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之狼读后感摘抄

  《华尔街之狼》是一本由马克·史蒂文斯(Mark Stevens)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 / 蓝狮子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华尔街之狼》精选点评:

  ●非常有趣的经济学传记

  ●所谓公司掠夺者是利用了现代经济中的代理人问题,而目前看来这个问题似乎还无解。基督教文明为了传播信仰,把发展经济作为一个手段,然而最终手段变成了目的,原来的信仰被逐渐消解。

  ●本书详细讲解了20世纪80-90年代聪明的投机者卡尔伊坎是如何利用制度漏洞去攫取巨额财富。书中详细描述了漏洞内容,利用手段,以及利用条件,以及略显夸张的卡尔伊坎的谈判天赋。本书结尾直接跳转至21世纪,概括了卡尔的几宗出色交易,但由于没漏洞可利用,所以和上世纪80年代相比有较大差距,却依旧显示了卡尔敏锐的漏洞察觉能力和对获取财富强悍的执行力。

  ●卡尔 伊坎的精彩故事,不过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他的做法

  ●One kind of methodology that differs from the Main Street. What the same is to think different.

  ●“那些能够爬到企业管理层顶端的人基本上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精于政治的人。他们都是尔虞我诈的幸存者,知道怎么来保全自己。”

  ●书内容本身一般,但看书时关于美股和A股差异的灵光一闪可以说解决了我交易以来最大的困惑。

  ●L恶意收购大师

  ●股票即杠杆

  ●伊坎这么牛的人,可能太过神秘,这书没写出来感觉

  《华尔街之狼》读后感(一):流水账式的记录有些差强人意

  卡尔-伊坎确实是传奇,作为从事并购多年的投资银行部人员,只能说这本书写的差点意思,和期待相差甚远,案例表述千篇一律像记流水账,虽然交易主要环节都是大同小异,但确实没有能感受到并购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而这个是每个做并购的人的深切感受,所以这本书其实没能让读者有代入感。当然,也不怪作者,毕竟在写一个自己没有从事过的领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能给三星,看在有伊坎名字的份上。。。

  《华尔街之狼》读后感(二):Activist investor and Corporate Raider

  1. King Icahn-伊坎国王最重要的两个标签是: Activist Investor-维权投资者 , Corporate raider-公司掠夺者。

  2.伊坎选择投资标的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价值投资,投资那些股票价格远远低于其账面价值的股票。

  不同“芒格-巴菲特”被动式投资,伊坎选择主动出击,想办法迫使管理层回购股票,合并或者分拆企业,从而使得企业价值上升,股票价格上涨。

  3. 伊坎国王最低人印象深刻的技能是:基于实现其战略目标的谈判能力,有能力周旋于贪婪的企业管理层、白衣骑士、强大的工会组织、M&A并购套利者、垃圾债券融资提供者-投资银行-德崇证券,并能够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4. 华尔街之狼--卡尔.伊坎背后的金主是80年代的“垃圾债券之王”迈克尔.米尔肯,他才是80年代华尔街野蛮人收购能够风行一时的决定因素。

  《华尔街之狼》读后感(三):关于写作本书的一场战役

  卡尔·伊坎第一次出现在我的视线中是在1992年春天。我曾经在无数新闻报道中听说了他在华尔街的所作所为,但是当我看到这个瘦高个儿在我家乡纽约贝德福德的乡间草坪上走过的时候,突然萌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切之情。

  我的大脑开始转了起来。

  “那个穿着褪色的网球短裤和皱巴巴的上衣,走进乡村酒店的人,就是那个传说中让人畏惧的企业掠夺者,还是只是一个长得像他的人?如果他真的是伊坎本人,他待在如此宁静的贝德福德干什么?”

  我想去接近这个人,但是还是犹豫了,因为我想这多半是一个长得像他的本地人,他可能对伊坎没有任何兴趣,或者和他毫无瓜葛。但是,那张脸依然打动了我。回家以后,我给一个对贝德福德的所有事情都了如指掌的邻居打了个电话。他立刻做出了回答,正是此人。

  《华尔街之狼》读后感(四):笔记随想

  敌意收购的第一步,是寻找到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上市公司。比如,一家公司土地、房产、机器设备等资产加起来就值 2亿,可股票市值却只有 1 亿,把这种公司收购下来变卖资产,就能马上赚一倍。你可能会问了,这不相当于白捡钱吗,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啊?还真的有。在股市里,一个公司的股价经常会被各种因素打压,比如短期业绩不理想、股市整体环境不好、有的资产没体现在财务报表里等等,可是,如果放到行业并购层面,公司资产、长期经营水平、收购后的协同效应等就更重要,交易时就不会有特别大的折扣。在股民眼里是垃圾,可能在一个行业巨头眼里就是个宝贝。每次发动攻击前,伊坎会让自己的财务专家分析成百上千份资料,包括目标公司和所在行业的所有财报。其实,看出来股价被严重低估,对于这些财务专家来说并不难,难的是有逆向投资的勇气。伊坎认为,大家一致的看法常常是错误的,他最爱的是那些没人理的冷门行业、冷门公司。比如,伊坎刚开始做这行时,就盯上了一个冷门家电企业。这家公司因为收购失误和行业大环境不好,成立 40 年来第一次出现亏损,股价雪崩式下跌。但伊坎发现,这家公司的股价相当于资产打了五折,同时公司经营环境已经迎来向上的拐点,现在买非常划算。于是他低价买入大量股票,进入了董事会,并推动公司被同行业巨头收购,仅仅几个月时间,就净赚一倍。第一个办法就是,推动公司改革,让股票升值。公司股价低迷是有原因的,那就要对症下药。比如,有隐形资产没被大家发现,那就拿出来卖掉,让金子重新发光;如果分红少,那就大笔分红,给股东多发红包;如果公司机构臃肿、效率低下,那就裁员、降薪;如果经营人员比较废柴,那就换掉;实在推不动管理层做到以上几点,就干脆收购控股,把董事长、CEO 撵走,自己来。经过这一番折腾,企业的价值被大家看到了,股价就会涨上来。第二个办法是,把股票高价卖回给这家公司或者其他人。这种手法有个术语叫“绿票敲诈”。美元是绿的,绿票敲诈就是挥舞着大把美元威胁:我有实力把公司全盘买下来,把高管赶走,所以,你快点满足我的要求。公司高管当然不愿意被撵走,如果觉得没能力赶走对方,往往就会花钱消灾,拱手交上“赎金”。当然,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而是公司的或者“白衣骑士”的。“白衣骑士”就是其他的善意收购者,是公司管理层更能接受的收购方。那你说,上市公司被敌意收购者盯上,除了任人宰割,就没办法了吗?当然不是,管理层为了赶走收购者,还有很多其他应付手段。比如,可以开启“毒丸计划”,就是通过低价发行很多股票来稀释股权,大幅提升控股门槛,让敌意收购者像吃了毒药丸一样致命;还可以申请行政和司法的帮助,冻结收购者的股票和资金,用时间耗死对手;此外,还有煽动员工情绪、寻求舆论支持等办法,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阻击对手。而且美国商界还有一个现象:那些能够爬到企业顶端的人,基本上都是精于政治的人。一把手不想遭到挑战,选副手就只会选不如自己的,而如果二把手总是比一把手差一点,这些公司乃至整个美国商界,都将由一堆蠢材统治。

  《华尔街之狼》读后感(五):金融业必读书单丨《华尔街之狼》“企业掠夺者”卡尔·伊坎传

  近年来,“宝万之争”等股权争夺战在A股市场屡屡上演,让我们熟悉了敌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如果想了解这一股权收购模式的巅峰时刻,还要回到20世纪八十年代的华尔街。

  在那个时代,活跃着一批被称为企业掠夺者、门口野蛮人的金融大鳄,卡尔·伊坎(Carl Icahn)即是其中之一。他们通常并不对企业长期经营感兴趣,而是希望在资本市场中快进快出,以收购作为手段迫使目标企业就范而获利。

  伊坎等人的收购活动,通常会先物色一家目标企业(如近期股价表现不佳,市值低于净资产),并伺机买入股票。与价值投资者坚持买入并持有股份、静待股价回归的策略不同,伊坎们在建仓完成后,会以维权投资者(Activist Investor)的形象高调出现,指责公司管理层没有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只顾给自己提供高薪福利,威胁要争夺公司管理权、或将公司拆分转让以获得更高价值。而被收购企业高管为了保住饭碗或既得利益,往往与企业掠夺者达成妥协,以高价回购掠夺者手中的股份以阻止收购,这就是伊坎屡试不爽的“绿票敲诈”(Greenmail)手段。

  随着“咆哮的八十年代”的终结,许多名赫一时的金融大亨都已锒铛入狱或销声匿迹。而80多岁的伊坎依然活跃在并购市场上,近年来还能在新闻中看到他的名字与苹果、雅虎、戴尔等公司联系在一起。无论你是否赞同他的收购理念,这本传记提供了在美国收购风暴中的真实案例,值得我们金融从业人员和监管者们阅读与思考。

【阅读分享】

  1. 伊坎发现,通过大量持有那些“被低估”的企业股票,然后争取对企业的控制权,是可以带来相当可观利润的。具体可以依靠以下几个途径实现:(1)说服企业管理层进行破产清算或者将企业出售给“白衣骑士”;(2)争夺企业的代理权;(3)提出股权收购;(4)将股份以高价卖还给目标收购企业。

  2. 伊坎的身边有一位副手金斯利,他在沃顿商学院毕业之后,又去纽约大学完成了硕士学位。金斯利能够解读复杂的金融业务,对证券交易有着特别的创新思维。在伊坎的企业狩猎之路上,金斯利总是通过财务分析,为伊坎选定攻击目标,为企业估值定价。

  3. 20世纪八十年代是美国金融历史上一段喧嚣的时代,金融智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段时间里,最响亮的呼声是资产交易、转变和重组。通过杠杆收购,许多财富凭空产生。收购大亨们纷纷崛起,伊坎也在20世纪八十年代聚集了大量财富,包括敌意收购丹河公司和菲利普石油等企业。而为他们提供资金的是“垃圾债券之王”迈克尔·米尔肯和德崇证券。

  4. 在收购环球航空时,伊坎或许迷恋上了飞行的浪漫,最终真的成为了环球航空董事长。但作为企业管理者,他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公司内外部的各种麻烦当中,尤其是在削减成本问题上与工会针锋相对,得罪了航空公司的一线员工。伊坎热衷于金融工程,而不是一砖一瓦地搭建一个商业帝国,他无法看到收到良好激励的乘务员、高质量服务和公司利润之间的关系。所以金融从业者别看不起实业家,建立一家基业长青的企业,比资本运作难上百倍。

  5. 在市场中出现多起敌意收购案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为了防止控制权被争夺,设置了反收购策略条款,如“金色降落伞”、“毒丸计划”、每年改选部分董事会成员、员工持股计划等。有些策略相当有创意,也在A股企业的公司治理中有所体现。至于这些反收购策略是实际保护了中小股东还是管理层的利益,还需仔细分辨。

【个人微信公众号】

  生而远行(shengeryuanxing),金融投资类新书评论、从业随笔,欢迎订阅和交流。原文链接

生而远行(shengeryuanxing)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