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人》是一本由[美] 阿尼尔·阿南塔斯瓦米(Anil Ananthaswamy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80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01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存在的人》精选点评:
●完全不赞同作者的观点。首先作者自己并没有亲自的研究成果,他只是东拼西凑各种他人的实验数据和结果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就是人没有自我,自我的概念只在物理属性上存在,一旦这个物理环境遭到破坏,自我就破灭了。 而且他找的例子都不够客观和全面,比如说癫痫,难道所有癫痫患者都是脑子长瘤导致的? 离身现象病因到底是什么? 作者绕过了所有的疑问直接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例子,完全不够全面。 还有并不是所有精神问题都是有器质性病变的,很多情绪问题,比如抑郁症,焦虑,并没有气质病变。 作者还绕开了情绪思维意识也可以反向影响物理属性这一部分。所谓身心是一体的,他只讲到了身体对心的影响,而忽略了心也可以影响身。 不值得看,不推荐。
●关键词:叙事自我,脑岛,认知与预测功能,身体统合。虽然总说xxx不能变成脑理学,但脑子真是太有趣了...
●很喜欢作者的叙述
●由此也看到了认知神经科学的尴尬处境…
●我们的一切感受不过是无数预测组成的。 自我是一种病。
●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物质决定精神,否定了身体心智二元论,几乎所有的精神病症都是自我的连接出了问题。看的时候脑子里几度闪回,很心疼。我知道我大概错在哪里了。我曾拥有过一个男孩,他会喃喃自语我是谁,他有一个奇怪的但也非常可爱的大脑,这是需要呵护的。原来致幻剂的使用体验和瞬间的狂喜癫痫差不多,都是刺激到了在人格解体时活跃度降低的脑岛啊。而佛教治愈法就是彻底抹杀自我,那个在最痛苦的阶段替你扛过去的被压缩到一丁点的小我。
●内容偏理论和学术,有点难读。自我大概是跟数学里的微积分一样吧,人所处的每个状态过程是一个个微分,这个“微分”会受到当时诸如脑、身体、心智、环境、文化等条件的影响,所有微分积分之后就变成了——自我。关于现象自我和叙述自我的一点猜想哈哈
●现在读书会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所以读得会快一些。其中精神分裂是无法判断什么是自己做的事,以及自闭症是无法接受外界的变化,想预测事物,不能接受不能预料的亲密关系的亲昵,这些印象很深。结尾的后记写释迦摩尼在印度的鹿鸣苑顿悟的事,说是忘记了自我。说自闭症的时候,说人会说话区分“I”和“Me”就是一个主观的自我和过去描述中的自我,这样看来英语语言确实有一些表达更清晰的地方。读心理学的书,感觉更像是自己的诊断和治愈,并且弥补自己缺失的社交吧。能感受到自己原先的社交中忘记的一些点,也能发现现在沟通的人之间存在的问题,有表达欲极强却不让别人表达的人,情绪价值无法提供。慢慢能意识到这些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双向的才是沟通,“即使有时这种沟通可能是在两种不同的心智之间”。因为好奇心和期待而确定不自闭,棒。
●刘亦菲来的
●2019.99 其实很多精神疾病就是由大脑或病理上对造成自我的认知出现了问题,破坏了原本的构建 心理疾病”这种说法在许多文化中等同于疯癫。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在全世界都背着污名。一个得了癌症的人自然会博得同情,但是一个得了所谓心理疾病的人最大的可能就是引起人们的恐惧。你在害怕的时候,很难有同情。 这本书为心理疾病正名,他们就和任何其他疾病一样
《不存在的人》读后感(一):以下仅代表个人看法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本书还是写的不错的。
首先,每章都举了一个例子,叙述+论证。全文章节不会既不会觉得沉闷无趣,也不会觉得胡乱编写。
对于一些有争论的观点文中也一一指出,没有仓促的下定论。
目前这本书我只看了一半,但是这是极少我能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看下去的一本书。尤其是其中讲述“阿尔默海茨症”和“精神分类”的这两章,都看的津津有味。哈哈,可能个人比较喜欢这类精神方面的书。
有些好奇在天才和疯子的眼中,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已经看过,无须推荐,哈哈~)
个人还是推荐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搜索了“分裂的自我”这本书,淘宝居然没有卖的,谁有电子版的,可以豆邮发我下,感谢~
《不存在的人》读后感(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科塔尔综合征,自我意识存在丧失,活成了一具行尸。大脑建立对外界感知的图谱,这就形成了意识的对象,而BIID患者就是脑区发育有疾,肢体感知错位,或者说意识不到肢体的存在,想方设法截肢。精神分裂症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丧失或者扭曲混乱。这群人都有人格解体的经历,身心合一在我们的感受来看太习以为常了,可在这群罹患精神疾病或深受神经系统紊乱困扰的人看来,是何其幸福的体验。
自闭症,扩大了对外界不可预测的焦虑,形成了一种自我保护和封闭。狂喜癫痫,这种大脑疾病竟带来胜似毒品的超脱感,仿佛处于极端自我意识中。
纵观本书,这些疾病皆有“自我”意识模糊的表征。哲学家研究自我(我是谁?)并非毫无意义,自我超然便超度成神佛,自我丧失便成疯魔,一线之隔,一念之差。
《不存在的人》读后感(三):我?我!
何为自我?面对这一问题,当代神经科学家从与自我相关的疾病中获得了各种洞见,这将帮助我们理解“我”是什么,因为自我的本质不只关乎智识与哲学的争论,还关乎人的痛苦。
本书中人物(他们所罹患的可以被称为自我的疾病)的经历以及对这些经历做出解释的神经科学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答案。
我们的叙述、行动的施行者和思想的发起者的感受、对身体各部分的拥有感、情绪的感受、在空间中的位置感、以及我们的拥有的观察视角,都建立在自我之上。所有的这些方面构成了作为客体的自我,而一个人是有可能与这些状态分离的。
但即使当这些方面都开始分崩离析,也仍然存在着一个“现象主体”,被有意识经验到的、作为主体的自我。仍然有一个“我”,是它患有精神分裂症、人格解体、自闭症、狂喜癫痫、否认拥有身体部分、经历离体体验、丧失它的叙述,甚至否认它自身的存在。
所以,也许终有一天,我们能够弄明白到底什么是“自我”。
《不存在的人》读后感(四):“我思故我在”的失败
人即使在最疯狂的状态下,也依旧有某种东西与真实的世界相关联。
记忆是连接过去与现实的桥梁,如果你的脑部受损无法产生新的记忆,过去的回忆也会受到限制。
构建未来场景所用到的脑网络与记住过去的事情所用到的脑网络相同。
精神分裂症的发作牵涉一种过度自反性,这是对自我诸方面的过度注意,如果没有这样的过度注意,这些方面就只是存在,但不会成为注意的焦点。“移动你的手臂与将你的手臂移动作为你注意的对象之间存在着细微却至关重要的现象学差别。”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比较器机制出现功能紊乱,无法通过对自己行为的预判来辨别自己的行为与外界行为,所以他们不得不更深地依赖于他们对于外部环境的判断,以增加他们的能动感。这种外部判断也就是一种事后解释,而这种从外部经验到自己,显示出一种“过度自反性”,以及一种更为基本的存在感的缺失。
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于本质的洞察让人左右为难。没有这个洞察,你害怕外部世界;有了这个洞察,你害怕你自己。
《不存在的人》读后感(五):不存在的人
《不存在的人》 虽然“认为自己不存在的人”、“阿尔兹海默症的人”、“不想要自己腿的人”、“人格解体的人”、“离体自窥症的人”、“狂喜癫痫的人”并不耸人听闻,但在看这本书的几个瞬间,还是让我怀疑人生。 “如果我尝试抓住自我,那个我确实感到的自我,如果我尝试界定并把握住它,那么我所得到的就好像从指尖划过的水,除此之外,就一无所有了。” “那个了解身体之我的我是谁,那个有一个关乎自身的图像,并且有一种历时同一感的是谁,知道我有持久的生命力的是谁?我知道所有这些,而且我知道自己知道它们。那个透过这一视角去把握住这些的那个东西是谁呢?” “从理论上说,身体的几乎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有幻部(phantom),当然除脑外。按照定义,是不会有幻脑的,因为脑就是我们认为幻部出现的地方。” “自我是意志命令源出的地方,是知觉汇聚的地方,是一种你存在于此的内在感受。但当然你,并不直接地思考它。它是一种感受,并且它并不是觉知的对象,这一点正是它的本质。它就是那个意志源出的无名之地,是那个觉知汇聚的无名之地。” “自我是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