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权力》是一部由成浩 / 蒋绍华执导,唐国强 / 斯琴高娃 / 高明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绝对权力》精选点评:
●斯琴高娃在国家公诉里还演个大义凛然的检察官呢,这剧直接反派。
●所以齐全盛是真给撸下来了?他真可以跟李达康对比对比,都是手下官员、家属出问题,李达康为什么好好的?当时看也觉得牵连不到他。是社会更宽容了吗?、
●我在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看来这部特殊的电视剧,官场腐败有时候就是这样残酷
●《人民的名义》炒的分太虚高,这部早年的剧其实比它好多了。
●我居然看过这个
●这剧情,人民的名义简直就是小儿科。
●周梅森系列反腐剧,好看,权力是要制约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有绝对的权力,几个老戏骨表现的很好,美中不足的是,一个堂堂的镜洲市长,竟然能被骗子骗了,也是笑话,现在应该不可能有这种情况……
●已经是很不错的片子了。对很多问题的讨论是有深度的,权和钱,人情和职责,侵吞国有资产,腐化干部及家属,资本运作,GDP和党政建设等。矛盾很典型,也人物很典型,即使是王国昌、宋小栓都可以说是有血有肉。值得一看。
●『Mark』
●相比人民的名义我更喜欢这部啊,台词真敢说,还有这剧里的糖果叔虽然有肚子了年纪快做我爸爸了但是竟然有股莫名的苏感!
《绝对权力》观后感(一):也好也坏
这片,最终也就是一般,还有人说比人民名义多好云云。什么欣赏水平。说说这片的优缺点。
剧本不错这没的说,这点跟人民是一致的。几个主演不错,刘重天演的最好,唐国强和斯琴高娃影星大腕也没说的。金启明狡猾又坏。但是这片的配角们简直了,连群演都不算了,不知道哪划拉的,那个宋小栓可以演瘪三呀。金的女秘书简直就是个台词机器人。还是tvb风格的,看得是格格不入。公安局副局长活像个搞文案科员秘书,多数配角长的难看。最后看着赵市长门外那两位公职人员,黑社会请来的?什么表情?什么形象?我认为这导演太一般,拍的也就是平铺直叙,不过不失,但是这些配角的表现严重拉低这个片子。
《绝对权力》观后感(二):电视剧没有拍出来小说最精髓的地方
小说《绝对权力》的尺度可谓是很大了
周梅森小说最精妙的地方在于,没有好人是完人,也少有坏人是完全可恶,坏得都有缘由
《绝对权力》一开篇,是很令人迷惑的,谁是男主角,是齐全盛,还是刘重天?站在每方的立场都觉得这方是正确的,对方是无耻小人,令人拍案叫绝的浮世绘
小说里,最令人感觉幽深的一个细节是,刘重天的妻子不幸瘫痪后,他居然和保姆端阳有了性关系。妻子还安排端阳去学电脑学打字,为了让端阳更配得上刘重天;端阳也并没有因为和刘重天有了关系就如何,还是很本分地做一个保姆,刘重天和端阳一起为刘妻洗澡时非常和谐,实在是,难以想象
不过电视剧里改动了,哪个观众也接受不了高大全的男主居然搞一夫两妻。劝觉得电视剧好看的不妨去看小说,更有意思。
另外电视剧把齐小艳的CP从白副市长改成了赵芳芳的老公,是为了增添戏剧性吧,但是齐小艳怎么可能看得上赵芳芳老公那个废物
《绝对权力》观后感(三):总体不错咯,瑕疵还是有一点3.8分
作为反腐题材电视剧,结局是固定的:好人胜利坏人受惩。本片名为绝对权力,指的是齐全盛。塑造了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书记,在老婆不清白、女儿弄垮蓝天集团、女市长、白副市长和秘书长都不清白下,自己保持了纯洁并受市民爱戴的形象。
本片对于拥有绝对权力的弊端并没有作深入呈现,且绝对权力的主角齐书记恰为最大的正面角色。难道是要宣扬绝对权力的好处?明显不是。片中又多次借齐全盛刘重天、郑秉义李士岩的对话,展示绝对权力不对、不好、不应当,仅靠官员道德操守是不够的云云…所以感觉本片片名与所述内容有偏差。
另一方面,是国产剧的通病,对于正面人物,塑造的过于正义和标准化,如郑秉义李士岩,刘重天齐全盛。他们多次的车中谈话,对话,做陈述和意见表达,都是一板一眼的在讲话,似乎在开会做报告一样,不时再夹带两句理论性话语,讲述几句人民。而剧中对于反派人物,则有了一些较为符合常理的生动性的展现。
还有一个不合理的地方,刘重天作为调查组长,竟然安排身兼协助书记工作,他在本剧一开始就显现出信任齐全盛的倾向,如在大雨中两人初次见面的握手…到了后期,他更是全面配合起齐书记工作,还称自己不是在“搞妥协”。这样的一些细节安排似乎不符合现实。
再有一个就是,显示北京影响。有两个:一是所谓北京首长的儿子,肖兵,是一骗子。赵市长作为一个官场老人,怎么没看出来?没有丝毫警惕性和查证?这不符合逻辑。另一方面,赵芬芳意图通过买官,通过北京首长的干预,实现升迁市委书记,这种途径当然不正常,不合法。而如果肖兵身份是真,她的买官会不会实现呢?二是已经退休在北京的陈百川,多次关心镜州事务,这也不恰当吧。作为一个退休的人员,无论曾经为何种职务,都不应对时局展现出较多“关心”。
最后说下本剧的结局,为何要设定周善本副市长死的结局?这有为正能量而过于正能量的嫌疑。设定他接任市长职位不是更好吗?
总的来说,本剧跌宕起伏,对于官场的勾心斗角尤其是赵市长的刻画,表现的不错。金启明这样的反派人物塑造,也比较到位。特别是第26集,金启明说,“五六批穿制服的人过来收费,我们我们有什么办法?只有请客送礼,给贪官送钱。然后他又要说我们收买官员收买权力…”
《绝对权力》观后感(四):(转载)人物分析
赵芬芳败在竞争手段上,与背景关系不大 赵芬芳的竞争对手主要是齐全盛,官场上的竞争无非两个方面的较量:资本与手段 第一,资本,官场上的资本无非是两个:上层关系与权力 1,在上层关系上,赵芬芳是干不过齐全盛的 齐全盛在陈百川手下干了七年,而且干出了成绩,而这个成绩很可能是陈百川的政治资本,所以,陈百川与齐全盛两人是一条船上的(否定了镜州的经济建设,就意味着否定了陈百川的用人); 关省长与赵芬芳的关系显然不如他俩紧密。所以,赵芬芳的上层关系比不上齐全盛(如果齐全盛出了问题,陈百川会死保的,而关省长不会) 2,权力资源;齐全盛是一把手,对赵芬芳有否决权;赵芬芳宣布蓝天集团破产不就是被齐全盛硬生生地给堵回去了吗? 电视上说肖兵是政治诈骗,客观地说,肖兵算不上诈骗,准确的说法是权力掮客,只不过冒用了中央领导的名义而已(如果肖兵真的是骗子的话,他骗的是掌权的人,官场上的人肯定饶不了他) 肖兵能运作到部长秘书给周善本打电话,也能运作赵芬芳的表弟当县委书记,显然能量不小;咱们假设肖兵没有被抓,肖兵完全可能将赵芬芳运作为市委书记 问题在于赵芬芳的政敌太多,被人盯上了;她得罪了齐全盛与刘重天两个直接上司,而且这两人先后盯上了肖兵,而肖兵本身是有问题的,经不起查; 这就说到第二点,竞争手段;赵芬芳的手段属于风险偏好性,就是我们所说的冒险, 迫使赵芬芳冒险的根源其实是自己的儿子,儿子在国外花天酒地,就需要钱,逼得赵芬芳不得不贪污,而一旦贪污就可能被抓,所以,她不得不往上爬(爬的越高,被抓的可能性越小);这就决定了她做事不择手段---甚至怂恿自己的老公去勾引市委书记的女儿 她最致命的缺陷是投机---投机是官场大忌,投机就意味着没有立场,没有立场就没有死党,也就没人给你拼命 从头到尾,赵芬芳就没有一个死党,每到关键的时刻,赵芬芳就抛弃自己的帮手,比如那个宋书记(乡委书记),临死之前还坑了秘书三十万;结果就是连老公都出卖她; 假设她不搞投机,可能就不会有人举报她,她还有机会跟齐全盛、刘重天斗一斗,可惜她上下都得罪了;比较周善本就明白了,周善本不走上层路线,但是,他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我们可以理解为另外一种形式的结党,当然他不是有意的),所以,普通人不会轻易举报周善本 投机的后果就是树了两个死敌,刘重天与齐全盛;这两人的任何一个,只要追查肖兵,赵芬芳都死无丧身之地; 即使齐全盛与刘重天不追查肖兵,下属的任何一个县公安局长去查,都能查出问题,所以,赵芬芳就如野鸡公钻岩壳,顾头不顾尾 财不入急门,赵芬芳只要不急于将儿子送出国,自己扎扎实实做事,慢慢积累人脉,尤其齐全盛出事之后不搞投机,取代齐全盛是早晚的事情;有了完全的自主权,再考虑儿子的事情不迟 所以,我始终认为女人不能从政---她们喜欢感情用事 解释一下,齐全盛,刘重天,周副市长,这类官员显得有点假;我们不妨把《绝对权力》当作官场竞争的棋谱之一,尽管概率很低
《绝对权力》观后感(五):《绝对权力》 周氏风格的政治围剿
原创: 吴汉民 信息公布的小酒窝
本文最先发表于本人公众号,基本每天更新,喜欢的关注下公众号或者微信吧
这个是以前关于周梅森的坑,之前周梅森凭借《人民的名义》大火的时候,有些人问我周梅森是谁,早就看过《周梅森全集》的我往往只是装逼的一笑而过,其实私下也做过对周梅森小说及其改编一系列影视作品的探讨,这篇关于其早期影视作品《人民的名义》算是其中之一,不知道咋的,我写政治的很容易被禁,之前唯一一篇阅读量尚可的写毛的文章也被禁了,还有几篇审核就没通过,我仅有的几个粉丝,这篇能发出的话别转发,自己看看就行了。
周梅森应该说是大陆官场小说搬上荧屏最多的作家,没有之一,《人间正道》、《中国制造》、《绝对权力》《至高利益》、《国家公诉》、《我主沉浮》都可算得上是精品之作,周氏作品特征是文风大气硬气,绝少忸怩之态;主题鲜明,立意绝不重复;结构紧凑;情节跌宕,衔接自然,当然基本上他的每部电视剧都是自己担当编剧甚至出任制片,因此上述特点也可以说是周氏电视剧的风格。
《绝对权力》出炉于2002年,可以算是周氏作品的代表作,诸位如有想了解周氏作品的,不妨从这部看起。这部剧云集了周氏历来作品所没有的的众多大牌,三位主演唐国强,高明,斯琴高娃(可以算是政治剧最强三人档),众多老戏骨施京明,郭东文,陈逸恒,梁玉瑾等,主创内容也十分强大,出品人尤小刚,导演蒋绍华,编剧周梅森,主题曲演唱腾格尔,谭晶。当然大牌能做出大制作,不一定能出好作品。我们这里主要就内容和风格上做一些探讨。
我们前面说过,周氏作品的主题鲜明,弘扬的还是主旋律,结合实际来说还是理想主义的成分居多,立意不重复,是说他的作品基本上每部都是攫取官场生活中的某一弊端展开探讨,从而寄托作者的某种政治感情依赖。
周氏作品不回避官场生活的某些丑恶现象,但他显然认为不过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所谓瑕不掩瑜也。就像他在多部作品中强调的“要维护改革开放的大局,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当然可能有在一开始突破审查立意上的取舍。
在他开来,大多数共产党员还是在兢兢业业完成“改革开放这部他们这代共产党人最优秀的作品”,犯错误,摔跟头的只是“班子里的极少数同志”,所以在他的作品里,邪当然不胜正,“坏人”和“好人”的力量对比也往往设置的比较悬殊。
如同剧中的赵芬芳,其实这个人物从一开始烙上了悲剧的标签。
她上面没人,不像齐全盛,上面有陈百川(省委书记上调中央的,一般至少副国级),不像刘重天,李士岩退休前力荐接班(前任的推荐在干部任命中要占很大的戏码),甚至比不得金启明,人家至少还有十几亿的票子。所以她想法设法去上面找人,找李士岩倾诉家庭遭遇,找关省长汇报工作,当然最后她病急乱投医,肖兵的诈骗压垮了她内心原本就最脆弱的那一根稻草。
她下面也没人,当了七年市长,常委会上从来她都只能做齐全盛的应声虫,无论是暂时得势,还是失势似乎都没人跟她同进退,就连自己主管的政府这边,当上了常务副市长的周善本也一直是心在曹营心在汉,时不时打她的小报告。没办法,她只好到前王镇那里去寻回一点点尊严,没想到造假的事省里的报纸压根就瞧不上她,没给她讨价还价的余地就捅了出去。
就连她唯一的小弟秘书刘玉,也在最后表明了心迹,“想得到一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位子”,也许从来就没和她同心同德过。本来自古官场“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也没啥,但是剧中却设置了对手秘书李其昌这样一个鲜明的对比。
她缺少政治头脑,齐全盛治下的镜州“两个常委,二十多个副处级以上干部出了事,老婆、女儿都陷了进去”,肯定是要引咎辞职的,刘重天基本上已经内定进省委常委,镜州那摊子买卖他根本看不上,她所要做的只是要稳住自己的两个对手,然后“上下其手”,在上下都找到替自己说的上话的人,就可顺序接班。连肖兵这样“只有小学水平的骗子”和曲碧珠这样的女秘书都能看的一清二楚,她却非要在三个人中间搅合。
她家庭生活悲剧,老公“搞上了对手的女儿”,还引发了一场真挚的畸恋;儿子国外留学,不学无术,不务正业;表弟高加索替她引荐了肖兵,结果将她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她干群关系紧张,对蓝天集团收回讲话,百姓知道了她“不能代表市委”;对宋小栓卸磨杀驴,她丢掉了在基层干部中的口碑;把老退休干部赶到城外的垃圾场尤其出了一张臭牌,虽然那时候她已经是强弩之末,哦,错了,她从来就没强势过。
她甚至缺少那么点运气,似乎属于“老天要收她”的那种,和肖兵,金启明去星星岛玩,偏偏遇上了齐全盛的外甥女陈海珠,说的话被录音,给了她最致命的一击。
作者的本意是想讲述一个官场三国纵横捭阖的故事,可能因为对主旋律的过度担忧,因此拍出了一部政治虐杀剧。当然,后来,斯琴高娃老师在《国家公诉》完成了对王静扮演角色的一次虐杀,算是完成了角色反转的心里补偿。只是说明周氏作品的一个情节,点到即止,不搞扩大化,留有余地,不一撸到底。
当然从赵芬芳的官场悲剧得出了大家都知道的几个结论:
出事的同志都是副职的。这倒是蛮符合中国反腐国情,副职干部出事一般可以在就职地就地解决,但一把手出了问题,多是异地处理。有句话说“吃饭吃素,当官当副”,说这句话的我真怀疑是不是“五毛党”。
一把手的权力制约问题。当然,上一个问题可能只是本问题的延生而已。剧中金启明说“没当过一把手无法领会权力顶峰的愉悦”,齐全盛也说“可能是我这些年大权独揽,给她造成这样一种错觉,以为当了一把手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我们看到,即使是前王镇的女县长对县委书记宋小栓也只能唯唯诺诺。英国的阿克顿勋爵在十九世纪就提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被认为是关于权力制约论的经典理论来源。本来本剧讨论的主题就是绝对权力和递延权力,然而,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却是从未得到绝对权力的赵芬芳,而有着“钢铁意志,绝对权力”齐全盛在上级,同级,下级的眼中却被认为是个好干部,他的老对头刘重天说“你要绝对权力那是要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做事”,镜州的老百姓也说“我们齐书记那是地地道道为老百姓服务的好干部”,最后的结局是当了市人大主任,不过是功过相抵,全身而退而已,而且我始终怀疑凭借齐全盛的在镜州的强势。
而赵芬芳,从一开始就只是作为一个搅局者存在,不顾大局,没有党性,“从没想过老百姓,心中只有自己那点事”。可见,对于独裁者来说,我们更不能容忍的是搅局者。
因此,其实按剧中的说法,党处理干部,一是党性问题,二是政治觉悟问题,三是经济问题,四是生活作风问题,五是渎职问题,六是所谓的领导责任问题。
应该说,党性即原则性,这是顶大帽子,党性是什么?遵从组织或者的意图而已。上级内定好的事情,你要坚决服从,统一口径;上级未决定的事情,你不得代表组织发表议论,或者说是不能随便“揣摸上意”。所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党性的问题自然摆在“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的首要地位。
剧中齐全盛和刘重天要求赵芬芳收回对蓝天集团的讲话,当然后来赵照做了,她败的一塌糊涂,但其实看看其中的过程,你会发现还有点意思。
首先是周善本的发难,她说赵的讲话“没有上过常委会,市长办公会也没有讨论过,不能代表组织”,一句话就把赵推向了组织的对立面,这叫扣帽子;
在赵试图将矛盾焦点转移到齐全盛时,齐全盛立马要求用举手表决,并且齐,刘,周三人带头举手,这叫定调子;
赵芬芳仍不肯服输,这时候齐全盛发话了,“如果今天不收回这个讲话,就和刘重天连夜向省委汇报”,这叫戴箍子;
最后赵不得不向蓝天集团发表了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奇耻大辱”的讲话,等于将自己的错误公布于众,此时,“组织的意图”变为“全民的意图”,以后就没了翻案的机会,最后一步,叫做“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当然也许,这件事情还可以有下文,写入党章,载入宪法,编进教科书,这样,个人的意图先后再次实现了和组织,民众和历史的捆绑,实现了对个人意志的“轮奸”。
而是政治觉悟问题,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对组织的意图想“另起炉灶,另立山头”,“阳奉阴违,搞两个司令部”,该问题无疑是对组织的意图贯彻不力,没有“加强对思想的改造,跟不上组织的步伐”,没有代表到“最先进的生产力,最先进的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思想和行为上逐渐堕落,有站到党和人民对立面的危险”。因此,这两个问题可以算是“敌我矛盾的性质”,应该说,每个人在这两个问题上,都得划清界限,站稳立场。
当然,这两个问题,对于组织自身来说,纯洁干部队伍,用这两把杀手锏只能“流于内容而轻于形势,”否则会起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不良影响。为什么?不利于党的团结,有损于党的形象,降低了党的威信嘛。所以和平年代,对这两个问题的定性本身要慎之又慎。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往往是第三个问题,即经济问题。剧中齐全盛说“我怕什么,我经济上一清二白,我在镜州这么多年,从没有收过谁的一分钱,没给那个人批过条子”,“只要你经济上不出问题,谁也打不倒你”,同时,这也是他敢于向上级党组织伸手要绝对权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我们的齐书记混淆了在你权力授予上的概念,或者是本末颠倒,舍本逐末。我们知道,只有在权力的源头上实现了分解制约,才有可能保证在经济上不出问题,而不是说经济上不出问题反而成为了自己的政绩,成为拓延权力的筹码。
当然对于经济问题,目前社会上的议论很多,我在这里就不做探讨了。其实,老百姓甚至有了麻木的地步,人们往往最恨哪些贪污不干事的干部,对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干部,媒体和大众渐渐的都有些释然了。
第四个生活作风问题,往往和经济问题是紧密相连的,当然我前面说周氏作品“绝少忸怩之态”,是说周氏作品很少涉及风花雪月和才子佳人。我这里不谈落马贪官的肾功能问题,只说说这个社会风气问题,所谓改革开放,国门一开,资本主义的“香风毒雾”随之进来,使“我们的有些同志,经受住了革命年代炮火的考验,但在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的进攻面前,他们要打败仗”,所以“杀掉一两个,是为了挽救更多的同志”。
诚然,现在的社会(自创打油诗一首)
站街,坐台随便睡,
按摩,桑拿真实惠;
绿茶,奶茶一杯杯,
二奶,小三排着队。
丝袜,皮鞭真不贵,
黄瓜,香肠是美味;
微信,陌陌搞暧昧,
钢管,娃娃真“遭罪”。
隆胸细腰再瘦腿,
壮阳广告满天飞;
**,**真陶醉,
**,**不犯罪。
小秘,干女儿变了味,
制服女王学生妹;
老湿,叫兽工作累,
校长要赚加班费。
天上人间不收税,
**的里面促消费;
幼女一哭撕人肺,
判了5年真是“背”。
后面**排着队,
**出事甭理会;
德艺双馨会国粹,(鄙人私下认为毛笔字为国粹之一,苍老师毛笔字写得还不错)
苍老师来华大家追。
夹紧的韦彤真是美,
宅男看了流口水;
央视说谎不理会,
色戒一演封汤唯。
赵红霞逆袭中纪委,
纪英男成立反腐队;
人民英雄 郭美美,
32G摧毁了红十会。
12秒破纪录催人泪,
只爱女主播有品味;
小霸王淫枪一抖谁怕谁,
冠希哥不行了还有李宗瑞。
社会乱象要怪谁?
****下加倍;
世风日下精神衰,
中华儿女莫沉睡。
“文艺工作者”们早就抛掉了卖艺不卖身的遮羞布,成了中国做大做强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润滑油和催化剂。
中国自作以来对*是讳莫如深的,即使我们有《玉蒲团》,《灯草和尚》等传世名篇,但是也只能在资本主义的香港才能堂而皇之的走入艺术的殿堂,但我们看看,现实的网络世界,基本上80%的影片不敢以*为主题,但往往以性为噱头,等你兴冲冲打开,却发现“热闹是别人的,我们什么也没有”,当然,意识往往作用不了物质本身,面子上的推脱掩饰不了骨子里的倔强,属于中国人文化属性的问题,太宏大,这里也不做深入了。
一个问题,产生在现实和虚拟世界的低俗趣味,到底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还是说只是改革的副产品,开放的必然物,普通百姓的天性解放,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这里涉及政治与文化的从属问题。
****的钳制,意识形态的管控,文化永远会有阶级性,政治始终加强对舆论的引导以服务于政治本身,但是我们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最终也只能做到“道路以目”而已。要想不溃坝绝堤,就得拦截疏导,当然从鲧和禹哪里我们已经从老祖宗千百年的智慧那里得到了答案,所谓“因势利导,上之上策”,那么从那里疏?“食,色,性也”,当然从天性入手,当然,老百姓现在都丰衣足食了,“饱暖思淫欲”,因此,这无疑是个应天意,顺民心的好的突破口,于是在腐化中堕落,在堕落中迷茫,在迷茫中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的精神。关于这一点我会在后来的思想价值体系的建立中再做探讨。
文章已于2019-09-11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