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问壮话

   今年“壮族三月三”放假,趁回老家休假之机,我向家乡人请教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不料却引出不简单的问题来。    我老家在桂中的一个山村里,村人全部是壮族,老幼妇孺都说壮话。我自小也说壮话,后来随父母到外地生活,再后来又在外求学和工作,经过几十年之后,尽管“乡音无改鬓毛衰”,很多壮语词汇却已经忘了。由于工作的需要,我需要请教这个问题:汉语中“年过半百”,用壮话怎么说才准确生动?    我一位在家的同族堂弟,无疑是解答问题的最佳人选:这位堂弟不仅有文化,还当过十多年的村委会主任。一位村人用开玩笑的口吻说,他不但讲壮话“逗”得村人爽爽的,讲汉语向上面汇报情况也“侃”得溜溜的。堂弟一听问题,便轻描淡写地说马上就好,嘴上立即不停地用壮话念叨着。过了好一会儿,还没见他吱声,我一急就提示道:“可否说‘变成老人’?”把汉语书面语的“年过半百”,用壮话通俗地说为“变成老人”,我暗自有点自得。不料,堂弟却这般回答:“我们村里给老人做寿,一般只给六十岁以上的人做。刚过五十岁的人,还吃得做得,不得做老人寿的。”堂弟刚过五十岁,虽然他已从村委会岗位退下来,但依然和妻子开一家饭店,他们夫妻俩既是老板老板娘,又兼做厨师和服务员,每天从早忙到晚不停歇,这样的人叫老人确有值得商榷之处。    直到我离开家乡,堂弟还没想好。他说一旦想出来,会通过微信语音发给我。当晚回到南宁,没等到堂弟的微信,我却在玩手机时“出事了”:在手机上的存款,有一万元不翼而飞。    事情经过大致是这样:我积攒了两万块钱,存在余额宝里。一次借给朋友急用取出一万元,对方很快归还又续存进去。可是,当晚查看存款的每天收益时,猛然发现只有一万元。    一万元,对于高收入者而言,区区小数而已;对于工薪一族,可不是小数;对于年过半百者,一口气缓不过来就有可能要了老命。情急之下,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理清思路找问题:首先,仔细回忆一遍,确定朋友已经还款。接着,有问题找“度娘”——把存款步骤等问题百度一遍,也确定没有哪个环节出问题。最后搜肠刮肚地回忆,是否中了网络诈骗的道儿?这时,在一旁跟着焦急的妻子说:“还不快叫儿子帮查一下!”一语惊醒梦中人。儿子是学财经专业的,如今在某大城市金融部门工作,这个问题他应该能解决。当然,我也不是啥都不会,在微信上发账号等信息给儿子时,我还另外打电话将密码告诉儿子,避免给黑客有机可乘。    不一会儿,儿子就找出问题所在:出现了两个账户,续存的一万元存入另一个账户了。    “你是老糊涂还是装糊涂?竟然私设两个账户!”妻子冷不丁一句,惊出我一身冷汗。我在手机上注册存款的,啥时候注册两个账户,我真想不起来。    我把这件事告诉老家的堂弟,并想以此证明:“年过半百”真的“变成老人”了。不料,听得一头雾水的堂弟,却连连否认道:“不行的,‘年过半百’还不能叫‘变成老人’的!”    这么一弄,老朽我真糊涂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