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位的。人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需求后,才有精力从事高层次的文化、科学、教育等精神活动。
我们农村教师的贫困也像我们的农民一样不是个别的,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认为农村教师的贫困是制度性的贫困,是在我们的上层建筑意识中农村教师的缺席,必然会导致我们农村教师的集体贫困。
农村教师物质上的贫困并不一定意味着精神上的富有,而是物质上的贫困很可能会使农村教师的精神园地里一片荒芜,杂草丛生,甚至是荒漠化的生存危机。
据我所知,农村教师在走出师范校门的那一刻与城里老师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其中农村教师中也不乏毕业生中优秀者。但三五年后,十年后我们就会发现农村教师与城里教师的差距在逐渐扩大。当年家在农村,成绩平平的小王靠关系留在了城里学校,现如今已成了省级教学能手了,连说话也越来越像城里人了;而自己当年丝毫也比他差,辛苦工作了十多年,竟连个县级能手也没混上,却混得越来越像农民了。当然,我并不是说农民不好,农民就低人一等,而是说我形容枯槁,思想保守,行动迟缓,不思进取。
“桔生淮南则为桔,味甘;桔生淮北则为枳,味涩。”“何也?”“水土异也。”
据观察,农村老师是基本不读书的(除教科书)。其中原因当然很复杂,但我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一个方面原因,钱少书贵、于心不忍也是不能忽视一个原因。这样也就直接导致了农村教师知识之水的日益干枯,精神世界的日益萎缩。因此,农村教师贫困的不仅仅是物质,而且还有精神。虽然我们是一个个肢体健全的人,但我们的精神已经残疾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长此下去,一群物质贫困、精神残疾、身心都不幸福的农村教师又怎能让学生羡慕、敬仰、长大后也想成为“你”呢?又怎么能引导学生树其骨、强其志,做一个幸福的学生呢?
那时,我们牺牲的将不仅仅是农村教师,荒废的不仅仅是农村学生,还有民族的未来与希望,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