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风云(2)中统军统 相爱相杀

  提前铺垫一下,“谍战系列”不好写,不同于明史和清史,距离现代太近,而且很多模式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你懂的,我只就事论事,你懂就好。一颗红心。

  有人说,没有戴笠就没有军统,也有人说没有军统就没有戴笠。这是一个伪命题,定理和逆定理都不成立。军统是臭名远扬的特务组织,其存在和灭亡都有必然性。

  提到军统,首先要提到蒋介石。蒋介石是一个多疑的人,多疑的人有一个特点,用人疑人,疑人用人,他永远不会真正相信一个人,这很正常,是国民党很多人的共性,所以,蒋介石的骨头里是多疑而彷徨的,只不过这一切在高手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蛛丝马迹。说白了,所谓“特务组织”只是“耳目”,让蒋介石这样的人能够尽可能多的了解、掌握信息。但是,了解和掌握信息又不能仅仅通过一个渠道,要多渠道信息来源,以便于研判和甄别,所以有了后来的“中统”和“军统”。蒋介石的这一招并不新鲜,他的本意是,中统和军统相爱相杀,只效忠他一个人,其实这样的设计模式,弊大于利,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内斗和资源浪费。说白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路人皆知,他手下的陈立夫、戴笠、以及中统的徐恩曾都是人精,都能看出蒋介石的心思,只不过大家都没有资格、没有实力“点破”,唯一有资格的是“争宠”。

  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蒋介石的这种模式是明朝的翻版,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都是情报机构,而且一个比一个狠,一个比一个会“争宠”,甚至在阶段时期都有“先斩后奏”的权力,结果呢,内斗的同时,必然造成大量的冤假错案。很显然,蒋介石在走这个“老路”。

  中统的全称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统计调查处,因其始终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所掌控,所以叫“中统”。中统主要负责除军、宪、警等军事部门外的情报安全工作。实际工作中也是基本上维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因为军统也不允许他干涉越权。

  军统的前身是力行社、“中华复兴社”(又名“蓝衣社”),1938年中华复兴社特务处扩大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主要的工作范围是军、警、宪,戴笠任副局长,按道理说,戴笠是副局长,陈立夫是局长,但是,因为蒋介石的性格以及戴笠的“本事”,陈立夫这个局长形同虚设,后期基本上被戴笠架空,蒋介石有指令跃过陈立夫直接下达给戴笠,而戴笠有事也跃过陈立夫直接向蒋介石汇报。二把手把一把手架空,绝对不是二把手的本事,而是二把手在更上层得到了指示。这一点,陈立夫心知肚明。

  中统的工作重心在党政机关内部,重点工作就是暗中打击一切反对派政党,此外对于社会舆论、思想言论也负有监控责任。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军统在中统面前“不值一提”。抗战以后,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有所改变,改为主要对付日本人,因此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军统的地位不为提升。当然,军统在蒋介石心中地位的提升,与蒋介石有着直接关系,因为,戴笠给的都是蒋介石想要的。戴笠“佩剑”的名声由此传了开来。

  和封建社会“功高震主”的道理一样,巅峰时刻的军统,在全国人数超过了五万人,除了军、警、宪等行业,几乎染指了包括交通、水利、金融等各行各业,等于说国民党内外,没有军统干不了的事,没有军统干不成的事,这一点让蒋介石越来越有危机感,戴笠是聪明人,达到人生最高潮时,他很冷静,直奔“海军司令”的位置去,主动求转型,然而历史没有给他机会。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