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涂污的鸟》经典影评有感

  《被涂污的鸟》是一部由瓦茨拉夫·马尔豪尔执导,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 巴里·佩珀 / 哈威·凯特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涂污的鸟》精选点评:

  ●对一下片长,欧盟影展删了四五分钟的样子,大概猜得出哪几个地方被动了刀子。脑补了一下完整版,应该更能体现男孩从被害到施害的动机和弧光。加上柯达黑白胶卷的演绎,配得上我的年度十佳了,即使他是站在了无数前辈巨人的肩膀上。

  ●159分钟版。起始于一个老塔的壳,经过一个类似战马的叙事,流转于犹如塔尔的视角中,可是终结于啥???中后段一路崩坏,对,就是从那里开始的。我大概知道删了什么,我知道的太多了。其实精简一下挺好的。不过有一个细节很厉害,就是那张照片。

  ●3.5。

  ●这导演绝对是个施虐狂…恋物癖式的abusive

  ●帧帧惊人的背景下,战争激发出来的恶奇奇怪怪的表现出来、窒息到要命,施暴者也是受虐者,真希望他快快长大,幸好最后有爸爸,太绝望的影片

  ●摄影好又如何,不断对对象进行剥削,导演才是真正的纳粹。以影片的前半小时为节点,节奏开始出现问题,不断重复伤害-受伤的动作,依稀看到贝拉塔尔的痕迹,却完全和塔尔背道而驰,没有对状态的凝视,只有一个又一个无感情的动作。回望马特尔的《沼泽》,方觉懂得适可而止的导演有多可贵,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供让观众进入影像的窗口。

  ●看完之后很失望,这就是一部很恶劣的剥削电影,黑白的影像让人想到贝拉·塔尔,但这位导演在视听上又全方位的被碾压,看到最后很替导演着急,小男孩后半段拿刀子划胳膊,钻到行驶的火车车底,小男孩本应该有病态释放,现在在情绪上根本出不来,视听调度上没什么艺术价值可言。只能说原著小说太狠了,把极端环境里的极端罪恶都强加到了一个小男孩身上,天空中被攻击的鸟就已经很直白的说明了要讲的事情,那些二战中纳粹屠村的事情也在不少片子里见过,这次再看并没有觉得多么震撼,只是觉得创作者把所有苦难强加到一个小男孩身上这件事本身够狠,够敢拍,仅此而已了。

  ●#VIFF 四星半。被画上颜料的鸟就是异类,会遭到群鸟攻击。与小说不同,电影没有交代背景就直接展现了男孩的颠沛流离,黑白影像和常常升起到空中变为俯视(声音淡去)精准表现(黑屏仿佛常常不得不闭眼)极端残酷的世界和普遍的人性之恶。

  ●一个流浪的故事,战时被迫体验了整个世界的恶,最终也拥有了恶。真正的大银幕电影,尽管对白少时间长,但绝不沉闷,相当出色的视听语言下的人性反思。

  ●其实前半个小时很警惕在看。构图是真好,就是感觉像是怕被当成黑白照片,所以有太多MV式的pan和zoom,越看越发现就是纯粹码视觉奇观。不过为啥打五星呢,因为真的被视觉奇观设计给征服了,看到哪准备给五星呢,就是上吊那里,不多说了,看到就知道~

  《被涂污的鸟》影评(一):被涂污的鸟

  这部影片曾入围去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以及今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十强。该片改编自杰西·科辛斯基所著的同名处女作,故事围绕一个小男孩在二战时期的东欧农村躲避战火的经历展开,将地狱般的成长历程和强烈斑斓的感官体验融为一体,映照出了人类为心智、情感和肉体的幸存所做的抗争。“被涂污的鸟”象征着被视为“异类”的人,作者相信,针对“异类”的歧视划分是强加的、人为的,整个战争就是这种歧视造成的灾难之延伸。

  《被涂污的鸟》影评(二):今年威尼斯电影节上尺度最大的电影

  【威尼斯电影节观影】三个多月前有幸在威尼斯观赏了这部捷克影片的媒体场世界首映,跟前一天晚上《继园台七号》一样,开场半个多小时就开始有观众离场,但是没有网上说的“慌不择路、夺门而逃”般夸张。这部算得上是今年在威尼斯看到尺度最大的影片,充斥着各类残忍变态的情节:乱伦、性虐待、性欲倒错、殴打、残害身体等等,但这绝对不是那种以性爱暴力为噱头的邪典艺术片。影片改编自同名小说,具有文学气息浓郁的的篇章叙事结构。长达三个小时的片长足以吓退不少观众,不忍直视的画面与无处可逃的宿命感营造出不断下坠的沉重压抑气氛。其次,黑白画面的质感很容易联想到60、70年代东欧电影大师的手笔,每一个构图与镜头精致优雅得像明信片。再者,影片对白很少,却能在诗意的空镜头以及象征性画面里流露出阴暗压抑的主题。

  这位名不经传的捷克导演绝不是沉溺影像的风格制造者。他并没有完全依赖长镜头来炫耀风格,他仍然是以叙事作为整部影片的核心表达。故事讲述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小男孩在乡村里四处游荡,被不同的家庭收留使唤,凭辛苦劳动而挣扎求存。意外的是,他每到一个家庭后总会给他们带来接踵而至的灾难,匪夷所思和超越人性道德的事件陆续登场。影片以不同家庭的遭遇为叙事,段落之间以黑屏分割,每个段落总是以死亡告终。观看的时候总以为下一段会有光明来临,却事与愿违地坠入更阴暗压抑的境地。

  乍看起来像是一部乡村怪诞寓言故事集,因为贯穿着巫婆、恶毒诅咒和愚昧行为,但逐渐看下来才发现故事的真实历史背景徐徐展开,贯穿纳粹屠杀直至二战结束,而小男孩的身份以及犹太人的话题也在后半段剧情里浮出水面。小男孩行走在人性道德崩溃的地狱边缘,他不仅是历史的观察者,作为痛苦与暴行的承受者,他亲身感悟到人性的自私与丑恶,更无意识地转变成为施暴者,令主题里关于人性意义的探讨变得复杂而深刻。最扣题的一幕:小孩在一只鸟儿的身上涂上白漆再放归鸟群,却遭遇其他同伴的排斥和攻击,最后被啄而亡坠落地面,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情节暗示着犹太人在欧洲二战期间被厌恶和排斥的社会现象

  《被涂污的鸟》影评(三):求求你们了

  求求你们了,各位“大导演”“大编剧”“大艺术家”们,别再自以为是的对什么剧本、摄影、剪辑、场景、镜头评头论足了。能给评分已经是最大的自由了。看电影嘛,导演自己拍的,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想怎么剪就怎么剪。着镜头、场景运用有标准吗?这剧本设定、剪辑长短有标准吗?当然抒发个人观点就行,但别用理性与专业的态度包装个人感性的评头论足,对了,这个专业有标准吗?危机13小时 (2016)7.82016 / 美国 / 剧情 动作 战争 / 迈克尔·贝 / 詹姆斯·戴尔 约翰·卡拉辛斯基被涂污的鸟 (2019)7.92019 / 捷克 斯洛伐克 乌克兰 / 剧情 战争 / 瓦茨拉夫·马尔豪尔 /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哈威·凯特尔

  《被涂污的鸟》影评(四):恶之花 (而且是杨梅大疮里长出的花椰菜那种)

  看≪彩污鸟≫前我本以为会是那种全场全程哭得稀里哗啦夹着惊叫叹息的悲情戏。结果三个小时看下来一滴眼泪没有,前后左右黑压压的人也没见一个抹眼泪的。有些人离场,过会儿又回来了,一看大都是老头老太,估计尿憋的。坐下来接着全场死寂的看银幕上各种凶残变态发出各种狼嚎鬼叫,偶尔观众里有人低低的惊叫甚至暗笑一声。大概还是多伦多的观众见多识广的,不像威尼斯那帮人那样玻璃心大惊小怪。都说加国人礼貌有品,但论说近几十年出了能上国际新闻头条的各路变态杀人狂,没哪个能比得上我们加拿大。 这戏上周在威尼斯做的时候,据说媒体场上观众成批的乒乒乓乓逃离剧院。卫报的评论说一场做下来,灯一亮观众席里剩一半人不到。说是有个女观众急着要从座位上逃出去,一挥臂打到了旁边坐的人脸上。第三次观众集体出逃的时候十几个人冲到门口去拍门,发现门从外面给锁上了。估计那场面比电影里的故事还要黑色魔幻,卫报毫不吝惜的给了五星满分。 小说原著我没读过(读书少,在这之前甚至没听说过)是个波兰裔的犹太人在美国写成的。似乎是六十年代出书时开始大家都以为是自传体小说,后来给人扒拉了出来,说是大多是作者对战后许多波兰短篇小说里的情节的借鉴和引用。不管是否搬了别人的情节,但凡涉及自身亲身经历过的战乱之殇人性之恶,我丝毫不怀疑那是部伟大的作品。据主办方开场介绍,电影里能引发惊叫的情节全部来自小说(三个小时的戏里村姑慕男色情狂就有两个,我都不敢去想象小说原著的情节了)。但这个纯黑的童话寓言和04年的≪潘神的迷宫≫根本是对立的两个极端:≪迷宫≫里小女孩在成人世界的恶和毁灭里,生生给自己搭建出一座童话的美好梦幻世界。≪鸟≫里的小男孩则是在成人们的血污里一路下沉。每次看着觉得这会是最坏的结局了,下一节戏里铁定有更坏的发生。所以三个小时结尾前那个重逢的亮色结尾看着特别突兀。我真的不是心理变态阴暗,但故事里的世界既然已经变成这样了,还不如一黑到底大家一起毁灭的好。 ≪鸟≫这张里除了有听得像德文俄文的对白外,主要对白据说是一种“泛斯拉夫”语——社会主义阵营基于波兰文的“世界语”?似乎是导演并不想让观众在观影时把联想局限于哪一个斯拉夫语系的东欧国家。其实这有点多虑:全片本来对白就很少,而且本来好几个角色是欧美专业演变态的大明星做的。看到朱利安桑兹那张吸血鬼的脸,他说什么都不重要了。散场后看演员表,居然还有一个是当年出演过克里莫夫的≪Come and See≫的。最难得的是这张电影的主角小演员彼得——说是这片子连着拍了几年,我们在一幅接一幅的地狱素描里见证他一点点的从一个男童成长为一个少年。 像我一样之前没读过小说也没看过剧透的观众,大约总要疑心这电影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如果存心剧透一句话就可以归纳完:二战期间,东欧某个小国一个男童和父母失散了,为了活下来同时也不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求生欲,他一次次的做小服低的当奴才,在引领他活下去的大人们周遭一次次的见证了地狱各道坎上的众生相。 那些地狱关口的众生相也许太凶悍残忍变态了,却都是以最绝美最epic的黑白构图表达的,每一帧画面都可以做格里菲斯和爱森斯坦时代最大场景的最有气势的明信片。虽然这张电影里的情节可以吓跑一半观众,德国人机枪扫射和哥萨克放火刀砍都不算什么了,随随便便数几个情节:对各种动物和小动物的虐杀。暴民们(全部是女性)对一个女性的虐杀。挖眼喂猫。强奸甚至于儿童和少年。瘟疫。活埋。拽到地堡里给堆成山一样的老鼠咬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甚至还有兽奸。我们的牟敦沛和他们的帕索里尼拍731和索多玛都不带这样的。 最后想想,我决定给这张打非常骑墙的3.5星。一是害怕,怕又打起来了。二是怕得罪人:现在大家大概还都好,你哈我哈的;真的等那天到来了,你们所有人会变成什么样子还不知道呢。

  Tiff'19 Sept 11th Tiff Lightbox 今晚导演没来,说是在捷克做推广,不知是不是因为在威尼斯不受观众待见。憋得我一肚子怒火的问题无从发泄

  《被涂污的鸟》影评(五):没有战争,却比战争更残酷

  抓到一只鸟,将它的翅膀涂上别的颜色,再放回鸟群。这只鸟会被同类攻击,直至死亡…… 这便是影片中的一个场景......

  一个大眼睛的可爱小男孩,倘若放在和平年代,想必会被当成上帝派来的天使。他可以拥有满满的爱,他明亮的眼睛必然会带着喜悦与天真看遍这个世界的美好。

  但影片一开场就给了他最残酷的一击 --- 小男孩抱着一只小动物,拼命地逃跑,终于被别的孩子追上。他们给小动物身上浇上油,点着火,看着它惨叫,转着圈挣扎着。

  被击倒在地的小男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小动物被烧成焦炭。

  战争的年代,为了躲避纳粹的大屠杀,小男孩被父母送到偏远的农村,与一位叫玛尔塔的老奶奶一起过着简陋的生活。

  怎料老奶奶的突然去世让小男孩流离失所。村里人都认为他是个不祥之人,是个恶魔、吸血鬼。

  巫婆将他收留,随即村里发生了瘟疫,小男孩也被感染。巫婆将他“种”在地里,只露出一个脑袋。乌鸦成群结队地聚集,用尖喙啄食他。他只能靠吼叫来驱赶乌鸦,但收效甚微,他被啄得头破血流。

  然而,不曾想到,在他往后颠沛流离的生涯中,这竟然是最轻的一次……

  被人从地里挖出来,又被赶下河,他只能抱着木头漂。他被一位雇工救起。女主人善待他给他过世孩子的衣服。

  男主人吃醋女主人与雇工的关系,对女人进行打骂,小男孩亲眼看着他用勺子将雇工的眼睛狠狠地挖了出来(太重口了,就不放眼珠子了)。

  小男孩离开了,他能做的,只是将双眼捡起还给这位雇工。

  他来到一个叫“莱客”的老头家里,目睹了被涂上颜料的鸟被同类啄死的过程。 莱客的女友卢德米拉因为勾引村里的少年,被认为是荡妇,被一群妇女活活打死。

  莱客也选择了上吊自杀

  小男孩又踏上了流离之路。路遇因为受伤而被抛弃的马,他会去安慰它,把它带走。此刻的他,眼里仍然充满善良。

  又经过一个村庄时,这匹马竟被人当着他的面杀死

  他被捆绑,被殴打,被送到德军手里。他目睹着犹太人被屠杀,被强暴。自己也几乎接近死亡。

  善良的老神父将他救下,但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的神父,只能将小男孩送到加波斯家。

  表面看似善良的加波斯实则是一个禽兽。他每晚对小男孩实行猥亵,并且不让他在别人面前表现出异样。稍有差池,便是一顿狠狠地虐打。

  忍无可忍的小男孩,终于将他引诱进满是老鼠的坑洞,报复式的自救。

  在寒冷的雪天来到“拉比娜”的家。夜晚,年迈的农夫被她性虐致死。

  农夫被草草埋葬,小男孩成了拉比娜奸淫的对象。 但她并不满足,就连羊圈里的公羊也未能幸免。

  小男孩继续着他的颠沛流离,他从一个胆怯的小男孩渐渐长成一个少年。那双曾经灵动的双眼渐渐失去光芒,变得阴郁、冷漠。他早已经成为了那只被涂污的鸟。

  战争的边缘,没有战场,没有两军对峙的硝烟弥漫。却让人看到了比战场更加残酷的一面。 与其说小男孩是招至灾祸的恶魔,倒不如说他是一个见证者,通过他的眼睛和经历,看到的纳粹统治下的悲惨世界。

  这个世界没有色彩,到处都弥漫着死亡与绝望。 全片台词极少,氛围有些压抑,黑白的画面弱化了血污和粪便之类的污秽之物。 自私、欲望、欺凌…这些已经不需要语言来阐述。就好像人与畜生、鸟类已经没有了差别。 本片改编自波兰犹太人泽西·科辛斯基的同名小说。故事源自于作者在童年在纳粹大屠杀时期长途跋涉的经历。 影片于2019年威尼斯电影节上映,获得了第76届金狮奖和第24届金卫星奖提名。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