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男孩》是一本由[英] 斯图尔特·福斯特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02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气泡男孩》读后感(一):气泡中的男孩
在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气泡男孩》时,我脑中想的是,气泡和男孩会有什么联系,这功夫书名会是什么意思。
看到这本书的简介时,我脑中想象的是,哦,原来这是一个身患疾病的小男孩,只能生活在气泡里,隔绝那些对我们来说很普通,于他却是随时可以带走他生命的危害。
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脑中想的是,作为一个医护人员,我更加理解免疫系统对人体究竟有多么重大的作用,而这样一个患有超级SCID 的小男孩,他的世界该是如何绝望,如果说盲人聋人是无法去感受到世间的美好,那么这个小男孩就是只能去看,却无法去拥抱这世间的美好,那是更多百倍的残忍。
在这个新冠病毒肆虐的新年里,拜年串门都成了一种奢望,一个口罩隔绝了全世界的人,隔绝了全部的亲情友情爱情,所幸的是,我们终于战胜了这场病毒。
但是乔这个小男孩呢,一场病毒让我们多少人崩溃,那这个没有免疫系统的小男孩呢,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我这个医护人员,你可以坚强,因为生命是无价的,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
他很坚强,坚强的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作者在这本书的目录中,都写出了一个时间,而细心的读者大概都可以发现,这个时间是乔接触这个世界的时间,也是他被隔绝在气泡里的时间,每一分每一刻。
如果说乔是一个不向命运屈服的小男孩,那么亨利大概就是来拯救乔的一束光,他们共同分享遇见的外星人,做的奇怪的梦,而周围的医生护士里,只有寥寥几个人相信乔,而护士阿米尔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他带着乔去触碰了乔一生中最渴望的东西,可以说,这是一个改变了乔人生的转折点。
书的内容很励志,就连翻译也很成功,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期,这部《气泡男孩》,这个坚强的小男孩乔,几乎给了我们战胜病毒的勇气。
小伙伴的离开,对乔是一种很沉重的打击,而失去挚友的这个小男孩,又要去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属于他的未来呢?未来的路上,所有的孤独与沮丧,乔是否会被打到,让我们拭目以待。
希望读过这本书的所有读者们,当在生活中遇见不顺心的事让你想要放弃,不如去想想这个叫乔的小男孩,也许,会发现,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加幸福。
《气泡男孩》读后感(二):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是宽度。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我是没有办法那么好的想象的,因为这本书其实在描述当中超过了我的预期,我没有办法想象,如果我一辈子只能待在一个房间里面,只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或者是网络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或者是透过窗户看见外面的一切,但我始终走不出这个房间,我会怎么样。
我没有办法去想象,但是这个疫情期间其实也给了我们很多不一样的空间,一个人当我们在疫情期间,我们每个人都在家里面,只能通过网络去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我们谁也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生活,因为很多人当时都说,如果我们的想法就是每天能够睡到自然醒不用上班就好了,但事实上当我们在家闲散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更渴望的是出去工作更渴望那种忙碌的生活。
对我们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我们连着短短的几天或者是几十天都没有办法很好的适应,那么气泡男孩本书的主人公乔,他又是如何去一步步的实现和习惯这样的生活呢,我们随着作者的讲述,关于这个男孩,因为他从小得了一种缺陷的病,从两个大月的时候就没有离开过病房,甚至没有呼吸过真正的空气,他没有去公园踢过足球,没有给小狗扔过飞镖,在这个前提之背景之下让我想到了之前自己的一种担忧,一直觉得当你生下一个小孩的时候,你还是希望他能够健康,因为健康真的是最重要的事情。
虽然它有设定,但是一般的小说或者是以电影的套路来说,我们都会遇到一个比较神奇的人,那在这本书当中最神奇的人也就是阿米尔,当阿米奥出现在乔的世界里面,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序幕已久的计划,阿米尔为了把他带把乔从气泡当中带出去。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他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成功的把桥带出去了。
他带着乔从气泡里跑出去,开车去看夜晚的星星,看飞机起飞的过程去看真正的日出,对于男主来说这是一些非常新奇的存在,但是当他回到医院却发现自被感染了病毒,虽然在很多人眼里,阿米奥其实就是一个疯子,一个相信外在外星人存在的疯子,但是我觉得对于瞧这个男孩本身而言,我想他是快乐的,能够接触到这个世界的一些美好,我觉得他是没有遗憾的,如果说让我去选择永远待在气泡里,过着和以前一样日复一日的生活,还是勇敢的走出去体验一些新奇的生活。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像这样的真实的例子。还记得几年前看朗读者的时候赖敏和丁一舟,赖敏从小患了重症不能出去,但是就在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每天只能看着,几米的天花板的时候,他遇到了丁一舟,丁一舟带着他两个人一条狗,加上一个三轮车,就在中国的版图上走了一个新字,我觉得这是莫大的勇气,我们为这样的爱情感到震撼,同时我们也为难民的乐观以及他们的浪漫所感叹,但其实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就能感触到。人活着到底是追求时间的长度还是生命的宽度?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为生活奔波,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努力,我们总是在想着能够活得久一点,或者是再大一点,再等我们再大一点,时机更成熟一点,其实享受当下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生命并不在于你能活到多久,而是你活出怎样的意义,如果让你衣服一日的在房间里面等待着天亮天黑,我不认为这是有意义的事情,最让我感觉到悲伤的事情,其实是当我和一些年迈的老人在一起,我看着他们每天早上起来就在窗户下面坐着晒太阳,然后等到太阳下山的时候再回房间,吃完饭日复一日,说实话我没有办法去面对这样的生活,因为这种生活给我的感觉就是你在等那个时间,等时间结束,等生命走到重点与其是这样子,为什么不趁着当下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呢?看抖音或者是看电影的时候,我总是会羡慕一些外国的老太太们,他们即使到了很大的年纪也会把自己打扮的很精致,约着闺蜜一起出去逛逛街,我觉得这是生命本身存在的意义,我不管我们县下怎么样,我们未来会怎么样,但是我觉得当下的自己一定要是最好的自己,这非常重要。
生命的意义本来就不在于活得有多长,而在于你生命的宽度,我想气泡男孩他永远也不会后悔,他勇敢走出了气泡,他应该也不会怪阿米尔。
《气泡男孩》读后感(三):《气泡男孩》:蝉翼般抖动的生命
“气泡”预示着脆弱,一戳就破;“气泡”是多彩的,在阳光下绚丽着夺目的光。不管是现实的苦难,还是虚幻的美好,生活关闭了一扇门,总会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生命的阳光并不会一直被阴影乌云笼罩,不屈,抗争,追寻,让生的张力与欲望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倔强。
灾难题材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方向之一。作者选取“气泡男孩”这个现实题材,体现了对身患重大疾病群体的人文关怀。尤其是低龄患者群体,他们正处于需要贴心呵护的年龄,还缺乏承受苦难的身心准备,情感上的需求不会表达,身体上的苦痛只会喊叫,孤苦无依的小船在惊涛骇浪中逐渐倾斜,弱小的生命在暴风骤雨中濒临凋零。当然,从作品本身看,作者并不是单纯地表达宣泄一种忧郁焦虑的情绪,而是尝试让生命在苦难的哺育中变得神采奕奕。
经受住苦难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人都有生病的时候,有的是自限性疾病,不吃药扛过去了也会好;有的即使移植了器官,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排斥,无法回到本来的状态。病是一种对身与心的双重折磨,是外部世界对自我命运的挑衅与陷害。病,同样是一种考验:你是真的热爱生活还是得过且过,得了病都得现出原形,有的甚至看别人得了病,自己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无法自救。对于乔来说,11岁,正是一个人身心快速发展、奔跑进入世界、拥抱美好生活的时候,是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幻想、对亲情充满无限期待的时候,偏偏这些都与他无缘。孤儿,重病,11岁,三个沉重的标签演示着一个鲜花样的生命遭受的不可承受摧残。成年人尚且承受不住,何况一个孩子?令人欣慰的是,乔没有被压垮,面对生命之重,他没有在自怨自艾中盼望早点解脱,对生活的美好依然执着,比如渴望与外星人有一场意外的邂逅。对比许多成年人在病魔面前寻死觅活的窘态,是一种多么大的讽刺。
日记体的形式让行文描述更加流畅。从11岁2个月零21天,到11岁3个月零19天,一个月之内,作者让我们来到乔身边,通过笔触让我们感受他脉搏的跳动。老年人常讲“过一天是一天”,有把每一天当作生命最后一天的意味,多活天就是赚了一天;用“天”来计量生命长度,再现了生命的珍贵,以及对生活的极度珍惜。每一天都是一生中独一无二的,都是值得用心度过的,都是值得永远无限回味和回忆的。翻阅文本的时候,每每看到11岁某月某天的时候,都感到是生命的倒计时,生怕翻到最后一页就是生命的终点。这种叙述方式,引诱读者无限进入乔的真实世界,极强的代入感,让你在品读作品中反思当下的生活:如果是你,你能像乔一样对生活充满阳光吗?
情感与科技的二维关怀,也是本文着力凸显的一个特点。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史铁生一样能与地坛对话,与灵魂交流,何况一个缺乏基本人生体验的11岁小孩。但贝丝的体贴,格雷格医生的细心,阿米尔的呵护,亨利的共享,装点了乔的“窗口”,为他营造了一个美的世界。网络的便捷,延长了他的脚步,扩展了他的视野,延伸了他的思绪,打通了与外界交流的渠道,扩大了探索认知的范围,世界的美丽、生活的美好并没有因为病房的禁锢而隔绝,它们悄悄地,执着地,顽强地,顺着燃气管道,扒开门缝、推开窗户溜了进来。
作品截取了乔的一个人生片段,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局。我们只是在他与朋友们的聊天中,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触摸到了他对生的渴望。而这,原本就不是一个这样年纪的小朋友应该操心或考虑的事,他应该尽情地玩耍,尽情地歌唱,尽情地享受。作者拥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尽可能地营造一个童话般的环境,有朋友之间的友情,有医患之间的真情,还有网络社会的便利,科技改变生活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想象,外星人的合理想象说不定有一天真的会出现。出现的那一天,可能也就是乔迈出病房,迎接新生的那一天。
感谢译者的“沉浸式”翻译,原汁原味再现了文章的真性情、真善美。字里行间,行云流水,没有生冷坚硬的直译,没有刻板教条的字面理解,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轻声细语,都是身临其境的心灵交融,在“位移”“共情”中让这篇译文无限走近、走进读者,也让读者在无限领会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苦与乐、悲与欢中叩问生命、追寻自我。
《气泡男孩》读后感(四):译后记
距离交稿已经八个月了。不做翻译的日子虽然依旧被日常工作和琐事填得满满当当,但心里还是空落落的。唯有做文学翻译的日子才让人感到充实和快乐。
接下《气泡男孩》这本书也是机缘巧合。因为太喜欢这本书,试译后我就先自行购买了原著。本以为是英伦悬疑类的小说,没想到却是一个温暖又可爱的小故事。
小主人公乔身患绝症、父母双亡,自记事起就生活在一个无菌的“气泡”里。虽然才十一岁,可病危被抢救的次数数都数不过来。然而故事却并未侧重于主人公如何与病魔作斗争,也没有收获一个奇迹般的结尾——疾病被神奇治愈。乔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一个普通男孩儿,与我们一起生活在当下,充分感受着周遭的一切。乔在电视上看到了2014年的马航坠机以及416韩国世越号沉船事故的新闻报道。网络是他与现实世界交流的主要手段。他像我们一样上网课,在skype上和朋友视频聊天,还会在网上查询自己的病症。他两岁起就开始拍纪录片,“奇迹男孩”的故事让不少人潸然泪下。可是电视上的曝光也为他招来了网络暴力和质疑,以及一次性的关心。乔的好朋友亨利也有原型。真实的“气泡男孩”大卫·维特尔于1972年9月21日出生在美国休斯顿。因为患有SCID(重症综合性免疫缺陷),在离开母体的20秒之后,大卫就进入了塑料隔离的无菌泡泡中。1976年美国航天宇航局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太空服,让他短暂地走出了泡泡,体验了外面的生活。1984年2月12日,12岁的大卫因为骨髓移植感染,最终抢救无效而死亡。《气泡男孩》里的亨利也在走出“气泡”后因感染去世了。
然而《气泡男孩》却并不全是“现实”,反而含有不少童话的特征。书中的印度护士阿米尔就是这样一个童话般的人物。他大胆、勇敢、不按常理出牌。他天天在窗边等待外星人登陆,认为楼下工人铺设的燃气管道是外星人的着陆带。为了帮助乔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他做出了各种匪夷所思的举动,还和哥哥拉希德一起精心策划了乔的“气泡”逃离之旅。他为乔设计的防护制服看起来与维修工衣服别无二致,更别提飞盘模样的临时氧气设备了。可是乔却开心极了,觉得自己仿佛超级英雄一般。“我在窗户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像。我的外表看起来像维修工,可内心我觉得自己是蜘蛛侠。”就这样,乔和阿米尔在凌晨四点开着嘎吱作响的破旧小汽车开始了“冒险”之旅。整个故事在阿米尔这个人物的渲染下变得活泼又荒谬,大大削弱了悲情的基调。
《气泡男孩》是以乔为第一人称叙述的。翻译的第一天我就在书桌前贴了便利贴,时刻提醒自己是个十一岁的小男孩。因为一直奉行“沉浸式”翻译,我把电脑桌面换成了乔喜欢的漫威漫画,买了乔和姐姐玩儿的《古墓丽影》的游戏光碟,还看了好几集阿米尔擅长的英国综艺《倒计时》(Countdown),还有其他一些完全没有拖延我翻译进度的事儿。这也要感谢我的编辑们给了我五个月的时间。
我的漫威桌面这本书的对话内容占据了不少篇幅。理解上虽然毫无负担,可是如何将它们转换成自然又地道的中文表述则需要再三考量。每天我都会出声朗读检查前一天的翻译,像豌豆公主般一个字一个词去感受厚厚的被褥之下那一粒小小的豌豆。(这么多年,终于因为翻译当了好几个月的公主!!!)最困难的部分莫过于医生和护士之间的专业对话,因为它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口语的特征。有一次,两个小句和一个词让我纠结了好几天。能查的各种专业词典字典查了个遍,医务剧也看了两集,还去图书馆翻了翻《临床医学》。然而怎么都没有找到理想的答案。为什么我没有去问身边的医生朋友呢?因为社恐没有朋友!最后机智的我去丁香医生上咨询了一位心血管内科的医生,隔着屏幕的安全距离了解了他们在抢救时的专业口语,这才解决了问题。(感谢曹医生,感谢丁香1块钱义诊)
曹医生的热心回复
翻译中另一个难点是阿米尔为乔设计的呼吸装备。想象力贫瘠的我看了好几遍都难以想象到底具体是什么样子。就像学开车的时候一样,我感觉自己要是弄不清楚方向盘打死车子的移动轨迹,就没法儿一次停车入库。事实也的确如此。后来我想起以前高中时老师曾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于是我对照着原文画了好几副设计图,终于清楚这个装备的细节以及连接方式。翻译完这本书,我曾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要不要去学一学画画
《气泡男孩》读后感(五):《气泡男孩》:即使生命脆弱得不堪一击,我们也要活出自己的顽强
想象一下,假如你一辈子只能待在一个房间里,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也可以透过窗户看见外面的一切,但你却走不出这个房间,你会怎么样?
《气泡男孩》讲述的就是一个十一岁的男孩乔,因为得了一种叫SCI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的病,从两个月大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病房。他没有呼吸过真正的空气,没有去公园踢过足球,没有给小狗扔过飞碟……直到护士阿米尔的出现后,让原本平静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1.阿米尔是一个宛如超人般存在的人物
阿米尔会出现在乔的世界里,并非偶然,而是一个蓄谋已久的计划。阿米尔为了能把乔带出气泡,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他欺骗医院说他是一个资深护士,他为乔安装天空电视,设计特殊的防护服……一切准备好后,他就带着乔悄悄从气泡里出去了。他开车带乔去看夜晚的星星,看飞机起飞的过程,看真正的日出……这一切对只生活在气泡里的乔来说,都是新奇的存在。乔回到医院后被发现感染了细菌,阿米尔因此得到很多人的责怪,但乔却很感谢阿米尔带他走出气泡这个经历。
虽然在乔看来,阿米尔就是一个疯子,一个相信外星人存在的疯子,一个为了自己敢于冒险的疯子,一个会和他分享家人的疯子……但正因为有阿米尔这样的人物存在,才使这个故事在悲伤的基调中透露出一丝快乐。虽然现实生活中阿米尔这样的人物是不可能的存在的,但在梦里一切皆有可能。就像阿米尔说的:“在你的梦里你是个超级英雄,在我的梦里我是个外星人。”
2.气泡男孩的真实世界远比故事更加残酷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个小男孩叫大卫·菲利普斯·维特尔,他出生时便检查出患有重症综合性免疫缺陷。因为体内的淋巴细胞有严重缺陷,所以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他不能接触到空气中的细菌,否则便会因细菌感染而身亡。因此他的一生都活在只有氧气存在的气泡里,他接触不到任何人,包括他的父母也不能和他接触,他只能独自呆在泡泡里,因此大家都叫他“泡泡男孩”。
乔和大卫一样,都是“气泡男孩”,但不同的是乔没有完全切断和外界的接触。他可以和姐姐贝丝、护士格雷格,还有阿米尔近距离接触,同时,他还拥有亨利这个朋友可以视频聊天。但现实中大卫的生活就比较枯燥乏味了。他的生活里除了自己,就只有一些经过消毒后的玩具,和父母为他准备的网络课程。他直到去世前,才与父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的接触。
《气泡男孩》这个故事的结尾并没有预告乔的生命是如何延续的,只是说:“监护仪永不停止。超级英雄的心跳也永不停止。他们不会死。他们也不睡觉。他们也许会被打得落花流水,但只需几秒钟他们就又能生龙活虎。”和乔不同,现实中的大卫就像乔的朋友亨利一样,一直生活在气泡里,直到美国航天宇航局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太空服,他才真正地走到外面,体会到真实世界的快乐。但遗憾的是,大卫和亨利最后还是不幸去世了。
一个只能看见、听见,却无法触摸的世界,到底有多悲惨,我们无从得知。因为我们没有同乔他们一般身在气泡之中,所以我们永远无法体会到气泡中的生活有多么孤独、难过。
3.面对离别和死亡,我们如何能够坚强地活下去
乔在电视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朋友亨利倒下,却无能为力,他伤心欲绝,他不相信这是真的。他多么希望还可以在Skype上和亨利一如既往的聊天,分享着彼此的生活。可事实就是很残酷,亨利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虽然亨利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乔的生活还要继续。亨利的弟弟马特代替亨利继续出现在乔的世界里,他俩约定每天在马特放学后一起聊天。同时,亨利还为乔准备了一份临别礼物。这份礼物让乔对未来豁然开朗。对于未来,他想:“我也许不能出去,但我在房间里就能看到全世界。我可以看到监控屏上的人,如果他们遇到困难,我可以看看他们是否需要我的帮助。我在床上就可以观察他们,就像蜘蛛侠从避雷针上观察着所有人一样。”
上帝在为我们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虽然乔的生活空间十分受限,但他的视野并没有因此受到阻碍,他依然可以为遇到困难的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就像结尾所写:“我的房间也许现在一团漆黑,但当我早上醒来时,它又会明亮如常。”只要我们像乔一样,乐观的活好每一天,我们终将驱散生活中的一切阴霾,迎来属于我们自己的光明。
《气泡男孩》这个故事以乔的口吻讲述,将乔的生命从11岁2个月零21天写到11岁3个月零19天,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乔的人生故事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书中多以对话的形式将故事展开,使读者更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果说我们正常人的生命是按照年为单位计算,像乔他们患有SCID这种疾病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时间则是以日、时钟、分钟、秒钟来计算的。时间对他们来说十分宝贵,他们在这世上多活一天,对他们来说便是最大的幸运。我相信,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SCID这种疾病一定会被攻克,像乔一样的孩子也会早日恢复健康,彻底的从气泡里走出。
气泡看似脆弱得一戳即破,但有人却把它当作一生的庇护所。所以,不管人生多么艰难,我们都要对生活充满热爱,勇敢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