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美阴谋》是一部由明基·斯皮罗 / 托马斯·施拉梅执导,约翰·特托罗 / 薇诺娜·瑞德 / 佐伊·卡赞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科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反美阴谋》观后感(一):大卫·西蒙用这部剧集告诉我们,“美国至上”就是把人分作三六九等
大卫·西蒙用这部剧集告诉我们,“美国至上”就是把人分作三六九等
文:西帕克
1940年二战初期,欧洲被希特勒的铁骑肆虐,大量犹太人逃亡美国,他们每天都等在广播前,焦急的等待着欧洲战场的消息,法国六周内战败投降,敦刻尔克大撤退,一切似乎在向着绝望的方向发展。此时,广播中出现了一个叫做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的政客,说道“犹太人希望美国参战,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但是美国人需要考虑自己的利益,美国需要的是和平”。林德伯格宣布将在大选中,挑战罗斯福,把和平带给美国,而历史就此转向。
这是出自于今年3月HBO新剧《反美阴谋》中的一段剧情,讲述了在平行宇宙中,罗斯福在大选中输给了亲纳粹的飞行员英雄林德伯格。美国因此并未参加二战,开始走向法西斯主义。国家的剧变影响了新泽西州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面对着种族主义的压迫,他们是选择留守美国、逃亡国外、亦或是主动抗争?他们的选择,又如何被贴上了“阴谋反美”的标签?
剧集改编自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2004年推出的同名小说,由HBO王牌制片人大卫·西蒙和艾德·伯恩斯担任主创。而他们借着本剧想讨论的议题则是,在民族主义抬头,种族隔离再现的当代美国,何为美国利益?为了达成川普的“美国至上”(America First),美国人到底放弃了什么?
剧集中的林德伯格,是美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林德伯格,又被译作林白,瑞典移民后裔,美国空军飞行员。1927年5月20至21日,林德伯格驾驶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从纽约飞往巴黎,历时33.5小时,完成了人类首次不间断飞跃大西洋的壮举,被视作美国的国民英雄,还登上过《时代》周刊封面。
二战初期,林德伯格多次奉美军之命前往德国,试探希特勒政府的动态。1938年,林德伯格被纳粹空军总司令盖世太保首长赫尔曼·戈林授予德国荣誉勋章。在战争扩大后,他拒绝交还勋章(在剧集中,不少犹太人也以获得勋章一事调侃他)。林德伯格是美国政府亲德国派代表,提案建议美国保持中立,希望和希特勒政府建立外交关系。林德伯格曾参与组建“美国至上”党,并担任党派的主要发言人。他多次批评犹太人并不爱国,密谋操控美国政府加入盟军。罗斯福上台后,林德伯格辞去了其在美国空军中的职务。珍珠港事件后,林德伯格想要回到航空团,遭到拒绝。不过他依然以平民身份,协助美国空军,参加过50多次作战任务,甚至击落过一架日本战机。在历史上,林德伯格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
原著作者菲利普·罗斯,曾被认为是当代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其小说包括《美国牧歌》、《挽歌》、《人性污点》等都曾经改编过电影。《反美阴谋》的灵感来自于罗斯在读美国白宫助理小阿瑟·施莱辛格(亦是历史学家,被认为是最了解罗斯福和肯尼迪时代的人)的自传时,发现在四十年代时,共和党真正曾认真考虑过让林德伯格参选总统。这样的可能性让他夜不能寐,他不敢相信美国历史,竟然与纳粹集权曾经一步之遥,也难以想象如果林德伯格当政,他和父亲这样的犹太裔家庭,将会有着怎样的变故。最终,罗斯决定以此为背景,撰写小说。
作为一个亲历过二战时代历史的美国犹太后裔,罗斯采用了一种虚实结合的笔法,讲述这个平行宇宙的故事。小说并没有花太多的笔墨描写林德伯格上台后的政治博弈和战争细节,而是借助九岁的小菲利普·罗斯,也就是作者自己的视角,以第一人称讲述这个故事。故事中登场的人物,都是罗斯的家庭成员,亦使用了真名,舞台也设定在罗斯长大的新泽西州高峰大道的犹太社区。
在小说中,罗斯一家面对林德伯格的上台,有着各自不同的应对和看法。父亲赫曼,在邻居纷纷逃难时,犹豫不决,错过了逃跑的时机。姨妈艾芙琳爱上了亲林德伯格政府的犹太拉比,开始追随新政府,支持种族隔离。而由于美国没有参加二战,一心想要为同胞战斗的堂哥阿尔文,选择了加入加拿大空军,支援前线,最终身负重伤。以一个犹太家庭的命运起伏,讲述了种族隔离政策下,少数族裔的悲剧。并指出,这样的悲剧,其实离美国并不遥远。这其中既有半真半假的历史,也有罗斯家真实发生的事件,既是历史虚构,亦是罗斯的半自传回忆录。
2018年5月22日,菲利普·罗斯去世,享年85岁,而《反美阴谋》则是他最后一本以自己作为主角的小说作品。
在罗斯去世前,HBO就买下了小说改编权,由大卫·西蒙和艾德·伯恩斯操刀,拍摄成六集迷你剧。西蒙是HBO史上评分最高的剧集《火线》的幕后主创,而伯恩斯则是《火线》的编剧之一。在《火线》结束后,二人又联合制作了讲述伊拉克战争的迷你剧《杀戮一代》。《反美阴谋》则是二人的最新作品。
剧集投入制作前,西蒙曾多次登门拜访当时还在世的菲利普·罗斯,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在罗斯的授意下,小说中的“罗斯一家”到了剧集里被改名为“列文一家”。因为,在写小说时,罗斯为了强调故事是代入自己的真实经历,使用了自己的姓氏。但剧集已不再是属于他的创作,更是西蒙和伯恩斯的作品,用假名更加恰当。同时,剧集也不再以九岁的罗斯作为第一主角,而是家庭中多位成员,多角度叙事,从不同的视点,展示这个平行美国的各个方面。
为了还原小说中的场景,剧集在罗斯成长的高峰大道附近社区取景,室内装修也参考了大量罗斯的家庭照片和历史资料。虽然西蒙本人不是犹太人,但他的父亲和爷爷奶奶,在四十年代时,也曾居住在这片社区。在拍摄时,西蒙也抽空回到爷爷奶奶的故居,并以此作为布景的参考之一。
剧中大部分主演也特意选择了真正的犹太后裔。最知名的两位则要数,饰演姨妈的女星薇诺娜·瑞德和饰演犹太拉比的演技派男星约翰·特托罗。其中,曾参演过《怪奇物语》的薇诺娜有一半犹太血统,父亲是犹太人,她的亲戚也曾死于犹太大屠杀。已故的菲利普·罗斯本人则在剧集片头被署上了编剧和执行制片的名号。
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时代,HBO和大卫·西蒙,推出本剧,无疑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剧集第一集的标题“会在这里发生”,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克莱尔·刘易斯的小说《不会在这里发生》标题的反话。美国梦已碎,所有本不可能在此发生的事,都有可能发生。当川普把“美国至上”这个林德伯格信条认定为基本国策,便是对罗斯小说“预言”性的最佳印证。
剧集通过一次次展示林德伯格的演讲,试图分析“美国至上”的实质,美国的利益永远至上,但谁能代表美国呢?多数人?少数族裔?白人?中产阶级?还是精英?当这其中一部分人的利益和另一部分人冲突时,“美国”到底应该保护谁?当林德伯格巧妙的在演说中,把犹太裔美国人排除出美国时,说犹太裔的利益不是美国利益时,他是否在说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美国?这是否也是川普“美国至上”的内在实质?
自从川普上台后,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川普和小说中林德伯格过于近似。而在采访中,罗斯也曾对两人进行过比较“小说中的林德伯格总统,虽然是纳粹和种族歧视者,但亦是一个伟大的飞行英雄……然而,川普只是一个骗子”
在剧集第一集结尾,大卫·西蒙增加了一场小说中没有的戏份,堂哥阿尔文暴打了之前欺负他的朋友的几个德国法西斯主义者,同时将希特勒入侵欧洲的新闻片段平行剪辑切换。这个世界正在跌入深渊,但总有人在奋起反抗。当林德伯格宣布将会竞选总统的那一刻开始,剧集也邀请观众一起,体验一段完全不可预料的“美国历史”。
(原载于 虹膜)
《反美阴谋》观后感(二):查尔斯·林德伯格
查尔斯·林德伯格
摘自维基百科
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英语: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又译林白,1902年2月4日-1974年8月26日),美国飞行员、作家、发明家、探险家与社会活动家。他于1927年驾驶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Spirit of St. Louis.),从纽约市罗斯福飞行场横跨大西洋飞至巴黎巴黎-勒布尔热机场,成为历史上首位成功完成单人不着陆飞行横跨大西洋的人,并因此获赠荣誉勋章。美国圣迭戈林德伯格国际机场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早年
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是瑞典移民的后代,在利特尔福尔斯成长。其父查尔斯·奥古斯特·林德伯格(Charles August Lindbergh)是律师,他从1907年至1917年担任国会议员,曾反对美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因此受到批评。其母艾格林·林德伯格是底特律卡斯技职高中的化学教师。早年林德伯格曾对药物有兴趣。林德伯格后来毕业于华盛顿西德维尔·佛瑞德斯学校与加州雷东多高中,他后来也移居到加州。他在1920年进入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就读,但是后来于1922年2月停止机械工程的课程,开始参加了飞机师和机械师训练。
展开飞行生涯
林德伯格在1922年成为内布拉斯加州飞机公司飞行学校学生,并于1922年4月9日进行生涯首次飞行,当时教练机驾驶为奥托·蒂姆[7]。林德伯格于1923年5月进行生涯第一次单人飞行,地点是在乔治亚州阿梅里克斯。他也购买了私人飞机柯蒂斯 JN-4(Curtiss JN-4 "Jenny"),并决定要独自进行飞行。他在1923年于阿肯色州湖村完成生涯首次夜间飞行。
1924年3月19日,他开始随美国陆军航空队,接受一年的飞行员训练。在毕业8天前,林德伯格在1925年3月5日经历了严重飞行事故,他与另一架飞机在空中相撞,被迫跳伞逃生。
他在3月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后,成为一位航空军事预备队飞行师,成为少尉。他于1920年代在圣路易斯线工作,在1925年11月晋升为中尉。
1925年10月,林德伯格进入圣路易罗伯逊飞机公司(RAC)工作,提供圣路易和芝加哥之间的服务,中继站是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及皮奥里亚(梅伍德场)。林德伯格继续CAM-2的总飞行师,直到1927年2月中旬为止。当时他前往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监督圣路易斯精神号的设计和建造。
首次单人不着陆横跨大西洋飞行
1927年5月20日,林德伯格驾驶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机型为莱安NYP-1),从纽约市罗斯福飞行场起飞,目的地是巴黎,准备飞越大西洋,进行不着陆单人飞行。在接下来的33.5小时中,林德伯格面临许多挑战,包括以10,000英尺(3,000米)的高度掠过两个积雨云,也在10英尺(3.0米)的高度飞越海面。他曾在雾中迷航好几个小时。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仅靠着天文航海技术及航位推算法(Dead reckoning)来引导飞行方向。
他于5月21日22:22顺利抵达巴黎-勒布尔热机场,守候在当地的观众估计有150,000人之多。林德伯格在警察及军队的保护下才得以从人群中脱身。林德伯格立刻成为世界著名的人物,更因此获奥特洛奖(Orteig Prize)。
第二次世界大战
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
在欧洲法西斯主义盛行时,林德伯格数次奉美军之命往德国。1938年,赫尔曼·戈林授林德伯格德国荣誉勋章,林德伯格接受,表示了林德伯格和纳粹亲近。林德伯格更拒绝将勋章交还德国,声称这样做是对纳粹首领“不必要的侮辱”。
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林德伯格得到孤立主义和亲德政治派系的支持。林德伯格于1940年末成为是美国第一委员会发言人,然后很快就成为最具分量的发言人,在纽约市麦迪逊广场花园和芝加哥士兵球场的演说吸引无数观众。1941年1月23日,林德伯格在国会前提案建议美国和纳粹德国建立中立关系。1941年9月11日在爱荷华州迪莫伊的一个集会中,林德伯格批评犹太人背后操纵,要美国加入同盟国。他同时表明他认为美籍犹太人不太爱国。虽然林德伯格不曾将其勋章交还,但当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质问其忠诚时,林德伯格从美国陆军航空团辞职。
可是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后,他想回到航空团,却得不到同意。结果他一直以平民顾问协助二战中的美国。美国陆军航空队虽然与他合作,林德伯格以他的经验提供其他飞行员如何进行长距离飞行以及延长飞机的航程,他并且以平民的身份飞行过50次的战斗任务,其中一次还击落过一架日本战机,只是这个纪录当时没有公开。
晚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居住在康乃狄克州,同时担任泛美航空及美国空军的顾问。1954年艾森豪威尔将林德伯格晋升为准将。之后林德伯格知悉有一个研究火箭的团队,立刻予以金援,并替其谋得美国军方高层的眼界,这个研究团队的领导者即是“美国火箭之父”戈达德。
1953年,他出版自传《圣路易斯精神号》。这本书后来获得了1954年普利策奖[18] ,2004年太空船1号 16P(SpaceShipOne flight 16P)将《圣路易斯精神号》送上太空。从1960年代开始,林德伯格参与保护濒危物种运动,例如座头鲸和蓝鲸。
1968年12月,他在历史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前一天,访问了阿波罗8号的成员。1969年7月16日,林德伯格与前瑞安飞公司总裁T·克劳德·瑞安(曾建造圣路易斯精神号)在卡纳维拉尔角观看阿波罗11号发射。
晚年,林德伯格移居到夏威夷毛伊岛生活。他在1974年因淋巴癌去世,葬于Palapala Ho'omau教堂。
家庭生活
林德伯格的妻子是作家安妮·默洛·林德伯格(Anne Morrow Lindbergh),他们在1929年结婚,共育有六名子女。其长子小查尔斯·奥古斯特·林德伯格在1932年新泽西家中被绑架,最初凶手要求五万美金赎金,后来提高到七万。但是最后小查尔斯·林德伯格遭到撕票,该案件震惊美国,被视为“世纪犯罪”。记者H·L·门肯将之形容为“耶稣复活以来最重大的犯罪”。凶手后来被认定是一位德国的移民布鲁诺·豪夫曼(Bruno Richard Hauptmann),他最终被判处死刑,1936年4月3日于新泽西州立监狱执行[23],但许多人相信他只是倒霉的替死鬼。英国侦探小说作家阿加莎·克莉斯蒂(Agatha Mary Clarissa Christie)据此疑案发挥写成《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林德伯格从1957年开始至到逝世之前,一直和比他小24年的德国帽子制造者Brigitte Hesshaimer存在亲密关系。他们育有三名子女,但是一直将掩盖这件事情,甚至其子女也不知父亲的真实身份。女儿Astrid后来阅读到杂志上有关林德伯格的文章,并发现林德伯格写给Hesshaimer的一百多封书信。她在Hesshaimer和安妮·林德伯格都去世2年后,于2003年将此事件公开。
2002年,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的孙子埃里克·林德伯格为了纪念林德伯格成功飞越大西洋75年,重复了一次林德伯格1927年横跨大西洋的飞行路线。
相关作品
菲力浦·罗斯的虚构历史小说《反美阴谋》(The Plot Against America)。
1957年导演比利·怀德的传记电影《林德伯格征空记》(原名The Spirit of St. Louis,即圣路易斯精神号;又译《壮志凌云》),由另一位真实的空军英雄詹姆斯·史都华主演。
《反美阴谋》观后感(三):这剧让我感到害怕
本文首发于「英美剧漫游指南」。文:陆小鸟 不会抓水母的章鱼哥
我们的播客:在小宇宙、网易云、喜马拉雅或其它泛用型客户端搜索「英美剧漫游指南」
作者:陆小鸟 不会抓水母的章鱼哥
1940年,二战初期,希特勒在欧洲无往不利,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以及“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相继沦陷,欧洲的犹太人在纳粹的种族灭绝政策下被不断迫害,纷纷逃往巴勒斯坦。
大洋彼岸的美国虽然身处于战争之外,也因欧洲各国的节节败退而人心惶惶。在富兰克林·罗斯福眼里战争已不可避免,但国内的反战情绪逐渐高涨,主张孤立主义、希望跟纳粹讲和的人大有人在。罗斯福甚至被迫改变了竞选策略,宣称自己主张和平,并向选民许诺:“你们的孩子不会被送去参加任何外国的战争……我们目的是防御。” 犹太人如坐针毡。
而你,正是一个美国犹太人。
此时美国有一位国民英雄。
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美国空军飞行员,共和党人。 1927年5月20至21日,驾驶单引擎飞机历时33.5小说从纽约飞到了巴黎,完成了人类首次不间断飞跃大西洋的壮举,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
林德伯格同时身负着悲剧:他的长子在 1932 年被绑架并遭撕票,凶手被认为是德国移民豪夫曼(被处死刑),但很多人觉得他只是替死鬼。这件事后来被阿加莎·克里斯蒂改写成《东方快车谋杀案》。
但林德伯格是个亲德派。他多次被美军派德国,还被纳粹空军总司令盖世太保首长赫尔曼·戈林授予德国荣誉勋章,且在战事焦灼后拒绝将勋章退回。林德伯格对犹太人有偏见,多次批评他们并不爱国(屁股歪了)。
理所当然的,他主张孤立主义,反对美国参加二战,还参与组建了“美国至上委员会”(The America First Committee)并担任主要发言人,建议美国和希特勒建立中立关系。
在真实的历史里:
- 巴黎陷落震惊了美国舆论界,民意从孤立主义转向干预主义,罗斯福以百分之五十五的票数得到连任,美国参与二战,德国战败。
- 林德伯格辞去了陆军航空团中的职务,但在珍珠港事件后申请回归军队,遭到拒绝后仍然以平民顾问身份协助美军,并执行过五十次战斗任务,击落过一次日军战机,被晋升为准将;
- 有趣的是,共和党曾认真讨论过林德伯格竞选总统的可能性,但最终放弃了这个方案(这是菲利普·罗斯撰写小说《反美阴谋》的灵感来源)。
而《反美阴谋》讲的故事是:
国民英雄查尔斯·林德伯格代表共和党参选总统,并且呼声越来越高。 他的口号简单且朗朗上口: “维护美国的民主政权,防止美国参与世界大战,你们的选择很简单:不是在查尔斯林德伯格和罗斯福之间做选择,而是在林德伯格或战争中做选择。”
要么林德伯格,要么战争。极有煽动性。 林德伯格还收买了一个很得民心的拉比(Rabbi,犹太神父),随他四处演说: “这是欧洲的战争,不干美国的事。 我竭力反对纳粹对待欧洲犹太人的方式,但参战能改变这种状况吗? 请罗斯福总统回答:让无辜美国男孩上战场被屠杀将给美国带来什么后果? 美国犹太人对美利坚合众国绝对忠诚,我希望查尔斯·林德伯格当总统,不是“尽管”我们是犹太人,恰恰正是因为我是犹太人,一个美国犹太人。“
正如剧中所说,“他并不是说给犹太人听,而是讲给非犹太人,他在以拉比这个身份允许这个国家所有善良的基督徒投票给林德伯格,并不会因此被视为纳粹。”
别忘了,你是一个美国犹太人: 你生活在美国成千上万个种族化居住隔离社区之一。这里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街道以在美西战争中打了胜仗的海军指挥官的名字命名,透露着威严,也宣示着白人统治阶层的主权。 你定时收听广播关注总统选举的动态,每天去电影院看欧洲各国被希特勒打的落花流水的新闻短片(Newsreels)。
街区里,所有人都在讨论林德伯格,讨论希特勒,讨论战争。 你的妻子、弟弟、外甥都在受战况影响,甚至年仅9岁的小儿子,也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无处不在的政治。
起初,你拿反犹群体当笑话,说林德伯格是“孤独的鸵鸟”,怎么可能有人会被他欺骗;
后来,高涨的反战情绪愈演愈烈,林德伯格的呼声越来越高,你不敢相信,你不安,你愤怒。 命运的暴雪即将袭来,而你无能为力。
这种感受你是否也有过?
代入角色的我真的恐慌了。
彼时彼刻,正如此时此刻。
最后送你一个观影小贴士:
菲利普·罗斯本剧的同名小说是以9岁的菲利普·罗斯视角而写,剧中也给这个角色安排了许多“串线索“的戏份。比如,他与哥哥桑迪在影院里的对话:
菲利普:为什么到处是火? 桑迪:德国人在炸(伦敦)这个城市菲利普:为什么?桑迪:因为是战争菲利普:战争应该士兵互相射击桑迪:这是新型战争
跟着可爱的菲利普,或许可以看到孩童眼中战争的样子。
下面,就请你从第一集开始,跟着小菲利普玩战争游戏吧。
一点延伸: 美国的外交传统有一个“华盛顿离职宣言”,大意是把“尽量避免涉及政治,不介入世界局势”作为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
这个原则主要受古典主义自由影响,后来被称为孤立主义,在整个19世纪被奉为金科玉律。
在20世纪之前,美国大多数崇拜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人认为,美国真正的自由主义的美好前景在于摆脱一个只能给美国社会注入糟粕的“旧世界”,所以他们更在乎本国政治,不仅极力避免自己的政府陷入专职和独裁,还极力避免卷入专制政府之间的尔虞我诈,顺便可以避免自己在美洲的利益被日不落帝国插手。
直到20世纪20年代,沃伦·哈定总统在拒绝参加国际联盟会议的答复还是“美国人不打算改造世界”。 当然,美国的政策也是一直变化的,在深度全球化的21世纪干预主义占了上锋。
本文截图字幕来自人人影视字幕组
THE WORLD IS BETTER ON TV
微信:英美剧漫游指南(KillingTV)
播客: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或其它泛用型客户端搜索「英美剧漫游指南」
微博:@英美剧漫游指南
《反美阴谋》观后感(四):北美流媒体“或然历史”启示录:中国历史剧能否告别线性思维?
人们总是说,美国人喜欢畅想未来,所以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十分发达。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美国人不仅向前看,也向后看,他们开始“重构”历史。
以美剧为例,近年来,“或然历史”(Alternate History)这种高概念类型十分盛行,至少已经出现了三部代表性作品。
第一部是流媒体Amazon在2015年推出的《高堡奇人》,该剧改编自菲利普·K·迪克(PKD)的同名小说,目前已经播出4季。《高堡奇人》基于这样的假设:如果轴心国赢得了二战,美国东西部分别被日本、德国瓜分,这个世界将会怎样?
第二部是苹果旗下Apple TV+在2019年底上线的《为了全人类》。该剧的一张海报完美展现了这部剧的设定:一个美国宇航员站在月球上,他的宇航服反射镜中除了他的影子之外,还有早就捷足先登的苏联国旗。
第三部便是HBO上周开播的6集限定剧《反美阴谋》。这部剧开了这样一个脑洞:如果罗斯福在1940年第三次总统大选时,被具有反犹倾向的政坛新星取而代之,美国走向纳粹的道路,历史将会怎样?
什么是“或然历史”?为什么这几年开始在美剧中流行?这个类型对国剧有怎样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
1、《反美阴谋》:让历史沟通未来
在疫情期间观看韩剧《李尸朝鲜2》,多少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恍惚感。如果说《李尸朝鲜2》与现实的对照是一种“形似”的话,那么《反美阴谋》与美国的时局多有“神似”。当然,这部剧的主创估计也没想到播出时会和美国社会产生如此强烈的互文。
3月19日,纽约市长白思德在一场发布会上抨击特朗普:“我并无意冒犯您,只是注意到了历史的相似。特朗普总统,现在您就是这一代的赫伯特·胡佛,您在观望、在等待,错过了每一个大胆采取行动来保护我们国家的机会。”
上世纪30年代,胡佛在其总统任期内的政策并未让美国走出大萧条,因此输掉了连任。继任者罗斯福推行了“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人民克服了危机,他也凭借极高的威望在1940年的战时状态下第三次连任,创造了美国历史纪录。
然而在《反美阴谋》中,罗斯福总统开始丧失了人民的信任。公开支持纳粹、反犹太人的美国飞行员林白(Charles Lindbergh)成功在政界崛起并竞选成为总统。民粹主义对于美国政治体制的伤害,是《反美阴谋》与现实最大的对照。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林白,是美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林白是名飞行员,他曾完成了人类首次不间断飞跃大西洋的壮举,被视作美国的国民英雄。二战初期,林白多次奉美军之命前往德国,试探希特勒政府的动态,是美国政府亲德派代表。
林白还曾参与组建“美国至上委员会”(The America First Committee),并担任该组织的主要发言人。他多次批评犹太人并不爱国,密谋操控美国政府加入盟军。而特朗普在竞选中,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的口号,这种“孤立主义”的政策不由让人联想起这段二战时的历史。
《反美阴谋》中,在战争阴云笼罩和林白的鼓吹之下,有超过60%的美国人相信犹太人需要被“限制”或被驱逐出境,美国社会掀起了“排犹浪潮”,甚至有人主动攻击美籍犹太人。而在现实中,特朗普在这次疫情下“甩锅”,也对美国华人生活造成了不少影响。
在播出的首集当中,林白作为一颗政治新星正在冉冉升起,美国社会也正在一步步走向纳粹化。作为犹太人,主人公一家的生活不断被波及和影响。
可以看出,“或然历史”虽然在重构历史,但和真实历史的走向息息相关,人类或许是由于侥幸,才没有选择最糟的历史走向。或然历史也是“未来”,是过去存在,但在我们的世界中未能实现的未来可能性。然而这未曾实现的“未来”总会昭示真正的未来,这就是美剧聚焦这个类型的现实意义。
2、“或然历史”:在历史中加入变量
什么是“或然历史”?
《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第四卷)一书总结道,“对历史事件与发展进程展开‘大开脑洞’般的文学想象,或悬置某个特别的历史事件,对其作‘如果没有发生’‘如果不这么发生’的推测。或抛开历史发展轨道,对已知事实进行逆向书写,可以被归纳入‘或然历史’。”
科幻作家宝树在其编选的《科幻中的中国历史》一书序言中写道,“或然历史作品常常假设已发生的历史以某种方式发生了改变,转到一个迥异的方向。理论上,或然历史并不必然与科幻相关,但另一个历史方向如果仅仅是换了一个皇帝几个王朝,未免太缺乏想象力,有趣的内容几乎都会涉及科技的重构和社会制度的巨变。”
毫无疑问,菲利普·K·迪克的《高堡奇人》是中国人最熟知的一本“或然历史”小说,但是人们在界定类型时,经常会和两个概念混淆。
第一是“架空历史”。顾名思义,架空历史就是凭借着少量的历史资料,创造出虚构的新的历史世界。种种原因影响,国内的古装剧盛行架空历史。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架空历史剧一般是现代人对于古人的一种想象,它的剧作设定没有具体的朝代和真实地理空间,“纯属虚构”。
第二是“穿越小说”。在这类小说中,主人公要么利用历史知识打怪升级,如《寻秦记》;要么在一种“现代化焦虑”的冲动之下,打破历史进程,以期历史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新宋》。但在“或然历史”中,历史的变量是自然的一种走向,没有外界干预,它提供了“历史必然性”之外的一种或然。
尽管《反美阴谋》播出在后,但它寄托了不少人的期望。事实上,《高堡奇人》和《为了全人类》都存在各自的问题,没能出圈。
《高堡奇人》虽然原著名声在外,但是剧集的亮点也仅仅体现在原著“脑洞大开”的创意上,极具风格化的片头没有拯救这部剧故事脉络上的平庸。更何况Amazon还将这部小说开发成了四季的“肥皂剧”,着实让人丧失了兴致。
对于喜欢太空科幻片的观众来说,《为了全人类》难免会让人感到失望。它虽然有着一个“高概念”设定,却进行了“低概念”处理,相比起美苏登月冷战,它的家庭戏、职场戏更多。客观地讲,《为了全人类》是一部宇航行业剧,即便是太空飞行,也没有太科幻的大场面。
“或然历史”有着悠久的传统,知名的作品还有很多。
在《反美阴谋》中,主人公为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进行了募捐。那么,假如二战后以色列没能在中东复国,犹太人大批涌入阿拉斯加,并且成立了自己的联邦特区,那么这会对美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犹太警察工会》讲述的故事。
如果当年南北战争结果是主张畜奴的南方赢了,美国不叫"美利坚合众国“(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而是成了"美利坚联盟国”(the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那么历史将会怎样发展呢? 电影《美利坚邦联》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韩国2002年上映的《2009迷失的记忆》也是一部典型的“或然历史”影片。在电影中,“义士”安重根在1909年的刺杀行动完全失败,伊藤博文躲过一劫。之后日本联合美国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整个东亚。到2009年,朝鲜已经牢固地成为日本帝国的一部分。首尔成了完全日本化的日本第三大城市。
不过,《2009迷失的记忆》的重点不在于提出一个“韩版《高堡奇人》”的沉重议题,而在于寻找时空之门的钥匙,让变奏了的历史重回正轨,“Make Korea Great Again”。而在影片设定的“历史正轨”中,朝鲜半岛不仅获得统一,韩国还成为世界强国,甚至向中国提出交还“高句丽故土”的要求,这种无视历史的民族主义就有些鬼扯。
3、中国历史剧能告别“线性思维”吗?
客观来讲,“或然历史”即便在科幻领域,也是一个小众的类型,它之所以近些年在美剧中流行,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或然历史”自带的“让历史告诉未来”的底色,满足了美国文艺工作者对现实发声的需求。《反美阴谋》的编剧大卫·西蒙在推特上称这部剧“和现实关联紧密”,并且他在推特上经常批评特朗普。
苏联早就解体,《为了全人类》继续书写冷战时期老掉牙的往事,很难和当下的观众产生共情。所谓苏联比美国早一步登月这个“或然历史”的设定,其实置换了在以5G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竞争中,美国“意外”落后的现实。也因此,《为了全人类》联系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其次,美国的流媒体和商业电视台在内容上的竞争进入到了一种白热化阶段,“高概念”剧集都是各家的心头好。所谓“高概念剧”,就是在西方的文化体系中,天然能够引起关注和讨论的剧集。这也是各家流媒体巨头在“初登场”时最喜欢选择的题材,以期一鸣惊人。“或然历史”自带高概念属性。
etflix的《纸牌屋》《怪奇物语》,Hulu的《使女的故事》,Amazon的《高堡奇人》《指环王》,Apple TV+的《看见》《为了全人类》,HBO的《权力的游戏》《西部世界》……这些都是典型的“高概念剧”。
美剧中的“或然历史”热能给国产剧带来哪些启示?
首先,“或然历史”与中国的文化土壤和创作环境不大协调。中国是一个极其重视历史的国家,历史评价总是和现实的社会秩序联系在一起,岂容随意加入变量进行历史实验?在实践中,即便是盖棺论定的“必然历史”,也会经历严格的把关与审查,更何况脑洞大开的“或然历史”?
“或然历史”探究的是历史的另外一种可能性,而中国人坚信“历史没有如果”。在香港电影《宋氏三姐妹》结尾,张曼玉饰演的宋庆龄去世之前,她的秘书问:“如果孙先生不是那么早去世,中国的历史会一样吗?”宋庆龄回答:“历史没有如果。”据导演张婉婷在访谈中回忆,当年为了留住这个结尾,大费一番周折。
其次,有些符合政策导向的“或然历史”IP还需平台有足够耐心和精力去打磨。刘慈欣以写“硬科幻”成名,但是他也写过一个短篇“历史科幻”——《西洋》。
在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开篇,大明船队马上就要穿越风暴角,进入大西洋……然而宣德皇帝下令返航。已经年逾花甲的郑和满头白发,仰天长啸,望洋兴叹。这种巨大的失落和沮丧感,其实更多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发出的惋惜:毕竟我们曾经距离开辟大航海时代那么近。《西洋》就满足了人们这样的期待:假如郑和船队越过好望角,中国历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西洋》中,东西方的地位发生了逆转,西方成了东方的殖民地。刘慈欣以1997年7月1日为主要叙事线,讲述了一对中国外交官父子对于英国从中国手中收回北爱尔兰的“历史”发生争论的故事。通过这篇小品文,刘慈欣对殖民主义和世界差序格局进行了反思。
美国作家金·斯坦利·罗宾森的脑洞更大,他在《米与盐的年代》写了一部“西方人缺席的近代史”:如果14世纪的欧洲被黑死病毁灭了,世界将会怎样?作者编织了一个类似“十世轮回”的故事,构思了阿拉伯、印度、中国文明按照自己的轨迹而形成的庞大而奇诡的千年历史。
即便是Netflix拍《马可波罗》,那也是通过西方人的视角来打量中国。《米与盐的年代》这样一部西方人缺席的历史,显然不能指望美国人去做影视改编,中国影视人不妨一试。事实上,这部小说或许是对“一带一路”战略最生动的一个诠释。
所谓的“一带一路”,其实就是在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形成之前,欧亚大陆曾经自发形成的国际贸易体系和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如今,以欧美为核心的全球化变数增多,“一带一路”倡议则提早预备了在经贸上的回旋空间和战略纵深。
文/杨文山
《反美阴谋》观后感(五):敢说美国药丸?HBO这部新剧太大胆!
战争,是人类世界经久不衰的议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国家的地方就有战争。
而历史则通常由胜利者书写,如果,那一天在二战时期,我们没有赢得胜利,那么历史将会如何?
Amazon 的剧集《高堡奇人》就给出了答案。
亚马逊的这部科幻剧集以超大的脑洞,向你展现了一个血与火的世界,展现了一段史诗般的架空历史——
当轴心国打败同盟国,统治了世界,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可惜的是,如此高能的一部剧,最终竟然烂尾了!难道美剧都逃不过烂尾的魔咒?架空历史题材真的不可吗?
当然不是!!!我HBO就第一个不同意!
去年的黑马限定剧《切尔诺贝利》,同样改编自历史,全网爆炸好评!真实与虚构互相交织,揭露那残忍无比的核爆真相。
而今年,HBO 就带着足够大的脑洞,构建了1940年的那段架空历史,带来了这部新剧——
反美阴谋
The Plot Against America
3月16日丨HBO
看海报上这染血的星条旗,听听这“反动”的剧名,HBO这是要搞事情啊。
这部《反美阴谋》,是根据美国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同名小说改编。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1933~2018),一直都被认为是美国作家中最有声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每年提名单上总有他的名字。
美国文学史上的奖项,他拿了一个遍;
什么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福克纳奖,卡夫卡文学奖等等...有的还拿了不止一次,哥大校报称誉他为「文学之狮」。 他终其一生都在创作,直到80多岁时才停笔,一辈子辛辛苦苦写了27部长篇小说,多部短篇小说。
他因中短篇小说集《再见吧,哥伦布》获得全国图书奖而声名鹊起,此后又创作了「朱克曼四部曲」「美国三部曲」等作品。
《反美阴谋》是他在2004年创作的一部架空自传类小说,被美国历史家协会评为「全美最佳历史小说」,也是他最后一本以自己作为主角的小说。
故事讲述的是,当亲纳粹政客林德伯格击败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美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小说灵感,来源于罗斯在读美国白宫助理小阿瑟·施莱辛格(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的自传史,发现在四十年代,共和党真的曾认真考虑过让林德伯格参选总统。
小阿瑟·施莱辛格曾是肯尼迪总统的特别助理
被称为「最了解罗斯福和肯尼迪时代的人」
他不敢相信,美国历史竟然真的与法西斯只有一步之遥,他也不敢想象,如果当初林德伯格真的当政,他们这些犹太裔美国家庭会怎么样。
于是他决定,以此为背景写下这本小说。
菲利普·罗斯在2018年5月22日去世,在他去世前,HBO就买下了这本小说的改编权。由大卫·西蒙和埃德·伯恩斯操刀,制作成了这六集限定剧。
此前,两人就曾合作过HBO史上评分最高剧集《火线》,因此他们的这部《反美阴谋》,着实让人期待!
《火线》
为了还原小说中的场景,剧组特意选在罗斯成长的高峰大道附近社区选景,室内装修也参考了大量罗斯的家庭照片和历史资料。
剧中大部分的主演也特意选择了真正的犹太后裔。 其中最知名的两位就是饰演姨妈伊芙琳的 薇诺娜·瑞德,和犹太拉比的意大利裔美国男星 约翰·特托罗。
曾出演《怪奇物语》、《异形》的薇诺娜,有着一半的犹太血统,她的父亲是犹太人,并且她也有亲人曾死于犹太大屠杀,这对薇诺娜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由她出演此剧再合适不过了。
• 美国的「至暗时刻」
1940年,二战初期,希特勒的铁骑肆虐欧洲,导致34万的英法军队从敦刻尔克撤离到英国本土,造成了世界上有名的悲剧「敦刻尔克大撤退」。
法国在六周内战败,德军占领了巴黎,法国总理贝当向纳粹德国宣布投降。 大量的犹太人逃亡美国,而此时的美国没有参与二战,并且正值大选年,战争与选举的消息不停在报纸和收音机里刷新。
今日乳法(1/1)
菲利普·列文,只是一个生活在新泽西州纽瓦克的普通犹太家庭的孩子;
他热爱集邮,有一个拥有着绘画才能的哥哥山迪;他的父亲赫尔曼是一个保险经纪人,他的母亲贝西是一位家庭主妇。
他们就普普通通地生活在这个犹太人聚居的社区中。
有时,会有一些陌生的犹太邻居光临他们家; 在天黑以后,用结结巴巴的英语为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而募捐,这时慷慨的父亲总是会给上几个硬币。 (巴勒斯坦,1918年胜利的协约国瓦解被灭的奥斯曼帝国,其后受英国委任统治的最后边远省份;他们捐献的钱,只是用来安置那些逃离希特勒的欧洲犹太人。) 但实际上,菲利普知道,他们一家几代人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那就是——美国。
原本以为,生活就将这样平静的过下去,直到一个叫做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的政客出现。
他亲纳粹,主张「犹太人希望美国参战,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但美国人需要考虑自己的利益,美国需要的是和平。」
他假意维护和平,要美国保持中立,实际上却在利用美国人的种族歧视观念,进行种族隔离,对犹太人进行压迫。
因为他,历史彻底调转了方向。 罗斯福在大选中输给了这位林德伯格,导致美国没有参与二战,直接走向了法西斯主义。
而历史上林德伯格这个人也是真实存在的;他是瑞典移民后裔,也是一位美国空军飞行员。
1927年5月至21日,林德伯格驾其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从纽约市飞至巴黎;
跨过了大西洋,其间并无着陆,历时33小时39分,成功地完成世界上首次跨越大西洋的单人直达飞行,立时成为世人惊羡的英雄人物,还登上过《时代》周刊的封面。
历史上的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
在欧洲法西斯主义盛行时,林德伯格曾数次奉美军之命往德国,试探希特勒政府的动态。
1938年,纳粹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授林德伯格德国荣誉勋章,林德伯格接受,表示了林德伯格和纳粹亲近。
在战争扩大后,他拒绝交还勋章,声称这样做是对纳粹首领“不必要的侮辱”。
在剧里,不少犹太人也确实拿获得勋章一事调侃过他。
二战开始后,林德伯格得到孤立主义和亲德国政治派系的支持。 他也确实曾提议美国保持中立,希望和希特勒政府建立外交关系,要美国加入同盟国,还多次批评美籍犹太人不爱国,组建「美国至上」党。
不过当罗斯福总统上台后,林德伯格就辞去了他在美国空军中的职务。 珍珠港事件后,他也想回到航空团,却始终不被允许;之后他便一直以平民的身份协助美国空军。 现实中的他,也算得上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了。 虽然历史如此,但菲利普·罗斯的小说却不是如此,《反美阴谋》也不是如此。 菲利普在小说中用了一种虚实结合的笔法,通过普通的犹太小男孩菲利普的视角,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这个故事; 而《反美阴谋》则是通过了这个普通犹太家庭的多视角,以多线程,讲述了这个本不存在的虚拟历史。
• • •
《反美阴谋》第一集,只是平淡的讲述了列文一家的生活,简单叙述了背景和人物关系,乍看之下,可能会觉得无聊甚至有些无趣。
不过进入第二集,故事的节奏逐渐紧凑起来,激进对立的美国民众、不同政治立场的派别的角力轮番上演;
而到第二集的结尾,林德伯格成功当选了美国总统,未知的历史大幕,正在被美国人亲手拉开;
迎接他们的是何样的深渊,架空世界的人们不得而知。
表面上,这个犹太家庭过着平凡的生活; 可实际上,HBO却通过大量的细节,在展现正常的生活是如何崩坏。 前两集的故事,其实更像是一种铺垫,一种灾难将发、山雨欲来的感觉。 整个故事中,最大的虚构就是「让查尔斯·林德伯格当选美国总统」。 而本剧虚构这一事实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展示美国若演变为纳粹之国,美国犹太人行将受迫害、被同化、遭屠杀以至最后消亡的可能性。 所谓「反美阴谋」,就是林德伯格政府在德国纳粹政权的遥控和操纵下蹂躏美国宪法、迫害犹太人、剥夺他们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阴谋。
事实上,这种令人惊惧的法西斯气氛,也并非子虚乌有,空穴来风。
剧中有一段,希特勒的崇拜者们,在「啤酒花园」喝酒作乐的热闹场面,菲利普的父亲气愤地骂了一句:“该死的法西斯混蛋!”。
其实,这些人都是「德美同盟会」的成员,他们真实存在于历史之中;
由自称是「美国元首」的弗里兹·库恩牵头创立,成员共有两万五千人,是美国最有权势、最有钱、最活跃的纳粹团体。
由此可见,犹太人曾真的遭遇这样的困境,而美国也确实曾与法西斯,只有一步之遥。
联系当下的美国,HBO选择在这个时间段播出这部《反美阴谋》,也多少为这部剧赋予了一定现实映射的意味。 纽约作家、历史学家罗恩·切尔诺曾说过: “
「民主制度被腐蚀,不一定是轰动一时的大事,却可能是一个缓慢、隐蔽而又险恶、几乎难以察觉的过程,犹如一氧化碳从门下渗入。」
” 尤其是当特朗普上台之后,不少作家都认为,《反美阴谋》真实预言了美国的现状; 特朗普的「美国至上主义」,与林德伯格是何其相似。
今年又是美国大选年,虽然我们无法预知未来;
但我们知道,当剧中的林德伯格,站上美国总统的那个位置时,一段完全不可预料的美国历史,就已经开始了。
看完不要忘记点个赞哦
-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