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罗麦》是一本由王超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寻找罗麦》精选点评:
●小说写的太烂了吧。不过点评电影的那部分不错。
●影片其实是不错的,有野心,有画面... 只是被删减太多了,导致转场有点生硬。 那么相比影像化呈现,文学作品的包容度更广些,很多细腻的情节在原著中都有详尽的描写。电影不曾讲述的,不曾表露的,不曾传达的感情,可以在书中找到慰藉。
● 前两天看了电影,感觉属于中法之间的“断背山”,但肯定被剪辑了,韩庚的演技还是可以的。朋友送了我一本《寻找罗麦》的小说,果然剪辑了很多,小说里罗麦其实叫李亦,作者也写了赵捷和李亦的相识,所以终于捋顺了电影为什么罗麦那么喜欢赵捷了。
●剧本写的很简练
●也许真像影名那样 需要去寻找 赵捷在寻找罗麦 而我们在寻找那一丝能被广电放过的基情 但看过原著的我想说 从罗麦对赵捷的很多隐晦的情感线中 真的能发现他对赵捷有很深的爱情 而赵捷也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时候 他无意识的会想起罗麦 里面参加了很多复杂的情感
●剧本看哭
●即使不忘,
●我,一定要说!《寻找罗麦》书里描写了赵捷对李亦情感最明显的地方就是,火葬李亦的时候,因为李亦死的地方是在雪山,所以赵捷花了三天的时间请了当地的藏民和他一起去很远的地方砍树,当时看了给我感动得!!可是电影里居然一笔带过了!一!笔!带!过!了!生气!
●王超文笔原来很不错,惊讶。
●中法两个男人之间一场不为人知的感情,一个美丽而忧伤的爱情故事。电影拍的很感人,不过删减了很多片段,再看看书,书里有很多内容隐藏着赵捷对罗麦的很深的“爱情”
《寻找罗麦》读后感(一):《寻找罗麦》——寻找爱的能力
看到很多人说这本书类似于《断背山》,但我觉得这就像是一场自我安慰的一场救赎,救赎谁?救赎自己!
因为一场车祸,赵捷和李亦成了这场车祸的幸存者,李亦带着内心的自责去了西藏,就像西藏圣洁的哈达能洗涤自己内心的罪恶一样,却永远葬送在了雪山之下。或许是从这场车祸开始,李亦才发现赵捷这个从小玩到大的好友,跟自己心目中的人是不一样的,就像我很爱你,却突然发现你只是在假装爱我!
李亦的西藏之行,应该是为的寻找什么东西,寻找爱的本意是什么?总想要最纯最真的情,可这里头总是掺杂的一些其他东西!可能李亦一直觉得赵捷不懂他!长大了我们都变了!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在李亦死后,赵捷去追寻李亦的脚步,去寻找关于他的记忆他的痕迹,可能这让他的内心多少有些安慰吧!
《寻找罗麦》读后感(二):寻找你曾经走过的足迹
看了《寻找罗麦》之后,说不出什么感觉,总之涩涩的感觉在胸口,长长的一声叹息。这是一个关于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也是一场寻找曾经你走过的旅程。故事内容并不复杂,一段兄弟情,一个被意外而离世的男孩,一场去西藏完成心灵救赎之路,一场意外的离开,一段追溯回忆开始。其实我不喜欢这么伤感的故事,要么继续要么离开,而不是阴阳相隔。这混杂的兄弟情让我十分的难过,难过于一个单恋一个不知。其实我倒是期望他们能在一起,并且祝福他们幸福。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一切,一切都改变了。好吧,既然这样也不必要再发生一次意外吧。相隔两地也总比阴阳相隔好吧。故事的情节并没有安读者的意愿开展,当赵捷踏上西藏的土地之后,一切的真相涌现出来。他明白了罗麦的心里历程,看到了他所看,听到了他所听,感受到了他的一切。似乎在冥冥之中罗麦指引着赵捷走完了全程,二人心灵合一,成为一体。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信仰和救赎的故事。最后我明白了罗麦所需要的以及赵捷所感悟到的。
尽管这个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我是这样认为的。
《寻找罗麦》读后感(三):寻找你曾经走过的足迹
看了《寻找罗麦》之后,说不出什么感觉,总之涩涩的感觉在胸口,长长的一声叹息。这是一个关于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也是一场寻找曾经你走过的旅程。故事内容并不复杂,一段兄弟情,一个被意外而离世的男孩,一场去西藏完成心灵救赎之路,一场意外的离开,一段追溯回忆开始。其实我不喜欢这么伤感的故事,要么继续要么离开,而不是阴阳相隔。这混杂的兄弟情让我十分的难过,难过于一个单恋一个不知。其实我倒是期望他们能在一起,并且祝福他们幸福。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一切,一切都改变了。好吧,既然这样也不必要再发生一次意外吧。相隔两地也总比阴阳相隔好吧。故事的情节并没有安读者的意愿开展,当赵捷踏上西藏的土地之后,一切的真相涌现出来。他明白了罗麦的心里历程,看到了他所看,听到了他所听,感受到了他的一切。似乎在冥冥之中罗麦指引着赵捷走完了全程,二人心灵合一,成为一体。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信仰和救赎的故事。最后我明白了罗麦所需要的以及赵捷所感悟到的。
尽管这个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我是这样认为的。
《寻找罗麦》读后感(四):小说如何变成电影之《寻找罗麦》
lue编辑
一本好书对于爱好阅读的人而言丝毫不亚于遇见自己的心上人所拥有的那种激动。一部经典好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是值得一代又一代人细细品读,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文学名著。但是能够仅仅通过纸质书籍的阅读,通过文字将书中的内涵传达给每一个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其中的难度不仅仅包括识字率的普及程度,更加包括了阅读人群的阅读兴趣。在现在这样一个人们已经习惯快节奏生活的社会中,能够真正静下心来泡上一壶茶,细细品读一本好书的经历已经算得上是奢侈的行为了。
电影的到来就为这些经典作品的再现和进一步传播提供了机会。一部作品是如何通过电影导演的编辑转变成荧屏上视觉与听觉同步传送的电影呢?今天我们就可以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由导演王超编著的《寻找罗麦》一书就对电影《寻找罗麦》的创作全过程进行了梳理。
在提到本书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王超,他的经历可以说是身兼作家和导演两个身份,后期人们对其的关注点主要是放在导演这个身份上。看过《安阳婴儿》《江城夏日》等影片的观众应该对作者的拍片能力有大致了解,不过作者的不少影片都是自编自导可能了解的读者或观众就不是那么多了。本书《寻找罗麦》就是作者自编自导的影片之一,只不过本书是同名小说。严格来说,电影《寻找罗麦》的原著小说并不是本书《寻找罗麦》,而是作者曾经写过的小说《去了西藏》。
究竟在原著《去了西藏》和影片《寻找罗麦》之间有哪些改动和共同要素,读者在本书的阅读中能够清楚地了解这一切。一部小说是如何成为一部电影,这本书的作者王超在谈到这一点之前好像少少跑了一下题:顺带将自己前半生的人生经历简略介绍了一遍。可能有的读者看到这些内容觉得有点凑字数的嫌疑,但是如果不了解这些大前提的话,你是无法了解作者再怎样的情形下走上创作以及导演这条路,你也就无法了解到为什么《去了西藏》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为什么后面想起将这部小说重新改编成影片《寻找罗麦》。
读者在这本书中不仅仅可以看到《去了西藏》也就是《寻找罗麦》的原著全文,还能够看到这部小说的改编剧本,这对于只是观看电影的普通读者而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剧本以及王超导演曾经导演拍摄电影的一些彩图能够让读者与电影制作的现场有更进一步的接触。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书的阅读对电影制作的流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寻找罗麦》读后感(五):寻找罗麦
《寻找罗麦》这部影片由曾获戛纳奖的中国第六代著名导演王超执导,在中国一上映的时候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不仅仅是导演或演员的整容强大,也不仅仅是西藏、北京、普罗旺斯等拍摄地的豪华,更被认为是中国同志电影的一种创新,故事中无时无刻不穿插着关于救赎和更宽容的爱,被认为是一部壮丽而忧伤的心灵公路片。在本书不仅收录影片的原版小说,另外收录了戛纳奖导演王超的访谈与自述,一些珍贵的拍摄照片,在阅读中有另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
影片改变自导演王超的小说《去了西藏》,小说中讲述了两个男孩李亦和罗麦之间的长达半生的故事,从小到大,两人一同成长,游戏,求学,工作。形影不离中,情感早就在点滴中升华,在一场交通意外事故中,俩人见证了一个无辜男孩子的死亡,李亦内心中充满着深深的自责,慢慢的俩人从至交好友到出现嫌隙,李亦去了西藏,在圣洁的地方埋下了自己的生命,罗麦沿着李亦的行踪轨迹,开启了关于救赎的道路,在行走中感受隐秘在内心中的情感和不舍,也在行走中释放心底曾经沉重的负担。这在影片中的情节上做了一定的修改,在人物的设置上,由中法两国的演员来演绎,演员韩庚(饰演赵捷)和法国影帝杰瑞米(饰演罗麦)都是充满性灵的优秀演员,在俩人的对手戏中,一个眼神一个微妙的动作都让人充满琢磨的好奇性,同时添加了其他的一些人物,赵捷的母亲妻儿等,在寻找罗麦的旅程中,从细微的对话中刻画一个立体的罗麦形象。在取景上,从北京到西藏,从巴黎到普罗旺斯,不论是故乡还是内心的纯洁之地,不论是魂归故里还是精神自由的永远飞扬,都在寻找罗麦的道路上,通过赵捷的视角展现出来。
一个人活在世上,总要接触爱。爱有情感的交织,有亲情的细腻和伟大,有爱情的坎坷和波折,有友情的羁绊和遗憾,也有无边的大爱洒满人间。爱是盔甲亦是软肋,爱是忘不掉的回忆。那么多匆匆来去的人群,在过往中可能仅仅是教会我们一堂课或者明白一个道理,便离去不再相见;也有来过便不曾舍离,住在我们心底的人,每每翻出来,内心或欣喜或绞痛,或留有遗憾或教会勇敢。
赵捷和罗麦的情感在整个故事中隐约出现,它不是热烈奔放的,却让人感到深沉与厚重。每个人的内心都隐藏着恐惧和悲戚,每个人都试图在纯净之地寻找救赎。生在世最具有发言权的只有经历过生活磨练的人,人生漫长,苦乐参半。罗麦在交通事故中亲眼见证男孩的死亡,一个鲜活的生命陨落,在其过得人生中,也许没有做好当父亲的准备,以为自己间接杀死了一个未出世的生命。两个生命让罗麦走向西藏,希望在纯洁之地净化自己的灵魂,也为逝去的生命寻求解脱,自己也在意外中埋在西藏的雪底下。赵捷踏上了寻找罗麦的道路,走过罗麦走过的路,感悟生前罗麦那些难以明说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