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读后感摘抄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一本由(爱尔兰)约翰·伯恩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读后感(一):珍惜眼前

  从儿童的视角去描述纳粹时期的黑暗,结局有点悲伤,也有点意外,可是在集中营的孩子更加让人难受,他们只是生在了一个战乱的时代

  让我不得的想起那些现在还处于战乱时期的小孩,新闻里他们的眼神是多么悲伤,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做错了什么呢,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还有可能会丧失生命!真的感概,庆幸自己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处在一个和平的国家!珍惜眼前,珍惜当下!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读后感(二):平淡纯真背后的真实残酷

  《穿着条纹睡衣的男孩》是一部儿童读物,由爱尔兰国宝级编剧、制片人所写。

  全篇是以主人公布鲁诺的视角描绘出他们一家从德国柏林到波兰集中营的故事。举家搬迁,主人公布鲁诺的童年生活是优渥的,美好的,无忧无虑的,父亲是军官,住在柏林街道有阁楼有地下室的五层大房子里。随着元首在家里用餐,紧跟着的一纸调令改变了布鲁诺全家的生活轨迹。祖父祖母不接受父亲为元首做事,布鲁诺和姐姐失去了他们原本的朋友和开心惊喜的生活。来到新家,妈妈的眼睛里噙着眼泪,布鲁诺和姐姐看着来来往往的军官,没看到小伙伴,没看到原来家里的扶手梯,透过窗户,看到了奇怪的现象,一群人穿着条纹睡衣,面容有着污迹,还同自己住得花园相隔着铁丝网。在集中营的铁丝网外,布鲁诺终于见到了一个朋友,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小男孩,希维尔。

  全篇都是以布鲁诺的视角平淡的描述父亲接受元首一纸调令后,全家生活的改变,都是一个个细节,甚至布鲁诺不那么容易理解的地方,也没有深究,就数笔带过,以至于看到全文的最后,没有大起大落的情绪,更没有详细的描述心理活动。作为读者的我,甚至还不敢相信。平铺直叙的描述,竟然可以透露出哀凉、残忍和伤感,平静表相下的暗涌就是这样的吧。

  故事背景是二战时期的德国,战争的背后带来的伤害是全部的人。深受元首器重的军官,布鲁诺的父亲,离乡背井,承受着家人的愤恨、不理解和周遭亲友的抱怨,生活就是这样乱了套,不同于以前那样静谧安稳,无忧虑了。可对于偌大的战争所带来的影响,寥寥数语又岂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相关的深意呢?这本书就是一直平静的述说着,将生活的变化,自己的感受一点一滴的表达出来,微不足道却又那么真实。

  本以为铁丝网相隔的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两个男孩,命运会截然不同,却又因为铁丝网的漏洞,两个男孩决定手牵手一起走的探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那一刻,他们只是以为探险,感叹他们在一起的友谊,不清楚不了解自己的处境。

  平淡枯燥也许才是生活的本质。点滴渗透进入的平淡才是真实的残忍,浑然不觉,对比一下却又刻骨铭心。纯真的视角讲述沉重的故事,细微的变化诉说着翻天覆地的改变,以小见大的干净纯真正是这部作品的吸引力吧。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读后感(三):不应该重演的历史

  我曾以为这是一本童书,因为作为孩子,他眼里的颜色永远是那么绚烂,他相信着这个世界所有的美好,直到他看到这个真实的世界,一切都改变了,时间戛然而止。

  布鲁诺因父亲工作上的调职离开了他生活几年的城市,告别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要去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在布鲁诺的心里是很不情愿的,只是九岁的他无法改变这一切。初到这个地方,布鲁诺对这个地方并没有太多新奇,他讨厌着这里的一切,他觉得没有人认同他的想法,不过还有一直照顾他的佣人。他们有着相同的想法,布鲁姆固执的人为这位从小就一直照顾她的佣人就是他们的家人,他们可以亲近,而不是主人与仆人的关系。在布鲁诺的心里一切都是如此美好的。只是他讨厌着这里的一切,每日重复的私人教书,每天无聊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男孩。这个男孩穿着条纹睡衣,他们有着很多的共同语言,同年同月同日生,他们就像双胞胎。孩子的眼里没有阶级,他们彼此平等,在这个偏远的“乡下”,他们是朋友。

  某天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被派到布鲁诺家里做家务的时候,布鲁诺给男孩面包吃,被军官看到,军官严肃而恐怖的语调让布鲁诺不敢说出面包是自己给他的,可想而知,穿着条纹睡衣的男孩迎来的是什么。再一次见到男孩时他的眼睛已经被打得睁不开,布鲁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诚恳的向道歉,获得男孩的讲解。于此同时布鲁诺的母亲知道真相后决定带孩子离开这,而在离开前布鲁诺决定帮助男孩去寻找他不见得父亲。穿过铁丝网,换上条纹睡衣,布鲁诺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那里没有可供玩耍的游戏桌,没有食物,映入眼前的是死气沉沉的没有生机的脸庞。当所有人被赶到一个封闭的屋子里时,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没有血腥,没有暴力,一个九岁男孩的视角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应该是充满美好与希望的,可是故事的最后,我们通过他的眼睛,看到的只是绝望,这个喜欢冒险,善良的男孩再也不会回来,他走进了穿着条纹睡衣男孩住的地方,为了帮助男孩寻找他的父亲,可是他再也不会回来了,我们失去了他。是的,当我们为男孩布鲁诺悲哀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在铁丝网所圈起的空间内无数个穿着条纹衣的人再也不会回来,他们原本与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在某一时间段成为了不受欢迎的人,他们被当成了犯人,接受着独裁者最后的审判。我们为布鲁诺伤心,也为铁丝网没无数个穿条纹睡衣的人感到难过。战争不会带来荣誉,那是白骨堆成的道路。

  二战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涉及的国家和人数最多的一次战争,将人类文明和发展倒退了多年,战争让不计其数的人流离失所,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和最亲的人们,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却要在历史中去铭记去反思,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关于战争的电影和书籍很多,每一个故事都在提醒着我们战争所带来的后果,那些无辜的人们,那些逝去的生命。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看完会有一种悲凉的心情,他的后劲很大,让人久久不能平静,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有着最纯真的想法,无论是布鲁诺,还是穿着条纹睡衣的那个叫什穆埃尔的男孩,他们相信着这个世界上最初的美好,书的结尾作者写到:在如今这个时代不会重演了。这是我们的期望。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读后感(四):铁丝高墙挡不住友谊之花的盛开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部电影是根据爱尔兰作家约翰·伯恩的同名小说改编,获2008年芝加哥国际电影节观众票选奖。与《美丽人生》《辛德勒的名单》齐名,是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

  希区柯克曾说一流的剧本只能拍出二流的电影。那么如果你看过已经如此成功的《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个电影的话,不妨来看看原版小说,只能说某些地方的描述,书比电影更令人印象深刻。

  故事发生在柏林,时代背景是在二战时期,主角是一个名为布鲁诺的学生。由于搬家失去好友,他开始寻找新的玩伴,这时铁丝网那边的孩子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找到了一个好朋友什穆埃尔。后来他为了帮助什穆埃尔一起去找他失踪三天的爸爸,从铁丝网下面钻了过去。

  作者约翰伯恩可以说一举凭借《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这本小说,拿下爱尔兰图书奖的年度最佳童书,西班牙年底最佳国际小说奖等众多奖项,足以说明这本小说,有其与众不同之处,至少是高于其他小说,才得以如此炫目。确实如此,唯有翻开小说,认真去读,才能理解为何这本书,可以一出版就斩获16项国际大奖,确实名不虚传。

  布鲁诺放学回家竟然发现女佣在翻他的东西。换成任何一个人,估计都不喜欢在别人没有告知自己的情况下,去翻自己的东西。布鲁诺也是一样。但是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词“尽量”,他竟然可以稳住自己的情绪去问原因。女佣没有作答,她只是执行命令。这说明布鲁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非常有礼貌,而且还可以看出他的家庭条件很不错。

  此时,布鲁诺的妈妈出现了。作者在形容她动作的时候,用了一个动词“拧”。我们可以从心理学上得知某些人在极度焦虑时会不自觉地做一些小动作,比如这个双手拧在一起。这充分表明了布鲁诺的妈妈很紧张,内心不安。她后面跟布鲁诺说爸爸工作的原因而搬到另外一个地方,甚至因为布鲁诺接二连三的提问而声音变得严厉。作者在突出这个严厉的时候,用了一个动词“站”,就是原本是坐着的妈妈站了起来,以此来表明她真的生气了。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小动作,肢体语言来表达妈妈的紧张不安,没有用大吼大叫这些词,却更让人觉得不安。有时候女人的直觉是很敏感的,可能妈妈对新房产生了不安。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词语,作者都十分用心的推敲,在我们阅读的时候,就能感觉出来,用词之严谨。同时作者非常善用对比法。如布鲁诺来到新家时,作者是用柏林家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家的大小等等,来与新家相对比描述,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出疑问,到底为什么要来这里。新房子有一扇窗户,像柏林家的,他贴了上去,向外望。作者再次使用了对比,原来家中窗户向外可以看到的景象:热闹,人群等,这里的则是让他感到寒意。两者的对比,顺便再次设下疑问,他看到了什么,为何如此不安。再次引发我们想要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

  布鲁诺到底还是一个孩子,作者笔下的他,也充满了天真。比如他想返回原家,就对妈妈用了引以为戒,结果妈妈用了随遇而安。而他在书房与爸爸谈话后,离开前做了士兵每次离开前所会做的动作:双脚并拢,右手挥向空中,喊出了希特勒万岁。至此,揭开了布鲁诺爸爸的身份——德国纳粹军官,至少职位不低。同时也宣告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至少当我们看到布鲁诺爸爸是德国纳粹军官时,我们对他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是女佣玛丽亚却感激他:因为在她母亲死后,是布鲁诺爸爸收留她,给了她工作,并帮她付了葬礼的费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由不同的人来看,会看出多样性。同样,也适应于犹太人,他们不应该因为种族就该被判死刑。

  故事的结尾,带着孩子的天真,布鲁诺以为这一天,同每一天的中的每一天是一样的,没有想到他匆匆离去,却是再也不能见到家人,极具讽刺意味,却依然让人心痛不已。作者用简单的文字,以孩子的眼光,写下这个关于二战的故事。

  如果你做好了准备,那么请翻开这本《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来阅读吧。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读后感(五):《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对人性进行剖析,反思是为了悲剧不再重演

  布鲁诺的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切都有了断言。借此《穿条纹衣服的男孩》,我们反思战争,反思人性,是为了同样的事,不会在当下的年代重演。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爱尔兰作家约翰·伯恩的一部反战题材的小说,他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布鲁诺(纳粹之子)的视角出发,展开了一幅战争的写生图,用图中人物的行为与思想,审视残酷的战争,审视荒谬的人性。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布鲁诺一家原本生活在繁华的都市柏林,因为军官父亲的工作调动,一家人搬到了集中营“赶出去”附近居住。同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却被那道铁丝网隔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边岁月静好,一边人间地狱。

  铁丝网的亦内外犹如人性的两边,美丑善恶,而究竟谁对谁错,值得我们所有人思索。

战争对人性的荼毒,比它害人性命更可恨

  小说中,布鲁诺是一个善良真诚、具有同理心、爱玩爱冒险的普通小男孩。随着纳粹军官父亲的升职外调而离开了柏林,去到了陌生寂寥的农场。

布鲁诺

  与昔日好友分别的布鲁诺不甘于寂寞,经常走出房子,沿着长长的没有尽头的铁丝网进行探险。就这样,意外遇到了铁丝网那边的什穆埃尔,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两个小男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年少的布鲁诺不懂得犹太人与德国人的区别,什穆埃尔亦不懂得什么叫做囚犯。就这样,经常见面的二人在相处间建立了深厚的羁绊。

布鲁诺和什穆埃尔

  后来,为了帮助什穆埃尔找寻不知所踪的父亲,布鲁诺钻过铁丝网,换上“条纹睡衣”,来到了这边的世界,并永远地留在了这里。与他珍贵的小伙伴,还有许许多多的犹太人一样,永远地留在了那间毒气室中。

  荒地上一面没有尽头的铁丝网隔开了成年人眼中的对错,隔离了生死与人性,但它阻挡不了孩子渴求友爱的童心。

布鲁诺和什穆埃尔

  战争夺去了布鲁诺的生命,这令人伤心,可令人可怖的是,它荼毒了更多善良的灵魂,伤害了更多纯洁的人性。

  像布鲁诺这样天真无邪的孩子,在与父亲告别时,下意识地做出纳粹敬礼的动作,是多么的可悲。

他用力并拢双脚,脚后跟碰撞发出“咔哒”一声,然后将右手挥向空中,尽可能像爸爸一样用低沉清亮的声音喊出一句话——“希特勒万岁!”

  布鲁诺的姐姐格雷特尔原本是个普通的小姑娘,喜欢漂亮的洋娃娃并把它们摆满了屋子。但是忽然有一天,姐姐的洋娃娃就全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墙壁的纳粹报纸。

  格雷特尔在家教老师的影响下,也渐渐变得极度仇恨犹太种族,认为他们的灭亡才能换来和平。

布鲁诺的父亲

  布鲁诺的父亲是纳粹的刽子手,他打着所谓的“军人责任”“国家复兴”等虚伪的旗号去残害犹太人。虽然布鲁诺始终是善良的,但他也还是成为了成年人作恶的牺牲品,他的父亲自作自受,尝到了同犹太人一样,失去挚爱亲人的滋味。

  无论是布鲁诺和他的父亲,还是什穆埃尔和他的同种族人,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的命运,是值得人们思索与自省的。

苦难中,人的美丑善恶会比稀松平常的日子里更加鲜明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人性的美丑善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布鲁姆一家为代表的纳粹军官家庭享受着优渥的衣食住行,宴会美酒,浣洗饮食都有用人服务。

  犹太人集中挤在条件恶劣的集中营里,几十人住在一个宿舍,劳作极为辛苦,不仅没得吃还要遭受毒打。

  铁丝网的这边是欢声笑语,但另一边的每个人都生活在朝不保夕的绝望之中。

  在战争带给人们的是痛苦和无奈中,人性的光辉会闪现的更加鲜明耀眼。

  布鲁诺奶奶纳塔莉曾对身穿新军装的儿子嗤之以鼻,她认为纳粹党是穿着最气派的军装,外表光鲜的去做各种最残暴的事情。而布鲁诺的父亲则坚定地认为犹太人“其实不算是人”,对他们的蹂躏和杀害也被标榜成正义的行为。这样鲜明的对比,更加让人珍惜可贵的和平。

  与父亲不同的是,布鲁诺有着很好的是非观,坚守自己与朋友什穆埃尔的承诺,陪伴着这个对立种族的朋友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作者在抨击纳粹的恶行时,也没有忘记在布鲁诺身上,寄予了对美好的期望。在苦难的生活中,奶奶的坚定、布鲁诺和什穆埃尔纯洁的友谊都比稀松平常的日子里更显得加鲜明。

  只有像布鲁诺这样的善良与真诚得以发扬,人性才能抵抗得住丑恶的侵蚀。

总结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从一个9岁儿童视角讲述了亲身经历的历史,通过各种生活细节深入刻画到人性,读者在平和而又富于张力的叙事中窥见了战争中人性的善恶与美丑,在书中人物的行为与抉择之间,完成了一次对人类精神价值的追寻与叩问。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这段成为历史的战争亦可成为一面镜子,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

  希望这样的事情不会再重演,不会在现在的年代重演。作者简介:清洛枕书,书评人。日日读书、日日写作。每进一步,便会有大大的欢喜。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