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1000字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一本由傅雷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精选点评:

  ●傅雷先生二十六岁写下这本书,这当真让人惊异。通读全书,可以看出他服膺的艺术史研究原则:时代、环境、种族。令人信服的一点是,不能深入理解艺术品之产生原委,就遑论借鉴与创新。

  ●这部手稿是傅雷1934年完成,在上海美专写讲义补充整理。1985年在女儿傅敏努力下相继出版,半个世纪过后仍然是受众的值得一看的世界美术入门讲义。 另外《大家小书》系列很不错,不论内容还是装帧排版,值得推荐给大家,谢谢~

  ●傅雷的语言很有鉴赏力,但是读来有堆砌之感。而且书本内容有点碎。普及一下知识还是值得的。

  ●傅雷先生这本书,啧啧,真好看啊,就是不是彩图,看得有点费劲。

  ●傅雷在上个世纪初就能有如此的美术鉴赏能力,实在是佩服。北京出版社的装帧还可以,方便记录读书进度。如果书中的插图是彩色的那就更棒了。欧洲的文化积淀果然比刚成立的几百年的美国功力深厚,希望有机会去看看真迹~

  ●几年前买的一直没看完,现在又翻看剩下的部分。伦勃朗是我喜欢的光影大家,当然贝尼尼的雕塑震撼得无人能比。市面上不断翻新了傅雷这本作品的多个版本。坦白讲,傅雷是用东方人或者说是中国的角度去体会西方艺术,有些解读未必是正确,同时也缺少着实的客观。但,艺术其实就是一种私人的情绪抒发性格表现,或是私人的感官体会。所以说,能去看博物馆出版的解读书籍,可能会更准确的帮助观者理解作品吧。

  ●对于西方美术一直是雾里看花,经本书轻轻几点,感觉明朗些许,只恨讲得太少。傅雷的书第一次读,可以窥见那个年代学者教授的风采。条理清晰,语言优美,深入浅出。现今号称作家的人在读言这个方面怕难有一成能望其项背,惶论学识了。

  ●可以当做西方美术的一本科普之书,不是很好读,读到米开朗琪罗后就放弃了。

  ●建议多点图片,可以改成彩图,文字与图片对应的可以标注一下

  ●西方美术思潮在剧烈冲突中求新求变,有时强调理智,有时强调感情,有时沉醉于古代,有时关注于现实,但直到19世纪印象派为止,仍然走的是一条艺术模拟自然的发展道路。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一):傅雷所留下的又何止是一本《傅雷家书》

  提起傅雷,可能大多数的人第一反应就是那本《傅雷家书》。毕竟这本书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在当下这个越来越注重于家庭教育的社会,这本《傅雷家书》不知道被多少人推荐给中国的家庭,尤其是父母们来阅读。傅雷也因此而被视作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本《傅雷家书》的知名度,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其实傅雷的主要成就并不仅仅只是在教育方面。他还是一位作家、杰出的现代翻译家以及文艺评论家。就像是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便是傅雷先生于1934年完成的一部著作。虽然当时的他只有26岁,但是对于西方美术史已有了很深的造诣。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曾经被誉为是中国版《艺术的故事》。它是傅雷先生的关于艺术赏析的经典名作,也是文艺绘画爱好者们学习美术赏析、西方艺术史的入门书以及必读书目。顾名思义,全书共分二十个章节,围绕着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二十位著名艺术大师以及他们的经典艺术作品展开了讲述。这其中既包括我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也包括伦勃朗、狄德罗、普桑等各个时期颇具代表性的绘画巨匠。在书中傅雷先生所讲述的不仅仅是对于这些美术作品的精彩而独到的分析,同时还将画家的一些生活经历以及所处的时期的历史背景为读者娓娓道来。这样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的去了解这些知名艺术绘画者和他们的作品,进一步的丰富了读者的艺术修养。

  若要说这本书有何美中不足之处,那就是此书的这个版本是由“大家小书”系列收录而出版的。“大家小书”丛书的特点就是携带小巧而方便,设计简洁且大方。但是到了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中便有些显得力不从心了。书中列举了足足有一百多幅名画,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原作名画来作为配图。“大家小书”系列时没有彩色版的,所以这一版本在配图上便让此书相较于那些彩色版的来说显得稍逊一筹。这也是一种无可奈何之事,毕竟“大家小书”的整体风格就在这里。除此之外,一切都还算好。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二):傅雷的艺术研究观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傅雷26岁写的,原作是他当时在上海美专讲课稿部分内容。本书介绍分析绘画、雕塑作品,辅之以文史哲、音乐、社会经济等等内容,不论是对普通读者还是对美术专业从事者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这部讲稿不是美术通史或缎带史,而是凭借各种名作讲解西欧二十多个重要美术家的艺术与事迹。从年代上说,是从十二十三世纪(文艺复兴的初期或前奏)讲到十九世纪中叶,大约跨越五百多年。”

  相较于书中具体讲述艺术的内容,自序中体现的思想和观念更值得注意。在自序中,傅雷点出了当时不良风气:研究西方美术的多但是了解西洋美术理论和历史的却很少,多以概念标榜自喜、浮于形式模仿,缺乏深入的研究。“年来国人治西洋美术者日众,顾了解西洋美术之理论及历史者廖廖。好骛新奇之徒,惑于现代之为美名,竟竟以‘立体’‘达达’‘表现‘诸派相标,沾沾以肖似某家某师自喜。’”所以先生紧接着提出了他的艺术研究观:一是研究西方美术是为了创造中国新艺术,研究艺术必须联系时代环境及传统演化等。“夫一国艺术之产生,必时代、环境、传统演化,迫之产生。”二是要融合外来艺术必须在思想上、心理上感悟。“至欲撷取外来艺术之精英而融为己有,则必须时势之推移,思想之酝酿,而在心理上又必须自觉、理解、憬悟、贯通诸程序,方能衷心有所真感。”在面对中西艺术,先生认为两者技术形式到境界情操是有差异的,谈融合尚早,并不认同所谓的调和中西,古典现代化。还是要严谨认真地对待艺术研究。所以先生专门编辑二十讲内容,包含绘画、雕塑、建筑、装饰、美术等门类名家名作,讲述艺术因果历史、阐发理论是,贯彻其艺术观、研究态度。

  对傅雷先生的写作观念有了了解后,再仔细品读二十讲中的名家名作就有了较为明晰的阅读构建和高屋建瓴的观照。作为普通读者,不仅可以从傅雷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述中掌握关键信息,获得鉴赏的基本技巧,更能培养更为宏观科学的艺术思维。此次北京出版社再版,书中更丰富了二百余幅世界名画,调整了配图,更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视觉资料,可为艺术入门首选读物。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三):不可不知的美术史入门书籍

  傅雷生于1908年,逝世于1966年,算是英年早逝了。他写完这部《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时,只有26岁,却以极高的艺术成就流传了下来,成为经典之作。

  他是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在音乐、美术、艺术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从其所著的《傅雷家书》就能看得出来。他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看过他翻译的《罗丹艺术论》,翻译得很传神,文笔练达。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傅雷先生在上海美专为讲课而写的讲义,当时只有23岁,最后整理补充完稿才26岁,想想真是才子,当年听他讲课的学生也是幸运的。有这么棒的老师,为了教学,自编教材,将自己多年多学及所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真是可敬可叹。

  书中讲到的艺术家有十几位,但对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着墨最多,每个人都有两三讲,这样的设置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三位是文艺复兴三杰,他们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本书独特的地方在于,不是就画论画,而是触类旁通,将各学科相互交叉来分析,探究相互之间的联系。正如,作者的好朋友庞薰琹说的那样“他对绘画和雕塑作品的分析,独具只眼;讲稿中论述的绘画作品,得以与哲学、文学、音乐、艺术、历史以及社会、政治、经济融会贯通,以这个高度分析作品,讲得引人入胜。”这也是这部作品得以长久流传的原因。对于读者来说,看画就不只是一幅画,会读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启发出更多的思考。一本能引人深思的书,才能经得起时光的过滤,在岁月深处发出熠熠的光。

  这些对艺术进行评论的文字,是那么生动,那么形象,那么惹人喜欢,有时会读到心头一颤,这真的是一本讲美术史的学术书吗?比如,在讲《蒙娜丽莎》(文中是《瑶公特》)文字是那么富有魔力,那么温婉,就像瑶公特嘴角那一抹醉人的微笑,让人难忘。

  “假定她真在微笑,那么,微笑的意义是什么?是不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的温婉的微笑,或是多愁善感的人的感伤的微笑?这微笑,是一种蕴藏着的快乐的标帜呢,还是处女的童贞的表现?这是不容易且也不必解答的。这是一个莫测高深的神秘。

  然而吸引你的,就是这神秘。因为她的美貌,你永远忘不掉她的面容,于是你就仿佛在听一曲神妙的音乐,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你的情绪而转移。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欢乐。”

  他对艺术家的分析是独到而精准的,读者结合他的观点,再结合画作,就能看出一二了。

  虽然黑白插画让本书逊色不少,但颜色深浅印的还不错,不是那种黑乎乎一团,无法看清的,这种印刷倒也显得几分古朴。但作为美术类书籍,还是挺期待彩色插图的。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四):听傅雷先生讲名人名画

  傅雷先生也算是“大家小书”系列中的红人了,不过大众知道他,应该更多的是通过《傅雷家书》。我虽然没有完整地读过《傅雷家书》,但是受先生教育后人的福泽,他讲,人切忌好为人师。其实这种思想也贯彻在《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虽然这本书看起来只是一本美术作品的科普读本,但是却远非如此。

  1931年傅雷先生从海外学习归来,1932年,他和他的表妹朱梅馥成婚。当是时,日军已经攻入锦州,上海的工人大罢工如火如荼,年底的时候,傅雷先生的母亲也去世了。大环境和小环境都处于动荡不安中,而这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就诞生在这种环境中,尽管是在说画,但是作者还是夹带了不少“私货”。那么他为什么在一个不适合观赏画的时间写出了一本观赏画的书呢?

  自序中,傅雷先生说,年来国人治西洋美术者日中,顾了解西洋美术只理论及历史者寥寥。我们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时代意义。有一阵子国人讲“国外的月亮圆”,可是到底怎么圆,大家也不知道,北欧人幸福,中国人焦虑,但是北欧式的生活方式到底是怎么样的,适合我们吗?他想要通过科普来讲解的,不过是不管是崇洋媚外还是模仿,你总要先了解吧?当时的大环境,我们是需要了解我们整个的外部世界,不仅仅是西洋的美术这一个课题。“夫一国艺术之产生,必时代、环境、传统演化,迫之产生,犹一国动植物之生长,必土质、其后、温度、雨量,使其生长……但丁不生于中土,形格势禁、事理、环境、民族性之所不容也。此研究西洋艺术不可不知者一。”这段话有着振聋发聩的力量,我们都知道傅雷先生是谦谦知识分子,但是此义愤填膺的气势就在文理之间。——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但是一定能找到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还需要同志们继续努力。之二谈的就是创造,而这本名画的科普,也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二十讲里,几乎都是我们熟悉的名画家以及名画。庞薰琹在推荐中说到傅雷先生对雷诺兹与庚斯勃罗的结论,他并不同意。傅雷先生说,雷诺兹心中有画,故极尽铺张以作画;庚斯勃罗心中无画,故以无邪的态度表白心魄。你同意吗?怕是我们大多数人对这种盖棺定论的话都无法表达同意与否,前提是, 你一定要了解你所要评论的事物。对于名画、名人也是一样的。其实我们看多了类似题材的书,鉴赏名画者大多有自己的偏好,喜欢谁不喜欢谁,觉得谁有局限性觉得谁性格不好,但是其实都不重要,时间说明一切。当四百年后,人们还能谈论他们,品评他们的作品,你能定论谁“心中无画”。心中无画的人也看不得画,更看不得画的好坏,而这样“有态度”的傅雷,也是值得我们喜欢的。你喜欢不喜欢不重要,但是一定要说出门道,有理有据,有了解有热爱,才可以说出让我们不同意的话,然而我们依然爱读“大家”的书,这大概就是原因。

  我最喜欢的是傅雷先生讲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这两位也算是这所有名家中最著名的了。曾经看过一个八卦,据说达芬奇是外星人,随便开开脑洞,都觉得他不是一般人。其实大家的评价也都差不多,虽然傅雷先生那会还没开那么大的脑洞,但是从科普角度来讲,也是趣味横生。米开朗琪罗脾气大,达芬奇为了不被人发现只有他自己知道的秘密,还倒着写书。这里面的名家,有些讨得达官贵人、国王的欢心,一生显贵,生活无忧,可也有像伦勃朗颠沛半生,贫寒交加的艺术家。尽管都流芳千古,但是到底对于个人而言,是不同命的。谁之所以成了谁,都是独一无二的。

  傅雷先生写过这本书之后的几十年遇到的事情和最终的命运,也无法不让我们唏嘘感慨。时间是好东西,二十几岁的傅先生,他一生的快乐和痛苦都过去了,最终留下的,还是他的思考、品鉴、文字。

  这就是意义吧。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五):又一本美术史好书

  傅雷先生二十六岁写下这本书,这当真让人惊异。通读全书,可以看出他服膺的艺术史研究原则:时代、环境、种族。令人信服的一点是,不能深入理解艺术品之产生原委,就遑论借鉴与创新。当然傅雷也没有搞完全的实证主义,还重视了艺术家本人的个性及可能的心理特质。

  在一些作品的分析上也能看出他深入到了作品中,去感同身受。对于那些熟悉的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当真做到了从历史状况出发,解读作品的真相,使我们有豁然开朗之感。

捕鱼奇迹 拉斐尔

  傅雷先生的音乐与文学修养也使书增色不少。通过他的文字,再一次对以前较忽略的波提切利和伦勃朗产生兴趣。波提切利的妩媚线条和冷艳气质使我着迷。伦勃朗的铜版画既有这生动的细节又对阴影和光控制的如火纯青。第十八讲格勒兹与狄德罗则讨论了善与美的议题。十九讲雷诺兹与庚斯博罗,不独讲艺术家,而是意在呈现两种不同类型艺术家的成长与发展模式。当然,我觉得一些部分还可以更好,比如讲鲁本斯、贝尼尼的部分如果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进行一个比较探讨就更完美了。因为沃尔夫林的工作已经达到了这一成就。圣体争辩 拉斐尔书籍内页—波提切利书籍内页—伦勃朗

扫一扫手机访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