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十年》是一本由吴晓波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017-11图书,本书定价:174.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激荡四十年》精选点评:
●所谓沧海桑田
●回顾整理吧,说不上什么建树,不过看着还挺有趣,也想到这些事发生时的自己。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厚厚三部书,感受到作者收集了大量真实数据和旁征博引的案例, 整理出清晰的叙事脉络,内容详实深入浅出。深感中国经济缺少的是高屋建瓴的制度设计,多的却是救火式的行政干预,出世彷徨不甘,入世火中取栗。
●中国经济大事件编年史。写得偏文气,不显枯燥,但点得不够深入。写这书还是很有必要的。读下来觉得畅快。 读了最近十年,恰好用了十个小时。
●先看的2008之后,又看的之前 在商海沉浮里的各个独立的人看起来都十分渺小,可是也是这些渺小汇聚为这跌宕起伏的四十年 2019第22本
●我们生活在这里 感谢这个时代 下一个十年会有更大的变化
●其实自己也很难想象 要是多年前的我应该是无法静下心来看这些故事的 1978年恢复高考是爸爸妈妈那个年代的故事 到2008年那个记忆里故事最多的年份 到2018年身处他国的我 整整50年的故事 这背后的太多细节都是我不知道的 有时候想 仿佛发展中的祖国在我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直变化的 而且也从来没有慢下脚步 身边的一切也都是随着科技更新不断转变的 或许 又是因为我成长的环境和我的父母 我觉得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没有想到翻开这样一本书 能让我看到更多的中国 真心希望祖国发展的更加壮大,美好,民主,和谐,幸福 最重要的是有我们自己的文化传承,品牌创造,文化输出 让世界知道真正的中国是一个向上的正能量的团结的力量
●大事件改变历史进程,小人物体现历史温度!
●看电子书不知不觉,想不到纸质书介么厚。不同时代特点鲜明,有每个时代的政策对经济形式的影响,代表企业发展史举例,不同性格的企业家对企业命运的影响,同类型企业跨时代对比。一个个案例,不枯燥,很好读,推荐~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一):普通学生眼中的激荡四十年
90后的我,08-18年。自己从小学到大学。这十年间对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我来说,通过这本书,稍微了解自己经历了一个怎么样的时代。
作为一个普通的且不具备专业素养的读者,在本书中看到了国家发展经济的抉择,看到了几代企业家缔造的庞大的中国企业,也看到了社会在这十年中崎岖的发展。
也许正如其他读者说的,此书并不完美。但我以此轻触到时代的脉搏,足以!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二):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以空前的破坏性创造,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勇气和格局。在这部企业史上,一个又一个的企业起落故事告诉人们,成功是多么不可靠的一件事。正如任正非所说: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过九死一生还能好好的活下来,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成长。历史也许不会一板一眼地重复,但是其戏剧性的相似还是令人心惊。正如《伟大的博弈里》描述的:这个资本的游戏亘古未变,同样亘古未变的还有人性。所谓历史也只不过是基于事实的二次构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洞察才有助于我们更好去理解这个世界。个体本身的渺小,无异于一粒尘埃,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以至于我们焦虑,迷茫。然万变之中,总有不变,这个不变也许就是人心人性。诚所以尽性,恒所以尽己。对于辽阔而莫测的未来世界,保持必要的敬畏,持之以恒的去改造自身,顺势而为也许才是我们能做的……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三):【读书笔记】激荡四十年
#2008
1、08年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第二天下午国内宣布降息,投资大门打开,刺激房地产消费。实行家电下乡政策,给予补贴,缓解了家电的库存压力,延缓了落后产能淘汰的速度。3G牌照放发,汽车业提出1.6升排量以下购置税减半。出口回落,直接拉低了工业增速。
08年的经济危机比1998年更严峻,当时的经济危机仅局限于亚洲,而08年的经济危机发生在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美国和欧洲。因此,政府把经济较快平稳增长作为了首要任务,保八,即GDP增长维持在8%以上,会持续出台刺激政策,包括通过刺激购房需求、缓解开发商资金压力扶持房地产发展。如果增速降低至6%-7%就会牵涉到就业率,最终影响到社会稳定,8%是经济的生命线。
2006年国美并购了永乐家电,打下了久攻不下的上海市场,但是大并购也意味着红利期的结束,江湖不再有好奇之事发生。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四):国企、外企、民企角力四十年
《激荡四十年》是本人首次阅读经济学门类的书籍,也算是一套经济历史图书吧,其中讲述的故事,论述的观点,许多都让笔者大开眼界。
其中国企、外企、民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角力,政府在其中充当“裁判员”角色的观点,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国企、外企、民企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三股不同的力量,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现在均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在“赛场”中角力自是必然。政府应该充当怎样的角色呢?我想还是应该在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多做思考,对于大的风险,要用法治手段予以化解,对于小的风险,也要用法治手段予以引导,说白了,政府就像是足球场的裁判员,吹哨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书中介绍的许多经济人物中,笔者对牟其中的印象最为深刻,当代的经济大咖中,有多少是牟其中似的人物,或有多少企业家正在用牟其中似的手段盈利呢?牟其中的运营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五):一点感想
1、“一切秩序都被破坏,一切坚硬的都烟消云散”是作者贯穿于全书反复提及的一句话。从书中可以了解到,改革开放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读到80年代堂堂省委大员要冒着杀头的风险搞改革、被定为投机倒把罪的温州“八大王”、在蛇口敢向邓公要权的袁庚......不禁感慨,中国能有今天的成绩真的来自不易。2、虽说书的副标题是中国企业史,但是作者还是颇具人文关怀的把不少关注点放在了小市民、农民工身上,而读到这些章节心也不时会被扎一下。贾樟柯拍完《江湖儿女》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大陆最流行的一个词叫「炮灰」,炮灰就是指:这些稀里糊涂无辜地卷入时代,然后被牺牲掉,不会被记忆的,甚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过之后,没有任何痕迹的人,他们都被称之为炮灰。”在改革开放的大浪中能够勇立潮头的往往只有极少数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绝大多数人们都只能是被大浪淘掉的沙粒,可是这每一颗沙粒背后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家庭,他们用青春、汗水、甚至是一些被忽略掉的权利最终才构筑了这个时代,他们同样应该被铭记。3、今年上半年读了杨奎松的《革命》,该书大致算是一部我党的创业史。改革开放说是二次创业也不为过。不论革命还是改革都可以看到都是到了所处时代最危机的关口,最终通过解放思想、制度变革让全党、全国迸发出了新的活力并为此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时值四中全会前夕,第三季度全国GDP增幅下到了6%,我们似乎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关口,中等发达国家收入陷阱我们是会掉下去还是把它当成一份馅饼吃掉我不清楚,用书中引用易卜生的话“每个人对于他所属于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明天需要创造,而这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