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杀手对话:泰德·邦迪录像带 第一季》影评精选

  《与杀手对话:泰德·邦迪录像带 第一季》是一部由乔·伯灵格执导,泰德·邦迪 / 休·恩斯沃思主演的一部犯罪 / 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杀手对话:泰德·邦迪录像带 第一季》影评(一):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泰德

  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泰德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泰德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泰德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泰德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泰德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泰德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泰德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泰德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泰德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泰德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泰德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泰德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泰德我们的身边有多少泰德

  《与杀手对话:泰德·邦迪录像带 第一季》影评(二):Simple facts about killing

  许多年轻女性受害者都认为邦迪英俊、魅力四射,这是他为了赢得她们的信任而表现出的一面。

  他通常会在公共场合接近她们,假装受伤或残疾,或冒充权威人物(如第二集提到的警察),然后在隐蔽的地方制服和攻击她们。

  他有时会重新审视他的第二犯罪现场,与腐烂的尸体进行性行为,直到腐烂和野生动物的破坏造成不可能。

  他斩首了至少12名受害者,并将一些被砍下的头作为纪念品保存在自己的公寓里。

  传记作家安·鲁尔(AnnRule)将邦迪描述为“一个虐待狂的反社会者,他从另一个人的痛苦和对受害者的控制中获得快乐,直到死亡,甚至在死亡之后。”

  《与杀手对话:泰德·邦迪录像带 第一季》影评(三):不想写题目

  看到最后有点难过。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需要与世界建立联系,获得认可,也输出认可。这是一种获得安全感的方式:这个世界于我是可控的,这一切没有那么糟糕。

  可是Ted从来没有得到过认可,他一次又一次被打击,那种对生活的无力感是那样混沌而空洞:一切都那么糟糕,而他改变不了。他生活在那样的家庭,对自己有那么多完美的畅想,他当然想改变,可他没办法。

  所以后来,当他发现杀人这件事情是他可控的以后才会那样痴迷吧。仿佛原先混乱的一切都在杀人的那一刻得到了有序的整肃。

  纪录片拍得很一般,节奏我不是很喜欢,跳着看完了。那个大峡谷的风景那么美,开车走到那里的Ted会不会也觉得眼前的生活豁然开朗,一切都有所期待呢。可惜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希望来生Ted不要再过这样的人生了,那些可怜的女孩也不要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了。

  《与杀手对话:泰德·邦迪录像带 第一季》影评(四):善恶

  从Netflix的同主题电影Extremely wicked,shockingly evil,and vile跟过来的。

  纪录片中段时,很崇拜那个说出以上判词的法官。下意识地拜师学艺。

  但影片最后Ted被执行死刑时哭了。比起被正义的胜利而感动,更像是因为看到了人性的脆弱和美好。

  觉得后来和Ted一起讨论案子创建连环杀手档案分析数据库的警探,也就是《沉默的羔羊》里的Jodie Foster的原型,是Ted的药引。Ted真正的救赎是那些同被困在监狱里的囚犯。

  怀疑Ted可能很早就感受到身体的变化,曾像“心理学”求救。可惜未果,还越走越远。这在他后来说的一些很“心理学”,但对他自己而言true but useless,的话中可以感受到。

  善恶不是静态的二选一。更像是动态的能量抗衡。有多大的恶就有等量的善的潜力,反之亦然。还记得法官的话么,you are a bright young man and(/but) you choose a different path. 在他极度压抑又极度“善”的基督教家庭,他的善毫无用武之地,似乎他只能向恶。他家的压抑,是在两位记者去他家分享完采访细节后他妈妈在极为克制隐忍的“反应”的那句“So,有人想吃苹果派或奶油么”里感受到的。

  为什么说监狱里的囚犯是他的救赎?

  因为在恶的环境下,他的善反倒有用武之地了。曾经的他不想,或不敢,真正的了解自己。他否认真我,只求认同感,不惜多次强调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因为他是孤独的,何求归属感。这部分归属感在同是充满暴力的囚犯身上被满足。他开始不再孤独。原来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有着难以掌控的邪恶倾向。当他不再忙于掩盖自己的时候,反倒更有能力了解这种暴力背后的根源和动机。

  警探提出“性瘾”的可能性时他先是否认的。在临死前对着镜头哭时却对暴力和性瘾间的牵连表达了独到的见解。

  对所有受害者的心痛无法用言语表达。没那个资格和position谈要不要原谅Ted。不要说以受害人家属的角度去设想。只是把尸体的照片放在眼前,就已经很难做到....

  命运安排Ted以一种另类的方式为人类和社会做贡献。

  Ted走了。他把恶留在了人间。

  正如纪录片最后引用Ted自己的话。你想在人群里找出那些大恶之人么?你是找不到的。你身边任何熟悉的人,在任何一个瞬间,都有可能变成极恶之人。

  那个人也有可能是自己。

  评善恶易于辨善恶。辩他人之善恶易于辨自身之善恶。自身之善恶难于明了凡人皆有善有恶。知恶,向善,时时刻刻,虽非常人之态,但并非不可求也。

  《与杀手对话:泰德·邦迪录像带 第一季》影评(五):不知道放什么标题

  我和我老公从开始约会就开始死刑是否应该存在的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只能以生长的国家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想法而收场相安度日。

  看了这部纪录片后,不经意间我们又讨论起这个话题,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他说数据显示死刑没有办法遏制谋杀数量,也就是数据并不证明一个存在死刑的国家的谋杀发生率要比不存在的国家低。我说死刑的存在不只只是遏制犯罪,虽然很多死刑存在的国家以这点作为支撑。

  他说他最反对死刑的原因是已经有很多冤假错案发生,很多无辜的人就被一个国家的司法给杀死了太恐怖了。我说你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现在很多国家的死刑已经越来越少越来越慎重。好的国家严肃的国家都是在从错误中学习。

  他说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有什么意义,悲剧发生的受害者家庭肯定是会希望凶手死掉的,但即使他死了也改变不了什么,为什么还要再拿一条生命。我说不只是以牙还牙那么简单,这是一种closure吧,特别是像这种连环杀手,也是一种确保悲剧不会再发生在其他人的身上,死者可以安息生者可以move on.

  一直很喜欢网飞这种类型的记录片,之前有看过making a murder。觉得那可以堪称是恐怖片。据说开始那部纪录片没有人敢接手播放也没有人在乎吧,只有网飞。这部与杀手对话又一次印证了我的好印象。

  觉得它不止止是告诉了你这个案件的经过。其中有那么多点都是那么令人深思又令人有点毛骨悚然程度不少于这个杀手给人的感觉,比如执行那天在监狱外喝酒欢呼放烟火的年轻人,欢呼庆祝一条生命的逝去不管怎么样都很奇怪吧。比如你能从那个像川普的procecuter口气中听出来他对凶手刻骨的恨,司法人员特别是参与案件的司法人员不是应该始终保持公正中立客观吗。

  也欣赏网飞的客观性,比如最后泰德原话录音说的他认识的监狱里的每一个杀手都很沉溺于色情片。另外一个人就说他一直在归罪于别人,现在归罪于色情片,那么多人会看不是每个人都会变成杀手呀。但也有那么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辩证说他从来没有归罪于别人,他最后的confess说是我一个人做的。

  这真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但又令人着迷的人物,他又一次验证了我对这个世界没有简单的黑与白一切都是黑白灰相混的毛球而已。混沌。

  他很聪明,你可以说他没有共情能力才会能那么凶残地杀了那么多女孩,但他又可以很深的爱过一个人,又可以幽默风趣的讨人喜欢,这些没有共情能力的人是做不到的。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个天生不能融入或接受我们的社会规则的人。又被一句变态冲动控制不能自己的人。你可以说他弱没办法战胜这种冲动,但谁又能衡量其他人的冲动又多强。他自恋自狂,但最后也能静下心来分析其他案子,帮助调查员。

  最后实在是被这个世界上的疯狂的人的疯狂程度震惊,那个一心相信他无罪最后和他结婚生了一个女孩的女人,很好奇在执行前几天泰德终于认罪后她是否改变了想法,也好奇那个女孩的命运她会不会在一直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的境遇中长大。

  《与杀手对话:泰德·邦迪录像带 第一季》影评(六):泰德·邦迪:一个连环杀手的死亡之旅

  没有谁是真正的“天生杀人狂”,饶是这位犯下了30多起命案的泰德·邦迪,其实回顾他的一生,就像法官在判词中所说的:“你本该是一个前途不可限量的年轻人,但你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选择另外一条路呢?

  泰德·邦迪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认为,不管是自己,还是他认识的许多狱友,他们大多都是因为沉迷于各种色情制品才走上犯罪的道路。对于这一剖析,显然不能太令人信服,因为几乎每一个人,在一生成长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这些东西,但大部分人都并没有变成泰德·邦迪的样子。

  为泰德·邦迪做人格分析的心理学家认为他幼年被父亲遗弃的往事,可能是促成他最后犯罪的原因之一,不过泰德却矢口否认这一点,他甚至认为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作为同样获得了心理学学士学位的泰德,拥有一定的自我分析能力,对于生父对自己到底有没有影响,应该说他心知肚明,他说没有,或许是真的没有,因为生父遗弃他的时候,他才刚刚出生。

  应该说比起被生父遗弃,被初恋女友的抛弃,或许才是对泰德致命的打击,在泰德的自我描述中,他原本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但是凭借英俊的外表,在大学里意外俘获了一个富家女的芳心,这让泰德对于自己的自信心空前高涨,用他自己话来说,她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不平凡的地方,在这之后,他不仅参加了共和党总统选举的宣传队伍,还在警察局的针对女性犯罪的部门实习过,参政的理想在他心中开始疯狂生长,而成为一名律师,无疑是今后参政路上的重要砝码。

  不过让他倍受打击的是,在申请法学院的过程中,泰德并没有如愿以偿进入名牌大学,这不仅让原本看好的老师和同学很失望,更让他的富家女友也渐渐远离了他。一心想跻身上流社会的泰德,在1973年的暑假,彻底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1974年4月,一个叫琳达的华盛顿大学女孩,开始神秘失踪,随后几个月又接连发生好几起女大学生失踪事件,这让西雅图的附近社区人心惶惶。在警方的调查过程中,一个自称名叫泰德的男人,成为头号嫌疑人,令警方惊喜的是,一个女孩主动向警方交代,称自己的男友有作案的嫌疑,而他的名字就叫泰德·邦迪。不过在警方把泰德的照片给目击者辨认的时候,她们几乎全都否认了是这个人,加之当时的泰德·邦迪还是个大学生,并没有任何的前科,这让警方放弃了对他的进一步调查。

  侥幸逃过一劫的泰德选择去了犹他州,去继续完成他的法学学业,从西雅图搬去犹他州的举动,让泰德的朋友感到费解,不过事后分析来看,泰德应该当时已经感觉到了警方的注意,而且嗜血成瘾的泰德也已经无法控制自己,他必须寻找下一个猎场。

  1974年的秋天,在泰德·邦迪来到犹他州之后没多久,犹他州便接连发生三起年轻女性失踪事件,在1974年11月8日,在实施第四起绑架时,泰德第一次失手,女孩挣脱之后,直奔警察局报警。不过让人意外的是,泰德却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在绑架未遂的4个小时之后,他又对另外两名女孩实施了绑架,而这一次行动,他在犯罪现场留下一个手铐的钥匙。

  就在泰德在犹他州疯狂作案的同时,远在西雅图泰勒山上,一群学生发现了许多人的残骸,经过调查,她们正是之前失踪的女孩们。

  1975年1月12日,科罗拉多州,一个度假胜地,一个叫卡伦·坎贝尔的女孩从旅馆失踪了,36天后,她的遗骸在五公里外的地方被找到,不久之后,科罗拉多州另外两位女孩也神秘失踪,遗体未找到。碍于当时各州间警察局信息的不交流,虽然发生这么多起作案手法相似的命案,但大家却并没有互相核对比较证据线索。这让泰德·邦迪逍遥法外的日子大大延长,不过一个意外事件,改变了这一切。

  犹他州的盐湖城,某天凌晨两点的时候,一个巡逻警察发现一辆大众甲壳虫在行驶过程中车灯没有打开,于是他示意让其停车接受检查,谁知甲壳虫开始疯狂逃逸,不过最终还是被拦截了下来,车上的司机正是泰德·邦迪。警方起初认为这不过是一起普通的驾车逃逸事件,谁知在检查甲壳虫车的时候,他们发现了手铐,冰锥,面罩,床单布条等物品,而这些,让警方开始怀疑,这个叫泰德的年轻人,或许跟之前失踪的女孩有关。

  警方找来了之前唯一一个从泰德手里逃生的女孩,让其指认这个人是否就是之前绑架他的人,在单面玻璃后面,女孩一眼就认出泰德·邦迪,正是那天企图绑架自己人。这个消息让警方大喜过望,他们赶紧召集各路人马,准备对泰德进行好好审判一番。

  可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就在准备上庭的时候,泰德居然从法庭的窗户跳出去,逃跑了。发现泰德不见之后,警方赶紧冲上大街,在各路关卡布控,但一无所获,随后又组织大批人力搜山,还是无功而返,不过就在几天后,一个巡警在街上拦下一辆车,发现里面开车的人正是泰德。原来泰德在山上呆了几天,因为一直下雨,天气太冷,只好跑下山来,偷了一辆车,结果又被抓了。

  然而这次逃跑的插曲,并没有让警方意识到泰德的狡猾,结果在之后的看押的过程中,泰德又再次从牢房的天花板上面跑了。这一逃,就是45天,在这45天里,泰德又来到了佛罗里达州大学社区,接连杀害两名女性,重伤3人。1978年2月15日,在佛罗里达州公路上,泰德因为驾车可疑第三次被捕。

  原本可以保释的泰德却拒不交代自己的真实身份,于是警方只好暂时收押了他。从他偷窃的车的信息以及信用卡消费记录来看,警方怀疑,他可能和最近佛罗里达大学的凶杀案有关,在经过长时间的审问和条件交换之后,泰德终于交代了自己真实身份。

  鉴于泰德两次成功逃亡的事实,这次警方可谓如临大敌,光是在关押泰德的牢房门上,就安装了三把锁。在调查取证中,因为被害的女孩屁股上留有凶手的咬痕,于是警方特意把泰德带到了牙医那里,给他的牙齿倒了个模。也正是这个牙齿倒模,让陪审团最终认定,泰德杀人罪名成立,判处死刑。在另外一个起凶杀案审判中,泰德同样被判处了死刑。

  虽然泰德在1978年被判处死刑,不过直到1989年才正式执行电椅死刑,在此期间,泰德还在监狱里和一个他的女性崇拜者结了婚,生了一个女儿。虽然他在临终前承认了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但这并没有让他免于一死,据说,他的最后一顿晚餐是墨西哥卷饼,米饭和沙拉。根据他的遗嘱,他死后骨灰将被洒在卡斯克德山脉,在这里,他曾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与杀手对话:泰德·邦迪录像带 第一季》影评(七):连环杀人犯,也就是一个下酒菜

  我没想到我居然能坐着从头至尾地将四集纪录片全部看完。

  这人世间真实发生的事件,真的比犯罪片还要跌宕起伏。

  《与杀手对话:泰德·邦迪录像带》。

  泰德·邦迪被称为美国的“开膛手杰克”,七十年代在美国的好几个州作案,残忍杀害了三十多名年轻女性,而且不知悔改。他在监狱中要求和记者对话并讲述自己的犯罪过程,完全是为了炫耀,他说:“你们可以把我的故事拍成任何影视作品。”

  那么,泰德·邦迪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纪录片有一条清晰的时间线,依次介绍了案件发生的过程,并穿插进泰德·邦迪的生平,周围相关人物的访谈以及他自己的访谈,企图通过客观呈现,让观众自己去解读他的犯案原因。

  他是双面人。

  泰德·邦迪是一个私生子,他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谁,可依然在外公一家和母亲的照顾下正常地长大。他小时候性格非常内向,但聪明好学,后来考入了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专业。长大后的他,非常活跃,再加上相貌英俊,言谈幽默,那么意气风发。他交了富家千金做女友,渐渐想要从政,构画未来的美好蓝图。

  真好,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

  可是这一切应该都是他努力装出来的,他知道这样的“自己”是为大众喜欢并艳羡的。也就是说,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他有区分善恶的能力。可这不妨碍他被“恶”所吞噬。

  他的另一面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杀人恶魔。有一天,他无可遏止地跟在一个女人的身后,当被对方发现的时候,他立刻用手中的刀杀了他,从中他不是感到害怕、羞愧、后悔,而是感到无与伦比的快乐和满足。从此,虐待、残害、奸杀、奸尸,他一发不可收拾。

  变态杀人犯,是天生的,我第一次觉得和原生家庭的关系似乎不大。

  他是自大狂。

  诚然,他有自大的资本。他犯案无数,但没有一次是在杀人现场被捕。他有过唯一的一次失手,当那个幸存的女孩在记者面前娓娓道来他的犯案过程时,你又会感叹,他真的计谋十足。

  女孩在超市里购物,他扮作便衣警察上前,他告诉女孩他的车在停车场失窃,他让女孩跟他去确认丢失的财物。女孩跟着他来到停车场,接着他说:“我们现在要控告这个小偷,你能跟我去警察局作证吗?你愿意吗?”他仪表堂堂,演技十足,女孩就上了他的车。

  他会根据不同的场景变更他的计谋。比如在海边狂欢节,他会扮作当地一个简单的年轻人和女孩搭讪,然后跟她说,我的帆船翻倒了,你能跟我去帮我一把吗。

  就这样,善良的女孩们一个个糟了他的毒手。

  他从狱中逃出来两次,第一次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纯粹就是利用警察们的掉以轻心,在法院受审的时候,跃下窗户逃走。但其实,这“第一次”越狱是“第二次”越狱的筹备,第一次越狱后的几天,他就被抓了回来,因为他在寒冷的大山里其实无法生活。但是才几天功夫,大山里的艰苦生活就让他瘦了22斤。

  回来后,他继续瘦,几乎减掉了半个自己。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他头脑中的疯狂,他不想被桎梏住,他要冲出去杀人。当他变得足够瘦的时候,他可以从监狱房顶的小洞钻出去,他再一次越狱成功。

  成功后的他,偷车、偷信用卡和身份证,来到其它州,大胆地继续杀人,甚至,更加疯狂。他大胆闯入大学女生宿舍,一进去就虐杀,不让对方有任何反抗余地,幸存下来的两名少女甚至都没看到凶手的模样就昏迷了。

  他让当时七十年代的美国人心惶惶,犯案累累后,他被捕,不仅拒不认罪,还申请为自己辩护。他在法庭上展现自信的笑容,并且亲自审问证人,一遍又一遍让凶案现场的警察描述尸体的惨状。他沉浸于自己的杰出作品之中,他觉得他是这些女孩的上帝。

  他甚至于在法庭上向一个自己的女粉丝求婚,最后这个女粉丝还为他生了一个孩子。

  对,你没有看错,他长相英俊、能说会道、犯案累累又越狱两次,像一个战胜警察和司法机制的“英雄”,于是许多傻逼女性竟然因此产生了崇拜和爱慕之情。

  有头脑的人仔细想一想,他有什么可自大的!

  他杀了那么多人,没有一个是孔武有力的男性。看来变态杀手的发泄对象也是有范围的,几乎都是弱小的、涉世未深的20岁所有的女孩子,甚至有一个只有12岁。

  纪录片的采访对象中有一个检察官,他在谈到这个小女孩的时候,充满愤怒,他说这个小姑娘品学兼优,可爱懂事,和当时他的女儿一般大。当看到她被凌虐的尸身时,他忍不住流下泪来。

  变态杀人出自本能,而人类的本能是以强凌弱。所谓的变态杀人者也是有选择地去杀人,这个泰德·邦迪不杀自己的亲人朋友,不杀有力量的男性和有阅历的女性,专挑小白兔。杀了小白兔让他自信爆棚。

  你身边有这样类似的人吗?欺善怕恶,欺软怕硬的人,请你见一次呸他一次。

  可笑的是,也正是因为他的自大,他在尸体身上留下了他啃咬尸体的牙印,成为了他最终定罪的证据。

  也正是因为他的自大,他为自己不得章法的辩论而自得并肆意赶走了能干的辩护律师,他被判有罪,被判死刑。

  泰德·邦迪的死刑拖了很久,当他坐上电椅之后,当地的青年们喝酒狂欢。其实,当年泰德·邦迪犯案的时候,这群青年们还小,他们根本没有感受到那时候的风声鹤唳,这就是他们出来闹出来喝酒的油头而已。

  泰德·邦迪,你看到了吗?你不是“传奇”,你是喝酒的笑料罢了。

  这个记录片止于这样的一个结局,真好。

  .变态杀人犯一般都包含几个特点:一是极度自恋,二是极有计谋,三是不会恐惧。如果你不够谦卑,有真的有点小聪明,看恐怖片或者看到身边不幸的事一点感觉都没有,你给我小心。

  做一小题测试一下:一个变态杀人犯,看着眼前的三个人,他会选择杀掉几个?(答案留言)

  图文并茂请戳公众号

  《与杀手对话:泰德·邦迪录像带 第一季》影评(八):汉尼拔本尊,虐杀35名少女,逍遥法外十年,他是全美最恐怖的连环杀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酸梅电影”,未经允许不得转发。

  泰德·邦迪

  一个看起来甚至有点可爱的姓名。

  但这个名字对于70年代的美国女人来说:

  既是电视红人,也是恶魔的代称!

  因为从1974年起他共强奸并分尸35名女学生。

  最小的受害者仅12岁!

  而面对警方的追捕和媒体的关注,他甚至还成功越狱。

  以至于民间传闻:

  死在他手里的受害女性超过100名…

  1974年新闻报道“年轻女性惶恐自危”的红头标题

  直到1989年他被判死刑…

  才算是正式结束了这场延续十年的美国女性噩梦。

  就在他受刑30年后的同一天…

  杀手泰德·邦迪死前最后的录音被网飞扒了出来 ——

  与杀手对话:泰德·邦迪录像带

  Conversations with a Killer: The Ted Bundy Tapes

  网飞(NETFLIX)向来都对纪录、纪实情有独钟!

  [制造杀人犯]、[守护者]、[异狂国度]等作品开扒了美国历史上众多案件,除了对案件本身的复盘之外…

  还发掘了文化背景,也留下了历史的警示!

  而[与杀手对话]则是一个新的系列。

  和普通的案件复盘不同…

  片如其名[与杀手对话]就是 —— 和杀手聊天!

  (录音带的海报表明了内容)

  1980年身在狱中的泰德·邦迪提出接受采访。

  一名年轻的记者获得泰德·邦迪的许可,他用录音带记录了他在死刑前最后的对话…

  一座城,一年内,十几名少女被害

  70年代,整个美国都笼罩在“变态杀手”的阴霾中。

  查尔斯·曼森、山姆之子、山坡绞杀机、杀人小丑等连环杀手轮番作案,十年间美国的犯罪率增加了130%

  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着各自的都市怪谈…

  比如西雅图!

  1974年1月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女生琳达·海莉在公寓失踪,她的房间里发现了血迹,本人下落不明…

  警方开始认为这只是个案!

  然而女生陆续失踪证明并没有那么简单 ——

  3月唐娜·曼森失踪。

  4月苏珊·兰考特失踪。

  6月布兰达·贝尔失踪。

  7月简·奥特、丹尼斯·纳斯鲁德两人同时失踪。

  8月卡罗尔·巴伦苏埃拉失踪。

  不到一年,西雅图超过10名女大学生离奇失踪!

  整个城市人心惶惶,尤其是女人…

  过去还敢搭车,事发后连和陌生人说话都小心翼翼。

  因为这些失踪案太邪门了!

  尤其是简·奥特和丹尼斯·纳斯鲁德两位被害者。

  这两名女生竟然在4万人聚集的瑟马米什湖公园,在数名同行朋友的眼皮子底下人间蒸发!

  直到9月份,猎人才在山上发现了她们的遗体…

  这些失踪女生的遗体显示:

  凶手不仅杀害了她们,还伴有强奸、性虐、奸尸、分尸等极端凶残的行为,甚至有人猜测凶手是邪教徒。

  而那时,还没人怀疑这都是泰德·邦迪所为!

  因为在他身边的朋友看来,一个风度翩翩,又英俊潇洒,还是救人英雄的泰德怎能和杀手联想到一起呢?

  谁才是真正的泰德·邦迪?

  泰德·邦迪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十大通缉犯之一,但 ——

  在大众眼中,他是个自信的新闻人物。

  在朋友眼中,他是个随和、友善、热情的男人。

  更加反常的是…

  新闻全是口诛笔伐,而电视中的他却是个微笑从容又能言善道的男子,甚至颇有明星气质。

  为此,泰德·邦迪还因此拥有了大批女粉丝!

  是不是很诡异?

  其实,泰德是一个特别会“打造形象”的男人。

  他曾多次犯下盗窃罪…

  偷盗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用钱换取体面的生活!

  据他自己所说,他的朋友中60%以上都是女性,而且他就是特别享受被女人们拥簇的感觉。

  此处字幕是录音中泰德的对话

  即便被“抢劫、绑架、连环谋杀”等多项罪名公诉时…

  他依旧笑对镜头!

  于是泰德获得了专属绰号 ——

  The Nice Seductor

  (完美诱奸者)

  少年时期的泰德·邦迪有着良好的成绩。

  后来他在华盛顿大学读心理学,救过落水3岁儿童,参与过政府竞选工作,还交过几个女朋友。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他还在犯罪预防委员会工作,负责针对女性的犯罪!

  这让他更清楚政府、警方、民众的弱点和漏洞!

  比如西雅图和周边警署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对失踪人口的追查不及时,人们的戒备心弱…

  (讽刺了美国的司法漏洞)

  他也承认以“骗取女性信任”的方式进行绑架和谋杀。

  比如在湖滨公园失踪的那两个女生。

  泰迪靠着自己的帅气外形、优雅谈吐骗两人帮他把帆船抬到远离人群的地方,然后再暴力行凶…

  (讽刺了人们的心理短板)

  他认为对话可以拉近距离。

  闲聊、调情、玩笑,就像电影画面。

  他会不停地边走边谈,只为让陌生人放松。

  这些女生或出于青睐、或出于同情、或出于帮助坐上了泰德那辆小小的甲壳虫轿车…

  谁能想到?

  一个开着可爱甲壳虫的蓝眸青年是变态杀手!

  或许,泰德的皮囊让年轻女生误以为是一见钟情。

  却没想到一夕丧命!

  一面热情优雅,另一面凶狠残暴…

  死去的冤魂没能看透,哪一面才是真正的泰德·邦迪?

  一个杀手的刑前留言

  泰德·邦迪杀了数十名女性,越狱两次,罪恶滔天…

  但他却帮助FBI抓住了更多的杀手!

  电影[沉默的羔羊]中克拉丽斯与汉尼拔讨论杀人犯。

  美剧[心灵神探]里小乔去狱中和杀手埃德蒙·肯珀共同给连环杀手做心理侧写,研究犯罪动机…

  这些桥段,都取材于泰德·邦迪的真实经历!

  电影[沉默的羔羊],1991年

  美剧[心灵神探],2017年

  80年代,泰德·邦迪在监狱关押期间,曾向抓捕他的联邦探员鲍勃·凯珀尔提供了帮助…

  当时的“绿河杀手”案件轰动一时!

  而学习过心理学的泰德以犯罪者视角分析了绿河杀手的心理特征,对案件侦破起了很大作用。

  曾经泰迪信心满满的声称:

  我是无辜的,我要为自己辩护!

  只不过在众多凶案中,他依旧露出了马脚…

  一位女性受害者身上留有深深的齿痕,在对比了泰德的牙齿后成为他谋杀罪成立的力证。

  泰迪当庭气急败坏,咆哮公堂…

  恶人从不忏悔罪恶,只是懊恼自己被抓住了把柄!

  直到纪录片[和杀手对话]披露了1980年他最后的受访录音,人们才从他口中得知对罪行的看法:

  他本想着利用这次记者采访为自己翻案。

  而记者为了让他能讲述案情出了个主意…

  让泰德用第三视角“猜测”表述自己的犯罪心理,这样录音既不会被拿去作为口供,也揭露了案情。

  当记者问到:虐杀女性的犯罪动机是什么?

  泰德不紧不慢的回答 ——

  假设每一次行凶后都会陷入某种欲求不满的状态。

  可能他就会想,下一次犯罪可能会满足!

  再下次犯案就会满足…

  下下次犯案就会满足…

  听到这里不禁令人毛骨悚然。

  几十名年轻的女性,就这样成了个人私欲的牺牲品!

  泰德·邦迪1989年1月24日执行死刑。

  直到如今…

  泰德行凶时开的那辆甲壳虫汽车仍在博物馆陈列。

  它似乎提醒所有人 ——

  所有邪恶都有着光鲜无害的外壳!

  你永远猜不到,欲望会操纵人们犯下何等的罪恶…

  (发送与杀手对话有全集)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