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se Mythology》是一本由Neil Gaiman著作,W. W. Norton & Company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25.95,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Norse Mythology》精选点评:
●分类:机场书店畅销书。熟悉北欧神话的基本都了解书中故事。亮点在于写啥都好看的超级明星作家尼尔盖面先生。短小易读,一眨眼半本没了
●神话就应该是这样,生动、鲜活、有趣;这才是爷爷在星空下伴着篝火讲给孩子听的故事:执着追求智慧的Odin,不皮一下不开心的Loki,能吃能打的Thor,把右手喂给巨狼的Tyr,诗人之蜜酒,万物同恸的Balder之死,还有诸神黄昏过后,金色棋盘上的昔日荣光。
●“‘I have a bad feeling about this,’ said Thor.”——哈哈哈哈哈
●基本上都是听过的故事,但这样一来,就显出NG讲得比别人好。讲播也加分。
●After a darkness, there was a world of God. After all the flourishing in that world, there is an end. And after the final end of all, there will be a new world coming out of the ash and flood from the past. There then, life will never die.
●Loki's tactics. plans & counterplans
●因为开头结尾多给一星。按照里面的故事只有三星。和以前的短篇感觉不一样了,没有被教导被保护的感觉。最好所有神都狗带。一个比一个烦人,
●thor假装新娘子的故事真的超滑稽
●强推Audible上盖曼自己的朗读版,鲜活有趣,听得入迷。很少见的口述风格的文学作品,似乎也很适合读者自己读出声来。最后的Ragnarok就像封面那一记重锤,火花四溅,充满厚重的美感。读盖曼过去的小说,明显感觉出他特别喜欢并善于解构和重构经典,这次返璞归真尝试写北欧神话本身,也可以理解成对灵感来源的崇高致意。
●wonderful
《Norse Mythology》读后感(一):诸神的谋略
读罢让我印象最深的当属北欧诸神的足智多谋,或者说善于欺诈。
神父奥丁是个阴郁而神秘的角色,喜欢身着黑斗篷四处微服私访,双肩栖息着两只乌鸦。奥丁不以武力见长,而谋略过人。他不惜掉在树上数天以获取智慧,从中就看出其超越常人的坚韧与严苛。诗人一篇中略施小计干掉十余名无辜农夫,又对无知美女骗财骗色,最后还用“污秽”的手段赶跑对手,真是有失众神之父高贵的身份。
洛基浑身散发着一种邪气,他是最不稳定的因子X,时常有惊人之举,剪掉雷神妻子的头发,教唆他人杀人。他也是最狡诈的那个,当其他众神束手无策之时,洛基往往是帮神擦屁股的那个。
其他诸神也绝非什么善茬,他们集体忽悠巨人免费修城墙,利用完后对其大肆嘲笑,雷神出场一锤子结果人家性命。为了骗取巨狼的信任,泰尔不惜奉献一条手臂,欺诈之中又有一股阴狠劲。
比起希腊诸神,这些神会老,会死,他们有敌人,他们还有无法逃避的宿命。或许是北方的冰雪告诉神话的作者们,生存不易,在一个充满竞争而物资匮乏的环境中,足智多谋乃至狡诈比起傻白甜要好上太多。即使是面对不可逃脱的宿命,即使注定被毁灭,也要积极地、勇敢地与之抗争。即使不幸战死,女武神也会带你进入英灵殿,你将与其他英雄们共同举杯。
《Norse Mythology》读后感(二):神作 Loki作 Everybody作作
这本书是临行前一位老师送的,因为读研繁忙拖了快一年才陆陆续续看完。这老师说起来也是神人,身为德裔美国人、在台湾住过近十年,北京住过五六年,中文说的简直比我还好。有次在地铁上偶遇他时他竟然在读一本古文的书,还拿给我看,惭愧的我连字都认不全。
再看这本书之前,对北欧神话的了解仅限于漫威里的内容。而读这本书时最大的感觉竟是怎么能有这么多不和逻辑的地方:既然在创世之前世界上什么都没有,那在血河中幸存的几个巨人坐着的木箱子哪来的;还有为什么为了蹭一顿饭,竟然要如此大费周章的去弄那么一个大锅,自己做饭那么难么!!这让我深深的怀疑我是不是真的年龄太大不适合看神话了。
最让我惊讶的,要数神族、尤其是奥丁和洛基的作了。可以说发生的许多事情,尤其是最后的大战,都是作出来的。比如奥丁梦见了洛基的三个怪物孩子会变成神族最大的敌人,然后就把他们掳过来亲手变培养成了最大的敌人。还有巴尔德他妈让世上所有能想到的东西都保证了不伤害她儿子就行了嘛,非要让所有人都来试试,我要是洛基我也想找找真的能伤害他的东西。洛基自己也是,恶作剧的越来越过分,最后弄死了人家儿子,还想着过段时间大家气消了就好了,什么鬼。
难道北欧神话的核心就是该来的终究要来,该作的都得要作么?那古代北欧人生活的感觉不是很乐观啊哭
不过,北欧的神恐怕是所有神里面最有血有肉的吧。会老,会死,会因为气没处撒砸死面前的一个侏儒,但更会为了保护自己珍惜的东西奋勇杀敌壮烈牺牲,甚至在新的开始里稍稍的也缅怀了下洛基这个罪魁祸首。
也许也是因为大家都这么鲜活,才会让我虽然嚷嚷着怎么这么作,也还是默默希望,他们的故事要是能继续下去就好了。
《Norse Mythology》读后感(三):一点随手的记录
1. “The Master Builder" - Asgard根基未稳之时,锤哥一走开,大家就心慌慌,于是心想着建一堵高墙来抵御入侵者。果然古往今来大家在想到保护自己的时候,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造墙啊。无论是秦始皇的长城,川普的(咳咳咳),还是(咳咳咳咳咳咳)。
2. "The Master Builder"里面,一个(巨人伪装成的)硬汉自荐说三个季节(冬天-夏天-冬天,果然我们大北方没有春秋两季)内就能把抵御外敌的墙造好,要的报酬之一是娶美丽的女神Freya为妻。老大Odin的回答闪耀着女权主义的光芒”That is not a little thing, and it would not surprise me if Freya had her own opinions about the matter."刚读到这儿的时候简直崇敬北欧神话的思想觉悟高度。结果到了"Freya's Unusual Wedding"里,锤哥的锤子被ogre偷了,ogre也想要娶Freya为妻,锤哥就直接了当地告诉Freya要嫁给ogre,好拿回自己的锤子。Freya气得痛诉锤哥,并拒绝下嫁,锤哥的回答竟然是"But, my hammer...""She's very beautiful when she's angry. You can see why that ogre wants to marry her."真是纯直男的思路啊。
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欧的神话反映也都是北欧的风土人情吧。各个神/巨人/精灵等等动不动就是如冰一样冷的蓝眼睛。整本书出现的蔬菜/水果好像只有洋葱、卷心菜和苹果,其余的时候基本是各种肉类(基本都是red meat)的胡吃海塞,伴随着mead和beer. 羡慕神们,这种饮食结构都可以长生(只要吃个金苹果就能变年轻,所以说摄取蔬菜水果很重要啦),而且万一真的挂了还有复活的可能性。
4. 北欧神话中世界创始之初只有两个领域,北边寒冷的mist world和南边的fire world,北冷南暖的北半球特质果然很早很早就植根在故事里了。
5. 北欧神话中死的人只分两大类,一类是战死在战场上的战士(”战“字用太多),死了之后去到Valhalla,可以说是北欧神话中人类死后去的唯一有“天堂”意义的地方;另一类无论是老死的、病死的还是怎么死的,都属于不光荣的死法(the shameful dead),都在北欧神话版的冥府Hel中生活着。想起前两天随便翻到的一本关于维京人的书,“只有战死才是光荣的死”,北欧神话的这一指导思想激励着多少维京战士踏上了充满了血腥味的征程……
下次读的时候争取把好笑的地方整理出来吧……
《Norse Mythology》读后感(四):大男孩盖曼讲故事
北欧神话已不知有多少改编版本了,中文世界最著名,也最丰富的应该是方璧(茅盾笔名)所著的《北欧神话ABC》,英语世界著名的有科勒姆简写本,A·S·拜亚特也曾改写过,另外还有诸多偏学术的著作。我的启蒙书是忘了什么人编纂的童书版,里面故事不少,讲得也挺有趣,不过不知为什么把雷神的武器写成了斧子,弄得我看到拿个短柄锤子还不适应。奇幻大师盖曼也非常中意,最明显的莫过于《美国众神》,让奥丁、洛基化身星期三、世界先生出场。似乎耐不住写作的兴趣,他也提笔重述自己的《北欧神话》,就像当年霍桑重述希腊神话一样。前言中,盖曼说他小时候很爱看斯坦·李和杰克·科比画的漫画《伟大的托尔》,尤其喜欢主角托尔,于是在图书馆找了一本《北欧神话》。他才知道,阿斯加德不是未来都市,而是布满维京风格建筑的冰封之地(意思是一堆茅草屋吗?),奥丁也不是明智而优雅的主神,而是一个狡猾危险的家伙;托尔依旧强大,但是不够聪明;洛基亦正亦邪,如火一般难以捉摸。诸神的命运已经写在诸神的黄昏中,就如《圣经》的启示录一般;《圣经》中,由天使吹响毁灭的号,而北欧人认为是海姆达尔吹响决战的号角。在冰天雪地的极昼极夜间,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讲述敬畏,或是不信任的神明的种种故事,并将故事随着他们的征途传遍四方。但是很多故事现在已经遗失,基督徒抢救了一些,记录下来,也可能随着抄录篡改之。也许有的英雄神明漂洋过海去了美洲,有的则在英格兰扎根,成为贝奥武甫;如吉卜林记载,众神的铁匠维兰也在英格兰定居。但是还有的,“遗失了,被埋葬了,或者被遗忘了。”也许影子在幻觉中的博物馆看到了他们。
当然,盖曼写书目的并不是试图从古代诗歌的只言片语中推测出“未完的传说”,而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述一些经典的故事,写作就如同走过“在冰与火中诞生的宇宙,又归于冰与火中”的旅程。全书语言比较简单、活泼,我想定位应该是童书——不过很多奇葩的故事不乏色情、暴力;不过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哪个不是?连“西方正典”莎士比亚的剧作和诗歌都充满了黄段子。同时盖曼也引了很多专有名词、属于,介绍一些名字的含义,一并附在词汇表中。
盖曼加了不少“个人演绎”,比如西芙的头发不见了,托尔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洛基:“因为省事”;洛基经常性自我陶醉,通常乐极生悲;更有一句”I have a bad feeling about this”。因此,与其说文字多么一本正经的“典雅”,不如说是轻松俏皮。
没错,这些神是有些不讨人喜欢。奥丁为了智慧献祭了一只眼睛,并倒吊在树上任长矛刺自己(《美国众神》中致敬),但是他真的是全知全能的神吗?他经常贪小便宜,热爱设圈套,有时不作为还没什么,还有不少错误判断,而且狡猾到危险,难怪北欧人不怎么喜欢他,但是敬畏他。托尔力大无穷,一己之力让霜巨人们畏惧,但是举止粗鲁,经常不动脑子,但是挺讨喜。洛基做了无数差点引发冲突的恶作剧,不过总能(在托尔的锤子下)设法弥补,并因特别能占小便宜对众神贡献巨大,可嫉妒之心又招致他的毁灭。提尔,即星期二,可能是最正直的神,他不愿与其他神一道戏耍亲手喂打的芬列尔,不愿如懦夫一般退缩,几乎是授意巨狼咬下他的手臂,在这些幸灾乐祸的神中,他还是有些勇士气魄。很多故事之前已经看过,盖曼讲述的又是一种趣味。
“诸神的黄昏”大概倾注了盖曼较多的情感,基调较为悲壮:英雄与命运的征战。九个母亲和奥丁生下的海姆达尔在和洛基交战后说的:“这只是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新生总在毁灭后。”在洪水(是否就是北欧人经历的大洪水?)、黑暗与冰霜之后,人类繁衍出新的族群,奥丁之子、托尔的两个儿子统治新的土地;巴尔德和霍德两兄弟不计前嫌,回忆旧时光,并非“巴比伦河畔我们坐下来哭泣”,而是由光明神微笑着开始新的棋局。
盖曼的诸多创作中,《北欧神话》的原创性较弱,不过也是对他多年创作中,北欧/诺斯元素的溯源,是热爱幻想的大男孩讲述的一个个小故事。
《Norse Mythology》读后感(五):重述神话,不多不少
认真写篇书评纪念一下近几年来看的第一本实体书吧。之前因为搬家频繁几乎完全投奔 Kindle ,但久了后终究还是觉得电子书的质感无法和实体书相比,阅读体验更是大打折扣。之前看过盖曼的《美国众神》,《乌有乡》和《坟场之书》,很是喜欢他瑰丽的想象力和幽默流畅的文笔,这次看到他出了这本《北欧神话》,料定自己肯定会喜欢,便索性入手了实体书。
在 Strand Bookstore 买的硬皮版,出乎意料的轻神话作为人类早期文学之先河,在奇丽迷人的同时难免显得粗粝而稚嫩。我之前就很希望能看到当代的作家以当代文学的手法认真地去系统重述一遍古代的神话——是重述,让古旧的故事在当代拥有新的载体,而不是改编、续写、解构,这些我们已经见得多了。我甚至考虑过以后也许自己可以去试着写写看。所以这次看到熟稔各国民俗神话传说的尼尔·盖曼决定重述自己最喜爱的北欧神话,自然是大为惊喜。
盖曼也很忠实的做了这件事,忠实到让我反而有点遗憾他没有放得开一点。书名是老老实实的 Norse Mythology 北欧神话,内容也是很严谨地把北欧神话从开始到毁灭整个以盖曼自己的方式复述一遍,以至于这本书完全可以作为一部质量极高的北欧神话科普读物来看。除了首尾创世与诸神黄昏两部分外,中间部分的格式大可以看做是短篇故事集,讲述了许多北欧神话中有名的章节故事。盖曼在序里提到,他主要的创作过程中是以两本《埃达》中的故事为原型,参考 Rudolf Simek 的《北欧神话词典》,在不改变故事情节和人物剧情的情况下,然后自己加入对话和细节而成。
开头创世部分的语调极为严肃,以大量的短句和排比营造出神话应有的仪式感,以至于我在看的时候恍然以为自己在读托尔金的《精灵宝钻》。如此庄严肃穆的语气持续了前四章,在大致说清楚世界和阿萨(Aesir)神族的来源,以及奥丁如何从密米尔(Mimir)获取智慧后,从第五章《众神的财宝》(The Treasures of Gods)开始是一个转折点,我们开始看到熟悉的尼尔·盖曼式的幻想故事。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在一本正经的叙述神话的同时,总会在这儿那儿信手拈来的放一些小幽默,既不显得突兀,又总能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在全书笑点最密集的故事《芙蕾雅的奇异婚礼》(Freya's Unusual Wedding)里,雷神托尔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的锤子不见了:(自译,见谅)
当事情出错的时候,托尔有一套自己的处理方式。他会做的第一件事是问自己这是否是洛基干的。托尔深思熟虑了一番。他相信即便是洛基也绝无胆量来偷他的锤子。于是他做了第二件自己在事情出错的时候会做的事,那就是去找洛基寻求帮助。又比如接下来的片段:(自译)
“我希望能借用你的斗篷,”洛基说,“那件能让你飞翔的斗篷。”“绝不,”芙蕾雅说,“那件斗篷是我所拥有的最宝贵之物。它比黄金更珍贵。我决不允许你拿走它后在外面惹是生非。”“托尔的锤子被偷走了,”洛基说,“我需要找到它。”“我这就去给你拿斗篷。”芙蕾雅说。这样不留痕迹的小幽默比比皆是,再加上北欧神话原本淳朴却略带荒诞的风格,以及诸神除了奥丁外普遍缺心眼的性格,使得这些故事读起来妙趣横生,笑料不断,但是又完全没有刻意搞笑的生硬感。全书唯一一处比较明显的夹带私货,大概只有这一章后面的某个片段里,托尔在即将执行一项计划之前,嘟囔了一句:
I have a bad feeling about this.如果我是编辑的话,可能会建议盖曼把这句删去——英语圈子里这句话和星战的联系太过紧密了,放在一本神话书里很容易让人出戏,但是考虑到全书只有这里一处出现这种情况,这只是鸡蛋里挑骨头的小牢骚而已。
书中段大部分便是如此的北欧神话短篇故事,不再细说。在读此书之前,我对北欧神话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茅盾主编的《北欧神话ABC》(书名看起来很稚嫩,其实是中文书籍里质量最高的北欧神话科普读物之一),看完盖曼这本书后我特地回去再翻了翻茅盾那本,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茅盾的《北欧神话ABC》相对而言更学术一点点,全书基本没有对话,全是对北欧神话中故事人物的整理和概括,而盖曼的《北欧神话》里则完全是以小说的手法在写,对话情节心理活动一样不少,结果两本都看完后,里面诸神的性格和形象给我留下的印象却其实是差不太多的——脾气火爆却头脑简单的雷神托尔,诡计多端但处处倒霉的洛基,永远严肃而忧虑的奥丁,在哪本书里都是那样。这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盖曼在这本书里处理手法的谨慎:即便加入了如此多自己创作的部分,他依然是很忠实于原作的情节和人物设定,并没有节外生枝的加入太多不必要的关系和戏剧冲突,也并未对人物形象做什么明显的改变。
但是这样就一定好吗?我看完后反而不确定了。在盖曼娴熟的叙述下,反而凸显了神话故事本身的粗糙和荒诞感,充满了各种逻辑不通和匪夷所思的情节。这种粗粝稚嫩的感觉当然是神话本身的魅力之一,在原本流传下来支离破碎的文本和后人谨慎的概括里,倒还可以让人一笑而过,但是同样的故事叫盖曼这样顶级的叙述者明明白白细致入微的讲一遍的时候,这些部分就难免变得显眼。在看过了盖曼如此忠实的重述后,我反而开始希望他以后能出个自己改写润色的北欧神话版本,给诸神(尤其是洛基)加入更加复杂的性格和动机,把神话里的世界观塑造得更加细致而自洽,把洛基和阿萨诸神之间的关系和感情讲述得更加令人信服,从而使最后的诸神的黄昏拥有更深刻的情感冲击力。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厢情愿,不算对本书的批评。
我对本书唯一的遗憾,大概只是它太短了——和茅盾的《北欧神话ABC》对比后发现,北欧神话里还有不少故事没被盖曼收入进来,其中最重要的大概是奥丁献祭自己,将自己倒吊在世界之树上,以矛自刺,由此发明了如恩文字的故事。我本以为这应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很意外的发现本书竟然没有细致描写这个故事,仅是在其他故事里作为一个背景提到。《美国众神》里对这个片段的描述都比《北欧神话》要详尽,未免有些说不过去了。也许相比于写我之前所设想的改编版北欧神话,盖曼可以顺着这本书写下去,重述北欧神话中的其他故事,出另一个集子,大概是更合理的一个选择(虽然并不认为他会这样做,多半就直接写新小说去了)。
最后,盖曼回到了开头严肃的文风,以冷静的笔调记叙了“诸神的黄昏”时传奇的阿萨众神是如何英勇战斗至牺牲,世界如何在狂暴中毁灭而重生,给全书画上一个让人意犹未尽的强有力的句号。总的来看,书如其名,不多不少,就是一本文笔优美、阅读体验极佳的北欧神话集,中文版应该正在翻译中,英文版其实也不难读,推荐给所有感兴趣的人。
:一个有趣的小细节,在看到最后“诸神的黄昏”章节的时候,耳机里的音乐正好放到了今年以北欧神话为背景的游戏《战神》的配乐,而前几首配乐的氛围竟然正好对上了书里描写的场景,苍凉而悲壮,哀而不伤,营造了一段印象相当深刻的阅读体验。
看来是时候把盖曼的其他书都刷一遍了,下周就去书店找《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