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的读后感大全

  《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是一本由维克多·E.弗兰克尔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精选点评:

  ●要像是在经历第二次生命,仿佛你已经获得重生;再不要像过去那样,一定要避免犯同样错误!

  ●美国版的《夹边沟记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没法替代的,你必须自己找到。有极少数人能够将困苦的环境,看作使人道德完善的机会,通过自我超越,达到了人生意义的新高度。

  ●作者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可同莱维《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结合起来阅读。

  ●是怎么卖到36的?

  ●只要还活着,就拥有选择怎样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Leto对《活出生命的意义》的笔记

  ●我依然不懂,找到意义去代替苦难?真的做不到!

  ●非常适用的意义疗法(抵抗虚无),以及其下的矛盾意念法(抵抗恐惧和焦虑)。

  ●我抱着解惑的目的看书,看完,并没有达成初衷,仍然不能给予我以生活的指导。 本文除了那句经典的选择的自由,还有一句给了我一些启发,“生命的一种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如果仍然去思考为什么,那么是想不通的,但是如果接受这句话,把它当做前提去思考人生,就会少了纠结,同时面对的态度也会有些改变。

  《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读后感(一):Even dead,he's the hero

  可读性很高的一本书,阅读体验应该可以说是相当让人欲罢不能吧。 书中描写了作者自己的前半生,主要笔墨放在了他自己在集中营里面作为犯人的经历,以及他对从那段经历提炼出来的“意义疗法”的介绍。 作者的经历十分传奇,从小就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青年时便受到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作者)的重视,由于他是犹太人,二战时期受到纳粹的迫害,全家都在集中营里被杀害,唯有他幸存了下来,即便是这样的痛苦也没有击倒他,在获救后他著书立作,并且尝试生命的各种可能,在60多岁时还取得了飞机驾驶证,最后以九十二岁的高龄去世,用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书中反复提到尼采的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我想作者的传奇一生便是这句话的最佳注脚吧。 如果你感到现在迷茫不妨读读这本书吧,它已经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也让许多人重新燃起了对生命的希望。 如果你曾经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却没有答案,阅读这本书吧,你或许能在这本书中得到一些启发。

  《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读后感(二):寻找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一名从二战集中营活下来的人,他经过常人无法想象经历,在狱中,看见一切苦难,依旧已积极面对一切。

  书里,他分三个阶段写了狱中的生活,第一个阶段是进入狱中的好奇;第二个阶段是冷漠,所有的人陷入深深地绝望;第三个阶段是出狱后,如何面对。他在狱中有好几次逃走的机会,但他仿佛听到了圣洁的声音,一次次留了下来,哪怕是在进入集中营前,毅然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只因他父亲曾经捡到一块希伯来语的石头,上面写着:和你的家人在一起。

  弗兰克尔在狱中快乐的时光是每天睡觉前能光着身子站一会,这样才能把身上的跳蚤弄干净,睡一个安稳的觉。他活着的意义是完成自己的稿子,思念他的妻子。如他所言,生命的意义就是明白生活的苦难,还能寻找积极活下去理由。这理由不是物质上的,因为物质所拥有的,早晚会被剥夺,只有找到自己精神(灵魂)上的意义,才是在正确的对待生命,明白生命的意义。

  书的最后写道:因为有了奥斯维辛,我们知道了人能够做什么。

  因为有了广岛,我们知道人正处于什么样的危险之中。

  我们不能选择生活在什么地方,但我们在精神和心灵上,能告诉自己,该做什么,不做什么。

  《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读后感(三):过于强大的内心

  这本书是朋友送我的生日礼物。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也很早就点了想读,恰好朋友送了,周日下午就一口气读完。对于我这么一个时不时抑郁消极,对生活常有虚无放弃感的人来说,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也的确是件重要的事情。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并不愉快,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在阅读的时候互相撕扯。一方面,佩服作者强大的内心,三年集中营经历,九死一生,获救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将这段痛苦的经历与学术结合,开创意义疗法,帮助了无数人。一方面,作者对放弃生命的集中营死难者的蔑视显得极为不敬, “他们不是把集中营的苦难看做对自身内在力量的考验,而是很不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把生命轻易抛弃。他们更愿意闭上眼睛,生活在过去之中。对这些人来说,生命是无意义的” ,没有同情只有苛责,让人难以接受。

  作为一个读者,其实理解作者的书写,如果没有如此强大的内心,他注定会死在集中营,但过于强大的内心也造成了善良、同情、理解的缺失。书写集中营的经历,也没有多少深刻的思考,只是为了服务于自己的意义疗法理论,缺少人文关怀。

  这本书就像是一剂猛药,药力凶猛,适合被苦难击垮,彻底对生命丧失希望的人。跟他们比,我们的那点抑郁只是小病小痛,这本书不适合。

  《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读后感(四):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

  跟同事聊天,他一句话就把我问住了。

  他说,“最近好丧,觉得人生好没意思,一切都没有意义”。

  这句话不是个问句,但我却很认真,很努力地想回答他,我好想告诉他,生活还是很有意义的,比如巴拉巴拉……

  可是没有。我没有答案。因为我也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我也每天都在困惑。

  我知道,健康、自在的活着就应该感恩了,可感恩就代表着会快乐吗?如果不快乐、感受不到幸福,那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刚好在看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也是为了让自己积极起来才去看的),就想去书里翻出答案。

  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前半部分讲的是作者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他待过4个集中营,妻子、父母都在集中营里去世了,但他活了下来。

  后半部分,开始陈述作者的理论或者学说,也就是“意义疗法和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说,现代社会,尤其是他带的美国学生中,集体“存在之虚无”的症状很多,他们疲倦、找不到生活的意义,而一旦意义的导向弱了,对即时快乐的追求便会占据上风,就像那些自我标榜为“没有前途的一代”的年轻人,他们会靠毒品来寻求安慰,而不是香烟,但实际上,他们是有选择的,“每个人在每种情况下,都可以做出对生命负责任的选择”。

  他还说,“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他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生命的提问。对待生命,他只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因此,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人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

  也就是说,弗兰克尔认为,生命的意义不是特定的,每个人生命的意义都不一样,这要看你面对生活时,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在后面的篇幅里,弗兰克尔一直在举例说明,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做出积极的选择,所有积极的选择凑到一起带来的结果,就是你临终时回想这一生能感受到的生命的意义。

  说实话,我看得有些气愤。

  弗兰克尔一直强调,积极的选择去承担责任,去忘我的工作,去深爱一个人,在痛苦不可避免的时候,尝试承受痛苦并从中找出积极意义,因为这样对生活有好处,而且有助于你找到生命的意义。

  他说,人最终决定着自己的命运。人不是简单的活着,而是时时需要对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断,决定下一刻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些道理谁不懂呢?谁不知道积极的态度让人更能成事,消极的情绪会让身体抵抗力下降啊?谁不知道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啊?谁不知道应该珍惜生命啊?谁不知道应该忘我的、投入地去投入一份事业啊?

  可是对自己前途做出判断,对眼下的生活做出积极的选择,真的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啊。

  确实,弗兰克尔从可怕集中营里活下来了,还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很了不起,但他怎么就能得出结论,认为只要自己愿意,无论如何都是可以做出积极的选择的?

  如果可以做出积极的选择,谁不愿意做呢?如果可以积极起来,谁愿意堕落呢?

  谁不知道生活里每一个细小的选择,都是组成生命的意义的总和呢?

  但前提是每个人都真的可以做出积极的选择啊。

  这样肯定的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承担起生命的责任来,不是往那些抑郁症患者身上插刀子吗?他们本来就容易自责,看到这里绝对就想,看吧,别人都能做出积极的选择,找到人生的意义,就是我不能,我真是个废物。

  我知道弗兰克尔是好意,我知道可能有无数人从他的书中获得了力量,但抱歉,我实在忍不住一吐为快,如果不说出来,我真的会觉得憋得慌。

  当然,我也承认,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一些的东西,比如生命的确是由自己负责的,当我做出了消极堕落的决定,那也要去承担这个后果,而不是抱怨、愤怒。

  还有一个生活小哲理,越是想得到什么,越容易得不到,太过于追求高潮,就会很那去投入过程,而如果你不享受过程,那怎么会迎来高潮呢?

  写到这里,我的心情舒服多了,我知道这根本不算书评,顶多就是一篇读后感,但似乎只有这样写,我才觉得舒服。所以我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靠文字赚钱了,因为我沉浸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并不想去改变什么。

  想起了最近参加了头条官方的培训学院,本意是想让自己积极起来,不再沉溺于寻找生活的意义,认真挣钱,争取早日摆脱赤贫阶级的。

  课程很好、很用心,授课老师们也都很真诚、很认真、很辛苦,我由衷的佩服他们。但是听完两节课、试写了几条作业后,就像之前参加豆瓣大V的写作课一样,我再次感觉到了自己的不对劲。

  该怎么说呢?为了迎合给自己的定位,我写的东西积极而富有哲理,热情而坚定,但我真的是个这样的人吗?

  不是。

  真实的我,尚未定型,左右摇摆,容易抑郁,容易陷入人生的虚无、和生活的无意义感中。我非常容易受人影响,无论是远方的、身边的、不认识的、认识的、网上的、线下的人……可以说,只要我看到一个人,我就会立马看到他的优点,哪怕只是单纯的活着都会让我佩服,佩服的同时,也开始厌恶自己的不稳定。

  当然不喜欢这样的自己,虽然我也很想像那些厉害的人一样,写出很厉害的书评或者影评,而不只是抒发情绪的读后感,可我实在没办法写出不带感情的文字。

  男朋友说,你怎么开始关注数字了呀?多少人阅读、多少人喜欢有那么重要吗?一个好的写作者,从来都是写给自己看得。

  是呀,我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东西给忘了。

  回到“如何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一话题上,想起了三毛对一个不快乐的女孩说得话,我觉得比弗兰克尔的建议有用多了。

不快乐的女孩三毛的回信

  所以行动起来吧,去做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即使平凡简单,但也请坚定、真诚而优美呀。

  《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读后感(五):读《活出生命的意义》——哀大莫过于心死

  读完了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早就想读,只是图书馆也借不到,所以一直拖到现在。读的书虽然很杂,我还是准备逐步把“心灵”类的书籍读完。考完试还可能集中读心理学的书,比如手上有《对伪心理学说不》《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社会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津巴多普通心理学》。昨天写完《感官品牌》的读书笔记我觉得有补充的地方,奥格威时代的广告学讲究的是信息差,诺基亚时代的广告学讲究的是六感,而网络时代的广告学,更多的是顾问式销售。毕竟搜索引擎就是天生的顾问,大家身边又有着很多专业的发烧友。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犹太人形象大翻身系列媒介中的一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苦难让一些幸存者们被神格化。就比如本书的作者,开发出意义心理疗法的弗兰克尔。就我之前读过的宗教书籍中说:宗教就是对我们这个宇宙以及我们自身存在的解释。那么意义这个词无疑契合宗教概念,可以算是终极真理的一部分。他在奥斯维辛的经历不逊于一场噩梦,但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反而强化了弗兰克尔的核心理念:生命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扬的那样,只是简单的寻求快乐;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导的那样,只是为了争权夺利。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也就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弗兰克发现,可能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由于前几天才看完了《情绪急救》,其中提到日常生活中的七种情绪创伤:拒绝、孤独、丧失、内疚、反刍、失败、自卑。老实说,读《情绪急救》时,我是第一次把“丧失”当初一种心理创伤。《情绪急救》中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出车祸之后,被截肢并且被毁容。整个人从此一蹶不振。因为他赖以维持自己社会标签或者说意义的所有东西,都在车祸时毁于一旦。原来他的人生定位是体面职业、开朗的性格、出色的运动能力三者的集合体。而车祸后突然工作、社交、娱乐都被粉碎,整个前半生被否定。而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犹太人要面临的同样是这个问题。其中有一幕是,某位中产上层的犹太绅士向纳粹军官出示自己的各种荣誉证书,包括大学毕业证、杰出市民推荐信等等。纳粹军官问道:这是你所有的东西吗?绅士点点头,纳粹军官立刻把这些东西揉成一团,扔进了废纸篓,告诉他:很好,现在你什么都没有了。于是绅士彻底崩溃了。正如《情绪急救》所说,在丧失原有的社会标识之后,人生需要重新定位。

  本书200页,弗兰克尔用110页记录了自己在集中营中的经历。其中人生意义的丧失,从进入集中营的时刻就开始。在进入集中营之前,弗兰克尔是受人尊重的医生。甚至进入集中营时,还带着自己第一部医学著作的手稿,这是他仅存的人生定位标志。然而,就像上面举的那个例子一样,手稿如同草纸一样被对待。与此同时,人生突然变成了号码。来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监狱当局关心的只是犯人的号码,这些号码通常会刺在囚徒的皮肤上,还有缝在裤子、夹克或者上衣的某个醒目位置。看守如果想要指控某人只需要轻瞟一眼,对方记住号码就可以了。可以想象我们是如此害怕这一瞟吧。他们从不会去问犯人姓谁名谁?”“如果哪个病号在车子出发之前死亡,也要一起拉走。名单上的号码一定要对得上!一个犯人的意义就在于他有号码,因此囚号才是最要紧的。犯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号码,不管你死了还是活着,死活倒不重要。一个号码的死活无关紧要,号码代表的犯人的生命更无所谓。你的命运、经历、名字都失去了意义。”

  那么,人生失去意义会怎样?弗拉克尔用集中营中的经验给了解答,失去意义的人会很快死去。他用了香烟的故事和圣诞节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香烟是稀有资源,一只香烟可以换一份汤,这些汤足以展示抵抗饥饿。事实上只有特权者才能吸烟,比如囚头和仓库管理员,他们有着定额奖券或者受贿香烟。而那些失去生活信心,打算享受最后几天的监狱生活的犯人,这是吸烟者中的特例,每当看到狱友吸烟时,我们就知道他已经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勇气一旦失去几乎就不可能再挽回。”“通常圣诞节时的死亡率更高。因为他们觉得圣诞节就可以回去,所以希望破灭了。只要有可能,你就应该告诉病人为什么要活下去,一个目标是足以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内在力量。”

  哀莫大过于心死。无论是享受香烟的人和圣诞节前的人,完全否认自己的人生的意义。按照作者的说法,勇气和意义对人的免疫能力至关重要。突然失去免疫力会导致人的死亡。他的朋友F就是这样。有一天F神秘兮兮的对弗拉克尔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到几天后也就是3月30日大家将会被释放。结果3月29日那天,F得了风寒,没能挺过当晚。按照《情绪急救》的说法,幻想有放大的作用。无论是反刍中对于愤怒和悲哀的放大,还是看心里鸡汤类书籍中对于希望的放大。而心灵鸡汤甚至还有反作用,因为面对现实时你会变得愈加绝望。

  至于弗兰克尔,我想他是保存了自己的意义。尽管人生只剩下了号码,然而弗兰克尔从来没有放弃医生这个身份,特别是神经官能症医生。在随处都可能死亡的地方,医生总是稀缺资源。如果没有因为行医而帮助一些集中营中有势力的囚头,可能弗兰克尔都活不过一个礼拜。尽管医生的特权在纳粹那里几乎不存在,但是其他犹太人还是需要治病。当然,他的经历仍然可以算是九死一生,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另外,在奥斯维辛中,弗兰克尔还通过三种手段维持自己的意义。1.在劳累时,不忘欣赏天上的风景。甚至从一个集中营到另一个集中营时,通过火车的缝也要多看看故乡。2.生活中来点幽默感,弗兰克尔与另一个囚徒决定每天给对方编一个笑话。3.时刻保持对妻子的爱。

  最后,引用几段弗兰克尔在书中的话吧,看看弗兰克尔心中如何面对苦难的意义。

  ”我们在这些集中营生活过的人都记得那些走过的整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了别人的人。这样的人在数量上可能不多,但足以说明一点: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在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实际上,人们也经常会遇到抉择的时刻。每天每时你都需要做决定,这样的决定将使你要么屈从于致命的暴力,要么保持自我内在的做自由,同时也将决定你是否成为环境的玩物,是否抛弃自由和尊严变成标准的囚徒。“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态度上来个根本的转变。我们需要了解自身,而且需要说服那些绝望的人: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不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是应该向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责任。”

  “如果你发现临受磨难是命中注定的,那你就应当把经受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你必须承认,即使在经受磨难时,你也是孤独的、独特的一个人。没有人能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重负的方式之中。”

  总结起来,是两句话。首先如尼采所言“那些杀不死我的,会令我更强大。”正如伤疤对于军人是荣耀一样。苦难也是人生的勋章。另一句是“不要问生活给了你什么,而要问你给了生活什么?”正如朋霍费尔所言,“主啊,我属于你。”所有受难都是上帝赐予你的机会,让你如同上帝一般背上十字架。而你在受难面前唯一能做的,就是令上帝荣耀。

  在从集中营中出来之后,弗兰克尔根据自己的经验,创建了神经官能症的“意义疗法”。表面上,这听起来有些鸡汤。但是调查表明,78%的学生回答其首要目标是找到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很多人都徘徊在无意义的生活中。无论是彷徨的青年人,还是麻木的中年人,还是煎熬的老年人。太多人对于生活的观念,沦为“存在之虚无”。用《幸福的方法》之中说的,是受困于过去,却忽视了现在和未来。这种存在之虚无,还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和伪装出现。有时,遭遇存在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通过追求权力得到替代性补偿。还有一些时候,遭遇挫折的人,对意义的追求会被追求享乐所替代。这就是为什么存在之挫折常常会转向补偿的缘故。人们空虚、无意义,于是导致了抑郁、侵犯和成瘾依赖。比如《门徒》这部电影就说了空虚和吸毒之间的关系。

  生命之意义是无条件的,因为它甚至包括了不可避免之痛苦的潜在意义。不少人排斥自己的生命,不仅仅把自己的生命看作赋予他们的任务,也是监工分派给他们的任务,走向了自我折磨之道。在这里,想到了一行禅师的话,叫做“拥抱自己内在的小孩”。这句话,我最近在也很多心理治疗方面的书中也看到。一般来讲,其他书籍通过挖掘自身潜意识的方法来试图疗愈自己。而弗兰克尔并不是用这种头痛医头的方法。他写道:“如果你想要某人笑,那你需要给他个笑的理由,比如讲个笑话。要是你催促他笑,或者让他推出自己笑,那他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真正笑起来的。若是那样,无异于与大家在照相机前起身说茄子,只会在照片上显示出笑的模样,但那样的笑容是僵化而不自然的。” 等明白生活的意义时,便可以真正的笑出来。

  书的最后,有学生问弗兰克尔的意义是什么?弗兰克尔反问学生,你觉得我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回答道:您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