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海人生读后感锦集

  《海海人生》是一本由[日] 横尾忠则著作,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页数:5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海人生》精选点评:

  ●不完全

  ●这种出道正值黄金年代的体验羡慕不来,对创作者的最大鼓舞。

  ●一白水星人真的太有趣了哈哈哈,最感同身受也好奇的就是横尾的灵梦和精神世界的沉迷啦,看自传有种跟着一个人走过几个时代的感觉,再看几本说不定我就几百岁了哦 P:随书附赠海报真的太好看了!!

  ●从籍籍无名到举世闻名,平面设计师、插画家横尾忠则的人生实在不凡,与此同时,他的朋友圈还是一部日本现代文学文化史。

  ●译者是台版的译者

  《海海人生》读后感(一):【读书卡202002170127】海海人生

  其实我不认识横尾忠则,他是个怎样的人我不做评价,觉得封面设计的很好看所以看了这本自传。封面就有一种历史感,感觉是蕴含着激荡的编年史。说是自传但也不是从出生就开始讲起的,而是从他搬到东京之后也算是事业起点开始讲起的。我对设计方面没有什么太深的造诣,但是果然所有的艺术家都给人一种“神经兮兮”的感觉。叛逆且不妥协,超自然且离经叛道,总之是个做朋友你会觉得他性格超差,但又会被他才华所吸引的人。

  说完整体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了。看这本书的时候心情是有点低沉的,但我感觉无论如何都要记下当时看完书的感受。

  一个人只要专业够硬足够优秀性格再差都无所谓。所以我性格那么好其实是没什么足够嚣张的资本呀。最近一直呆在家,突然发现公司现在开掉我其实也是没什么关系的,之前很忙很忙很忙被工作追着赶的感觉,如今却突然闲了下来,也入职半年了给自己找刚毕业的借口也实属荒唐。仔细回想,当时是因为工作负荷量很大现有人手不够才招的人,所以从实习到正式入职的一年时间里大概轮岗了很多职务,现在也算是稳定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但受疫情影响,工作量一下轻简了许多,不仅一个人就足够而且还很清闲。

  优秀的人社交圈都很广呀,互相吸引。另外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着实小啊,之所以能心安理得的不去社交还是得力于国泰民安下的祖国,你不需要多少人际关系一个人也能很好的活下去,可是现在感觉没有在同一个城市打拼的朋友确实很心酸啊。当时觉得朋友是不管多远只要有挂念再见面彼此都不会尴尬的关系。或许也是我没有真正的学会忍受孤独,所以此时才觉得难受的厉害。

  人的心境会随着社会大环境而改变。心情一直在变化,我高估了我国国民的素质程度和明智程度,娱乐至死的报应出来了。害,要乐观呀这件事情总会过去的,就是这个总会无定期。2/7-2/16封锁了小区,好不容易今天防控结束,昨天物业又发了一张出入证需要在封20天。疫情还在增长还在爆发,这对我门乖乖“软禁”在家的人来说就是个笑话。是的在封下去,我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向往自由了,想到这里还得感谢吃野生动物的人,帮助我们出生在象牙塔里的孩子理解自由之可贵。我试着乐观,可是负面的情绪总是会涌进我的脑袋里,身体很累整日睡不醒的感觉,今天周一起床换好衣服好好工作。没有仪式感快要失去生活的意义了。我发现我不讨厌工作,我讨厌的是无法创造价值的自己。

  记得之前看《人类简史》的时候作者说,我们刹得住车吗?当时我也想刹不住啊,因为未来都是很光明且美好的。现在我的答案变了,刹得住不仅刹得住还能倒退,天灾人祸不可抗力。我以为我的丧只是晚上意志消沉才会出来,没想到早上也是。

  《海海人生》读后感(二):《海海人生》:敞向世界,实现自我

  平面设计界、插画界的读者想必对横尾忠则这个名字不会陌生,这位日本设计师、插画家,不仅在专业领域获得世界认可,而且在日本文化界声名显赫,三岛由纪夫、寺山修司、小川洋子,甚至高仓健都与他有一定交情,他还在大岛渚的电影《新宿小偷日记》中担当男主角。当然,我们不难想象最初的交往可能是出于商业往来,事实大多也的确如此;可是为何他们逐渐构成了他的朋友圈?是什么魔力让这些气质各异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朋友,横尾忠则?

  翻开《海海人生》这部自传,兴许能够帮助解答我们内心的疑惑。与作者的其他传记互补,这部传记从横尾24岁(1960年)前往东京工作开始写起,止于1984年转型成画家。在这25年的时光里,横尾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获得插画界大奖,第一次与合伙人成立工作室,第一次见到文学偶像,第一次开个人艺术展,第一次在大荧幕上露面,第一次出国,等等。简言之,他在事业上成就非凡。不过,这就是全部的故事了吗?

  横尾的回答显然是否定的。比起最后光彩耀眼的结果,细致观看整个过程似乎更引人入胜,也更重要。如果认为初来东京时横尾便带着征服这座大都会的理想,读者恐怕会失望,因为就像你我,初出茅庐、刚刚进入职场的他其实心存种种疑惑。一方面,他要学会与妻子共同处理日常生活的各种琐事,另一方面,他不得不追问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既包括职业上的,又包括人生志向上的,而这些自然都不易寻找答案。

  尽管如此,横尾还是开始了自己对设计、对世界的思索,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他与后现代的邂逅。这位近来被奉为后现代主义先锋的设计师,早在后现代主义尚未得到大规模译介之前就凭借自己的艺术敏感力把握探索到了前进的方向:他心有戚戚的,是看到一批美国插画家“以美国黄金时代的怀旧意象为原型”呈现出的“鲜活”的“复古质感”,一时间如获至宝,并领会到插画“具备独立存在的价值”,而在他那里,插画、平面设计,界限并非无比严格。

  有句俗话叫,当你努力的时候,全世界都在帮你。横尾可能就是最好的例子。从最初的草率辞职、拜托前辈帮忙进入日本设计中心,再到成立工作室,直至成为职业设计师、插画家,在国外开自己的个人展览,一路走来,各行各业的艺术家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帮助和鼓励,尤其是田中一光、三岛由纪夫。他们的欣赏和肯定对新人来说无疑格外珍贵,更令人动容的则是他们对这位艺术家的惺惺惜惺惺之情。

  除此之外,横尾的生活中还不乏其他趣闻轶事,比如他在美国体验的致幻感,母亲去世之后他可能经历的灵魂离体遭遇。当然,这些似乎与他成为艺术家并不相关,但正是这些迷人的细节构成了有血有肉的他,一个有所作为、无所期待的生活家。若是剥离了这些琐碎的日常,恐怕横尾也就不是现在这副模样,自然也无法引起数十年后的一批读者的共鸣。比起具体的成就,横尾带来的启示兴许就是找到我们的潜能,拒绝被定义,并努力实现主动描绘的自我。

  《海海人生》读后感(三):这人简直太会夸人了!

  夸宇野亚喜良

他染一头红发,坠饰自脖子耷拉到背上,脚套窄筒粉红华丽西装裤,还喷古龙水,在公司里展露神秘的魅力。他的左手流泄华丽纤细柔美的铅笔线条,创造出不可思议的超现实世界。

  吹三岛

我中学时期只看适合青少年的江户川乱步和描写丛林的南洋一郎的小说,直到二十岁之前都没在读书,不过某次我看了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之后,就被他的魔性附身。三岛的文学并非引燃激发我的艺术想象力,而是在意识的波动层面上带给我感应。所谓在意识层面有感应,指的是他者感觉起来好像不是他者。基于这样的缘故,无论如何,我开始希望能够接触到这个魅力十足的天才磁场,即使只是片刻。他马上引领高桥和我到他书房。书房门口漫画的单行本密密麻麻堆得像是小孩身高那么高,非常引人注目。本来以为这是某种搞怪的恶作剧,可是三岛先生说他真的有在读。一走进书房,他就说:“我好好把位置空下来等着挂你的画。”将我的画挂到大书桌正对面的墙上。剎那之间,房间的感觉就完全变了个样。虽然觉得我的画好像有点跑错地方,可是三岛先生非常满意,反复像是确认那般对我说:“不错吧,不错吧。”除了我的图画之外,书房没有其他色彩特别鲜艳的东西,这张画简直就像拼花玻璃那样在墙上空隆挖出一个洞,看起来熠熠生辉。在气氛凝重的书房挂上我的波普风插画,说不搭是不搭,可是对我来说没有比这更大的光荣了。三岛先生的书房收容这张图之后,让我感觉到我和三岛先生深不可测的内在世界似乎借由某种回路建立起了连接。画作的回礼,是附带签名的《三岛由纪夫短篇全集》和《三岛由纪夫戏曲全集》两本书。他事先在书上写好我的全名,让我非常开心。书房的画自三岛先生在世时一直到现在书房主人过世,都还是挂在相同的地方。陪伴三岛先生一起走在路上,比任何电影明星都还要引人注目。不是他穿着打扮特别糟糕,是因为他全身上下会散发出一股性格人物的气场。因为大家都在注意我们,和他走在一起我也跟着心情变得更好,感觉身体仿佛飘浮起来。三岛先生似乎是那种与其绕远路挑人少的地方,宁可挑人潮汹涌的地方走的人。说不定一边走路一边大声说话也是为了吸引其他人的注意。他还会特地搭地铁,即使车厢很空他也会站在大家看得到的地方大声说话。在餐厅之类的地方,如果其他人没有注意到三岛由纪夫的话,他会跑去柜台用很大的声音打电话说:“喂?我是三岛由纪夫。”他的声音回荡在整家店,吸引所有顾客的视线。我意识到我自己的行为举止也有一点像三岛先生那样非常喜欢引人注目。三岛先生这种纯粹质朴的孩子气让我难以抗拒。三岛由纪夫的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三岛先生和我工作的时候完全就是美术指导的样子。有时候甚至会连草图都画好一并带来找我。而且他的点子全部都从我过去至今的作品里面延伸发展而来,将蕴藏在我潜意识当中的灵感提炼出来,这种力量真的是非常厉害。单是和三岛先生相处,我就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很有创造性的人。

  寺山修司

经常聚集的咖啡馆和寺山修司碰面。寺山修司身材魁梧,肤色微深,有点驼背。他理颗慎太郎头[插图],额下一双铜铃大眼垂首盯着我看,面无表情说了一句:请坐。他野性的眼眸看起来像是在阴影中伺机而动那样,混杂着自信与不安。整个人不可思议地融入这个派头十足的空间。我非常乖巧,心怀胆怯坐立不安,就这样静静听着细江英公和寺山修司对话。寺山先生起立之后就像石原裕次郎那样变得更高大。明明很高却老吊眼看人,作风也很裕次郎。我想说不定他意识到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试着扮演裕次郎。他在店里遇到认识的客人,和对方说嗨打声招呼,可是眼睛还是一直瞪着对方。我跟在两位名人背后走出店家。虽然我想在道别的时候说个什么妙语吸引他们注意,可是想不到什么好点子。结果问了一个不痛不痒的问题:“等下你打算去哪?”“我要去看拳击。”寺山修司和拳击,单单这样,感觉这件事情就突然具备了某种思想性。“拳击有趣吗?”“是啊,拳击是血与泪的蓝调啊。”

  评价土方巽

“土方巽作为一个生存在这个世界的人来说,真的很美。不知土方巽是否已经见过来世。他的脸简直和涅槃像[插图]一样漂亮。然而他的表情绝对不开朗,但也不灰暗。只能说这张脸通透的皮肤像是化蛹前夕一般泛着光芒。单纯把这张脸比喻成像耶稣一样太过简单,但不管怎么说,那都是一种非人的美。”

  《海海人生》读后感(四):李如一:横尾忠则语录 (转载)

  这本自传固然有日本人那种暧昧的啰嗦,但文笔拙朴,童心满溢。

  李如一:横尾忠则语录

  日本平面设计巨匠横尾忠则的自传《海海人生!!》(日文原版:《波乱へ!!》)几年前在台湾由脸谱出版。这本书在日本初版于一九九八年,如今提起的人不多。横尾在我心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IPN 旗下的《無次元》和《流行通信》两档节目的名字也正是在他的作品集里看到的。

  横尾赶上了艺术盛世。他交游广阔,横贯东西。作为设计师,他的客户列表简直就是一九六零到八零年代的文艺明星图谱:三岛由纪夫、寺山修司、Carlos Santana、Miles Davis……这本自传固然有日本人那种暧昧的啰嗦,但文笔拙朴,童心满溢。全书虽以横尾的创作历史为线索,但结构上基本是流水账式地罗列一则则八卦趣闻。幸好横尾往来无白丁,一会和 Henry Miller 打桌球,一会和细野晴臣结伴游印度,一会又跟列侬与小野洋子在纽约上电视,随便翻开一页都不会冷场。

  如果妳信奉王尔德的「肤浅者才不以貌取人」论,本书中的八卦就是深入了解这些人物的重要法门。这里摘录几条。

  作为三岛由纪夫的粉丝,横尾在书中用少女见到木村拓哉的饱满情绪记录了两人的会面。彼时他廿八岁,三岛四十岁:

  陪伴三岛先生一起走在路上,比任何电影明星都还要引人注目。不是他穿着打扮特别糟糕,是因为他全身上下会散发出一股性格人物的气……三岛先生似乎是那种与其绕远路挑人少的地方,不如挑人潮汹涌的地方走的人。说不定一边走路一边大声说话也是为了吸引其他人的注意。他还会特地搭地铁,即使车厢很空他也会站在大家看得到的地方大声说话。

  在餐厅之类的地方,如果其他人没有注意到三岛由纪夫的话,他会跑去柜台用很大的声音打电话说:

  「喂?我是三岛由纪夫。」

  他的声音回荡整家店,吸引所有顾客的视线。我意识到我自己的行为举止也有一点像三岛先生那样非常喜欢引人注目。我觉得三岛先生这种纯粹质朴的孩子气让我难以抗拒。三岛由纪夫的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思想。

  我一直觉得这段毫不起眼的小学生文字很能体现三岛的本质。可以和 Ian Buruma 写三岛的文章「Mishima Yukio: The Suicidal Dandy」对照阅读。(收录于《The Missionary and the Libertine》一书。)

  横尾经摄影师细江英公的引荐,见到了诗人/导演寺山修司。身为晚辈又面对偶像,道别时他没话找话地问了一个问题:

  「等下你打算去哪?」

  「我要去看拳击。」

  寺山修司和拳击,单单这样,感觉这件事情就突然具备某种思想。

  「拳击有趣吗?」

  「是啊,拳击是血与泪的蓝调啊。」

  驼背高挑的诗人抛下一句仿佛像是黑白外语片台词的话。他伫立在黄昏人群骈肩杂遝的大街,拦一部来到跟前时机恰到好处的计程车,消失在后乐园的方向。

  此事应该发生在一九六零年代早期或中期。今天,我们在维基百科上就能看到寺山修司为拳击漫画《明日之丈》(又译《铁拳浪子》,一九六八至一九七二年连载)里的角色力石彻之死在真实世界举办葬礼的事,但当时的横尾自然不可能知道。无论如何,视觉人横尾的这段文字速写相当到位。嘿,如果寺山修司能当人面说出「拳击是血与泪的蓝调啊」这种话,黑川纪章(他在本书中亦有出场)第一次见到未来的夫人若尾文子说「妳就像巴洛克」又有何不可呢?(见文艺春秋二零一六年三月《スターの肖像》若尾文子著「黑川纪章とのバロックな愛」。)

  一九八零年,横尾在浴室滑倒,肋骨骨折:

  ……那瞬间我在无法呼吸的剧痛当中内心呼喊着:「太棒了,这样我的风格又要改变了。」

  最后摘一段和前卫音乐家一柳慧在纽约的经历:

  一柳先生去欧洲举办演奏会结束回到纽约,我们又恢复成每天一起行动。我们两个最感兴趣的是收集嬉皮图案的领带。我买了好几十条,可是他应该买了一百条以上。因为我们两个都不去工作,这样购物或许是想要刺激想象力,又或者是在解决自己的欲求不满。我连「一柳先生回国以后来开领带店吧」这种话都出口了,真的是不知道为什么会买这么多花领带,真是个谜。

  * 本文原载于李如一《一天世界》博客:https://blog.yitianshijie.net/2016/10/20/some-yokoo-tadanori-quotes/

  李如一,《一天世界》《滅茶苦茶》《無次元》作者。「看理想」簽約作者

  《海海人生》读后感(五):怪咖横尾忠则:天边有另一个我在凝视自己

海海人生8.3[日] 横尾忠则 / 2019 / 湖南美术出版社

  大多数传记作品出自他人之手,而有的只能由传主自己书写。日本当代艺术家横尾忠则 (Tadanori Yokoo) 属于后者,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以平面设计师的身份出道,插画作品参加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Word&Image”展览而蜚声国际,被誉为“日本的安迪·沃霍尔”。他的作品先锋叛逆,引领了日本大众文化的潮流,从以暴力、色情的日式符号为主的拼贴画,到对生死、超自然为题的电子图像,始终如一的是炽红的底色,洋溢着暖意,对他而言,那是童年时代战火的阴影,所有令人费解的符号都凝聚了他自传式的表达——摩登的形象,魔幻的想象都收录到了记载他二十多年艺术跨界的《海海人生》之中。

  两个自己,一份理想

  艺术品向来是富人的玩物,但他们不知道,在它背后隐藏着多少追求艺术的辛酸。二十岁出头的横尾忠则为了理想,放弃原本优渥的生活前往东京,和妻子挤在尿味四溢的涩谷公寓,经历过穷困潦倒、精神焦虑、父亲离世等重创之后,在正值日本平面设计最繁荣的时期加入日本设计中心。在进入这个怪咖云集的创作集团之后,横尾忠则在项目中接触了大量风格不一的设计,“图钉工作室”(Push Pin Studio) 对他的影响颇深,其风格主要将图形与字体结合在一起,复古质感在波普 (Pop) 的渲染下注入了鲜活的气息,有着古典怀旧的格调,却又不失贴近大众的通俗审美。

  作为设计师的横尾忠则,也曾遭遇甲方客户的质疑而心灰意冷,这让一支画笔身兼多职的他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他洞察到,插画事实上有其独立的价值,完全可以摒弃商业化的包装,不受文案或者广告左右,与其委曲求全,不如大刀阔斧另辟蹊径。艺术家寺山修司“艺术与人生合二为一”的创作态度为他开启了新的旅程,一边为了生存在公司做设计,一边尝试着前卫艺术开创个人风格,横尾忠则在为电影制作海报以及舞台设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可能实现的格调,材料堆砌的结构主义和摄影之中的蒙太奇、拼贴技术给了他不少灵感,这种艺术形式的随机、自由、打破秩序,正是他所要追求的实验:“我的设计超乎所有作品,更加凸显个人感、日记感、故事感、历史感、神话感、前现代感、情绪感、无政府性、俗丽感、算计感、谐谑感、庆典感、咒术感、浪漫感、魔术感、残酷感、虚构感等色彩。”如此包罗万象,足以见出横尾忠则的艺术野心。

  对于他来说,无论受到多少打击,始终不变的只有画画的理想,在几何与色彩搭建的世界,即便沉默寡言不随声附和,也可以开辟出一片超越现实的图景,在那里,有着作为成年人的抱负和野心,还有儿时梦境的投射,如他所说,“不知为何,我很喜欢想象一个画面,自己孤身一人被搁在地球上,然而天边却还有另外一个我在凝视自己。我非常喜欢这种写实的另一种真实,和日常生活相比,我把真实感的重心放在非日常的世界更多一些,我是这样的小孩。”

  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然而能保持童心的艺术家却寥寥无几。横尾忠则就属于少数派,他坦言自己读书不多,但是看过的书却足以影响他一生,三岛由纪夫就是他钟情的作家,尤其在读过他的作品之后竟有了“魔性附身”的幻觉,就连偶然路过三岛由纪夫待过的房间,他也要深深吸上几口,仿佛吸收他灵魂深处的微妙气息。直到他在自己的插画展上见到了神交已久的偶像,自己的作品挂在了他的书房,与他共进午餐,这是作为铁杆粉丝的横尾忠则梦寐以求的。从书中缓缓走出来的三岛由纪夫有着孩子般的稚气,与横尾忠则一拍即合,在三岛由纪夫看来,横尾忠则的作品直击日本民族精神内核不愿直视的真相,性情上的惺惺相惜让彼此颇为欣赏。

  两种状态,一生游乐

  被命运眷顾的横尾忠则总能“触底反弹”,在深感不如意之时,他所崇拜的偶像总能助力他继续前行, 公司解散后,他一度低迷,然而没多久他就混得风生水起,参展、电视、杂志采访曝光,出书、拍照、制作唱片、参演甚至自导自演电影……当时的日本媒介将迷幻、地下文化、插画视为一种游乐文化,而横尾忠则恰好兼而有之,他的插画作品里有浮世绘,也有蒸汽波,色调明丽亢奋,笔力迷幻怪诞,有几分邪恶的不解,亦有几分诡异的耽美,具有超强的视觉冲击力。他在艺术这片游乐场里肆意涂抹、拼贴,植入个性标签,也正是这样的先锋姿态,吸引来各路大咖在他作品之前驻足。

  追星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也追成明星,幸运得是,横尾忠则做到了。不仅如此,他还与他们成了朋友。与三岛由纪夫合作杂志专题,和高仓健做节目、编辑摄影集,参观安迪·沃霍尔在纽约的工厂工作室,和亨利·米勒比赛桌球,披头士的成员特地光顾他的个展,和列侬、小野洋子在聚会上交谈甚欢……横尾忠则记录了“追星族”梦想成真的全过程:一开始对他们奉若神明,后来见到真人时战战兢兢,再到后来与他们谈笑风生,横尾忠则可谓世上最幸福的粉丝,偶像对他来说从一个形象变成一种思想,在每一个人生阶段给予他以力量和资本。所有走上艺术这条路的人,在起点的时候都会暗自下定决心要走出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但随着路途坎坷,渐行渐远,有人中途转行,有人抄近道,甚至有人迷路、下落不明……偶像仿佛一座高居的灯塔,奔着那束微光前行,即便不能到达终点,也定会有所顿悟。

  横尾忠则看似身陷花花世界,对于艺术的追求始终不露声色,就像他所说的,“愿望达成前的过程,总是反复摆荡在天堂和地狱之间,非常惊险刺激。天堂和地狱简直就像是存在于我的心里,两者不停相互对决。”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愿望达成之前,永远不知道下一站是天堂还是地狱。当横尾忠则决意闭门休养生息的时候,一场交通意外飞来横祸。此时,他的精神也出现了异常,曾经笃定看见了故去母亲的灵魂,“灵异体质”的再次发作甚至让他有了隐退收山的打算。

  随后几次通灵的神秘体验之后,横尾忠则开始思考三次元与感官的互动,并通过瑜伽冥想接收不可思议的图景,与此同时,生死体验、宇宙飞船都成了他的创作主题,他要将眼睛看不到的存在呈现在现实的作品之中,为此他先后四度踏上印度这片神秘的土地,用心领悟禅之奥秘。这种感觉在他观看毕加索作品的时候再次涌现,也正是在那时,他放下了现实的名利以及内心的困扰,发表《画家宣言》,专心“做个画家”,人到中年时的横尾忠则回望来时的路,因为他要趁着自己还未跌倒之前,找到一条新的路。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