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有关或无关,与“你”是谁、“你”的需要和感受无关,与“我”的需要和想法有关。一个看似寻常的故事,一场由老人赡养问题引起的家庭纠葛,展现出现实社会人情的冷暖,也触发了人们对老年人情感关怀的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谢五常是一个退休干部,因为患有脑血栓和轻微的帕金森病,生活不能自理。白天由保姆顾嫂照顾,晚上由小女儿谢小蓝两口子陪住。大儿子和儿媳偶尔过来照应一下,又匆匆离去。他的另外两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极少回家。唯有保姆顾嫂平日里耐心地为老人煲汤做饭,揣摩着他的心思,跟老人聊天,哄他高兴。对于一个生命衰颓、惧怕死亡、内心孤独的老人,他越来越依赖顾嫂,他希望顾嫂能住在他家里,夜晚也能陪在他身边。对于谢五常的这个要求,起初大儿子和小女儿都默认了,顾嫂也愿意多赚些钱贴补家用;但大儿媳陶月英却极力反对,她担心顾嫂会像影视剧里的许多别有用心的保姆一样,因此而侵吞了谢五常的家产。于是出面干涉,最终辞退了顾嫂。后来接连换了两个保姆,谢五常都不满意,整天摔东西,耍脾气。第三个保姆是个善解人意的年轻姑娘,但当谢五常提出陪夜的请求后,也被吓走了。当天晚上,谢五常便摔倒在卫生间里,造成脑部出血,不省人事,昏迷了好几天,儿女们轮番照顾。出院后,大家又各自忙碌。把谢五常丢给了小女儿谢小蓝夫妇照料,谢小蓝无奈之下又去顾嫂的娘家找顾嫂。她于是得知,顾嫂的父亲顾长风就是当年她父亲谢五常带领群众修水库时被崩塌的石头砸死的,那里的老百姓一直记着谢书记当年造福一方的恩情。在家人的劝说下,顾嫂又回到了谢家。在顾嫂的精心照顾下,谢五常也渐渐恢复了一些记忆,他又认出了顾嫂。于是,先前对顾嫂的依赖与依恋再次被唤起,然而顾嫂并不能理解和接受谢五常的用心。终于,在某个夜晚,当谢五常忍不住想要亲近顾嫂,拄着拐杖扑向她时,被顾嫂推倒在地。顾嫂成为了过失杀人犯。
对于小说的题目“与你有关或无关”的理解,我认为在这个故事中蕴含着几重含义。
首先,这个题目暗示了谢五常一家对顾嫂时冷时热的态度变化。当他们看出父亲谢五常对顾嫂的依赖,担心顾嫂会与他们争夺财产时,便不顾顾嫂的感受,冷漠地辞退了顾嫂。当父亲谢五常摔倒昏迷,出院后记忆衰退,缺少人手照料时,又追到顾嫂的娘家去央求顾嫂回来。当顾嫂因为谢五常的非分之举,怕惹出麻烦,想要离开谢家时,一向对顾嫂态度冷淡的谢五常的大儿子又调用感情牌,提起父亲当年在顾嫂的娘家修水库的往事,说起他对顾长风和顾嫂的印象,说得顾嫂心里热乎乎的,眼泪都流了出来。在她眼里,这个身份高贵的老大终于认可了她以及她的父亲与官厅水库的牵连。于是,内心淳朴的顾嫂“为了老大”而留了下来。然而,顾嫂的留下并没有给她带来好运。当谢五常夜里扑向顾嫂被她推到致死后,可以想象,谢家子女对顾嫂又是何等指责谩骂、凶悍霸气!“与你有关或无关”,完全取决于谢家对顾嫂的需要与厉害关系。
第二种理解与谢五常在顾嫂的娘家修“官厅水库”的经历相关。当顾嫂的母亲知道顾嫂做保姆的人家就是当年带领大伙修“官厅水库”的谢书记时,非常激动!在她看来,顾嫂照顾谢五常就是在谢恩。因为修水库解决了当地百姓饮水困难的大问题。顾嫂的父亲顾长风在水库工地被石头砸死后,受到礼遇,谢书记又指挥大伙给她家新盖了一座“碉堡”一样结实的房子。受母亲的影响,在顾嫂心里对谢五常也多了一份感激与敬重。于是,在生活上对他的照顾也更加体贴、尽心。或许正是由此,使谢五常感觉到顾嫂比他的几个儿女更贴心、更温暖,更可信赖。也于是,内心孤独寂寞的他,对顾嫂生发了一份超越雇佣关系的感情。当谢五常对顾嫂表现出想进一步亲近的需要时,顾嫂拒绝了。她突然想明白了:水库不是专门给她家修的,她没有必要替全村人报答谢五常的恩情,她与谢五常没有特别的关系。于是她决定离开谢家。后来,看在老大的面子上留在了谢家,使得谢五常很是泄气。从常理上说,顾嫂就是谢家雇来的保姆,她与谢家就是雇佣关系,其他经历似乎与她无关。当年的历史已成风尘,何必牵扯不断呢?
第三种理解可以认为说的是谢五常与他的儿女们的关系。表面上看,谢五常的死是顾嫂推倒所致,根本上还在于儿女们对老人关心体贴不够,使他内心落寞,情感饥渴,作出让顾嫂难以接受的举动,继而导致死亡。在儿女们看来,老人衣食无忧、生活起居有人照料,就足以颐养天年,再有别的心思似乎就是没事儿找事儿,老不懂事了。在这一点上,谢家的儿女有着近乎一致的冷漠态度。小女儿谢小蓝夫妇平时基本上是陪老人一起吃饭,没啥大事儿,就自己回屋看电视。大儿子是个官场中人,整天忙于应酬,偶尔过来照个面儿,看看老人。常常是屁股还没坐稳,就一边打着电话一边溜出门去。大儿媳陶月英在机关工作,每天中午过来照应一下,顺便在家里蹭吃午饭,对老人的生活却并不关心。两个在外地工作的儿女忙于各自的工作和家庭,谢五常基本指望不上。在儿女们眼里,父亲只是一个需要照顾的病人。他们忽视了一个垂暮老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对日渐逼近的死亡的恐惧,对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渴望与依赖,当然也包括两性情感与爱抚的需要。于是,善解人意、对他体贴入微的顾嫂就成了谢五常全部的精神寄托。在儿女们面前,他是一个倔强、任性、脾气暴躁不可理喻的疯癫老头;在顾嫂面前,他却表现出一个孩子般的乖顺、依赖、温和,甚至于透着年轻人的热情与朝气。他需要的不仅是生活上的保障,还有身体和精神上慰藉。然而,他的儿女们却各自忽略了,或者说根本不想给予。内心郁闷的谢五常只能找茬儿发脾气,吸引儿女们的注意。在情感上,顾嫂是他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他必须紧紧把住。然而,顾嫂承受不了。于是,悲剧发生。
谢五常的死,呈现出一个普遍的家庭生活现象:人们对老年人情感生活的忽略。我们国家已经日渐迈入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成为一个需要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老年人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对老年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却并不在意。尤其是单身老人,他们内心的孤独、落寞和死亡恐惧常常使他们对亲密关系的渴望超越生存需求。我想,作家尹学芸写这篇小说的目的,也是为了呼吁人们对老年人情感生活的关注吧。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则国外的报道:一些长相漂亮、拥有高学历的知识女性长期自愿为脑瘫等残疾人做性服务,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对治疗的作用和这种性服务本身且不做评价,单是国外对待残疾人身体与情感需求予以尊重的态度就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既然如此,对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我们没有理由漠视甚或于指责非议。生之为人,原本孤独,相互慰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