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是一部由韩荣声执导,范洪涛 / 张琳 / 黄宝龙主演的一部剧情 / 儿童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纯真年代》观后感(一):我就是一个水军
在梅州长大,居然没有发现有那么美的地方,绿油油的草地,金黄色的稻田,清澈见底的小溪,甚至屋后面的那座高高的山峰,一帧一帧,在不断的拨弄我的心弦!影片就像一篇散文,娓娓道来,总有这么一个细节,让你回忆起童年。唯一的遗憾,就是客家话说的太少了。不管怎样,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尤其是客家人和喜欢客家文化的朋友们。
《纯真年代》观后感(二):有点台湾片的感觉
有点台湾小文艺片的感觉,但是还是太生硬了,没有主线剧情,都是80后怀念的拼凑,有点台湾小文艺片的感觉,但是还是太生硬了,没有主线剧情,都是80后怀念的拼凑,有点台湾小文艺片的感觉,但是还是太生硬了,没有主线剧情,都是80后怀念的拼凑,有点台湾小文艺片的感觉,但是还是太生硬了,没有主线剧情,都是80后怀念的拼凑
《纯真年代》观后感(三):平淡即纯真
平淡的有点儿令人发指,哦,平淡即纯真。近乎平铺直叙式的演绎成长和经历,没有情节上的抑扬顿挫,但给人真真切切的实在感。小时候也挺好的,无处不在的天然和自然,小人书,露天电影,眼保健操,弹棉花,爆米花,磨豆浆,二流子,江湖,比现在低头看手机值得玩味。几个小男孩儿演的很好,小女孩儿更好。别的书法都是人与写分开给镜头,这个爷爷是真写。
《纯真年代》观后感(四):压力山大的你也有过美好的童年
有点意思!电影平淡无奇,又满满的都是童年的美好。虽是儿童戏,可观众又是八零九零,只有在那个年代回忆起才有那种味道。看完这片子让我觉得真的是在回忆儿时,可对于下河洗澡总是内心紧张生怕被水淹到(可能是我儿时的阴影)仿佛真的是让我做了一场梦。不能说是多么经典的电影,虽然没有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但却有着回忆的美好。可能这就是这部片子的卖点吧。
《纯真年代》观后感(五):八零后人的童年符号
导演把很多八零后、九零后人的童年符号放在一起,唤起了童年的回忆。时光过得很快,童年时的纯真、快乐很难再去寻找,为自己的童年感怀,不知不觉间泪流满面。时光流逝,人已变,啊。
影评只简单写写还不让发布,就是觉得写得越多回忆越多,感怀越深,真的有些不敢去回忆。小时候和邻居家的发小玩积木,和学校的几个铁哥们打四角,弹玻璃球,一块上下学,一块看村里的庙会,啊,好多好多的回忆。
其实电影如何已经不重要,已经沉浸在回忆之中,影片的一幕幕就像点穴,点中一个又一个柔软的穴位,焕发一阵又一阵的感触。
《纯真年代》观后感(六):简单说说
地方民族文化电影,充满着怀旧与情怀。故事被完全的弱化,电影沦为了各种时代符号的拼凑和挪用,就像一个八九十年代的“文化博物馆”。除了怀旧本身,就再也没有更多的情感表达。但并不能因此否认影片的艺术价值,成熟的视听表达,客家文化与八十年代符号的碰撞。相信八九十年代的客家人看了影片都会有所共鸣,这就是怀旧本身的意义。恕我直言,这部影片有以下问题值得留意。一、非职业演员的调度生硬无比,显得业余、二、声音的录制和处理有不少瑕疵,品质有待提高、三、作为一个地方特色电影,却没有使用方言。所幸的是1.散文式影像2.选景真实的还原了那个年代应有的质感。与最近的潮汕电影《爸我一定行的》相比,是另一种有特色的尝试。
《纯真年代》观后感(七):导演的童年流水账
这个是发生在梅州的故事,但并没使用客家话。记得这个片子上时,潮汕题材电影《爸,我一定行!》正如火如荼,本片导演也想蹭热度,就发文声称自己是客家电影,但这一水的普通话,一个儿童题材,这放在全国各地都可以。
家里老人不叫小孩子上学的吗?我小时候在乡下,都是大人(妈妈或者奶奶)叫起来上学,还有就是同学叫一起上学,那时候起得更早,天刚亮甚至没亮就出门了,因为我们粤西冬天日短夜长,天黑得早亮得也迟。
小朋友玩的那些游戏,“弹珠桌球”有创意。
女音乐老师教唱《新鸳鸯蝴蝶梦》,但为了“误人子弟”而改词。我乡下小学的音乐老师,有教《卖报歌》的,也有一个最爱教电视剧流行曲的,如《大地恩情》、《京华春梦》,当然她也教《望星空》、《小草》、《军港之夜》、《十五的月亮》、“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古装臆想这一段有点多余,迎合了今天“小戏骨”的风潮。
有个骑单车的镜头,后面的房子不合理吧?明显是当下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农村还以泥房为主,就算是砖房也普遍是低层。
黄家驹这个新闻,其实和片中的小男孩们并无关系,明显是导演自己在致敬青春。
没什么故事可言,也并不是《城南旧事》、《巴黎淘气帮》、《放牛班的春天》、《伴我同行》。
《纯真年代》观后感(八):逝去与永恒,纯真年代和我
不是影评,更是观后感~不奢求共鸣,毕竟更偏个人~
轻松而自然地,本片把那些因为太美好所以想要忘记的东西挖掘出来。对我来说,也许安安静静普普通通的一部纯真年代,足以比轰轰烈烈的超级英雄大战,更触动我的灵魂——前者叫我热血沸腾,但后者叫我热泪盈眶……那种永远逝去怎么抓也抓不住的悬空的感觉,甚至让我害怕……我一边享受这一点点真正的感动,一边又想要逃离,这叫人忍不住要攥住些什么的空落的钻心的痛。
片尾曲一边听一边切切地感受着心在滴血。一边愿意捕捉当年纯粹的快乐,一边又因为永恒的逝去而不敢听下去。感谢《纯真年代》这部影片,唤醒了我那被一次次失望所洗礼而渐渐麻木的大脑和逐渐暗淡的眼神;让我重又找回一点点生活的感觉,抓住一点点生命的火光;让我终于发现原来我想要的,从来都不是什么站在世界最繁华的街道!我想要的,大概就是这种平凡而纯粹的日子、彻彻底底的生活!很简单,但是很充实!
……只不过这样一个愿望,在现在看来,也许只能算是奢侈吧。(´・_・`)纯真年代 (2018)6.22018 / 中国大陆 / 剧情 儿童 家庭 / 韩荣声 / 范洪涛 张琳
《纯真年代》观后感(九):干净、真诚、用心,八零后童年往事尽收眼底
《纯真年代》:干净、真诚、用心,八零后童年往事尽收眼底
01
一代人的记忆,一代人的童年。像《纯真年代》这样的电影,每个时代都有无数,像台湾电影《在那河畔青草青》。只是电影与电影的差别,大概就在于那种干净、真诚与用心的程度。
其实,《纯真年代》作为电影名字,已经被用过无数次,这次是2018年新锐导演韩荣声,其拍摄地在广东梅州的松口古镇上,讲述发生在那里的一代八零后的童年往事。
电影将布景设置在一个小镇、几个家庭、一个学校。看似简单的场景,却最是日常的表达。像极了所有年代的童年,无忧无虑才是最真实的表达。
电影之中的四人组,马晓曦、刘小墩、刘晓明、张小宏。难道没有让你想起你的童年,在那时候,有几个要好的朋友,希冀着明天的太阳,也幻想着成为武林高手,去挽救整个世界,尤其是英雄救美?
而小镇上的二流子,估计每个村,每个镇,都有那么几个,也都有那个年代的时代特色。混迹在录像厅和台球室,索要小孩子的钱,甚至调戏良家妇女。他们似乎是时代的产物,只是那个荷尔蒙没有爆发窗口的漫无目的游荡罢了。
而小镇的女子,有的已经辍学,有的发廊妹也开始春心荡漾,或许希望通过擦边球的方式,赚取另外的金钱。
当一群八零后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时候,注定也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任何娱乐方式,除了那个需要人工摇摆天线的电视,就是下象棋和看小人书了,间或还能来个桃园结义。
童年,深藏在每个人的心中,赋予每个人温暖底色,人们总是会在梦中回到童年之中去,在那里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精神皈依。
02
一个温馨的家,必然是爸妈都在的。像马晓曦的家那样,象征着当年八零后大部分孩子的家庭,父母都在,还有爷爷教育自己写字看书,其乐融融,好不惬意。
而有的家长,却已经在外出打工的路上,开启了新的征程。留守,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伤痕。那些父母不在家的孩子,在爷爷奶奶的抚养下,存在着亲情的缺失,幸好有玩伴的陪伴,才不觉得空虚寂寞冷吧!
下湾、下河、下水库,这看似无聊的选择中,浸透着每个孩子释放天性的内心。与父母帮忙干农活,难道不是每个我们的过去?
那时候,我们总觉得日子太长,希望自己长大。却不晓得,长大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再回到从前,却已然成为梦幻般的存在。
《纯真年代》,如此干净的画面,如此真诚的描述,如此用心的绘制,其实就在于勾勒一副八零后童年的美丽画卷,让观众能够沉浸其中,想到自己的点滴,再次来一个昨日重现,这岂不是好事?
03
由点滴构成的全部,有点到的面,最终囊括了整个八零后的童年细节。上课时候的三八线,偷偷看小人书,斑驳的课桌,老师的严肃,朦胧的爱意,这些岂不是每个我们的那时那刻?
《纯真年代》又不是纯粹的纪录片,当马晓曦他们四个人在大树下讨论自己的未来,当电视机里传出的歌曲,那小卖部里的陈设,还有那些赊账的二流子。
每一个小小的画面,都是纯洁而美丽的,没有沾染尘世间的一点杂质。或许,这就是童年,每个八零后的童年,也注定是每个人的童年。
或许,每个人都在想象,生活本真的样子。像电影呈现的这种,难道不就是生活的本真吗?如此原生态展示出属于我们的生活原貌,更带给我们这样的思考。
当每个人都尽力而为地活着,都在展示着属于生命年轮之中最大能量的时候,这难道不就是纯和美吗?或许,最为平凡的生活,最为细微的事情,才是能够传递一个人真诚内心的遗珠所在吧!
《纯真年代》观后感(十):值得尊重的作品
整部影片以一年的时间为轴线,还原了九十年代初期的生活场景。一群天真无暇的少年儿童并没有因为改革开放的浪潮而受到太大的影响,依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现在的七零后八零后上有老下有小,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生活压力大,他们会更怀念以前无忧无虑的童年。
影片中唯美的画面、淳朴的少年、有趣的童年游戏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年代,那段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