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强: 十条思绪让你永远快乐

  十条思绪让你永远快乐   刘彦强   幸福快乐是人之所愿,但每天总有人感到不幸福不快乐,而更多的人总是有时幸福快乐有时不幸福不快乐。那么,有没有能够使我们永远幸福快乐的方法呢?   回答是肯定的,有!   《辞海》对幸福的解释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与生活”。按照这个解释,幸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个人的境遇与生活,另一个是个人对自己的境遇与生活的感受。就个人的境遇与生活而言,由于人的境遇与生活是自己无法左右的,幸福自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从这个角度看,人其实是无法追求幸福的。但就人对境遇与生活的感受而言,同样的境遇与生活对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感受。比如面对同样现代社会,有人感到心情舒畅、愉悦快乐,有人感到紧张压抑,悲伤痛苦,也有人无动于衷。所以,幸福不幸福的关键就在于个人对自己的境遇与生活心理感受。   按照上面的分析,追求幸福的途径不应是祈求境遇与生活的改变,而应是转变自己对境遇与生活的心态。如果我们能按照下面的十条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境遇与生活,我们就会永远保持心情舒畅,保持幸福快乐的心态。   1. 为自己拥有的自豪。   要知道,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拥有我们想拥有的一切,但任何时候我们总拥有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并且其中有许多东西是我们独有的,是别人想拥有却又永远无法拥有的。美国有个叫黄美莲(音译)的女子,从小患上脑性麻痹症,肢体失去平衡,语言模糊不清,模样十分怪异,但她却从没有感到不幸福,因为她的人生心态是“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她这样描述自己:“1,我好可爱;2,我的腿很长很美;3,爸爸妈妈那么爱我,4,我会画画、会写稿;……”正是靠着这种自信,她考上了著名的美国加洲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黄美莲以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我们应该接受和肯定自己,为自己所拥有的自豪。   2. 每天,我都有许多收获。   有个哲人说得好:“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其实,太阳未必是新的,但新的一天总有它的新意,在新的一天里我们总会有新的收获。和上一天相比较,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我们总有所得,即使为你一无所得而懊恼后悔,这懊恼后悔也是一种收获。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这样说后悔:“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个“悟”、“知”、“觉”不就是很大的收获吗?为什么不为我们的“悟”、“知”、“觉”而快乐呢?   3. 对社会、他人心存感激。   我注意到,许多人感到不幸福是因为他们觉得周围的人总是对自己不友好,是周围的人妨碍了自己的幸福。听着这些人的抱怨,我就想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苏格拉迪有一次正和朋友讨论哲学问题,妻子跑来对他大喊大叫,他对朋友们说,“听,老天打雷了。”妻子发怒了,将一盆冷水给他兜头浇下,让他立刻变成了落汤鸡,但他一点儿也不生气,而是接着对朋友说:“你们看,雷声之后就是倾盆大雨。”逗得妻子也笑了起来。友人问苏格拉迪为什么能那么睿智、幽默,他回答说,是妻子训练了他的性格,他非常感激妻子。   我真佩服苏格拉迪,他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所收获的,不仅是我们努力的回报,更是社会、他人给我们的恩赐。没有社会,没有他人,我们什么也不是,更不会有任何所得。特别是我们周围的人,他们每天都在教会我们一些什么。我们应该对社会、对他人心存感激。   4. 欣赏自己的生活。   英国诗人兰德写了这样一首小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我爱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首诗表现了一个走进暮色的老人的宁静淡泊、通达从容、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实际上,人的生活是没有重复的,也没有相同的,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各人有各人的境遇。幸福的人是满意自己的生活,欣赏自己生活的人,就像兰德,和谁都不争,和谁都不比,只是伸着双手烤着自己的生命之火,享受自己的生活,有此心态。焉能不幸福?   5.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辩证法大师黑格尔所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消亡的都是不合理的。”我以为,这是对社会最睿智、最正确、最伟大的看法。他道出了人世间的一个基本事实:一切事情不管我们怎么想,该消亡的仍要消亡,该产生的还是要产生。如果我们能像黑格尔一样睿智的看待社会的变革,我们就决不会像一些人那样对现实的许多事物总是看不惯,对逝去的许多东西却又十分怀恋,总是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总是不快活,凭空给自己增添无穷的烦恼。   6. 我走过的路风景是最好的。   人生没有回头路,永远是在选择中,在我们面前总有许多歧路供我们选择,我们没有选择的道路,其沿途的风景永远都只是个谜。我们既然选择了、并且走过了自己的道路,就证明这条道路的风景最适合我们,至于那些未曾选择的道路风景,肯定不是最好的,至少,我们当时就是这样认为的。后悔自己的选择,认为自己永远不知道的风景比自己拥有的风景好,这只能是自寻烦恼。至于我们看到的别人靓丽的风景线,也仅仅是看到一道风景线,风景线的背后究竟如何,是否适合自己,我们无从知道,在我们羡慕别人的风景而后悔自己的选择时,焉知别人也正在羡慕我们的风景呢?   7. 换个角度看问题。   有个老太太,他的大儿子卖雨伞,二儿子卖面酱。卖雨伞需要天阴下雨,面酱发酵需要红太阳晒。天气晴朗老太太发愁大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天阴下雨老太太熬煎二儿子晒不成面酱,无论是天晴天阴老太太都很烦恼。为此她去求菩萨,菩萨告诉她:“天阴下雨的时候你应该想大儿子可以卖许多雨伞,天气晴朗的时候你应该想二儿子可以晒好多面酱。”老太太按照菩萨说的一想,嗨,烦恼全没了,因为天天都是好日子。这个故事表明,人的烦恼或痛苦本质上只是人的一种认识,而不是境遇或生活本身。换个角度来看待,你就会发现境遇和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8. 把心思放在今天。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的这两句诗道出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有些人生活在今天,但心却不在今天,他们总是为昨天而懊悔,为未来而忧心,所以总不快活。他们不懂得,过去的事情都已经过去,既无法追回,更无法改变。未来的事情尚未发生,能否发生、怎样发生都不会因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应该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定位在今天,不要为过去的经历悔恨,应以过去的经历为今天提供的经验而骄傲;不要为不可预料的未来忧心忡忡,只要做好今天,未来自然会“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更胜今”。   9. 看到失败中的成功之处。   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泡,试验了2000次,失败了2000次。有人讥笑爱迪生,说他一事无成。爱迪生对这些人说,怎么能说我一事无成呢?我现在知道有20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在爱迪生看来,他试验了2000次,成功了2000次,他为自己的成功而自豪。   在我看来,爱迪生的思维中有两个异于常人的地方:第一是看到失败本身就是另一种成功,就没有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而言,2000次都是失败的,但爱迪生不这样想,他是就判别材料是否适合做灯丝而言的,这样,他显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知道有20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第二,看到失败是向成功的接近,他知道有20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排除了这2000种材料,需要再实验的材料就少了2000种。按照这个思路,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的接近。正是有这样异于常人的思维,爱迪生面对我们认为的失败时总是保持快乐,因而也劲头十足。正是这种心理因素决定了他成为发明大王。   我常听到许多人抱怨自己总是失败,说“自己想烧香庙门就关了,想卖西瓜连阴雨就来了”,反正自己想干啥啥就不成,所以他们总是痛苦。对这些人,我劝他们学学爱迪生。   十.做白日梦也是美好的享受。   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有形无形地给人定下了许多规矩,循规蹈矩这是做人的基本常识。但人毕竟还是动物,有自己的天性,天性往往与规矩相冲突。人必须压制自己的天性去服从社会的规矩,这就叫“存天理,灭人欲”。然而,天性长期的压抑也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使人感到不幸福,此时应该怎么办呢,适当的放纵一下自己,即让天性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方或者恰当的时机恰当的释放一下,使人绷紧的精神得到放松,人就会感到十分的幸福。但现实的放纵其“恰当”极难寻找,且“适度”也很难掌握,所以大部分人都不敢放纵自己。那么有没有较好的办法呢,有,那就是在思想上放纵自己,即想象去做一些现实中不敢做或做不到的事情。有一首歌唱到的“至少我们还有梦”的“梦”其实就是思想的放纵,比如现代社会有一个很流行的词叫做“梦中情人”就属此类,现实中无法企及的情人在梦中相会也不失为一种甜蜜的幸福。   将上面的十种思维总结一下,可以得出一句话:幸福其实就是让思想顺从自然。   世界上唯一的以五千言的一本书被尊为大哲学家的老子特别强调人应顺从自然,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他又说:“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意思是说“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按照老子的观点,一切都应顺其自然,我们追求幸福也应顺其自然,就是说我们的思想应该与我们所处的环境、面对的现实保持一致,要看得惯、听得惯。对现实不满只能是自讨没趣,这正是是许多人感到不幸福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能转变自己的思想,顺应自己所处的环境与现实,我们就会永远感到幸福。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