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
世间百态(9)
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儿。
据说,有一位段姓退伍老军人,他在战争年代是个传奇式的人物:抗战时期他是八路,他的神枪百发百中,打得小鬼子没处躲藏;解放战争时期,他还是屡立战功;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一坛子酒下肚也醉不了。
由于他文化水平太低,解放后没有继续留在部队,而是转业到了地方工作。
老段五十来岁那年,他们单位组织体检,他不愿意去:“身体好好的,体哪门子检呀?!”后来,禁不住同事们好说歹说地劝,他只好跟大家一起去了。
给老段做检查的是一位跟他年龄相仿的老大夫,姓宫。检查完以后,宫大夫先问老段:“你喝酒吗?”
“要是没有酒,俺这一天就没法儿过啦!”老段笑着回答。
谁知老段的笑答却引来了宫大夫一句极其严肃的话:“你立即戒了酒,还能活三年;要是不戒,过不了半年你就得去见马克思!你有严重的肝硬化!”
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得了难治的病,医生往往都是对病人婉转地说一些安慰的话,不会轻易地对患者说明不好的预后,生怕给其造成心理压力,而实情只对病人的家属或同事去讲。
可不知这位宫大夫是太直率、还是出于别的用心,总之他直接向老段传递了一个可怕的信息——你将不久于人世了!
老段听了宫大夫的话后,愣怔怔地看了他几秒,随后哈哈大笑了几声,说道:“只要我还能活一天,就得喝一天酒。等哪天我不行了,就带上一坛子酒去找老马(指马克思)喝去!”
体检后,同事和家人也都劝老段戒了酒,谁知他却说:“按照宫大夫的话,我不戒酒活不了半年,戒了酒也才能活三年。我为了这两年半的饶头戒酒,太不划算!”
人们看着老段不听劝,只能是无奈地摇摇头。
……
半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八年过去了。老段并没有像宫大夫预料的那样去见马克思,他的身体依然挺好,虽然已近六旬,照样每天喝酒,从不间断。
熟人都挺奇怪,医生说他顶多再能活三年,可是都这么多年了,他还嘛事没有,真是奇了!
虽然大家对此都百思不解,而老段对却有一个精辟的论断:老马同志不喝酒,他肯定特烦喝酒的人。估计他听说我死了以后要带着酒去跟他喝,所以,他就偏不让我去!
这一年,单位又组织体检,一位姓汪的中年医生给老段检查完之后,笑着对他说:“老爷子!你身体挺好的。”
“我的肝儿没有毛病?”老段颇为疑惑地问。
“没有!不仅肝脏没有问题,心、肺也很健康。”汪医生肯定地回答。
老段听说自己嘛毛病没有,就来了精神,跟这位汪医生打听起了宫大夫。
“唉!宫大夫三年前就因为患肝硬化去世了,可惜了的,还不到六十岁呢。”汪医生惋惜地说。
“他吃亏就吃在不喝酒上!”老段果断地说。
“你为什么这样说?”汪医生有些不解。
“八年前,宫大夫就说我有肝硬化,还说我戒了酒也顶多能再活三年。我没有戒酒,天天喝,这不,让酒把硬了的肝儿给泡软啦。宫大夫不喝酒,所以,他的肝儿软不了!”老段对汪医生讲了一大套“歪”理儿。
老段的瞎扯,硬是把汪医生逗笑了,他还点着头说:“老爷子你说得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至于汪医生是否在打哈哈?到底那位宫大夫是不是真的吃了不喝酒的亏?这些都放在一边姑且不论。而老段他之所以没有被“肝硬化”击到,至少有两个重要原因。
首先是得益于他对人生的豁达心态。当宫大夫直接对他说出了他将不久于人世的话之后,他不仅没有被吓住,反而哈哈大笑,而且拒不戒酒。只有如此豁达,才能从心理上战胜疾病。
其次,是他自身代谢功能的特点使然。人的酒量大小与其肝脏内脱氢酶的含量正相关,像老段这样喝一坛子酒都醉不了的人,是因为他体内的脱氢酶含量很大(估计能超过常人数倍),他喝进去的酒很快就被催化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当然酒也就伤不了他的身子。
至于当年老段同志头一次体检时,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肝硬化,已经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由于唯一了解情况的宫大夫已经不在了,这个谜也就无法解开了。
不过,从老段同志喝酒这件事儿,可以引发一个思考:生物(人自然不例外)就像一只燃烧着炉子,日常饮食就好比给炉子添柴,不同的食物可以笼统地比做硬柴和软柴,易燃的是软柴,耐烧的是硬柴,各有其长短。到底是硬柴好、还是软柴好,不单单取决于柴的软硬,还要取决于炉膛的大小和炉壁的厚薄。膛大、壁厚的炉子养火,硬柴照样能烧透;而膛小、壁薄的炉子只适合烧软柴,硬柴却难燃或烧不透。所以说:人们的合理饮食应该因人而异,由自身条件而定,没必要去东施效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