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来的孩子》是一部由罗根·马歇尔-格林执导,伊桑·霍克 / 克里斯·沙利文 / 克里斯托弗·赫耶达尔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捡来的孩子》影评(一):迷途羔羊 怎知归路
八十分钟的影片看完却不知道重点何在。
出狱-捡到小孩-被迫放弃小孩-一路归家-路遇偶人-突遇遗产-计划远行-剧终。
实在是一路流水,看完茫茫然,只是为了伊桑来看看。其实这评分是偏高了。五分给伊桑,剧情减两分。
可能是片名翻译错了,感觉跟片名不搭配。所以期望跟现实有差距,逼不得已印象分就少了。
《捡来的孩子》影评(二):孩子所带来的
人生30余年,总会经常性的怀疑人生的意义,我相信无论贫富与否,幸福与否,大家都有这种时候,时间久了,一度以为这是人生的常态,也不希求有什么答案。
但自从有了女儿,自从女儿对我笑,上面的问题似乎有了答案,我敢说说人生的意义就是下一代,但是就是感觉上面的问题似乎不再有出现的必要。
也许还没有子女的人,对剧情中,一个因为现在的轻罪过去的重罪,被判了20年监禁,父母亲友皆无的假释犯,突然因一个弃婴,突然生活出现光芒而感到奇怪,但我这种有女儿的人,真是觉得超级真实,婴儿的笑容就是有拯救人心的力量。
《捡来的孩子》影评(三):百世难还
这种类型的以前都不敢看,中央台的等着我更是没法看,我就是父母领养的,去年跟亲生父亲通了一次电话,他说刚送去不久后悔过,去找了,不愿意送回去。而且对我很好,好就可以。我理解了,那个年代都很困难。养父母这个词以前没有说过,在这里只是区别身份,在我的这一生他们就是父母。只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他们从来没有把我当成领养的,但是我知道的早,也没有正式的谈过,心照不宣。也没必要聊这个话题。都害怕会从此有了隔阂,愿意就这样维持这种关系,更合适一些。很少回家,都是年跟前才回去,爸爸总是被人叫去帮忙,结婚啊,寿宴啊,主人家会给不少好烟。他把贵的都留给我,还说我就抽10块的习惯了。我已经到了不再找他问问题,不再问他要钱,需要他的时候特别少的年纪。他告诉我最多的就是谁谁死了,谁家孩子离了。抽着他给的烟听他说那些琐碎,或者陪他看电视,就是我觉得最幸福的事情。
《捡来的孩子》影评(四):Rusky的慢镜头演的太好了
《adopt a highway》最后伊桑拿到那个信封,父亲留下的遗产居然是成堆的邮票,也证实了父亲这一辈子都早为自己的爱好而活,活的精彩里面一句话,我萦绕在我的脑海。伊桑过世的父母对伊桑说“I love you like a wolve loves the moon. ”这句话太美了。
《捡来的孩子》影评(五):捡来的孩子
我从来不管剧情,一个电影有我感触的一个点我就很满足了。 知道自己父亲去世后拼命的工作,不是用忙碌充实让自己不痛苦,而主要是害怕失去现有唯一的东西。这一点太有共鸣了。 记得以前和一个异性朋友聊天,对方说着自己的梦想和眼下的需求的时候,我脑子突然天马行空的飞到九霄云外了,我在想我的梦想理想是啥,不是人家说的要赚多少钱买什么东西过什么生活,而是活着。一路吸收了很多负能量的人,幸福感容易获得,生活的目标也无限降低,别人考虑的是生活,我倒觉得活着都挺不容易了。 没有睾酮没有狼性没有欲望,可能是一直吃素,肉吃得太少所以胆固醇过低导致的吧,无欲挺可怕的。后来也一直过的不顺,像颗随风摇曳的草一样对周边人事和空间没有任何抗争,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也开玩笑说,现在把某某剥干净了放你床上估计你也懒得看一眼。 这个时候身边有个什么东西失去了,就会很哀伤的数一数自己还拥有什么,发现自己拥有的确实很少,没什么钱,没几件衣服,没特别爱吃的食物和爱穿的衣服,没想做的事,没值钱的物件。然后就对阳台的几盆花花草草,房间里的茶壶茶杯特别的爱护,花草有一片叶子枯了就及时摘了,茶壶茶杯常擦拭灰尘。好像我什么都没有,又失去了这个那个,我不能失去这几盆花几个茶壶了。人赖以生存的是精神寄托,往往精神迷茫空洞时寄托在物件上,或是一份地下的仅能维持一口饭的粗浅工作,反倒让原本不值得那么过分在意的物件捡了便宜。
《捡来的孩子》影评(六):情悲而护物
喜欢威廉达福,伊桑霍克,杰克吉伦哈尔,卡西阿弗莱克,演技一个个太好了,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他们都瘦吧。。而我现在堕落的臃肿成这样。
我从来不管剧情,一个电影有我感触的一个点我就很满足了。
知道自己父亲去世后拼命的工作,不是用忙碌充实让自己不痛苦,而主要是害怕失去现有唯一的东西。这一点太有共鸣了。
记得以前和一个异性朋友聊天,对方说着自己的梦想和眼下的需求的时候,我脑子突然天马行空的飞到九霄云外了,我在想我的梦想理想是啥,不是人家说的要赚多少钱买什么东西过什么生活,而是活着。一路吸收了很多负能量的人,幸福感容易获得,生活的目标也无限降低,别人考虑的是生活,我倒觉得活着都挺不容易了。
没有睾酮没有狼性没有欲望,可能是一直吃素,肉吃得太少所以胆固醇过低导致的吧,无欲挺可怕的。后来也一直过的不顺,像颗随风摇曳的草一样对周边人事和空间没有任何抗争,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也开玩笑说,现在把某某剥干净了放你床上估计你也懒得看一眼。
这个时候身边有个什么东西失去了,就会很哀伤的数一数自己还拥有什么,发现自己拥有的确实很少,没什么钱,没几件衣服,没特别爱吃的食物和爱穿的衣服,没想做的事,没值钱的物件。然后就对阳台的几盆花花草草,房间里的茶壶茶杯特别的爱护,花草有一片叶子枯了就及时摘了,茶壶茶杯常擦拭灰尘。好像我什么都没有,又失去了这个那个,我不能失去这几盆花几个茶壶了。人赖以生存的是精神寄托,往往精神迷茫空洞时寄托在物件上,或是一份地下的仅能维持一口饭的粗浅工作,反倒让原本不值得那么过分在意的物件捡了便宜。
《捡来的孩子》影评(七):向深渊中的自己伸出手
这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先简单介绍一下故事的法律背景,它基于美国法律中一个著名的规定:“三振法”Three Strike Law,意思是法律上如果一个人先后三次被指控重大刑事罪名且被定罪,那麽第二次定罪的入狱时间翻倍,第三次定罪的入狱时间必须至少25年到无期。
这种量刑方式,常常会造成“刑罚远超罪责”的情况。2012年加州修改三振法以后,第三振的门槛提高了很多。之前一点小事被三振判25+年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偷了价值68美元的录像带,剂量不大的毒品等等,主角的经历就是这样,他因为携带了一盎司大麻,被监禁25年,而鉴于大麻已经合法,所以网吧小哥才会有这样的反应:wh……what?
这也解释了在影片开头,监狱中的人对待他的方式,乍一看似乎过于和善了,每个工作人员都想尽快送他出去,还不断对他说“你是个好人”。
在监狱中度过了人生黄金时段的大叔,出狱后,开始小心翼翼地重新融入世界,20年的与世隔绝,使他与现实生活有着巨大鸿沟,木讷、不敢直视别人,说话断断续续,不会使用邮箱,没有手机,无论做什么,都要先报告。
直到有一天,他捡到垃圾桶中的小女孩,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俩都是被遗弃的孩子,一个被父母遗弃,一个因荒唐的法律,而被命运遗弃。
他笨手笨脚地养了小女孩几天,还带她去看了海,波光粼粼的海面,倒映在男主饱经沧桑和小女孩清澈天真的眼睛里,有什么东西被点燃了。
随后的剧情转折让人有些困惑,按照法律,男主不该将捡到的小女孩擅自带回家,警察和政府找上他,看得人捏一把汗,以为他又要回监狱了。但男主却乘大巴踏上了返乡之路,几天的养娃经历、融入社会带来的无所适从,咄咄逼人的盘问,让他前所未有地想念家乡,想念埋葬着父母的地方。
在大巴上,男主遇到一个崩溃大哭的女人,男主怯怯地递上一包纸巾,两人在短暂的旅程中,有一场还算融洽的对话,然而这条线也随着大巴的抵达而断掉,男主就像一只风筝,在世界上,已经没有真真正与他相关的人了,所有人对他而言,都和公交车上女人一样,归根到底是生命中的过客,一程之后,就要分别。
而只有父母,永远是身后的一束光,躺在父母的墓地里,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平和,并完成了自我救赎。
最后,男主将父母留给他的一枚邮票送给了小Ella———在精神上,他已经把自己当做小女孩的父亲,并把自己从父母那里得来的爱和希望,借此传递下去。
我们都曾是垃圾桶里的生命,但这不代表我们不配被爱。
顺便说,如今的霍克比“爱在”系列中讨喜多了,当年看起来多少有点轻浮油腻。
《捡来的孩子》影评(八):都是捡来的孩子,会有崭新人生
罗素因为近年来争议不断的“三振法”曾入狱20年。意思是法律给了你机会,如果第三次就出局,入狱时间翻倍,至少是25年到无期。据说目前美国有三十个州实行各自版本的三振法,其中加州是最严苛的州。罗素在加州生活25年,有20年在狱中度过,未曾去过海边一次。
现年44岁的他终于熬到了出狱,胡子拉碴步履蹒跚,监狱警卫有些纳闷又有些好笑:“好像你并不太想离开。”是啊,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老布,他在监狱里度过了50个年头,临老了收到出狱通知,内心不是开心而是害怕吧,果然传来不适应外面的生活而自杀的消息。
他在汉堡店打工,沉默寡言认真努力,不吝付出和任劳任怨得到店里领导夸赞与认可,希望多他几个这样能干的员工。他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不愿失去这份最底层的工作,因为假释期依然需要每月报道。他没有手机,没有邮箱,不会上网,被网吧店员似外星人般看待,不知道近二十年世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艰难,手足无措的罗素也必须慢慢适应,不能自暴自弃重回监狱。
可是,他尝试开始的第二人生被周三晚上垃圾桶里的哭声打破。
他跳进一人深的垃圾桶,捡到了几个月大的弃婴Ella。女孩惊天动地的哇哇哭声让他不知如何是好,深夜抱回家左哄右哄不知怎么才睡着。第二天又紧赶慢赶地跑去超市买婴儿用品,被啰嗦的黑人大妈一顿教训与唠叨。他会被婴儿突然掉下床摔到鼓包而自责,也会因为两人第一次去看大海玩沙子而快乐。原本罗素犹豫过拨打911希望将孩子交给政府,但短短两天的相处他已无法割舍。也许,捡来的孩子也预示着两人的命运都是重新开始吧,罗素期待与婴儿一起有新的人生。
残酷现实就是,一切根本不如你预想的进行。看病时政府相关部门介入带走了婴儿,他一个有过前科的中年男人想申请领养根本没有希望,笨嘴拙舌反而被各个机构的人士质疑是否偷盗婴儿。不断前来问话的警察让打工餐厅的领导知道背景,立即开除了他。
一个人想重新开始,要多难有多难。
即使违抗不能离开加州的规定,他也买张灰狗巴士深夜前往自己的家乡怀俄明州,看望20年未曾谋面却已去世爸妈的墓地。当他来到银行保险柜,看到他们留给自己的遗物泪流满面。爸爸告知原来他也是领养的孩子,可多年来却视如己出,一想到儿子在监狱里要度过20年时光就心疼无比。他给儿子留下值钱邮票,鼓励重新开始。罗素将这份感情同样给了自己短暂相处的艾拉,摇摇晃晃的巴士三个月后将他载回加州,送给相关机构人士一份邮票,委托其18年后交给艾拉。
几个月前孤独木讷、无助彷徨,如今学会上网搜索,学会设立信托,学会适应社会。
都是捡来的孩子,如今会有崭新人生。
《捡来的孩子》影评(九):关键词: 钥匙
这片子时长只有80分钟 却不愧为一部好电影 片名确实有些误导了 也许是翻译有误 也许是故意误导 一部好的叙事电影 里面的镜头不是随机的或者随意的 是有自身的目的和寓意的 这片子说的不是那个捡到的孩子 而是说的门和钥匙的关系
大量的镜头都在有意无意的去展示各种门 和 各种钥匙 监狱的重重铁门、小旅馆的房门、烧烤店的后门,这三扇门构成了男主的现实境遇 旅馆房门的钥匙、后门的备用钥匙,这两把钥匙都未能打开出狱后的世界之门 面对复杂的社会 唯有躲避和封闭 圈在狭小的空间里才觉得安全自在 当男主打开垃圾箱那道门时 是在自主的选择了放弃现在 面对未知 他尝试了 甚至努力了 但最终失败了 心门再次关闭 于是他踏上唯一可选的旅程 : 记忆里的家 长途大巴的路途中 遇到了同样是异乡失意被迫归家的短裙女子 过剩的自卑和仅存的荷尔蒙支撑着整个尬聊过程 丹佛站到了 女子穿着裤子下车了 大巴车门哐镗关上了…… 还能咋办呢 清晨的卡斯珀市 墓地开门了 爹妈的坟也找到了 他很诚实坦白:“生活 并不是自己所想 更不知该如何生活。” (这也是现世里大部分中年人的真实独白吧 无论是否曾经坐过牢 都tm跟犯人一样) 银行里两个带锁的抽屉、他脖颈上一直挂着的那两把旧钥匙 成了最后的谜题和答案 所幸父亲留下的这两把钥匙 让他最终打开了心门……
生活中处处是紧锁的门和未知的伤害
你很多时候拿到的钥匙 仅仅是为了把自己关起来罢了
除非你感知到了被爱 并懂得了去爱 世界才有可能真正被打开
从人生经验里提取出的感悟 再通过视觉化的语言传达出去 这就是所谓一部电影的使命吧
《捡来的孩子》影评(十):就说说信封里那张邮票吧。
这是影片中那张邮票的截屏:
电影中邮票截图这是实际的著名的那张邮票:
(以下是网上的介绍) 这枚邮票是爱德华七世统治时期开印的,但其出版之日正是国王去世之时。邮票立即被收回,但是依然有极少数进入了市场 。注意到颜色(可能时间久了?)和下部面值的c和d的区别,到底是指同一种邮票(故意把面值那儿标错?),还是确有如上图的邮票,我不是集邮爱好者,真不了解,希望能得到高人指点。
实际的著名爱德华紫色邮票-------------------------------------------------------------------------------
-------------------------------------------------------------------------------
最后,说一个题外话,一个我自己的看法,没有去核实。
男主角其实是他父母领养的,证据来自片中那封信里的内容:
这句话应该就说明了领养的事情。我认为男主角知道这个领养的事情。这样才能呼应剧情,尤其是最后男主角留给Ella邮票的剧情。