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身健体二十宜

  (1)面宜多擦。   头面者,诸阳之会也。手三阳(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从手到头,足三阳(胃经、膀胱经、胆经。)从头到足。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擦面,常擦面可使面色光润,皮肤有弹性,这是不花钱而且效果显著的美容方法。   (2)发宜常梳。   头者,精明之府。常以手指梳发可以健脑宁神,乌发,通百脉,散风火。   (3)目宜常运。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我们眼睛的好坏跟五脏六腑的精气全都有关系。将两手掌搓热敷于两目,眼球按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上下左右运动。   (4)耳宜常弹。   两手掌心分别掩紧两耳,手指并拢贴于枕部,食指叠在中指上,然后食指用力下滑弹击枕部,使发出鼓鸣的声响,俗称鸣天鼓。肾藏精,开窍于耳,又耳通于脑,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鸣天鼓对头晕,耳鸣,健忘等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5)齿宜常叩。   闭目静心,口唇轻闭,上下牙齿相互轻轻叩击,晨起睡前进行尤益。齿为骨之余,经常叩齿可以固齿,健脾,强肾。   (6)口宜常闭。   经常闭口用舌尖轻轻抵住上颚,左右舔动以产生唾液。中医认为唾液由水谷精气化生而来,能滋润皮肤,濡润孔窍,滑利关节,补益脑髓,为人身之宝。   (7)津宜常咽。   将舌头伸出齿外,上下左右用舌尖搅动数次,连同舔腭产生的唾液鼓漱数次,分三小口咽下。肾液为唾,唾液属津液,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8)气宜常提。   《素问•上古天真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心胸雍塞,吐纳宣之;呼吸微徐,若存若亡;提肛收腹,升阳举陷。   (9)心宜常静。   心藏神,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清净,进取,专一是最佳的身心状态。   (10)神宜常存。   神强者长生,护生首在养神。每天留给自己一段凝神静气,静心沉思的时间,以养精蓄锐,保持活力。   (11)背宜常暖。   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循行背部,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太阳经主一身之表。若背部保暖失宜,风寒之邪极易通过人体背部侵入,损伤阳气而致病。   (12)腹宜常摩。   胃者,六腑之海,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为后天之本,经常摩腹有顺气消积,健脾和胃的作用。   (13)胸宜常护。   经常到空气清新的地方散步,吐故纳新,做扩胸运动,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心肺功能。   (14)囊宜常裹。   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前阴是一身气血非常重要的大的交汇处,两手相互搓热后兜裹,按摩阴囊,长期坚持可固肾强腰,培本固元。   (15)皮肤宜常干浴。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皮毛与肺是想配合的,皮毛先感受了外邪,邪气就会影响到肺脏。晨起睡前从头到脚按摩全身皮肤就是巩固人身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   (16)体宜常劳,食宜常少。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至极,少勿至虚。华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腹宜常空,百病不生。饱食发痔。不饥强食损人尤甚。暮无饱食,人不夜食,睡前不食。   (17)言语常宜简默。   三思而言,不妄言语,言简意赅,少言少语。说话之前要好好想一想,想好了再说,不该说的不说话,话到嘴边留三分,守口如瓶,不夸大,不歪曲,不欺诈,不吹嘘,不轻易许诺,不多言,观气色而言,不知道的不乱说,对不了解情况的人和事物不乱说,不道听途说,不信口胡说,不胡编乱说,不想到哪说到哪,不说是非,不说不利于团结和睦的话,认真耐心听别人说话,以达到清楚地了解。   (18)行动常宜三思。   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随。”从事物本身出发,依据事物本身,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和产生的根源认识事物,按照事物的本质要求对待事物。三思而行,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19)情绪常宜安和。   《礼记•曲礼》:“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经常保持柔顺,平和,敬畏的心态。   (20)志气常宜奋勇。   孙思邈:“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精神专一,精神进取,最有益于心态的调整。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