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江湖》是一部由喻亢 / 黄建业执导,梁恩 / 屠育玮 / 张佳熙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人的江湖》影评(一):打四星、五星的,你们是出来哗众取宠的吗?
这个故事的完成度叫什么鬼?最后的结尾就结尾了?你不是要光复门派吗?在餐厅打工光复?
人物性格脸谱化的就差脑门上顶个牌子了。
人物之间的感情,简直就是没有任何过渡,直接你说咋样就咋样。
人物的性格转变,更是180度转弯。
没有任何逻辑性和真实性。
都什么年代的,你就是三线小城市,也不至于信息闭塞到这种地步吧,更何况仅仅是离城40里,就闭塞到像200年前?
然后你到底要说啥?
打思想、五星的,你们确认你们不是水军,不是出来哗众取宠的?
《一个人的江湖》影评(二):这样的烂片真的一个人都不应该去捧场
TN的,终于明白片名是怎么回事了,因为导演是甄子丹的弟子,而甄子丹拍了部《一个人的武林》,他这是致敬师父(故意碰瓷)呢。
开头的“PI PI”字幕出来,我就想到了“皮皮虾”,“皮皮”出品公司的名字都起得这么儿戏,预示着这片子不会好。
国产片恶心的旁白又来了。使用旁白的国产片99%以上是烂片。已成真理。
台词的说教更让人反感。
编剧硬往里面塞喜剧元素,可是连尬笑也笑不出来,还将影片的风格搞得不伦不类——连热血励志动作都搞不好,就别又想搞喜剧了。
本来最应该做好的动作,看着却是闹着玩。原来起那样一个片名,完全是为了挂羊头卖狗肉。
编剧还不知道疯了哪根神经,居然分幕(章节),装什么C?这样的破故事,你还想玩结构?能把故事讲顺就不错了。事实上影片实际时长才80分钟,还靠花絮和放慢字幕来注水撑足90分钟。
最后,男主实在太不配做主角了,要脸没连脸,要演技没演技,要身手没身手。
《一个人的江湖》影评(三):喻亢,出品:打行人生指南
看到电影花絮里,万老板带妆搬道具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
这电影,就是,喻亢,拍给打行新人看的,江湖人生指南。
“拳村”=打行,靠功夫吃饭的行当。
“金刚门”=代表自立门户的梦想,成家班,甄家班,元家班。
“一个人的江湖”=拳村出来的,都是从一个人打天下开始,李小龙成了,截拳道就成了,你成了,你就是本门的一代宗师。
在电影里,喻亢,一人分饰四角:工作人员、演员、动作导演、导演。
这四种身份,代表了“拳村”新人进了电影这行,从低到高的四种成就。
在现实中,喻亢,花了14年,才完成这4段晋级路。
2004年,入甄子丹的甄家班。
2006年,得到的第一个角色,《龙虎门》中的火云邪神
2018年,指导了个人首部导演作品,《一个人的江湖》
《一个人的江湖》是个四幕剧,你可以当成是江湖的春、夏、秋、冬。
按剧情发生的时间顺序,这四幕是:
1.初次相识。2.与众不同。3.机不可失。4.重蹈覆辙。
但,电影给你看的故事顺序,错乱了一下,改成:
3.机不可失。2.与众不同。4.重蹈覆辙。1.初次相识。
你可以吐槽,导演故意折腾,伪造跌宕起伏,消耗观众智商。
也可以当成一种善意的提醒:
每一个“拳村”出来的人,闯荡江湖,碰到的第一个季节,可能是秋天的收获,也可能是冬天的陷阱,咬牙坚持,不放弃,总会轮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夏天。
所以,请善待和感恩,那些在春天,初次相识,帮助过你的,刀姐和昂哥。
【备注】
《一个人的江湖》我最喜欢的服化道排行:
1. 金刚门临时办事处,那个牌子。
2. 李昂,开的,蓝色小面。
3. 刀姐、昂哥、小明弟,同居的车库上下床。
谁说江湖不文艺?谁说拳村没情怀?
谁说不能拍一部简单直白的电影,就拍自己傻了吧唧时,遇见的好人;自以为聪明时,栽过的坑。
《一个人的江湖》影评(四):《一个人的江湖》—练拳人的坚守
记一位练拳人的坚守。
南方的拳村,始于古人习武健身保卫乡土,在乱世中发展出众多门派,又在和平岁月中走向没落。到现在,一些门派只有一两个人坚守传承。
影片始自一场村中比武。两名拳手较量,一人被一头猪分散注意力,被对手使黑照打中蛋蛋。痛苦中,拳手告诫儿子是家里唯一的男人,门派唯一的希望。这个孩子,是二十年前的李昂。李昂成年后出来谋生,做拳手成为大老板赌博赌拳的工具,被捕入狱五年。
二十年后,另一名拳手从村里走出来谋生,他是张小明,也是这支门派唯一的传人。张小明来到武馆踢馆挑战,被打不过耍赖皮的老板报警送进派出所。这时他还没明白为什么功夫比武的江湖规矩变了。幸好有李昂出钱和解保释。
李昂和张小明是在回村的公交车上认识的,因见义勇为结拜为兄弟。李昂不再出场打拳,转做张小明的经纪人。要帮同村师弟一起赚钱,给门派发扬光大。
刀姐介绍参加比赛,需要五十万报名费,两人都凑不出。求助于组织地下拳赛且刚死掉拳手的万老板,条件是打赢三场拳赛,获得五十万奖金。
第一场比赛张小明轻取胜利,第二场比赛有些艰难。
其间,行走江湖多年的刀姐喜欢上张小明,她看上张小明守规矩的精神,改变自我开始追求小明。
第三场赛前,张小明意外发现李昂锁在抽屉里的秘密。他曾因地下拳赛被捕入狱五年,如今又让自己打地下拳赛赚钱分成。坚守原则的张小明怒不可遏,愤然和李昂一刀两断。尽管穷,张小明坚守习武人的底线:不仗武欺人、不打黑拳、不做有钱人的赌博工具。
李昂自己出场险些失败,被万老板手下示意打死。幸好刀姐带警察和救护车及时赶到。
影片想要表达的重点:武术的核心是武德,习武为强身健体保卫乡土,不为仗势欺人祸害乡里,不为人当枪,不出黑手。地下打黑拳的人,空有武艺而无德,只能称拳手,不能称武林高手。做武林高手要的是德才兼备。
张小明的醒悟救了自己,李昂的仗义救了小明免于被报复,也通过救小明洗脱自己五年前打黑拳留下的阴影。
导演喻亢是武打巨星甄子丹的徒弟,做过武术指导,也参演过不少武侠片。对于喻亢导演的武术动作设计在观影前有过不小的期待。但是影片中只有少部分时间在拍打戏,大部分时间在讲故事讲人生说爱情。少有的一段打戏当中,真正练过武术的动作演员都没有,全是导演一个个镜头在教演员如何去打。武打演员的流失也是近年来武打片越来越少出现佳作的原因。青年演员中有过习武经验的人很少,比如张一山,在他的动作当中能看到习武者的精气神和力量,但又比较身材瘦弱不太适合自由搏击这样的地下黑拳比赛。三场地下搏击赛,对手都是一身横肉的蛮力型选手,擅长出力猛能抗揍,并不擅长格斗技巧。因此这样的比赛场景,一方体重大靠蛮力,一方健壮但没学过搏击,很难像经典动作片打出暴力美学的视觉享受。能看出导演的武打动作片情怀,但缺少合适的演员和必要的训练,打斗搏击的效果差强人意。
感情线上,小刀原来是李昂的粉丝和追求者,李昂入狱后开小店,兼为其他地下赌拳老板招募拳手。影片有一段刀姐看上张小明,从社会女转变为清纯女小刀的戏。片中情感的变化没有给观众合理的理由,为什么刀姐会看上张小明,并且为了追小明对自己做出深刻改变。片中小明不帅且没钱,武打中找不到李连杰、成龙、甄子丹等打星的魅力,也没有像张一山这样的机灵劲。小刀喜欢过李昂,至少在形象上李昂要高出张小明一筹,因此更加需要理由解释为什么这次小刀为什么选择去爱小明。单纯的因为酒后小明的一句自重不足以构成足够的理由去爱。或许是刀姐混社会久了,看见一个心里没污点的男生会产生爱意,但还需要更充分的理由说明为什么爱。
影片通过加字幕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二十年前、两年前、现在、两个月前。其实可以通过更高明的手段来进行跨越时空的叙事。比如剪辑的画面切换,通过人物形象变化进行时间转换。也有穿越时空的形式、黑白彩色画面对比等。最简单的通过睡梦和遐想等切换现在和过去时。导演在时空转换上可以做的更高明些。
总结一部武打题材的电影,武打镜头要占据足够的时间,并且相当精彩,才能满足观众胃口。故事上单纯叙事并不够,可以加入搞笑元素、自然流畅的煽情元素来在情感上和观众产生共鸣。现在的感觉是片中他们打他们的,爱他们的,跟我们观众没啥关系。《一个人的江湖》所表达出来一位练拳人的坚守,这一情感还不够透彻深入。
习武者的坚守可贵,导演对武打片的情怀可贵,但还缺少更顺畅的叙事,缺少瞄准观众需求的创作和表达。
《一个人的江湖》影评(五):这个傻气的少年,是我们心底想要活成的样子
直面质疑嘲讽时,最好的还击是什么?
是坚持本心,锲而不舍?是以一人之力撑住所有流言的孤独勇气?
在6月8日上映的电影《一个人的江湖》曝光的“仗剑少年”版预告片中,似乎有了答案。
预告中的少年张小明,仗剑闯天涯,誓要发扬本门派功夫。
背景却放在21世纪的今天,举目的钢筋水泥大楼,飞速的现代生活节奏,使得这个少年在格格不入的同时,也遭到了非议。
路人一句戏谑的“大侠”,成了少年一身正骨的背后暗箭。
正如片名,一个人的江湖,只有自己懂。
预告中在桥洞下呐喊不甘的张小明,背着剑不卑不亢地行走在人世间。
他住在桥洞下的落魄,被路人误解时的尴尬,都甘之如饴。
捍卫和守护着的,是那个或许快要被现实潜移默化打败的自己,以及赐予自己和所有质疑对抗的勇气。
当走得越远,他的大侠气概也逐渐养成,伺机勃发。
在这个世界孤独前行的,何止只有张小明。
《当幸福来敲门》中贫困潦倒的父亲带着儿子颠沛流离,成了人人嫌弃的落水狗,但父亲始终相信自己能再次出人头地。
即便住着纸箱,打着散工,一日三餐没有着落。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是不惧眼前一时的落魄的。
心中有猛虎,哪怕身处窘迫,希望也最终会降临垂青。
于是,有了这次他与儿子的人生对话。
“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这是一个父亲历经半生坎坷总结而来,睿智带有哲理,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深谙其理呢。
少。
但也正是因为这份少,才显得珍贵。
所有对梦想一意孤行的人,都透着一股旁人改变不了的傻气。
《阿甘正传》中的阿甘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大家眼中的低能儿,他对自己的未来从未放弃,尽管这条路对他有太多曲折和不易。
靠着毅力,他成为了美国万众瞩目、最为励志的人。
最后他收获爱情并追逐到内心的宁静,都算是一种奇迹。但这股奇迹,是靠阿甘微弱的力量换的。
“生活就像一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是什么味道。”
你的人生的如意与否,需要你自己来答。
任何人不能劝阻和影响你的决定,改变你的信念。
他们的轻视和不屑,都是源自内心的平庸和嫉妒。
近期火爆全网的王菊事件,在《创造101》里有多不搭,就有多少人的唾弃会砸在她身上。
但她靠着信念在改变着世界和周遭人的看法,得到几乎全网的认同支持。
她的内心有多强悍,未来就会得到多高的荣耀。
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多到随便拿出一个都有震撼内心的力量。他们和张小明一样,有多委屈,有多不甘,有多屈辱。
忍下去,忽视下去,打开自己的人生格局,当你到达一定高度,身边的指点会幻化成掌声。
所以撑住,守住自己的江湖,耐得住独自的孤独。
文末借电影的宣传语送给大家——“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依旧仗剑少年”。
《一个人的江湖》影评(六):看完这部电影,我满脑子里都是朴树。
这个五月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一句话是: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依旧仗剑少年。"这句话来自一部叫《一个人的江湖》的电影,电影还未上映,因特殊原因我看了影片的点映。
电影《一个人的江湖》海报电影讲述了一位叫张小明的习武少年,执着地在大城市里想要将自己门派发扬光大的故事。
看完影片的一瞬间,我脑海里全是朴树的身影。
这个在现代社会里禹禹独行的音乐侠士,和电影中的仗剑少年是何等的相似啊。
朴树在我印象里,朴树是音乐的侠士,也是不凡的。
2015年他在博文十二年里他这样写道:
"从一开始,就厌恶这个行业,并以之为耻。电视上的明星们令人作呕,我毫不怀疑我会与他们不同"。朴树是不同,源于他单纯的性格,及单纯地爱着音乐。
朴树博文摘选记得他的好友高晓松在一次采访中,曾提起与朴树做朋友是来不得半点客套的。
譬如有一次他向朴树借钱,朴树只说了一个字“好”,然后便把钱打给了高晓松。
等到他经济拮据需要用钱时,朴树也只说了两个字:“还钱”。
朴树与高晓松除了不喜欢人情世故的客套,朴树其实还是个天性浪漫的人。
朴树高晓松也曾谈起他与朴树一起外出演出的故事——
演出完高晓松与友人及朴树一起开车返回北京,路上在经过一座大桥恰逢夕阳西下,很美,朴树执意下车看夕阳。
最后高晓松与友人不得单独留下朴树,两人驾车离开……
朴树青年朴树这样的性格,也注定了朴树纵有太多才华,也不会像其他明星一样大富大贵。
他在艺术与经济的关系上守住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底线。
《跨界歌王》上的朴树2017年时很少上综艺节目的朴树破天荒地登了一次《跨界歌王》的舞台。
他也坦言登综艺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但物质的困顿下,依然挡不住他眼睛明亮清澈,亦如少年。
自此以后,他又开始了隐居,在他北京郊外租住的房子里创造着他喜欢的音乐……
时至今日,从1996年的第一首单曲《火车开往冬天》发行,也已20又2。
当初的青葱小伙也亦至40又5的不惑之龄,无论世事如何他依旧可以写出《清白之年》这样透彻心扉的歌曲。
电影《一个人的江湖》里有这样一个桥段,少年张小明仗剑行走于马路上,一辆车划过,一位肥胖的小伙伸出半个脑袋,嘲讽地叫他“大侠”。
其实年少的我们大多数都会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大侠”,却不知不觉间发现大侠这个词已成了贬义,渐渐我们也成了生活或影像中的一抹孤影。
张小明一抹孤影其实能像朴树一样并不难,而难的是守住自己的初心,以及能抵挡住外界嘲讽的勇气。
朴树《清白之年》eyond的经典歌曲《海阔天空》中有一句"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那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意思是:背弃理想谁都可以做到,但追求一生却不是每个人都行,哪怕最后只剩我和你两个人了,我们也要追求到底。
Beyond乐队在这个世界上我估计没有什么比放弃更容易做到了。
放弃爱情,放弃选择,放弃个性,渐渐地就忘了你曾经的模样。但其实只要坚持住,只要心中有座灯塔,就能驶向更远的地方。
不放弃,电影中的张小明做到了,现实中的朴树也做到了……
好了文章就写到这。
我是一个奇怪的人,
喜欢一个人可以是因为她为我掐灭了刚点燃的烟,
喜欢一本书可以是因为里面有一首小诗正合我意,
喜欢一部电影也可以是因为一句话戳了我的心。
文末祝福朴树亦如以往,也推荐这部戳了我心的电影给大家。
愿他的清新,洗涤你的铅华。
愿所有人“出走半生,归来依旧仗剑少年”。
也愿偌大一个世界,可以容下一个人的江湖。
《一个人的江湖》影评(七):《一个人的江湖》:想当“天选之子”,究竟有多难?
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陈奕迅《打回原形》
最近网上热传一个视频,在2004年央视年度经济新锐人物的颁奖现场,马化腾认真地向台下一堆实业大佬推销自己的QQ,当时的QQ还只是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之间流行,马化腾的一番说辞显然没得到大佬的赏识,海尔总裁张瑞敏直言:他并没有打动我。
当时的QQ已经坐拥了3.5亿客户,腾讯也已初露峥嵘,小马哥也已经是一号响当当的人物了。而另一位我们熟知的互联网大佬则更励志的多,在这段小视频的第44秒,镜头一闪而过观众席,角落里便出现了他的身影——马云。
时间再向前推9年,1995年,杭州市西湖明珠电视台做了这样一个测试:他们安排了几个壮汉在路边偷井盖,摄像机在旁边偷拍,想测试一下市民对这种行为的反应。
大部分人视而不见,只有一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出来阻止,这个人就是马云,标准的草根。
马云也好,马化腾也罢,是多少年轻人心中的创业英雄,他们的创业故事给我们打了一针又一针的鸡血。似乎只要仗义执言,勇于丢脸就能实现梦想。
然而,我们喝了太多的鸡汤,听了太多的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开始困惑了,是什么出了问题,反鸡汤派开始抬头,直言:中国14亿人,只出了一个马云,一个马化腾。一个人成功了,他放的屁都是香的。
谈什么梦想?梦想值多少钱?能买得起北上广的一间厕所吗?
众人恍然大悟,是呀,你我皆凡人,不是天选之子,为什么不能务实点活着。
你见过凌晨三点的北京吗?
你疲惫的脚步赶得上飞奔的房价吗?
你十年寒窗,立志成才,可为何心爱的女孩最后还是会选择拆二代?
这一个个光怪陆离的现象似乎很难靠梦想来解答。
于是困顿之下,享乐主义成了我们面对这个唯结果论世界的避风港。
谁再提梦想,谁就成了异类。
梦想,已经和“同志”、“菊花”、“诗人”、“大侠”等词汇被异化。提到他,人们不再是肃然起敬,而是噗嗤一笑。
《中国好声音》的现场,汪峰最常问选手的一句话就是:“你的梦想是什么?”这也被网友频频调侃与嘲讽。
难怪赵雷的歌曲里无奈唱道:理想,今年你几岁。
可谁都清楚,即使现实再无奈,即使热血已不再,每个人还是曾有过仗剑走天涯的冲动的。
纵使时光飞逝,翩翩少年变成了油腻大叔,在某个时刻,当我们瞥见一张照片,听到一首老歌,闻到一阵花香,在记忆深谷,还是会涌起一阵悸动。
即使无法再说走就走,即使身后已有太多羁绊。
我们依然可以叫三两好友,吹几瓶啤酒,醉意微醺间,一个个吹着牛:
如果我当年没买房,而去勇敢创业;
如果我当年没返乡,而勇敢做了北漂;
如果我那次勇敢一点,最后一次挽留她......
如果这些全都上演了,结局会怎样?
只可惜生活没有如果,只有一连串互相交织的错过。
在多少个不知名的城市上空,夜深了,觥筹交错吆五喝六变成了一声声深沉无奈的叹息。
之后各自告别,回到家中,老婆孩子热炕头,温暖但单调,一夜望到头的生活。
天亮了,一切依旧,面对多少个愣头青,我们似乎也习惯了充当那个过来人。一遍遍贩卖着自己的廉价的人生经验。
“年轻人,勇敢去迈河吧,河水很浅。”
“年轻人,还是老老老实实退缩吧,河水曾差点要了我的命。”
我们同化着那些异类,生怕这个规矩的世界乱了分寸。似乎我们的阵营里多一个人就能证明我们这样活着的意义。
终于有一天,走来一个年轻人,仗剑独行,满嘴梦想,面色稚嫩,身披荣光。
这样一个幼稚人物,他可知道江湖险恶,他可知道事实无常,他可知道能简单活着已是一件难事,何苦带着枷锁束缚自己。
但对于这样一个无畏少年而言,他当然知道前途未卜,他当然明晓人心叵测。
只是既选择了诗与远方,只能风雨兼程。
我们称他为大侠,是嘲讽也是敬畏。
我们暗骂他傻子,是惊恐也是自嘲。
我们期待看他出丑,看他光耀门楣的愿望落空,好让我们的苟且显得那么心安理得。
我们也害怕他成功,将家族的拳法发扬光大,让我们曾想过却不敢想的荒唐便为现实。
疑惑之际,我们轻声问自己:这个年轻人会不会真的不太一样?
但此时少年已走远,他会成功吗?他是傻子吗?
回答我们的只有他远行的背影。
我们只有将诸多情绪:妒忌、质疑、敬畏、嘲讽、怜悯、无奈统统打包,用看似嬉皮笑脸实则被生活扭曲的面容,对着他离开的方向笑着唤一句:“大侠”。
李宗盛歌曲里一句歌词很好形容了这种瞬间感受:“终于敢放胆,嬉皮笑脸面对人生的难。”
远去的少年不是别人,只是平行宇宙里另一个自己,而我们这些已被磨平生活棱角的人也要承认,梦想固然可笑,但他至少曾撑着我们前行。
谁也别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我们或许已没有梦想,但请给尚怀梦想的年轻人一些尊重。
梦想也许真的买不来一间厕所,但正是这样一个个大侠的出现,让世界不拘泥于简单的物质换算,让世界多了好多个维度,让僵化的社会有了更多可能性。
就像《幸福来敲门》父亲对儿子说的简单质朴的话:“如果你有梦想,请捍卫它!”
一花一世界,一人一江湖!
大侠,走好!
《一个人的江湖》影评(八):关灯拆电影 这部电影告诉你,行走江湖,你会陷入哪些“囚徒困境”?
关关
在博弈论里有一个经典的模型:囚徒困境。
警察审问两名犯人,并开出了条件:
两人都撒谎,各判1年;
都坦白,各判8年;
一个撒谎一个抵赖,撒谎者判10年,坦白者无罪释放。
那么两个相互隔离的犯人,面对审问,应该撒谎还是坦白?
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它深刻反映了一个社会中,个人最佳选择并非集体最佳选择。
约翰·纳什提出 “纳什均衡”回答了这个问题,因此获得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故事也被拍成了电影《美丽心灵》。
▲电影《美丽心灵》以经济学家约翰·纳什为原型
佛说,人生来就是受苦的。
因此行走江湖,每个人都是带着镣铐的囚徒。在纷繁多变的世界中,我们又会陷入哪些“囚徒困境”?
这部即将上映的电影或许会给你答案。
《一个人的江湖》丨2018年6月8日
这部由“甄家班”成员喻亢及内地导演黄建业联合执导的电影定档6月8日登陆全国院线。
喻亢在主演《追龙》后首次执导电影。作为圈内著名的武术指导,喻亢在今年2月份也因电影《追龙》中精彩的武术设计,被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组委会提名最佳动作设计奖。
▲《追龙》中喻亢饰演哑七
据悉该片由北京中视皮皮影业出品,电影主要讲述了“拳村”少年张小明肩负光复门派重任,仗剑闯荡现代江湖的故事。
这部电影外核是精彩凌厉的“拳拳到肉”,内核则是一个初登社会青年内心的挣扎。作为一本《江湖人速成指南》,它将为我们呈现每一个江湖菜鸟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种种困境。
困境1:剑未配妥,出门已是江湖
首先我们应该搞懂江湖与武林的区别。
徐浩峰曾回答过这个问题:武林属于社会地位较高的阶层,是居民中的有德之人,有次序的生活环境。而江湖是一个没有规矩的世界,骗术横行。
做一个类比,武林是校园,江湖是社会。
你或许已经厌倦了校园里那些条条框框,听腻了那些前辈们的循循善诱,极其渴望去社会闯荡,一展身手。
可当你真正步入江湖,剑未配妥,却已深陷那光怪陆离的世界。
这是贩夫走卒遍地的世界,生存远比梦想更现实。
你在校园苦心修炼的一招一式派不上用场,却被阿猫阿狗的一顿王八拳揍得鼻青脸肿。
你寒窗十年换来的那一纸文凭,在富二代的豪车、靓女们诱人的臀部曲线面前贱如手纸。
你迷惘,你痛苦。
为何武林的那一套规矩,来到江湖玩不转了。
如何佩剑?生存和尊严哪个重要?
本片两位主人公面对这个问题选择了不同的答案。
一个选择了孤独的坚守,屡屡碰壁;
一个选择了曲线救国,却弄巧成拙。
两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也有自己的道理。他们更像是一个人的两种不同的状态,时刻在坚守与妥协中寻找平衡点。
面对生存困境,最后二人联手,在我看来,其实代表着一个人在内心中与两个矛盾的自己达成了和解。
困境2:初心仍在,可你还是你吗?
哲学里有一个著名的忒修斯之船。
这艘百年老船,只要有一个部件坏掉就会被换掉,直到有一天,它全部的组件都被更替了一次,这艘船还是当年那艘船吗?
同样,人每七年完成一次全身细胞的更换,此时的你还是当初的那个你吗?
你10岁喜欢的玩具,20岁送给你,你还会爱不释手吗?
你17岁爱上的那个姑娘,40岁再遇到还会怦然心动吗?
所以行走江湖,那份初心,你坚守给谁看?
有句话说,我们终将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人,这话残酷而真实。
当我们看着一个个像极了曾经我们的愣头青汹涌走来,一如当年还未被磨平棱角的我们;
当我们看着电影里李昂和张小明为了“光复门派”的初心而一次次铩羽而归甚至兄弟反目;
我们会笑他们的痴,也会羡慕他们的执。
我们会像大话西游里那样一遍遍发问:坚守初心,有意义吗?没有吗?有意义吗…
这类电影的作用就在于此,它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当年我们轻易放弃的东西,现在这帮“傻子”在荧幕里坚持会是怎样一个结局。
困境3: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这是近年来被无数次提及的话,初看是一碗可口的鸡汤,细品却是一杯磨人的苦茶。
禅宗里有著名的三境界。
第一层境界:看山是山;
第二层境界:看山不是山;
第三层境界:看山还是山。
▲人生三境界
当年出走的少年是第一种境界,如今归来的少年已是第三种境界。
看上去豁达,实则悲凉。
当年为何出走,是为了光复门派,是为了配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
如今为何归来,是衣锦还乡,是壮志未酬,还是看破红尘,或许是,又或许都不是。
电影中两兄弟最后重新联手,导演给了我们大量的留白,他们注定还要历经各种磨难。
只是当鬓角斑白的少年卸甲归田时,江湖里再也不会有他的传说。
那些荣光,那些不甘,那些热血,那些儿女情长,待风埋葬。
少年一如从前心明眼亮,只有在没人的夜晚,才将无限的爱恨入酒。
此时的他最清楚,面对人生的很多困境,我们不是跨过去了,而是终于学会放下了。
总之好的电影绝不是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点给你带来触动。
《一个人的江湖》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悖论的名字,一个人谈何江湖。
可是仔细推敲,又不无道理。
江湖的精彩,在于由一个个精彩的个体组成。
一个人的精彩,从时间上讲,在于一个个不断变化的人组成;从空间上讲,在于一个个矛盾的人格斗争得来。
但不管需要怎样的选择,不论要经历多少场对决,都无需把输赢看得太重。
能在纷繁杂乱、尔虞我诈的现代江湖中安稳立足便已是得偿所愿。
江湖苦远,人世漫长,唯念初心依旧。
《一个人的江湖》影评(九):借这部“非武侠片”一个人的江湖,谈谈中国武侠片发展
记得一次与影迷谈胡金铨的时候,我曾说到,胡金铨所表现的的武侠世界是在大漠中,在深山里和宫廷上,
而贾樟柯想表现的武侠世界则是在市井中,在生活里,在柴米油盐上。
远处的城池于市井中的武侠而言就是千山万水,是到达不了的地方,所以他们一直在路上。
而中国武侠片的发展,也一直在路上。
就武侠片这一类型影片而言,最早可以追溯到1920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拍摄的《车中盗》,这一时期的成熟代表作则是1928年张石川导演的《火烧红莲寺》
《火烧红莲寺》剧照“红莲寺”这把“火”一连烧了三年,三年内拍出了18集续集,武侠电影真正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影坛风靡一时,雄踞四方。
到了40年代中期,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中国武侠电影的创作呈现为香港地区的“剑影”和大陆租界地区的“侠风”。
香港《大侠甘凤池》香港《大侠甘凤池》大陆《黑衣盗》50年代至80年代,港台地区出现了“新武侠电影”,胡金铨、张彻、袁和平等代表,
他们以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作为改编基础,掀起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创作浪潮。
胡金铨《龙门客栈》《龙门客栈》《龙门客栈》《侠女》张彻《独臂刀》《独臂刀》《独臂刀》《独臂刀》在这次浪潮中,出现了中国武侠电影史上一位开宗立派的武林艺术家——李小龙。
他的出现,把当时以刀剑为主的武侠电影引入了以拳脚为主的武侠片,使中国武侠电影成为开拓国际电影市场的先锋片种。
李小龙《龙争虎斗》1980年,中国武侠电影在大陆“沉寂”了三十年之后,再度复兴。
创作的主力军是刚登上历史舞台的第四代导演,他们的创作基本上都是“以技艺武侠片”原型,主人公大都是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正义使者,并且把武艺的修炼与精神锤炼融为一体。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张鑫炎的《少林寺》
张鑫炎《少林寺》中国武侠电影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形成了一套自身独特的叙事体系和价值体系,
在传统观念里,能够称为“侠”的人,不仅要有一身高超精绝的武功,更要有一种嫉恶如仇,坚守正义,爱憎分明的品质,中国早期的武侠片侠者形象大抵如此。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娱乐观念的变化,被认为是“侠者”的人物形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内涵所填充,
于是街头混混出身的小庄也走进了“侠”的行列。
而发展至当代语境下,武侠片逐渐演化为黑帮片、枪战片。
吴宇森《喋血双雄》即使有优秀的武侠片,诸如《师父》《箭士柳白猿》《绣春刀》等,
其叙事语境也是设置为明朝、民国等,武侠影片发展至今似乎缺乏了现代语境下的现实表达。
《师父》《箭士柳白猿》路阳《绣春刀》从整个武侠片的发展历史过程来看,影片聚焦的时代多为明朝等历史朝代,而缺乏了现代语境下的历史表达。
现代武侠片的危机正在于此,当黑帮片、枪战片承载起武侠片的“侠者”精神时,或许应该反思是否有一种更为合适的类型来表达这种“侠之大者”的精神。
《古惑仔》《古惑仔》当然武侠片这个独属于中国电影特殊语言,电影艺术家们从来没有停止对它的探索。
譬如即将上映的新片《一个人的江湖》,虽这部电影不是一部传统的武侠片,
但导演已经开始在现代语境下寻找武侠片深邃“武侠精神”
喻亢 黄建业《一个人的江湖》影片的英文译名叫The Universe Of One’s Own,意为主角怀揣着一腔孤勇在江湖闯荡,成或败,进或退,这都是武侠精神的体现。
令人期待的是,导演将如何通过现实表达回溯传统武侠精神,又该如何在现代语境下表现当代人物的侠义精神,以及已经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门派掌门传统江湖规矩等。
主角张小明怀揣着满腔热血光复门派,在独自闯荡江湖的途中遇到了知己,并在对方的帮助下快速成长起来。
在这一点上,一心光复门派的张小明与一心为父报仇的侠女没有本质区别,为了某种目标孤注一掷,突破重重突围成长为令人瞩目的“侠士”。
《侠女》影片关注的是英雄的成长模式,换句话说,呈现的是一个人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
在此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又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发现,立足于现代社会中已然逝去的江湖,导演将会如何呈现这种“消失的武林”,这些都值得期待……
也借这部影片的宣传语送给走入发展困境的现代武侠电影: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依旧仗剑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