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一部由唐煌执导,唐菁 / 白冰 / 陈方主演的一部剧情 / 奇幻 / 古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聊斋志异》精选点评:
●在大陆的传统文化被快餐和拜金冲击地支离破碎之后,60-80年代的港产成了经典古装片的最后一个阵地,范本式的布景演技化妆音乐,一颦一笑一招一式连演员表都带着中华古典文化特有的优雅,如今算是彻底明白,文化变了时代变了,经典也就绝对无法复制了
●三个故事,各有趣味,都能给人反思。古朴味道意蕴悠长,看起lai回味不少。《聊斋志异》确实是达到了古代文人意淫的巅峰。
●经典老电影,选角完美符合人设,都具备古典风骨。
●花姑里演狐妖色诱的莫愁是第一个自杀的港姐~~可悲可叹。聊斋是中国古代书生的艳梦。
●光影婆娑戏剧流,明暗变化降格剪。水墨聊斋三曲意,鬼狐有心人无情。
●虽然现在看来无论表演形式还是场景处理上都和如今我们看惯的不太一样,但考虑年代真的应该五星好评
●三个故事拍得都还不错,我比较喜欢婴宁,因为小说也是最喜欢这一篇。
●比现在的好多了
●现在看来是古典含蓄之美。。。
●得《聊斋》之真意,古典气息浓厚!稍带戏曲的痕迹。
《聊斋志异》观后感(一):这位姑娘,可曾看到一个红肚兜从这儿飞过来?
戏里人说话真好听,作为一个还算俊俏的男文青平日里无非就是看看书弹弹琴唱唱歌吃吃酒泡泡妞什么的,这些其实都不叫个事儿,但若是一个不小心睡了个连交换空间都会的家里家外都顶得住的女强人那就悬了,你因为鸭梨大所以耍狠就想翻脸妄想拔雕(三声)无情,后果很不堪阿,前车老陈的死是个迷阿。婴宁和王子服把保命的物什那样儿戏的挂着合该出事,更何况勾人的婴宁还撩事儿不给事儿,这样的媳妇真是大大的麻烦啊。你这面睡了纯情小白兔那面又睡了风骚狐狸精,这种事破露的总是快,于是大奶战小三儿,二奶挂了大奶撤了你拣回一命然后又拣回一命。
《聊斋志异》观后感(二):美女皆寂寞
模式化的故事,各个故事都差不多,续集和第一集更相似。
从天仙配到牛郎织女,从白蛇传到聊斋志异,故事雷同太多,一言蔽之——美女皆寂寞啊!——无论仙女妖女还是狐女。
憨厚朴实的劳动人民,能遇到美女,比如牛郎。
富家公子,也能遇到美女,比如《精变》。
穷苦书生,能遇到美女,比如这部电影。
浪荡公子,也能遇到美女,即便花天酒地,比如本片的续集。
而所有的美女,都像没见过男人似的,对男主角一见倾心,而且对爱情非常忠贞,忍辱负重,还可能去冒着生命危险盗取仙草。
这哪是什么民间故事?这纯粹是民间傻小子的妄想——“晨起伴君读,月下赏荷池。”
《聊斋志异》观后感(三):各展才能的现代寓言
这部电影号称开启了香港古装剧神怪剧的先河,唐煌出品,由此也展示了他的全能,诚然,这部电影的布景和服装实在是考究且精良,在导演的镜头语言关照下,一切颇有几分李翰祥之感,而编剧更是超强卡司,王植波、汪榴照、易文,电懋的中坚力量悉数登场,然而从剧本上看,事实上,这部电影和《聊斋志异》的关系并不很大,基本上是三位编剧的创新,比如《狐谐》,蒲松龄的原作主要将的是狐狸精女子说话的幽默,而后也是好聚好散的,而这部改变的版本则完全忽略了这些,一笔带过,强调的是男子的忘恩负义,再比如《婴宁》,也没有本剧诸多戏剧冲突,没有什么邪妖人,不过是个描绘个“吃了笑药”的女子,且最终离去,而这部电影“笑”的环节也被省略了,至于《花姑》原作是《花姑子》,除了人物设置外,更是相近的部分稀少,所以说这部《聊斋》完全是编剧们的再创作,挂羊头卖狗肉……但不可否认,这部电影在当时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因此又续拍了2和3,可见观众对这类题材的偏好,以及导演的精良制作,但是其实这部戏的剧本和原作的出入是最可研究的,其中秉承贯穿的是“有的人比鬼可怕”,在三位编剧的笔下,女性依然是主角,这符合聊斋,也符合当时的电影背景,女星的绝对地位,所以,当时开拍聊斋是明智的,音乐也搭配的很好,大量采用了诗经,很显文雅,但是这也是自己给自己的束缚,毕竟和同时期,邵氏主打的黄梅调比,电懋的诗经是曲高和寡了……在女性人物设置上,编剧采取了二元对立的模式,同样是妖,有善恶之分,比如《花姑》,而人妖的情况,是人恶妖善,比如《狐谐》……而基本上男性在电影中都被设置成了好色之徒,其实这部电影也有了几分哲学意味,那就是,一切都是虚像,或许平凡才是美好,当然这在批判意味上是稍弱于蒲松龄的,但是却也符合当时迅速发展拜金的香港社会……
《聊斋志异》观后感(四):全片的高光在于婴宁的微笑和假花姑的肚兜
国泰的聊斋第一部,是这个系列的开篇之作,但是选取的三个故事在聊斋当中并非耳熟能详。可能相对陌生的故事更容易让编剧发挥吧,虽然发挥的都不咋地。(本片中流传最广的故事婴宁,改动却是相对少的)。
跟其他60-70年代的古装电影一样,本片采用的也是市内布景,虽然道具不比现在的精良和高大上,但是体现出来的古代意境真是棒!
虽然展示的是三个独立的故事,但三个故事男主的演员却皆为一人。虽然男演员的演技不错,相貌英俊,但是一个人连串三个片场,不免让人有一点点出戏的感觉。
三个独立的故事,却用了三个女主,而且各个容貌秀丽,尤其是婴宁,简直就是书中的爱笑妹子活脱脱的走出来的样子。此外,花姑中的女反也非常性感。
第一个故事狐谐,原著中主要突出的是一个“谐”字,容貌清丽的狐女利用自己的机智反讽了意图出男主洋相的酸儒损友。其中几个段子即便是现在也着实令人喷发。影片的改动则相对较大,性格上,把机智容貌清丽的狐女改为个性平平,毫无灵气的圣母白莲花;剧情上,把精彩的酒席斗智环节全部阉割,改为庸俗加惊悚的妓院喝花酒;改动最大的还是男主,把原著中谨小慎微,老实落魄的男主改为忘恩负义,胆小怕事的凤凰男。
个人特别并不喜欢这个篇章,主要由于女主特点不够鲜明,而男主的性格过于混账,原著中的精彩内容完全没有体现出来,而且立意也比较low。
一开始出场男主就是一副标准的落魄倒霉相,在痛失了第一个免费炮机会后遇到了狐女,本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渣男传统和狐女欢好后,两个人住在了一起。要说这男主,一无才华,二无手段,怎么就让这么漂亮的一个狐狸精妹纸出来以身相许呢?好吧,聊斋故事都是这样的,我理解这个是蒲松龄老先生的美好愿望和作品起手模式。
再后来,男主凭借着狐狸精妹纸的银子过上了好生活,开始嫌弃狐女身份,渣男性格暴露出来的时候,狐女立刻来了个大转弯,你不要我,好,我滚!。。不,我带上我的东西一起滚!男主一夜回到解放前。这里的描写存在问题。男主嫌弃狐女有一个很自然的过渡:男主自己打的小九九、狐朋狗友的诱惑,外边的花花草草,还有男主的那句暴击100的伤害台词:“就算是瘸子驼背,好歹是个人吧”,丝丝入扣。但是狐女离开男主的决定则过于突兀,突然就特别坚决,你翻脸,我也翻脸,然后一点回转的余地都没有,这个给人感觉并不自然,一般女性还是很少能做到这么决绝。而且面对男主的背叛,女主作出惊讶的那个表情。。。过于浮夸。
然后,女主就走了,男主无奈定下心来想结婚过安稳日子,看上了街口的小白菜(小白菜的颜值简直本片之最了),但是在结婚的当天“惊喜”的发现,小白菜居然是个驼背和瘸子(没错,遭到了报应),于是开始赖账悔婚。男主渣男指数至此可到达了峰值了:难道没有听过,自己约到的炮就算含泪也要打完?
电影版的狐谐过于强调了男主方面的刻画,从开始的落魄到发达,发达之后的小九九到挽留狐女的卑躬屈膝,从看上小白菜的饥不择食再到悔婚时候的厚颜无耻,渣男的品质体现的淋漓尽致。编剧该不会是个受到过类似刺激的一个女士吧。
第二个故事婴宁,是一个流传还算比较广的故事,故事的内容与原著的差别不大,就是男主追求爱笑小萝莉表妹的故事。
婴宁原著当中对于情节的推动比较波澜不兴,最终的故事也比较平淡,但影片中为了将矛盾集中化,打造出情节的高潮,塑造了一个形象特别猥琐的妖怪道士作为boss,还搞出了一个名叫本命图的玩意儿,通过最终成功的想要除魔,最终完成剧情。个人觉得这个比较扯。
原著中婴宁性格的变化代表了女人由天真烂漫到成熟内敛的过渡。但影片当中却将原著故事的后半段完全删去,也就是婴宁姑娘从头笑到了尾。除了妖道来搞事情,家人也对婴宁异类的身份没有啥异议,完全的大团圆结局。这个设定显然不符合情理。
此外,婴宁的身上也并非完全美好,原著中一个邻居的少年对他产生意思,但是却被婴宁施法弄死。相比之下,影片当中邻居高富帅公子的结局仅仅是落水可就幸运的多了。
影片中把原著最搞笑的一个梗也完全删去,这个是比较遗憾的。原著当中男主向婴宁求爱,婴宁问他什么是夫妻之爱,男主说就是两个人睡在一起。婴宁说:我!不!习!惯!和!陌!生!人!一!起!睡!觉!。。。影片中把这段改为男主拿手指比来比去,比个毛啊!个人感觉这句话是婴宁一个故事的精髓啊,就这么删了,实在是非常遗憾。
第三个故事花姑。这个是我觉得目前看到的最扯的聊斋故事。女主花姑充满了各种矛盾和拧巴。从风格上看,如果说狐谐走的是现实路线,婴宁走的是纯情路线,那么花姑走的就是18禁的路线。
原著中清灵可人的鹿精花姑子在影片中变成了一只无厘头的兔子精。一开始被一只狐狸抓住,就快被杀掉的时候,被男主救下。然后立刻化成人间的美女,与男主互生情愫。这一段太不合逻辑,刚刚经历生死的兔子转身就跟人类谈情说爱,不说情绪控制的是否可能,单是刚撕过X的伤痕累累转眼之间就不见了就让人觉得奇怪,要知道人家狐狸精被男主打的伤口留下的疤十年后可是还在呢。
接下来就更搞笑,男女互生情愫,一时没控制住就干柴烈火了,完事儿之后花姑说要上天修道,让男主等他十年。真是日了鬼了。一般拔屌无情的是男主,但是这次竟然是女主。而且女主要上天修道,修好道后就成仙了,还能跟男主白头到老么?对于男主等着十年有毛意义呢?
但是无脑的男主,居然答应了。。。
十年之后,面容没有怎么变的男主被引诱到狐狸精的巢穴,贡献了本片最大的亮点。狐狸精的身体真心白,说实话给100个花姑都不换。更衣沐浴,眼露微笑极具风情,背对着观众体现出来的裸体曲线优美,整个画面意而不淫,十分惊艳。在法术的控制下,作为凡人的男主很自然的中招。。。
在享受了无边艳福之后,第二天男主醒来却发现枕边人翻脸,狐狸精揭示了自己的身份,还叫嚣,昨天晚上那个是对你的惩罚!。。。。我的天,我听见千千万万的宅男在呐喊,求神仙姐姐多多的惩罚我吧!
然后男主挂掉。这个时候在天上的花姑看到男主,可能也想起了十年之约的事情了毅然决然的放弃提干回到凡间。一扫原来被狐狸精欺负的窝囊和生物链条的定律,把狐狸精杀死,并且用狐狸血治好了男主。。。。(这个治疗方式槽点满满)。
男主醒来,花姑第一句是责备男主不该接受引诱。。。我去十年啊,不让沾荤腥。。。这得多么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做得到啊。而且十年之间不通音讯,人家知道你是不是在天上另结新欢了。第二句话更扯,花姑告诉男主已经怀孕,但是要继续修道!怀孕还可以修道,这修的是哪门子道啊,还有,十年之前来的一发,十年之后你就是生哪咤也可以生三个了吧。居然还怀着孕!?接着花姑转身离开。
最后,花姑爹地把花姑孩子抱给男主,男主欣然接受,花姑也没有出现,片子就这么完了。故事的结局意味深长:这孩子到底是不是男主的?
这绿帽子戴的啊。。。
《聊斋志异》观后感(五):《导演说》
林奕华谈新编聊斋
最早想到要改编《聊斋》是2011年。那时候我改编过了《水浒传》、《西游记》、《西厢记》,还做了一个根据《红楼梦》改编的《贾宝玉》,就在想接下来做什么。当时备选的有两个,一个是《聊斋志异》,一个是《金瓶梅》。
后来我选了《聊斋》,因为我第一个有感觉的就是那个“聊”字。我马上就反射出来这句文案:鬼才和你聊天。
现在你要找到一个人跟你面对面自然地聊天,真的是很困难的事了。我今天还看到一篇公众号文章,说能够在这个手机上面好好聊天吗?是可以的。不过老实说,这种聊天常常也是暴露在别人的视线下,其实旁边的人都会点评的。
一点评大家就会有顾忌,就是很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所以我觉得这个“聊”字很有学问,似乎《聊斋》比起《金瓶梅》能够更快地连接到当下所有的这些手机使用者。
所以一开始我就想好了,这个戏要谈手机,要谈社交网站,要谈科技和人之间的关系。
剧里设定了两个人物,一个是蒲先生,也是蒲松龄的代号,一个是胡小姐,古月胡,也是狐狸的狐。他们一直在一个叫“斋聊”的手机app里聊天。
两个人认识、结婚、生小孩、小孩夭折、离婚,然后从此不再相见。
这个戏的副题叫“Why We Chat”,我们为什么要聊天?wechat又是微信的意思,在这里是一个隐喻。
我们天天在微信上聊天,聊斋聊斋,简单解释就是“聊天的地方”,所以手机就是我们的“聊斋”。原来光书名两个字,已经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写照了。
我从小就接触到《聊斋》,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电影公司蛮喜欢用《聊斋》的故事拍电影。
我看完这些电影之后一个最大的感受是:这好像不是一个小孩应该看的电影。因为它谈的很多都是婚外情。里面的小妖、女鬼,其实都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小三”。演这些角色的女演员,也多是年轻、貌美的电影新人。
所以对我来说,《聊斋》一开始是和“性”有关的。这里的性,讲的是男人的欲望。
一个男人,希望有一个红颜知己,但是他同时也需要有一个贤内助。他的欲望往往与现实冲突,所以他怎么去平衡,从男人的角度去看爱情和婚姻。
书里写了非常非常多的女性角色,是超级可爱的。有一个故事我特别喜欢,叫《侠女》,胡金铨导演曾经改编成了一部武侠片。
《侠女》其实完全是个现代的故事。讲的是有一个loser宅男,他有妈妈没有爸爸,一事无成,又很穷。隔壁家搬来了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也带着一个老的妈妈,这个女孩子看到他,永远都是冰冷、高傲的样子。
突然有一天晚上,这个女孩子来敲他的门,这个宅男就开门。女孩子说:我是来跟你发生关系的。那个宅男就捡到了。做了之后,女孩子就走了。走的时候跟他说,这个事情只发生一次,以后都不会再有。然后这个女孩子就消失了。
然后有一天晚上,她突然又出现,手里拿着个包包。她把包包放在桌子上,打开一看,是个人头。她说为什么我会住在你的隔壁,因为我爸爸其实是一个朝廷的忠臣,可是他受到贱人的陷害,把我们家全部灭掉,就剩下我妈妈跟我,所以我一直在逃亡。
但是我今天已经手刃了我的仇人了,这就是他的头。然后她说,我不是跟你发生过关系吗?我现在已经有了你的小孩了。你这个人,也没有什么未来,因为你很短寿。但是你需要有一个儿子帮你去照顾你的妈妈。所以我把他生下来之后,我自然会拿来还你。
然后一年之后,他们家开门,真的就有这个小孩。这个宅男后来很快过世,小孩子长大以后做了高官,一直侍奉他的祖母。
故事里还有很多细节。有一个地方是,这个女孩子第一次敲他的门之后,又去敲了他一次门。后来她解释说,第一次的时候因为经期,没有受孕,所以第二次再来。
所以她的目的并不是要跟他云雨,她是为了报恩。因为当她住在他隔壁的时候,宅男的妈妈有帮到她们母女。
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的一个地方在于,这个女孩子好独立。就像今天的女孩子一样,我为什么要生一个小孩,我决定自己去处理,我跟这个生命的关系,我跟我自己的前途的关系。
聊斋可以说是一部婚恋宝鉴。里面很多先锋的东西,放到现在也不过时。
我们决定排《聊斋》的时候,张艾嘉其实非常忙。她的电影《相爱相亲》正在各处路演,然后又提名金马奖。可是我问她说,张姐,你要不要来演《聊斋》?她就说好啊。这对我来讲是很鼓舞的。
其实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剧本。她答应出演之后,我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我问她,张姐,你有听过什么鬼故事吗?
她说,听倒是没怎么听过,但是自己有经历过。
然后她告诉我说,八十、九十年代她在香港拍片,住在那些社区的公寓。有一天晚上她拍完戏一个人回到家,听到隔壁有一男一女在吵架,吵得很大声。她就拍那个墙,说“嘿嘿”,结果隔壁继续吵,然后她就忍不住了,开门出去敲他的门,没有人回应。
她敲门的时候里面就是安静的。第二天,她到管理处去,管理员告诉她说,那间屋子没有住人已经很久了。
所以现在大家如果去看《聊斋》,这就是全剧开场第一场戏。
张姐在这个戏里演一只狐狸。她演过女鬼,但是没有演过狐狸。所以她觉得狐狸其实蛮有挑战性的。
那什么是狐狸呢?就是一个可以穿越时间的这样一种物种。狐狸五百年的修行可以幻化成一个人形,一千年可以幻化成一个美女。
但是以张艾嘉这么多年演戏的修为,她在舞台上其实根本不需要扮演,你就已经能够在她身上看到这个角色了。
这个戏,可能是65岁的张艾嘉的舞台告别作。在台上,她和比自己小21岁的王耀庆演情侣。
每次演完谢幕的时候,张姐常常说,可能对大家来讲,多演一场只是多演一场,但是她是多演一场就少演一场了。
她非常爱这个舞台。我们一到巡演常常要坐飞机,大家过海关的时间不一样,有时候就会看到张姐一个人在那边还在读剧本。
我常常会半夜三点收到她的一个微信说,你有没有想过这一段可以怎么样,然后早上七点钟一醒又一个微信,你有没有想过那一段可以怎么样。
张姐演了一辈子的戏,多数都在演悲剧、正剧。但其实在华人的喜剧电影史上,有两个女演员演喜剧我觉得是最棒的,一个是萧芳芳,另一个就是张艾嘉。
演喜剧对她来说等于放假。我看过她演《上海之夜》、《最佳拍档》,喜感非常优秀。
她在生活当中,其实是极有幽默感的人。十年前我和她合作舞台剧,她第一个担心的不是怕忘记台位跟台词,她怕天天重复演一个东西会不会闷。
平时大家觉得,张艾嘉是一个强者的形象,是“理智与情感”里面的“理智”,总是叫她“张姐”。有时候,我觉得这个“姐”字也把她叫得太老了。
其实她是一个非常具有牛仔裤精神的人。什么东西,都愿意自己动手。这次,她非常好地把自己的少女感灌注到了这样一个任性的女孩角色身上。
我们给她设计的形象也是一直穿一个百褶裙,或者校服裙。她的肢体动作也特别灵巧,一动你就觉得有风。
“聊斋”这个戏必须要有一个破庙,就是符合我们一般人最刻板的那个印象,书生就是投靠这个破庙。
破庙到了第二天早上,变成另外一个东西,一片荒地、一片废墟。
我非常喜欢看在机场的那些男人,常常拉着一个箱子,站在那里看马云演讲。我觉得他们就是现代的那些要赶科场的人。
他们经常是早上出去,飞几个城市,两天才回来这种,为了拼业绩。这个东西对我来讲很新鲜,但是又很熟悉。因为我们以前看很多美国的电影电视剧,觉得美国人就是这样生活的,好像随便就飞了,有的时候甚至都不要行李。
我觉得这种不安定的状态很现代人,也是“聊斋”这个戏很好的一个故事基础。于是书里的破庙变成了戏里的大酒店,天晚来,天明走。
其实在香港,殡仪馆有个别称,也叫“大酒店”。它把很多房间租出来给你,有大有小,也有套房,遗体就放在一个玻璃房子里面,外面放很多椅子,亲友跪在那边,叠一些金银财宝,然后烧。香港人都住在“大酒店”里守夜。
宾馆的“宾”,和殡仪馆的“殡”,也是同音的,只是部首不一样。可见两者有一种内在联系。
戏里边从头到尾都是一张大床在舞台中间,演完这个戏,好多演员都开玩笑说,我和张艾嘉一起演过床戏。
我们一辈子,游历越多,睡过的床就越多。对我来讲,床有两个含义。一个就是生下来的时候,一定是放床上。第二个你走的时候,也是在床上走的。
我们这张床是整个空间的锚点,在舞台上变化了多少个方位,从而讲了多少个不同的有关生死的念想。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从正对观众开始,从正对观众结束,所以叫“寿终正寝”。
这个戏它特别的一个地方,就是并不是按ABCD的顺序讲故事,它其实有点从A跳到K,然后K跳回B,然后B又去D这样。它的时空是来来回回的。
故事一开始,我们的男主角蒲先生其实就已经过世了,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过世,在经历了很多很多事情之后,他才慢慢明白和接受他已经过世。
下半场轮到胡小姐。她在蒲先生的有生之年,其实都没有再去面对他们情感中的那些疙瘩。
等到她终于发现,其实问题有很多是来自于自己身上的时候,蒲先生已经是一个属于过去的人物了。所以她只能永远都生活在对蒲先生的怀念之中。
这当然是一个寓言。我们要讲的其实就是我们都拥有现在,但是怎么样度过现在,我们的现在才会有意义。
现代人为什么谈不好恋爱?
做这个戏的时候,刚好香港很多人都在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就好奇,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这个转世轮回的故事?
我觉得,不断轮回并不能带来幸福,人需要的恰恰是改变现在。
蒲松龄最突出的地方也在这里。他没有讲法术、超能力就能够让这个书生求仁得仁。
相反,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我们说,如果人不改变自己,不管神仙、鬼狐有什么法宝,最后都还是会失效,剩下的只有遗憾和惆怅。
为什么我们总是走不到一起?
我看一个宫斗剧的时候,有一句话突然之间让我很生气。就是最后一集,女主角说,“皇后,你知道你为什么会那么失败吗?就是因为你把爱告诉了那个皇帝,所以你现在就输的很惨了”,大概这个意思。
她倡导你不要给对方交底,这是真的是方法吗?这不叫交流,不叫沟通,这叫控制。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爱情变成只是控制呢?
而且我们现在越来越习惯于这种控制关系了。越来越少跟别人分享,害怕敞开自我。我们相信说,千万不能让别人控制我们,我们也不要去配合别人,所以就变得越来越自我中心。
所以我们现在去改编《聊斋志异》,其实想要得到一个启发,如何从自我中心的世界里跳出来,回到一个更多元的关系中去。
一开始我们有讲《侠女》这个故事。我就是来帮你生个孩子,但是我并没有爱你,那我生完就走了。我很清楚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不会在那边计啊算啊。
一个人如果爱计算的话,那他应该去做生意,而不要谈恋爱吧?但是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把计算跟爱情放在一起?我觉得可能还是因为害怕被拒绝。
也许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爱情,是面子。我大概也是到40岁的时候,才学会放下面子。
如果对方打电话来,我一开始就是“我不听我不听”,看看它能响多久。大概响到108下,我就去听。
但是有没有可能它只响到107下,就挂了呢?
所以后来其实电话响到第三下我就去接了,再后来响到第一下就会去接了。最后就是我主动打过去了。
如果你有一些在当时面子放不下、不愿意讲的话,其实到后来发现如果当初有讲了,会不会就是不一样?
我觉得如果我们不能对情感做到真正的谦虚,其实是会留下很多遗憾的。
为什么走到一起还会分手,关系总是不能持久?
我爸爸跟我妈妈离婚的时候我12岁。离婚之前,他们两个人已经吵了很久,所以真的离婚的时候,我拍拍掌觉得真开心。
其实他们年轻的时候非常相爱。我妈妈结婚之前,得了一个很严重的白血病,病了一整年,我爸爸就跟她说,我等你,如果你不死我们就结婚。后来我妈妈试了一个新的药,今天才有我坐在这里。
小时候你不太会想12年到底有多长,12年的婚姻意味着什么。长大了我发现,其实不管我爸爸后来又结了几次婚,或者我妈妈走多远,他们两个人中间还是有一个没有解开的结。
或许这个结也是我自己的结,我就把它带到我的戏剧里面了。
《聊斋志异》里面,也有很多狐狸和书生的***,狐狸甚至会给书生留下一个孩子,然后从此消失。当你想把这段关系走得更远,对方不见得会给你这个机会。
蒲先生和胡小姐的关系,只维持了九个月。胡小姐离开胡先生的理由就是:你不愿意改变,所以我要move on了。
这其实和现在很多女生的心态很像,老是希望自己更好,也要求对方更好,而且是朝她想要的方向变化。
女生会给男生一些时间,可是这个时间是有设定的。就好像她拿着一张支票,有一个要兑现的最后期限。
但是男生跟女生那个成长的钟表,走法是不一样的。男生的改变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他可能觉得和不抱怨的哥们一起喝酒来得更舒服。他不觉得自己需要不断完善自己,他就会停留在一个时间里面,从而忘了自己其实还需要往前走。
这种不同的时间节奏,也造成了现代人的情感在空间上“阴阳相隔”:ta在一个你跨不过去的空间里,你在一个ta也不要跨过来的空间里。
女生对男生充满了幻想,而男生对女生充满了欲望。幻想是一个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但欲望永远有一个东西叫现在。
两个人必须跨越这个隔离,回到一个比较中间的地方去。好好地聊天,好好地知道彼此的差别,才能发生出一个属于彼此的未来。
不然的话,真爱就变成了一个鬼故事,只听说过,不会遇到。
怎样才能让我爱的人爱上我?
你为什么会爱一个人?是因为你怎么看他都好看。因为他有着你想成为的那个部分。
恋爱的起因不是来自对方,也不是来自自己对自己的想象这么简单。我觉得恋爱还是来自人对这个世界各种东西的一种passion,人的因素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所以如何让你感兴趣的对象,在生活中也对你有兴趣,可能需要你下非常大的决心,还要有非常坚韧的耐力,去好好实现自己的成长。
这个成长,不是经过计算以后说,你未来要增加多少价值,你的对象才会感兴趣。而是说你自己去认识自己到底是谁,你自我的价值到底来自哪里。
张爱玲说过一句话,我们其实都是先看见海的明信片,然后才走到海边。我们都是先听过爱的故事,然后才有可能遇到爱。
其实无论得到,还是没有得到,都是过程。拒绝你的,就不是你的,真的是你的,不会拒绝你的。
你永远都觉得这个鞋子很好看,但是尺码不对,你就硬买、硬穿,那当然你会长水泡。你当然就会穿一穿之后,就没办法继续穿了,那你怎么能怪那个卖鞋子给你的呢?你也不能怪这双鞋子。
不论追求什么人,到最后我发现,那个人喜欢我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我能够成为我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开始写日记的原因。因为我发现我们每天都过得那么快速,好像今天什么事情都没有做过,就已经成为过去了。那你都不了解自己,怎么指望别人来了解你?
不管这个世界有没有人对你有兴趣,你一定要对自己有兴趣。
现代人到底还需不需要恋爱?
现在很多年轻人,其实并不需要谈恋爱的。因为他们没有时间。他们忙着上网。网络上什么都有,我为什么还要下来呢?
但是人生到我这个年龄阶段,有一件事情是很重要的,就是陪伴。
我曾经听过一个非常恐怖的鬼故事,是在台北听的。说是全家超市有一个服务生,有一天晚上很晚了,一个女孩子带着一个盒子走进来。
台湾是可以在便利店寄东西跟收东西的。所以这个女孩子说我要寄这盒东西。服务员不以为意,说你去填个表格。表格填完,服务生要检查托寄的东西。女孩子把盒子打开,里面是空的。
那个服务生有点吓到,就问说,小姐你到底要寄什么?我什么都看不见。女孩子说:怎么会?我要寄的就是“一厢(箱)情愿”。
一厢情愿这件事情在我们的人生中常常被认为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但是坦白说,没有一厢情愿,没有经过很多被拒绝的经验,不会有今天的我。
因为每一次跌倒,每一次受伤,都反射到你的欠缺是什么。你要自己去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回一个真实的自己。
蒲松龄一直在问一个事情,就是知音存在吗?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一种东西叫知己?
我觉得每个人都想要朋友,可是不见得每个人都想要知己。因为知己实在知道自己太多秘密了。
现代人最害怕的那只鬼,对我来讲叫做“真”,一见真的,就“不要、不要招惹我”。你想想手机里所有那些修图软件,你怎么可能接受一个没有修过图的自己呢?很难吧。
所以就完全失去了跟真实的自己的一个连接。那你怎么可能谈恋爱呢?因为谈恋爱,其实就是要ta上马桶的那些情景你都能接受嘛。
现在如果ta剔个牙,脸爆个痘都不能接受,怎么会有痘?我们都是没有毛孔的。
所以“真”就变成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们这个时代,好像只会越来越虚,不会越来越实,只会越来越假,不会越来越真。
未来我们会怎么谈恋爱?
我觉得很有可能就是一家很大的商店,全部都是架子,里面放了很多的商品。然后你挑什么呢?去挑你最爱的一部韩剧,或者别的什么剧,拿回来,插上播放器,你就可以进到剧情里面了。
你可以和剧情里面任何一个人物发生关系。这个剧还会分一百集,如果你体力上可以支持的,一天大概可以在里面活好几集,如果体力不行的话,你就活个两三集。
你玩完了这个剧之后,你可以挑另外一个。你也可以在同一个剧里换角色来演,比如你演一个第三者,专门去破坏别人,或者演被迫害的那个,诸如此类。
搞不好将来有一天,你会挑那只躲在旁边的猫来演。就是从它的视角去看,人类谈恋爱是怎么样的。
我们很习惯把一个词挂在嘴边,就是“重新开始”(reset)。其实重新开始,并不是真的改变。重新开始是搬家,真的改变是找出你为什么在你的家里住不好。
你可以一直搬家,但其实你不知道,症结在于你心里面没有“家”这回事。
最重要的还是时间
做完《聊斋》,对我来讲最大的一个收获,或许明白了就是我这辈子为什么会选择做创作。
因为当你做人做到了某一个年纪的时候,面对一个问题,你不能说对不起,这个东西我没有想过。这样说的话,好像你的日子都白过了。
你应该是有积累的。到这个年龄,你其实应该存了蛮多东西了,应该拿出来和人家分享。所以我愿意把自己放在桌面上,让大家来看,想拿什么就拿。
我们大家可能都还是普通人,很多时候,自己的心愿都没有办法达成。
蒲松龄人生中两件事没完成:没当上官、发挥他认为自己擅长的才能,没跟他的红颜知己在一起。但也正是这些没做成的事促使他写了《聊斋》。
所以自己没做成某些事情的时候不用难过,或许这些未成之事让你做了别的事情。事情的真正价值,要在时间长河里去检验。
(转,研究学习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