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精选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一本由[奥]斯蒂芬.茨威格著作,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01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群星闪耀时》精选点评:

  ●作者确实很厉害,写作五星,翻译的其实也还很不错了比起有些版本稍微差点。十四个小故事,要么创造历史,要么改变世界,正是人类史上这些闪耀的群星,让我们当下的生活丰富多姿,让我们走进了人类史上目前最美好的时代。书中截取一个个瞬间,通过作者牛逼的讲述,把微缩的历史瞬间写成了惊心动魄的小说。得益于作者细微入至的人物心理描写,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章,对人物心理描写真是之精彩。

  ●比想象中的好,原来以为是哲学类的书,实际上是人物传记小故事。读起来细腻而气势磅礴。应该找本英文原版读一下。

  ●最后一个历史时刻没有看懂,印象最深的是拿破仑那个

  ●这个版本的差点,不过内容还是值得一读的,在KINDLE看的茨威格集里没有这本,看完了还还是有些意外的

  ●建议中学生阅读,提高写作文笔

  ●这个译本也许不是最精彩,但个中故事令人唏嘘感叹。

  ●总体而言内容不错,也能稍微了解一些历史 但是这书印刷实在太差劲了,有重影的不止一两页,还有的印刷直接少了一块根本读不来就很……拉黑再见(。

  ●这本书描述的都是历史上重大事件中一些不太被人注意的时刻,正是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构成了真正的历史。

  ●对西塞罗感兴趣。

  ●确实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能与这样的伟大人物共同前进,也是幸运的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一):这个邵灵侠翻译的版本不是盗版的话就是机翻

  翻译的语言不流畅。基本的文法和阅读感都没有,白糟蹋钱,可惜这个名著了,不要买这个版本。翻译的语言不流畅。基本的文法和阅读感都没有,白糟蹋钱,可惜这个名著了,不要买这个版本。翻译的语言不流畅。基本的文法和阅读感都没有,白糟蹋钱,可惜这个名著了,不要买这个版本。翻译的语言不流畅。基本的文法和阅读感都没有,白糟蹋钱,可惜这个名著了,不要买这个版本。翻译的语言不流畅。基本的文法和阅读感都没有,白糟蹋钱,可惜这个名著了,不要买这个版本。翻译的语言不流畅。基本的文法和阅读感都没有,白糟蹋钱,可惜这个名著了,不要买这个版本。真的,多说几次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二):这本书建议配地图看

  这里面的故事我决定每读完一章写一点,以防整体读完就忘了。。。

  1. 实话说读完第一张才知道发现太平洋的人是谁。。。真心觉得巴尔沃亚能发现太平洋真是不容易,需要勇气、魄力、坚持,虽然支撑这些优良品质的力量,是心底的自私(想被赦免、想要荣誉、权利、黄金),但是纵观历史人物,又有哪一位或创造或改变世界的人或事不是自私的?突然感觉其实所有的一切源于心底自私的欲望。

  2.昨晚读完了第二章,穆罕默德二世覆灭拜占庭(东罗马),这章读的稍有迟慢,自身知识储备不够啊!希腊教会、罗马教会、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东正教、基督教、伊斯兰、穆斯林……拜占庭-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穆拉德二世、穆罕默德二世……着实不了解宗教信仰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评论宗教问题,对于本章的感触,深深感到人性的虚伪,历史的注定一定是有原因的。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三):一念之间的决定,很可能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

  “恰恰是这种聪慧之人,在决定性的紧要关头,往往极少能够成为一个行动雷厉风行之人,这是因为其内心深处备受责任感之煎熬。这种相同的人格分裂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这种聪慧和极富创造力的人物身上上演:这正是因为他能够更好地洞察这个时代的愚蠢之处,这会使他介入其中,于是在欣喜若狂的某一瞬间,他便会激情四射地投身于政治斗争。但是与此同时,每当需要以暴制暴的时候,他又会犹豫不决。他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又会令其惊恐万分地退缩,既不敢去实施恐怖的暴政,也不敢让人去血流成河。况且这种无与伦比的唯一瞬间不仅允许他,而且甚至要求他肆无忌惮、残暴无情,是那些犹豫不决和重重顾虑恰恰令他丧失了活力。” ——《西塞罗》

  当人生的主旋律受阻时(事业),可能会开辟出其他美丽的道路,并且很容易享乐其中,恍惚会认为这才是主旋律。但是当受到本性的召唤,很可能就会瞬间又投入曾经让自己狂热的战斗中,也才会发现那些看似美好的日子实则是退而求其次的自我安慰。

  ——《西塞罗》有感

  当强行把一个人放到不匹配的位置上时,无论对他自身还是对整体来说都是摧残,很可能会对局面造成致命一击。 ——《世界瞩目的滑铁卢一分钟》有感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四):耻辱与光荣只在一瞬之间

  ——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有感

  “宛若星辰永远散射着光辉 ,普照着暂时的黑夜。”

  ——题记

  茨威格说:“历史仿佛是一位编年史学家,漠然而执着地使 一段又一段历史彼此相连,就像把一个又一个环扣串联成数千年悠长的长链,因为一切激动人心的事物都需要准备,一切重要的事件都要有个过程。”我想《人类群星闪耀时》正是一座展示架,将那长长的闪耀着的链子挑选出最动人的部分,为我们组装,展示。我不由得沉浸在着长链的光辉中了。

  我在似乎是在很早之前就有茨威格的作品。但那模糊的记忆也不知是存在于哪一册的课本,又或是家里书柜偶然翻出的大部头。但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这个并无太多印象的人写的书并没有太大期待。但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并深深为其所吸引。或许这就是文学的力量。由此我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究竟是怎样的人可以写出这样的传记呢?我不由得好奇。他的文字中充斥着力量,他的话语里闪耀着光芒。我想去探寻这光的源头。

  随后我了解到,1881年茨威格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一生中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而且在二战时曾受到纳粹的迫害,多次迁徙逃亡。但战争后的逃亡并没有打碎他的梦想,使他颓丧,反而成为了他创作的动力。自此以后,他非常憎恶独裁统治,一心向往和平,从事文学创作就是试图唤醒人们的良知来对抗暴力。

  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文学中的成就与贡献。他的传记作品“展开了一个个宏大的历史图画,个体的命运在历史波涛中沉浮,而强烈的个人意志也在某一刻与历史激烈地碰撞之后改写了历史。就像这本《人类群星闪耀时》,个人与历史的主题交相辉映,如同群星闪耀着的天空……10位传主有了不同的选择,而这选择的瞬间京师历史暗藏的机关,渺小的生命从此变成永恒,浩瀚的历史也从此斗转星移”。

  而这本《人类群星闪耀时》讲述的并不是有着壮举的人类中发着璀璨圣光的人们的,而是十四个有着决定性意义的时刻。一个个看似普通的时刻却决定着一个区域、一个大洲、一个时代,甚至是整个人类历史的命运。他们宛如星辰一般永恒,照亮了短暂的黑夜,在夜空中熠熠生辉。其作者茨威格把伟岸的光辉浓缩,又将一些决定性的时刻放大,给予人们了无数心头激荡。

  虽然这是一本传记,但他却将人物内心感受和微妙的心理变化,以言简意赅的朴素语言和平铺直叙的手法展现了恢宏壮观的历史画卷。构成了一个个篇幅独立、风格迥异和体裁不同的小故事。将一个个知名或不知名的历史人物在他的笔下顿时变得活灵活现。

  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内容与这本书的名字完全不相关的一篇——世界瞩目的滑铁卢一分钟。初看时,我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作者要写这一个篇章。难道一个懦弱无能优柔寡断的人的一个错误的决策,一个耽误了一分钟导致帝国覆灭的行为,也能算是“光辉闪耀时”吗?后来当我仔细重读一遍时,看见了茨威格的一段话:

  “有时候,这就是世界历史上最值得惊叹的时刻——命运之线在瞬息之间是掌握在一个窝囊废的手中。每当重任如风暴似的突然降临到这些人的身上,把他们卷入英雄史诗般的世界游戏,这与其说是他们的荣幸,毋宁说是让他们感到恐惧,于是他们几乎都把青睐自己的命运之神拱手相让。”

  我想或许这就是茨威格的用意吧。他在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面对能够被自己改变的世界,也并不是所有人在面对汹涌的战事时还能从容不迫。或许也是在让我们思考,若是当时面对的是我,我会不会有勇气这样做呢?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都能够当英雄的。

  正是如此“在尘世的生活里,这样无可替代的一刹那是很少降临的。……它始终只垂青于天才人物,并将他塑造成不朽的形象。命运对那些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之辈充满鄙夷并拒之门外。命运——这世间的另一位神,只愿用热烈有力的双臂把那些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殿堂。”

  《人类群星闪耀时》更像是一首动人的诗歌,他歌咏一部又一遍优美的篇章,在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他记录了光辉的瞬间,即表现了对命运的敬畏,又描绘出了人类在面对恶劣的环境与悲惨的命运时的奋起向上。正如一篇书评中说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启发我们的,绝不是鞭策我们每个人都要去影响历史进程,这样才算成功,才算实现社会价值,而是通过一个个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我们该怎样做,该让自己的人生践行怎样的过程。”

  唯有借助不羁的人, 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认识人类。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五):人类群星闪耀时 (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

  “勇敢是处于逆境时的光芒。”——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 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本书以言简意赅的语言展现了恢弘壮丽的历史画卷,同时将一个个知名或者不知名的历史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微妙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活灵活现。

  我看的是开明出版社的邵灵侠译本,感觉翻译质量很好,但豆瓣只有不到8的评分。

  本次书摘用序言引入,摘录重组音乐家亨德尔和诗人歌德的故事,也是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由于歌德内容涉及诗歌,为了体验押韵,我摘录了的德语原版。序言也同样引入了德语,方便我德语的学习。

序言

Kein Künstler ist während der ganzen vierundzwanzig Stunden seines taglichen Tages ununterbrochen Künstler; alles Wesentliche, alles Dauernde, das ihn gelingt, geschieht immer nur in den wenigen und seltenen Augenblicken der Inspiration.没有一个艺术家,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歇地创作,他所有重要且富有生命力的成功之作往往只会诞生于灵感那罕见而又难得的爆发瞬间。

  Augenblicken: 瞬间。拆封两个部分,“Auge”和“Blick”。

  德语中, Auge,中性名词,眼睛之意。牙齿是Zahn,阳性名词。所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表达便是“Auge um Auge, Zahn um Zahn”。Blick,阳性名词,目光之意。

  Augenblicken可以联想到英语表达“in the blink on an eye”,和“time flew”相近,表示眨眼之间,转瞬即逝。

Immer sind Millionen Menschen innerhalb eines Volkes nötig, damit ein Genius entsteht, immer müssen Millionen müßige Weltstunden verrinnen, ehe eine wahrhaft historische, eine Sternstunde der Menschheit in Erscheinung tritt. Solche dramatisch geballte, solche schicksalstrachtigen Stunden, in denen eine zeitüberdauernde Entscheidung auf ein einziges Datum, eine einzige Stunde und oft nur eine Minute zusammengedrängt ist, sind selten im Leben eines Einzelnen und selten im Lauf der Geschichte. 在一个民族之中,为了产生一个天才,总是需要上百万民众的衬托。在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人类群星闪耀之前,这个世界必定先要经历一段漫长而又虚无缥缈的岁月。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很少会出现这种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即在某一个特定的日期、某一个特定的时刻,甚至常常在某一分钟之内做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决定。

  时势造英雄,英雄把握时势。天才的产生,必然是天才与其背后共同驱动的结果;只有那些把握了灵感迸发之时,生死攸关之刻,他们才会成为天才。

Einige solcher Sternstundenich — ich habe sie so genannt, weil sie leuchtend und unwandelbar wie Sterne die Nacht der Vergänglichkeit überglänzen — versuche ich hier aus den verschiedensten Zeiten und Zonen zu erinnern. Nirgends ist versucht, die seelische Wahrheit der äußern oder innern Geschehnisse durch eigene Erfindung zu verfarben oder zu verstärken. Denn in jenen sublimen Augenblicken, wo sie vollendet gestaltet, bedarf die Geschichte keiner nachhelfenden Hand. Wo sie wahrhaft als Dichterin, als Dramatikerin waltet, darf kein Dichter versuchen, sie zu uberbieten.几次诸如此类群星闪耀的时刻——我之所以这样称呼它们,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恒,照亮了短暂的黑夜,在夜空中熠熠生辉——在此,我想从完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进行回顾,丝毫不会用自己的臆想来渲染或者增强这些国内外大事的内在真实感。因为在那些重要而精彩的时刻,历史本身已表现得十分美,根本无需任何辅助的手段。作为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历史掌控了一切,任何作家都无法超越。

  让我们一起见证亨德尔和歌德的历史。

亨德尔的复活:《弥赛亚》

  清唱剧《弥赛亚》是亨德尔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亨德尔虽然生前经历过种种磨难,但是死后却受到整个国家最高礼遇,与莎士比亚等名人长眠在一起。“弥赛亚”的字义。英译文Messiah从希伯来文Masiah(有时写为mashiach)翻出来,希腊文把它翻成christos,由此引出“基督”(Christ)。“弥赛亚”就是“基督”,也就是耶稣。

  1737年4月13日,52岁的亨德尔被中风击倒,右半身完全瘫痪。但他凭借着生命的强烈意志和对音乐创作的渴望,依靠温泉,奇迹般治好了瘫痪。

Aus dem Hades bin ich zuruckgekehrt.

  “我从阴曹地府回来了。”亨德尔昂首阔步,张开有力的双臂,自豪地对医生说道,令后者不得不感叹这种医学奇迹。

  大病痊愈后,他加倍工作,怀着如痴如狂的工作热情和双倍的创作欲望全力以赴,原来那种争强好斗的精神又重新回到这个53岁的作曲家身上。

  然而时运不济,他的歌剧院生意由于王后的逝世以及西班牙战争而走向失败,创作的音乐也经常被拒。面对债主的逼债,评论家的讥讽,观众们漠不关心和沉默不语的态度,亨德尔精神萎靡,穷困潦倒,十分绝望:

只有当暮色降临,亨德尔才敢走出家门,因为在白天的时候,那些债主们都会拿着借据在门口守候,要拽住他,让他还钱,而且在大街上,人们也会向他投来那种冷漠和鄙夷的厌恶目光。有时候他也会考虑,自己是否应该逃到爱尔兰去,因为那里的人们还在景仰他的荣誉——唉,他们哪里会知道,自己体内的那股力量是多么的衰颓——或者逃到德国去,逃到意大利去,说不定到了那里,内心的冰雪还会再次消融,在那令人心旷神怡的南风吹拂下,乱石丛生的荒芜心灵还会再一次进发出旋律。不,他根本无法忍受这种不能创作和无所作为的生活,他也无法忍受亨德尔已经失败的这种现实。有时候他会位立在一座教堂之前,但是他知道,那些箴言不会给予他任何安慰。有时候他坐在一个小酒馆里,但是谁又能分辨得出,这究竟是酩酊大醉、幸福之极和纯洁之作,抑或是劣质烧酒那令人作呕之作。有时候他会从泰晤士河的桥上呆呆地凝视着下方那如夜色一般漆黑、静静流淌的河水,甚至想到突然决定抛弃一切,一了百了,是否会更好!只要无需再忍受这种令人压抑的空虚、只要无需再忍受这种被上帝和众人抛弃所带来的孤独和寂寞的恐惧。

  这种萎靡不振的生活出现转机。

  1741年8月21日这天,他收到一个邮包,里面是一部清唱剧剧词手稿,作者詹宁斯非常仰慕亨德尔的才华,他希望这部新剧本《弥赛亚》能借大师之手经久传唱,但郁郁不得志的亨德尔,完全没有心情去写这样一部清唱剧:

詹宁斯在信中说,自己给他寄来了一部新的作品,并且希望他这个伟大的音乐天才,音乐中的凤凰,能以最友善的心态体恤包涵自己那拙劣的歌词,并且仰仗他的音乐翅膀让这些歌词飞向永恒的苍穹。亨德尔霍地站起身来,好像是被什么令人厌恶的东西触动了似的。难道这个詹宁斯还想要讥讽他,他这么一个已经死去的人,这么一个身心俱疲的人?他一怒之下就把这封信撕得粉碎,揉成一团,扔到地上,并且踩上几脚。“这个无赖!流眠!”他呵斥道,原来这个笨拙的家伙正巧触及到了他心灵最深格吱地处且最火辣辣的伤口,并且把它撕裂,令他肝胆俱裂,直达其灵魂的最痛处。接着,他怒气冲冲地吹灭蜡烛,迷迷糊糊地摸索着点燃了走进自己的卧室,和衣躺到床上。他的泪水突然夺眶而出,气得浑身发抖,几乎晕厥过去。这个世界是多么令人痛苦啊,被剥夺优像他多了一切的人还要受人讥讽,饱尝苦难的人还要遭受如此折磨!为什么此时此刻还有人来呼唤他,因为他的内心已经麻木不仁,他的精力已经消耗殆尽,为什么还有人要求他去创作作品?因为他的灵魂已经僵死,他的思想已经软弱无力?他现在只想睡觉,像一头牲口似的麻木昏睡,他只想忘却一切,什么都不想再干!他这样一个被搅得心烦意乱的失落之人,就这样心情沉重地躺在自己的床上。

  但他终究没有睡着,于是他随手翻看这部清唱剧:

亨德尔无法入眠,他的内心十分忐忑不安,被激起的满腔郁火就像是一片风暴的海洋,这是一种极其愤满却又神秘莫测的骚动不安。他在床上辗转反侧,一会儿从左侧转到右侧,一会儿又从右侧转到左侧,意识却变得越来越清醒。他是否应该立即起床,去过目审核一下那些歌词?但是不,对于他这样一个已经死了心的人,那些歌词又能让他怎么样呢!不,再也没有什么能够给予他以慰藉,上帝已经让他坠落深渊,也已经把他与这神圣的生命洪流分隔开来!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总是还有一股力量在搏动,充满了神秘色彩却又令人十分好奇,这股力量驱使着他,令神志不清、软弱无力的他已经无法抗拒。韩德尔突然站起身来,走回书房,用由于激动而颤抖不已的双手重新点亮了蜡烛。奇迹不是已经眷顾过他一次,让他摆脱了身体的瘫痪?上帝也许知道治愈和慰藉灵魂的那股力量,亨德尔于是把烛台移到写满歌词的纸张旁边。第一页纸上写着《弥赛亚!》,啊,又是一部清唱剧!他前不久写的那几部清唱剧都被拒之门外了,不过,如他现在这般心潮起伏,内心骚动不安,他还是抑制不住地翻开扉页,开始阅读。

  他随即就被手稿里的第一句话深深打动:“鼓起你的勇气!”这句话如当头棒喝,拍醒了萎靡消沉的亨德尔,冲击着他的心灵。亨德尔一鼓作气地读下去:

亨德尔俯首看着那一页页歌词,就犹如在一场汹涌澎湃的狂风暴雨之中涤荡和洗礼自我。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他觉得自己的精力还从未如此充沛,也从未意识到浑身充盈着如此热切的创作激情和快感。那些歌词就像是消融冰雪的和照阳光,不断地倾泻到他的身上,每一句话都说到了他的心坎上,它们是那么富有感召力,令他的心胸豁然开朗!“愿你快乐!”——诚如尘世间凡人都未成尝试,而他就是要证明这一点,他要把自己的明证高高举起,犹如在人世间树立一块光彩夺目的丰碑。只有饱经沧桑的人,才懂得欢乐的可贵;只有历经磨难的人,才能理解最终敖免的慈爱,而他就是如此,他要在众人面前证明,自己经历过死亡之后的复活。“他曾遭鄙夷”——他顿时陷入痛苦的回忆,音乐声也随之转入低沉和压抑。大家都以为他已经被打败了,把他连同他那生机勃勃的躯体一同埋葬,甚至对他尽情嘲笑。在他软弱无力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帮助他,没有一个人安慰他,但是神奇的力量做到了。上帝并没有把一个束手待毙之人,一个行将就木之人留在自己那绝望的坟墓里,留在自己那浑浑噩噩的地狱里,而是释放出其灵魂,不,是再一次召唤他,让他肩负起把欢乐的信息传递给人类的使命。“昂起你们的头,”——这样的词句仿佛是从他自己的内心逆发而出,这是宣告的伟大命令!突然,他暮地一惊,因为可怜的詹宁斯在那上面亲笔手写:“这是主的旨意。”他的呼吸骤然暂停,从一个人嘴巴里面偶然说出来的话语竟然是真理:这显然是主传递给他的旨意,从上天发给他的旨意。“这是主的旨意”——这是从主那里传来的话语,这是从主那里传来的声音,这是从主那里传来的天意!必须把它送回到主那里,澎湃的心潮必须掀起滔天巨浪给主迎上,对他大唱赞歌则是每一个创作者的愉悦和责任。

  “澎湃的心潮必须掀起滔天巨浪给主迎上,对他大唱赞歌则是每一个创作者的愉悦和责任。”此情此景,亨德尔立即抓起笔,记录下这来自上苍的音乐灵感:

哦,应该牢牢抓住这句话,并加以深刻领悟,让它反复提升、激荡回响、让它跌岩起伏、延展伸缩,让它像世界一样无边无际,让它涵盖现存的所有欢呼和赞美,让它像说出这句话的上帝一样伟大。哦,这句话虽然是稍纵即逝,并非永恒,但是通过种种美好和永无之境的激情可以使其回归永恒的境界!现在你瞧,那上面写着的,听起来的都是这句话,无限的重复,无限的变化,它就是:“哈利路亚!哈利路亚!哈利路亚!”是啊,人世间所有的声音,都可以在这里汇合成一种声音,不管是清亮的还是低沉的声音,不管是男子坚定的声音还是女子迁就的声音,它们在有节奏韵律的合唱中或洪亮、或增强、或变化,时而一气呵成、时而分散演绎。音调的天梯既可以让其上升,也可以让其下来,它随着小提琴那悦耳的弓法而悠扬,随着长号嘹亮的吹奏而热烈,在管风琴雷鸣般的声音中跑哮:哈利路亚!哈利路亚!哈利路亚!一从这句话,从这种感恩中营造出一片欢腾,这片欢腾又轰轰烈烈地从人世间向上飞升,回馈给宇宙万物的造物主!亨德尔激情满怀,泪水渐渐模糊了他的双眼,但是还有几页歌词要读,那是清唱剧的第三部分。然而在这种“哈利路亚,哈利路亚”之后,他再也读不下去了。这种用元音歌唱的欢呼声从内部充盈着他的肺腑,不时地跌岩起伏、延展伸缩,仿佛流动的火焰灼痛了他,它在四处流淌,寻找突破口。啊!这声音在紧缩、在挤压冲突,因为它要从他的心里冲出去,要向上飞升,直抵九霄云外。韩德尔赶紧拿起笔,记下乐谱,一串串音符以魔法似的神速源源不断地出现在纸上。他简直无法停笔,犹如一艘被狂风鼓满了风帆的小船,拽着他不停地勇往直前。四周是万籍俱静的黑夜,黑魆魆的湿润夜空鸦雀无声地笼罩着这座大城市,但是在他的心中却是一片光明,满室充斥着无声的钟鼓齐鸣天巅之音。

  “犹如一艘被狂风鼓满了风帆的小船,拽着他不停地勇往直前。四周是万籍俱静的黑夜,黑魆魆的湿润夜空鸦雀无声地笼罩着这座大城市,但是在他的心中却是一片光明,满室充斥着无声的钟鼓齐鸣天巅之音。”

  随后的日子里,他如醉如痴,奋笔疾书,在自己房间闭门不出。亨德尔完全沉浸在自己创造的美妙旋律里,完全被从心灵深处涌出的激情夹裹着奔腾而去,他从未感觉到自己有过如此强烈的创作欲望,也从来没有为这样一部作品呕心沥血。

  三个星期后,亨德尔完成了他的不朽之作《弥赛亚》。正如所有对自己要求严格的真正艺术家一样,韩德尔对自己的作品从不沾沾自喜,但他自己十分喜爱其中的一部作品,那就是《弥赛亚》,他之所以这么喜爱它,完全是出于一种感激之情,因为是它把自己从陷于自我的万丈深渊之中拯救出来,还因为是它让自己在其中实现了自我救赎。

  1742年4月13日,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了感谢都柏林观众对他作品的理解,亨德尔把演出的全部收入捐赠给了都柏林慈善机构。

  1751年,亨德尔双目失明,但正如贝多芬凭借无声的耳朵创作一样,他仍坚持亲自指挥演奏《弥赛亚》。随着他在人世间取得的胜利愈加伟大,他在上帝面前也表现得愈加谦卑。

年复一年,他每年都要在伦敦上演这部作品,而且每一次都把全部收入,每一次都把500英镑捐赠给医院作为最为珍贵的福利,去医治那些身患残疾的病人,以及解济那些还身陷囹吾的众人。

  他还要以这部曾令自己走出阴曹地府的作品进行告别演出。1759年4月6日,在科文特皇家歌剧院举行的《弥赛亚》第56场也是最后一场演出中,已经74岁高龄的亨德尔,凭借着上帝的信仰,支撑着亲自指挥演出。

1759年4月6日,这位早已重病缠身的74岁老人再一次让人把自己扶上科芬特花园的指挥台。他就这样站在那里,一个双目失明的巨人,站在自己的忠实信徒们中间,站在音乐家和歌手们中间,虽然他那空洞无神而紧闭的双眼看不见他们。但是就在此时,当各种声音掀起惊涛骇浪,裹扶着汹涌澎湃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向他迎面扑来时,当成千上百人的由衷赞美和欢呼声如飓风般朝他席卷而来时,他那疲惫不堪的面容顿时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显得神采飞扬。他挥舞着双臂,打着节拍,和着音乐一起放声高歌,他唱得那么认真、那么度诚,宛若站在自己灵枢跟前的神父,祈祷自己和所有人的灵魂得到解脱。

  当终曲《阿门颂》结束时,他已经体力不支倒在了台上。

他的身躯猛然战栗了一下,也就仅此一下,那就是当他大声喊出“长号响起”时,随即所有的长号吹奏出嘹亮的声音,他昂首向上凝视,似乎此刻就已准备妥当,去接受那末日审判。他知道,自己已经出色地完成了自己那神圣的使命,他可以昂首阔步地来到上帝的面前。朋友们十分感动地把这位盲人送回家去,他们也都意识到:这就是最后的告别。躺在床上,他的嘴唇还在微微翁动,他嘟嘟嚷嚷地哺哺自语道,自己希望能够死在耶稣受难日那一天。医生们觉得非常奇怪,而且也无法理解他的意思,因为他们并不知道,1759年的耶稣受难日,也就是4月13日,恰巧是那只沉重的命运之手把他击倒在地的那一天,也正是他的《弥赛亚》在世界上首次公演之时。他心中的一切都曾在那一天瞬间死去,但与此同时,他也在同样的日子里复活。而现在,他却想在自己复活的那一天死去,以确信自己将会获得永生的复活。

  “他心中的一切都曾在那一天瞬间死去,但与此同时,他也在同样的日子里复活。而现在,他却想在自己复活的那一天死去,以确信自己将会获得永生的复活。”几天之后,亨德尔与世长辞。

千真万确,正如这种唯一的意志力量既可以驾驭生命,也可以驾驭死亡,在4月13日这一天,韩德尔耗尽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他再也看不见什么,再也听不到什么,硕大的身体一动不动地躺在被褥里,这是一个空洞而又沉重的躯壳。但正如一个空洞的贝壳能够盛满大海那雷霆万钧的怒吼,在他的内心也轰鸣激荡着那无声的音乐,甚至比他以往所听到的更为奇异陌生、更为悦耳动听。汹涌翻滚的音乐波涛缓慢地从这具精疲力竭的躯壳中带走了灵魂,把它高高地举起,送入失重的漂渺世界,永恒的美妙音乐随着潮起潮落,一直在永恒的宇宙空间里回荡。第二天,复活节的钟声尚未敲响,乔治·胖特烈·韩德尔就已经在那具不能永生的躯壳里最终死去。

  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亨德尔被自己最喜爱的《弥赛亚》的美好旋律环绕着。

  “正如一个空洞的贝壳能够盛满大海那雷霆万钧的怒吼,在他的内心也轰鸣激荡着那无声的音乐,甚至比他以往所听到的更为奇异陌生、更为悦耳动听。汹涌翻滚的音乐波涛缓慢地从这具精疲力竭的躯壳中带走了灵魂,把它高高地举起,送入失重的漂渺世界,永恒的美妙音乐随着潮起潮落,一直在永恒的宇宙空间里回荡。”

歌德:《玛丽恩巴德悲歌》

  十九世纪的头二十年,歌德每年都会去玛丽恩巴德旅行和疗养。玛丽恩巴德以温泉著称,1818年,这里成为矿泉区,随后建起了一座座旅馆、浴场、疗养院,除歌德外,肖邦、瓦格纳、卡夫卡等名人也来过这里。

  在玛丽恩巴德,通常寄居在阿玛丽·莱佛佐太太家中。房东太太的大女儿乌尔莉克19岁,正值妙龄少女焕发青春的年华“美丽而忠实的女儿”常陪“父亲”散步。温泉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云杉树高耸。随着初夏气温升高,诗人的内心也渐渐炽热,时间一久,他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乌尔莉克。 爱的激情在歌德心中荡漾起来,终于到了不可遏止的程度。

  火山般的情感震颤,内心难耐的激情,歌德决定解决这一切——娶19岁的乌尔莉克为妻。1823年7月,魏玛公国的卡尔·奥古斯特公爵抵达温泉区,歌德请他帮忙。公爵只好身披绶带,代歌德向少女求婚。随后,是母亲的语焉不详,委婉敷衍。再随后,是乌尔莉克一家从玛丽恩巴德去了卡尔斯巴德,歌德亦尾随而至。8月28日,诗人在那里度过了自己74岁生日。

  9月5日清晨,秋风习习,在揪心等待、不明所以的情况下,歌德离开卡尔斯巴德返回魏玛。

  车滚滚向前,原野一片寥廓,一如老人的孤寂之心。74岁的歌德在离开温泉疗养院回家的路上,抑制不住心中对少女的思念,悲从中来,歌德纹丝不动地坐在车厢里书写自己心中的痛苦。于是在两周内写下了晚年最著名的爱情抒情诗篇:《玛丽恩巴德悲歌》 die Marienbader Elegie" oder "Elegie von Marienbad" .

Und wenn der Mensch in seiner Qual verstummt, Gab mir ein Gott zu sagen, was ich leide. 当一个人痛苦得难以言表之时, 请赐予我上帝,让我倾诉自己的痛苦。

  此时此刻,这位白发苍苍的年迈老人坐在不停行驶的马车里面,若有所思,并为心中那些问题得不到明确的回答而闷闷不乐。她是否有可能会爱上他,她是否不会忘记他?正焦躁不安地渴望获得一大笔遗产的儿子和儿媳会容许这桩婚姻吗?这个俗世难道不会嘲讽他吗?到了明年,他会不会因为衰老而离她而去呢?纵然他可以见到她,他还可以在这种重逢之中期盼什么呢?这些问题煌恐不安地在他的脑海里不停地浮现。突然之间形成了一种东西,这种最根本的东西,化成了一行行、一节节——这个问题,这种艰难困苦全都变成了诗歌,这是上帝赐予他的,让他“倾诉我的痛苦”。这种呐喊——内心最为强劲的活力,就这样直截了当和赤裸裸地径直倾注到这首诗歌之中:

Was soll ich nun vom Wiedersehen hoffen, Von dieses Tages noch geschlossner Blüte? Das Paradies, die Hölle steht dir offen; Wie wankelsinnig regt sich's im Gemüte! 今天,鲜花依旧紧锁容颜,面对重逢,我又有什么可以期盼?天堂和地狱都向你敞开,我的情感,怎会如此反复地摇摆!

  此时此刻,痛楚又涌入如水晶般清澈的诗节,绝妙地涤荡了自己那杂乱繁复的思绪。恰如这位诗人内心深处那杂乱无章的困境,当他在“沉闷阴郁的氛围”里痛苦徘徊之时,偶然也会放眼远望。从缓缓向前行驶的马车里,他凝视着清晨那宁静的波希米亚景色,这种神圣的平静和安宁氛围恰巧与他内心的骚动不安产生了碰撞,刚刚才瞧见的该地区景象就已经涌入了他的这首诗歌:

Ist denn die Welt nicht übrig? Felsenwände, Sind sie nicht mehr gekrönt von heiligen Schatten? Die Ernte, reift sie nicht? Ein grün Gelände, Zieht sich's nicht hin am Fluss durch Busch und Matten? Und wölbt sich nicht das überweltlich Große, Gestaltenreiche, bald Gestaltenlose?这个世界岂非多余?那些悬崖峭壁,难道它们已不再被那神圣的幻影所笼罩?该收获的难道还没有成熟?那一片青翠的田野,难道不是穿过河畔的灌木丛和草原,延绵到远方?超凡脱俗的伟人难道没有形成苍写,究竟是人物众多,还是瞬间化为无形?

  不过对于他来说,这样一个世界毫无灵魂主宰。在如此激情四射的时刻,他只会把所有这一切都和那个所爱之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加以理解和领会,让这种追忆充满魔力地浓缩成神话般的新篇章:

Wie leicht und zierlich, klar und zart gewoben Schwebt seraphgleich aus ernster Wolken Chor, Als glich' es ihr, am blauen Äther droben Ein schlank Gebild aus lichtem Duft empor; So sahst du sie in frohem Tanze walten, Die lieblichste der lieblichsten Gestalten.Doch nur Momente darfst dich unterwinden, Ein Luftgebild statt ihrer festzuhalten; Ins Herz zurück! dort wirst du's besser finden, Dort regt sie sich in wechselnden Gestalten; Zu vielen bildet eine sich hinüber, So tausendfach, und immer, immer lieber.编织得多么轻巧和妖媚,多么清新和柔美,犹如六翼天使赛拉弗,飘出浓墨重彩的云团交响曲,淡淡的薄雾勾勒出一个苗条的身形,飞向湛蓝的天穹,宛若天使!你看她曼妙起舞,极其快活,塑造了登峰造极的迷人姿态。无法触及的空中幻影,仅仅瞬间眷顾于你;回归心灵深处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更妙的感觉,在那里,她会不停地幻化成各种具象:一种具象瞬息万变,千姿百态,如此千娇百媚,显得越发让人怜爱。

  几乎来不及发誓,乌尔莉克的形象却已经棚棚如生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于是他就以诗歌的形式叙述了,她是如何迎接他,是如何“逐步令他满心欢喜,幸福无比”,在最终吻别之后,她又是如何把这“最后”一吻紧紧地贴在他的双唇之上,此时此刻,这位年迈的大师沉浸在极度幸福喜悦的追忆之中,同时却以最为崇高的方式,写下了全身心付出感情和爱情的最纯真诗篇,无论何时,无论是以德语,还是以其他任何语言进行创作:

In unsers Busens Reine wogt ein Streben, Sich einem Höhern, Reinern, Unbekannten Aus Dankbarkeit freiwillig hinzugeben, Enträtselnd sich den ewig Ungenannten; Wir heißen's: fromm sein! — Solcher seligen Höhe Fühl ich mich teilhaft, wenn ich vor ihr stehe. 一种向往在我们纯洁的胸膛里激荡,缘于感激之情,甘愿奉上自我,献于一位更加高尚、更加纯洁之陌生人向那永远都叫不出姓名之人敞开自己的胸怀;我们称之为:虔诚!——每当我仁立在她的眼前,总是感觉到,我已亲身分享到此类极度幸福之顶点。

  不过正因为对这种极乐之最高境界进行情感回顾,才让这位孤独的老翁深感当下此种离别之痛楚,此时此刻,这种锥心之痛突然爆发,它几乎撕裂了这首卓越之作那悲哀伤感的高尚氛围,这是一种情感的袒露,正如它只不过是那些年里实现的一次本能的转化,从一种直接的阅历体验转变为一首诗歌。这种哀诉真的是震撼人心:

Nun bin ich fern! Der jetzigen Minute, Was ziemt denn der? Ich wüsst es nicht zu sagen; Sie bietet mir zum Schönen manches Gute, Das lastet nur, ich muss mich ihm entschlagen. Mich treibt umher ein unbezwinglich Sehnen, Da bleibt kein Rat als grenzenlose Tränen. 此刻我已在远方!当前这一瞬间,究竟适宜干些什么?我不知道该如何诉说。她赐予我一些美妙的财富;可这只是重负,我必须把它抛弃。一种抑制不住的渴望令我四处漂泊,除了无穷无尽的泪水,此刻令我束手无策。

  紧接着便是那极为可怕的最后一声呐喊,这声呐喊不断高亢,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

Verlasst mich hier, getreue Weggenossen! Lasst mich allein am Fels, in Moor und Moos; Nur immer zu! euch ist die Welt erschlossen, Die Erde weit, der Himmel hehr und groß; Betrachtet, forscht, die Einzelheiten sammelt, Naturgeheimnis werde nachgestammelt.Mir ist das All, ich bin mir selbst verloren, Der ich noch erst den Göttern Liebling war; Sie prüften mich, verliehen mir Pandoren, So reich an Gütern, reicher an Gefahr; Sie drängten mich zum gabeseligen Munde, Sie trennen mich — und richten mich zugrunde.忠诚的同行者,你们就让我留在这儿吧,让我独自一人呆在这山崖边、泥沼里和苔薛上!你们只管大胆前行!世界已向你们开放,大地辽远,天空庄严而恢宏,去思考、去探求、去积聚各种细枝末节,自然界的秘密将会逐渐解开。我失去了全宇宙,也失去了自我,而我刚才还是众神的红人;他们磨练我,赐给我潘多拉,她既充满了财富,却更充满了危险;他们逼迫我去亲吻她那天赐极乐的红唇,却又随即将我推开——把我推入万丈深渊。

  以前还从未有过类似的诗句表达了这样的态度。虽然没有什么比这首《玛丽亚温泉之哀歌》更加微不足道,不过它是歌德最为重要、最体现其个人内心深处的作品,因此也是其晚年自己最为喜爱的诗歌,这是他对过去的英勇诀别,以及开始新的英雄起点。

  早在少年时代,他就知道藏匿自己的情感,在成人之后也懂得克制自己,在平常时候,他几乎只在影像、暗语和象征之中吐露自己内心最深处之隐秘,可是就在此处,作为一位白发老人,他却首次自由自在地尽情祖露自己的情情。这是这位74岁的老人晚年最为深沉、最为老辣的诗作,真的恰似秋天那晚熟的果子,呈现出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

  正如他对埃克曼所说的那样,这是“激情达到最高峰时的产物”,与此同时,它又与那最为庄重和服帖的形式感完美地融为一体:这样,最为炽热的生命瞬间就会既公开又神秘莫测地同时转化为艺术创作形式。

  歌德借奥狄莉的日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的激情真是火中的凤凰,老的自焚而死,新的随即又从灰烬中诞生。”

  “歌德从此永远告别了爱的激情带来痛苦的时代,而进入心境平静、勤奋写作的暮年。”

  之后,他在晚年呕心沥血,完成最伟大的著作《浮士德》。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沧桑岁月,直到今天,他那枝繁叶茂、沙沙作响的生命之树上精彩的一叶,依然没有丝毫枯萎和灰暗,9月5日这一天,仍然会世世代代地保存在未来德意志民族的记忆和情感之中,成为永恒的纪念。

后记

  这本书德语版是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 英文版为Decisive Moment in History.这本书至少有两个版本,我看的版本是14个故事,原版是12个。

  佛罗伊的评论说:“茨威格善于表达,使得最精致的细枝末节都变的形象鲜明具体。”这本书叙事风格让我想起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从军之前的绝望,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狂喜,李自成攻破京城后崇祯的凄凉,皆通过心理描写,跃然纸上。

  这本书对于我的启发就是“勇于抓住灵感的迸发”。

  就像我临走前不知道为什么拿上了那本《如何阅读一本书》,那时的我没有意识到,重新读过它后,我会在阅读的道路上从此突飞猛进:两个月的时间我已经读完了近20本书,包括不少大部头。

  就像我看到加缪的名字之后,突然想读《西西弗斯神话》,接着开始熟悉那些震撼人心的作品:尼采《悲剧的诞生》,克尔凯郭尔《恐惧与颤栗》,坨氏《卡拉马佐夫兄弟》。

  “鼓起你的勇气!”有些时候,脑中突然迸发出一种力量,抓住它,你就会获得新生。不管是亨德尔还是歌德,他们都抓住了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迸发,使得他们的作品永垂不朽。

  有些人,生来就是改变世界的,有些人,生来就是被世界改变的。

  人类群星闪耀时,你是否会是其中一颗?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