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手记》是一本由【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8元,页数:5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下室手记》精选点评:
●这本中短篇集内容非常丰富,地下室手记不是评价人数最多的臧仲伦版。最后一篇讽刺短篇作品《鳄鱼》颇为独特,妥也可以写这种俏皮的文风,不知道是不是流放前的作品。
●《地下室手记》 这本中篇小说集一共选了5篇小说,《穷人》和《白夜》都记录了穷苦人的故事,两个不幸的人之间相互偎依,“不幸生一种传染病。不幸的人应该和贫穷的人应该互相躲避,以免彼此传染,病得更厉害。”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剧情并不出色,其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对人的心理状态的描写,他的作品是对灵魂的素描。这两篇小说被归类为“前期”作品,陀式的前期作品被归结为关注穷苦人,但其风格实际上已经成型了。著名的《地下室手记》被奉为存在主义的先驱,地下室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直面2+2=4的数学真理,这样的东西怎么能错呢?理性怎么会犯错呢?但是他用他的意志,他用了几年时间准备,他撞了军官一下,以此获得了心理上的平等。陀式写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是扎根于每个人心中的一种人类形象。其余两篇就暂不介绍了。
●看了《地下室手记》。“意识太过丰富——这是一种病,一种千真万确、不折不扣的病”,他早就告诉读者,他是个有强烈自我意愿的病人,说的话做的事大都脱离理性。
●20170323 凌晨。始读第一篇《地下室手记》,刚看了个开头就喜欢的不得了,欢乐的文字下太深刻了,庖丁解牛般解剖自己 20170328凌晨。继续读,大段的疯人呓语般的文字读起来有些吃力,总想找情节的进展,是不是我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偷懒? 20170902 读完穷人白夜9.16
●地下室手记深得我心!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生的重大事业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字,是血液凝固的自白,是解剖人性的匕首。
●各有出彩之处。长篇大论强烈抒情放在别人身上是矫揉造作情绪过剩,放在陀就是声声入耳摧折人心。 《地下室手记》强烈转变感,太喜欢这篇了。
●荒诞又真实。 文中之人自述引起共鸣,虽处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却一样的自我封锁、自顾自怜,感叹人际关系及社会风气。
●之前论及一个个案时,Dr. M提到了《地下室手记》这篇小说。阅读过程中我时时想起电影《小丑》的主人公,精神上的“寒热病”,好像一个多世纪以来并没有什么变化,自我的牢笼,走了这么久也仍然没有走出来。这是每个人的困境。陀氏之所以伟大,其中一点在于每个人读到他的文字,都能够映照出自己。
《地下室手记》读后感(一):阴暗的路
读这本书时,我不停地害怕。
陀思妥耶夫斯基事无巨细地描绘出这个“地下室人”,无耻的前书生,卑贱的暴君。受了教育,却没有理智;明了“爱与崇高”,而自愿堕落。最关键的,是无法遏止的自大,哪怕熟人连唾弃他都不屑,仆人也怜悯他,他依旧绕了圈子地抬高自己。
可是这样的人可以存在,成为他只需要朝正确的方向推一把,由着惯性便可以走下去。这条阴暗的路,本来是模糊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它加粗了。
我看着我的腿,它们总是要走动的。
《地下室手记》读后感(二):短书评 ︱ 地下室手记
这就是我,说完这句话,批评人才感知到痛苦,再次落魄而归令他懊恼绝望,既之以极地的沉默,作家的光芒像虚无笼罩着宇宙一样笼罩着他的思想;文本与批评之间的容斥太强了,批评被驱逐在文本和阅读这一体系之外,常规意义上,文本自附了一种批评意志,但陀氏的处理净化了文本,就像剔除了骨头的鱼;地下室是否可以作柏拉图的洞穴讲呢;整个文本更像是一次乖离、一次重构、一次复合,任何小说要素都变得那么不真实;异形的主角,动荡的心智,淤沉的主体,他集合了欲望与反欲望,剖析与反剖析,然而一切又安安稳稳地落到现实之上,或者说人性纵有万亿个像体,它所指仍然只是人性本身;我和男人和女人构成了文本的世界,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将文本拆分成本我和自我和超我,先是本我对理性的破除,以释放自我,接着,自我承担它的叙事的使命,最后,超我的道德化将叙事与意义融合为一体。
《地下室手记》读后感(三):地下室手记,三点感想记录
看了地下室手记。
1.关于注释的槽点:“我”提了一句达尔文;译注:作者反对唯物主义,作者是个根基派。不,哪怕作者只是后人从作品里构建出来的一个形象,而且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是,你们也不能因为作者写了什么/在哪家杂志发表文章就盖章此君(以及其他诸君)是XX主义者并且一直是。这样没意思,作为背景信息和译/编者博闻强识的证明可以,看书这么理解一定一无所得或自以为是。
2.自省:唯有充沛者才能创造,当人开始写作时,读者总假定ta是要说什么的。当人没有原创性时就只能引经据典、抱团取暖(这至少能显示其良好品味)文人相轻(或批评家为爱豆相轻)乃至当下饭圈撕逼逻辑亦如是。别做这样的人,别为自己找借口,知识分子更别。当然不读书就谈不如无书是可笑的,根本没有意识(v.)的起点。
3.写虫豸者多,第一人称少,越看越胆战心惊。湿雪篇“我”对丽莎的那篇长篇大论简直是……对“美与崇高”的绝妙讽刺。(译注里还标了一句陀翁反对虚无主义,更讽刺了,meta操作的那种讽刺)个人浅见,这是把基督教理想以及西方近代人道主义都踩在脚下的那种讽刺,这才是虚无主义。是呀,水晶宫是很好,可我为什么要住进去呢?在宫殿建成后,你们难道还有任何事可以做吗?如果存在乌托邦,美德还有何必要存在?它只在苦难中有发挥价值的余地。虽说单纯的苦难只是折磨,大部分人也没那么崇高。这样的手记,这样的视角很难得了。说来可笑,我直到现在才(至少自以为)能看懂陀(至少看下去),而浪漫主义者都是蠢货,我也(。还是不学无术的软弱蠢货。只求到四十岁时还能保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吧。
《地下室手记》读后感(四):伟大,然而寂寞的
我们应该感谢博学的博尔赫斯,他曾经用他惯用的那种平缓精准的语言,为我们总结(或者我们以为总结)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激情和勤劳的一生,以不同阶段的不同身份的形式(或者也是同时存在):士官生、少尉、画报的撰稿人、《先驱报》吃惊的读者、死刑犯、囚犯、士兵、准尉、小说家、运动员、逃债人、报纸编辑、帝国主义分子、斯拉夫同情者和癫痫病人。不过他也温和而坚决地反对以“统一的思想”即“融会的能力”去理解陀氏,他认为这样显然是令人难以忍受地简化了一个混乱和繁复的灵魂的;他认同把陀氏与他永恒的敌人和朋友的托翁进行比较,以生活经验而言,陀氏性格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有一种永恒的纯洁,一种孩子般的冲动和气馁。基于此点,我想我还可以根据我的阅读体验给陀思妥耶夫斯基补充一个新的标签(当然我的意见也许只是一种浅薄的表象):他是一个天生的形而上学家。因为我时常很清楚地感觉到,陀氏是直觉地意识到他是在探索无限(不管是教会意义上的还是人类心灵意义上的无限)的时候(并且用他惊涛骇浪一样高度屈折变化的语言连同他的回旋式句法呈现出来),他的艺术绝非一种简单的模拟:它不是模仿现实;它是创造现实,或更准确地说,是伸手去拿现实。在这个航向中,他实际上是偏离了正教会的(或就此而言,是偏离了任何信条)。难道你不觉得(和鲁迅先生一样)他对人类心灵的处理显然太过冷酷太过寻根究底了么?这简直谈不上是他宣称的自己所属的东正教了吧。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艺术如同人生,是关于人为什么而存在(但是艺术并不是关于人生的,因为人生不是关于人生的——或者更糟糕地说——只是关于人生的一种理念的)。事实上我更认可的说法是陀氏的小说其实更类似于《圣经》中的寓言,他是以之为一种获得答案的工具而不是以其自身为目标的。
《地下室手记》读后感(五):一些杂想,自己记一下
补一篇《地下室手记》读后感 今天,我把自己抽离出来说了,因为很多地方,我有别于地下室的人。 地下室的人首先是揭露,揭露的同时也未尝不是自供 接下来是表演,他出场了,他不是诉说,他在他又爱又恨的人群中既施舍又渴求 地下室的人“怒火中烧”、“满口白沫”,但是一个洋娃娃和糖茶却能令他心平气和起来。 他不是发怒,他是恼羞成怒,他在恨 因为赌气而撒谎,说自己凶狠,哈哈,实在未免有些可爱 我啊,以前真是很喜欢和别人说自己不好 现在已经不这样做了,我会忍不住恼恨 他是热爱自由的,他知道人的情感的无序 所谓理性铺平的道路,根本无法行得通 人不是数字,人生也不是解数学题,按照公式完成 人是活动着的,人是意愿,混沌的意愿,把理性包含在内的意愿 投降吧,你们说的狗屁,人是混沌的 地下室的人在这里说的这些有点儿像反乌托邦小说,让我想起了美丽新世界,“捍卫自己的任性”,捍卫自己的个性 地下室的人认为他是唯一,而其他人是全体 我是觉得我是唯一(这让我觉得悲哀),而其他人即是全体也是唯一,就是除我之外的全体,但他们在各自的生活中又都是第一人称,我觉得很奇妙,可是我不在乎,我不care,或者说无法打破 礼貌啊礼貌,距离啊距离,人和人之间啊,他者啊 真的,去死吧,去死好了 地下室的人认为除了阅读身边的其他没有能使他尊重 可是我不是,我觉得大家都分别正确极了,但都不是我的答案,不是我找寻的,不是我“解”,不是真正的生活,不过我真的或许是他们分别非正解,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已经很久了,我对让他人感受、碰触、接受我的思想一丁点也不感兴趣。 It’s none of my business. 地下室的人臆想别人对自己的谴责,哈哈哈笑死,他是知道自己的,并且也知道在别人看来他的毛病,他憎恨自己,但是又太爱,这些谴责又有什么呢,只不过是指责他的作态,他知道,可是那些困境依旧无法解决 那些谴责根本不是他的病症真正之所在,他们只不过是悠哉于自己的浮潜中罢了 我是不好说什么肤浅的,但是至少是浮潜,在生活中浮潜。 他又恨又爱他们 可是渐渐地,我看不上“他们”了,真的,我想爱人,但是他们太难理解我了,反而说这是我的苦难,是我角度不对,真的,去死吧你们,也不是真正的死亡,就是,离我远点吧,我明白了,我明白。 您大可自己享受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真是忍不住会想到这个词,他,还有她,都是,把知识作为衡量人的标准,真是笑死了,他完全不看人类的爱呢,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 陀氏在这里真是好一顿讽刺所谓的“美与崇高”和依附于它的追求,唉。 地下室的人提到了一句“崇高的苦难”和“廉价的幸福” 可是事实完全没有那么简单,我几乎可以说是痛恨了,对于这个下定义似的、斩钉截铁的、两面的归类,我太恨了,根本不是那回事儿 地下室的人会说“廉价的幸福”,我不会,我不会指责任何人的生活方式, 那“心安理得”那最“原始的依据” 一个想谴责我的人,只不过在用它“成功”的标准胁迫我而已,一个想帮助我的人的也是 就像我现在的looks better 只不过是你们所想象的,一个不虚度光阴的人该有的样子 哈哈我想起了《搏击俱乐部》,真的,我想起了炸大楼,想起了***精致的家具 地下室的人拿“牙痛”作喻,说“这呻吟还表明一种意识,你们找不到敌人,而疼痛却是货真价实的”,而我何止是找不到敌人!!我连疼痛都找不到!!!疼痛是货真价实的!我无比的痛苦!可是我找不到! 我很健康,我很健康,去死吧你,去死吧您,真的,去死吧 不用担心我呢 “我也许是在咬牙切齿地开玩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