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读后感锦集

  《设计心理学》是一本由唐纳德·A·诺曼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168.00,页数:9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设计心理学》精选点评:

  ●不说设计心理学已经成设计领域必读教材之一,然后作者从80年代开始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关注设计与人之间的关系,4册书目由浅及深从物品到秩序到情感到未来,庖丁解牛式分享自己定义设计的智慧,我们这些小辈贪婪的从书里学习一点点知识,反复咀嚼才看得懂百分之一,我们每一刻的顿悟都是别人走过的路,好好做笔记,吃透这本书!

  ●很多概念诠释,蛮细致的。后两册内容相对啰嗦。

  ●五个为什么

  ●以前或许是景点,现在看来不过是老生常谈

  ●终于读完了,设计心理学涉及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框架感觉不是很多,主要的几个心理学理论就是意符、示能、概念模型和三个层次——本能、行为、反思。 其实书本身还有有一定启发的,但是感觉很多篇幅都在讲一样的东西,好多重复,读得好痛枯燥,主要讲设计,心理学方面收获其实不大。

  ●看了一本

  ●2020年的第6、7、8本书。前两本非常经典,后两本未免有点过于超前。

  ●基本可以作为专业提升的教材, 对交互有很大帮助

  ●还是好书,就是观点重复巨啰嗦……

  ●第三、四卷出现了不少科幻作家的名字。文中认为保险丝是阿西莫夫第三定律实体化案例的观点比较有意思。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一):与复杂共处

  读完《设计心理学2》,更理解了复杂和简单的关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极简。

  一件事情复杂与否,还要看如何在其概念模型的阶段就建立好一个合理的模型。事情本身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从源头去改变它,就像利用空间去整合信息,办公桌上左侧是已完成的文件,整理好放文件夹中,右侧是待处理的文件,摆在笔记本旁,或者贴上什么时间处理,在需要的时候就不再动脑子把整件事情梳理一遍。

  这是技巧,也是思维的转化。大脑需要用来处理费劲的事情,多余的消耗尽可能地减少。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二):自动化背后并不是那么简单

  终于阅读完整套设计心理学。前三册更多是在说设计本身,原理,逻辑,背后的故事和心理,情绪等。

  第四册说的是自动化,这更像是进行时与未来趋势。通过第四册可以更好地理解,机器与人的互动特点,从而理解如何去设计一个机器,实现我们理想中的自动化。

  有意思的是,在看到设计法则摘要时,我意识到,机器发展出来用于增进与人互动的法则,与我们工作中和领导汇报沟通的很多要点是相似的。

  1-要简化事情,挑重点说。

  2-需要会讲故事,如有需要了解来龙去脉。

  3-提供理由,作为决策的参考。

  4-让人们以为是他们在控制,在操作自主性的同时,适当隐瞒,及时接手完成即可。

  5-反复确定,以便告知进度。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三):第一章

  可视性和易通性 可视性,是“怎么用”的意思 易通性,是“做什么用”的意思 我曾在不久前给宝宝买了个夜视灯。这个灯除了可以夜间照明,还可以显示时间和设置闹钟。估计是他们的产品经理为了增加卖点,所以增加了后两个功能。而就是因为增加的这后两个功能,使得夜视灯的操作面板非常复杂。为了让这个复杂的操作面板能够被用户理解,产品经理又在两页纸的使用说明书上密密麻麻的写上了操作说明。这让我异常烦躁,我非常不满意的最终用十几分钟才搞明白这个夜视灯怎么用。平时,我们的灯不就是一个开关吗,为什么你要把这个小小的夜视灯搞得这么复杂呢?我们苦逼的产品经理,我不得不叹一口气。这个夜视灯违背了可视性的简而化一原则。同时,又违背了易通性的功能简化原则。细节我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产品经理,可以读一下认知心理学方面的书。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四):设计与情感

  读完《设计心理学3》,这一本更多是在讲述设计背后的情感设计和表达。

  很多时候还不仅仅在说设计这件事,还在说心理学,在说人。对我影响最大的自然是最近觉察到比较多自己的情绪,对物对事对人都有,物品和设计本身是没有情感表达的,是人看到,触摸,使用后,赋予是自己的情感到物品上,产生的情感情绪。

  然后问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情绪,再深入多问几个为什么,万事皆有因。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五):设计和市场终归还是不同的立场

  刚看完《设计心理学1》。 合上书后,还能让我迅速想起且颠覆我之前观念的一个观点是:如果你发现一个物品不好用,并不是因为你笨,而是它的设计不够好。比如没有办法通过一些简单的设计来暗示你如何使用,或第一眼看到它并不知道这是什么,琢磨好一会儿还是不知道它干啥用的。

  深得我认同的一个观点是,现在太多物品的功能过于繁杂,这是由于社会需求和企业竞争造成的,如果一个物品没有更新,可以一直用,那么用户没有必要买新的,企业生产出来的物品会越来越少人购买。另外,如果你的产品只有一代,虽然是功能足够好,设计足够简单,但别家有好几代产品,会不自觉推动你也去研发更多功能的同类产品。

  我对家电行业一直有一个观点,要么是做成小米,每种产品出1-3款,质量和性价比无敌,用户也好选择。要么就是做成戴森,和其他家完全不一样,那价格自然可以根据品牌定位去设定,不需要和竞争已经非常白热化的中低端品牌去抢夺市场。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