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未来》是一本由诺伯托•博比奥著作,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元,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民主的未来》读后感(一):民主是人人向往的大山
面对人类共同的目标,从不同的方位进发,有的人攀登的兴趣盎然,有的人灰心丧气,也有看着别人爬的,也有站住不敢动的,他们精神状态差别很大,有主动的有被动的,还有被捆住手脚不能动的,但交流还是必须的。民主的书有史以来汗牛充栋,是不同方位思考的结晶,实践证明没有一个是完美的,博比奥是有创造性的,这是他的状态和有创新的思想,从中可见其思考的方法。
《民主的未来》读后感(二):佩里·安德森评价博比奥及其《民主的未来》
“二战”后对国家的政治气候产生如此真实可见的影响的知识分子,人们很难找到第二人。
——佩里·安德森
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1938—)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思想家和活动家。与其同时代的大多马克思主义者不同,安德森出生于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在30年代任职于中国海关。虽然出生于伦敦,但在1938到1941年期间,安德森却是在上海度过了自己的婴儿期。他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历史学和社会学教授,《新左派评论》的编辑。
《民主的未来》读后感(三):博比奥自述《民主的未来》
《民主的未来》 在此汇集的所有文章讨论的都是非常普遍的问题,且都是基础性的(或更确切地说是由基础性的问题着手)。它们为对政治抱有兴趣的读者大众而写,并非为那些专家而写。它们就是本该被归类为“通俗哲学”的那类文章。它们都为一个中心思想所鼓动:要让民主接地气,将它从高高在上的原则境界拉回到有血有肉的利益冲突中来。我一直认为,想要协调那些冲击民主社会的矛盾,这是唯一的途径,沿着这曲折的道路才能解决矛盾,而不是屈服于它们。如此这般,才有可能承认民主特有之恶,却不至于丧失信心,放弃改善的任何一丝希望。
——诺贝尔托·博比奥
《民主的未来》读后感(四):特里•伊格尔顿评价博比奥及《民主的未来》
反抗运动驱使博比奥从一个自由主义者变成了社会主义者,在反法西斯的斗争中他结合了这两种力量,而且,这两种信条之间的关系还形成了他哲学观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他相信社会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固有成就,不过他还是为了被他称为“追问的价值,疑问的纷扰,对话的意愿,批评的精神,评判的适度,语言的审慎,对事物复杂性的感知”做了辩解。为配合其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同胞的口号,他表现出了一种理智上的社会主义,以及感情上的自由主义。
——特里•伊格尔顿
《民主的未来》读后感(五):《民主的未来》译后记
译后记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诺伯托•博比奥都是当代意大利政治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而1984年出版的《民主的未来》正是其影响力的奠基石。博比奥的早期成就集中于法学领域,从20世纪70年代初起,他将注意力转向政治学理论,《民主的未来》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成果。
该书从基础性的问题入手,探讨关于“民主”的普遍问题,博比奥强调它们是为对政治感兴趣的读者大众而写,是专家写出的“通俗哲学”文章;它们都服从于一个宗旨:要让民主接地气,将它从高高在上的原则境界拉回到有血有肉的利益冲突中来。正因为此,即使博比奥特别声明全书不涉及有时效性的具体事件,但他对现实的关切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感染着读者。也是在1984年,博比奥从任教三十余年的都灵大学退休,并在这之后更多地参与现实政治。
该书1984年在都灵埃伊那乌迪出版社出版后,分别于1991年和1995年修订后再版。初版共有七个部分,即“民主的未来”“代议制民主与直接民主”“民主的制约”“民主与无形的权力”“新旧自由主义”“当前探讨的契约与契约主义”以及“人治还是法治”。其中第一部分概括民主的基本原则与当下面临的主要困境,奠定基调,总领全书。其余则各有侧重,展开辨析与探讨。两次的修订版都有部分字词改动与段落增删,最主要的变动是后两版中增添了“民主与国际体系”作为第八部分。本书根据埃伊那乌迪出版社1995年的修订再版本翻译而来,除主体内容外,还收录了博比奥分别撰写的三版序言。
最后,感谢罗岗老师的推荐,主编陈越老师无限的信任与鼓励,编辑任洁老师和孙沁老师足够的包容与耐心,以及赵文老师的细致审读与提点。我多年的好友宋井莉和耿燕霞在翻译初期,给予了许多帮助和建议;很长一段时间里,意大利友人丽雅与我为本书每周进行一次见面讨论,她聪慧敏感,常陪我逐字逐句推敲,在此一并感谢。
通过对博比奥著作的翻译,我在语言、知识和思辨能力上,都受益无穷。由于自己学识有限,译文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王宇平
2019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