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阅美 第二季》经典影评1000字

  《阅读·阅美 第二季》是一部由脱口秀执导,中国大陆主演的一部2018-07-14(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阅读·阅美 第二季》影评(一):阅读·阅美|以文载道,以声传情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实和静水流深是一样的道理,无论是音乐还是语言文字,在达到一定高度与境界之后都会给人“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但这毕竟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状态,在现代社会里想要实现高效实际的语义表达与情感交互,最值得采取的方式还是共情。

  在江苏卫视播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特色节目《阅读·阅美》第二季的归来,让文化在每个周六的晚22:00,给出一丝文化带来的暖心。而看过前几期节目的观众应该很容易就能发现《阅读·阅美》不同于其他文化情感类节目的新颖之处。

  《阅读·阅美》并不囿于短篇诗歌的题材,而是以美文推荐为主。众所周知,诗歌的特点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用有限的文字带给读者无限的留白空间,而美文则善于用精悍的篇幅和平易近人的文字,通过知名演员等推荐人阅读的方式更加直接地抒发出情感,让观众在心理上首先觉得“近”。

  此外,《阅读·阅美》另外一个用心之处在于,它不但使推荐人用语言传递文字中蕴含的情感与力量,而且在阅读完毕后,还会邀请美文作者到达现场,直接和推荐人、倾听嘉宾等进行交流,从而让作者的巧思直触观众内心,让美文内容得到最原滋原味的解读,而不会引起任何内容上的曲解与误读。在本季节目中,新增了阅美指数这一评分环节,实现现场观众与美文的互动,搭建与美文相通相连的桥梁。

  在本周六播出的《阅读·阅美》第二季第四期节目中,请到了曹卫宇、王佳宇、刘恩佑三位知名演员作为推荐人,并有“毒舌辩手”马薇薇和著名学者张颐武担任倾听嘉宾,在美文作者或浅易温柔,或热血昂扬的笔触中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三篇作品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既有坚定梦想不懈追求的绿茵场之光,也有平淡日子里琐碎而不动声色的深沉父爱,但最动人心魄的,当属演员刘恩佑走心阅读的《逃离班加西》。

  《逃离班加西》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从中国派往利比亚工作的设计师,在发生暴乱时,他正在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最终通过祖国的护卫安全归家。在这篇文字中,有一字一句的客观叙述,有劫后余生的惶恐与后怕,亦有唱起国歌时内心的无限欢欣与激动。阅读结束后,身为利比亚撤侨事件亲历者的王本虎来到现场,回忆了2011年利比亚撤侨事件的真实状况。中国在这次行动中作出的迅速回应,体现了作为世界强国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的确,当我们身处国内的时候,祖国的强大带给我们的更多是一种经济上繁荣富强的感受,但是当身在异国他乡时,才会真切感受到,祖国能够提供的绝不仅仅是一张护照而已,而是最温暖最值得信赖与依靠的坚实护盾。八月已至,在《阅读·阅美》的动情阅读中,一同感受祖国军事实力的的崛起与强盛。

  《阅读·阅美 第二季》影评(二):江苏卫视《阅读·阅美》:演员刘恩佑用这样一篇美文故事献礼八一建军节

  江苏卫视《阅读·阅美》走到了第二季,依然记得第一季饱受赞誉的这档节目,被肯定为“以文载情、以美传情”的匠心制作。《阅读·阅美》第二季依然是以美文推荐为引子,但在流程、嘉宾、选题和呈现四个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升级。

  第二季第四期节目将于今晚播出,看了提前的预告,本期节目是从足球,讲到父爱,再到令人血脉偾张的撤侨事件,可以说秉承了这档节目一向的标准,从小人物的故事出发,并紧扣时代的脉搏,强调人物的情感。从正能量的角度,摒弃了娱乐向的追热点方式,而是从有意义的角度踏出了一条独特的“追热点”路径。

  从充斥了整个夏天的世界杯,让国人都燃起了对足球的热情;到此时正值八一建军节之际,选择阅读了一篇身在利比亚的国人亲身经历的撤侨事件,展现了祖国的伟大力量,也表达了小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都在站在更高的角度,去适时的找准故事和方向,从而讲述出来的平凡人不平凡的小故事。

  正值八一建军节之际,推荐人刘恩佑《逃离班加西》的真实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中国派往利比亚的设计师,在班加西遭遇了一场触目惊心的撤侨事件,这种真切的强调小人物的情感与表达的文化情感节目,才是真的把“文化”和“情感”不曲解的正确示范。刘恩佑是如何把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故事讲述出来的呢?看了预告之后都久久不能平静,演员刘恩佑眉头紧皱,用强大的台词功底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逃离,把当事人那种惊恐、紧张、担心等复杂的内心情绪演绎的一览无余,不愧是演员,完美的把语言和表情融合在一起,不禁让人有种身临其境质感。尤其在阅读的时候,听到刘恩佑突然真切而清楚的唱起了国歌,更是对故事背后的亲历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故事背景的利比亚发生暴乱之后,撤侨长达12天,国人只要三公里就可以到达安全的另一边,但丢失了护照的国人要如何证明自己是中国人呢?故事在此留下了悬念,很期待看完今晚的完整版节目。回顾多年来,祖国蒸蒸日上,人们也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想想这幸福的背后,其实就是国家的强大作为基石,才能让每一位祖国的同胞拥有安全的保障。国家是最后的保障者,国家给予了人民全部的力量。

  今晚就将在江苏卫视《阅读·阅美》看到利比亚撤侨亲历者王本虎本人,一个普通的设计师身处原本祥和的利比亚,当平静突然被打破,利比亚陷入暴乱的那一刻,暴乱发动的第三天,祖国便带他们回家了,“祖国万岁”是他内心最想发出的一句呐喊,同样,至此八一建军节直接,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应该对祖国的表白。

  《阅读·阅美 第二季》影评(三):以人心丈量孔雀河和秦淮河的距离:《阅读阅美》用旋律汇聚感恩暖流

  8月11日晚22:00,江苏卫视大型原创文化情感特色节目《阅读•阅美》用几个小故事串联起不同角色不同身份的普通人遭遇的命运不公和世间大爱的情怀。其中一个新疆女孩米拉的遭遇让人不禁感叹命运薄凉的同时,也感受到命运之神对她的眷顾。这个生活在库尔勒的女孩,2岁那年爸爸一去不回,她跟着经营一家破旧饭店的母亲,艰难度日。2004年,还在念小学三年级的米拉,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两个“南京爸爸”用他们的双手支撑起这个女孩的读书梦。从家乡滋润土地的孔雀河到源远流长的秦淮河,两城之间的故事让米拉感恩社会,拥抱生活。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富有情境化的阅读勾勒米拉的童年时光

  在《阅读阅美》的舞台上,这次用诵读故事描绘出新疆女孩米拉的童年生活。身在单亲家庭的米拉,跟着经营一家破旧饭店的母亲勉强度日。但是饭店的生意并不好,而这一切在一个雨天改变,操着南京口音的工人们偶然一次进入这个饭店,米拉母亲突然眼睛有了光亮,赶紧去打理厨房。然而漏水的屋顶,老化的线路让这两个南京工人生出怜悯之心,第二天便维修了屋顶和线路。

  操着南京口音的工人们,成为了母亲饭店的常客。他们时常照拂米拉母亲的生意,喜欢能歌善舞的小米拉,也主动把饭店修缮一新。米拉口中的南京叔叔,成为投射到她们生活中的一束光,照亮了母女俩。

  在这段情境化的阅读之下,我们感受到多年之前那个破旧屋子里的故事,人与人之间信任的暖流让地域和文化不再成为阻碍。《阅读阅美》用她方寸舞台勾勒出一段动人的故事,而这段“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故事也远远没有结束……

  关上一扇门,打开一扇窗:从孔雀河到秦淮河,爱心接力从未结束

  米拉的“南京爸爸”叫梁军和周有光,都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南京第十四研究所的职工。可以说,这两个“南京爸爸”成为小米拉童年美好的回忆。然后,一场车祸再次让这个家庭陷入困难,走投无路之下,爱心从万里之外的南京传来,米拉妈妈得以顺利手术。后来,米拉也在南京叔叔们的帮忙下,来到南京念书。

  在南京读书的日子里,“南京爸爸”总是抽空去看望她,送她生活用品。从经济支援到文化资助,两位南京爸爸不仅让这个家庭度过难关,更是在小米拉的教育培养上贡献了力量。让这个新疆女孩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也成为她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从孔雀河到秦淮河,米拉体验过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温情的氛围,虽然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但是相信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给你打开了一扇窗。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小米拉圆梦北京,真情跨越民族界限

  除了小米拉和南京爸爸的动人故事,她的经历也曾受到当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关注。2014年,天安门、长城、故宫、水立方、鸟巢,这些北京的著名景点,都留下了米拉和小伙伴们的足迹。“圆了北京梦,圆了‘升旗梦’,除了感动,我更觉得有一份责任,民族团结的责任。”米拉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民族团结使者”,去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人。李总理更是夸赞了南京爸爸的助人为乐 “作为普通家庭,你们收入不多,但仍坚持十年如一日资助一个民族学生……这种精神令人感动。”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米拉和她的“南京爸爸”的故事缘起一次偶然,但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关怀和照料,见证的不仅是跨越民族的心脉相牵,她们代表的也有民族团结的力量。也许,我们在资助他人的时候并不考虑回报,但是深埋于心的惦念和感恩之情将萦绕始终,成为我们内心最为可贵的东西。

  《阅读·阅美 第二季》影评(四):《阅读·阅美》:假肢上跃动的生命女神,阴霾下燃烧的无尽斗志

  在江苏卫视今晚播出的《阅读·阅美》你们将会见到一个特殊的女孩,一个四岁被车祸夺去右腿不得不戴上假肢近二十年的女孩,一个随时把暖心笑容挂在脸上的乐观女孩,一个敢于穿短裤把金属钢管的右腿露在阳光下的女孩,一个字可以总结出她的生命成长轨迹,那就是“酷”!

  “酷”是一种标签,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外在表达,是我们愿意被别人认可的属性,也许我们的童年不尽精彩纷呈,却很少有人经历女主人公谢仁慈那样的人间惨剧,因为看到了诊所的打针景象,而被吓得慌了神的女孩四处乱窜,命运捉弄人,一阵急刹车声,卷入卡车里的小女孩就这样遭遇到了比打针痛苦千倍万倍的折磨,那就是截肢。生命的多姿多彩刚刚从她的幼儿园生活起步,就匆匆的被关入了灰暗色的幽闭门内,小朋友的嫌隙带给她的是无尽的苦恼和悲愤,她选择了有自尊的存活在这个排斥“异类”的社会里,即使一瘸一拐看起来很滑稽,也要活得坚强漂亮像个女神。

  演员王莎莎以一种乐观自信的朗诵风格大方自然地将谢仁慈向上无畏的性格一面层层揭开,《这,就是我》朴实的文字下跃动的是一颗假肢上不安分的生命强者,在我们还在矫情于何种装扮和面目亮相于这个审美的世界里时,谢仁慈早已将一条“钢管”腿踏在了满是人的健身房动感单车上,纵然用力不均将假肢甩出,她也只是若无其事的将其捡回安上,继续她的挥汗如雨,周围的人也并未有任何异样,空气中都没有一丝的尴尬因子,这是何等的自信和气场,成就了她身体里的无尽能量释放,当我们还在为一点小事放不下“自尊”的时候,谢仁慈早已坦然接受生命无法改变的事情,那些软弱的掩饰和愚蠢的放弃,统统与她无关,有时候她也会狠上帝吧,不是说好的对任何人公平对待吗?可是为何让我承受一辈子的痛苦,也许上帝有时候也会打个盹儿,如果你认命,便会沿着错误的方向走下去;但如果你不服输,拼命地在铜墙铁壁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打开一扇窗户,上帝也拿你没有办法。因为,上帝也喜欢不顾一切的愣头青。而对于谢仁慈来说,那份自信、自尊、自强的决心和勇气,就是上帝留给她的一扇小窗。和她相比,有些人更多像是无病呻吟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那不过是源于渺小内心而产生的敏感脆弱,而选择读书、写作、健身甚至是旅游的谢仁慈,活得多彩充实,不介意世俗目光,不去管凡尘琐事,在自由面前的“女神”轻舞飞扬,腿上的金属光泽晃眼又明亮。

  是的,对于讲述人来说又何尝不是经历了一段痛苦的自我思考过程,演员王莎莎背负着“最丑童星”出道,还要遭遇网络喷子的恶语相加,这对于一个少女来说,要坚定演员这条路无疑是她背上的一个沉重枷锁,这对于当下这个看脸的时代来说,逆袭谈何容易?可是她没有放弃,也从未在“整容”等偏门上动脑筋,她没有成天为自己的“缺憾”悲春伤秋,而是更加努力雕琢自己尚显稚嫩的演技,在演绎角色的丰富性上苦下功夫,在攻考北影失利之后依然没有动摇过自己的梦想,后在自己的努力与机遇之下,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继续自己影视之路。相同的坚强经历,让王莎莎在读起谢仁慈的故事时尤为感慨和生动,她准确抓住了故事中的精髓,很好的将谢仁慈人生转折中的每一次感怀诠释准确,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和口吻代入女主人公的世界,惺惺相惜曾经年少时所遭遇过的有色眼镜,以一种大气充满力量的声音宣告自己的坚强和蜕变。

  谢仁慈的偶像张海迪曾经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而如今谢仁慈借助知乎的平台,同样把自己的敢于勇敢做自己的“放开”理念传递给大家,既然失去的已经失去了,何不让自己拥有的东西更加闪闪发光,“坦然接受”就是一种使命,还能和大家一起沐浴阳光的滋润同样值得感恩,那是上天给予的博爱和善意,看完这期《阅读·阅美》相信你的价值观也会和我一样,被一个坚强的截肢女孩洗礼一遍。

  《阅读·阅美 第二季》影评(五):《阅读•阅美》:以生命之光,彰显祖国力量

  通过阅读传递人间至臻情怀的大型文化类综艺节目《阅读•阅美》已在江苏卫视播出四期,节目中以一篇篇美文彰显主人公生活态度,精彩纷呈的阅读体验也让荧幕外观众深有所感。在第四期节目中,主打“光”之力量的美文分享更是从小中见大,三位主人公的不同人生写照,也以向“上”和向“善”的精神力镌刻生活,传递着生命正面价值观。该节目通过不同主人公所分享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故事,不仅让倾听者感触颇深,更增添了不少前所未有的体验。就比如第三位主人公王本虎带来的《逃离班加西》,就真实描写了自己在利比亚遭遇内乱的境遇。

  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事件轰动一时,在2月22日至3月5日,中国政府协调派出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护卫舰,租用35架次外国包机、11艘次外籍邮轮和100余班次客车,海、陆、空联动,从利比亚撤侨,最终将35860名中国公民平安撤出利比亚。对于许多人而言,这组数字昭示着祖国的强大,是神圣的,鼓舞人心的,但对于主人公王本虎而言,却饱含着“劫后余生”的另一番感悟。节目中,王本虎以亲身所感,带领观众走向了班加西逃离的24小时里。

  曾在无数个夜晚做着同一个噩梦,这是王本虎逃离班加西后的梦魇,就因这梦魇曾真真切切发生在了王本虎身上,以至于多年后依然无法抹去心中的阴影。当无声的黑夜被子弹划破,王本虎和同事陷入了武装分子的恐怖袭击中,周遭枪林弹雨,陌生的面孔,以及无法挣脱的恐怖势力,让他们随时都面临着死亡威胁。熬过了艰难的一晚,灰色的天空,更揭露了这座城市被洗劫一空的触目惊心。在王本虎的文章视角里,我们感受到了他身处班加西骚乱时的恐惧。处在异国他乡,一步步撤离危险区域,又面对满世界骚动、秩序大乱,前路未卜的复杂形势和无处可逃的慌乱境地等等,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对于一个渺小的个体而言,足以摧毁一切。文中的一句“我想回家”,更道出了他和同事身处异国他乡的孤立无援和心酸感。

  庆幸的是,在他回忆惊恐之余,又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化成文字在与之碰撞,散发出神圣无比的光芒,在绝境时为他们照亮生命通道,提供安全港湾,也带着他们所有人回归故乡。这,就是祖国在危难关头为他和同事们送去的生命之光。在王本虎的回忆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慌忙的逃离时,很多同胞都遗失了护照,祖国派来的军舰和邮轮近在咫尺,却无法证明自己身份安全进入。在内外交通闭塞的骚乱城市,不止是中国人迫切离开,参杂在无数人群中的华侨面对如此难以克服的境况,究竟该如何拥入祖国的怀抱呢?正在观众努力思索对策时,一段高亢的国歌顿时划破阴霾,为现场观众解开了谜底,也为当时所有危机关头的同胞解了围。原来是推荐人刘恩佑,正投入在这篇文章的朗读中,同时为现场带来了无比震撼之感,使得这段美文分享现场,观众不仅有如身临其境,顷刻间还有一种自豪感和归属感在心头涌动。

  通过这场阅读,我们看到了世界某处的骚动和黑暗面。说真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身处祖国的怀抱,战争所带来的恐惧和覆灭感也早已离我们远去,然而在世界各地,战争依然时有发生。我们应该庆幸于祖国的强大,无论何时何地,会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也应该庆幸祖国的博爱,无论何种境况,会对每一个中国人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也许,选择在八一建军节之际再度回味,是《阅读•阅美》和主人公王本虎对祖国的一次致敬。

  不得不说,江苏卫视文化综艺《阅读•阅美》不仅善于以阅读引发观众共鸣,更善于从文章中寻觅情感真谛引人入胜,传递不同正面价值观。电视机前的你,会为祖国的强大而点赞吗?

  

  《阅读·阅美 第二季》影评(六):《阅读阅美》用朗读传递世间温暖,用生命之光照亮家国前程

  8月4日晚在江苏卫视播出的大型原创文化情感特色节目《阅读·阅美》,给观众翻开一页页动人的篇章,听讲述人声情并茂讲述关于普通人自己的故事。在这期节目中,我们领略到“21球场:绿茵场上的快乐之光”、“默默守护我的那束光,人生路上的父爱之光”、“逃离班加西,照亮回家路的希望之光”,这三个情感故事的板块层层递进,既有普通职业人对于足球之梦的奉献和探索,也有普通子女对于父爱的叙述,更有利比亚撤侨亲历者撤出战乱之地的余悸和感恩。值此八一建军节之际,我们从《阅读阅美》的方寸舞台上感受到每个小家的情感传承,也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守护。那些从影视剧中走出的小情节小故事,在亲历者的叙述中,却带给观众更为深刻的内心震撼。

  唇齿间游弋的大城小爱,《阅读阅美》用故事讲述人间真情

  一篇美文,如何打动人心?除了文字本身的美感之外,推荐人声情并茂的朗读让美文“越读越美”。在最新一期的《阅读阅美》节目中,我们感受到一个职业球员的“足球梦”。从2007年就开始做慈善、做公益的高雷雷不仅如今一直延续着自己的爱心之路,从2012年开始更是从过去的资助贫困山区小学、捐助校车演变成了与足球相关的慈善行动,这就是修建以自己当年球衣号码为名的21球场。高雷雷捐建的“21球场”更是献给所有孩子的礼物。但他捐建这些球场,是他一个人的起心动念,是他一个人的高贵战役——在这些善举里,读懂这个特立独行的高雷雷。

  对于高雷雷的善举,嘉宾点评道,他的足球梦不是培养未来的球星,而是从基层的慈善做起,演变成与足球有关的爱心之路。这样的举动不禁让很多人动容,很多幼稚的面庞在节目中被还原,他们也许为了一双心仪的足球鞋于是在赛场全力以赴,他们也许想要去西班牙的赛场而砥砺奋进……那些纯真的面孔、期待的目光,让人们同时也审视了自己的梦想。高雷雷的慈善之路铺就的不仅仅是一块块足球场地,他所做的是在慢慢圆了孩子们的足球之梦。

  高雷雷守护的正是那绿茵场上的快乐之光,那些光芒来自每个孩子们对于梦想的追逐。

  从小家之爱到大国之风,国之大爱照亮撤侨归家之路

  在《阅读阅美》的节目中,我们不仅感受到高雷雷对于父亲希冀眼神的报答,也感受到易小荷对于父爱的感恩。除了个人对于情感的释放,《阅读·阅美》这期节目还带来一个特殊的故事——《逃离班加西》,以利比亚撤侨亲历者的视角讲述战乱中的无助和绝望,用他的文字让我们重新感悟到“国家”的分量,让身处和平时代的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也能感受到来自于祖国的惦念。刘恩佑在朗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在谈及十几位中国人护照丢失无法证明身份的时候,那一声声在战火纷飞,异国他乡响起的国歌,不禁让现场观众热泪盈眶。

  也许,我们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多数从影视剧中感受到利比亚撤侨这段故事,在荧幕上感受枪林弹雨、水深火热的战乱之城,但是真的当子弹离我们如此之近的时候,那来自于个体的绝望,真的只有强大的国家作为依托。以致于亲历人王本虎至今回忆起在那一片混乱之中,是来自于哪里的声音,哪一方呼唤平定了民心。这是国之大爱对于同胞的惦念,这是国之雄师对于祖国人民生命的保护。

  致敬和平年代的坚守,只因有你们的负重前行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在《逃离班加西》中,王本虎写下了一个让人心酸的细节。在中国公民前往边境的途中,一位利比亚朋友一直护送左右。当看到中国人登船离去时,这位利比亚男子突然蹲在地上抱头痛哭,“我们祖国完了,你们可以回国,但是我们的家园毁了,我们要去哪里呢?”如此瞬间,让王本虎既心酸又自豪,“国旗和国歌绝不是简单的一首歌或者一面旗,而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归宿”。这个时候,我们也真切感受到国家作为个人后盾的自豪感。

  回想当今和平年代,也许我们会觉得枪林弹雨离我们很远,但其实我们从小吟诵的“最可爱的人”就在我们身边:当特大洪水危及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时候,是一个个肩膀扛起沙包以血肉之躯凝聚众志成城;当我们万家灯火享受天伦之乐时,有人坚守哨位为和平站好岗;当天灾不幸降临时,废墟中前赴后继挽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也是他们……那些最美一双手、最美逆行人,却是人民生命的守护神。

  让我们致敬所有在和平年代坚守的中国军人!

  《阅读·阅美 第二季》影评(七):江苏卫视《阅读·阅美》:体会谢仁慈不屈服命运的花样人生

  以“美文推荐+美文朗读+人物访谈”三位一体模式,打造的文化情感类综艺节目《阅读·阅美》正在江苏卫视播出。该节目精选美文,挖掘文字间的动人笔触,通过明星推荐人声情并茂的阅读,传递出了主人公们既温馨而又触动人心的生活故事。在最新一期节目中,一位乐观爽朗的独腿女孩谢仁慈,就以一篇朴实无华的生活记事文《这,就是我》带领观众走向了她克服困境,突破自我,最终涅槃重生的花样人生中。

  独腿女孩的人生自白:

  命运跟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曾几何时,一句“愿被岁月温柔以待”成为了无数人的个性签名,而这句话能在大部群体中产生共鸣,更折射出了大众对待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美好生活”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似是一个较为宏大的人生命题,人们善于从经验中萃取答案,《阅读·阅美》恰恰就为观众提供了这样一种解惑平台,更以不同主人公的亲身事迹,解开了这一命题。比如之前节目中所播出的与癌症共生的范宇,她化挫折为动力,以超凡毅力活成了人人都向往的美好样子,同时,也成为了激励荧幕外观众迎难而上的典范。再如本文今天所要讲到的主人公谢仁慈,她在命运无情的“玩笑”中绽放光芒,生如夏花,属于她的人生更是美到脱俗。

  在谢仁慈的文章开头,呈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看似平凡的女孩,在健身房中骑着动感单车,然而一个“小小的事故”让她的假肢飞了出去。四周的人早已视若无睹,她微微一笑,拾起了假肢又像往常一样继续骑起车来。这场景乍听来让人有些许诧异,但转念一想,她的一举一动又不由得令人钦佩。原来,这一切是因为四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谢仁慈回忆,那时的她穿着一件小花裙,精致的红色小皮鞋和妈妈一同出去玩,却在诊所门口看到医生为别人打针的场景而受惊,慌不择路被一辆疾驰大车的撞倒。这个起初爱美而又胆小的小姑娘,被命运重重一击,从此经历了非常人能够体会到的痛苦和磨难。

  不甘于现状的内心独白:

  到哪都有奇怪的眼神,何不撕开这层“伪装”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一个正处花季妙龄的小姑娘。因为右腿空荡荡,让谢仁慈选择了长裤。但即使装上了假肢,钢管的纤细比例之差,也依然难以掩盖她左右腿的不同。在节目采访中,当主持人问及谢仁慈失去右腿的感受时,她曾回忆过一个细节,从医院回来后,很多小孩不愿意和她玩,她在一次奔跑中不小心掉落假肢,更是吓到了不少小朋友。身体上的缺陷对于谢仁慈而言,带来的不止是外界的异样反应,还有自身内心的一道障碍。从失去右腿那一刻开始,属于谢仁慈的人生就注定不再平常。

  张海迪曾说:“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二十岁的谢仁慈在经历过隐藏所带来的异样感后,终于选择不再逃避,她撕开了自己的长裤,穿上了短裙,大大方方地露出了那条看似格格不入的假肢。而我们所能看到的银幕上的谢仁慈,不仅是笑得热烈,还能够矫健行走,那条特殊的“装备”与其合二为一,也从她身上散发出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敢于突破自我的折翼天使:

  为自己开了一扇门,为他人打开了一扇窗

  不得不说,当在节目中倾听到她在文中所诉说的“所有的坏运气,都在车祸那天被用光了。”这句话时,我们会心疼她的遭遇;但又听到她亲口诉说:“我就是要带着它(假肢)活得精彩,活得兴致勃勃。”这句话时,我们会打心底被她的乐观所征服。谢仁慈把张海迪作为了自己的榜样,不仅如此,这个二十出头笑颜如花的姑娘,更以亲身实践成为他人的榜样代表。

  谢仁慈目前就读西南政法大学,平时热爱旅游、运动和阅读,二十岁时她实现了自己出书的小目标。为了能够让更多的残障人士克服内心困境,她以走向公众面前的方式,向所有人分享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开心,自己迎接每一天的乐观精神。从接纳自己,到去影响他人的这种意识过渡,也在无形中让谢仁慈活得更加绚烂。“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张海迪的这句话用在谢仁慈身上再合适不过,谢仁慈就是这样一个敢于突破自我的折翼天使。

  其实,我们应该向《阅读·阅美》中包括谢仁慈、范宇在内的主人公们学习,去为自己的人生打开一道门。也许,怀抱一颗积极向上、感恩常在、勇往直前的热忱之心,真的可以勘破生活中的一些波折和迷茫。阅读他人故事,感受生活真谛,看《阅读·阅美》继续带你在生命的海洋中荡漾轻舟。

  《阅读·阅美 第二季》影评(八):《阅读·阅美》:家国是心底最后的坚强,分享时代品味人生柔软

  你真的清楚自己的人生价值吗?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我认为:“价值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信仰,是你一生都绕不开的东西。”

  “娱乐至死”时代,我们都需要《阅读·阅美》这棵文化稻草

  回归后的江苏卫视大型原创文化情感特色节目《阅读·阅美》以一种平凡的力量,完成了可贵的价值扩散,在当下观众浮躁的追求爆点、HIGH点的表象下,是对文化精神价值的欲求不满,“娱乐至死”的口味已无法满足看似繁荣却空虚无比的干渴时代,《阅读·阅美》等文化综艺节目的应运而生虽是电视规律发展使然,却也顺应我们所处的文化自信时代的独特养分。《阅读·阅美》每期三段清冽美文,以“荐+读+谈”方式20分钟短平快呈现,既满足了大众的阅读习惯,又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经过岁月、经过时间烘干磨平的精致美文,带着经年的温度、带着岁月的斑驳、带着经历的伤痛、带着质朴的感动,在不经意间触动每个人心底的柔软。

  这一季《阅读·阅美》以“紧扣时代脉搏,强调人物情感”为核心选题,又在每一期节目中立意主题,比如这期的主题,我叫它“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从普通的小家到大家,本期三个故事以情感递增的方式,穿插了我们骚动的一生。从年幼到成年,从家人到祖国,我们的身边从不乏温暖的关怀,《21球场》讲述北京国安球员高雷雷如何在父亲的影响走上职业足球运动员这条路,又如何回馈更多体育贫瘠地区的孩子爱上运动。19年对于他是一个轮回,从19岁甲A赛场第一个进球到38岁第一块“21球场”落成,高雷雷用自己的宝贵时光熬出了一部人生价值进阶史。《默默守护我的那束光》用一种调皮的语言讲述了女主人公易小荷成长中和自己父亲的诸多趣事,和大部分父亲一样,刻板、深沉、内敛、严肃是父亲的不二标签,可易小荷却品出了自己父亲身上有趣、可爱、孩子的一面,让人笑中带泪,父亲是参天大树,无论孩子的繁华蔓延何处,父亲永远是你脚下那片踩着的泥土,这份血脉相处的亲情光亮,是我们生命最初的价值灯塔,他影响了我们一生的路。《逃离班加西》的男主人公王本虎是幸运的,他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在利比亚遭遇内乱时,祖国的轮船劈波斩浪救他们于水火中,他从未像那刻一样感受到国旗的鲜艳和国歌的悦耳,心中的自豪是祖国这个大家庭给予的贴心保障。

  真情实感包裹下的“家国”内核,心灵被正确的价值感深深浸染

  看《阅读·阅美》就像是在看一部岁月传记,它的“至简”反倒是一种真实和朴素的力量,没有流量、没有尬笑、没有卖点,它就像我们身边的一场朗诵会、一场读书会、一场生活感悟交流会,一起品读同是普通人的大情大爱和情怀信仰,“阅”的是平凡人与命运的抗争、坚守心底的梦想、不屈不挠间历练着的灵魂韧性与强。“读”的是我们经历过或者未来要经历的人生颠沛、悲欢离合、沧桑风雨、寂寥坚守、风骨情怀。“美”的是能够汲取阅读的精华与能量,塑造自己的品格与修养,从而能够从容地迎接生活里的疼痛与欢畅。

  《阅读·阅美》在舞台上完成了文字、声音、人物的完美融合,触发了每个观者的画面感和代入感,仿佛能够置身于他们的世界、走进他们的思考、嗅到他们的气息。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平凡者背后的真实之美,恍然伟大并不只是属于那些名人,对于家国之情,我们都有一份本真的大爱,在中国足球一派哀声的当下,还有一个普通的大龄球员能够把糟糕的本源看得透彻,他尊重孩子的梦想,不忍煤渣地伤害孩子的皮肉,不让糟糕的条件扼杀足球的未来,38岁的高雷雷站在孩子们的身边,眼里满是自己19岁时告慰父亲的那一脚梦想,当爱在默默传承,这个时代就显得平凡而又伟大。

  引发全民对于“爱”的思考,是《阅读·阅美》顺应文化潮流,引领阅读分享时代的最大贡献。当阅读习惯在默默传承,这个国家的人民,以平静的心态,感恩的情怀,领受生活中的幸福美好,那就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在降临。

  另类“星素结合”奏响心灵强音,有一种感动叫“与回忆对话”

  本期三位演员曹卫宇、王佳宇、刘恩佑开启了“话剧金嗓”,以丝丝入扣、声情并茂的诵读打开了三个滚烫的人生记忆,特别是刘恩佑朗诵的美文《逃离班加西》,不仅有节奏感十足的抑扬顿挫,而且配合人物在危急时自然流露的肢体语言和渴望眼神,仿佛能听到班加西街头不绝于耳的爆炸声和机枪扫射声,声音中传递出的主人公那份恐惧是任何没有经历过撤侨事件和恐怖事件的人不曾有过的惶恐,而在主人公丢失护照生怕无法登船回国时,全场一起高唱国歌的那份自豪让我感觉又回到了观看《战狼2》时的暖泪画面,让我由衷的想在建军节之际向可敬的人民子弟兵道一声辛苦。

  《阅读·阅美》通过实力演员的“荐文献声”,无论是一篇平实的家常故事还是惊险的传奇经历,都能在其中倾注满满的感情,让人几度感伤落泪。他们用一篇美文在塑造角色,用文字在代入台词,用声音在完成心灵共识,他们烘托的情感温度和随后当事人的深度访谈,共同呈现出了平凡生命百折不挠的力量,那是我们回忆中最珍贵的感动,这一期的三个故事都值得细细品嚼,至于你在其中感悟出了什么,记得与我分享。

  《阅读·阅美 第二季》影评(九):36个故事诞生新10万+|对话《阅读·阅美》:平凡人的不凡人生,让观众有共情心理

  文|七号(珞思影视研究组)

  以“坚守”开篇,用“记忆”结尾。9月29日晚,江苏卫视大型原创文化情感特色节目《阅读·阅美》第二季落幕。播出三个多月以来,这档“见文、见人、见故事”的文化暖综一共呈现了十二个主题、三十六篇美文。在那些涌动着鲜活人生的文字里,有人开启生活中的一扇窗,找到新的突破口;有人学会跳出舒适圈,去拓宽人生的边界;有人用“永不熄灭的灯光”照亮陌生人,传递温暖。

  《阅读·阅美》收官之际,制片人周璐璐接受捕娱记专访,她表示三十六个故事构成了一次丰盛的心灵之旅,引发观众共情的美文在网络成为了新10万+,未来节目还将深挖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百姓故事,向大众传播美好。

  这是一次丰盛的心灵之旅

  “主题式”美文深挖百姓故事,获得广电总局点赞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曾败落。时间不仅不曾让记忆风化,还给了我们滋养,让它们愈加美丽。”就像最后一期“记忆”主题中所描绘的一样,这一季《阅读·阅美》给观众留下了无数美好的记忆。在收官的结点,制片人周璐璐感慨万千:“十二期节目,三十六篇美文,我们见到了很多人,听到了很多故事,带来很大的心灵感触和震撼,这是一次非常丰盛的心灵之旅,就像火车到站了,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感觉。”

  十二期节目,十二个主题。“主题式”美文的集中呈现,正是第二季《阅读·阅美》的一大创新。之所以作出这样的改变,是因为《阅读·阅美》的题眼在美,所有故事也都指向美,“我们发现很多故事是有共通之处的,因此把它们归纳总结,在大的共性之下做了细分,也更利于观众接受每一个视角。”

  每一期节目,都有不同的主题

  对于“主题式”美文深挖故事的全新方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第161期《监管日报》专题中点评道:“每期节目设置不同的主题,比如坚守、生命、守护、家国等。节目以书信、日记等作为载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时代正能量。这些家书、纪事,并非出自大家手笔,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不过是平凡人笔下的不凡经历,却传递真挚情怀,呈现时代变迁。”

  “个人情感+时代背景”引发群体共情

  将美文反推到传播平台,从而诞生新的10万+

  第一季《阅读·阅美》于浩如烟海的数据海洋中撷取文化珍珠,力作网络阅读时代的标杆。第二季不再拘泥于爆款,并创新提出“从10万+中来,回10万+中去”的理念,联合微信读书、为你读诗、十点读书等顶级阅读类公众号,围绕美文及其中的故事、主人公,在全网释放影响力。

  据周璐璐介绍,本季《阅读·阅美》成功将美文反推到传播平台,形成了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度。比如,美文《三十三年的家书》获得人民网点评“纸短情长爱满人间”,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推荐的相关文章《原来这才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阅读量破10万,点赞数5000+;《生命不息,奔跑不止》的美文故事获得微信公众号“十点视频”推荐,阅读量超6万;公众号“微信读书”为推荐人奚美娟、倾听嘉宾张颐武打call的文章,阅读量也均突破了10万+。

  《三十三年的家书》主人公访谈现场

  谈及《阅读·阅美》成功实现“从10万+中来,回10万+中去”的原因,周璐璐认为,一是美文打开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和视野,通过节目了解到身边的人和故事;二是蓝天野、奚美娟、王刚等“国字号”表演艺术家领衔的推荐人,他们的朗读给美文加分,“相当于再做一次推手,把观众推进鲜活的故事当中去”。更重要的是,节目以“紧扣时代脉搏,强调人物情感”为核心,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所有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普通人,他们的不凡人生是在平凡中突破、创造出来的,这会让观众有共情心理,在传播上是有力量的。”

  蓝天野、奚美娟、王刚担任美文推荐人

  三十六个故事远远不够

  继续挖掘闪光之人,呈现更多美好故事与情感

  每个周六的深夜,《阅读·阅美》用有声的情感、真挚的感动温暖了无数观众,“美文推荐+美文朗读+人物访谈”三位一体模式带来全民参与、共赴心灵之约的美丽相遇。去年第一季节目播出后,江苏卫视推出了书籍《阅读·阅美:带你去看更好的世界》,将节目中的音频、网络上的字符还原到纸上,通过文字与图片、字距与留白、油墨与纸张、翻动与停驻等多种元素,给触动人心的文字另一种面貌。周璐璐透露,第二季《阅读·阅美》也计划推出纸质读本,“把美文落实到纸上,在纸质的触感中,再现文字之美。”此外,相关音频产品也在筹备中。

  回望第二季,三十六篇美文故事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中,有打破年龄边界的“夕阳红偶像”,也有不畏困难、砥砺前行的优秀青年,还有秉持着赤子之心在不同岗位发光发热的工作者。

  “我们希望三十六个故事呈现这个时代、这个社会中,有更多横切面的人物。”周璐璐坦言,三十六个故事的呈现远远不够,“还有更多很美的人、闪着光的人,我们也很期待第三季,希望能展现出更多普通人的闪光之处。”展望第三季,她认为无论节目形式如何变化,不变的是挖掘与时代相关的美妙故事、美好情感,“就像倾听嘉宾马薇薇说的,《阅读·阅美》总能找到一些普通的好人,他们闪着光,让我们在困顿的时候,只要想起他们就能微笑,就能拥有前行的力量。”

  倾听嘉宾马薇薇、吴淡如

  《阅读·阅美 第二季》影评(十):《阅读·阅美》用祖辈、父辈的牺牲精神和奋斗故事,解答了“今天的幸福从哪里来”的命题

《阅读·阅美》用祖辈、父辈的牺牲精神和奋斗故事,解答了“今天的幸福从哪里来”的命题

  文|宝华(珞思影视研究组)

  “他们,是我们幸福安宁的缔造者,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英雄。我是幸运的,能够坐在他们身边,听他们娓娓道来那些传奇般的经历;我是幸福的,可以在这些故事中肆意流泪,可以在这些回忆中激励自己的人生”。

  作为《阅读·阅美》的主持人,李响直言自己是个幸运的人,“每一次录完节目走出录影棚,我都非常感恩我的生活,因为我生在一个美好幸福的时代。我也希望所有的观众都能在看过这个节目之后,知道幸福是从哪里来的。”

  9月6日,江苏卫视大型文化情感特色节目《阅读·阅美》第三季和观众见面。新一季节目全新升级为演、读、评三位一体的形式,由演技、朗读俱佳的实力演读人化身故事主角,以独幕剧形式演绎极具张力的情感故事,而后邀请美文作者或故事主人公分享真实过往,共同带领观众回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感动瞬间,传递浓浓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力量。

  节目播出三期来,先后聚焦渡江战役、两弹一星、新中国第一家私营合资企业、深圳速度、红旗渠和昆山之路等重要节点的人和故事。节目精选的每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通过生动的演绎和深情的朗读,释放出身心澎湃的感动和奋勇拼搏的力量。

  让时代记忆变得有温度

  将祖辈、父辈的故事讲给年轻一代听

  对于今天的多数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来说,很多历史的瞬间已经成了岁月的档案。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而重大意义的节点,《阅读·阅美》希望从70年来浩如烟海的记忆中淘洗出一些片段,让观众重温炙热初心,回望激荡岁月。

  和前两季节目相比,第三季《阅读·阅美》将时间的跨度拉得更长,某种程度上是希望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故事讲给年轻的一代。在诉说的时候,节目坚持从小切口折射大时代、靠小人物抒发大情怀、用小体量致敬大主题。

  以第三期节目中的“红旗渠”篇章为例,“修渠英雄”张买江的故事催人泪下。他是当年37000多名修渠工中的一员,也是年纪最小的一个。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为了改变干旱缺水的现状,在悬崖峭壁上靠着一锤一纤一双手,用了足足九年的时间,终于把清洌的漳河水引到了家乡。

  父亲是在修渠放炮时牺牲的,母亲擦干眼泪,把年仅12岁的张买江送进了修渠大军。人称“小老虎”的张买江,牢记母亲“你爹没修到底,你去把水带回来”的嘱托,吃苦耐劳,曾经创下一个人在20分钟之内点了72个炮眼的纪录。

  节目中,如今年过七旬的张买江老人说起往事,记忆清晰如昨。1969年7月,红旗渠正式通渠的那天,母亲把张买江挑来的第一担水浇在了父亲的坟上……听到这里,许多观众泪花闪烁,深刻理解了什么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阅读·阅美》选取的故事和人物,只是时代波涛的一朵朵浪花,但就是这些小小的浪花,折射了一个时代的光芒,也道出了每一个中国人再朴实不过的夙愿、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他们之中,有为了铸造新中国“核盾牌”而扎根荒漠19年却无法给双亲送终的儿子;有为了建造“深圳速度”一家四口分隔多地无法团圆的父亲;有亲见一个营600多人牺牲了一半战友的军人;有为了引进投资往返昆山南京之间数百趟终于盖下102个章的乡镇工业局局长……

  有观众感慨,当我们通过这些具象的人物和故事去回望来路,记忆变得更加鲜活,也因此有了温度。正是他们,凭借血肉之躯,靠着肩挑手扛,怀揣一腔孤勇,用速度告别了荒芜,用高度触摸了星空,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记录永不褪色的精神史诗

  舞台不止回望历史,也是跨越历史的“青春碰撞”

  70年奔跑,70年跨越,当年的“第一”和“奇迹”虽早已不在时代的浪尖,但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那些从零到一的勇气和伟大。这些祖辈、父辈讲述的故事里,潜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真谛。

  与其说《阅读·阅美》为我们讲述的是陈年往事,不如说它在努力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青春碰撞”。这些在生命里写就了不悔篇章的主人公,当年正是在大好年华树立了坚定的志向,并为之一往无前,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也成就了时代史诗的一笔一划。

  在第二期节目中,宋佳伦生动演绎了时任深圳国贸大厦项目工地主任、施工指挥王毓刚的心境。

  1983年,中建三局获得了当时“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的承建权,王毓刚直面液压滑模实验接连失败的困境,终于在第四次时一举成功,这座大楼的建设速度从7天一层变成3天一层,最快的时候两天半一层,创造了举国沸腾的“深圳速度”。

  一个异乡人,从深圳还是小渔村时就参与了这座城市的建设,王毓刚早已把深圳当成了故乡。当年的第一高楼,今天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只是一个“小个子”,但是王毓刚经常会登上去看一看,站在那里,就能感受年轻的心跳。

  “深圳速度”是一个时代敢闯敢干的象征,同时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中刷新纪录。在王毓刚看来,深圳就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并且还在迎来它的二次腾飞。

  在第三期的“昆山奇迹”篇章,黄海冰再现了昆山开发区“操盘手”宣炳龙的跋涉起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昆山是苏州六个市县里最穷的“小六子”,一个纯农业县如何发展工业?一没钱,二没人,为了让小马拉动大车,宣炳龙拿出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养活弟弟妹妹的劲头,哪怕遇到无数的困难,也咬牙坚持下去,他说:“我的人生价值就在开发区,做到全国一流,做到世界先进,就是我的人生价值。”

  四十年披荆斩棘,从风华正茂到双鬓染霜,他和这里的乡民共同用奋斗的人生铺就了“昆山之路”。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阅读·阅美》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流过血的手指,就无法弹出世间绝唱;没有暴风雨中的拼搏,就没有豪迈的飞翔。今天,我们不需要再像当年的林县人一样,用“一锤一纤一双手”的方式去修渠。但是,红旗渠精神,在所有人的心目当中必将永远存在。

  正如“红旗渠”篇章的演读人辛鹏有感而发的那样,“可能以后我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困难,我就会去面对它,去克服和战胜他。去创造我们更美好的生活,是作为年轻人的一种责任。”

  《阅读·阅美》讲述的故事虽各有不同,却指向了一个高度凝练的主题——任何时候,都需要破土而出的勇气,敢想敢拼的魄力和不拘一格的智慧,当你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融为一体,只要有决心去干,没有一件事情是中国人完成不了的。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