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洪兰 蔡颖卿 爱与智慧的对谈》的读后感大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洪兰 蔡颖卿 爱与智慧的对谈》是一本由洪兰 / 蔡颖卿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洪兰 蔡颖卿 爱与智慧的对谈》精选点评:

  ●很重要的对父母的思考,对人生对孩子对教养,写的特别好,2019年新购图书中这个蔡颖卿我要多买,很多的对孩子教育的思考,读完很多就忘了,需要重复,深入脑海里。

  ●好好生活,就是最好的教养

  ●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谈论了一些普遍存在家长和老师间育儿的疑问,有自己一套想法。虽然谈及的有不少是台湾民情,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很多观点都值得借鉴。值得一读。

  ●要教得好无外乎要以身作则

  ●这本书通过各种例子、场景、解惑想传递的理念就是:教养不是方法论,而是生活本身。大人与孩子相处的分分秒秒里都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整体书中理念很认同,书中的观念也偏传统,有些却被渐渐抛弃,物质渐渐丰富,我们也越来越崇尚自由,可是基础是我们的素质和教养。 做一个好家长,首先先做好自己,要想教养好孩子,首先得修养好自己。要想管理好孩子的日常生活,首先得管理好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养孩子一点都不难,它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以身作则。”,“我一直把培养自己看得比培养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体会或学习过那种生活,在培养出一个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个有趣的母亲。” 自勉!

  ●从小培养纪律的重要性 (读完大人也会受启发)

  ●营销过头了,都是道理和小故事的堆砌

  ●实用。三观正。有启发。赞。

  ●总得来说一般,很多大道理,谈不上惊喜

  ●先提出抛出一个现象,或观点,两个老师之间以对话形式告诉他们的想法与认知。其实还是有很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的,不管是生活上的礼节与仪式,还是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与教育。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洪兰 蔡颖卿 爱与智慧的对谈》读后感(一):值得一读

  作者有大智慧。看前一半的时候觉得有点年代感。看到后面真心佩服。是真的懂教育和教养的人。作者是台湾的教育者和心理学家。

  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比较教条,有种“这道理我都知道啊”,“这想法好老派啊”的感觉。越到后面越觉得棒。这不是一本关于术的书,不是那种拿到手就可以照着做的。但是他给的放心是让父母“宽心又尽力”的方向。如果这些方向上的思考能够内化,我觉得术也自有灵感。

  书不厚,我本来打算一小时搞定,可是实际上看了一整天,因为里面很多很细的思考,让我不由自主慢下来再慢下来一起做思考。

  里面真正是把孩子放到一个“以后会长成什么样的人”的角度来认真思考。因为考虑的是孩子的长远发展,就会考虑他的价值观,考虑建立纪律,考虑让孩子知道该做的事情就是要做是不能逃避的,考虑让孩子理解社会的规则。包括认真地考虑怎么让孩子理解这个世界和向这个世界表达。

  总之我觉得是一本我买的时候其实没报什么期待,但是看完了真的觉得非常棒。

  就像他里面说的一样,其实对于家长老师社会来说,教育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考虑孩子以后好不好,也要考虑他那一代人是不是会一起向上。所以我觉得是一本值得广泛推荐认真读一读的好书。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洪兰 蔡颖卿 爱与智慧的对谈》读后感(二):教育不过是做好自己

  这本书是关于亲子教育的书,我以前对这本书嗤之以鼻,觉得鸡汤多过实操。但是有个很喜欢的博主很推荐它,近来也就耐下性子来看,果然不能带着偏见去阅读啊。这本书是洪兰和蔡颖卿两个人合著,针对一个话题以对话的形式进行。比如,关于体罚。书中说:如果真能借着打而得出好成绩,那家长会保持沉默。但若是结果不好,时候可能就会表达自己是反对体罚的。这种矛盾的心情实际上是价值观的混淆。还有,对于学校老师体罚孩子却不让孩子告诉家长,不应使用“不当的利诱”或“使用威胁”来达成学习目标。虽然听起来是很普通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却是对我的当头棒喝。因为作为家长,对于处罚这一点总是困惑。现代娃,不能打,可以骂可以教训,但是如何教训,使用什么方式,都是要好好想一想的。如果只是为了达到目标使用一时的威逼利诱,那也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正当合理的处罚,才能让孩子坦然接受。

  书中还提到了“起居有时,养成正确的生活价值观”。我年少时,妈妈总是认为不能打扰我学习,家务也不让我做,周末放假也允许我熬夜和睡到日上三竿。我也自以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但其实不是的,起居有常是必备的习惯。父母用过度放松的方式“犒赏”孩子反而让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完整的休息。

  其余关于学习和阅读跟我的理念比较相符,就不多加评论了。

  教育,真是个永恒的话题,努力学习,做个60分妈妈。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洪兰 蔡颖卿 爱与智慧的对谈》读后感(三):摘记

  开玩笑和幽默不同,可能造成创伤与霸凌。玩笑如果开不好,会变成刻薄、讥笑、讽刺。

  孩子之间的霸凌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处理。不要置身是非之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轻易吓唬孩子,会留下影响深远的阴影。

  学习的期望和目标,都要配合孩子的能力。

  让孩子相信,他的紧张与困难可以被了解。

  在孩子面临问题时指责或掩护,都不是有用的关心。心理不够成熟却要求太多,一定会形成紧张,这是高估,已经有足够的体能却毫无要求,会造成懒散,是一种低看。

  细心观察后所伸出的援手,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

  承担太多父母的期待,让孩子活在罪恶感之中

  每天战战兢兢地学习,把孩子的志气和自信都耗光

  分数只是评量的一种方式,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好的方式。父母请多多思考,你希望孩子的人生是个什么样的人生,观念正确了,行为就跟着改变了,结果也会不一样。

  以爱为名所行的欺骗,或许是更大的残忍

  建立于经验中的信任,比物质的允诺更重要。如果经常受骗,结果一定会累积成多疑的性格,或转变为防避受难的说谎者。父母为自己的失信找理由做解释,在这种影响下的孩子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追随父母,当一个习惯掩饰的人,另一种是讨厌父母的作为,翻转自己的日常经验,逆向学习当个诚实的人。

  面对不真实的家庭,孩子会更加失望与无所适从

  一个孩子被爱与否,是来自他所感受到的事实。善待孩子是所有成人应有的基本成熟,即使已经决定离婚,孩子不应是埋怨或谈判的筹码,而是诸多不同中唯一的共识。

  孩子是骗不得的,别让欺骗抹杀了孩子对你的尊敬。“父母从来没有骗过我的”的信念在孩子脑海中会变成“父母是可信任的”的观念,以后父母说什么他都会马上做,因为“他们从来没有骗过我”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洪兰 蔡颖卿 爱与智慧的对谈》读后感(四):好好生活,就是教育

  内容:一位是台湾亲子畅销书作家,一位是加州心理学博士,两位老师着眼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亲子、亲师问题进行对谈,从经验和科学多个方面各自发表感想和见解

  感想:20万字都不到的小书,按照以往我肯定几个小时就看完了,但是这本书我看了四天,除了假期里时间真的非常让人恼火之外(各处奔波还要一个人全职带娃),文字带给我的启发也委实非常多。看看想想写写记记,作为一个老师,一个家长,这本书能让我跳出身份看到目前作为家长兼老师的我所存在的问题(里面提到的很多问题和困境正是我现在或者过去经历并且让我苦恼的)。好好生活,就是教育。

  生活必须与教育一致,否则起不了教育作用;身心的照顾、人品的建立、礼貌的教养、服务精神的培育,本应由内而外才能根深蒂固。

  1. 凡事必有犒赏是一种功利的教育,很难教会孩子珍惜自己。

  2. 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 同一项工作不要做太久,以保持大脑的新鲜感。

  3. 任何教育如果只求管理方便,就会失去教导的本质。

  4. 不立基于生活,便无以成文化,孩子的美感不能只靠参观美术馆、看艺术表演来培养,好好吃饭就是很好的美感教育。

  5. 孩子的竞争力其实包括竞争力、耐挫力和毅力,而后面支撑的钢骨叫“纪录”。

  6. 当教养方式过度修正之后,父母一方面把经验不足的孩子提升到他们本不该有的人际位置(比如说,事无大小都要先过问孩子的意见),另一方面又把自己本来应该为孩子做示范的标准降低到跟他们一样。我们很少检讨这个分际失守、口无遮拦的时代在言语教导上的缺失。

  7. 语言教育还是言谈教养。要求多学几种语言的家庭,却并不一定重视平日的言谈教养。另一方面,儿童比过去更早接触复杂的世界,大环境言谈素质下降,连过去最重视质量的传播系统都不再对自己的发言负起职业责任,孩子听学几年,谈吐随着改变,他们甚至认为,粗鲁可以证明彼此亲近的程度,搞笑或尖酸刻薄能引起注意,低俗成为赢得认同的表达方式。

  8. 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亲师尊长未能及时指正教养,那成人之后所能接收到的就是伤害更深的“评价”。年幼时教师指正,年长时他人便只会评价你的为人。

  9. 好好说话是学习尊重最好的开始,这种美感得从生活应对教起。

  10. Martha Grimes : we don’t know who we are until we see what we can do.

  11. Bad means can not be justified for good ends. 一个不负责任的手段,不管所获得的结果有多正义,都不能免除因为手段不正常而造成伤害的责任。

  12. 成人若在乎孩子,一定要帮助他们以符合社会共处的方式适应环境。

  13. 孩子只有在安全的情绪环境里,才会打开心扉,你才可能了解他、引导他、帮助他。

  14. 颜习斋:恶人之心无过,常人之心知过,贤人之心改过,圣人之心寡过。孩子是从错误中学习的。

  15. 爱因斯坦:Anyone who has never made a mistake has never tried anything new.

  16. 阅读并不是要记得每一本书巨细靡遗的内容,而是看完后,它能增加你对某件事的了解,拓广你的视野,或能使你反思过去的行为是否恰当。你必须消化它的内容,使新知与你的旧知连接起来,这份知识才是你的。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洪兰 蔡颖卿 爱与智慧的对谈》读后感(五):好好生活,就是教育

  “蔡颖卿的教养理念,是既实用又美好的教养理念,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的教养理念。 ”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她的教养系列图书之一《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洪兰 蔡颖卿 爱与智慧的对谈》, 是我最喜欢的一本。

  洪兰说:“教养孩子一点都不难,它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以身作则:你孝顺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以后就会孝顺你;凡是你不要孩子做的,你自己也不要做,如此而已。”

  蔡颖卿说:“我一直把培养自己看得比培养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体会或学习过那种生活,在培养出一个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个有趣的母亲。”

  “培养自己”比培养孩子重要,言传身教胜于一切说教。给孩子足够的宁静和食物,给孩子整段安静的时光,和孩子一起吃饭,保持平静的心情,教孩子一起做家事。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洪兰与蔡颖卿对父母、老师关注的27个典型问题进行了温柔而智慧的对谈,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教养不是方法论,而是生活本身;大人与孩子相处的分分秒秒里都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关注细节,用平等、尊重、温柔、爱、智慧与孩子相处,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大人的成熟,可以从养育孩子上体现。愿我们都能把好好培养自己、好好培养一个孩子当成人生的目标之一,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意味着付出与欣赏。

  现分享书中的一些精彩语录,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封面

  1.父母想要家庭有好的气氛与互动的情怀,一定要让孩子谨守分际地只获得应得的保护、关心与物质,也要维持不同辈分应对进退的礼貌。因为一走出家庭这个小世界,自我中心的孩子生活起来只会感到不被关注、不受捧,绝不会拥有父母想给的快乐与轻松。

  2. 父母往往认为,一个比较聪明或能干的孩子如果自私一点,也是情有可原,慢慢地就培养出孩子更自我中心的性格,对资源的分配没有同理心,养成不正确的价值观。……蒙田曾说过:"儿童犹如我们的胃,不可过度喂养。"我想他指的是无论是食物或爱都一样,不可过度。

  3. 有几次,我与自己的母亲在闲聊时回想教养孩子的过程,虽然各自觉得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但是心中并没有惭愧的感觉。我同意这句话:父母无须十全十美,但须尽心尽力。我感谢母亲对我的竭尽所能,相信我的两个女儿也感受到我努力兼顾生活与工作的决心。

  4. 我也常常要利用孩子做功课的时间忙自己的工作,但是我会把工作移到跟孩子同在一起的空间去做。我不是监督,而是希望各自努力的目标下,也能达到共同奋斗的气氛。当我们一起工作时,如果有人离开桌前去休息一下,也会体贴地想到要帮其他人把杯中的水添满,默默地表达关怀。这些用来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并没有阻碍我完成自己的工作,但也同时达成我照顾孩子的任务。

实拍图

  5. 开玩笑和幽默不同。开玩笑是捉弄,而且通常是捉弄别人;幽默则是四两拨千斤,化解尴尬或危机,对象通常是自己。

  6.不立于生活,便无以成文化,孩子的美感不能只靠参观美术馆、看艺术表演来培养,好好吃饭就是很好的美感教育。人受环境的影响很大,桌上放瓶鲜花、铺张桌布,摆好碗筷,吃相自然文雅起来。

  蔡颖卿的教育理念真的值得大家阅读和思考!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