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徒的礼物》读后感1000字

  《清教徒的礼物》是一本由[美]肯尼斯·霍博 / [美]威廉·霍博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教徒的礼物》精选点评:

  ●12-14章以及附录一不错。对商学院教育的反思,对量化测评的质疑,对“专家”的质疑,对会计和财务的愤懑。虽然有些道理说得不够深刻和具体(如对量化和会计的指责),但还是有所启发。

  ●好书,强烈推荐,特别是如果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更是感触良多,之前总感觉很多实际工作中所谓的量化很扯淡,还总被排挤,哎

  ●非常好

  ●值得一读

  ●值得一读! 心中有坚定的信念 手里有过硬的技术 不因成就而沾沾自喜 不以个人业绩而邀功 始终朝着“山巅之城”出发

  ●可以了解世界范围内大概的经济发展脉络,以及美国对日本企业经济的影响,接着是日本对台湾和大陆经济的影响,亚洲正在崛起。书的叙述方式有点难懂,也许的翻译的直接英文试说明。大略啃完了。

  ●美国企业管理历史和清教徒的侃侃而谈,叙述得有点啰嗦看了一大半实在看不下去,未来再看吧

  ●给予我精神上的启发。

  ●前十章明亮清新,后面乌云笼罩。如果作为启迪,前部分更加值得读。

  ●是非常合我想法的书,这些想法的来源大多来自于我的英语老师邓力,他是军人,教授的儿子,自学英语的英语老师。他教我真诚,诚实为人,诚实为事,诚实为学,只有这个才是引人向上的力量。我爱他胜过绝大多数人。

  《清教徒的礼物》读后感(一):学管理学之人应该读一读

  一直以来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在管理学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包括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等等,而本书则有点颠覆了对大师的理解。更甚者对现在流行的商学院都给予了颠覆性的评价。

  这本书我前半部分基本上是走马观花的看完的,但是从第十二章开始,开始了重头戏,作者用大量的事例举证,论证了新泰勒主义给社会的方方面面造成的巨大破坏性影响,说老实话,有些论据真的挺有力的。

  值得收藏,推荐学习经济和管理学的朋友们都来读一读。

  《清教徒的礼物》读后感(二):关于管理的事很多都是错误的。

  书通过案例和历史数据对美国近代管理思潮及应用对企业经济的影响,作者认为美国的兴盛源于对清教徒的理念的坚持:人生目标不管多么模糊,归根到底都是建造人间天国的坚定信念;拥有机械天赋、喜欢亲力亲为的技师精深;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道德观念;能够根据大大小小的目标协调各种财力、物力及人力的组织能力,然而随着泰勒科学管理思潮的影响,美国人渐渐放弃了清教徒的行事方式,更注重自私自利及股东权利,而不是利润最大化,提供社会服务,指标化让很多事务变得更加浮于表面,MBA的管理思潮忘记了企业管理是一项实践活动,作者反对科学管理的思想,认为更加务实的自下而上的管理也就是基层工作更加重要,这与之前马云认为不能将客服外包是同样的道理,我在运营读书会的过程中也是犯了同样的错误,将维护会员交给不熟悉业务的人,维护会员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事。

  《清教徒的礼物》读后感(三):清教徒的礼物:行动清单

  清教徒的文化影响着美国的公司文化,作者总结出了清教徒文化的四个要素:人间天国、亲力亲为、集体至上、经常团契。

  清教徒文化的公司,不断由小的行动清单,自下而上整合为系统的行动清单。在不断的调整和使用中形成完善的行动清单,根据核对清单行动,而不是在没有清单的情况下盲目行动。复杂清单是由简单的清单嵌套而成的。

  公司和个人都要避免负债,负债就是把家具劈来当柴烧。

  专家不是万能的,战略的制定,需要局部行动清单的整合,这需要经验的积累。所谓的管理专家只能提出对具体事情的建议,而不是对战略指手画脚。

  变成目标的指标不再是好指标,军事、经济、政治领域都适用。一旦指标成为目标,各种投机取巧会自动产生。

  《清教徒的礼物》读后感(四):作者想要吸引你们是多么难啊

  管理类书籍目录里面,已经被《 XX法则》,《管理大师XXX的定律》、《不XXX如何管理好公司》等等占满。《清教徒的礼物》这本书,如果不是老师推荐,打死都不会想到这是一本管理类的书籍。蜜汁封面配色,像漫威一样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流行气息。

  闲话少题, 首先我认同本书作者在管理方面的绝大部分观点,特别是”自下而上“式的管理。作为在大型私企和国企都待过的基层管理者,个人觉得深刻体会到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管理结果的不同。管理者深入基层,实际上是掌握最原始的信息,解决最前端的问题。否则,这些信息会在向上传递中,一层一层的衰减甚至变形,而最前端的问题,会通过生产流程,以几何指数的方式,增加它所耗费的无谓成本。

  这些内容其实与很多管理类书籍不谋而合。而书中将整个”专家“式管理批判的一无是处,个人感觉有些偏激。书中批判考核指标,尊重质量和客户需求,但是这些是大原则,但具体操作方法,却描述较少,而且书中很多例子也用到了所批判的考核数据。

  也许这本书的设定,就是一本想要让人看了大彻大悟的灵丹妙药,其实只是济公搓下来的泥,疗效来源则是济公所施的仙气。

  作者想要吸引读者是多么难,书名起的这么清新脱俗,书中内容也往这个题目上凹了不少,封面设计像漫威,又有点像苏联式风格。

  总之,5星给原作者,喜欢书中的主要观点。3星给译者,行文真的感觉不那么流畅。

  《清教徒的礼物》读后感(五):《清教徒的礼物》——以后见之明倒推成功不能让人满意

  把清教徒的成功归结于一个宗教伦理因素,这样的分析角度滥觞自马克思·韦伯。其实作为社会学的鼻祖之一,韦伯是很多社会学分析方法的鼻祖,这一点另外的贡献实在算不了什么了。但是自此以后,清教徒的成功开始变成一门显学,很多社会经济相关的文献和分析文章就在围绕着它的宗教性展开,好像是把清教徒提高到了一个与世界其他宗教显然不同的角度上了。以这本书为例,归结的四个特点:人生目标不管多么模糊,归根到底都是建造人间天国(Kingdom of Heaven on Earth)的坚定信念;拥有机械天赋、喜欢亲力亲为的技师精神;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道德观念;能够根据大大小小的目的协调各种财力、物力和人力的组织能力。无一不是企业主想要的优秀员工的品质:改良世界、手上有活、献身公司、团队协作。因此把新教伦理引入公司管理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至少在几百年来的美国,人们是把这一套方法奉为圭臬的。

  但我一直觉得这本书虽然被人说得天花乱坠,内容实在有点生搬硬套的。美国史不长,两三百年的东西颠来倒去也就是这么点内容,只是被人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来回来地分析研究。从正史角度可能已经没什么意思了,就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再套上清教徒的外衣,仿佛是获得一个全新的视角了。如果说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的萌生还能以勤俭努力创造人间天堂作为桥梁连接的话,说清教徒在管理上有怎么演的个创见并不能有理有据地说服读者。五月花号的管理方法和今天美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又有多少相似之处呢?我想英国清教徒成功登陆北美不是因为清教徒的教义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领导人的主观魄力才是重要的因素。换一个印度教徒或者儒者,可能也能成功。以一个后见之明总结前人的经验,人们总是有话可以说,也总是能总结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来。本书的论证品质这就有点让人起疑了。到后半部分,对美国今天的管理能力下滑、经济失谐的分析更加难以令人满意。所以这本书盛名之下恐怕难副,与其关注这种带有主观色彩的科普,倒不如看看两位作者的论文和力荐者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呢。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