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之后》是一部由王小棣执导,谢怡芬 / 蓝钧天 / 郑靓歆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之后》精选点评:
●年轻就应勇敢追梦吧,还等什么。颇写实的剧,只要不放弃自己,一切都有可能。剧中小静和Kiwi挺衬的,片头和片尾曲也很悦耳!
●来重温陪我撑过大二最艰难的日子的良心好剧啦
●谁不爱涵任呢,彦仪不要老是哭
●第一次看电视剧会讨厌里面所有的人,但是又好现实,因为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人,甚至身边的人更加讨厌
●温馨 治愈 感动
●彦仪我爱
●希望大陆早日合法
●我不管 我觉得很好看 utopia for the 20s 像我们的生活 把我们这些20来岁的人的生活集中起来了;前面很好笑很轻松很快乐 后面马力大开 虐死了 各种冲突都激化 有点太过了 以至于最后大结局完了都没有缓过劲来;所以成长是什么 是妥协吗?是倔强的坚持下的妥协 是无奈妥协下的坚持 现实很残酷 但心里面的坚持一定要柔软的下去啊;里面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太动人 和现实对比太强烈 让人觉得戏剧化效果过了一点 明明是很生活化很记录式的嘛 最后就略略有点矫情了;不过大家的友情真的让人羡慕 太难得了
●最后小静爸爸跟她讲那段话的生活泪奔了
●这剧感觉编好的台词都很少耶很多的都觉得是演员临场发挥,真的好真实哦这不就是20多岁的我们状态吗
《20之后》观后感(一):勇敢起飞
看这个电视的同时想到自己的20岁,今年我刚刚25岁,我是女孩,也喜欢过一个女孩,现在我不想把自己局限喜欢女孩或者男孩,也许是女孩多一点吧,很羡慕剧中的子静,她很勇敢,喜欢kiwi就去表白,她也是幸运的正好那个女孩也喜欢她,子静的妈妈也是一个勇敢的女子,她在中年和丈夫离婚了,之前没有自己的事业,就不是独立的女子,终于跳出去,参见电视节目,拍摄,有自己的收入就可以离婚了,这样的勇敢我才25岁却没有,我想下次遇到喜欢的人不管他是同性还是异性,我都要勇敢去表白。
《20之后》观后感(二):天空一片灰蒙,负伤的它带着放弃的念头继续前行
20岁出头的年纪看着20岁出头的孩子们,痛的快乐的犹如对镜自望。
曾经有个关心我的人告诉我天下雨了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打伞或者找个屋檐,既然没办法让天空忽然放晴,就必须要保护自己。
20岁出头是个什么样的年纪 在这个年纪,我们走进黑暗,四面八方的拳头巴掌铺天盖地的落下。曾经讲过的大话在这一个年纪,被现实连连发问直到哑口无声,要成功的被问及途径时没有想好,要快乐的被问及方法时底气不足,要爱情的被问及现实时连连却步。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正式认清自己一无所有渺小无比,认清未来梦想遥不可及遥不可及,接受生命中你喜欢的不喜欢的都终将成为路人,那些陪伴你黑暗岁月的朋友或者就在下一个路口便要分别,没有什么比心灵上的分别更加彻底。
一颗尘埃想追逐,在不知道追逐什么的情况下努力追逐,追着追着它问自己,我在追什么,它身上上亿个细胞都没办法回答,它就这样被滞留在半空,上无风,下无重,左右无相伴者,大千世界亿亿万尘埃之一尔。
影片中,每个20岁的孩子都痛彻心扉后放弃,再涅槃重生,浴火过后每一寸肌肤都适应着烈火的温度再次审视生活,审视人生,审视当下,学会忍痛去关心和爱护那些生命中爱他们的人,学会就地取材就情况做策略,最后他们还能欢笑只是背后已然有了重量。
也许人生本就是一场给灵魂添加重量的买卖,最后我们会提着我们的灵魂卖给上帝,人一生集赞的喜怒哀乐刻骨铭心难舍难离通通构成我们生命中努力承受之重。
《20之后》观后感(三):17岁的20之后
夜晚广州
回家的路上,在地铁里看《20之后》大结局真的要哭死,打死不能让眼泪出来,心里痛哭流涕真的是太真是的惨虐!小静和kiwi那一段告白太过于真实了!喜欢和害怕都是真的生活残忍之处在于外力牵束内心爱而退避。
一切的不顺利都真实的让人感同身受,这部剧成功之处在于将感情的多面性和平等性真是流露,不管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亲情爱情还是友情,面对生活的浪潮,总是无法避免的跌入谷底然后重新爬起。结局给了个happy anding然而生活的船帆始终不会一帆风顺。现在十七岁的我,看着电视剧里20之后的磕磕跘跘起起伏伏,虽未能贴切体会,但追剧的每个瞬间,伴随主角们情绪的波动,心里纵然万分心痛和心疼。年轻时候的我们都怀揣着热血和激情,对生活对感情都抱有强烈的理想化,想要童话般甜蜜的爱情,想要一尘不染的真心,追求华而不实的黄粱美梦,而然青春年轻就给人们的礼物又恰恰是一份傻气和天真。剧中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海洋的梦想,围绕着这一片无尽头深蓝色的海洋,像生活一样,深邃而无穷尽。
其实,最好的结局不过是在痛苦悲伤之后,还能回到故事的开头。
《20之后》观后感(四):总算看完了。。
剧很真实 也让人羡慕俊男靓女的生活。。
但是彦仪涵任这条线有点奇怪 。一开始涵任对彦仪过分热情 彦仪单恋汪经理 后面又转成彦仪单恋涵任 涵任super straight。有点奇怪。彦仪从喜欢汪经理 、到 转变喜欢涵任姐 很突兀。 而且彦仪这个角色刻画的太弱了 很多事情都以自己为中心 比如引起她和涵任关系转折的“找爸爸导致蛋糕迟到”事件 ,真的是她的锅 涵任是很讲原则的人 工作和私人感情分开。她这样冲动的一下子跑去找爸爸 把工作不管不顾就很不负责 至少也要打个电话告知一声? 不解的是台湾人是不是不太依赖手机 … 剧里很多人动不动手机没电 联系不上。。涵任也是有一次手机没电 男朋友喝醉回去都进不了家。 她也太心大太不在乎男友了吧。。就很奇怪 虽然简杨诚很让人讨厌。 但有些时候让人觉得并不是简杨诚的错。。。
说真的彦仪你真的毫无竞争力啊。。涵任姐那个男友虽然是妈宝 但是有学历有人脉的 。。而彦仪只是一个营养师。。。虽然按设定涵任不在乎这些吧 / 也就是拍剧 不然的话一个直女上司谁会再来关心你啊。。orz 而且她对涵任的感情好像没有找爸重要。。 彦仪还处于迷茫中吧。。应该属于喜欢年长的人 男女都可把。。
冠征这边 。小曹哥都丧生了… 大家还要履行与那国岛的航行计划?? 苏老师+小曹两个人出事了 冠征还差点出事 你们这个基金会的安全性真的没有问题吗。。。?可能utopia就体现在这儿吧。。。
反倒觉得kiwi没那么讨厌 那些纠结都是让人很共情的。。毕竟跳舞那么厉害 又是旅游杂志很大牌的作家 还有一个挺有钱的前男友求复合 这样的人最后选择的是女生 (虽然感觉直女设定最后转姬有点不现实。。)但是就角色而言 这个角色还是不错的。。
剧里面的二十岁都好任性啊 。。小静说休学就休学。。彦仪说辞职就辞职还可以对着上司(涵任)老板(她无耻的亲爹)大吼大叫。。甚至最懂事的阿雄也可以直接怼教授(虽然看上去很解气)。。
这个剧里还蛮喜欢冠征的。很懂事很细腻。但是小曹哥这个人就让人有点不能理解 。太自闭了。。。自己要拉赞助拉不到 就放弃离开基金会要走了。。自己说要去冲绳 上一秒冠征星星眼男神佩服 结果下一秒消失在大海中。。。令人无语。。。
到最后林伯是最大的好人hh。
《20之后》观后感(五):二十弱冠辰 灯火初沸腾
我在二十岁的冬天里断断续续地看这部剧。小视频软件常常闪退。[叹
抛开台剧的清新和部分情节的狗血,它谈论了当下社会中,年轻人在弱冠之年的一些遭际——有关情爱、有关家庭关系、有关择业、有关模糊而不能形状的未来。
有时甚真实到让人想哭。
故事围绕几个二十之后的年轻人铺开。
1
小静,帅T的外表下,与冷酷相反,是极细腻又温柔的人。会在朋友失落时安慰陪伴,会设计别出一格的图样向喜欢的人致歉;已经清楚地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性取向,却也几次三番,在长辈家中略带尴尬地闪烁其词,在面对上一代人的不解时,不激进地割裂和反驳,但坚持和接纳真正的自己。她并不是刻板印象中标新立异的叛逆向小孩。
小静父母之间的关系不算融洽。由于父亲常年厮混在外,母亲借酒消愁、上电视、拍写真,希望引起丈夫的关注。“你们现在都说做自己,可我这个年纪,好像做什么都是错的。”——母亲作为家中唯一支持小静的性取向的长辈,常常因夫妻关系不和而茫然无措,甚至多次不惜委屈自己来讨好公婆。或许“二十之后”所指的,除去身处二十代的青年,还有那些踏着岁月一步一步远离“二十”的中年人。只是在不同时段,人们有着不同的茫然和思索。
但母亲也是给予了小静许多爱与宽容的人。即便生长在不太和睦的家庭中,小静始终是开朗积极的,不论生活上,还是感情上。她有过犹豫和徘徊,但不会退缩或妥协。小静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时,可以大方问询、勇敢求取;在受伤的时刻,得以埋入母亲怀中流泪。
推开世界的门 你是站在门外怕迟到的人看到最后剧集的尾声,KIWI哽咽着拽住小静的衣袖,二人在夜色中彼此相拥——身为观者,也莫名其妙,松下一口气来。Happy Ending 当然甜,但坦白说,我一开始并不看好这对,觉得不论是KIWI过于常人的克制、在情感上的相对成熟,或是那些关于界线和安全区的自我保护,她们都走不到这一步。尤其是从海边回来后,KIWI在车内说的一番话,似乎她真的只把小静当朋友待,所有回应、字字句句、同处的快乐时光,仅是在感谢小静的好意;似乎她完全明了眼前人一片心意所在,却不可能给出对方想要的答复。
小静笑起来很好看——是少年人独有的阳光明朗,也如KIWI说,是“女孩都会喜欢的好看”。关于生活,小静有希望、想往、渴盼,向世界坦诚性向,对朋友交付真心;与此同时,和许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般,她也怀抱对未来的迷惘、无措和初尝世味的试探。她还不确定未来从事的工作、选择的方向,还在喜欢的事物中游离。
KIWI不同,她受过挫、吃过苦,已经具备游刃有余面对生活的能力。她是骄傲的舞者,是一丝不苟的笔者;她的锋刃在划向自己的同时,也常无意刺痛接近她的人。对于小静表白心迹的后文,我先前又确是有过一点期待的。毕竟KIWI是对自己这样严苛的人,是摔跌在地后马上起身继续练舞的人,倘真的一点喜欢都无——怎么会任由对方一次次踏入自己的安全区,又怎么会一次次看着年轻人略带笨拙的讨好,而眼藏笑意。
我很喜欢最后一幕,KIWI“半主动”踏出那一步的设定,虽然不知是不是剧情所需。一方面,KIWI在这段关系中的矜持、性情中的几分隐忍使她很难主动示好,即使是终于作出了决定,也只揣着思念等在楼下;而以小静的性子,喜欢的人就在楼下,之前再怎样伤心,先前短信中的道别再决绝,当然还是跑过去寻了。大概是因她的存在,彼此都有一些可以、也值得让渡的空间与爱意。于是那样骄傲的人,也有那样的一个时刻,俯身落泪,拽住爱人的衣袖不放了。
2
冠徵——因为性取向被父亲赶出家门、声称要与之断绝关系的男孩。
印象颇深的是,告白失败后,他劝阻小曹留在基金会时说的一番话,大意是——“当我划着独木舟在大海航行,我忽然不相信,上帝在那么大的宇宙中,唯独不爱我。我忽然相信,我也可以做一点什么。”话外是讲海洋基金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的更变;话里更多的,不过是劝小曹留下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亲近海洋,让基金会发展下去。尽管告白的话出口后,海浪汹涌,冠徵便清楚自己爱不到了。可我不愿意深想,这番劝留的话几分真假。少年热烈纯净的爱慕,随着独木舟在无涯的蓝色海洋漂流,仿佛没有终点。木浆扬起浪花,复又沉没深海。
或许是编剧有意为之,这个角色的表面有哈密瓜一样的明媚色调和清甜气息,却像去籽的苦瓜汁一样酸涩。我原以为来帮手搬行李的父亲是一场安排好的和解,而后皆大欢喜——父子之间、观念之间。所以看到冠徵哭着被父亲推出电梯时,是真的难过了。可现实好像就偏偏如此?几年前与朋友谈到相关的处境,我也天真地坚持过,认为足够的爱可以消融辈际的隔阂、不解与排抵。后来发现是自己在空中楼阁,想得太过轻易,也许某个行为可以被抑止,但观点的转换实在比想象中要难得多得多。我们的祖辈、父辈,乃至身边的一些同龄人,他/她们的观念很多源自生长的环境、接触的人事、习惯的言语。往大了说,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经过许多个日夜形塑而就,大抵不是朝夕之间所能改换,靠爱发电远做不到。当然,或许是我过分悲观。
这恰也是冲突所在,一方面是面对真实的自我,一方面是至亲的牵绊。正因他/她们生我养我,遇到相爱的人时,他/她们的祝福更是我视若珍宝的礼物。我不认为现今提倡的平权,是要如何“理解”、“包容”LGBT群体,我/你/他/她们原也不过平常人,和其他伴侣一样,希望被至亲肯认——这并不是一件需要用力理解的事情。要到什么时候,鼓起勇气牵起心爱之人的手时,可以坦荡和释然,无需负疚,无需讨要“宽容”和“谅解”?
3
彦仪。诶谁会不喜欢穿白衬衫开机车的女孩哦?
她在单亲家庭中成长,是自小独立懂事、不让家长费心的小孩,但哪里又有完美的小孩呢?不存在的。温良和顺的洁白衬衫下,原也流淌着敏感和倔强。女孩渴望爱和依赖,认定之后就偏执地奔赴南墙,撞得疼了,收拾伤口后复又再撞上去试。
在B站看CUT时,很多弹幕提到——何必非要找父亲呢?除了搅乱生活,让自己受伤,又能得到什么啊。可正是不合时宜的固执,才是彦仪吧。
一直以来,我很羡慕幸福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小孩,我不知道父母和睦的孩子能不能体会这样一种心情——虽然见到父亲的次数屈指可数,甚至从未谋面,可也正因为现实的空白,给想象留下了广阔空间。那些不符实际、不合逻辑的想象在幼年格外强烈。譬如,我曾想过他当年是如何吸引母亲的目光,想过无数个不得不分离的美好理由,想过他突然出现替我庆生,想过他多么善良、温暖,想过他是否对我心怀愧疚——甚至将语文书上关于父亲的描绘统统套在他身上。当然,奢想随着年岁的增长,主动地、被动地消散无存了。回到剧情,或许是自身经历影响,我不觉得彦仪寻找父亲的举动多么不可理喻,她的行为或多或少伤害到母亲,但应是被理解的罢。
诚如上述,虽然由于家庭的缘故,彦仪在处世上相对其他年轻人更显成熟,但她对爱和依赖充满想往和渴求,涵任姐的出现,是被冠以“懂事”标签的年轻人密不透风的生活中,缝隙透过来的光。像对待西点制作一样,彦仪在喜欢上认真了。爱上不可能喜欢自己的人真的很苦,但是控制不住呢。
爱最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