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彩图增订本)读后感精选

  《中国近代史(彩图增订本)》是一本由蒋廷黻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4,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近代史(彩图增订本)》精选点评:

  ●第一次看蒋的中国近代史是在八九年前了吧,当时深为震撼,整个历史观似乎都有所改变,而今再读只觉得所言皆为常识。这本跟别的版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后面收录了作者不少论文,对一些中国近代史上的专门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论述,比仅仅读中国近代史这本小书收获更大

  ●短小精辟,史论兼具

  ●文笔直白流畅,非常易读,近代史入门

  ●与《走向共和》搭配食用。

  ●以为近代史的概述性文章写来写去也就那回事,打算随便翻翻巩固一下知识点。但没想到蒋一来文笔优美,二来议论精彩,三来立场鲜明,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无聊。

  ●中华书局的精装版 打开一股纸墨香 装帧精良 内容上比华侨版多了几幅历史插图和先生的其他几篇文章 收藏之

  ●很受启发

  ●近代史研究开山之祖

  ●史评,非史?

  ●高中买到的这一版精装,重标一下

  《中国近代史(彩图增订本)》读后感(一):读 《中国近代史》小记

  本书正文以作者的主观视角大致讲述了从1840年到1937年的历史。晚清部分可以作为历史教科书的补充。民国部分因为作者当时的政治立场,所以是推崇中山先生和蒋中正的。不过历史本来就是不客观的,多了解一下不同的视角也是好的。 个人特别喜欢本书附录的九篇文章,引证均较为详实,读之令人耳目一新(或者可能是因为我读的还太少的缘故) 。这部分比正文篇幅还长的附录应当时常拿出时间来重读、回味。 正文为作者1938年短暂赋闲时所写,因此个人觉得行文比较仓促,目的性较强,即为激发正处于抗日战争中的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勉励大家勿忘国耻,团结一致。 最后,粗略总结一下造成晚清败局的主要原因: 1.最高权力的不集中与统治阶级的无能、软弱。2.士大夫阶级的思想守旧,贪蠹,沽名钓誉与易妥协。 知古鉴今,读此书时常感慨,环我中华之邻邦无一善类,然环球之诸国岂有善者乎?盖为利也。再看今日之中国,遂释于怀。

  《中国近代史(彩图增订本)》读后感(二):无知

  这本书其实写的很简单,全是个近代简史,本身字数也就几万字。之所以形成一本三百多页的书,是又加了作者几篇论文。

  读史是件既快乐又痛苦的事,快乐者,时时从前人的事件里了解领悟很多东西;痛苦者,历史总在变化。按理来说,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已经无可改变,但是她却又总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人加以打扮,让人无法看到真实的面目。从我认字开始到现在,同一件历史事件可能已经变化了数次: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奸臣变忠臣,汉奸变爱国者,英雄变罪犯,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硬生生把我们变成了怀疑论者,不相信一切。

  还是说到本书,近代史内容很少,但影响不小,足见蒋廷黻先生治史功力,且对近代历史人物的观点也颇客观,并不因盖棺定论,政见不同而稍加掩饰或鞭挞,这是我很尊敬作者的地方,只是对作者后来因从政而再无暇学术而惋惜。

  还是用本书的一句来结束:制度就是社会的习惯,制度的改革就是习惯的改革。

  《中国近代史(彩图增订本)》读后感(三):一寸光阴一寸金

  蒋廷黻这一版近代史最大的特点是精简,寥寥几万字便把近代几百年的大事讲得明明白白、入木三分。想得多说得少而又能讲明白的,一看就是高手。把近代史的主线提炼为中囯近代化的历史,着眼宏观脉络而不拘于小节,他的很多观点即使在近百年后的今天仍然站得住脚。 全球的近代化浪潮由西方掀起,当西方的铁甲试图冲破大洋的阻隔时,中国还处于中古时代,而从时间上看,中国的落后并没有花了太长的时间。明朝郑经的舰队比达伽马的小船大得多,不到百来年,就全面落后了,不仅器不如人,技不如人,精神也不如人了。而从康乾盛世到南京条约不过才几十年。只能说改革的速度对国力的变化是一个加速的过程,西方工业革命为他们加了一次油门,中国改革开放也是如此。 中国的近代无疑是惨痛无比的。单从国土面积来看,在列强纷争的年代,版图和势力范围接近固化的尾声,是以中国丧失大片国土和要地而结局的,永远改变了中国的地缘格局。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一直自以为是天朝上国的中心,洋人来进贡都得下跪,而的近代的二百年不断被打被欺负,直到快要断气了才缓过神来,正是被洋人欺负怕了,怕到了骨子里,情况就反过来了,见洋人就跪,跪久了还站不起来了,即便是在今天,从上到下也是如此。 落后并不可怕,落后以后还不明了落后的理由而无动于衷,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若鸦片战争第一战被打醒了,奋而改革图强,即便结局还是败,也不至于败得这么倾家荡产。 一寸光阴一寸金,个人如此,民族更如此。

  《中国近代史(彩图增订本)》读后感(四):近代史开山之作,格局和眼界至今无出其右

  近代史开山之作,作者以其外交学背景,善于从外交角度审视近代历史事件。甚至有人认为,茅海建《鸦片战争再研究》也没有在格局上超越本书。

  对于李鸿章等重要人物的评价比较中肯,相对于早期革命叙事中的脸谱式评价,以及最近十年对李鸿章从“千古罪人”到“千古贤相”的神吹捧,都是一种拨乱反正。

  从蒋廷黻近代史可以看出李鸿章的外交观念还是前现代的,对现代国际外交体制知之甚少,对俄外交也接连作出错误决策。

  旧官僚以天朝上国自居,一般是懒得搭理外国人,实在不听话了,闹出了动静不得不过问,也逃不出“剿灭”“安抚”两种策略。与其说是策略,不如说是固有的思维模式,总之就是缺乏对现代国际体系和历史进程的认知。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实际上鸦片战争以来一系列对外战争的失败,外交失策都是一个重要原因。李鸿章作为旧式官僚,在很多地方展示出的超出时代的眼光和超越众人的权谋可谓杰出,但“近代最优秀的外交家”的说法太过拔高。没看过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不知道是不是出于梁的鼓吹。李鸿章也只是刚刚走出了旧模式大门的人。

  李鸿章本质上还是旧式官僚,说外国人往往只认李中堂,直接的原因是他是旧官僚中的维新派和当权者甚至是受个人魅力的影响,这不能证明他的外交眼光和成就。李鸿章时期的外交失策是肯定的。弱国无外交说的是谈判筹码有多少,外交失策是说在既有筹码的条件下决策错误。这一点还是要由李鸿章负责的

  中华书局版是国内比较难得的基本保持作品原貌的版本,并未整段删节原文,只是对关键字词作缺如处理。

  《中国近代史(彩图增订本)》读后感(五):时下人人都应该阅读的一本好书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是,正文只有126页,是一本难得的近代史好书,深入浅出、简单明了,颇有大师之作的风范。

  感谢西丰客人编辑出版了这本好书。

  之所以说,人人都应阅读,是因为书中的情势与当下甚为相似,尽管过去了100多年了。

  那时是闭关锁国,根本否认强盛的西方世界,以维持天朝上国的荣光。今天的舆论是在大国崛起,西方各国在日益衰落。

  那时的李鸿章以为中国之政治制度/教育/文化,无一不优于他国,差的只是枪炮而已。今天我们讨论的,只是芯片、操作系统几个技术有差距而已,制度、思想、文化各方面都优于他国,满满的自信。

  中国第一个驻外的公使郭嵩焘,提出西洋的轮船枪炮值得学习,西洋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也值得学习,被全国痛骂汉奸。今天如果说西方有值得学习地方,被骂的名字更多了,臭公知、带路党、慕洋犬...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