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是一本由萨孟武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精选点评:
●借西游记的人情世故,发挥作者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批评。作者多引述荀子韩非子法家思想,兼及道家治国术,加以西方民主政治分权制衡、现代法治思维菲薄古之专制社会之神权思想、恐怖权威。其近法家而轻忽儒家仁政思想甚矣。
●粗粗翻过一遍,书是好书,但所涉领域目前尚无暇关照。待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再作细读。如作者所言:此书不是以文艺眼光批评西游,不是以考证方法研究西游,而是借西游之情节,借题发挥,说明政治的道理。偏重于中国古代政治。是从西游来关照中国民族之法律精神。因而有许多新论:a唐僧之念紧箍咒不受拘束(即便他偏听偏信,悟空亦无法),体现中国政治自古的缺陷。b唐僧铜台府被捕,悟空用“邪巧”之法救之,反映中国自来无为权力抗争之精神。c全真怪化作国王,欺国霸后,阴司阎王竟不与真国王伸冤,为何?因为它是文殊菩萨坐骑,类似秘书,要巴结皇帝,不能不从宦官妃子入手,又是中国自古之政治生态。书后附有几页“大家小书”书单,不乏名家名作。线装硬壳,纸张一流。装帧也漂亮。预备选一些购入。
●近期先后看完本书和《西游八十一案:大唐泥犁狱》(陈渐著),一老一新,都是关于西游的引申,一个引向政治学,一个引向佛道相争的宗教,都很有意思。本书对于皇帝的职责、官场用人等等都有精彩的论述和阐发,“人臣得到官爵不必感恩戴德,而效阉宦宫妾之忠”、皇帝“贵则贵矣,而不安乐……既坐上虎背,势无走下之理……宁远早死而保全名誉,不愿天下由我得之,复由我失之”,这些我很喜欢。
●京东13.7,20180531。20180621读完,以《西游记》起头讲中国的政治传统,主要是讲劣迹。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这西游记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政治’?貌似说了很多很有道理,但仔细一咂摸可回味的却不多……
●萨孟武先生征引史料的功夫很深厚。
●研一下#法律社会史选读
●“读书至此,不禁废卷而太息。”
●读之前就预定五星,完全没有令人失望。或许是第一回读一个作者写的政治经济历史会觉得这样有趣。看也看不够。
●借《西游记》故事论中国古代政治,史实典故信手拈来,论述层次分明,引用贴切入理。我朝数千年政治格局以及变迁的逻辑,讲得比教科书通透。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读后感(一):姨太太的面孔
解读古典名著的人不少,可是他们往往都奔着“我注六经、六经注我”,明媒正娶生死不离的结局去了。相反,进得去跳得出来的,就像娶进了门、终究又没当成正室的人反而不多。比如萨孟武,比如他的这本《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
古希腊诸神像凡人一样,任性嫉妒、爱慕虚荣、贪恋美色。《西游记》一部妖怪书,同样弥漫着社会政治的空气。而政治的根本,又是对力量的执念。从《西游记》众神和诸多妖怪的种种行为模式中,萨孟武挖掘背后看不到的故事。
分析不求完备、结论也不成体系,只是顺手写开来,所以,这本书更像一种札记。萨孟武把文本中虚构的时空,“与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一些史料进行对比,加以引申和发挥,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态、政治生态以及政治文化等,进行了非常精到的解读,往往三言两语就把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的特征说清楚了。”
比如“乌鸡国国王不敢在冥府控告全真怪”一节中,作者分析了为什么“不敢”的背后文章。为什么不敢呢?因为主持正义的三条路都堵死了。阳间掌管司法的朝廷,民间替天行道的侠客,还有阴间审判善恶的阎王。当这些力量都失效后,别说是普通百姓申冤无望,就连乌鸡国国王都彻底绝望了。
当然,期间镶嵌着大量历史知识点,有司法机关独立于行政机关之外的机制,论中国重农与西方重商导致的伦理学区别,《马太福音》对《路加福音》的修正,又从青毛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奴仆列举到历代宦官之祸。历史学固然是一种知识,但是能够把这些知识点与《西游记》文本连缀起来,更需要睿智。
再说说作者萨孟武,他原本是社会学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家。因为熟谙中国历史,又受过西方学术训练,所以解读文本往往到位。读到某个章节,我们可能会觉得他世故而又冷漠。因为通透练达而显得世故,因为悲观而显得冷漠。也许这就是研究人类群体的结果:研究人类越多,越是觉得人类卑微。
为什么把这本书叫姨太太的面孔呢?
我们不该忘记这个事实,由于种种原因,读者了解萨孟武的社会学,更多是通过他的三本学术性随笔著作,也就是《〈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水浒传〉与中国古代社会》和《〈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萨孟武自己曾开玩笑说:这三本书是姨太太的面孔,不是正夫人那种很正经的模样。
既是姨太太面孔,不是“阳春白雪”,就无法登大雅之堂。但也正因为是姨太太的面孔,又终究偏爱几分。否则正室之外,无端招惹这三房姨太太作甚?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读后感(二):由神仙界的打斗想到的古代政治
小时候每到放暑假,各个电视台就会轮番播放《西游记》,而不管我们看多少遍对它依旧是兴趣满满,百看不厌。只不过按照小时候的阅历来讲,看多少遍也仅仅是看个热闹而已,看看各路神仙的光大神通,看看菩萨是怎么收服由小仙变化成的想要吃唐僧的妖怪的
长大后也看到了各种有关《西游记》的各方面的点评,特别是各种由《西游记》改编的《新西游记》出现之后。人们更加喜欢经典版的《西游记》,再次看《西游记》也从以前的看热闹到现在的从中读出来神仙世界里的众生相,引申出来的各种社会现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
萨孟武的《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一书通过十八篇文章来描写神仙世界里的政治制度,这些政治涉及了皇权的谋夺,皇权的责任,官员的升黜,姑息政策,赏罚政策,财产律法等,作者通过《西游记》而联想到了这么多的古代政治制度,而这些政治制度又是有理有据有出处有原文,可见萨孟武做为著名的政治家对古代的政治也研究的很是透彻。这些政治政策作者又加入了自己以专业的政治家的眼光的看法,更能吸引读者的好奇心也易于读者了解。
小时候看《西游记》最喜欢的章节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看得紧张也很解气,为孙悟空空有如此高的法力却不得在天宫混个一官半职感到委屈,也为孙悟空大闹天宫把各路神仙打的落花流水而感到解气。今天读著名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的《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学到了古代的政治政策。首先,神仙界以法力大小论尊排位,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就是十万八千里,法力可谓很大了,却被封为一个养马的官;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后说:小圣二郎,方是我的对手。在擒拿孙悟空后,玉帝并没有兑现其当初的“成功后高升重赏”的承诺,可见神仙界也存在对人才的压抑政治现象。
在这本书里,作者引经据典,列举古代很多大家有关政治的经典文章,来说明《西游记》里暗含的中国古代政治,读完这本书,对《西游记》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作者萨孟武以政治家的身份以政治的视角来解读这部经典。让更多的人在欣赏名著的时候怀着感恩的心去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本书是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大家小书系列中的一本,以大家的视角来评判中国古典文化,见解独到,给予作者更好的引导。正如印在本书腰封上刘勇强先生的一句话:《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以明辨是非、评判功过的智慧,引导读者窥探历史运行的真相,阅读后令人醍醐灌顶、思路大开。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读后感(三):角度小而新 立意大而深
《西游记》是一部奇书,说它奇,不仅仅是因为它描写的是神话世界,而是因为不同的人从它里面解读到的内涵不一样,这些内涵几乎囊括了我们所能想到的所有的内容。即便是同一个主题,在不同人的解读下,其具体的形式和内容也是不同的,正如这本《<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
尽管有人说不论研究《西游记》中的任何内容都是老生长谈,但实际上除了科学研究,人文学科的研究大多是老生长谈,唯一的区别就是能不能有谈出自己的创新性的理念。据我看来,萨孟武先生在《<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中谈出了自己的创新性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书中收录了18篇文章,它们角度小,立意大,萨孟武先生深入浅出地将其与中国古代的政治结合在了一起。正如他在文中所言“人类的一切观念,甚至一切幻想都不能离开现实社会,从空创造出来”,我们知道,人类可以凭借现实社会创造出不同的文学作品,但现实社会只有一个,所以在解读这些文学作品时,不同的解读者自然会有相同的观点,那么这时,就要看谁的语言功力和文学素养更深。在我看来,《<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这本书就具备了这两点。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中选取的《西游记》中的情节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这些故事情节我们当时看的时候大多是哈哈一笑而已,很少往深层里想,因为作者还有编创者并没有旁白,况且作者既然不能明言现实,将现实披上了神仙的外衣,那就证明他要展现的政治实在是不能明言的,当时既然不能明言,今日就可以吗?毕竟,政治是一直存在的。况且,时代隔了这么久,我们对历史的了解无非就是文献资料,如何通过外衣去窥视其政治实质,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做到了。
《西游记》写的是唐代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说白了主要反映的是唐代的社会现实,按理说围绕这一点写就可以,然后就封建社会或者说一个民族的政治而言,无论其表象是什么,本质上总会有那么一点两点的相似,所以萨孟武先生并没有局限在唐代社会、唐代政治,而是前后兼顾,将其和中国古代的政治一一对应,实为难得。
客观而言,无论文献资料如何丰富,我们去再现古代社会或和其有关的一切时,很多时候只能是个大概,尤其在思想方面,这就决定我们在看待任何一个学者的研究时,要认真学习他的研究角度和态度,正如萨孟武先生在《<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展现给我们的一样。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中是萨孟武先生的观点,有的也是我们的,但我们如果以其为基础,必定会得出更富有创新性的见解,毕竟一岁年纪一岁心。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读后感(四):由神仙故事看古代政治
《西游记》说是最接地气的古代名著也不为过,从每个孩童观看的电视剧动画片,到成年人的大话西游,从小时候守在电视机前的企盼,与现在去电影院等待着大圣归来,从孙悟空到玉帝老儿唐僧八戒,这是我们民族一代代传承的文化印记,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对于孙悟空的形象有了全新的解读,可是《西游记》的魅力却又绝不只在于人物形象上,那么就让萨孟武先生带领我们开始一次全新的西游之旅吧。
接触萨孟武先生,这是第二回了。不禁要感谢“大家小书”系列,能够为我们找到这么多好的作者,这么多的好书。上一本看先生的书亦是“大家小书”系列的《水浒传与中国社会》,看得拍案叫绝,深感自己的鄙陋与作者的高才。而对于这一本更为我们所津津乐道的名著《西游记》,作者依然用熟悉的角度去剖析,观点依旧有趣,笔触也依旧毒辣。
作者在第一章即开宗明义:人类的一切观念,甚至一切幻想都不能离开现实社会,从空创造出来。伦理、宗教、政治、法律的思想固然如此,而人类所想象的神仙鬼怪也是一样。而从这一点看来,天宫的种种事件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读,玉帝稍显孱弱的管理方式内里其实蕴含着高深的政治哲学,比丘国国王要取小儿心肝为药引子是古代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关系的真实表现,玉帝请如来救驾可见出华夷观念的变化以及“以夷制夷”的御戎之法,如意真仙不许孙行者白手来取落胎泉的水探讨了人民的财产权利以及如何保障的问题,阿傩伽叶向唐僧讨取贿赂展现了古代的收受贿赂问题,乃至于皇帝为何信任贪墨之人的问题,而对于卷帘大将失手打碎琉璃盏的处罚引申出佛道之争,能将一部天马行空的神佛小说讲解出如许道理,作者的思维跨度极大,提出的观点也令人惊喜惊叹,而又有广博的知识随手引经据典,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可是最为人所关注的,还是作者对于古代统治者的统御之术,以及各个学派的驭民之术,玉帝在《西游记》中的所作所为不仅难让孙行者信服,恐怕每位读者心中也暗自不服,可是看了先生的讲说,才发现这正是统治者最高深的修为,而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众家多是在讲述以何种方式统治人民,而此种对比不局限于古代中国社会,而是中西对比,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民主政治的原因也有所探讨。读了这一本书,似可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所了解。
如果说作者写《水浒传与中国社会》的一本主要写中国社会,那么这一本则专门探讨了中国古代政治,这一本并非高深的学术专著,作者却能用读史的通达与知识的广博、视角的高远看尽古代中国的沿革与弊端,令读书之人洞烛幽微,也豁然开朗。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读后感(五):玉帝厉害么?西天取经还是西天买经?从《西游记》看古代政治逻辑
前几天看了一本林庚先生的《<西游记>漫话》,作者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是来自市井的,整部作品也是充满童心,很有幽默感的。看完觉得作者分析的内容有点儿出乎意料,细想又很有道理,很刷新认知。紧接着又看到了萨孟武的《<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是从古代政治思想角度来分析的,有些分析也是挺意外的,很有意思。
这本《<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是最近看的萨孟武先生的第二本书。跟之前的《<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一样,萨孟武先生在这本小书中仍然是借题发挥,从《西游记》的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小细节处着眼,分析背后所涉及的古代政治逻辑。
从政治角度去分析《西游记》,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的萨孟武先生来说,可谓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萨孟武先生贯通古今,在分析过程中,常常引经据典、随手拈来,把春秋战国各家的相关思想观点、以及西方近现代经典的政治思想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论述,足见其深厚的学术功底。
萨孟武先生从《西游记》中所看到的古代政治逻辑,其实是一种普遍的处事规则。理解了这些基本规则,就能够举一反三,帮助我们理解其他历史事件或者故事背后的深层原因。这些规则能启发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解答心中的疑惑,甚至颠覆以往的看法。
孙悟空自然是孩童心目中的大英雄,尤其是大闹天宫的时候,简直本领通天,让玉帝无可奈何。可是堂堂的玉帝为啥这么窝囊?我小时候对这一点一直很不理解。看起来玉帝好像没一点儿本事,简直“弱爆了”,只会四处求助。
按照《西游记》中所说,玉帝可是“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而且这些全都是大劫。算算这年数,应该是法力超级厉害的人物。按照萨孟武先生的看法,“历无数次的大劫而不灭,可知玉帝是法力无边的”。
可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空的时候,他不亲自出马搞定孙悟空呢?这也是我小时候的疑惑。这本书分析了这个问题,因为他要保持神秘,不轻易展示自己的法力,让人觉得深不可测。萨孟武认为,玉帝永保至尊地位的秘诀,恰恰是“保持神秘”。神秘能带来威严,让人产生敬畏之心。这就像古代皇帝都住在深宫之中,臣子和平民轻易见不到,让人觉得很神圣、不可狎昵一样。一个人成就再高,如果有发小见过他小时候最糗的样子,恐怕他在这个发小面前也很难保持神圣的威严。
玉帝不亲自出马,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在于“人主之道,不自操事”,“人主之道,不自计虑”。作为君主,玉帝的主要职责是掌管要务,懂得用人和授权,对大事进行决断,而不是事必躬亲。
这一点跟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是一致的。高管负责战略方针、任用有能力的中层人员,中层管理者负责各个部门的具体业务,领导部门团队完成一个个具体项目。如果领导不懂得授权,凡事都要亲自过问,业务运转会变得效率很低。同时,领导也必须有足够的决断力,在关键时刻谨慎权衡,做出更优的选择。
当然,君主“不自操事”、“不自计虑”,也是为了避免因失误而有损自己的形象。在古代思想中,皇帝坐拥天下。如果做具体事的话,做对了,没啥可赏的,毕竟全天下本就都是皇帝的私产;可是万一做错了,就会让臣民非议,怀疑皇帝的能力,有损帝王的威严了。
从古至今,那些帝王、君主、大boss们,多数都藏在幕后调兵遣将,很少亲自走到台前来。那么,玉帝到底多厉害?这是个永远的迷,只能猜测,无法确认结果。
唐僧取经时,阿傩、伽叶索要“人事”贿赂。图片来自网络有些古代政治逻辑跟我们平时想的不一样。
小时候看《西游记》,唐僧到了西天取经书的时候,因为没钱贿赂尊者,第一次只拿到了空白的经书。那会儿觉得索要贿赂的尊者真可恨啊,哪儿像是出家人,肯定是背着佛祖使坏,真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可事实并不是想象中的样子。对于孙悟空的投诉,如来佛祖是这样回答的,“经不可轻传,亦不可轻取。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这么说,尊者索贿,不给钱,就给空白经书,佛祖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了。西天取经,变成了西天买经。佛祖身边掌管传经的最亲近的尊者,都是贪财的人。
为什么佛祖竟然把贪财之人放在身边、掌管传经这么重要的事情呢?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大贪官和珅。从我们朴素或者说幼稚的观点里,贪官是最可恨的,应该全面肃清。可为啥佛祖和帝王还这么信任他们并委以重任呢?书里回答了,因为贪墨之臣可靠。
这又跟想当然的想法不一样了。贪财的人,不是在偷偷啃食朝廷的财富和百姓的心血么?可靠在哪儿?其实这个所谓的可靠是相对于帝王的统治说的。贪官既然一心贪财,那也就没有什么更远大的志向,不会去刻意树立正面形象、博取百姓的拥戴了,那么他就不想也不会危及皇帝的统治地位了。
帝王心里第一要务,就是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对掌握权力的朝臣,既要好好任用,又要时刻提防。如果被皇帝怀疑自己有野心,那这个大臣也就走不远了。所以,有些原本清廉正直的大臣,宁愿自污来打消帝王的疑虑,好让君臣相安无事。
黥布造反的时候,在外带兵打仗的刘邦,三天两头就派使者问候下身处大后方的相国萧何。为啥?因为不放心啊,怕他手握资源、自立山头。萧何在门客提点之下,了解了刘邦的用意,于是多买很多田地来自污名声,这下刘邦终于放心了。
所以说,历史上的大贪官,很多的确是为了自己敛财,也有小部分像萧何这样的,故意自污名声来消除帝王的疑虑,这也是很无奈的事儿。
同样一部《西游记》,普通读者看的是幽默风趣的故事;林庚从文学角度来分析,写出了《<西游记>漫话》;萨孟武从政治思想角度借题发挥,写出了《<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作为普通读者,看看这些从不同角度解读的书,能开拓自己的眼界,得到不同的启发,对《西游记》的理解更加全面。
2018.12.13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