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福迩,字摩斯读后感100字

  《神探福迩,字摩斯》是一本由莫理斯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探福迩,字摩斯》精选点评:

  ●本土化做得相当不错的致敬福尔摩斯的仿作,结合清末的香港历史背景,做的相当不错。只可惜终究只是致敬作品,每一个短篇有对应的致敬原作,所以原作的高度也只是它的上限。听说作者还在创作该系列,我衷心希望作者能在致敬的路上不要被福尔摩斯原作束缚住!写出独属于自己的故事才是王道!

  ●神探福迩,字摩斯,满族镶蓝旗,十二三岁入同文馆,后赴海外留学;助手华笙,字籥瀚(约翰),武进士出身,六品蓝翎侍卫,受伤后退伍。这就是晚清“魔改”版的福尔摩斯和华生,二人在殖民地时期的香港不期而遇,在荷里活道二百二十一号乙合住,期间携手勘破了以正典中《血字的研究》《红发会》《驼背人》《波西米亚丑闻》《希腊译员》《证券公司文员案》六个故事为原型改编的案件。作者莫理斯对读者耳熟能详的福尔摩斯故事进行了很好的本土化,将虚构的人物穿插在晚清真实的历史事件(比如中法战争)和背景之中,与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发生互动,有些故事甚至比原典还要丰满和复杂,其中一些还适当地加入了武侠元素。个人最喜欢第一篇《血字究秘》,里面的“血字”是一个汉字谜题,另外还涉及到北方江湖黑话和方言,总之很有中国特色。

  ●核心诡计不算亮眼,但确实是一本路数惊奇的推理佳作!作者简直是南亚民俗➕晚清史的百科全书式人物。没有对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熟稔,写不出这样妙趣横生文白兼备的好故事。相当值得一读乃至收藏,尤其适合语言学爱好者、港岛爱好者以及福尔摩斯爱好者细品。

  ●(81/100)本作采用半白话半文言风格书写,夹杂北方黑话和广东粤语,称为中国第一本方言推理最为贴切,也是中国目前魔改最成功的福尔摩斯(还有打斗场面),比起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莫理斯更加注重的是将福尔摩斯的故事如何完美融入到同治时期下的香港。令人惊叹的是,阅毕过后,我竟然没有丝毫察觉到违和感,足以证明莫里斯笔下世界的成功。 当然如果抱着看“本格推理”的念头,《神探福迩,字摩斯》不一定适合你,因为它太“福尔摩斯”了。 但如果你是广东地区的读者或者福迷,甚至乎是TVB电视剧迷,我相信《神探福迩,字摩斯》一定可以满足到你,通过侦探小说形式去推广香港历史和粤语文化,是我向往的目标,但已被它捷足先登,毫无疑问这部小说在我心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比较推荐《血字究秘》和《黄面驼子》。

  ●天衣无缝的本土化改编,给跪了。

  《神探福迩,字摩斯》读后感(一):福州华生遇上福尔摩斯,真是太对路了

  刚开始看,幸好祖国疆域辽阔,能让华生大夫有了类似的军旅环境。看到作者对西洋历法的吐槽,很有感受。

本来想比对着原著,看看译名是否发音相对应时,忽然想到福尔摩斯的初译者就是福建人,而且还看到了“谭发”这个很熟的名字,像外国作品里的中国人名字(阿加莎•克里斯蒂吗?),也像港剧中的龙套名字(耳边响起黄飞鸿的将军令

  《神探福迩,字摩斯》读后感(二):晚清“魔改”版的《福尔摩斯探案》

  2019年是福尔摩斯的缔造者柯南·道尔(1859~1930)诞辰160周年。早在清末民初,《福尔摩斯探案》就被译介到中国,程小青、刘半农等名家都曾参与翻译。一百多年来,国内外众多推理作家和读者视之为推理启蒙读物。很多作家更是以创作福尔摩斯仿作为练笔,开启了自己的推理创作之路。

  香港明星莫文蔚的兄长莫理斯创作的《神探福迩,字摩斯》,就是一部中国本土化的“福尔摩斯”同人作品,它将人物设定和故事背景完全移植到了与原著同时代的中国——

  神探福迩,字摩斯,满族镶蓝旗,十二三岁入同文馆,后赴海外留学;助手华笙,字籥瀚,武进士出身,正六品蓝翎侍卫,受伤后退伍。

  这一对晚清“魔改”版的福尔摩斯和华生,在殖民地时期的香港不期而遇,在“荷李活道贰佰贰拾壹号乙”合住,期间携手勘破了以原著中《血字的研究》《红发会》《驼背人》《波西米亚丑闻》《希腊译员》《证券公司文员案》六个故事为原型改编的案件。

  莫理斯对读者耳熟能详的福尔摩斯故事进行了很好的本土化,将虚构的人物穿插在晚清真实的历史事件(如中法战争)和背景之中,与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发生互动,有些故事甚至比原著还要丰满和复杂,其中一些还适当地加入了武侠元素。

  个人最喜欢第一篇《血字究秘》,里面的“血字”是一个汉字谜题,另外还涉及到北方江湖黑话和方言,总之很有中国特色。

  本书可以说是所有福尔摩斯衍生故事里“中国化”最成功的一部。

  《神探福迩,字摩斯》读后感(三):【推迷会鉴书团】很优秀的本土化致敬作品

  初一听到这本书的书名,我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竟作为一名推理爱好者,是福尔摩斯带我打开推理的大门,而且其在推理史上的价值也是里程碑式的。于是有不少推理爱好者开始对福尔摩斯的故事进行研究,俗称“福学”,也有不少的人竞相创作福尔摩斯的同人作和致敬作品,此书便是一部向福尔摩斯致敬的作品。

  将福尔摩斯本土化,代入晚清的香港,这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感到惊艳,而书中的六则短篇也都是向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致敬的作品,福尔摩斯的爱好者都能一眼看出他们所致敬的原作。

  第一篇《血字究秘》自然是致敬的福尔摩斯系列的开山之作——《血字的研究》。然而也因为《血字的研究》的历史地位,不少福尔摩斯的周边作品也都有着向其致敬的元素,例如英剧《神探夏洛克》的《粉色的研究》。而将故事背景代入到晚清的香港,作者用丰富的历史素养和强劲的笔力让故事合理的改编,只是因为是致敬作品,所以犯人基本一眼所见就能锁定是谁了,没太大的惊喜感,不过毕竟作为系列的第一作,还可以接受。

  只是随着后面几篇的阅读,《红毛娇街》致敬《红发会》,《黄面驼子》致敬《驼背人》,《清宫情怨》致敬《波西米亚丑闻》,《越南译员》致敬《希腊译员》,《买办文书》致敬《证券交易所职员》。我逐渐发觉虽然故事的本土化做得非常棒,能将清朝皇室、英国的殖民统治、香港的买办等巧妙的代入其中,还不失福尔摩斯原作的韵味,只可惜全书的所有篇章都是致敬福尔摩斯的仿作,即使本土化再好,福尔摩斯原作的高度也只是这样本土化致敬作的上限,很难有所超越。不过好在福尔摩斯原作的高度相当之高以及这本书的水准也是有所保障的,所以我这次才不失为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

  但正所谓,不破不立,只有大胆的打破原作的约束,才有可能创作出与原作同样精彩的小说!而作者在序中也说过,这本只是该系列的首作,而后的系列作还在创作中,我也希望作者能够好好的利用晚清的香港这一背景创作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小说,不再仅仅是向福尔摩斯致敬的仿作。

  《神探福迩,字摩斯》读后感(四):献给中国“福迷”的一场小确幸

  自从英剧《神探夏洛克》以及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的影视魔改化大受成功之后,对于“福尔摩斯”这个长盛不衰的侦探形象的深度挖掘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性改版的女版华生被演绎得极具当代女权觉醒的特色,更别提仅仅使用相同名字实则大肆美剧情的套路版,歌舞伎町的动漫版等等。如此百花齐放的盛况,总能带来让人满意的收视率,这也继而推波助澜,谁让人人都爱“福尔摩斯”呢?终于如今也有了一部极具中国特色的“清穿”版,而地点选在殖民时期的香港,西洋文化与中国传统的交融,更是给这个故事的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作者莫理斯更是明星莫文蔚的兄长,又给了你一个非看不可的理由。

  《血字究秘》——《血字的研究》

  无论哪一版的改变,绕不开的一定是这篇“福华”的初识,尽管“贝克街221B号”被叫做“荷李活道贰佰贰拾壹号乙”,“赫德森房东太太”摇身一变成为“妙龄丫鬟鹤心”,甚至华生的战伤的来源也由“阿富汗战争”改为了“清末平定‘回乱’战争”;只是唯一不变的依旧是读者跟随华生视角第一次被神探所震撼的一刻,那个如上帝般全知全能的、一眼看穿所有的福尔摩斯,

  《红毛娇街》——《红发会》

  虽然标题中同样出现了红色毛发,但是故事并没有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将香港在清末殖民时期的真实历史巧妙地融入其中,这些真实发生过事迹的出现才是本书最大的看点。例如红毛娇街名字的由来,西洋人当时被称为“红毛鬼”,而“红毛娇”指的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中国女性——吴亚娇,因为她曾与美国船长有一段情缘,其定居的街巷因此得名。有趣的是这位传奇女性也在本文中登场,当福尔摩斯见识她的风采时又会是怎样一番场景呢?

  《清宫情怨》——《波西米亚丑闻》

  让福尔摩斯念念不忘的女子,唯独一人而已。关于“艾琳·艾德勒”或者“艾爱莲”,似乎人们只能接受这样一个同样传奇的女子作为福尔摩斯心中最特别的存在。如普通人般相处相爱的情侣故事实在不能作为福尔摩斯故事的一部分,所以无论怎样的改编中,两人的关系始终若即若离却又势均力敌般的天造地设,而此番改编又引用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论述,用博大精深的汉语诗词又为这段关系作了注解,心有灵犀亦无需如凡夫俗子般地家长里短,或许两人对视中已过完这一生?

  《越南译员》——《希腊译员》

  又是作为主线剧情不可或缺的一章,即同样异于常人的哥哥“福迈”即“迈克罗夫特”登场。依旧是只有兄弟间才懂的棋逢对手,而一句出自《诗经·小雅》的“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在混乱时世中惦念弟弟安危的情感隐隐涌动。东方人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圆满了这段兄弟情。实在是妙极!

  另外两篇分别是《买办文书》对应《证券交易人的书记员》以及《黄面驼子》对应《驼背人》,每个故事都充满着清末民初时香港地区特色;唯一有点让我介意的是福尔摩斯的性格,似乎比原著中平易近人了许多,或许这片土壤的熏陶足够强大,就连最特立独行的神探生活在这里时,也不得不空出些大脑的空间盛放些“人情世故”。

  如果你是一个资深“福迷”,这本书绝对不可错过。浓浓的中国风笼罩之下,依旧是熟悉的内核,当你在一个个人名、地名以及故事中找出对应的彩蛋——真实的历史与烂熟于心的经典,享受其中,这就是作为中国“福迷”一场小确幸了。

  《神探福迩,字摩斯》读后感(五):(推迷会鉴书团)中国第一本方言推理

  上图是中国方言地图

  方言不去重视,早晚一天会灭亡。

  我不是伤春悲秋,而是感概万千。

  现今的广东地区,珠江三角洲,甚至是未来的大湾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方便外来人口的来往,教育体制下似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校内不准说方言。也许是为了避免同学相互间的歧视和加强学生的交流,笔者作为广东人,私以为此举措剥夺学生说方言的自由。假如学生校内都不准说方言,大家不妨想想他们回家也会说方言吗,有,也许还会的,但他们以后面对社会面对工作一定会减少使用方言,语言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受限于环境因素,一旦人们无意识减少使用方言,方言就会距离消失不远。

  同时,作为一名嘻哈音乐爱好者,真的很欣慰方言说唱的发展,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言,一方言养一说唱。 火遍大江南北音乐选秀节目的《中国有嘻哈》让一众地下嘻哈音乐人浮出水面,个性十足和极具新鲜感的音乐侵袭观众的认知,不得不提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说唱,尤其是指GOSH厂牌旗下歌手gai和bridge,亲切感十足的重庆话结合trap迷幻多变的风格,完全是对以往old school快嘴嘻哈风格的颠覆。时不时在歌里提到的“勒是雾都”,真的唱到我心坎里去,即使我并非重庆人。

这是凤凰传奇吗?哈哈哈

  对于方言的推广,音乐是最合适不过的媒介。尤其是那种具有朗朗上口旋律风格的口水歌,听个几遍可能就能学会几句方言。上世纪的80-90年代,正是香港乐坛风华正茂的时候,诞生出一众脍炙人口的粤语流行歌,笔者作为广东人,也深受影响,曾经也在心底萌发过长大可以当一名粤语歌星的梦想,即使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往日种种对粤语流行歌的念想,如今却再一次泛起心头,鼻尖不禁微微一酸。但如今香港乐坛后继无人,注入音乐市场的新鲜血液越来越少,只剩下出道超过10年的老人苟延残喘,当打之年的邓紫棋也早就不唱粤语歌。粤语流行歌如果不再流行,粤语文化推广的重担会落在哪里呢?

  作为粤语文化捍卫者的我,也会时不时思考这个问题。不过精力有限的我,也无暇顾及太多,只好暂时搁置一旁,待到热情重燃之日,正是推广粤语方言之时。

  也是在2018年末,我重新回到推理小说坑,在我消失的那段期间,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推理小说,2019年也集中精力去补,相比起其余推理层面做的比较优秀的推理小说,陈浩基极具地域特色的《1367》和《网内人》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1367》可以将香港警察故事和香港的历史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甚至部分情节上做到本格化和社会派的处理,恐怕是华文推理空前绝后的作品。因为我看的是港版,用语更是原汁原味,已经有些许粤语方言色彩的推理小说。读毕过后,也许通过推理小说形式推广方言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考虑到成本比较低,当时已经有构思的粤语推理小说的想法,可惜我对于粤语文化的理解,仅限于粤语特色的语言梗和碎片化的文化知识,根本无法形成一个稳固的知识文化结构,于是计划暂时打消了。

13.67(修訂版)8.9陳浩基 / 2018 / 皇冠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神探福迩,字摩斯评价人数不足莫理斯 / 2019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直到2020年3月17日收到《神探福迩,字摩斯》,收到马上阅读,本作采用半白话半文言风格书写,夹杂北方黑话和广东粤语,文笔流畅自然,剧情推进能力极佳,对于历史细节的还原和方言文化的理解很透彻,称为中国第一本方言推理最为贴切,至少它满足了我对方言推理的一切遐想,也是中国目前魔改最成功的福尔摩斯(还有打斗场面)。比起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莫理斯更加注重的是将福尔摩斯的故事如何完美融入到同治时期下的香港。令人惊叹的是,阅毕过后,我竟然没有丝毫察觉到违和感,足以证明莫里斯笔下世界的成功。

  看了作者的个人简介介绍,原来他是香港明星莫文蔚的兄长,是影视圈中人,目前撰写《神探福迩,字摩斯》第二部,正计划改编成影视改编。看来一早就打算对魔改版的福尔摩斯冲着银幕去,那就怪不得文字呈现的景象及其贴合tvb电视剧和港产的时代电影。

  当然如果抱着看“本格推理”的念头,《神探福迩,字摩斯》不一定适合你,因为它太“福尔摩斯”了。 但如果你是广东地区的读者或者福迷,甚至乎是TVB电视剧迷,我相信《神探福迩,字摩斯》一定可以满足到你,通过侦探小说形式去推广香港历史和粤语文化,是我向往的目标,但已被它捷足先登,毫无疑问这部小说在我心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比较推荐《血字究秘》和《黄面驼子》这两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