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蒂斯》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柯蒂斯》是一部由Tamas Yvan Topolanszky执导,丽丽·博尔丹 / 卡罗琳·博尔顿 / Nikolett Barabas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柯蒂斯》观后感(一):黑色的北非,白色的情人

  iff第八天,影城3厅,电影节唯一一部新片,8.1~8.2分。 “我不想见你,因为我错了。” 作为人物片来说,完成得相当不错,观赏性也很强(特意做成黑白,一呼应卡萨布兰卡,一如辛德勒般点题黑暗的二战史),迷影者和对好莱坞黄金年代感兴趣的人必看(以后大荧幕有机会再二刷)。 除了披露伟大史诗电影的幕后制作,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她描绘了一个有血有肉,既混蛋又善良的柯蒂斯(出于艺术需求,人物/戏剧冲突上有改编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在这里你感受到的是完全真实的,模糊的人性,不再讨论简单的好坏,立场和抉择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良知。我很高兴把杰克华纳塑造成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真实世界的法则里,没有金钱至上就无法在好莱坞存活(其实杰克华纳是多么的雄才大略)。 柯蒂斯对女儿的那一番告白堪称全片最佳台词。我愿意相信,在编剧的心中,哪怕成为了好莱坞最伟大的导演之一(诚如华纳所说,卡萨布兰卡被永远留名而导演的名字恐怕已被普通大众遗忘得差不多了),柯蒂斯心中最深的情怀,或许依然停留在抛弃亲生女儿前的那一抹短暂时光。

  无论他是否一生都爱着女儿,片尾那黑白照片上他望着身旁幼女天真的脸庞,是幸福的。

  《柯蒂斯》观后感(二):典型的传记片

  《柯蒂斯》是一部匈牙利传记片。讲的是导演迈克尔·柯蒂斯的在拍摄其名作《卡萨布兰卡》之际的故事。

  和其它电影类型相比,传记片是相对容易获电影节青睐的类型。以奥斯卡为例,近10年,传记题材电影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角逐。根据《壹娱观察》数据,这个现象以第91届、87届、86届、85届最为明显,在这几届奥斯卡上,传记题材影片在提名名单中占据4个或5个席位。

  正因为有真实的历史原型在,创作者不能胡乱随意地进行改编、拍摄,所以传记题材的电影前期准备周期、制作周期要比一般题材电影更长。制作也必然更精良。

  电影放映结束后,饰演柯蒂斯女儿的女演员Evelin和观众进行了互动。她表示,这部影片的筹备期长达七年之久。

  电影本身是黑白片。相较于彩色电影,黑白片自然能够传达出更多的“历史感”,但给观众的刺激就相应少了很多,所以对故事的要求就务必要更高。

  但作为一种非虚构题材,对于情节的真实性要求大过故事性。因此人物弧光的塑造,三幕剧结构的编织,高潮之处的安排,统统都要给真实性让位。基于这个缘故,整个故事稍显平淡。非资深影迷不能解其味。

  此外,因为《卡萨布兰卡》的拍摄均在好莱坞影棚中完成,所以《柯蒂斯》的场景也都在影棚中展开。电影中各个角色主要的冲突大都源自内心,和外界交互并不多。这便进一步提升了观影门槛。具有相当的意识流色彩。

  本片最大的高潮,在柯蒂斯的女儿差点被美国审查官强奸之处。这其中包含着多重隐喻的成分在。有对政治压力的鄙夷,有对自由的追求,也有对道德教条的不屑,同时也对人类的虚伪性作了批判。

  映后,Evelin还谈到了创作过程,说自己童年被父亲抛弃,与父亲再无交集,非常能体会柯蒂斯的女儿的心情。导演本身的态度也很认真,多重人士的合力下,这部电影才得以诞生。

  总而言之,电影本身具有相当的艺术性,对于资深影迷而言,观看《柯蒂斯》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柯蒂斯》观后感(三):他不回美国了,留下来拯救更多的人

  用故事片呈现纪录片的形式 片名不像战争片 珍珠港那天是我的生日 一个女人,因为对两个男人之间的爱情倍受煎熬,必须在理智与情感之间做出选择,人们需要的不是想起战争,而是逃离战争。 他政治,有缺点,和我们每个人都一样,他上床,借以逃离战争。 这是一部关于形形色色的人,在战争时刻艰难生存。 贝拉卢戈西,莱斯利霍华德都是匈牙利人 黑白特写的羽毛,水滴,琴弦,棋子 后果:今天的年轻人会说,他们曾经被宣传片误导麽 讲述:勇敢,欲望,爱情,牺牲,复仇(一部好电影的全部) 我只知道,内衣电影能改变历史的进程,但你可以试试看。 摇上车窗,出现人影 二楼的旋转旋到一层,好镜头 “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否突然需要别人帮助,却不能说出原因” 边在办公桌上做爱边接电话 通过应召演员进入自己父亲的剧组?这也太酷了 奇迹诞生在试镜沙发上 我打断你的时候,不要和我说话 观众想要戏剧性,恭喜,这是我听过最烂的想法 恰拇指和食指之间,可以隐藏恐惧 柯蒂兹是个无情的狗崽子,却又是个非常善良的人 果然导演都一个样 我们现在拍得是历史,不是希望 双胞胎编剧神元素 片场遭遇同父异母的弟弟 尝试十九次去制造一颗子弹,这合理么 这对你来说重要么,这对我来说重要么 特写瞬间切远景,离开射击场 飞机是纸的,在大雾中 我们要什么颜色的贵宾犬? 我们拍黑白电影 贵宾犬和水坑…………语言的问题 你被困在了应许之地的门口 一群走向纸飞机的侏儒!柯蒂兹赢得了一片掌声 台词都是现写,剧本也一样 拍两种版本,哪个好就用哪个 我是一个没有国家的人向右一点,再向右一点,我已经竭尽所能让你当一个演员了,但你现在走出画面了。 开头的那个人是华纳 不懂电影史的姑娘们分分离场。 华纳说:你说你想做最伟大的导演,我死之后,就没人记得你了 是要好好去写剧本了 欧洲最大的天才,踏上美国的土地,想想这一幕,15年拍了68部,人们还是不知道你是谁 柯蒂兹参加过一战,但任何国家都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继续爬别人的床,但不是我丈夫的 柯蒂兹也是犹太人 一边讲话,人群,一边是孤独等待的人。 里克的结局,等待更多的人。 结尾过于仓促了,可历史就是这样,不是么。 除了柯蒂兹的妹妹,他的所有亲人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基蒂可真像啊 

  《柯蒂斯》观后感(四):时势英雄长恨曲

  《卡萨布兰卡》彻底成就了迈克尔·柯蒂斯在经典好莱坞时代的名匠地位,但很少有人讨论柯蒂斯如何成就了《卡萨布兰卡》在影史的经典光环。人人皆知战争期间有许多被迫害的电影家西渡好莱坞,但他们的内心沉浮与身份认同究竟经历怎样的艰难过程?在这部直截了当名为《柯蒂斯》的黑白影片里,以高达80%的真实度,还原了1940年代美国片长的旖旎风光与飞尘暗涌,对导演柯蒂斯本人亦作出了相对理性的剖析,这位长期处身《卡萨布兰卡》光环背后的个性导演,对自己与女儿的命运、电影同政治的博弈,究竟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这部电影有相当详细的呈现。

  看片名很容易将这部电影理解成一部关于柯蒂斯的纪录片,尽管由真实事件改编,但《柯蒂斯》是不折不扣的剧情电影。影片有非常清晰的两条线索贯穿《卡萨布兰卡》拍摄过程,一条是对电影本身的拍摄过程的展现,另一条是关于其面对突如其来已经长大了的女儿,前者带出柯蒂斯挥洒的片场大佬个性,后者则直接关联其匈牙利移民的身份及当时身处二战漩涡的家人对他的不满。影片着重呈现了两大矛盾,其一是柯蒂斯与审查机构负责人的针锋相对,具体呈现在《卡萨布兰卡》片末的飞机戏存废,其二则是仍然深陷纳粹危局的家人及最熟悉的陌生人女儿的到来对在美国风流不羁的柯蒂斯给予的情感打击。

  《柯蒂斯》的导演塔玛斯·伊万·特波兰斯基生于1987年,令人惊喜地还原了旧好莱坞的风华气氛与片长格局,在全片绝大多数场景都以黑白色彩处理的情况下,这种临场感尤为突出。通过匈牙利资深演员费伦杰尔·朗格依的演出,操匈牙利英语、外形有似希区柯克,性格却暴烈太多的柯蒂斯形象得以突出展呈。曾凭借拉斯洛·奈迈施新作《日暮》入围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女配角的伊芙琳·多波斯饰演的倔强女儿亦可圈可点。这些构成了《柯蒂斯》非常容易吸引观众入戏的要素,影片不断在父亲的拍片过程与女儿试图接近父亲的一系列动作中徘徊,不乏能令观众莞尔一笑的虚构片段,比如女儿在《卡》片跑龙套现场与柯蒂斯在美国生的儿子不期而遇,两人对坐桌前,对方正在画未来他将主导开发出来的《星际迷航》草图。在迷狂的爵士乐声中,审查官员迷恋上了身为龙套的女儿塞尔玛,最终引致柯蒂斯终极爆发,在充满活色生香的饭局与不乏多元文化趣味的片场拍摄场面后,最终令《卡萨布兰卡》的画龙点睛戏份得以保留又最终令柯蒂斯失去了最堪珍贵的感情的正是由他坚忍的个性引动的抉择,影片最终,女儿离开,整个场景却慢慢泛起红色,一个属于柯蒂斯的新时代即将开幕。

  在北京电影节的映后谈中,女主角伊芙琳表示,自己的身世其实与片中的塞尔玛颇为相似。相隔八十年,世界的运转准则依旧是时势造英雄,也依旧让英雄常怀悲泪。二战烽烟里诞生的《卡萨布兰卡》不仅成为战事,也成为整个电影史上的显著坐标,银幕下活生生的人无可奈何花落去,在哪个时代看来俱是一样。

  《柯蒂斯》观后感(五):一部电影,一个导演,一个时代

  这是一部黑白片,

  这是一部看似好莱坞电影的匈牙利影片。

  这是一部看似传记,却有着强烈戏剧冲突的故事片。

  这就是电影《柯蒂斯(卡萨布兰卡之父)》。

  正如片名,本片讲述了《卡萨布兰卡》(又译:北非谍影)的导演柯蒂斯在拍摄影片《卡萨布兰卡》期间所发生的故事。

  柯蒂斯是天才,是父亲,是暴君,是风流成性,但他也是犹太人,一个出生在匈牙利的犹太人。在大时代下,来到美国,用自己的努力、暴虐、狂躁与才华创造着他的“美国梦”。

  只不过在一个大时代中又遇到了另一个大时代,那就是“二战”。

  他在美国,但他的大部分亲人依旧还在欧洲,

  他抛妻弃子,只身一人闯荡西部的好莱坞,而原配发妻和女儿则远在东部,数十年来从未音讯。女儿只能通过面试群演才能接近父亲。

  他痛恨纳粹,也痛恨德国,他会不分青红皂白对德裔演员大发雷霆,甚至全然不顾剧组的进度只为发泄胸中的怒火。

  他参加过一战,但当下他或许只是一个“逃兵”。他无法面对自己的祖国,他没有任何力量去改变,甚至只是在剧本中增加上几句台词。

  他身在美国,也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但他骨子里说的还是匈牙利语,他一身都在和“英语”做着抗争。

  他看似“强大”,但是在更强大的“资本家”与“无形的压力”下,他也只能退让,甚至她的女儿险些被那些“强大”所奸污之时,他只能挥舞着已无力的老拳,却赢不回尊重。

  上述这些,都是影片中的呈现。这些段落可能源于当事人的回忆,也可能是小道消息、八卦花边,亦有可能是导演与编剧的二次创作,甚至是某种艺术上的“杜撰”。诚然,这些段落未必是历史真实的全貌,但这始终是那个时代某种真实的局部。

  无论真实的历史是怎样,我们依然能通过那些段落与镜头能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实的导演,一个真实的父亲,他所面对的无助与挣扎,即便他已经一个“强暴的君主”,但他内心依旧是一个“柔暖的普通人”。

  我喜欢这部电影所散发的“气质”,有一种复古的“好莱坞”情调,一群来自世界各地,抱着希望、梦想,亦或各自小算盘的芸芸众生在那里遇见、碰撞、争执、撕扯。但那个时代终究还是给了人宽容、自由与希望。

  当我得知本片竟是一部匈牙利电影之时,我既惊讶又不惊讶。惊讶的是,那么“美式”好莱坞电影的主创竟然是一支匈牙利团队。不惊讶是,当年的“好莱坞”本身不就是英雄不问出处、海纳百川的融合与创造。无论主创团队的究竟是哪个国家,对电影与自由的热爱,这才是那个时代,好莱坞精神的本质。

  当电影最后一幕,柯蒂斯的《卡萨布兰卡》关键一场,他的女儿看着意味开拍的红灯亮起,她知道父亲最爱的还是他的电影,影片即将孕育,而女儿则已离去.......

  片尾字幕中柯蒂斯因为《卡萨布兰卡》走上了人生巅峰,也因为《卡萨布兰卡》更多的美国人同情战争中的欧洲,同情那些背井离乡的犹太人。

  然而,柯蒂斯绝大多数的亲人最终都死在了集中营,而他的女儿也最终没能同父亲和解。

  就这样,那些人走了,那个时代也落下了。

  一部电影,一个导演,一个时代......

  《柯蒂斯》观后感(六):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卡萨布兰卡中的这句经典台词,更像是导演柯蒂斯一生的批言。

  故事发生在1942年二战时期,整个欧洲都笼罩在纳粹和战争的阴影之下。

  电影全程以柯蒂斯经典电影《卡萨布兰卡》的拍摄为主线,夹杂政治,结合时局,无数隐喻的情节栩栩如生的刻画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在这里任何人都能看到他想看到的一切。

  可以是柯蒂斯私生女走进片场时那句经典的欢迎来到好莱坞,最后孤单离去的萧瑟。

  可以是饱受二战摧残的人们害怕飞机所以片场道具飞机小的可怜还是纸糊的,为了效果只好找侏儒飞行员来反衬飞机的强大。(矮子和战争利器的经典组合?)

  可以是以谐音梗出现的五只贵宾犬?(那个对狗充满热爱却是个种族主义者的领袖?)

  可以是多次提及的“希望”,却没有人能真正说清希望是什么。

  可以是那块插上星条旗的蛋糕。

  也可以是那句:“美国的意志就是强奸年轻少女?”的疑问。

  当然,更可以是对同盟国意大利的无情嘲讽:“你也是意大利来的?意大利语白痴怎么说?”

  于我而言,电影最惊艳的莫过于黑白的老片子质感。全黑幕布的镜头转换更带来了浓厚的时代独有的特色。

  1942年,是柯蒂斯的高光时刻。

  亦是他毕生阅历的浓缩。

  在他的电影里,藏着他的过往,藏着他的家国和世事。

  整部电影充斥着隐而不发的爱,政治压力下表达的束缚,甚至连情欲的宣泄都带着草草收场的无奈和意兴阑珊。

  他说:我是一个没有国家的人。

  他会五国语言,却无法以自己的思想为国家发声。

  尽管外界对他的评价是一个天才,但事实上更像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工具,在种种政治强压下左右逢迎。

  女儿差点被美国代表强奸更像是一种隐匿的意向,他的作品被毫不客气的否决修改,思想被强力的政治抹杀,电影结局在各方势力的强压下一次又一次的整改,甚至编剧都被揪着领子骂出门。

  而他只能绞尽脑汁的把这些糅合的更加合理。用一个片场暴君,坚定自己已经不够强大的内心。

  电影还有个有趣的地方,里边绝大多数的男演员都是秃顶地中海……

  当一个秃顶地中海反复强调着不能出现飞机!预算超了!不要机场!

  这本身就充斥着戏剧的张力。

  事实上,在整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是两个总喜欢看戏的服务生。他们轻浮而真实,甚至带着点gay里gay气的感觉,他们多次出现在一切情节中扮演着看客。

  或许那是伟大导演在强压下内心中想成为的轻松形象。

  又或许是在影射某腐国?

  柯蒂斯一生共拍摄了169部电影,卡萨布兰卡或许是其中最优秀的一部,以这部闻名于世的经典爱情片作为一生的大纲,却完全吝啬画布于爱情。或许是藏在了他的作品里,藏在他波澜壮阔的人生里。

  又或许,是藏下了这个摩羯座老男人的最后一点点傲娇?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