺点错误在所难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巨人”。试问,有谁能否认物理学中的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物体运动规律、摆振动的等时性现象是伽利略建立或发现的呢?有谁能否定牛顿作为经典物理学创立者的地位呢?有谁能否定爱迪生是对人类物质文明有重大贡献的大发明家呢?
9.立志: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认识到的。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成为体育明星,却怠于“闻鸡起舞”进行训练。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
作文六:《议论文的开头》3600字
议论文的开头
2000- 07-14
一、写作指要
应试写作,也是时间的竞赛。据在人大附中对某些考生的调查,考生用于作文的平均时间仅仅40分钟左右。在此时间内要完成一大一小近千字的作文,实非易事!对某些考生来说,如果按平时作文那样迟迟不动笔,那么时间上无法保证完成作文,纵然腹内有上好文章,又有何用?
应试作文,必须争分夺秒,“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前提下,下笔要快,时间容不得在动笔之前反反复复思量怎样开头,所以,学会一些好的开头方法,以备应试时迅速择优而用,是十分必要的。 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开头呢?
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正如明代谢榛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好的文章开头,也应如此。
那么,好的开头究竟有哪些标准呢?
第一,要明。
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
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要简。
简洁是明朗的保证。有的考生在写给材料作文时,好把原材料复述一下,这就太罗嗦了。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原材料。
下面,介绍一些好的开头方法。古人云“先规矩而后巧”,有的开头方法不妨在套用中逐渐掌握,在今后写作实践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为了便于记忆,把它凝缩为8个字,再押上韵。这8个字是: 顺,逆;引,喻;释,比;问,记。
下边分别略作说明。
(一)顺
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
例一:
育民小学举办游泳训练班,用科学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游泳训练,取得显著成绩。这,又一次极好地证明了理论对实践有指导意义这个真理。 例二:
60年前的今天,鼓舞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反击日寇入侵的,不是别的,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60年后的今天,鼓舞我们在“四化”道路上高歌猛进,凭实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还是中华民族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由此,我大声疾呼: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例三:
中学六年的学习生活,给了我许多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其中之一是:失败后要不怕失败,正视失败,不懈努力,才可反败为胜。 这种开头的好处是既简洁平实,便于掌握,又开宗明义,一语破的。
(二)逆
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
例一: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如此。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果没有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那我们的行动将是盲目
,就不能称之为实践。
例二:
吝啬,曾被艺术大师巴尔扎克用来形容葛朗台一类人物,世人不愿与之“结缘”。
然而,生活中也有另一种被人不理解而戏称为“吝啬鬼”的人,与之“结缘”的,恰恰是有所作为的人。
例如我国文学泰斗茅盾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吝啬于己”,即“慷慨于人”的人。
例三:
小姑娘一句“每朵花下面都有刺”的话,使我陷入了沉思。
是的,“每朵花下都有刺。”人生,那是无与伦比的生命之花。但人生又无时无地不存在着烦恼,正如那花下的根尖刺。但有刺又何尝不是好事
呢?对花来说,刺是它的保护神,使花得以防御外界的侵害。对人来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苦去才会甘来。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既可巧出新意,又可避免偏颇。
(三)引
引名言打头。
例一:
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翻开中国的近代史,的确如此。
例二:
“我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这是美国诗人艾略特早期诗作中的名言。用它描摹某些习惯的恶毒,这是很恰当的。有些习惯实际就是积久的惰性,它不啻于民众的鸦片。
例三: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讲的是他的读书体验。拿来一本书,作者的观点、思想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清如许”,作者平时不停地读书、思考、探究,这就是所谓“活水来”。没有“活水来”就没有作文一二三“清如许”,所以,一定要“搞活”。
世事皆如此。
„„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四)喻
用比喻开头。
例一:
小鸟要飞翔在蓝天,需要有一对翅膀;实践要发挥它的巨大作用,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就是实践的翅膀。
育民小学举办了游泳训练班,经过一年的训练,在A县小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团体冠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实践要飞翔,离不开理论这一对翅膀。
例二:
茫茫大海上,一船正劈风斩浪而行。目的地:彼岸。靠什么才能不迷失方向?指南针。
人生征途,遥不可知。人生目标的追求,如何才能不迷路?理论,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
例三:
一块砖,一片瓦,微不足道,但是,千块砖,万片瓦,就能建起社会主义的宏伟大厦。一棵树,微乎其微,但是,千木成林,就能起到吸烟滞尘、
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改变气候条件的作用。由此,我想到了改变社会风气这个问题。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五)释
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
例一:
“习惯”一词可谓尽人皆知。小至个人、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习惯。习,常习也;常习则惯,惯则成自然。自然之理当然无可厚非,对自然之理倘要怀疑甚至于否定,那么,被斥为“异端邪说”,也是顺乎天理人情的了。囿于既定之规,于是就沉默,生活于“雷池”禁区之内不敢越出半步,于是几百年几千年,不再创新,不再奋进。这种消极的落后的习惯已成为阻碍华夏进步、中华振兴的阻力。
例二:
习惯,就是多年形成的行为特点或倾向。
中国人的习惯可不少,既包括行为上的习惯,又包括思想上的习惯。比如说,我们曾习惯于凭本供应副食品,习惯于东西不涨价,习惯于在长工资、升级时论资排辈,习惯于按领导下达的指令去生产商品„„
例三:
《毁树容易种树难》给人以哲理性的启示,种树是难啊,要择树种,要辛勤培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然而对毁树者来说,却是一件极容易的事,或者随意折断嫩枝,使其不能正常生长,或者在树干上予以致命的一刀,即使不死,也得几经春雨,才能恢复生机。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
(六)比
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
例一:
一个女歌星扭动腰肢在台上忸怩作态唱上一曲,所得酬金如天女散花一样从天而至。而一名科技界的女教授,辛苦大半生,累计工资还不及女歌星一曲所得。女教授不会扭动腰肢,她手里拿的是厚厚的讲义。为了表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们给她胸前别上鲜花一小朵。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不要体现在劳动报酬上,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例二:
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
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
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一个早已被人唾弃。 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 例三:
一株刚出土的小苗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最后成为参天大树,这在自然界是很平常的事。但假如你把这株小苗放在暗室中,用电风扇猛吹,给它浇墨水,喷农药,三天之内它要不死,那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为什么二者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很明显,是环境不同造成的。
人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环境不同,人便不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
(七)问
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引入议论。
例一:
听到育民小学在A县举行的游泳比赛中获得了团体冠军之后,我不禁沉思起来。他们为什么会夺得冠军?仅仅是因为那里湖泊多、条件好吗?恐怕未必。那是为什么呢?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严格的理论指导和扎实的训练。于是我悟出了一个道理: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例二:
细品某君睡吊床、嚼苹果的漫画,颇生感慨。这幅漫画启发人们思考,怎样才是爱孩子?而晚辈该怎样自强自立?
如果在家长的荫庇下,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丧失了自强的斗志,那么这种“爱”,只能造就庸才。
例三:
怎样看待得与失呢?关键要看为什么得,为什么失,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样的“失”是值得的。相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得”的代价,是遭人鄙视和唾骂!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八)记
摆出问题或者论据先行。
例一:
不知何时,在充满生气与活力的校园中,一度兴起了“孤独”热。于是,再不见三五成群欢笑而过的人群,到处是低头沉思孤独徘徊的身影。就连白色的文化衫上,也印上了“别理我,烦着呢”„„
诸位“孤独的朋友”,你恐怕不懂得真正的孤独,否则,你就不会脱离火热的生活而去作茧自缚了。
例二:
教室里,一群高中毕业生热烈地辩论着成才的问题。有的说:“逆境更能成才,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有的认为:顺境容易成才。有的同学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陈景润如果没有遇上慧眼识珠的华罗庚,他就成不了大科学家。还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努力读书,把书读好,就能成才。这时,另有一个同学却举出汪精卫的例子,说没有爱国心,书读得再好,也不能成才。
我认为,他们的说法、认识都具有片面性,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内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充分利用外界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谓“顺境”、“逆境”、“机遇”,都是外因,成才的关键在于内因。
例三:
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的时候,给听讲的莘莘学子出了一道题:2+2=? 一时间,全场寂静,满座哑然。
其实,这本是一道连小学生也能回答的问题,但听众们万料不到答案会如此简单,所以竟无一人作答。人们迷信权威,往往丧失自我主张,肩膀上要长着自己的脑袋,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想。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生动活泼,吸引读者。
作文七:《议论文的开头》3600字
议论文的开头
一、写作指要
应试写作,也是时间的竞赛。据在人大附中对某些考生的调查,考生用于作文的平均时间仅仅40分钟左右。在此时间内要完成一大一小近千字的作文,实非易事!对某些考生来说,如果按平时作文那样迟迟不动笔,那么时间上无法保证完成作文,纵然腹内有上好文章,又有何用?
应试作文,必须争分夺秒,"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前提下,下笔要快,时间容不得在动笔之前反反复复思量怎样开头,所以,学会一些好的开头方法,以备应试时迅速择优而用,是十分必要的。
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开头呢?
我国元代乔梦符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正如明代谢榛所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好的文章开头,也应如此。
那么,好的开头究竟有哪些标准呢?
第一,要明。
好的开头,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主张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
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要简。
简洁是明朗的保证。有的考生在写给材料作文时,好把原材料复述一下,这就太罗嗦了。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较多地引述原材料。
下面,介绍一些好的开头方法。古人云"先规矩而后巧",有的开头方法不妨在套用中逐渐掌握,在今后写作实践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为了便于记忆,把它凝缩为8个字,再押上韵。这8个字是:顺,逆;引,喻;释,比;问,记。
下边分别略作说明。
(一)顺——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
例一:育民小学举办游泳训练班,用科学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游泳训练,取得显著成绩。这,又一次极好地证明了理论对实践有指导意义这个真理。
例二:60年前的今天,鼓舞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反击日寇入侵的,不是别的,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60年后的今天,鼓舞我们在"四化"道路上高歌猛进,凭实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还是中华民族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由此,我大声疾呼: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例三:中学六年的学习生活,给了我许多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其中之一是:失败后要不怕失败,正视失败,不懈努力,才可反败为胜。
这种开头的好处是既简洁平实,便于掌握,又开宗明义,一语破的。
(二)逆——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
例一: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确如此。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果没有科学的、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那我们的行动将是盲目,就不能称之为实践。
例二:吝啬,曾被艺术大师巴尔扎克用来形容葛朗台一类人物,世人不愿与之"结缘"。然而,生活中也有另一种被人不理解而戏称为"吝啬鬼"的人,与之"结缘"的,恰恰是有所作为的人。例如我国文学泰斗茅盾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吝啬于己",即"慷慨于人"的人。 例三:小姑娘一句"每朵花下面都有刺"的话,使我陷入了沉思。是的,"每朵花下都有刺。"人生,那是无与伦比的生命之花。但人生又无时无地不存在着烦恼,正如那花下的根尖刺。但有刺又何尝不是好事呢?对花来说,刺是它的保护神,使花得以防御外界的侵害。对人来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苦去才会甘来。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既可巧出新意,又可避免偏颇。
(三)引——引名言打头
例一: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翻开中国的近代史,的确如此。
例二:"我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这是美国诗人艾略特早期诗作中的名言。用它描摹某些习惯的恶毒,这是很恰当的。有些习惯实际就是积久的惰性,它不啻于民众的鸦片。 例三: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讲的是他的读书体验。拿来一本书,作者的观点、思想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清如许",作者平时不停地读书、思作文一二三考、探究,这就是所谓"活水来"。没有"活水来"就没有"清如许",所以,一定要"搞活"。世事皆如此。……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四)喻——用比喻开头
例一:小鸟要飞翔在蓝天,需要有一对翅膀;实践要发挥它的巨大作用,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就是实践的翅膀。育民小学举办了游泳训练班,经过一年的训练,在A县小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团体冠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实践要飞翔,离不开理论这一对翅膀。
例二:茫茫大海上,一船正劈风斩浪而行。目的地:彼岸。靠什么才能不迷失方向?指南针。人生征途,遥不可知。人生目标的追求,如何才能不迷路?理论,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
例三:一块砖,一片瓦,微不足道,但是,千块砖,万片瓦,就能建起社会主义的宏伟大厦。一棵树,微乎其微,但是,千木成林,就能起到吸烟滞尘、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改变气候条件的作用。由此,我想到了改变社会风气这个问题。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五)释——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
例一:"习惯"一词可谓尽人皆知。小至个人、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习惯。习,常习也;常习则惯,惯则成自然。自然之理当然无可厚非,对自然之理倘要怀疑甚至于否定,那么,被斥为"异端邪说",也是顺乎天理人情的了。囿于既定之规,于是就沉默,生活于"雷池"禁区之内不敢越出半步,于是几百年几千年,不再创新,不再奋进。这种消极的落后的习惯已成为阻碍华夏进步、中华振兴的阻力。
例二:习惯,就是多年形成的行为特点或倾向。中国人的习惯可不少,既包括行为上的习惯,又包括思想上的习惯。比如说,我们曾习惯于凭本供应副食品,习惯于东西不涨价,习惯于在长工资、升级时论资排辈,习惯于按领导下达的指令去生产商品……
例三:《毁树容易种树难》给人以哲理性的启示,种树是难啊,要择树种,要辛勤培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然而对毁树者来说,却是一件极容易的事,或者随意折断嫩枝,使其不能正常生长,或者在树干上予以致命的一刀,即使不死,也得几经春雨,才能恢复生机。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
(六)比——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
例一:一个女歌星扭动腰肢在台上忸怩作态唱上一曲,所得酬金如天女散花一样从天而至。而一名科技界的女教授,辛苦大半生,累计工资还不及女歌星一曲所得。女教授不会扭动腰肢,她手里拿的是厚厚的讲义。为了表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们给她胸前别上鲜花一小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不要体现在劳动报酬上,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例二: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伟大、光明、进步联系在一起。一位王宝森,臭名昭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总是与贪婪、黑暗、丑陋联系在一起。两个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个永存,一个早已被人唾弃。人生的价值,在两人的鲜明对比中,不是已经显现出来了吗?
例三:一株刚出土的小苗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最后成为参天大树,这在自然界是很平常的事。但假如你把这株小苗放在暗室中,用电风扇猛吹,给它浇墨水,喷农药,三天之内它要不死,那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为什么二者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很明显,是环境不同造成的。人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环境不同,人便不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
(七)问——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引入议论
例一:听到育民小学在A县举行的游泳比赛中获得了团体冠军之后,我不禁沉思起来。他们为什么会夺得冠军?仅仅是因为那里湖泊多、条件好吗?恐怕未必。那是为什么呢?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严格的理论指导和扎实的训练。于是我悟出了一个道理: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例二:细品某君睡吊床、嚼苹果的漫画,颇生感慨。这幅漫画启发人们思考,怎样才是爱孩子?而晚辈该怎样自强自立?如果在家长的荫庇下,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丧失了自强的斗志,那么这"爱",只能造就庸才。
例三:怎样看待得与失呢?关键要看为什么得,为什么失,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样的"失"是值得的。相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得"的代价,是遭人鄙视和唾骂!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八)记——摆出问题或者论据先行
例一:不知何时,在充满生气与活力的校园中,一度兴起了"孤独"热。于是,再不见三五成群欢笑而过的人群,到处是低头沉思孤独徘徊的身影。就连白色的文化衫上,也印上了"别理我,烦着呢"……诸位"孤独的朋友",你恐怕不懂得真正的孤独,否则,你就不会脱离火热的生活而去作茧自缚了。
例二:教室里,一群高中毕业生热烈地辩论着成才的问题。有的说:"逆境更能成才,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有的认为:顺境容易成才。有的同学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陈景润如果没有遇上慧眼识珠的华罗庚,他就成不了大科学家。还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努力读书,把书读好,就能成才。这时,另有一个同学却举出汪精卫的例子,说没有爱国心,书读得再好,也不能成才。我认为,他们的说法、认识都具有片面性,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内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充分利用外界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谓"顺境"、"逆境"、"机遇",都是外因,成才的关键在于内因。
例三: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的时候,给听讲的莘莘学子出了一道题:2+2=? 一时间,全场寂静,满座哑然。其实,这本是一道连小学生也能回答的问题,但听众们万料不到答案会如此简单,所以竟无一人作答。人们迷信权威,往往丧失自我主张,肩膀上要长着自己的脑袋,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想。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生动活泼,吸引读者。
作文八:《如何回答“议论文以故事(现象)开头,有何用意(作用、好处)》2100字
如何回答“议论文以故事(现象)开头,有何用意(作用、
好处)
一篇议论文,以一个发人深省、妙趣横生、让人耳目一新的小故事、小现象开头,是很多作者经常采用的开头方法,因此,命题者也经常根据议论文的这种写作特点,选择典型文章,设计此题型,考核学生:作者以一则小故事开头,有何用意(目的、好处、作用)?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都很挠头,其实如果同学们掌握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思维角度,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和题目联系起来看,思考这则小故事(现象)是否有——点题的作用
有些议论文标题,如:《由老虎被缚田边所想到的.....》、《观电影有感》等,受标题的限制,如果开头不具体讲述标题提到的内容,读者无法理解标题的内容指的是什么具体内容。这样的文章,开头必然要具体讲述,给读者以交代,让读者明白,自然,开头的这则小故事,就有了点题的作用。
二.同论题联系起来看,思考这则小故事(现象)是否具有——点明论题的作用
文章开头的小故事,一般都是本文的论题。有的是论题的具体化。例如题目是《论友谊》,文章开头就讲述马克思和恩科斯的友谊故事,这样的故事不过是标题中的论题的具体化,其作用就是点明论题,并将论题具体化。有的文章标题是中心论点,开头的故事就是整篇文章的论题。例如《负责才能自责》的开头:
负责才能自责
在报上读到一则简讯,报道日本一位女科学家,在为牛作检验时,没有检查出牛所感染的疯牛病。这在经济上造成很大损失,也造成较严重的影响。她自责,并自杀了。她才29岁。在我看来,自杀是完全不必要的。但是,她那种自责精神,应当说是难得的、可贵的。
三.分析它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思考这则小故事(现象)是否具有——引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一般以小故事开头的文章,都是先讲述故事,然后针对故事做简单剖析,然后归纳总结,自然引出中心论点。例如上面提到的《负责才能自责》,文章开头的小故事,在正文中就起到引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四.和论据联系起来看,思考这则小故事(现象)是否——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以一则小故事作为论题,引出中心论点,故事的内核必然是中心论点,必然有证明中心论点的作用。例如:上文提到的《负责才能自责》的开头,故事中的人物恰恰是因为负责,才自责自杀,因而这个故事的作用就是充当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负责才能自责。
五.和文章的结尾联系起来看,思考这则小故事(现象)是否——与结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严谨
议论文,以故事开头的文章,结尾常常要概括重提这个故事,或者重复强调故事的本质内涵——即本文的论点,或者在故事蕴含的道理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得出结论。大多数文章的结尾都要与开头呼应,开头自然要与结尾呼应了。
六.还要回答故作文一二三事(现象)在各种文体中的相同作用
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引入小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那就是——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七.解题示范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作者以一种生活现象开头,有何用意?
小议“慎独”
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扬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
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⑦“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十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答案】作者引入一个有趣的生活现象作为开头,其用意是:(1)为点题;(2)点明本文的论题;(3)自然引出中心论点——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4)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5)与文章结尾呼应,是文章结构完整严谨;(6)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作文九:《好的议论文开头的要求》1500字
说忧患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简约明了的告诉我们,生活之中处处存
在“忧患”,总会有或大或小的事情令你忧虑。正因为有值得“忧虑”的事情存在,才
使得我们更加优秀,更加懂得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所以,我们应该具备忧患意识。
• (引用——解释——观点)
• 引名句,扣住中心。
• 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迈出的每一步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重大影响。《一
步与一生》(四川高考满分作文)
• 2、 “人生最大的聪明是有自知之明”,此话很有道理。自知之明是一个人成才的必
要条件,人贵有自知之明。
• 6:席慕蓉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
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
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四川卷《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 7:《出师表》有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
汉所以倾颓也。”这一亲一疏,导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在
我看来,勿以亲疏论是非。 (湖南卷《勿以亲疏论是非》)
• 效果: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 注意:1、有相似点。
• 2、用作比喻的浅显常见的事物常来自于寄寓某种哲理的生活现象或自然现
象。
• 例1、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就难以自拔;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难以
把希望之火点燃。所以,我们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自负与自卑》)
• 例2、爱心如三月的春风,能唤醒沉睡的生命;爱心如久旱后的甘霖,能滋润龟裂
的心田。请把你的爱心留下,请把你的爱心带给他人。(《把爱带给他人》)
• 六.开门见山,揭示中心。作文一开头就把话题或中心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
例文1 我的财富
每当我盘坐在地板上,总觉得自己俨然是一个帝王。因为我有最无价的财富陪伴在左右——我所有心爱的书籍。
书给我带来最大的快慰,调剂着我的情绪,是最无价的精神财富。当你的眼光在黑字白纸的书页上驰骋,人却随着小说中人物的命运跌宕起伏,那是多么大的快慰啊!或者你在读着一本令人费解的哲学著作,每有会意处,你难道不会乐而忘忧吗?你会为丑小鸭变为白天鹅而惊喜万分;为堂吉诃德大战风车而捧腹大笑;——有这么多快乐,这不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吗?…….
• 结尾
排比、呼告+摘引原材料关键词句+中心论点(呼应开头)
要坚持两个原则:
一、不拖泥带水无话找话,要干净利索;二、呼应题目和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主题清晰。
• 一、妙作结尾,前后呼应
• 题目:成功与毅力
• 如果立论为“成功需要有顽强的毅力” • • • • 好的议论文开头的要求:
• 结尾可以这样归纳:
• 总之,面对压力,我们要勇敢地抗争;面对挫折,我们要不屈地奋斗;面对辛劳,
我们要坚韧地拼搏。只有顽强的毅力,才能换来成功的硕果。
• 题目:必须跨过这道坎
【开头】急流跌宕险滩,潮汐遭遇暗礁,雄鹰卷进长风„„造化注定给生命以劫难,没有坎坷崎岖的人生不能谓之完美充实的人生,而饱经磨炼愈挫愈勇的人才有机会飞上天空,拥抱云蒸霞蔚或是电闪雷鸣。
【结尾部分照应开头】跌落险滩,让我们在险滩后激起更绚丽的浪花;遭遇暗礁不要怕,让我们仍奔腾着流向大海;卷进长风不要怕,让我们在旋涡中奋勇挣扎,一定能重新翱翔在蔚蓝的天。那么,面对人生的坎,让我们握紧拳头,笑着对天空说:“必须跨过这道坎,才是真正的强者!” (2007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 【材料】一位斯巴达人对他的母亲抱怨说:“我的剑太短了。”母亲回答:“孩子,你
前进一步,剑不就长了吗?”
• 材料作文的结尾,要或明或暗的再点一下提供的材料。
• 这道题目,如果立意从发挥主观能动性考虑,结论就可以提出希望:
• 我们决不要像那个斯巴达好的议论文开头的要求人那样,只是抱怨“剑短”,让我们迈出矫健的步伐,使
自己手中的“剑”变“长”,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成功吧!
• 三、 引文作结式
在结尾处引用现成的话,如名言、警句、歌词、诗文、俗语、谚语等,可以有力的突出论点和概括全文,使文章收束得干脆有力,又能显示出作者的开阔的知识面。
• 四、巧用修辞式
• 例:
• 学会放弃,让你的道德变得高尚;学会放弃,让你的心灵得到洗礼;学会放弃,让
你的价值得到认可;学会放弃,他不等于失去,他会让你的明天变得更辉煌。 • (刘瑞姗《放弃》)
• 五、号召劝诫式
例: 崇尚创造,接纳并鼓励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吧!记住,“第一个形容女子是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样形容的是庸才,第三个这样形容的是大大的蠢材”。
• (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创新—个性的凸现》的结尾)
作文十:《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4100字
应试写作,也是时间的竞赛。如果按平时作文那样迟迟不动笔,那么时间上无法保证完成作文,纵然腹内有上好文章,又有何用?因此必须争分夺秒,"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在正确审题立意的前提下,下笔要快,时间容不得在动笔之前反反复复思量怎样开头,所以,学会一些好的开头方法,以备应试时迅速择优而用,是十分必要的。
想一想,什么样的开头是好的开头呢?
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应具备的两个特点--短小、漂亮。短小,便于让读者了解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漂亮,才能吸引读者。"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爆竹之起爆,何等干脆利落!不可拖泥带水,拖沓冗长。爆竹是吸引人的,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去,好的文章开头,也应如此。
好的开头一般有这些标准。
第一,要明。 要一下子让读者知道你要说什么,也就是让读者了解你的论点或论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开宗明义。李涂在《文章精义》里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总之,要让读者知道你在谈哪方面的问题,开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只有美,才能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文章开头的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悬念"、"用典故"、"引名言"、"摆问题"、"亮靶子"、"反弹法"等等。形式美是内容美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切不可低估文章开头形式美、技巧美的作用,有了这种美,才能先声夺人,吸引人看你的文章。在这个意义上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要简。简洁是明朗的保证。有的考生在写给材料作文时,好把原材料复述一下,这就太罗嗦了。既要从原材料说起,又不能复述原材料,怎么办?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对原材料"一言以蔽之";另一个是选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话,让读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个什么意思就行了,千万不要太多地引述原材料。
介绍一些好的开头方法。古人云"先规矩而后巧",有的开头方法不妨在套用中逐渐掌握,在今后写作实践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为了便于记忆,把它凝缩为8个字,再押上韵。这8个字是:直,曲;引,喻;释,比;问,叙。
下边分别略作说明。
(一)直——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
例一:七十年前的今天,鼓舞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反击日寇入侵的,不是别的,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七十年后的今天,鼓舞我们在现代化道路上高歌猛进,凭实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还是中华民族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由此,我大声疾呼: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例二:中学六年的学习生活,给了我许多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其中之一是:失败后要不怕失败,正视失败,不懈努力,才可反败为胜。《正视失败》
这种开头的好处是既简洁平实,便于掌握,又开宗明义,一语破的。
(二)曲——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
例一:对于一个富有感情的人,与毫无知觉的机器相比来说,判断是非为感情所遮障,是不可避免也无可厚非的。但为了追求一种思想的成熟,我们需要理智。《呼唤理智》
例二:人总是那么奇怪:茫茫雪原上,留下坚定笔直道路的人总懊悔错过了沿途烂漫的风景,行色匆匆;一路弯弯曲曲赏尽风景,尝尽生活滋味的人又抱怨自己人生为何走得如此艰难,为何那句“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未渗透人心?奇怪的人们望着身后的那一串或直或曲,或深或浅的脚印而迷茫而思索。其实,无须懊悔,无须抱怨,抑或笔直而辉煌,抑或蜿蜒而惨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雪原上留下与众不同的那份全属自己的道路,你就坐拥了人生的美丽。《美在尽力》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既可巧出新意,又可避免偏颇。
(三)引——引名言、古语、诗文、歌曲开头
例:古语有云:君子这交淡如水。小时候对这句话大为不解,总觉得是朋友就应该亲密无间,为什么要:“淡如水”呢?后来才明白,这句话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细细玩味,就会愈发赞叹古人的智慧与超然。 《“切莫走近”》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四)喻——用比喻开头
例:天空有无尽的湛蓝,但仍为白云留出了些许空间,于是,蓝天满足了白云,白云点缀了蓝天;海洋有怒吼的波涛,但仍为游鱼留下了些许空间,于是,海水养育了游鱼,游鱼丰富了海洋。
谁说,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充斥的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我想,彰显自己并且承托别人才是立足社会的双赢大智慧。《尽显双赢智慧》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五)释——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
例: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乎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诗意地生活》
(六)比——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
例:一株刚出土的小苗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最后成为参天大树,这在自然界是很平常的事。但假如你把这株小苗放在暗室中,用电风扇猛吹,给它浇墨水,喷农药,三天之内它要不死,那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为什么二者之间有这么大的差别?很明显,是环境不同造成的。人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环境不同,人便不同,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
(七)问——通过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引入议论
例:怎样看待得与失呢?关键要看为什么得,为什么失,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样的"失"是值得的。相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得"的代价,是遭人鄙视和唾骂!《得与失》
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高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
跳出圆圈的枷锁,创造新颖的风格,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选择。 《跳出枷锁创造风格》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八)叙——记叙故事、寓言或者生活中的事实
例: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的时候,给听讲的莘莘学子出了一道题:2+2=? 一时间,全场寂静,满座哑然。其实,这本是一道连小学生也能回答的问题,但听众们万料不到答案会如此简单,所以竟无一人作答。人们迷信权威,往往丧失自我主张,肩膀上要长着自己的脑袋,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想。
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生动活泼,吸引读者。
理一理,这些开头方法平时见过、用过吗?有什么体会认识?
结尾和开头一样,在文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尾”,是说应该像一个人注重晚节那样重视文章的结尾。古人把“豹尾”和“凤头”并提,既说明了结尾的特殊作用,又包含着结尾要有力度的主张。好的结尾既然要能使人回味整篇文章,重新咀嚼,所以是需要苦心经营的。对快速作文来说,收笔不仅要好而且快,因此,明确结尾的基本要求,熟练地掌握结尾的基本方法也是快速作文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想一想,结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 完成主题。结尾要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认识。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赞美“卒章显志”的写法,就是说篇末要体现主旨。
2、 简洁有力。结尾是给读者以最后的,决定性的印象部分,不能拖泥带水,要言简意赅,明确有力。
3、 令人回味。这与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一样,结尾要令其念念不忘,有“余音袅袅,三日不绝”的效果。
议论文结尾的几种形式:
1、推进式。如《机遇》一文,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一个人要把握好机遇后,顺势由此及彼,由个人推及到国家,写出了这样的结尾——
机遇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每一次竞赛、考试、评比又何尝不是机遇?正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不断学习准备着,准备充分者,自然能脱颖而出。
机遇待人如此,待国亦如此。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已经把握住了一次改革开放的机遇;在第三次产业革命蓬勃而起的今天,开发国门的中国又同样面临着机遇,中国人在努力发展生产力,这生产力便是“必然”的准备;只有准备充足,才能把握住每一个科技腾飞而来的小机遇,把握住这些小机遇,才能把握住这一个振兴中华的大机遇。(《机遇》)
这样的结尾,对上文进行了小结,然后又深化开去,由小到大,由个体到群体,在原有的基础上推进一步,使整篇文章提升了一个平台。
2、照应式。如《把握机遇》一文,作者在用“比尔?盖茨摸准市场行情抓住机遇获得成功”和“三国时期袁绍优柔寡断,未趁许昌空虚一举攻下而坐失良机、兵败官渡”这两个事例从正反论证论点后,写道——
“幸运之机好比市场,只要错过机会,价格就将会变化。”希望历史的教训能够打消某些人对“下一次”所抱有的幻想。成就事业,尤其重要的是保持一个敏感的头脑,培养一份过人的胆识,这样你才不会错过机会,也不会因此而付出代价。
就像比尔?盖茨,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我相信他是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出来的。他的成功也就是因为他能够抓住一个好的时机,去为自己创造机会,从中表现出了他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聪慧的大脑所储蓄的条件。 (《把握时机》)
这个结尾,先由上述反面论证顺势议开,与上段形成照应,深化论点,再回应正面论证一段,进一步论证,有利地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联系式。如《机遇出人才》一文,作者在用战国的毛遂、三国的孔明的事例论证他们在机遇面前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之后,这样写道——
机遇不喜欢懒汉,也不欣赏投机,机遇总伴随着勤奋努力的人,不断开拓的人,持之以恒的人,力求创新的人。若你没有“千里马”的本领,再多的机遇也是徒然,因为只有能力作议论文的开头与结尾保证,机遇作为条件,你才能脱颖而出。
机遇出人才,时势造英雄,只有把握好机会,创造出机会的人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机遇出人才》)
这样的结尾,紧密联系实际,先从反面说,再从正面提出要求,使全文具有了较强的时代性。
4、感召式。《成功靠机遇》一文在列举柯南?道尔写作侦探小说、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鲁迅弃医从文等事例证明机遇等成功的重要性后写道——
厚重的人类历史,客观的社会现实,无可争辩地证明了:成功靠相遇。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抓住机遇,把我们中国自己的事办好,中国当代名人九大成功素质排行榜中的老大即为“抓住机遇”。让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抢抓机遇,大显身手,为祖国的现代化建功立业吧!(《成功靠机遇》)
这一结尾先对上述的议论进行了总结,接着用邓小平同志的话、中国当代名人九大成功素质排行材料鼓动我们,发出号召,进一步阐明作者的议论意图。
理一理,这些结尾方式平时见过、用过吗?有什么体会认识?
练一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森林边住着一个猎人,他平日里总习惯带上自己那条忠实的猎狗到山上和林中打猎。 猎狗品种优良,追捕猎物时速度飞快,反应敏捷。对于锁定的目标,几乎从未失手过。猎人对此很满意,经常嘉奖它,更是对它特别信任。有一次,主人用枪射击一只狐狸,但是不够准,让狐狸逃跑了。于是猎狗朝着狐狸逃跑的方向猛追过去。
狸蹿进了森林,森林里树木丛生,道路弯曲,狐狸对路径非常熟悉。但猎狗也不含糊,追捕的过程紧张迭起。狐狸跑不过猎狗,眼看就要被追上了。突然,狐狸一个大转身,蹿到了另一条小路,猎狗一不留神,身子撞到了路边的大树上,擦伤了皮,顿时感到有点疼痛。
“唉!我为什么要追得这么累?即使追不到狐狸,我也不会饿肚子呀!”刚刚有念头闪过,它的速度就已经慢下来了。
狐狸就在这个空隙又跑远了。
“算了,反正现在早已经脱离了主人的视线,主人又看不到。”猎狗跑着跑着又起了放弃的念头,速度更加迟缓起来。
狐狸终于摆脱了猎狗的追捕,猎狗也又回到了主人的身边。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议论文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