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又老又穷》是一本由[美] 泰德·菲什曼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世界又老又穷》精选点评:
●非常棒的一本书,结合陆铭的《大国大城》一起读,会给生活在超大城市的年轻人们诸多启发,并或多或少减少焦虑。当有一些问题你了解成因和发展历程后,即使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也会令人变得平和些的。
●英文版2010就出了,这就是差距啊
●目录安排有逻辑,每章选题有思考性,读这类社会人文纪实类的书籍,多少肯定会惆怅,但总有一股力量支持你读下去,因为这本书教我们如何看待大环境的背景过程与结果,并预见自己未来如何面对衰老和人世的沧海桑田之变,学习如何老去,总会获得前行的力量。
●不太喜欢这样的
●没有非常特别的内容,更没有指出太多的应对方法,访谈的覆盖面也不够丰富,样本量不足,很细碎的拼凑,没亮点的一本书
●了解变老的世界,避免贫穷的窘境
●这世界完了
●问题意识不错,但没有深度挖掘。
●成也现代性,败也现代性。过好自己,体谅他人
●叙事逻辑可以,但是论证性的不多,较稀薄
《当世界又老又穷》读后感(一):噩梦版当你老了
看到134页人衰老的迹象,不由得心里发憷。
在三十几岁的时候,人更容易扭伤,更容易堆积脂肪,代谢速度变慢。记忆力衰退,罹患糖尿病的危险越来越高。四十几岁时容易罹患白内障,经常感到疲倦,身高每10年就会缩短2.5厘米,关节僵硬,经常有白发,或者希望自己在长头发,眼袋日渐明显,然后那个会长脂肪团就不是那么可爱的酒窝,然后性欲越来越低,性交变的快感越来越少,女子容易产生性交痛。
五十几岁时更容易骨折,还要换膝盖,牙龈开始后缩,越来越容易蛀牙,身体流汗变少,体温容易升高,体重不易增加,嗅觉和味觉也不再灵敏。
六十几岁时,心脏变得越来越有问题,前列腺会持续肥大,这还会影响男性夜间的睡眠,和他们上厕所的次数。
《当世界又老又穷》读后感(二):何去何从?
这本书介绍了美国日本等国家在老龄化的压力下民间与官方应运而生的种种政策、措施,以及对正走向老龄化的国家的观察。
总体而言,这本书没有指出任何一种完美地应对老龄化的措施,但是他将现有的种种可能性展现给读者,最重要的,引发了思考:
尤其是作为一名到2050年仍未步入老年的中学生而言,这本书让我思考颇多,我应该怎么面对以后家长以及老丈人的需求,该怎样选择自己的职业,该做些什么能够让自己在老年时减少病痛的折磨从而不为本可能已稀缺无比的养老资源而争夺。
最重要的,这本书展现在我面前的事实让我第一次真正地感受到了尽管我们的世界已经离全球战争而远去,但是仍然面临各种危机与国家、企业、个人间的博弈,而在这样的博弈中,该如何保障人的利益,该如何充分尊重人的价值是每一个人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而老龄化,也许就是即将爆发的最大的危机的一个导火索——实际上已然发生,如欧洲政局的穆斯林化。究竟怎样才能保持繁荣的文化抵御老龄化而带来的人口减少的危机,又怎样使得在一个人口极度不均等的世界中,使各个种族和平相处,这本书所引发的这些思考,或许是比书中所述更为重要的内容。
《当世界又老又穷》读后感(三):在老人的世界里,年轻人的未来
记得《追逐日光》一书中的作者在生命最后反思自己的人生时曾说“60年之后的事情,跟60秒之后同样难以预料”,我赞同这句话。
看了《当世界变得又老又穷》这本书之后,我觉得虽然难以预料,但是人类确实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提高自己预料的准确率,从而更好的应对风险,更好的活着。毕竟活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本书提供了翔实的统计数据,让我们相信我们所处的世界在加速变老。在冰冷的数据之外,作者细致全面地介绍了美国、西班牙、日本以及中国这些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现实如此残酷,我们这些现在还年轻的人,当我们50,60,70岁的时候,有很大概率是身处在一个又老又穷的世界,工业社会发展使得人类的寿命在延长,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概率经历活到老年,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老了,我们的身体如何安置?我们的情感如何安置?
往前推到当下,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
作者说“当多个学科的专家都无法针对老龄化社会提出一项具有共识的解决方案时,我们似乎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自己应该多存点钱,或者至少在房间的地板下藏点金子。如果做不到这点,那就彻底让自己的子女(以及自己)发展智慧资本,让家族随时拥有珍贵而可携的资产”
我觉得发展智慧资本,让自己随时拥有珍贵而可携的资产确实是一条可行之路。
众所周知,犹太民族命途多舛,被屠杀,被驱逐,好不容易凭借智慧和辛勤劳作积累的财富,在一道道皇权敕令下,瞬间就会失去。即使这么艰难,犹太民族最终还是回到应许之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是什么让这个苦难的民族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我认为是犹太民族世代传承的智慧资本,这就像阳光雨露,让种子不管流落到何处都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传承……
《当世界又老又穷》读后感(四):我们渐渐老去,未来何以期许?
《当世界又老又穷》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不一样的未来图景: 科幻电影的那些炫酷画面只是想象,真实的世界可能又老又穷!! 书中主要以讲述不同国家及个体案例的方式来说明老龄化问题,并引用了较多分析数据,虽不是严肃的学术型著作,但却强烈地揭示了一个全球性的严肃问题! 作者的视野还是比较开阔,既有欧美的老牌发达国家,也有东方老龄化严重的日本,同时也专门分析了正在崛起但可能“未富先老”的中国。当老年人口越来越多,政府与社会的医疗、养老体系面临巨大考验,而相应的就业人口减少、抚养人口增多,也很大程度影响到了经济发展与创新力,作者形容这为一场“老年海啸”。 欧美采取了包括鼓励生育及引入特定的年轻移民,鼓励退休再从业(类似于延长了退休年龄,老人可以从事公益事业发挥余热,或是从业赚取一定报酬应对增多的支出)。 邻国日本有所不同,对于我们也更有借鉴意义。日本老龄化已比较严重,而且作为一个有着强烈“自尊”文化的民族,很少引进国外移民。年轻人的减少导致大量大学招生不足甚至倒闭,中年人承受着高昂的抚养老人与孩子的压力(东方人的家庭观更重,父母更多是子女照顾而不会雇佣菲佣等),而独居老人则成立互助组,负责发现邻居死后尸体,防止无人问津(想想也是太惨了,国内这种新闻也不少见~)。 我国的“单独”政策很长时间内缓解了人口与资源的压力,但当如今老人渐多,高抚养将拖累无论个体还是整体经济活力。即便当前已放开二胎,人口出生率仍在下滑。 看完此书,我的心中不免悲凉。作者研究了那么多国家,悲惨案例无数,但似乎目前也没发现应对老龄化的较好方法。我们的科技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但变老以及走向死亡这件事,谁也无法逆转。但同时书中也给人温暖与希望,正如书中所言“科技让我们不断延长寿命,我们可以让多出来的寿命充满愉悦,积极生活而非无所事事,要让老人以参与者而非依赖者的身份活的更久”。 最后,我想起<当你老了>那首歌“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银发时代渐进,不要把它当做洪水猛兽,而应及时调整我们的公共政策以及看待变老的心态。 虽然我们老去,未来仍可期许~
《当世界又老又穷》读后感(五):内容很客观,中文书名很蒙太奇
在我读过的有关老龄化的著述中,这本书是最客观的,也可以说是最认真的。为了研究多个国家的老龄化问题,作者特意到这些国家做了实地考察,并且走访了一些当地人。(不像某些夸夸其谈的华裔美国“高级科学家”,只会连篇累牍纸上谈兵地玩弄一大堆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数字。)
跟中文版这个蒙太奇书名暗示的不一样,在作者笔下,老龄化的国家并不穷,例如,美国日本西班牙都是发达国家,而在小标题“未老先富”后打了个问号的中国,再怎么说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许民众还没有达到均富,但国富官富是肯定的。(反倒是某些国产或出口转内销的“人口学者”们“津津乐道的一些所谓的“年轻国家”,是一些又穷又落后又混乱的国家,除了年轻人多,一无是处。)
在探讨老龄化的成因和影响方面,作者也不像我们那些出口转内销+滥竽充数的“独立人口学者”那样,随随便便找个什么因素背黑锅(例如被黑得不见天日的计生政策),而是诚实地列出了不同国家的不同原因,例如美国的战后婴儿潮,西班牙的性别歧视等等。至于老龄化的影响,他就更不像我们那些假冒伪劣“人口学家”那样故意危言耸听、把老龄化描述成前无古人的巨大灾难。恰恰相反,作者认为,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其实为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提供了赚钱机会,例如拉美就有很多年轻人到西班牙打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班牙的老龄化问题,而且也将源源不断的收入汇回本国。换句话说,老龄化其实使得发展水平高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朝着更均衡的方向发展,让老而富的国家和年轻但贫穷的国家都能从中受益。
这本书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几段,是作者采访一个从青海来到某大城市的婆婆和她的儿媳有关生孩子的问题,并且从婆媳两个人口中听到了各不相同(甚至有些彼此矛盾)的说法,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把这两种说法都列出来了。如果换做是我们那些备受媒体追捧的“人口学家”,经过一番“研究研究再研究”之后,恐怕就只剩下婆婆的声音,儿媳的声音是肯定要被消失掉的吧。
当然,如果有些读者希望从这本书中寻找惊悚但靠不住的结论,那他们肯定要失望了。那也正是这本书在中国绝对成不了大热门的原因之一,以及中文版编辑给它弄了这么个蒙太奇书名的主要原因。在这个国家,实话实说的严谨学者是没有市场的,能够编造出轰动数字与可怕结论的伪类才会受到追捧。
扣掉一星是因为那个拼贴出来的蒙太奇中文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