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的原始人》是一本由[美]杰弗里·米勒(Geoffrey Miller)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90,页数:3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超市里的原始人》精选点评:
●这本书跟新零售之间的没关系,我猜书商看到书名找噱头扯上了新零售(警示自己也别什么书都买,损失钱财是小,中人下怀是大)。作者从人类原始进化的角度剖析了生存、求偶和繁殖才是人类一些虚荣行为的遗产因子。并且将炫耀浪费、炫耀精度和炫耀地位(品味)三种消费心理和商品的属性对应起来,这对于产品设计而言真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度。关于大五人格+IQ与人的消费行为对应也许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测试性工具。书开头写崇拜瓦尔登湖,我就有不祥预感,同《品牌洗脑》一个调性,想学营销知识的别买了,反营销反商品化反消费的书都是超级傻逼。本书唯一有价值的是69页成本密度表。
●营销一直说消费者买东西是为了标榜自己,可是展示的到底是什么,又说不清,而作者指出了一个值得信服的结论:大五人格特质。让人眼前一亮
●从大五人格出发,结合进行心理学,检视原始消费主义的产生,以及人类对于消费的迷恋,不好的一点就是第三部分的内容有点少
●故弄玄虚
●作者是心理学的教授,整部书于是围绕着心理学怎么影响人类进化和消费行为进行论述。开篇就很精彩,马斯洛理论的局限性被阐述得淋漓尽致,因此延伸出来后续几章关于适应性偏好、情感、动机和渴望等如何影响消费习惯的内容。但到后半部书,这一脉络戛然而止,转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深挖人的特质,行文显得啰嗦又乏味。其实关于作者的主要观点,总结起来就是书中第72页那句话:活着并不贵,但炫耀很贵。
●对市场营销和消费主义怀着深深的矛盾心理,它们的力量既令人敬畏,也让人振奋。
●我个人而言,对这本书并不是很满意的,或者说,只是它不是我想要的读的。我想了解的是新零售的业态,动态和趋势,而不是关于消费心理学或者零售逻辑的一些柏拉图层面的基础概念。这本书真的挺难读的,我花了两周的时间读完,中间好几次读不下去,但是毕竟立下了flag。
●结构很像《格调》
●炫耀性消费、大五人格。
●前半部分,作者直接把“营销”作为当代文化的决定因素,并且不留情面指出:所有消费行为都是对性满足和繁殖需求的直接回应。OMGD,既然人类属于动物,交配和繁殖本能怎可摒弃?当代社会营销无孔不入,由此决定的文化如何逃离?这不把路堵死了嘛。
《超市里的原始人》读后感(一):消费是为了炫耀,炫耀是为了性和生育,和原始人一样
总体评价:鸡肋书。
核心观点:消费是为了炫耀,炫耀是为了性和生育,和原始人一样。孔雀的尾巴和悍马H1,本质上都是动物信号,吸引异性的信号。
然后加上大五人格和一般智能(这个翻译感觉不妥)的介绍,再来一些不同商品与大五人格之间的自圆其说。
最后讲讲如何减少和避免炫耀性消费。
多么无聊的一本书哦。
湛卢的书真是越来越没可读性了。
《超市里的原始人》读后感(二):三星改四星……
味同嚼蜡的看完了,不仅行文晦涩,关键在于似乎作者是故意为之!他希望通过他的大量准备跨越诸多学术领域的知识再配上一个商业味十足的商业类领域的书名,可以让他的著作独树一帜!不过文中他的观点还是漏洞颇多,论证的过程根本不够严谨细致,靠四处引用名家观点、出处并不能说服我信服他的观点。反而让我对此心生厌恶!不过客观的说作者的立意是非常好的,在人类进化学、心理学、经济学、消费行为间试图去搭建一座桥!这也是近几年世界在关注的问题,毕竟经济学假设理性人并不能诠释我们的世界和生活!作者开启了这扇门,虽然他提出了不太成熟的观点(个人观点)但是仍不失为颇具价值的书籍。行文至此,本来想给三星的我决定加一颗星:)
《超市里的原始人》读后感(三):七大认知
认知1,生存的成本很低,但炫耀很贵。出处P67。
认知2,人们并不会真的关注你购买和展示的商品,
认知3,消费主义鼓吹两大谎言:1,高于平均水平的商品可以密闭低于平均水平的特质;2,相对自然行为,商品能带来更高更吸引人的展示。出处P92。
认知4,消费主义自恋症的两张面孔,一个是预约自己一个是寻求公共地位。出处P63。
认知5,高成本信号原理:炫耀浪费,浪费精度和浪费声望。
认知6,六大核心特质能预测人类行为:智能,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稳定性。出处P154-P179。
认知7,可以通过这几个方法驱服离心的灵魂:断掉念头,寻找已拥有的东西,借,租,二手货,DIY,委托工匠,新科技等三年,要求朋友讲此作为礼物,看穿商品展示价值。出处P269-P278。
《超市里的原始人》读后感(四):消费主义与消费心理的拉锯战
我们生活在一个消费主义为主导的商品社会,每次当我们浏览货架、观赏广告或宣传册时,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陷入商家为我们布下的圈套!一切商品的背后都有一个策划团队在进行有针对性的销售套路,这个套路决定了商品的宣传、定价和销售方式都是按照计划来展开的,而这一切都是在把握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
书中列举很多案例来说明消费主义到底是什么,最终的落脚点在“大五人格”的研究。而如何摆脱商家对我们的购物牵制?那就是清楚每一个商品宣传背后希望展现出的人格,并且说服自己并不需要购买商品来展现这种特性。看完这本书的前部分内容,你会发现自己原来是商家眼中的“人傻钱多”的对象,而自己却甘之如饴的进入这个角色。当然,如果大家都察觉商家的意图并拒绝为额外的炫耀消费买单,这个经济社会也不会持续快速的发展了。所以这本书的意义并不是真的劝大家不去消费,只是让读者更清楚消费背后的意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消费。
这本书不足之处有两个∶一是最后两章对于如何应对消费主义的问题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法,并且文字描述也有点乱。二是文章中很多案例并没有明确的数据分析,只是作者个人的阐释,缺少数据支撑,虽然并不影响文章的理解,但有些不够严谨。
《超市里的原始人》读后感(五):过度消费:性、进化和消费行为
ent:Sex, Evolution, and Consumer Behavior
英文直译“过度消费:性、进化和消费行为”可能会更直白些。
很喜欢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问题,复杂的人类行为其实都是由最原始的目的驱动的。感兴趣的还可以看一下《The elephant in the brain》.
总体来说,文字很论文化,有些地方读起来冗长无味,在Big Five人格那章之后基本读不进去了。不过,从进化论的角度分析人类消费行为,从书中得到不少启发(insight)。
1.“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小范围的社会集体,身在其中,你的形象和地位就是至关重要的,这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还是为了吸引伴侣、娱乐朋友和抚育后代。如今,我们用商品和服务装饰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在别人的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自己享受拥有的快乐。”
2.人最昂贵的东西正是自己的身体,这是历经万年进化得到的,智慧和幽默是自己努力习得的,自己才是弥足珍贵的;
3.喜欢书中一个不严谨的比较:将所有物品按照每克的价格进行排序,然后把黄金作为分割线;满足基本生活的衣食住行是最便宜的;非必需品:香水、名牌表、大学文凭等等都是奢侈品,最贵的当属“优质”的基因啊;
4.人们非常擅长伪装,用高成本的signal(翻译成信号觉得怪怪的)来展示自己有好的基因,获得更好生存和交配的机会。
后面有缘捡起来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