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是一本由[乌拉圭] 奥拉西奥·基罗加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2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精选点评:
●真是一片神奇的大陆,也只有拉美作家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爱情甜蜜而痛苦,疯狂和死亡总是突如其来而又合理。最后的译后记居然还是阶级斗争的腔调。
●作为爱伦坡的崇拜者,基罗加并没有得到真传
●本来我是不怕被虫蛇咬死在南美的....直到读了这本书
●当代版怪谈,精神气质同《聊斋志异》,同时也是典型的拉美文学笔法,将夸张杂糅进本就很令人难以置信的现实之中,给人带来印象极为深刻的阅读体验。诚如小说集书名所示,书中的各个短篇所谈论的,无外乎“爱情”,“疯狂”和“死亡”这三大话题,有时分开来谈,有时糅合在一起,多数时候读之,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原始的气息,有一种几千年前、围坐在火堆听大祭司或者是大先知讲流传已久的故事或传奇的感觉。
●所以这几个元素当然是死亡最厉害。也因此死了人的那几篇比较好看。
●基罗加好喜欢写动物寓言啊,马和狗(猎狐梗是什么品种?),脑膜炎和影子那篇太好了,又灵又好,我觉得不是译后记那个意思,译后记的解释一点也不灵。我宁愿这是一场脑膜炎般的荒诞爱情梦。
●有些篇目还是不错的,氛围渲染
●拉美短篇小说之父 基罗加想象力暗黑故事真的是太棒了
●想起了“蛮荒故事” 故事虽然简单 但也都有内在影射
●一般般甚至有点差。有几篇还行,主要是题材,而不是技法。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读后感(一):冲着标题来的
人的贪婪,懒惰和恐惧造就了历史,历史变成传说。故事始终围绕着这三个面展开。
爱的四季,不懂爱,但看过分分合合,轰轰烈烈,平平淡淡,确是陪伴最深情。源于对同类的占有,卡与繁衍的需要,从与社会的潮流。作为局外人,只能由衷的佩服城中人。接纳自己不容易,更何况去接受另外一个人。
死亡,中国人避之唯恐不急。生死本一面,人生注定悲剧,基于本能或生或或或生活。未知为恐惧,更担心死后烟消云散,图名,铭记,图利,勿忘。倒不如,活在当下。遵从内心真实的选择,但得担起选择后的道德责任。
疯狂,不能辨别善恶,唯有同情。能辨别善恶而疯狂,也唯有同情。人无完人,如果纠结,定是在诱惑前对永恒的正义的挑战。但往往有从善如流之辈,往往有不良动机,岂不是比疯狂更令人畏惧。
故事虽是,我却不在此论,最后僵硬扣题。名字取得不错。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读后感(二):爱情、疯狂和死亡
因为之前读加莱亚诺和波拉尼奥的缘故,想更广泛地接触拉美作家。作为“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父”的基罗加其实也就是图书馆无意的邂逅。
先摘录一段译后记:
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好现实与非现实的交替描写,病态的人物总是把他的幻觉和他的艰难困苦交织在一起,从而使这部作品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既有对真实事件的描写,也有对虚幻事物的描述;既有对人物外部形象的刻画,也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既有有趣的故事,也有悲惨的戏剧……
好吧这段概括没有什么实际性内容……
《爱情的季节》将内维尔和莉迪亚的爱情与四季结合起来写,作品构建有可取之处。故事倒是没什么新鲜的,吸引我的就是内维尔自杀时抠枪膛的那块污渍的细节。年轻人也不会为爱情真的要死要活嘛!欣赏理智。
《脑膜炎和它的影子》算比较喜欢的。封建主义是什么鬼……我觉得光是因为脑膜炎能够产生爱情就很浪漫了!握一握手就能产生情感,说明肢体和眼神的重要性。结局是个喜剧,不过主人公内心的纠缠写得很好,完全是一个坠入爱河又急又恨的男人的心理。
此外的一些悲剧脑洞开的amazing。除了现实主义,基罗加给了小说太多可能。他的短篇切入快速,每一篇都有独自的世界,构成独立的事件。《钻石饰针》写一个女人的虚荣心和贪心导致的悲剧,由一个辛苦工作弱势的丈夫来结束女人的生命,最后的描写停留在胸针的颤动,非常有画面感。精神失常,丧失理智,是基罗加写得很好的一块。包括《被砍头的母鸡》里的四个痴呆儿,平时也是乖乖坐着,不被宠爱,最后竟然合伙把亲妹妹杀鸡一样杀死,基罗加热衷于表现看似“无害”“软弱”的群体犯下的谋杀,使得小说血腥色彩和悲剧意味浓重。
他还写意外。《漂流》里被蛇咬的农民,自我求生意识强烈还是逃不掉死亡的命运,作者没有安排其他人物进入救治,完完全全写他自己的求生之路,如何驾驶独木舟,如何想着谁能救自己,将主人公心理意识放大,代入感极强,并且有“回光返照”的情节安排,使得小说一波三折,可读性更强。虽然篇幅短但是令人印象深刻,更不用提蛇毒弥漫到身体时细致出色的描写了。《羽毛枕》的故事相当匪夷所思,谁能想到羽毛枕里会有吸食人血的吸血虫呢!《野蜜》写会计员上山被食人蚁吞噬,都相当有震撼力。可以发现基罗加在写作有关自然的题材时非常老道,仿佛拍摄丛林纪录片,语言精练,几笔勾勒环境氛围。这与阿根廷东北部的米西翁内斯丛林密切相关。
所以我个人的阅读体验不在于每一篇小说体现出来他想要表达什么,想要讽刺或者反对什么,本身文字的呈现更多是给读者的体验,能在现实中提供独特的异想天开的令人毛骨悚然身临其境的体验,就是小说家的成功之处,也是基罗加的风格独到之处。最后附的尽善尽美小说家十诫耐人寻味,对写好短篇小说很有教益。
大开脑洞的构思,死亡的悲剧性结局,完整构建的故事世界,清晰浓烈的环境氛围,细致贴合的心理描写,基罗加的书写为拉美文学增添了独特的印记,像响尾蛇的响声。
:翻译可以更好的。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读后感(三):向死而生
读这本书的缘由是看到一个博主,燕公子转发的两张图片,kindle的截面,简述的是小浣熊弟弟去世了,妈妈和两个哥哥很是伤心,他们也害怕饲养小浣熊弟弟的孩子们伤心,于是他们决定让最像弟弟的二哥扮演小浣熊弟弟住进笼子里,白天和孩子们玩耍,晚上和妈妈哥哥互相分享今天的经历。霎时觉得,真是一家可爱的小浣熊啊!在自己承受悲伤的同时还考虑到了孩子们的感受,于是决定去看这本书,哪知道我直到看完这本书都没有再看见这个故事,劳资选的出版社不一样。。。。。所以我明明是因为很有爱的故事去看这本书,结果全本书看下来,好多死亡的故事,还不是无疾而终,全是横死。
基罗加是“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父”,国民影响很大啊!据说还有以他名字命名的餐馆,他虽然出生在乌拉圭,但在阿根廷的查科和密西昂奈斯丛林里生活了多年,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特别是那些最精彩的作品,都是以阿根廷北部林区为背景的。基罗加在青年时代层浪游四方,足迹遍布拉丁美洲国家。他热爱大自然,曾在丛林中生活,一生从事过许多行当,当过新闻记者、体育教师、裁判和外交官,他甚至还曾抱有涉足商界的企望。这也是影响他写作风格的一些东西。以热带雨林为背景,死亡随时发生,吃野蜂蜜而不能动弹被食肉蚁吃的只剩骨架。被毒蛇咬到,喝酒解疼,独自驾着小舟寻求帮助,寻找生的希望,却最终倒在河岸边。
“基罗加的功绩,不仅在于他首先能以一个大艺术家和自然学家的眼光,去观察热带丛林,而且能把新的主人公——自己的同时代人、普通劳动者首先引入到乌拉圭和阿根廷文学中来。这些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同大自然和社会的不正义势力进行艰苦的斗争。。“我故事里的人物,”基罗加在《回忆》这篇故事里写道,“一般不受命运的摆布,其中许多人,尤其是热带丛林故事里的主人公,都在坚定地同贫困和大自然进行不懈的斗争。”在拉丁美洲特定的条件下,这些主人公的命运在基罗加的著作中得到了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以上是百度对于这本书的评价
可是于我而言,这本书讲了太多关于死亡和疯狂的故事。因为隔代遗传的疾病,不信邪的一个接着一个生出智障男孩的夫妻,在迎来第五个孩子,一个正常的女孩时,对前四个智障男孩们的无视,夫妻间互相的指责,最后,四个男孩在看见佣人杀死一只鸡后,残忍的杀害了自己的小妹妹。因为妻子贪慕虚荣,对珠宝的疯狂追求,最后用宝石胸针刺进妻子心脏的丈夫。前面说到的被食肉蚁和毒蛇杀死的人。在热带丛林里的合同工为疾病所折磨,侥幸逃出后却再一次沉迷于短暂的奢靡生活后用长期的苦难来交换。因为干旱而死的人,太多太多意外死亡,方式方法让人匪夷所思,但又合情合理。
仔细追究其原因,应该是因为基罗加自己的生活经历,他的父亲,继父,朋友,两任妻子都死于自杀或意外死亡。而他自己,最后也死于自杀,所以在他追求死亡的过程中,在这边书中,对于死亡的刻画非常深刻和细致入微。让人不禁毛骨悚然。在其潜意识中,与其选择自杀,倒不如让意外死亡发生
唯一谈到爱情的应该是两个故事,同样是对于封建制度的阻拦,结果却是截然不同,一对在经历了口是心非后的相互坦然到长相厮守,而另一对,却只能在多年相遇后的相互怅然。
对于死亡和爱情的思考,自古有之,貌似这好像是人类对于永恒的追求一样,始终无答案,这本书讲了太多关于死亡,但是仔细想想,在所有意外死亡发生的人们身上,他们都有一个品质或者说共性,那就是不想死,即使世事艰难,但是依旧有求生的欲望,但是可叹的是,表达这样“向死而生”思想的作者,却选择了自杀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所以不禁思考,那些自杀而死的人们,他们到底是因为想不开还是因为想开了?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读后感(四):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
我承认我是因为书名而选择阅读了这本书。《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出自乌拉圭作家奥拉西奥•基罗加,只是译文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爱情、疯狂和死亡,多么吸引人的三个主题,人们常常羞于谈起或难于启齿的三个主题。中国人十分忌讳谈起“死亡”,这个可怕但是从一出生就已经可以看见的结局。而对爱情,我们经常会在心中泛起惊涛骇浪,而到了嘴边,却会开始不自觉的变成如蚊呐般的心迹表露。而疯狂,毋庸置疑,在还没阅读前,就已经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习惯了看完书后去看书评,而这部出自“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父”的小说,大家也是褒贬不一,我觉得译文的质量会影响阅读的观感和代入感,但是同时,也许也是因为作者几乎一生都在阿根廷度过,他的血液,他的思想以至于他写作的钢笔里装满的墨,都具有浓厚的地方主义色彩。一个生活在温带地区平原上的人又怎么能够体会在南美热带丛林中的生活经历呢?
我并非在说我是这本小说的绝对拥护者,只是它作为一本小说,在我这个庸俗的读者看来,是十分有趣的。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可以高雅如阳春白雪,让人学会深思,去体味其中的含义和内在。但同时,它也是服务于人民大众的,这就需要文学能保持它内在的同时,在内容上更通俗易懂或在情节上抓人眼球,让人们在哭笑中领会作者想通过写作表达出来的最终目的。而这本小说在这个层面来说,是成功的。
小说围绕“爱情、疯狂和死亡”为我们呈现了许多或荒诞,或可怕,或滑稽,或悲惨的故事,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整个小说所呈现出来的浓厚的拉美色彩。
《钻石饰针》中,一直隐忍不发的丈夫最后把他这一生最好的钻石作品刺进了充满虚荣心的妻子的心脏里,让人反思人类的欲望和虚荣,就如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永远无法填满,最后只好把自己也拖进去;《被砍头的母鸡》中,智力有问题的四个兄弟按照他们所看到的那样,冷漠地杀死了自己的妹妹,让人不禁深思人类的无知和愚昧,以及对科学的蔑视所带来的惨痛后果;《漂流》中,保利诺被毒蛇咬伤,坐上独木舟顺着巴拉那河的水流,希望到塔库鲁—普库镇上去寻求生的希望,但终究是徒劳的,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消逝在热带雨林中,消逝在河流湍急的漩涡中,让人想到人类是如此的渺小,脆弱。
而《自杀的船》,《羽毛枕》以及《野蜜》等几篇小说,充满了荒诞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内容,在作者娓娓道来的文字中,难以分辨到底是现实还是传说,颇有拉美版《聊斋》的意味。
而我最喜欢的篇章,也是人类一直以来最喜欢赞颂的主题——爱情。《爱情的季节》和《脑膜炎和它的影子》一头一尾两个篇章都是爱情故事,不同的是,一个是苦涩的,一个是甜蜜的。《爱情的季节》中分了四个部分,春夏秋冬,代表了初恋、热恋、突变和爱情的冰霜,两个有情的年轻人受父辈的传统观念阻碍,未能终成眷属,多年后再次相见却已经是物是人非,只剩下无奈的叹息和苦涩的回忆。《脑膜炎和它的影子》则通过少女玛利亚•艾尔维拉患上的一种古怪的疾病,为我们叙述了一段离奇而美丽的爱情故事:少女在几近昏迷的情况下向一位只见过一面的工程师吐露心迹,就这样,略带荒唐的病人和治疗者的关系确定了下来,在双方心内煎熬的情况下,最后向对方表明心迹而成就了爱情。它们让人看到了爱情的甜蜜,苦涩和近乎使人疯狂的一面,但无论如何,它始终是人类终身追寻的美好所在。渡边淳一曾经说:“爱的极点是死亡。”这句话在奥拉西奥•基罗加的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爱而得不到的煎熬和痛苦,拥有时的无限幸福,都是爱情的滋味。
在阅读这本小说时,我的心情是愉快的,因阅读而愉快。书中的故事会使我扶额叹息,会使我紧张不已,会使我感慨,也会使我哈哈大笑。我能透过小说讲述的故事看到当时拉丁美洲社会的整体情况,看到人们整体的思想状态。
作为一个庸俗的读者,我能从这本小说里得到那么多,难道它不是成功的吗?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读后感(五):“她的目光落在我身上时,我在刹那间经历了最美好的爱情之梦”
被称作“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父”的奥拉西奥·基罗加,生于乌拉圭的萨尔托城,卒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几乎在阿根廷度过一生。《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是基罗加的短篇小说集,这部短篇小说集汇集了关于爱情、疾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
当我感到她的目光落在我身上时,我在刹那间经历了我从未有过的最美好的爱情之梦《爱情的季节》 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章节,分别对应一对男女爱情的四个阶段。春季,青年内维尔与莉迪亚在狂欢的队伍中一见钟情,莉迪亚乘着马车一直盯着内维尔,并且几乎将身子探出车外回赠了他一朵胸花。夏季,内维尔与莉迪亚热恋起来,两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内维尔的父亲由于莉迪亚母亲不检点的行为拒绝出席新人的婚礼,而莉迪亚的母亲则无法接受没有内维尔父亲的婚礼,两位有情人因此被迫分离,莉迪亚给内维尔留下分手的明信片后和母亲去了蒙得里亚。秋季,时间来到十一年以后,内维尔已经结婚四年,他和莉迪亚的母亲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的电车上相遇,此时的阿里萨巴拉加太太由于过度服用吗啡“变成了一副干瘦的骨架”。内维尔几天后专程去郊区看望莉迪亚和她母亲,莉迪亚仍然美丽,表面上两人以“成年人无比谨慎的方式”交谈,但莉迪亚得知内维尔四年前已经结婚后“用痛苦严肃的目光注视了他片刻”,而他“没有勇气再看她了”。冬季,为让莉迪亚的母亲得到休养,莉迪亚和母亲住进了内维尔的种植园里,没多久莉迪亚的母亲就因病重以及过度使用吗啡去世,内维尔给了莉迪亚一笔钱,他们在车站告别,内维尔拥抱并亲吻了莉迪亚,这一次远去的莉迪亚没有探头顾望。
失去她的忧伤如鲜血般从我那颗安然入睡的心灵中涌出”《伊索尔德之死》的故事相当精妙,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贯穿其中,叙述人“我”是一个旁观者。故事从瓦格纳的歌剧开始,剧场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第一幕刚结束,“我”看到一对夫妇,男的长相平凡,女的却很美丽。第二幕开始了,我发现女人向“我”这边看,“我”以为自己坠入了情网,但后来才发现她在和我邻座的男人对视,第三幕结束前邻座的男人走了出去,女人也离开了。接着是邻座的男人讲述的故事,十年前,邻座的男人帕迪利亚与这个女人是情侣,女人还答应了男人的求婚,男人在此之后就“失去了紧迫感,爱情就冷淡了”,并且还与其他女人调情,虽然事实上他并非真正喜欢她。最后男人提出了分手,即便很快就后悔了,但他发现已经无力挽回,因为他已经伤害了他的爱人。男人离开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八年后回来,心情已经很平静。他得知女人在他离开六个月以后就结婚了,于是又离开了。但男人和女人巧合地在一个剧院听了同一场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瓦格纳的乐曲使男人和女人重又想起逝去的爱情。当男人离开座位,向女人的包厢走去,喊着女人的名字,女人像十年前一样,哭着回答“太迟了”。
可以把‘窃窃私语’写上去吗?我问她。当然,写上,写上。她吻了我一下。《脑膜炎和它的影子》神奇而甜蜜,这个故事安排在了短篇小说集的最后。玛利亚患了脑膜炎,在发烧的谵妄中竟呼唤只见过一次面的工程师卡洛斯·杜兰,杜兰因此被玛利亚的哥哥路易斯以及医生阿耶斯塔拉因请来,为玛利亚的病出一份力,杜兰处于一团迷雾中,不知到底为何这个只见过一次面的少女会在生病时呼唤自己。杜兰虽不知到底发生了何事,出于同情心,他在玛利亚床边拉着她的手,守着她,像一对恋人。慢慢的,杜兰开始期望见到玛利亚,竟希望她发烧。而病重的玛利亚甚至问杜兰“等我病好了,再也不昏迷了……你还喜欢我吗?”这种话。这个问题一直印在杜兰的脑海中,终于等她病好了,杜兰一直盘旋着这个问题。但玛利亚和杜兰身份地位有差距,玛利亚一直避而不谈这一话题,杜兰陷入煎熬中,于是他决定离开,告别之际他和玛利亚辞行,玛利亚得知他要离开时终于说出了对杜兰的爱。
基罗加的这部短篇小说集不止包括上面提及的或遗憾或甜蜜的爱情故事,还包括许多疯狂和死亡的故事,比如《钻石饰针》讲述首饰匠丈夫不堪妻子的虚荣用一枚胸针杀死她的故事,《被砍头的母鸡》讲述了四个脑瘫男孩把自己的妹妹当成鸡,砍掉她的头的故事,《羽毛枕》更加离奇,讲述了一个新婚妻子莫名其妙死掉的故事,后来才发现藏在羽毛枕里的一种吸血虫把她的血吸干了。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故事源于爱伦·坡以降的恐怖传统,基罗加本人也非常推崇爱伦·坡的文学创作,他曾在《尽善尽美的短篇小说家十诫》中说“要相信大师——爱伦·坡、莫泊桑、吉卜林、契诃夫——如同相信上帝一样。”但和爱伦·坡善于营造恐怖的氛围不同,基罗加的故事并不着力营造恐怖的气氛,而以相对平静的笔触缓缓道来,猛然进入故事的高潮随即结束,产生极强的戏剧化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